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Google推出英国街景地图

  据BBC报道,世界搜索引擎巨头Google最新推出英国街景360度全方位地图,详细街景尽收眼底。Google街景地图囊括的英国城市共有25个,从北部的阿伯丁(Aberdeen)到南部的南安普敦(Southampton)的街景都一览无余。

  除了360度的英国街景地图之外,Google还在同一天推出了荷兰的全方位街景地图。Google方面透露说,为了推出英国的这个版本,该公司动用专门的摄像车,共对22,369英里长的街道做了实景拍摄。用户在登陆Google网站后,只要输入地址和邮编,然后拖动屏幕左上角的一个人形标示去到你想要查看的地点,当地的街道景象就会展现在你眼前。用户还可以通过向上下左右拉动鼠标,来观看当地东南西北的全方位景象。

Google推出英国街景地图

  Google方面说,这一地图的推出之所以耗时很长,是因为该公司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个人隐私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为了确保私人信息不会外泄,该公司在网站上公布的地图都是公众在街道上可以看到的公共地区的地图,私家地界都不在地图包括的范围内。此外,Google方面还对出现在地图上的公众面部和车牌号码做了模糊处理。

  在地图计划推出的初始阶段,英国官方曾担心这种原景360度地图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外泄。但英国信息委员会(ICO)于2008年裁定,对面部和车牌做模糊处理,可以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

  Google街景于2007年5月上线,最初只有美国5座城市的街景照片,此后不断扩充到了数十座美国城市,还包括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新西兰的部分城市。日前开通的英国区是Google街景涉足的第八个国家,同时开通的还有荷兰的三座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格罗宁根。

  这些城市的街道照片是Google的专用拍照车辆于去年夏天遍游英国拍得的。城市包括:伦敦、牛津、剑桥、诺丁汉、德比、谢菲尔德、利兹、曼彻斯特、布拉德福德、斯坎索普、布里斯班、诺维奇、纽卡斯尔、伯明翰、考文垂、利物浦、南安普敦、约克、贝尔法斯特、卡迪夫、斯旺西、格拉斯哥、爱丁堡、邓迪和阿伯丁。

使用Yahoo Pipes进行RSS Feed合烧

  我以前是使用FeedBurner Networks进行RSS Feed合烧的,方法很简单,将我常用的几个Feed都邀请加入FeedBurner Networks后,使用一个Networks的RSS进行输出Feed,就可以达到合烧Feed功能,在FeedBurner没被Google收购前,这个功能用起来的确很不错。

  Google是在2007年5月收购FeedBurner,但FeedBurner和Google的整合却花了近两年时间,前期用户切换经常莫名其妙出错,最近才解决好。但是我实在不知道如何表达Google整合FeedBurner的感觉,Feed地址来回几次不停变换,从原来的feeds.feedburner.com变换为feedproxy.google.com,然后又变换为feeds2.feedburner.com,显示了FeedBurner的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规划设计意识,思维混乱。几个月前,FeedBurner帐号终于全面整合进入了Google帐号,但从FeedBurner账户切换到Google账户后,我会发现原先建立的FeedBurner Network全都不见了,并且无法切换回原先的FeedBurner账户,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现象,很多FeedBurner用户几个月前就在Groups上反馈了Network消失这一现象,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修复。

  我已经等了不知道多长时间,但是FeedBurner Networks的功能依旧无效,我只好放弃了这个曾经使用过的令人怀念的合烧功能,而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合烧。开始我尝试了FeedSky Network进行合烧,发现这个功能其实早就不再更新Feed了,只好作罢。最终我选择了较为稳定的Yahoo Pipes进行合烧Feed。

  进入Yahoo Pipes后,新建一个Pipes,然后点“Sources”-“Fetch Feed”,点几次“+URL”,添加多个RSS Feed,然后将这个“Fetch Feed”拖到Pipe Output,就完成了多个RSS Feed的合烧工作,输出的RSS Feed可以再使用FeedBurner烧一次,以简化输出地址。目前我将自己写的多个中文博客都通过Yahoo Pipes合烧到了一个Feed地址

  总而言之,被Google收购的FeedBurner在这两年来的表现是不好的,有些方面甚至不如收购前的FeedBurner,各种BUG和问题的修复时间过长,很多重要功能(如FeedBurner Network)的错误至今都没有修复,对于一个曾经深受人们喜爱的Feed服务,现在竟然发展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微软IE6浏览器的应用分析

  IE6曾经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个浏览器,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浏览器,它不兼容W3C,假死,功能没有突破,因此自从IE7发布之后,占有率就一直在慢慢下滑,距StatCounter发布的阅读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上,IE7拥有41%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Firefox 3的市场份额为24%,IE6的市场份额下降到22%,已经低于Firefox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市场并没有重现,距我自己的博客一个月浏览器统计数据中,使用IE6的用户依旧多达59%,使用IE7的只有19%,Firefox的为7%,可以看出IE6在中国浏览器之中依旧是主流浏览器,这是很多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网站的前台UI设计师应该是最痛恨IE6的,因为必须多用一倍的工作量来开发能在IE6下显示正常的网页,而在IE7和Firefox下的开发就相对轻松的多,但无论微软做了多么大的努力,IE6在中国市场依旧占据了庞大的市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微软IE6浏览器

  这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微软推出了很多个IE版本,从IE3到IE8至少有六七个版本,从实际统计上看,IE6以下的用户(如IE5、IE4等)已经基本消失,虽然IE7在大多数方面都强于IE6,但是却鲜有用户升级,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操作系统方面的因素

  根据月光博客一个月的网站统计,目前访问用户者的操作系统中,Windows XP占据了主流,达到了88%,而Windows Vista仅占5%,因此,绝大多数用户都会用到Windows XP绑定的IE6,而Vista并没有普及,因此其绑定的IE7就占少数。因此,如果要增大IE7的用户量,除了让用户升级操作系统到Vista外,还有是在XP系统下将IE6升级。由于Vista在业界的评价并不太好,因此少有用户冒风险从XP升级到Vista,那就只有在XP下升级IE6到IE7这一个途径了。

微软IE6浏览器

  使用界面方面的因素

  根据我的观察,并非用户没有从IE6升级到IE7,而是很多用户升级到IE7后,又将IE7卸载,并重新使用IE6,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IE7和IE6的界面不兼容,使用和操作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界面上看,甚至Firefox都比IE7更兼容于IE6,IE7的设计者可能有无数的理由说明IE7的界面是成功而高效的,但用户未必接受这样的设计。尽管IE7和Vista结合起来使用效果很好,但是在XP操作系统下,用户使用IE7就需要放弃原有的操作习惯和界面,使用类似Vista界面的IE7,这中间有一个学习的成本,用户要确定,是否有必要花时间学习并使用另一个功能类似的陌生浏览器,实际情况表明,尽管IE6有种种缺陷,但很多中国用户依旧不愿意放弃习惯而使用IE7浏览器。

  这给所有的中国界面设计师的提示是,不要强迫用户改变原有的操作习惯,而要使用一定的技巧逐步引导用户使用新的界面,如果IE7当初设计的时候能有一个选项保留原有的IE6用户界面,那么IE7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2009年3月20日星期五

微软IE8浏览器使用评测

  今天,微软发布了IE 8.0这个产品,以前很早我就曾经安装过beta测试版,但由于稳定性和界面问题就将其卸载了,今天下载了正式版的IE 8,对这个新产品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评测。

  我的测试环境是Windows XP SP3操作系统,以前安装了IE7浏览器,还安装了Firefox和Chrome等浏览器,我在IE7的环境上直接升级到了IE8。我下载并使用了几个小时的IE8,最终不得不把这个软件卸载了,整个使用过程简直是一场噩梦,浏览器的稳定性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不断的关闭那些崩溃的页签,又不断有新的页签崩溃,有时候刚打开一个新页签就出现崩溃,总之,我不是在上网,而是在关闭崩溃页签,即使IE7也没有这么频繁的崩溃啊,当我发现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关闭页签的时候,我想,我如果再不卸载IE8的话,我自己可能就要崩溃了。

微软IE8浏览器

微软IE8浏览器

  总的来说,经过我初步的试用,IE8体积非常庞大,速度却慢的要死,远远比不上Google Chrome的速度,页签颜色非常难看而且无法关闭,不支持扩展插件,糟糕的稳定性,工具栏上还增加了一个难看的关闭按钮,我不知道IE8的界面设置是不是临时工干的,以前还存在Session丢失这样重大的错误,总而言之,使用IE8简直是一场噩梦。

  以上是在Windows XP下的测试结果,经过我在另外一台Windows Server 2003上进行测试,发现并没有频繁的页签崩溃现象,因此我怀疑IE8和Windows XP的兼容性存在问题。

  Google Chrome即将在新版本中增加扩展插件的功能,如果Chrome增加了扩展,那时候,就是我将主打浏览器切换到Google Chrome的时候了。

  后续:经过进一步测试发现,IE8在很多重要网站都无法使用,例如支付宝和网银等,连QQ修改密码的界面也不支持IE8,兼容模式也不行。因此我建议,IE7的用户不要急着升级到IE8,最稳妥的方法等几个月后再升级,否则现在就免费充当IE8的测试员了。另外,在XP下安装IE8后是可以完全卸载的,卸载后IE7运行都是正常的。

微软正式推出IE 8浏览器

  今天,微软宣布全球发布Internet Explorer 8.0浏览器,包含简体中文版。微软称该浏览器性能优异、网络研发工具便捷,并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IE8的新特性包括隐私浏览模式、更先进的地址栏和搜索栏,更好的标签处理。

  IE 8.0是微软发布的符合行业标准的浏览器,受益于该公司与标准组织合作,IE 8.0的标准性有所提高。作为承诺符合行业标准的一部分,微软在去年向W3C组织递交了7000多次CSS 2.1 测试,以推动所有开发者采用更便捷、更可测的标准。此外,IE 8.0还通过了比其它在售浏览器更多的W3C CSS 2.1测试,并为支持HTML 5倾尽全力。

  早先,微软曾经自夸称,经过微软自己的测试,IE 8加载网页的速度是Firefox的三倍,并且比Chrome快33%。不过,微软的测试结果和以往第三方机构的测试结果大相径庭,以前大多数测试结果表明IE 8的性能大幅落后于Firefox和Chrome等浏览器,尤其对于JavaScript渲染测试结果Google Chrome至少比微软的IE 8要快5倍。

  IE 8.0官方下载地址(含简体中文版):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internet-explorer/default.aspx

读书心得:企业管理的哲学——以德治企

  今天看了一本张应杭写的《东方管理智慧》一书,颇有一些感悟,书中讲述了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代表的东方企业管理模式,以此来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不足,简而言之,儒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人而体现的“德治”,道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管事而体现的“无为”,佛家的管理主要体现人格修炼方面“空灵”的境界。

  西方的哲学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东方哲学是孔孟的“仁道”,注重亲和力,通过仁者的德行去征服别人。我个人觉得,东西方的哲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本主义,以人为本。

  西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东方企业追求“见利思义”。

  东方传统是尚俭、制欲,知足常乐,将欲望降低到最小程度,以俭养身,在企业管理上不主张用奖金去刺激员工,而是培养人的忠诚。西方则比较倾向于张扬个人的欲望。庄子有一句名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说,一个人对欲望如果过分执着,他的智慧就没有了。

  东方企业讲究“以和为贵”,这里的“和”不仅是管理境界,更是管理艺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管理者要有包容力,要体现“和”的境界和德行,进行人性化管理,实现真正的“和谐”,而不是以“和谐”为名,打击异己,独断专行,甚至将“和谐”一次转变为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才是最大的不和谐。

  东方的哲学要求个人需要懂得为整体的共同利益而放弃个人的利益,所谓的共同利益,必须是真实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

  做企业管理要有心量,要学会虚心容人,有包容力,能有心量包容各种人,比如欣赏自己的人、挑自己刺的人、对自己冷嘲热讽的人,如此等等。这种心量,不仅是德行,有时候还是一种成就事业的智慧。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企业管理者、经理、主管等都值得一看,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有一定作用。

  我个人觉得,贯彻中国传统儒家管理思想最好的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而贯彻西方管理哲学的是美国、中国等国家。中国企业的现状就是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早期西方的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赚钱可以完全不受道德约束,即使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毫无内疚感,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竟然可以往婴儿奶粉中参入化工产品,只有在早期的资本主义时期才有这种案例出现。中国企业现在急需的是补一补东方儒家思想的课,以日为师,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例如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按工龄增加工资)、注重精神激励等等,其实早期的中国国有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都转为西方的管理模式,员工跳槽频繁,企业以奖金激励员工,解雇员工如家常便饭等等,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被西方个人主义思想所垄断,要想学习日本经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

Google发布新版Chrome 2.0测试版

  据Google Chrome博客报道,Google Chrome团队发布了Chrome 2.0浏览器的Beta版,这也是Chrome浏览器的第一次重大升级。

  新版Chrome速度更快,提供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新特性:最新的WebKit引擎,自动填充,全页缩放,自动滚动等,用户在浏览器窗口中拖动标签页的新方式。Google博客上的消息称,新版Chrome beta加载某些类型网页的速度比旧版提高了25%-35%。

  据市场研究公司Net Applications称,2月份Google Chrome的市场份额为1.2%,排在第四位。IE以67.4%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Firefox市场份额约为22%,苹果Safari市场份额为8%。

  点击下载Google Chrome 2.0 beta:http://www.google.com/intl/en/landing/chrome/beta/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