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

通过开源程序同时解决DNS劫持和DNS污染的问题

  我们知道,某些网络运营商为了某些目的,对DNS进行了某些操作,导致使用ISP的正常上网设置无法通过域名取得正确的IP地址。常用的手段有:DNS劫持和DNS污染。关于DNS劫持和DNS污染的区别,请查找相关文章。

  对付DNS劫持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系统的DNS设置改为为国外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即可解决。但是对于DNS污染,一般除了使用代理服务器和VPN之类的软件之外,并没有什么其它办法。但是利用我们对DNS污染的了解,还是可以做到不用代理服务器和VPN之类的软件就能解决DNS污染的问题,从而在不使用代理服务器或VPN的情况下访问原本访问不了的一些网站。当然这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当一些无法访问的网站本身并不是由DNS污染问题导致的时候,还是需要使用代理服务器或VPN才能访问的。

  我们知道,DNS污染的数据包并不是在网络数据包经过的路由器上,而是在其旁路产生的。所以DNS污染并无法阻止正确的DNS解析结果返回,但由于旁路产生的数据包发回的速度较国外DNS服务器发回的快,操作系统认为第一个收到的数据包就是返回结果,从而忽略其后收到的数据包,从而使得DNS污染得逞。而某些国家的DNS污染在一段时期内的污染IP却是固定不变的,从而可以忽略返回结果是这些IP地址的数据包,直接解决DNS污染的问题。

  在这里我用Java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并提供源代码,在本机运行后,就能在没有代理服务器和VPN的情况下,直接就能解决DNS污染的问题了。如果没有安装Java,可以去http://www.java.com/上安装一个。解开AntiDnsPollution.zip之后,运行filter.bat(Linux用户请运行filter.sh),等待启动成功。然后设置系统的DNS服务器的IP地址为127.0.0.1即可。然后打开一个命令行窗口,执行nslookup一些被DNS污染的域名,是不是解析正确了?

  下面说一下这个小程序的具体工作流程:首先程序启动后,会从文本文件dnsfilter.properties中读取配制,然后去一个不存在的DNS服务器——但这个IP地址却是国外的——中进行DNS查询被劫持的域名,然后返回的IP地址就是被劫持的IP,被记录下来,之后正常的DNS查询中,就自动把这些IP地址过滤了。这个程序以后会不定期更新,或许也会出。NET版本,请在我的Google Reader上关注更新。

  对于高级用户,可以手动用文本编辑器修改配置文件dnsfilter.properties:

  BindToIP:小程序启动后作为DNS服务期绑定53端口,这里指定绑定的IP地址

  DnsServer:国外的DNS服务器,可以设置为OpenDNS或Google DNS服务器的IP地址

  ResponseTimeout:DNS查询返回超时的时间(毫秒)

  TestDnsServer:测试DNS服务器,请指定一个不存在的DNS服务期,但要求IP是国外的

  TestRespTimeout:测试DNS服务器的查询返回超时时间(毫秒),也就是DNS劫持的旁路回复超时时间

  TestCount:测试DNS服务器的次数,为了得到所有被劫持的IP地址,需要一定的测试次数

  小程序的执行文件和源代码在同一个压缩包内,请点下面的链接下载(含源代码)。

  下载:不依赖于Java环境的可执行程序(含源码)

  下载:依赖于Java环境的程序(含源码)

  投稿人Email: lehui99(at)gmail.com ,投稿人Google Reader:https://www.google.com/reader/shared/lehui99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南方都市报:网上标注地图被指泄密引网友质疑

  南都讯记者 谭人玮 实习生 陈淑贤 5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报道,深圳网友小龙的网站“月光论坛”因在网络地图上标注了涉及“国家军事机密”的地点而被处罚。小龙在报道出来之后上网辩解并提出质疑,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能认同处罚。

  《焦点访谈》报道次日,国家测绘局在其官网发布新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首次将手机、掌上电脑等无线互联网络调用的地图等纳入互联网地图管理范围,并将在今年12月底,对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但仍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的单位依法查处。记者注意到,该标准规定“存放地图数据的服务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月光论坛的主机地址在美国)。

  央视“月光论坛”被查处

  据央视焦点访谈节目5月17日报道,2010年4月,深圳市规划土地监察支队发现一个名为“月光论坛”的网站,存在大量地理信息涉密的行为。网站把大量国家军事上的信息在地图上展示出来。2010年5月6日,“月光论坛”的负责人小龙接受了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并承诺对网站进行整改。

  央视报道称月光论坛是一个军事爱好者经常光顾的网络社区,和普通军事论坛相比,月光论坛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直接链接到国外一家地图网站的搜索引擎上。用户可以免费浏览全球各地高清晰卫星图片,并在上面标注出地理坐标和相关信息。

  执法人员找到月光论坛网站的负责人小龙,通知他来配合调查。央视报道称小龙是一个地图爱好者兼军事爱好者。国家测绘局副局长解释,某一个区域的卫星影像甚至航空影像不能叫电子地图,因为它没有坐标,一旦你在这个区域获取了一些应该保密的军事设施的地理坐标,它必然就会出现泄密。

南方都市报:网上标注地图被指泄密引网友质疑

  小龙:每天访问只有几十次

  小龙在见到焦点访谈的报道后,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解释。他表示当时并不知道在场的记者是焦点访谈的,否则不会说话。

  小龙指出,“解说中,我从一个70后变成了80后,关注IT的科技博客变成了军事发烧友博客,每天不足30个人访问的论坛变成军事爱好者经常访问的网络社区。”

  他表示,月光博客和月光论坛不是同一个网站。月光论坛的访问量极小,他还把第三方流量统计进行截图展示,日均访问量仅有几十次,“因此,月光论坛并不是所谓军事发烧友经常光顾的网络社区。”

月光论坛访问统计

  他向南都记者表示,具体什么等级泄密对方没说。据《深圳市规划土地监察局行政处罚告知书》上所列,具体违法事实是“月光论坛涉嫌非法展示地图”,违反法规及条款是:“《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

  此规定原文是:“下列情况下,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申请人),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地图审核部门提出地图审核申请:(一)在地图出版、展示、登载、引进、生产、加工前……”这一规定并非针对涉密。

  小龙查询了这个规定,感觉此规定和他的实际情况不符。

  小龙所供职公司的相关人员找他调查情况。同时,月光博客和月光论坛的访问量暴增了很多。他说,“我不认同他们这个处罚(罚款5000元),但执法人员告诉我,可以不罚款。”

  深圳市规划土地监察支队相关工作人员拒绝接受采访,只是表示该案是“接到上面命令去查的”。

南方都市报:网上标注地图被指泄密引网友质疑

  网友:普通人能犯泄密罪吗?

  央视报道援引了《刑法》:“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此“提醒网友,也许您的行为无意中就泄露了国家机密,而泄露国家机密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这一说法遭到许多网友的质疑,因为《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明确规定该法条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网友就此认为央视拿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刑法》法条来提醒只是在网上标注地图的网友,有误导之嫌。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保守国家秘密法》中规定了“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小龙的观点也代表了很多网友的看法———“普通的网民在地图上不太可能随随便便发现所谓的‘军事机密’,大多数国内网民发布的所谓涉密地标只是简单将国外论坛的相关地标翻译为中文并上传到国内网站而已。”

  稿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0年5月19日]  版次:[AA32]  版名:[网眼]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出台

  国家测绘局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管理。国家测绘局同时下发了最新修订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

  新《标准》将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资质划分为甲、乙两级,并首次将手机、掌上电脑等无线互联网络调用的地图等纳入互联网地图管理范围。国家测绘局将于 6月为首批符合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资质的单位颁发证书。

  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地图服务标准的出台,将对那些提供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的初创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地理位置服务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的一种移动通信与导航融合的服务形式,也是目前国内外最火热的新兴互联网应用之一。

  根据人民网报道,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修订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互联网地图服务市场实际发展情况,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一是重新将互联网地图服务的专业范围划分为地图搜索、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标注服务和地图下载、复制服务、地图发送、引用服务四项;

  二是针对专门从事互联网地图开发利用的企业不具备或者很少有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适度放宽了对地图制图人员的硬性考核,规定互联网地图服务从业单位具备相应数量的地图制图人员或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均认定为符合要求;

  三是强化了保密管理要求,在安全审校人员、地图数据使用、保密管理制度等原有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增设了档案管理方面的人员、制度、机构、装备、安全等考核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考核要求;

  四是针对传统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考核即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不适用于互联网地图服务活动的现状,调整了质量管理考核,制定了针对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并由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

  五是针对传统的项目合同、服务总值不适用于互联网地图服务业绩考核,而同时尚未有针对互联网地图服务的权威、科学、适用的业绩考核办法,新《标准》取消了业绩考核指标。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昨晚也播出了名为《警惕互联网地图泄密》的节目,该节目称,互联网地图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国家机密信息被泄露。

  来源:国家测绘局网站

2010年5月16日星期日

Google搜索即将支持HTTPS

  据Google官方博客报道,Google以官方博文的方式回应了德国监管部门关于谷歌地图使用其“街景”(Street View)技术收集WiFi网络数据的质询,表示收集公共Wi-Fi网络是一个错误,已经采取措施避免再发生这样的情况。

  Google表示将保护用户的隐私,使得其用户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避免被窃听,在采取的措施当中,Google提出将在下周于Google.com部署HTTPS(超文本加密传输协议)加密技术的搜索方式,以前Google已经在Gmail中默认使用HTTPS,这次HTTPS将会被部署到Google.com的整个域,以确保加密的搜索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泄漏。

  如果Google搜索支持了HTTPS,对于中国人的好处就是,从此之后,用户在访问Google进行搜索,将不会出现“连接被重置”的现象,以前无法搜索的类似“胡”、“温”、“习”等单字都可以在Google中搜索了。

  实际上,Google的网页快照域名已经支持https,如果你在Google搜索的时候无法打开的Google网页快照,只要将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更换为 https://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即可打开。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Facebook和Twitter?

  我们坐拥全球最大基数的网民,我们拥有让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我们有有流传全世界的孙子兵法,可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却落后了。互联网可以说是江山人才辈辈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让我们来简单地回顾一下近几年的互联网,自从Google对微软步步紧逼之后,国外互联网风起云涌,先后出现了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超级巨无霸,这些巨大无朋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在我们眼前。基本上这几家公司都是在2004年左右创办的,2004年2月,Facebook由哈佛大学的学生Mark Zuckerberg创办,时隔一年,Youtube于2005年2年由Paypal的三个前员工Chad Hurley、陈士骏(台湾)、Jawed Karim创建,一年后,Twitter于2006年3月21日由Odeo公司正式发布,并于7月份向公众发布。

  互联网的颠覆性在于,传统公司一旦壮大,你就很难去挑战他,比如说做快餐的麦当劳,你很难说你自己搞也搞一个快餐公司在数年时间打败它,而互联网则不一样,微软通过Windwos做了这么多年的霸主,但却被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创建的Google打得步步为营,Google就能高枕无忧了么,Facebook和Twitter的出现,让Google寝食不安。正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不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就是国际互联网起去涌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什么?百度推出了Youa,三大门户还是三大门户,只不过腾讯公司插上了一脚,变成了四大门户,Kaixin001抄了Facebook再由病毒式营销在国内红了一把,随后又被陈一舟再次山寨一下,连域名都山寨了。史玉柱靠搞了一个征途,新浪把微博变成名人场,中间出了个山寨Twitter的饭否,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正是:任你风云突变,看我稳坐钓鱼台。

  一潭死水的中国互联网是否能令你我深思?是中国人的能力有问题么?那为什么美国内阁中有五位部长是华裔,为什么李安可以拿到奥斯卡,为什么杨振宁可以拿到诺贝尔,为什么四大发明来自中国,为什么孙子兵法可以经久不衰。是中国人的互联网用户太少么?中国拥有4亿网民,号称全世界最大的网民基数。So,why?

Facebook和Twitter

  美国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路径发展,某个人或者几个人想出了一个好的创意和点子,通常这些人都很草根,所以你常常会听到某个公司初创于车库中,当这个创意被应用之后,用户如果爆炸性增加,然后风投进来了,通常这个投资都是很大手笔,一般都是上千万或者上亿的风投。

  Facebook解决了人与人交往的问题,Twitter解决了信息实时传递的问题,Google解决信息检索的问题,Youtube解决了影像分享的问题,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解决了信息的自由流动,能不能这么理解,信息流通得越快越无阻碍,就越能体现出这个应用的价值?

  中国目前成功的互联网应用都是基于广播或者电子商务的,而不是像Twitter是多对多的,目前如果一个网站还是基于广播的形式,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网站是不会成功的,第一个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如果我们的网站可以UGC(用户创造内容),那么办证的门槛就掐住了创业者的七寸,我要是有如此多的资金就不算是草根创业者了。或者,你可以把服务器放到国外,但是好的应用通常都是爆炸式增长,难免不出几个“非法”份子,可能通过你的网站说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这样你的网站可能就不能访问了,甚至是从此以后都不能访问了。在美国肯定也会遇到审查,比如说要是你的网站上有宣杨纳粹的视频或者反人类的视频,我估计是会被政府审查的,但审查也基本上是删除这段了事,不会说就这样而关闭你的网站,除非你的网站是有意这样。但在中国意味着你需要有一大批的人力去审核这些内容,对于像新浪这样的大公司来说,这个事情会容易得多,所以他们才敢于开微博,但对于个人创业者来说,The mission is impossible。

  互联网是一个烧钱的行业,烧钱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风投不是范伟(记得那个诚信终端机的范伟不,非诚勿扰)说的越有风险越要投。互联网的这种爆炸式增加就意味着你需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当草根创业者遇到这种用户从1万突然增加到100万的时候,你的资金肯定扛不住,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风投进来了。投一点点钱肯定是做不大的,好的应用在这个时候需要非常多的资金进来,因为互联网你只有稍一延缓,别人就超在你前面去了,所以打铁是需要趁热的。前面我们说到,风投在投资的时候,他会充分考虑到这个项目的风险性,但在中国投资互联网的时候,最大的风险可能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网站会不会突然消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没有哪个风投愿意投资上亿美金,然后突然就不见了的。

  我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应用肯定不会是解决信息流通问题的互联网应用,而是像广播、游戏、电子商务这类的应用。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都很难出现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其实这和语言无关,如果你的应用真的很好,将会突破语言的限制,比如说当年windows也没有推出中文版,孙子兵法不是一样传播到国外了么?

  来源:读者涂雅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Google面临百度的压力

  隔夜美股市场,百度进行拆股,1股拆成10股,大涨9.5%,报78.21美元。如算未拆分前,则高达782美元。在Google未退出之前,百度股价勉强在400美元上方运行。在Google宣布退出之后,其股价上涨接价翻倍。而同期,Google则从600美元附近掉到了现在的505美元,降幅高达12%.同期,美国三大股指均有一定的涨幅,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接近5%。

  这给了Google股东不良的信号。单纯从感情上来说,很多人支持Google退出中国,这是信息自由的问题。而资本市场的投票,则让Google则感压力。

  Google的压力是,Google退出中国之后,在资本市场逐利的投资者,不会为道德问题而伤脑筋。对于他们来说,远在太平洋的另外一个国度,能否有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这也是百度能够受到追捧的理由。

  此次拆股,使得百度股价更低,增添了百度股票的流动性。因此,会吸引更多的小投资者关注。这使得百度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会更加受到关注。而相反,Google股价的表现相当逊色。Google面临的压力在于,其股东无利可图,有可能会联合起来迫使Google对于退出中国重新做一个评估,从而实现回到中国。这也是我之前一直坚定的认为Google会回到中国的原因。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因为股市能够提前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走向,股市是预期的存在,而这个预期,往往是准确的。正如中国A股暴跌不是在金融危机暴发的08年9月份才大跌,而恰是此前,早已提前大跌。而正是09年初大家对经济迷茫时,A股及至世界股市都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事实也证明,这一波行情,的确是经济在复苏。

  资本市场的逐利性,使得其本身对于商业模式的胜利有先天的敏感度。百度在资本市场超越Google的大胜,是否可以看成一个信号,百度在某种程度上,将会成为Google的最强大对手。

  上面所说的Google宣布退出的股票分析开始时间是:2010年1月,Google在其官方博客宣布有退出意向开始。之所以选这里开始,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动向以传闻就开始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百度与Google股价,从而推断出未来可能的商业行动,与互联网道德无关。

  来源:毛毛虫投稿,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 毛毛虫博客

百度谷歌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

  前些天看了一本书《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颇有些感悟,这里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所用到的工具软件,供大家参考。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进行知识的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总的来说,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我个人认为,网络版的工具选择有几个大原则,包括:

  1、数据可导出,这点非常重要,可以导出的数据,保证了你的数据永远是你自己的,即使该服务关闭了,用户也不会丢失信息。

  2、服务商的专业度,尽量选择专业的大公司的服务商,可以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是系统三天两头出漏洞被黑客攻击就不好了。

  3、服务商的诚信,对于网络服务,例如即时通讯、邮件、在线存储、网络硬盘,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用户隐私问题和诚信。如果一家公司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聊天记录或邮件出卖,导致用户受到伤害,只要出现一例类似事件,这个服务就是不值得信赖的。

  根据以上三个原则来看,网络服务尽量使用国外的,如无必要尽量不要使用国内的,这不仅仅是个人隐私问题,最重要的是数据安全问题,几年来发生的诸多案例是我不敢使用国内云服务产品的主要原因。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总图如下所示,下面我将分别进行说明。

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一、学习知识

  知识和信息不能混为一谈,信息是免费的,但毫无目标的获取信息,就无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因此学习必须要有目标,如果你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你将被知识“淹没”,我们要学习那些给自己带来最大提升的知识。

  时间是一个最稀缺的资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知识获取的“成本”问题,这个成本除了金钱之外,最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因此,学习知识的工具需要满足:“花费时间较短,获得价值较高的知识”。

  我先前介绍的Google Reader是一个不错的阅读学习工具,不仅仅有学习的功能,还有一定的保存知识、共享知识的功能,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得力工具,如下图所示,详细的使用请参见我的《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一文。国内的同类阅读器产品还有:鲜果、抓虾、QQ邮箱阅读、有道阅读等。

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

  对于纸质书籍的发现和评论,豆瓣读书是一个理想的工具,在使用之前,先标记自己读过的较为喜欢的书籍,不建议标记娱乐性书籍,这样能保证“豆瓣猜”的准确性,之后豆瓣就能根据你的阅读兴趣找到相关的书籍,你可以根据其他人对书籍的评价来决定是否购买。期刊杂志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的来说,网络和电子读物适合浅阅读,具有深度和专业的知识还是需要阅读纸质书籍,你付出了金钱,却节省了时间。

  平时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使用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学到一些你不知道的小知识。

  二、保存知识

  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保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存在本地硬盘,一种是保存在网络上。保存在本地的好处是较为安全、断网的时候也能查看,保存在网络的好处是只要能上网就能查看,分享更为方便。

  Dropbox是一个优秀的平衡本地和网络的同步存储工具,你保存在本地电脑的文件可以自动上传到网络空间里,并同步更新到你的其他电脑,对于多台电脑的管理非常方便,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工具前几天竟然给封杀了,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使用Dropbox保存知识,实际上就是利用文件夹来保存文档,本地文件夹的建立一定要合理,那样才能提高效率,如下图所示,具体请参考我写的《基于Dropbox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一文。

基于Dropbox的个人知识管理

  保存网页可以使用本地浏览器书签或网络书签,使用网络书签管理收藏的网页非常方便快捷,当你收藏的页面逐渐增多时,管理书签的难度并没有随之增加。网络书签的首选是Delicious(美味书签),具有导入导出功能,收藏时能notes标注和tags标签,将文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摘录出来,或者将阅读时候的心得记录下来,并以标签区分,Delicious还有一定的搜索功能。国内的同类收藏夹产品还有:QQ书签(可导入导出)、百度搜藏(可导入、不可导出)。

  Delicious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类似百度搜藏那样的网页缓存,一旦收藏的网页地址内容不见了,或收藏的网站出现问题,你收藏的知识也将丢失。使用“百度搜藏”的话,没有导出功能,保存的网址说不定还会消失,不太令人放心。

  Gmail是另一个常用的保存工具,IE浏览器可以使用“页面”-“用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来发送邮件到Gmail,Firefox需要安装一个扩展来实现“发送页面”功能,把数据保存在Gmail中后,就可以利用Gmail内部的搜索引擎快速搜索知识了。

  在对纸质书籍阅读的时候,微软Office的OneNote是一个做笔记的绝佳工具,除了读书笔记之外,还可以保存各类其他知识,使用Dropbox可以同步不同电脑的OneNote数据。同类还有一个工具EverNote也具有分类和Tag功能,自身就支持在线存档。

  另一种保存数据的方法是博客,通过WordPress等工具可以方便的建立一个博客网站,使用博客保存知识的方法很灵活,你可以用其做网页摘录,也可以用来做知识记录的工具,还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上面,不但数据丢不了,还可以及时得到他人的反馈,与他人进行交流,即使博客的内容多了,查找信息也不难,利用搜素引擎即可进行全文搜索,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图书资料,电子文档之外,还有对“人”的保存,保存他人的联系方式,以便能通过最快捷的方式获得他人的帮助。

  联系人管理的工具很多,我使用的是Gmail自带的通讯录,好处是可以同步手机,还能在社会化应用里使用。除此之外,Linkedin和Facebook也是很好的通信录工具,好处是所有的通讯信息修改都由好友提供,能及时更新。

  三、共享知识

  知识共享和传播,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的知识,并得到信息的反馈,为什么要分享,不在于你认识什么人,而在于什么人认识你,不在于什么人影响了你,而在于你影响了什么人。因此要添加一些高质量的好友,订阅其分享内容,多争取对方的关注。

  知识共享的渠道很多,显然,微博客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反馈平台,因为没有反馈的共享是失败的,而微博客的反馈是实时且方便的,满足了用户最基本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所有琐碎的个性化信息,并相互交流。

  微博客的首选平台是Twitter(也是个被封的服务),我们可以把平时一些想到的信息随时随地记录在上面,随手写“碎碎念”,Twitter还具有完美的数据导出备份工具,不必担心数据丢失,使用我的开源Twitter同步工具还可以将Twitter的信息实时分享到国内外其他微博和SNS网站,很方便实用。国内的同类微博客产品还有:新浪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

Twitter同步

  四、使用知识

  知识的收集和积累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资料。Mindmanager是一款用来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利用这款软件我们可以轻松的绘制我们的思考思路,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理清思路。Mindmanager使用起来还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本文的大部分图片都是用Mindmanager制作的。

  我们使用的网络工具也大多内置了搜索,Google Reader、Gmail、Delicious都内置了搜索功能,可以按关键字搜索以前所有的条目。

  只有知识是不行的,只有被使用的知识才有价值,能不能将自己的知识使用好,是对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考验,只有将你的知识最大化的转化为价值,才能提升你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个人品牌。

  以上就是我所用到的一些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果你也有什么好的工具,请在后面留言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