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2日星期一

古墓丽影传奇和美式日式游戏

  这些天开始玩古墓丽影7传奇这个游戏。古墓丽影是个很老的游戏,我在1997年的时候就开始玩古墓丽影1。女主角劳拉巨大的胸部给我了深刻印象,据说这个魅力四射、性感迷人女主角劳拉(Lara Croft)是游戏史上最成功的主角之一。后来的电影古墓丽影也是很成功的一部电影。

古墓丽影-传奇

  自从1996年《古墓丽影》诞生之后,它便成为电脑游戏史上很成功、经典和有活力的冒险游戏。古墓丽影7传奇是Eidos开发的古墓丽影的最新一代,属于动作冒险类游戏,这个版本登录的游戏平台也超多,PC、PS2、XBOX、PSP、X360全都有,我没有玩PC版本的,因为PC版本推荐使用的显卡是支持DirectX 9.0c,256M显存,支持TnL的3D加速卡(GeForce 5900 / Ati 9800XT系列),我的显卡显然不够档次。我觉得PC游戏实在变态,为了玩游戏需要不断地更换显卡,更换地显卡的价格都够买几台家用游戏机了。所以我还是玩PS2版本的古墓丽影7了。

古墓丽影-传奇

  游戏的介绍上说这个游戏的一个特点就是劳拉的头部和胸部的比例更加真实了,是个比较好笑的声明,不过我进了游戏看了看,劳拉的胸部依旧是比较大,整个游戏在PS2下运行还是很不错的,感觉很流畅,游戏场景也色彩丰富。

  这个游戏情节还是比较简单的,感觉玩家难以融入整个游戏之中,这和我先前玩的另外一个类似游戏ICO有着巨大的区别。我感觉这主要是文化上的区别,古墓丽影作为美版的冒险游戏更侧重于动作,而古堡谜踪(ICO)作为日版的冒险游戏更侧重于玩家的感觉,通过潜移默化来营造一种气氛。在古堡谜踪游戏的结尾达到最高潮,城堡慢慢陷入大海之中,那些游戏中熟悉的场景都在慢慢坠落下去,耳边是天籁之音般的歌曲,已经化为幽魂的少女用最后的力量将ICO放入小船送出古堡,小船飘向大海,后面则是慢慢消失的城堡。这种意境和感觉显然是东方特有的文化,和西方那种直白的文化有很大差别。

  相比之下,美式风格的一些游戏,盲目追求绚丽的画面和交互式的战斗系统,而对游戏本身的内涵却不注重。的确,大多数游戏是为了娱乐,需要对玩家的感官进行刺激,但真正的游戏大作需要玩家用心去体味、去感动,那才是游戏的最高境界。这也许就是美式游戏和日式游戏的区别。也造就了古墓丽影和古堡谜踪虽然属于同一类型游戏,却有完全不同的风格。

  另外有一点很奇怪,古堡谜踪(ICO)这个游戏好像叫好不叫座,其名气似乎远没有古墓丽影响亮,也许是因为古墓丽影的历史实在太悠久,而且续作太多的缘故吧。不过我还是热情期待ICO的续集能快一点出来。

2006年6月11日星期日

Google Earth大量更新中国卫星地图

  据媒体报道,在两天前Google对其卫星地图服务“Google Earth”进行了重大升级,Google Earth的卫星照片数量一下子扩大了四倍,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可以通过这个软件观看自己的家的房屋。对于中国地区而言,Google Earth的变化也是巨大的,高分辨率显示的地区成倍增加,中国城市的卫星地图得到大量更新。

  以前Google Earth上只有北京、深圳、珠海、上海提供近距离的鸟瞰图,其他很多大城市都没有清晰的卫星地图。这次更新变化非常大,几乎所有的中国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都提供了清晰的卫星地图,可以浏览的城市大为增加,真是不错啊。另外我发现,在中国西部不少并非城市的区域也是高清晰地图,通常来说这些地方极有可能是国外关心的中国敏感区域地图,有兴趣的人可以分析分析。

  目前的Google Earth上有不少网友标记的地理标签,但是没有官方提供的地理位置名称和街道名称,不过目前有了城市卫星地图后,相信将来提供更为详尽的地图服务也是为时不远的事情。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Google的免费卫星地图可以细化到街道名称,用户可以在地图上搜索旅店、公园、地铁甚至提款机等信息,这对于准备出门旅行、对道路交通状况又不熟悉的人来说,可以很方便地查清交通路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图服务。

深圳地图

  参考新闻:Google地球升级照片增加四倍

  据国外媒体报道,周一,全球网络搜索兼应用服务巨头Google公司对其地图服务和“Google地球”进行了重大升级,Google地球的卫星照片数量一下子扩大了四倍,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Google公司还透露,到目前为止,Google地球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了一亿次。此外,该公司也表示,将向商业用户提供Google地球的有偿授权。  

  这次升级最大的亮点是对Google地球中的卫星影象数据进行了大规模升级。Google公司人士宣布,新版的Google地球中的卫星照片已经扩大了四倍,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可以通过这个软件观看自己的家或者邻居的房屋。 

  此外,Google首次推出了Linux版本的Google地球软件,这意味着软件的用户将迎来又一波高速增长。当天,Google地球也首次推出了德语、西班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的版本。 

  Google公司首次透露了Google地球的使用人数。据称,自从去年发布以来,全球已经有一亿人下载了软件。 

  与此同时,Google公司的地图服务已经给美国在线和雅虎等竞争对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根据尼尔森公司提供的数据,今年五月份,Google地图服务吸引了美国2600万访问者,排在第三位。美国在线的Mapquest以4350万的用户排名冠军,雅虎公司地图服务则吸引了2610万用户。虽然暂时屈居第三名,但在过去一年中,Google地图服务的用户已经扩大为三倍,与此同时,美国在线和雅虎的服务仅仅增长了两成。周一,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史密特表示,新版的Google地球将是搜索领域中一个“决定性的机会”。 

  不过,美联社等媒体分析指出,Google在地图领域长驱直入,收获颇丰,但到目前,该公司一直未有明确的收入模式,这使得华尔街十分失望。周一,Google公司首次宣布了一项旨在利用Google地球赚钱的计划,未来,Google将向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收取授权费用,以便让他们利用Google地球推出定制化的应用服务。授权费用估计在每年一万美元左右,其中包括Google工程师的技术支持。 

  此前,Google地球已经免费对第三方网站提供了Google地球的开发接口,许多网站依靠Google地球,推出了诸如犯罪率分布统计,各地房地产价格变动等功能。Google公司估计,目前这种“混合地图”服务的数量已经达到三万家。除了收取授权费用外,Google公司强调,他们将会继续对现有的应用开发接口(API)进行改善,以便让第三方开发人员能够更容易的开发地图应用程序。在周一的新版发布会上,共有200名这样的第三方开发人员到场,为Google公司捧场。(来源:硅谷动力)

  更多Google Earth地标下载以及相关资源,请访问我的Google Earth观察博客栏目。

古堡谜踪游戏玩后感

  今天终于打完了古堡谜踪(ICO)这个游戏。

  古堡谜踪(ICO)是很早以前SONY开发的冒险类的游戏,也是PS2上少见的中文游戏,我个人比较懒惰,虽然老早就买了这个游戏,但是直到最近才开始玩。

  一开始玩,我就迷上了这个游戏,一发不可收拾,古堡谜踪这个游戏有一种天然脱俗的纯净美。巨大空灵的城堡设计,近乎无音乐的纯自然声界,配上女主角一身白衣、一尘不染的纯洁,游戏的清新之感让人过目难忘。

  游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在一个遥远的年代,一个头上长着角的13岁少年ICO,被遗弃在大海上的一个神秘古堡中,少年在古堡中邂逅一位神秘的白衣少女,虽然她体质柔弱,需要矫健勇敢的ICO时刻紧随保护,但靠近后却发现她原来身怀超自然的神奇力量,两人共同努力逃离这个寂静而神秘的古老城堡。

  在游戏过程中主角ICO一直紧紧握住女孩的手,从来没有松开过,虽然这个小男孩看起来傻呼呼的,跑步的动作也幼稚可笑,但是白衣少女依然那么信任他,无论前面是悬崖峭壁还是万丈深渊,女孩都义无反顾的跳过去,因为她知道ICO一定会接住她的。缘份安排两人牵着手共同闯过幽深城堡内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解开一个又一个的谜,玩着玩着,我忽然产生一种幻觉,感觉好像是自己在牵着自己心爱的女孩一起冒险,心中充满着一股坚定的执着,我一定要带你走出去!

  终于玩到了游戏的结尾,ICO最终没有带着女孩冲出去,这是个忧伤的结局,ICO失去了双角,昏倒过去,已经化为幽魂的少女用最后的力量将ICO送出古堡,城堡慢慢陷入大海之中,那些游戏中熟悉的场景都在慢慢坠落下去,耳边是天籁之音般的歌曲,ICO所在的小船飘向大海,后面则是慢慢消失的城堡。这是个忧伤的童话,却给我留下了纯洁美丽的回忆,我感受到这个游戏给我带来的巨大冲击,品味这款游戏有一种心灵被洗净的充实感。结尾那首天籁般的主题曲“You Were There”让整个游戏的艺术效果提升了一个台阶。

  这是属于一对男孩女孩的世界。这两个人的美丽世界让人动容!

  推荐年轻的少男少女玩这个游戏,不过如果喜欢玩生化危机或寂静岭类动作游戏的,可能不会特别适应这个冒险类游戏,这个游戏的玩法和特点和古墓丽影很类似,只不过我从来没有被古墓丽影感动过。

ICO

ICO

ICO

ICO

ICO

ICO

2006年6月10日星期六

德国柏林墙的故事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肯尼迪《柏林墙下的演说》1963年6月25日于西德市政厅柏林墙前。

  德国世界杯马上就要开始,我不太喜欢足球,因此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说起德国,我却想起了柏林墙的故事。

  德国的柏林墙是东德于1961年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在柏林墙建立之前,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随后东德加入了联邦德国,两德实现了统一。

  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

  柏林墙自建立起来后,追求自由的人民就尝试使用各种方法逃出柏林墙,其间也留下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以下的几则故事来源于北明写的《柏林墙故事》,这些故事是伟大的东德人用自己的鲜血和泪水书写而成的。

 


 

  柏林墙的逃亡,其实就是逃越柏林墙。墙的另一面,立时立地就是自由世界。天壤之别,仅一墙之隔而已。所以,自从柏林墙建起,逃亡故事就没有中断过。

  地面逃亡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翻墙而过。看上去一人多高的墙可以翻身而上。但逃亡者从开始在边境开阔地带奔跑到墙下,再翻身跃上墙的这段时间内,生与死就完全听天由命了。1961年,当十八岁的东柏林青年彼得·费希特尔在到达墙跟翻身跃墙,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

  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这期间,他不停地呼喊救命,呼声惊动了西柏林一边的边防军人。军人们扔过来一个急救包,但血将流尽的彼得·费希特尔已无力自救。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

  彼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

  “你们是杀人犯”“你们是法西斯!”上千群众怒吼着。西德的警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这是极其危险的,柏林墙西侧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翻身跃墙将这位东德青年抬起来,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血已经流尽了,在他蓝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

  这是柏林墙将柏林城和它的人民分割以来,第一位在逃亡中死于枪击的东柏林市民。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 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

  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而在枪林弹雨中全速前进去撞一堵大墙的行为,毫无疑问是“双重自杀行为”。而这却是当年东德一些逃亡者们投生的方式。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伙就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是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队和警察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弹,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当客车冲进西柏林的那一刻,布鲁希克停止了呼吸。

  柏林人展开了一场争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看到的西柏林?最后是一个现场镜头宽慰了大家,从镜头上看,客车驾驶座位于西柏林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是的,那时候他还活着!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自由世界-西柏林!他是一个成功者。

  另一个传奇式的故事是空中热气球逃亡。

  1979年的一个深夜,东德黑色夜幕的上空出现了一个高度为28米的欧洲历史上最大体积的热气球。当这个热气球接近柏林墙地域时,被东柏林地面警卫发现。三束探照灯直射黑色天幕,追踪监视着这个看来企图越境朝西柏林飘去的热气球。就在地面警卫朝这来历不明的巨大热气球开枪射击之前,热气球迅速高升,爬上了两千六百米高空,随后不知去向。

  这个热气球的吊蓝里,装着两个东德的家庭,大人小孩一共八口人。

  他们在快速升高后,可能由于慌乱,失去了方向。当在空中飞行28分钟后,热气球安全降落地面。悄悄掀开覆盖了他们的巨大气球布,看看外围环境:丛林荒草,远近没有人烟。

  他们无法判断究竟是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西德,还是不过在空中转了一个圈,仍在东德境内。或者,已经非法进入了其他国家的土地。他们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们既非科学家又非运动员,虽然对气体动力学一无所知,但自从萌生了用热气球逃出东德的想法,就开始白手起家。买来了有关的书籍,从头学习有关原理。买来大量的纺织品,利用自己研制的相关设备一次次实验将要充当气球外体的布的质量。气象学要掌握、操作要掌握,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化学、力学等等知识都需要。后来,那个奇迹终于悄悄地在这一对普通东德人家的房顶下诞生了。在那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深夜,那个欧洲最大的热气球载着两家人的希望和梦想,升上了东德阴霾的天空。他们什么都想到了:出境前被打落坠地、被逮捕入狱,出境后落入海中或落在人家房顶,落在城市中心等等,无论什么意外事故发生,好歹总要面对一个结局。他们就是没想到,什么意外也没发生,但当气球安全着陆时,竟是真相不明,无人理睬,没有下文。

  两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闷在气球巨大的布面下,把未来的结局想设想了一遍又一遍:走出这泄了气的热气球,要么被东德政府关进监狱,要么向其他什么国家的政府投案自首,要么在西德安居乐业,重获新生。想想为这次逃亡而长久地呕心沥血,看看四个无辜的孩子,他们无法承受被东德政府关进监狱的命运,不敢走出气球;或者他们干脆把命运交给了上帝,听天由命。他们唯一能作的,就是祈祷。

  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少年的话。

  “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的领土”。

  历史的进程到了1989年下半年,东德已经是强弩之末。由于东德政府70年代以来所实行的指令性经济、农业全面集体化、强力发展重工业、严厉打击国内反对声音的经济、政治政策,导致经济发展几乎停滞,210亿美元的外债债台高筑、东德马克内债累累,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生活贫穷压抑,严重的不满情绪早以深深埋伏在社会民心之中。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

  这一天,就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突然失去指针,滴滴答答的钟声尤在,却不知何始何终——柏林墙的两面人山人海,鸦雀无声。

  面对这面耸立了28年,阻绝两德人民,制造了无数悲欢离合、生死哭歌、惨重牺牲的血墙,人们无法判断的是,当制造它的独裁政府部门和官员辞职的辞职,改选的改选时,柏林墙辞职了吗?它是否仍然戒备森严?它还能随意射杀越墙的逃亡者吗?自动射击装置是否完全解除?密堡暗碉里的岗哨是否仍然轮流值班?带缰绳可以自由追踪100米的警犬是否正严阵以待?

  没有任何官方的媒体报道这些与人们生息密切相关的消息。柏林墙依然无声地矗立着。它两面成千上万被阻隔的人们遥遥相对,心中纵有万马奔腾,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是继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又一个历时转折的关头。而历史在这一瞬间干脆停下了脚步,为的是让人们记住它的沧桑。

  不知道渴望自由的人们同这面血墙对视了多久,终于有一个东德的青年人,壮着胆子,往那禁区的空地,试探着,迈出一只脚……

  没有反应。让脚落地,移动身体重心,再迈出另一只脚……

  仍然没有发现任何警戒方面的反应。

  小伙子双脚落在东柏林境内的禁区,人,暴露在自动枪击射程之内。

  柏林墙两岸,无数双眼睛被这年轻的躯体所抓住,人们不约而同屏神静息等待着……要么枪声乍起,又一具尸体倒卧在血泊中;要么人民淹没、踏碎这围墙。

  小伙子不急不徐,却一步千斤,载着两德的万众一心,牵着两德张开的手臂,在众目暌暌之下,从那片社会主义东德境内的边境开阔地,一寸一寸、一米一米走向资本主义西柏林境内。

  这应当是德国历史上,街头上最安静最紧张的时刻了。

  当小伙子在身前身后人山人海的无声的注视下,终于接近柏林墙,奋力攀上墙顶,预期的枪声仍然没有响起,紧张的人们却沉默得几乎要爆炸。

  然后,西柏林一边向这位以命相抵、探试自由的青年人伸出了丛林般的手臂;然后,小伙子双脚结结实实踏上了西柏林自由的土地。

  一瞬间,柏林墙两岸人声鼎沸,心旌摇荡,激动的情感潮流如洪水决堤。人们相互拥抱接吻,相互重复诉告着那个刚刚发现的不可思议的事实:

  柏林墙解放了。

  它的警卫事实上以然解除。

  它已经全然不过就是一堵墙而已了。

  两德人们相互拥入对方,成千上万的人们彻夜不眠地享受着亲友重逢的喜悦。两德人民拥满柏林墙墙上墙下墙东墙西,人们举杯相庆,奏乐狂欢,欢乐的自发的庆典持续数日,节日的气氛经久不消。

  无论如何,柏林墙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而且,是喜剧性的结束。人间的故事,如柏林墙这般悲惨的并不少,能够最终这样收场的,已经很不错了。

  德国人毕竟是幸运的,柏林墙见证了德国人的痛苦,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痛苦。他们被关注着。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痛苦竟然是完全默然的。

 


 

  柏林墙倒下了,东德人终于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类似的悲剧却并没有在这里地球上结束,我们看到在远隔德国万里重洋的另外一个国家,依旧有一堵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巍峨耸立着,唯一的区别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甚至不知道这堵墙。
 

2006年6月9日星期五

eWebEditor编辑器的安全漏洞

  今天帮一个朋友清除了Z-Blog里的一个系统漏洞。

  早上,ilmay发邮件给我,说他博客进不去,要我帮忙,我去看了下,发现页面文件里被加入了iframe恶意木马病毒,应该是被黑了,可能是利用了系统里的某个漏洞。因为他用的是Z-Blog Plus,和我用的自己修改的Z-Blog有点类似,因此我对这个漏洞也比较感兴趣。

  经过对IIS日志文件的分析,我发现原因是eWebEditor编辑器有重大漏洞。Z-Blog Plus提供了eWebEditor编辑器,却没有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并且不做任何修改而直接使用的话,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首先的一个漏洞是eWebEditor提供了后台登录,默认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登录进去。

  其次,eWebEditor目录下的Upload.asp文件,有一个极为幼稚的错误,即对于文件过滤只是通过sAllowExt=Replace(UCase(sAllowExt), "ASP", "")来禁止上传asp文件,那么为什么不同时过滤asa、cer等文件呢?而且怎么可以用这种有问题的语句进行过滤呢?事实上,黑客正是利用这个漏洞上传了一个后缀为asa的木马文件。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先用admin登录到后台,修改密码,然后删除admin_login.asp文件,如果不需要上传的话,最好连upload.asp也一起删除掉。另外我看了看eWebEditor的代码,感觉写的比较乱,可能还会有其他漏洞,不建议使用这个编辑器。

  对于Z-Blog的安全,我觉得,应该尽量少地增加一些编辑器或其他插件,关闭用户注册功能,关闭附加编辑器的上传功能,不要使用一些有安全漏洞的编辑器,这样才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要少在页面里添加外部的script代码,特别是统计代码。我就曾经为了统计浏览数而增加了一个名叫武林榜(50bang)的统计代码,曾经发现偶尔会出现病毒,也有用户举报,以前总以为是不是武林榜服务器被黑客攻击,后来才知道原来武林榜和周鸿袆、庞升东等搞过9991这样声名狼藉的木马病毒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以最快的速度将武林榜的代码从我所有网页里删除,防止其再去害人。

  在当今之中国,网民是命中注定要被那些做网站的老流氓们强奸,即使高手也会防不胜防。

2006年6月7日星期三

拼音输入法简评

  拼音输入法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必备的软件之一。拼音输入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用户体验。

  以前用DOS的时候,用的都是中文系统自带的输入法,没有太多选择,后来用Windows,一开始使用的是智能ABC输入法,这个输入法是微软自己开发的中文输入法,虽然微软开发了不少中文输入法,但大多都很不好用,用户体验很不好,智能ABC算是好一些的。

  后来在BBS上聊天知道了紫光输入法,初次使用这个输入法,感觉非常好,和智能ABC形成很鲜明的对比。紫光输入法的输入速度非常快,体验非常好。其界面也清新干净,因此这个输入法也成为我的首选输入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紫光输入法的BUG较多,比如录入条经常无法隐藏,词库经常引起系统崩溃,我记得几年前,当我用的紫光频繁崩溃后,我曾打算放弃紫光,尝试找一些类似的拼音输入法,我找到了拼音加加。

  那时候的拼音加加版本较低,不过拼音输入还算可以,和紫光很相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早期的拼音加加使用了类似流氓软件的营销方式,每次我启动拼音加加,IE的首页都会被修改为拼音加加的地址,我手动修改回去,下次它又会修改回来,如此反复几次,我忍无可忍,只得将其卸载,这时我才感觉到紫光拼音是多么的好。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拼音加加早期的这种行为实在很愚蠢。我也对拼音加加早期的这种行为表示不能接受和理解。虽然最近我也重新下载了拼音加加,发现最新版本已经可以禁用修改主页功能了,但是默认还是要修改主页,新版本的拼音加加使用起来还算可以,就是界面较为难看,我还是喜欢紫光那种干净清爽的界面。

  最近,从Keso那里知道了一个新的输入法:搜狗输入法,据说“目前还不是流氓软件”,根据搜狗自己的介绍,这个输入法能够“利用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自动分析互联网上出现的新词热词,通过分析统计中国互联网35亿中文页面,获得最佳的词频排序,并动态升级输入法和词库。”

  这个思路的确很不错,很吸引人,于是我也下载安装了一个搜狗输入法,第一感觉还可以,其界面和使用方法和紫光拼音非常像,连快捷键也类似,不过搜狗的LOGO实在难看,希望能去掉。录入文字的时候,感觉也不错,很清爽的界面,看来紫光拼音终于后继有人了。

  不过我对搜狗和搜狐的印象不是很好,搜狗开发过工具栏流氓软件,我在搜狐注册的信箱也饱受搜狗垃圾色情邮件的连番轰炸,想退订都找不到地方。因此我还是对搜狗输入法保持警惕的态度,没准过几天它就摇身一变,干出一些令我们惊诧莫名的事情呢。

  另外在具体实现技术上我也有一些疑惑,比如搜狗拼音输入法说可以“自动分析互联网上出现的新词热词”,那么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呢?如果是通过于搜狗服务器进行数据通讯,那么搜狗输入法是否将本地用户信息传输出去了呢?这种传输有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呢?没有上网的电脑如何获得“新词热词”呢?

  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问题,一个网络公司的品牌是多么至关重要。一个声誉好的网络公司提供的软件,用户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和测试,而一个声誉不是特别好的公司提供的软件,用户在使用前就会犹豫不决,这恐怕也是这些公司当初开发流氓软件和发送垃圾邮件时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吧。

  更新:另外提一句,人们对于各个拼音输入法的关注程度,可以通过Google Trends来看个究竟,通过这个链接,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紫光拼音还处于第一的位置,但是人们对紫光拼音的关注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已经快和拼音加加相等了,而智能ABC和微软拼音的搜索数目偏低。

2006年6月5日星期一

对于迅雷事件的思考

  最近中国网络界的抵制迅雷事件被炒的沸沸扬扬。

  事件的起因是,6月2日,国内最大的下载网站之一的华军和天空都宣布停止其迅雷下载,并发表了声明。两网站的声明基本一致,都指出迅雷是以盗链接(P2SP)的方式来进行下载加速,迅雷大量收集并盗用提供本地下载服务的网站下载链接,增加被盗网站的成本,造成了这些网站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侵犯了用户的隐私。

  对此,许多网民对此很不理解,他们认为迅雷给其提供了更快的下载方式,因此站在支持迅雷的一边。

  由于我从来没有用过迅雷,下载一直使用FlashGet,因此也不好对迅雷的技术做太多的评价,不过从各处搜索到的资料来看,我对迅雷采用的P2SP技术也大概明白了原理,其和P2P技术的BT下载是完全不同的,它通过搜集用户的下载信息,自动将各个下载站的下载链接整理出来,这样就使得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链接下载文件,而不用再访问下载站的页面,这种访问方式,在业界叫做盗链,不仅能占用下载站服务器所购买的带宽,还会对下载站的广告业务造成损害。而迅雷则可以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使用别站提供的资源,甚至建立下载门户,完全不必担心购买下载服务器和带宽的问题。

  据我所知,传统的下载站做的很辛苦,需要不断增加服务器和带宽,才能应对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对于下载网站来说,服务器和带宽的成本也非常高。举个例子来说,一般网站使用的100M共享的服务器托管,价格大约是每年5000元左右,实际上是几十台机器一起放在一个100M带宽的机柜里,运气好的可以获得2M左右的带宽,这样的带宽对于一般普通网站来说是足够的,但是对于下载站来说肯定是不够的,一般下载站使用的是独享100M带宽,这个大约是每年8万元左右的租用费用,独享100M带宽是个什么概念,这个带宽意味着理论上可以提供50个2M带宽的ADSL用户同时以250K的速度进行文件下载,而大型下载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起码有数千,为了给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快的访问速度,就需要购买更多的服务器和更大的带宽,其费用实在不是个小数字,因此需要在下载页面上做广告以获得广告收入。而迅雷通过搜索引擎式的索引,便免费拥有了所有现在下载站的资源,而自己却没有花一分钱去租用带宽和服务器,这显然对于下载站是不公平的。华军和天空对迅雷进行抵制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惜的是,大部分上网用户不会知道托管、带宽这些事情的,许多网友沉浸在“免费”的互联网能够提供的巨大的“免费资源”的幼稚幻想中,却不知道在中国互联网上并没有什么活雷锋可以免费提供带宽,如果网站的广告费用不足以支持租用带宽的费用,那么网站的唯一下场就是关闭。因此迅雷的盗链行为的确缺乏道德支持,对于迅雷来说,解决这次事件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迅雷自己要投入资金购买自己的服务器和带宽,一年应该也只有几十万元,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各个下载站的矛盾了,从道理上讲的话,这样做也公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