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谷歌中国可以做的一些产品和应用

  谷歌中国曾经开发了不少出色的产品和应用,不过有不少应用开发的功能比较少,我做为使用谷歌产品的用户,感觉有不少应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和可能,这里就列举一些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提升的产品应用。

  谷歌音乐播放器:

  谷歌音乐是一个不错的本地化产品,速度和界面都不错,虽然歌曲库相对较少,但各方面功能都算全面,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感到不解,就是音乐播放器为什么没有客户端。

  音乐播放器的客户端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实际,就是用户需要不联网的时候能听音乐。QQ就专门为QQ音乐做了一个客户端软件“QQ音乐”,可以管理本地的歌曲和歌手、自动下载歌词等,功能类似“千千静听”,并不复杂,如果谷歌也做一个音乐播放器的客户端,不但能提升谷歌音乐的访问量,还可以用这个小软件占领用户的桌面,用来推广谷歌的其他产品,可谓两全其美。

QQ音乐

QQ音乐的界面

  谷歌浏览器中国版:

  谷歌浏览器有中文版,却没有在国内进行过类似火狐的推广,我们都知道,火狐浏览器有一个专门的中国版网站g-fox.cn,提供一个专门的“火狐中国版”,该版本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做了一些定制扩展,并集成在浏览器里,对于网络初级用户来说有些用处。谷歌浏览器的界面简洁虽然让高端用户很喜欢,但这往往会让低端网络用户感到不知所措。

谷歌浏览器界面

谷歌浏览器界面

  浏览器不仅仅是用户上网的入口,还能带来大量的收入,这方面360浏览器的推广是一个成功盈利模式。下图是我统计的前段时间网站访问者浏览器对比,可以看到对于月光博客这样的IT类网站,360浏览器都能达到第二名的水平,比Google Chrome几乎高了一倍,而这个浏览器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的推广。

访问者统计

月光博客网站访问者统计

  360浏览器推广成功的秘诀在于免费营销和绑定推广,前期以免费安全产品360安全卫士为主导获取了大量市场份额,之后再通过360安全卫士安装时的默认选项,让用户不知不觉中安装了这个360安全浏览器,如下图所示。

360浏览器

  而在360安全浏览器的安装最后,又会默认将上网首页设置为360网址导航,这样,随着360浏览器的装机量上升,360网址导航的访问量也会随之上升。而360网址导航则是360系列免费产品中最赚钱的,通过网址广告、搜索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广网络游戏获得游戏收入等等,成为一个成功的免费盈利模式。

360浏览器

  谷歌以“不作恶”为信条,当然不可能按照360的这种推广方式营销,但其中某些做法也值得学习,因为中国有大量低端用户根本就不会上网,也记不住网站,如果谷歌浏览器可以针对这些低端用户进行一些插件扩展的定制开发,并设置主页为谷歌265上网导航,相信不但能提高这些用户的上网体验,还能开辟另一条完全不同的盈利渠道。

360浏览器界面

360浏览器界面

  谷歌拼音输入法手机版:

  谷歌拼音输入法的桌面版很不错,但奇怪的是,其他各个拼音输入法都推出了手机版输入法,例如腾讯QQ手机输入法、百度手机输入法、搜狗手机输入法等,唯独谷歌没有针对各个手机平台推出手机输入法,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手机平台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了,而手机输入法又是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必装的软件,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占领手机端的应用都会被遗忘呢?

  谷歌Picasa:

  谷歌的Picasa是一款不错的照片管理软件,各方面功能都很齐全,但Google Picasa目前只支持自己的网络相册,在Picasaweb经常无法访问的情况下,如果Google能像微软的Live照片库那样默认支持Flickr等其他网络相册,甚至支持国内各个门户网站的网络相册,那对于Picasa在国内的推广无疑会起到很大作用。

  谷歌Buzz:

  关于Google Buzz,我试用了一段时间,感觉需要修改的功能还是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提供140字的录入限制版,目前Buzz不限制字数我认为不是一个明智的措施,这使得其在移动产品应用上的体验会差于Twitter,此外针对中国用户来说,Google Buzz还可以考虑做一个同步器服务,将Buzz的信息同步到新浪微博等国内微博客系统,当然前提还是需要140个字的录入限制。

  总而言之,谷歌开发的一些免费的客户端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运营的好,可以帮助谷歌提高不少搜索的市场份额。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工信部要求站长当面拍照核验备案信息

  昨日,福建省通信管理局与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相继在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接入商在3月底前实施网站备案信息当面核验工作,个人站长备案时需要到接入商处当面拍照核验备案资料,如备案信息不真实,将关闭网站并注销备案。

  详细的接入服务单位网站备案核验规程包括:

  (1)网站主办者登录接入服务单位备案系统录入网站备案信息。

  (2)接入服务单位受理网站主办者提交信息后,对主体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预核验:初步判定主体信息是否真实,通过电话、邮件等途径核验联系方式是否正确。预核验后,接入服务单位应向网站主办者发送现场核验通知或信息退回的短信提示:“您提交的网站备案信息已通过预核验,请在1个月内由网站负责人本人携带有关证件原件到我单位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或“您提交的网站备案信息未通过预核验,请修改后重新提交”。预核验工作必须在主办者提交备案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

  (3)网站主办者接到通知后,由网站负责人本人携带核验所需证件原件、材料到接入服务单位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

  (4)接入服务单位在本单位备案现场采集并留存网站负责人彩色正面免冠照(电子照片规格:800×600像素)。备案中心统一制作、提供带有标识的幕布作为拍照背景,照片应显示拍照时间和背景标识。

  接入服务单位备案人员登录本单位备案系统,依据证件原件内容对网站主办者网上提交的主体信息进行核验:核验证件持有者、证件类型、证件内容与备案系统中录入的网站备案信息是否完全一致,不一致不予受理。

  在接入服务单位应在与网站主办者签订业务合同中,明文要求:“如备案信息不真实,将关闭网站并注销备案。当备案信息发生变化时请及时到备案系统中提交更新信息,如因未及时更新而导致备案信息不准确,依法对接入网站进行关闭处理。”双方签字、单位盖章确认。

  整个核验工作方案的推行计划是:

  接入服务单位应在2010年2月底前设立现场核验网站备案信息部门,专门负责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并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

  接入服务单位应在2010年3月底前正式实施网站备案信息当面核验,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许可证发证机关和单位注册所在地通信管理局。

  基础电信企业应在2010年4月份对租用本单位电信资源从事接入业务的接入服务单位是否设立当面核验人员、履行当面核验备案信息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未履行当面核验责任的,不得为其提供电信资源。2010年9月底前,要完成全部网站的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

  我的服务器正好就在福建省,而我住在深圳,工信部的这个规定要我必须坐飞机去福建拍照和校验身份证,试问这里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由谁来赔偿?对于大多数个人虚拟主机用户来说,购买一个虚拟主机一年就一百多元,但去工信部备案的成本却比这个高出几十倍,这正常吗?其他国家部门都在积极引进外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唯独工信部为了自己管理方便,重重设卡,处处收费,变着花样折腾互联网企业和个人,难道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也难怪中国的用户纷纷到国外注册域名和购买主机,国外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撤资离开中国市场。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现场拍照验身”的可操作新也不强,中国的网络带宽和和服务器资源基本都集中在东部几个重点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内地的服务器或网站通常都是托管在东部的这些城市的机房,以中国目前的网络资源现状,还无法做到每个城市都具有足够的出口带宽,因此拍照验身在交通上就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此外,目前的IDC也是鱼龙混杂,有很多小IDC公司的运营都不很规范,如果站长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等核心个人隐私放在这些公司里,很难保证个别人会不会用这些身份证去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如信用卡恶意透支等。因此,如果这个政策强制执行的话,中国大多数个人网站将面临彻底关闭的前景。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原文:http://www.fjca.gov.cn/make-html/3267.html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原文:http://www.gdca.gov.cn/site/20.asp

Google Reader支持PubSubHubbub

  据新浪科技报道,Google发言人证实Google Reader已经实现了实时更新,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订阅更新将实时出现在Google Reader页面上。Google将在未来几天就此事正式发布消息。

  此前热门博客或新闻网站上的更新要半个小时之后才会出现在Google Reader上。而现在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订阅源(包括RSS订阅源)的文章可以几乎即时出现在Google Reader上。

  Google Reader推出之后,博客作者和读者就开始抱怨更新滞后的问题。但Google一直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PubSubHubbub协议是由Google员工布伦特·斯拉特金(Brett Slatkin)和布拉德·菲茨帕特里克(Brad Fitzpatrick)研发的pubsub(发布/订阅)协议,可以显著缩短订阅源从发布到被客户端发现之间的时间。Google于2009年7月正式发布这个协议,此后相继应用到Google产品Blogger、Google Alert和Reader当中。

  需要指出的是,Google Reader的实时更新只适用于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博客。对于使用Wordpress的网站管理者来说,需要安装PubSubHubbub插件。而Blogger用户不需要安装。

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Twitter的RT回复问题思考

  这些天,Twitter上很多人在讨论RT回复的问题,有人倡议使用官方RT,不要使用民间RT,有人威胁对于所有使用RT进行回复的人unfollow,一时间好不热闹。

  我个人的看法是,Twitter民间的RT和官方RT各有特色,官方RT更为规范,减少了信息的重复,但民间RT也有自己的用处,虽然造成了信息的冗余,但让用户不会错过一条热门的消息,对于看Twitter很快的人来说也很有用。

  至于一些用户使用RT进行回复的问题,这也不能全怪用户,Twitter的RT评论问题其实也算是Twitter自己的架构造成的,熟悉新浪微博和Facebook的用户都知道,看到别人信息时,只要点一下“评论”,就能看到其他用户对该信息的所有评论和回复。然而Twitter和新浪微博、Facebook不同,所有回复都用@显示在用户自己的时间线内,不会出现在被评论者的界面,用户无法方便的看到别人某条信息的所有回复,让所有人看到自己针对某个信息回复的唯一办法就是RT回复,如果Twitter能改变一下时间线显示方式为其他微博的树形结构,就能大为改善查看回复的体验。

Twitter的用户评论界面

Twitter的用户评论界面

Facebook的用户评论界面

Facebook的用户评论界面

  对于使用RT进行回复评论的用户也需要注意,回复写在RT前面还是后面有些学问,如果你打算将Twitter信息导出到EXCEL并进行分类(如原创、回复、转载)的话,那么将评论用//写在RT后面更为合适,因为在EXCEL里好排序,所有转载的信息都是以RT开头,如果写在前面就不好处理了。

  改造Twitter的回复评论界面其实并不难,下图是新浪微博的回复界面,Twitter完全可以使用这样的界面重构一下评论系统,参考这种方式,回复的时候添加一个选项,“同时发一条微博”,微博评论可以直接在信息下全部展开观看,这将具有更好的使用和浏览体验。

我理想中的显示方式

我理想中的Twitter显示方式

  总的来说,Twitter上的信息还是很大的,不可能全部都看完,信息过载问题需要通过多个方法,例如分组(list)等方式来解决,依靠限制用户使用RT是不能彻底解决这类问题的,况且相对Google Reader来说,Twitter上的重复信息并不算多,即使重复,也大多是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用户回复评论的使用体验来说,Twitter与Facebook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的确是有待改善,希望Twitter能在未来改善一下用户评论的界面显示方式。

中国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后果

  互联网的发展让个人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让世界的知识信息共享实现了即时性,并推动者整个世界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域名管制将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1、极大的遏制了中国人的创造性,从而减慢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拉越大。

  中国网络技术本来就比国外落后,中国的网络环境更是比国外幼稚,而这项规定更直接扼杀了国民思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相关部门提供防范措施:无

  2、导致国家资金外流。

  裴多菲·山陀尔Petogfi Sandor曾作著名诗歌:“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中国革命解放之路多少文人志士曾引用此诗励志,国家相关部门对互联网的一系列做法直接把千百万的中国网民推向了敌对一方,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人的思想总是渴望自由的,那么针对这项规定,中国人会做什么呢?大量的涌向国外的域名注册商,这直接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国家资金外流。据统计,CN域名停止个人注册后,.com域名的数量现在疯长,3天增加了10W域名,很多人都在把域名转到国外的服务商手上,很担心会被停止服务。

  更让中国人感到悲哀的是,国外的域名提供商笑了,美国域名注册商专门针对中国的这项胡扯规定推出了新的政策——我们敞开怀抱欢迎中国难民,我们的域名只要0.99美元/个——这是对中国人自尊的讽刺啊!而我们的相关部门却主导了这种讽刺胡扯的事情。

  为相关部门提供防范措施:购买国外域名者,按情节轻重罚款并刑事处罚,没收作案工具(类似随地小便者没收作案工具)。

  3、更全面的封锁网站。

  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必须更全面封锁国外域名提供商的网站,这将导致国内外大片网站不能访问,直接截断中国人获取并交流信息的途径——或许也正是相关部门想要的结果,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愚民政策?

  照这个势态发展下去,在不久以后,中国的网络将会变成国内的局域网,夫妻之间在网络中说房内之事都会被过滤。

  这里提供防范措施:无,这正是想要的成果。

  4、极大损坏政府职能形象

  发达国家总在追求公平,法制,开明,并因此调动全民的创造能力建设发展国家,所以即使我们中国有让我们盲目自豪的所谓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破锅古董也抵挡不住西方列强的几百年发展铁蹄,西方列强用他们人民的智慧创造了科技的奇迹并实践着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我们只有在挨打瓜分之后举着被时代蹂躏了的乞讨可怜的模样高喊要为历史讨公正的口号,一代又一代……

  一个时代的没落缘由是否能体现在这些莫名的制度上呢?

  中央电视台曾经录制过12集的纪录片——《大国的崛起》,总结了如何对待新兴事物,如何对待国民需求,什么才是强国之路,而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却完全背道而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为相关部门提供弥补途径:取消相关规定(怎么可能,出尔反尔影响威严,有错就改根本不符合政治规范!所以目前还没想到。)

  5、网络支付平台公司受益

  网络支付是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元素,方便,快捷,比如CC,paypal,neteller,moneybookers,1-pay,click2pay,entropay,2co……

  这些网络支付平台直接帮助人们解决了国外购物的困难。在中国,持有信用卡的人并不多,而这些网络支付平台正好提供了只要借记卡就能充值并且在国外购物支付的途径,毫无疑问,人们要涌向国外购买域名,都要借助这些网络支付手段,当然,本地银行的借记卡,信用卡服务也会相应的提高创收。

  为相关部门提供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网民通过网络支付途径导致国家资金外流,要全面封锁国内与国外的电子支付接口,禁止信用卡的国外购物功能……道路交通改用马车,以贝壳取代货币。

  另外提醒相关部门,托封锁的福,导致了中国从事IT行业的不知道损失了多少国家外汇,因为金融性质的网站一旦封锁,是绝对不能使用代理登录,一旦使用代理,帐号则自动冻结,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一向非常的差,要解冻是非常非常麻烦的。

  6、中间代理的商业模式大量揭起

  热热火火的网络封锁在我们国家铸造了对应的商业模式,比如提供代理服务,销售VPN,socks5几乎也形成了一项产业,经过研究国外各大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多逐渐的转向中国用户,最典型的要算vbuzzer,原来是专门提供非常便宜的网络电话服务的,估计是看到中国代理需求的商业潜力,VPN即将推出作为他们的产品项目。

  这次域名注册封锁,很多中国用户是不熟悉英文的,那么中间代理国外注册域名的商家必定大量的产生,抓到猫的就是好猫,能赚到钱的又不犯法,为什么没有呢?必然是有的!

  为相关部门提供解决方法:明文规定,凡是销售并提供国外代理链接到被国内封锁的网站的公民一律严惩不贷,轻则判处有期徒刑1年,重责10年以上,以代理收入衡量罪行轻重。(这点可行哦,类似黄牛党的外汇交易。)

  7、全面提高国民的英文实际应用能力

  毫无疑问,这项规定让中国网民从实践上体会了,我们的英文教育的必要性,你要和老外交流,没有英语可不行,不会说至少会写,能看得懂吧,不然要给中间代理商付费咯。

  这项规定当然会导致更多的人接触并学习英语,即使没有懂得太多,但相关的比如domain,server,help me please,hello,dedicated,static,register,login,sign up,first name,last name,phone,address,postcode,zip,address,country,date of birth等等总还是会懂的,不免感到欣慰——禁止域名注册,让全民提高英语水平,实现文明教育,加速与国际接轨。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爱这个国家,我们希望强大,发展,不被外族歧视,但我们总是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蹈覆辙,我们到底是怎么啦?

  来源:读者icalendar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网易和腾讯QQ邮箱之争

  一月底的时候发现网易的邮箱重新开通了在2006年停掉的pop3和smtp,然后网易相继开放了转发和联系人导出等功能,去掉了小尾巴广告,开通了50M附件以及手机邮箱等诸多功能,不禁让我感叹:丁磊养猪后茅塞顿开,网易虎年前连连发镖。

  之前因为网易的小尾巴广告和SMTP发送邮件时无法保存在已发送邮件中,不少用户使用Gmail来管理126的邮件,使用Gmail的IMAP功能同步邮件,以保证在电脑和手机上的邮件是同步的。国内的免费邮箱,属QQ邮箱最好用,学习了Gmail的很多优点,同时没有染上网易邮箱广告满页的恶习和Sina邮件广告和邮件分不清楚的缺点,再加上QQmail不用注册,与QQ的绑定,QQ邮箱很快就获取了很多的用户,特别在年轻用户中,很快的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就是腾讯获取了用户群之后,进行横向产品开发的成果。

  而回头看网易去年的发展,可谓相当抑郁。网易的门户地位自不必说,渐趋声小势微,而占据网易收入大头的游戏在去年也是发展相当不顺利。本想从九城手里接到魔兽世界之后可以增收,无奈文化部和出版总署神仙打架,网易遭殃,魔兽世界迟迟不能运营,还引发了“贾君鹏”的流行……

网易邮箱

  曾几何时网易是国内免费邮箱老大,注册用户上亿,但是网易一直觉得这个业务属于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虽有上亿用户,但因为缺少盈利模式,而相当的抑郁。于是当你打开Web邮箱页面的时候有大幅的广告,当你通过Web邮箱发送邮件时,网易在你邮件内容后面添加了一个小尾巴广告。但是网易没法在通过SMTP发送的邮件后面发送小尾巴,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页面访问量,以增加广告收入,网易在2006年11月16日关闭了新注册用户的POP3/SMTP功能,也曾引起了广大邮箱用户的反感。而在此期间,QQmail则学习了Gmail的优点,摒弃了之前免费邮箱的缺点,相继推出了无限容量、50M附件、QQ文件中转站、开放IMAP等一系列服务,创新的QQmail和QQ庞大的用户群使得QQmail很快的成长起来,获取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再加上运营商在3G时代都推出了手机邮箱,兼有短信通知的方便,分流了部分用户。

  这下丁磊急眼了,因为他听到了这样的笑话:说在中国直选的话谁最可能做总统,最后结论是马化腾,他只要弹出一个窗口投马化腾一票,送10Q币就搞定了。腾讯依靠庞大的QQ用户群推出的门户、游戏、增值业务、拼音输入法、QQ影音等等产品,把用户的电脑包围;推出的手机QQ、QQ浏览器、手机输入法、QQ同步助手等把用户的手机侵占。丁磊终于明白了“用户为王”的道理,也终于明白了网易上亿的邮箱注册用户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于是网易在一月份推出了一些列的措施,直指腾讯的利剑是网易邮箱也开通了聊天功能,毕竟能为某些被封了QQ服务的白领提供一个聊天的场所;直指运营商的手机号码邮箱……

  所谓有竞争才有发展,网易的邮箱有进步,但是QQ邮箱也依然好用。最后介绍一个新邮件免费短信提醒技巧:使用邮箱的自动转发功能将邮件自动转发到139邮箱,这样有新邮件时就可以收到短信提醒了,然后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上网来处理邮件,通过IMAP保持邮件的一致性。

  来源:读者mtokala投稿,作者邮箱mtokala#gmail.com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引爆中国3G的导火线

  很多人都说2009是中国3G元年,理由是2009年3G开始真正进入咱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啥G3、天翼、沃的广告那是满天飞,感觉嘘头太多,实打实的东西太少。

  我本来想用2009的3G元年作为点来写,因为毕竟这样的业绩对于超过6亿手机用户的中国来说实在太寒酸了一点,所以便只能够写2010年的3G了。又不愿意去写预测,因为但凡沾上这俩字,多少都会有点神棍的味道在里面,我既不是专家、教授,顶多算个业余观察者。

  2010年可能才是中国3G开始爆发的一年,超过6亿的手机用户以及接近半数的壮年用户(用词也许不贴切)足够让中国3G雄赳赳一把,就像打了春药的狗、发春的猫一样红透半边天。

引爆中国3G的导火线

  国人瞩目那只是最基础的,世界人民即将震精,资本主义的资本家们一定会牢牢盯紧我们的钱袋。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引爆中国3G的四根导火线:

  导火线一:3G带宽资源剧增,价格剧降。(价格合适的足量带宽)

  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准备,各大电信运营商的3G网络覆盖以及带宽资源已经达到一个足以进行一个普及型促销。

  以前由于带宽资源有限,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来限制用户的使用,甚至即使高价用户也可能被设定流量上限。而现在我们可以发现电信、移动、联通都有计划在2010年将3G进一步推向主流市场,这其中包括更优惠的资费、更大方的流量分配、甚至还包括了无限短信(联通),这个市场的主要群体包括学生、白领、上班族等等。

  他们的每个月在电话费上的消耗集中在30-150元之间,但是庞大的用户数量足以让电信运营商数钱数到手抽筋,前提是他们的服务、带宽质量良好。

  导火线二:智能手机、MID渐成主流。(能够承载更多应用的设备)

  回顾2009的移动通讯市场,你会发现智能手机是最大亮点。无论是Google Android的强势搅局,还是联通引入iPhone的疯狂营销,抑或是Nokia的奋力革新都带来了让我们更为兴奋的亮点。

  我们对手机的关注不只局限于摄像头、屏幕、外观等浅层,而是更多关注CPU、内存、操作系统,这些参数更能够决定我们的3G体验。

  更新、更快、更强的移动设备将能够让我们能更好地运行各种程序,浏览标准互联网网页、收发电子邮件。

  导火线三:移动应用逐渐丰富,功能逐渐丰富。(几乎能做任何事)

  3G只是一个名词,它不能被直接触碰,它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更快的网络速度。在有了支持3G功能的高性能终端之后,我们还需要更多应用,他们才是我们触碰互联网的工具。

  通过各种应用程序我们可以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GPS)、在线听歌看视频、和朋友聊天(即时通讯)、把自己拍的照片发表到博客、发布动态到各个微博客。套用联通iPhone的一段广告词:超过三万个应用,几乎能做任何事。

  这才是3G的最大驱动力,在各大网站不断发布各种移动应用的时候,人们将会更习惯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触网。

  导火线四:多种接入方式矩阵形成。(随时随地的互联网)

  3G并不是所有,它不能做到完全的网络覆盖与满足所有的需求,所以我们也需要其他接入方式的补充。

  例如在老山村里面也许你只有一格信号,你仍然可以通过老旧的WAP网络发布你的动态,在有wifi接入的地方你可以通过wifi享受更快的接入,当然还有gprs、edeg.

  这已经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梦想,只要你想,就可以。

  这不是预测,不一定能实现,只是我个人关于2010年3G的一些美好愿景。还是很向往那种拿着一部手机行走世界的梦想,不过如果没有实现,博君一笑,仅此而已。

  来源:XJP投稿,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