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将Feed和del.icio.us结合在一起

  这又是一个Z-Blog的插件代码。

  这个代码是在上次介绍的RSS优化插件Better Feed For Z-Blog的基础上,增加的一个美味书签的插件。在每一个文章后面,显示个人在美味书签上收录的相关文章。

  使用这个插件前,需要对Blog和del.icio.us的Tag进行一些同步或者修改,使得两者的Tag名称基本相同,这样,根据名称可以获取到文章在于del.icio.us上的同Tag文章,使得Feed的显示的内容量更多,而且都是相关的内容。

  同步完Tag之后,在RSS优化插件的后面加入以下代码,即可得到strDeliciousTag为美味书签的相关文章列表。

    Dim strDeliciousTag
    strDeliciousTag = GetDeliciousTag (Trim(strTagName))
    If strDeliciousTag<>"" then
     strDeliciousTag="<br/><br/><a href='http://del.icio.us/williamlong/" + Trim(strTagName) + "'>相关网摘</a>:" + strDeliciousTag
    End If

    Function GetDeliciousTag(strTag)
        Dim Retrieval
        Set Retrieval = Server.CreateObject("Microsoft.XMLHTTP")
        With Retrieval
        .Open "GET", "http://del.icio.us/html/williamlong/" + strTag + "?count=5&tags=no&rssbutton=no", False, "", ""
        .Send
        GetDeliciousTag = .ResponseText
        End With
        Set Retrieval = Nothing
    End Function

2006年10月13日星期五

纽约小飞机撞楼事故的Google Earth地标文件

  据美国《侨报》报道,一架单引擎私人小飞机于当地时间11日下午撞上纽约市曼哈顿上东城72街一幢42层楼的高级公寓楼,造成两人死亡,至少15人受伤。这家私人小飞机是纽约洋基棒球队投手赖德尔(Cory Lidle)的,他和他的飞行教练斯坦格遇难。

纽约小飞机撞楼事故

  Google Earth Blog今天也发布了一个纽约撞机KMZ地标文件,在Google Earth中打开这个地标文件,可以很清晰地看见相关的纽约市曼哈顿的公寓楼,据其介绍,因为该地点没有建筑物的“3D Buildings”图层,因此我们对这个地区的鸟瞰图可能会有一些变形。

纽约小飞机撞楼

  Google Earth Blog给出的该地点的坐标是:40°45'56.30"N  73°57'7.81"W。

  前些天Google收购了YouTube,我现在想,以后有没有可能突发事件刚发生,Google Earth上就能出现类似这次的撞机的视频,这种媒体传播模式是否会发生巨大变化。

2006年10月12日星期四

Z-Blog的RSS优化插件Better Feed

  我开发的这个Z-Blog的Better Feed插件的主要功能是扩展现有Z-Blog生成的Feed的内容。

  开发这个插件的起因很偶然,因为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Wordpress的Better Feed插件,非常羡慕这个功能(Wordpress的好用插件可真多啊),于是手开始发痒,也做一个类似的插件,应用到我目前使用的Z-Blog系统上。

  目前主要做的功能是在Feed上增加“相关文章”功能。由于我的Feed是使用全文RSS输出,因此损失了不少Web流量,不过,如果在Feed的功能上进行一些扩展和优化,不但可以有利于读者更全面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弥补损失的流量,做到了双赢。

  首先的功能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在Feed底部增加一个“相关文章”的功能,这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很方便地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

  其次的功能是在Feed底部增加“发表评论”的链接,这样,如果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并且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可以点这个链接进去留言。(为了方便FeedBurner统计点击数,这个链接我暂时没加,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添加一下)

  再次,做为预留功能,我还可以在Feed里面增加广告功能,显示和内容相关的匹配文字广告。

  因此我相信,实现了这些功能之后,做为全文RSS输出的不少缺点就都解决了,这样,很多人就更愿意使用全文RSS输出,方便读者,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冲击。  

  具体的修改方法是,对于Z-Blog 1.6,打开c_system_event.asp文件,找到Function ExportRSS()函数,如果是全文RSS,就将objArticle.HtmlContent替换为objArticle.HtmlContent+getRelateList(objArticle.ID,objArticle.Tag),如果是摘要输出,则替换objArticle.HtmlIntro。最后,在c_system_event.asp文件尾部加入以下代码即可。

'*********************************************************
' 目的:相关文章的生成,用于优化Feed
'*********************************************************
Function getRelateList(intID,strTag)

If (intID=0) Then Exit Function
If strTag<>"" Then

 Dim strCC_Count,strCC_ID,strCC_Name,strCC_Url,strCC_PostTime,strCC_Title
 Dim strCC
 Dim i
 Dim j
 Dim objRS
 Dim strSQL
 Dim strOutput

 strOutput=""
 Set obj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trSQL="SELECT top 10  [log_ID],[log_Tag],[log_CateID],[log_Title],[log_Intro],[log_Level],[log_AuthorID],[log_PostTime],[log_Url] FROM [blog_Article] WHERE ([log_Level]>2) AND [log_ID]<>"& intID &" "

 Dim aryTAGs
 If InStr(strTag,"}{") > 0 Then
  aryTAGs = Split(strTag,"}{")
 Else
  ReDim aryTAGs(0)
  aryTAGs(0) = strTag
 End If
 strSQL = strSQL & " AND ("
 For j = 0 To UBound(aryTAGs)
  If Not (IsNull(aryTAGs(j)) Or IsEmpty(aryTAGs(j)) Or aryTAGs(j) = "" Or Len(aryTAGs(j)) < 1) Then
   aryTAGs(j) = Replace(Replace(aryTAGs(j),"}",""),"{","")
   If IsNumeric(aryTAGs(j)) Then
    If j > 0 Then strSQL = strSQL & " OR "
    strSQL = strSQL & "([log_Tag] Like '%{"&aryTAGs(j)&"}%')"
   End If
  End If
 Next
 strSQL = strSQL & ")"
 strSQL = strSQL + " ORDER BY [log_PostTime] DESC "

 Set obj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objRS.CursorType = adOpenKeyset
 objRS.LockType = adLockReadOnly
 objRS.ActiveConnection=objConn
 objRS.Source=strSQL
 objRS.Open()
 If (not objRS.bof) And (not objRS.eof) Then

   For i=1 To 5 '相关文章数目,可自行设定

    strCC_Count=strCC_Count+1
    strCC_ID=objRS("log_ID")
    strCC_Url=objRS("log_Url")
    strCC_PostTime=objRS("log_PostTime")
    strCC_Title=objRS("log_Title")

    Application.Lock
    strCC=Application(ZC_BLOG_CLSID & "TEMPLATE_ARTICLE_Mutuality")
    Application.UnLock

    If IsNull(strCC_Url) Or IsEmpty(strCC_Url) Or strCC_Url="" Then
    strCC_Url=strCC_ID
    end if

    strCC=Replace(strCC,"<#article/mutuality/id#>",strCC_ID)
    strCC=Replace(strCC,"<#article/mutuality/url#>",ZC_BLOG_HOST & ZC_STATIC_DIRECTORY & "/" & CStr(strCC_Url))
    strCC=Replace(strCC,"<#article/mutuality/posttime#>",strCC_PostTime)
    strCC=Replace(strCC,"<#article/mutuality/name#>",strCC_Title)

    strOutput=strOutput & strCC

  objRS.MoveNext
  If objRS.eof Then Exit For
   Next

 End if

 objRS.Close()
 Set objRS=Nothing

End If

strOutput=Replace(strOutput,vbCrlf,"")
getRelateList="<br/>----<br/><br/>相关文章:<ul>" + strOutput + "</ul>  "

End Function

Z-Blog大访问量异常的解决方法

  Z-Blog是一个很好的单用户Blog系统,我不止一次这么说了,特别是当访问量很大的情况下,Z-Blog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唯一的问题可能还是和数据库有关。

  Z-Blog之所以可以应付大访问量的负载,主要是因为其缓存(Cache)技术,在重建页面的时候,将大量数据以缓存文件的方式放在Include目录下,这样对于访客的访问就基本可以不连接数据库,而真正可能出问题的瓶颈,显然就是数据库。

  Z-Blog是基于ASP+ACCESS的,ACCESS数据库存在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当外部连接数增大的时候,ACCESS数据库的处理能力飞快的下降,数百个同时在线连接就可以让ACCESS数据库处于死锁的状态,从而导致网站崩溃。因此,如果你的BLog日访问量有几万IP,那么你使用Z-Blog必须要面对这个数据库性能问题。

  目前Z-Blog 1.5存在的性能问题,就是对于数据库访问的问题(1.6版本已经进行了部分修改)。单个页面中,页面计数器存在对于数据库的直接访问,并且是Update方法的访问,这个访问是会带来麻烦的,由于这个计数器的存在,当在线连接数猛增的时候,Z-Blog的文章页面将出现类似死锁的界面,因为数据库会死掉。同时还会发生的事情是,所有评论留言都会死锁,因为那也是访问数据库。进而所有访问数据库的功能都会死锁。

  当然,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换SQL Server来解决,不过需要修改Z-Blog的相关代码,而且如果是企业用户,需要购买价格不菲的SQL Server。ACCESS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其本身有不可调和的内部问题。

  如果不使用换数据库的方法,就只有在代码上下功夫了。根据我的观察,对于数据库的直接访问应该就只有计数器这个部分,我目前想到一个思路,就是将计数器的内容也当作文件写入Cache,系统读计数器,全部从Cache中读取,当进行索引重建的时候,再将Cache中的数据写入ACCESS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做到大部分访问都脱离数据库,当在线连接数很大的时候,性能问题也有可能得到一定的解决。

  当然,这样的功能需要写不少程序代码,如果不想写代码,而又遇到异常的大访问量,那么修改Z-Blog模板删除页面计数器功能,也可以临时解决一些问题,代价是文章无法统计点击数了。

2006年10月11日星期三

朝鲜核试验Google Earth坐标

  昨天,刚刚宣布要进行核试验的北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在接近中朝边境的地区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

  中国这次真的急了,以建国以来少有的对朝鲜最强硬的措辞,严厉谴责北朝鲜“悍然”进行核试炸。

  这次核爆炸的地点实在是太敏感了,中国自己都是一直在人烟稀少的新疆沙漠中进行核试验,而东北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区,人口密集,北朝鲜在这么重要的地区附近搞核爆炸,中国能不急吗?万一出现核污染,中国东北不就完了吗。

  据外电报道,北朝鲜核试验的地点是咸镜北道花台360米高山地下坑道内,其具体坐标地址是41°16'40.29"N 129°05'06.06"E,从Google地图上可以看到这是一片山地,山上有一些公路和建筑物。使用Google Earth测量工具,测量出该核爆炸地点距中国东北边境仅70公里,虽然是地下核爆炸,但是对于地下水的污染依旧可能会影响到近在咫尺的东北地区。

北朝鲜地下核试验地点

  北朝鲜地下核试验地点(图) 41°16'40.29"N 129°05'06.06"E

  当然我们知道,Google Earth的地图是1、2年前的,而且对于地下核试验,卫星地图也无法知道地下具体是什么情况。

  虽然使用Google Earth看不了北朝鲜地下核试验,不过可以看到其他一些有趣的军事设施,下面是使用Google Earth看到的一些北朝鲜的军事目标的截图。

北朝鲜泰川空军基地里的飞机

  北朝鲜泰川空军基地里的飞机(图) 39°54'16.30"N 125°29'20.96"E

北朝鲜泰川200兆瓦核反应堆

  北朝鲜泰川200兆瓦核反应堆(图) 39°55'40.08"N 125°34'9.29"E

北朝鲜宁边五兆瓦核反应堆

  北朝鲜宁边五兆瓦核反应堆(图) 39°47'45.21"N 125°45'20.27"E

北朝鲜宁边五十兆瓦的核电站

  北朝鲜宁边五十兆瓦的核电站(图) 39°47'19.86"N 125°45'40.63"E

  安装Google Earth软件的,可以点这里下载我专门制作的一个北朝鲜核试验的KML地标文件,包括北朝鲜核试验的地点、北朝鲜泰川200兆瓦核反应堆、北朝鲜宁边五兆瓦核反应堆、北朝鲜宁边五十兆瓦的核电站、北朝鲜琴湖1000兆瓦的轻水核反应堆。

2006年10月10日星期二

Google Reader的四个常用小技巧

  Google Reader前一阵对阅读界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使得其易用性大为增强。由于其是英文界面,很多人用起来可能不太习惯,本文就介绍几个使用Google Reader的小技巧。

  一、导入OPML文件

  我使用过抓虾阅读器,也用过Bloglines,但是我发现无论是抓虾还是Bloglines导出的OPML文件,Google Reader都无法正常导入。经过我的分析,导入错误的原因可能是Google Reader不支持中文目录。

  由于我在其它阅读器下使用的是中文分类目录,因此导出的OPML文件也是用的中文分类目录,因此,我们只要编辑OPML文件,将里面的中文分类目录修改为英文,保存后即可导入Google Reader。

  具体方法是,使用记事本打开OPML文件,通过关键字搜索找到几个中文分类目录的文字,将其修改为英文,修改时候要注意,由于OPML为标准XML文档,因此不要修改其它标识符,以免破坏XML文档结构,修改完成后点保存文件即可。根据我的测试,Feed中包含中文是没有关系的。最后,再使用Google Reader导入这个OPML文件,基本上就可以成功导入了。

  二、一键收藏

  我最早是在我的FeedBurner上看到的,在页面的上端有一个Add To Google的图标,链接地址是http://fusion.google.com/add?feedurl=http://feeds.feedburner.com/williamlong ,点进去后,会出现将Feed添加到Google个性化主页还是Google Reader的提示,这时候点Add To Google Reader就可以将订阅加入到Google Reader中,大家也可以在自己的Blog上添加这个的链接,链接地址是http://fusion.google.com/add?feedurl=[你的RSS地址],就可以方便地让别人进行订阅。

  三、常用快捷键

  打开Google Reader的主界面,会出现一个“Tips and tricks”的说明,里面就是一些很常用的快捷键,大概Google希望我们都将这些键位记熟吧,每次打开Google Reader都会看到“Tips and tricks”。

  里面的快捷键说明文字翻译如下:

  j/k: 上一个条目/下一个条目
  n/p: 向下/向上扫描(只用于列表模式)
  o/回车: 打开条目(只用于列表模式)
  s: 标记当前条目星号
  <Shift> + s: 共享当前条目
  v: 查看原文
  t: 设置当前条目的标签(用逗号分隔)
  m: 标记为已读
  r: 刷新
  <Shift> + a: 标记所有条目为已读
  1: 切换到预览模式
  2: 切换到列表模式
  <Shift> + n/p: 下一个/上一个订阅
  <Shift> + x: 展开/收起导航
  <Shift> + o: 打开导航中的订阅或者目录
  g h: 打开首页
  g a: 显示所有条目
  g s: 显示已标记星号的条目
  g t: 打开标签选择
  g u: 打开订阅

  四、加星和加标签

  在Google Reader的阅读界面中,有类似Gmail的加星和加标签功能,其效果和Gmail中的效果几乎完全一样,使用上面提到的快捷键就可以快速地加星和加标签。

  上面就是我总结的几个Google Reader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虽然目前Google Reader还是英文的,对中文的支持也不太好,社会化功能也比较弱,但是依托Google的强大支持,相信Google Reader将来的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好的。

2006年10月9日星期一

由瑞星杀毒的“误判”说起

  前几天,一个读者留言给我,提到了瑞星杀毒的一个有争议的“误判”的文章,想让我为这件事情写点什么,今天终于有时间了,就来谈谈这件事情。

  根据凯迪网络的这篇文章所说的,瑞星杀毒软件会将某著名代理服务器软件8.0版本“误判”为“ Trojan.Sfyd.a”病毒,提示“杀毒、删除、忽略”,然而无论你选杀毒还是删除,该文件均被删除,即使选择忽略,该文件也被破坏而不能使用。然而使用诺顿等其它杀毒软件,均没有发现所谓的“Trojan.Sfyd.a病毒”。

  我之所以认为那个代理软件不是病毒,因为我自己恰恰经常在使用这个代理软件,如果其真的有病毒,难道我还不知道吗?当然,善良的人们都希望这并不是一个恶意的“误判”,因为大多数用过该代理软件的人都知道其不可能是病毒。

  说到这个代理服务器软件,我个人感觉其很有特色。这个软件非常小,只有84.5K,可以说是小巧玲珑,当然我知道这是因为压缩过的原因。此软件的早期版本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政治色彩,软件启动后打开的已经是没有政治色彩的网页,而网页上的内容则是Google的Adsense搜索广告,使得这个软件也具有一些商业色彩了。

  在使用的过程中,软件的代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加密的代理几乎可以访问所有的网站,速度也很快,还可以自动切换到访问最快的服务器,用来浏览网页是很不错的选择。另外这个软件默认设置为退出时自动清空cookies和浏览历史记录,也是一个较有意思的设置选择,解决了某些可能存在的可怕事情

  当然,使用这个软件还是有时候无法浏览,这时我一般再使用Torpark来解决, 一般情况下这两个软件都无法使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少的。Torpark的缺点是速度慢,启动也慢,让人等待时间太长,其软件大小相对来说比较庞大。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支持国产软件和国产网站服务的,但是前提是他们“不做恶”。不在软件里加流氓插件,不将自己的用户资料拿去贩卖赚钱,不影响用户对其它软件的使用,大多数人都会愿意使用国产而非国外的软件,然而,如果这些国产企业自己不自觉,昧着良心干起损害自己用户的事情来,那么他们面对的必将是用户的唾弃,最终走上一条与民为敌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