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人人影视服务器迁至国外

  人人影视在首页发布公告称:“中国地区网站正式关闭。浏览国际版请用户根据自己所在地区法律法规自行决定,所带来的法律问题自行承担。加入字幕组的成员也请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法律法规谨慎选择,对于触犯当地法律带来的后果我们无能为力,您将自行承担后果。”

  人人影视同时还声明:目前并未启用其他域名,通过其他域名访问到的均是假冒网站,也未发布过任何APP客户端,特此公告。

  不过,我发现使用美国代理服务器访问人人影视,并不会出现上述公告,而是被重定向到一个新域名rrys123.com,内容为原有人人影视的内容,该域名从国内可直接访问。

  早先,11月28日下午开始,有多名网友发现,人人影视可以从国内正常访问。在视频资源方面,热门下载视频包括美剧《生活大爆炸》和英剧《福尔摩斯:演绎法》均可正常下载,包括双语字幕等。不过,近期下线的电影比如《超体》和《银河护卫队》目前并无片源,人人影视应版权方删除了资源。

  而在一周前,据报道版权局查封了人人影视的服务器,因其“未经授权翻译影视作品”。于是,人人影视开始清理内容并关站,国内网友无法正常登录网站进行浏览。

解决网络营销的瓶颈问题

  一个网站推广到日IP100,我想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吧,随便招聘一个网络推广新手都可以推广到日IP100个,实在不行做百度联盟一个月花4000块钱左右也可以做到日IP100以上吧,100IP一天多吗?不多,如果一天有100个人访问但没人上前来咨询,这是哪出问题了?很多人说是IP少了,如果能够引到1000个IP就有人访问了,依我说,100个IP还没个人咨询,那1000个IP又能有几个人咨询呢?所以电子商务的瓶颈并不是推广,而是在营销,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100个营销掉,如果能够把这100个人营销掉,也够你公司吃喝了。

  有人看无人问

  通常情况下网站都是这样的,100个人访问咨询的人却寥寥无几,一百个人对我们来说实际是很多了,实想一下,你开了个实体店,100个人来你店里看了产品,转化率有多少,我预算过,如果你的产品不是特别lou,转化率80%以上,而互联网却是百分之零点几。

  如果你在实体店看了某一款产品一身不吭的就走了,那么店里的服务员都会怎么做?是不是会上前来问一下你的需求问题,问完需求后推荐你可能喜欢的产品,任何达成转化。那在互联网上为何没有人想到也可以这样做?QQ云营销是一个可以抓取网站访客QQ号码和手机号码的程序,帮助你在用户选购的时候及时推荐产品,包括用户来路的关键词。

  案例:当一个人搜索关键词“如何检查怀孕”的时候进入你的网站,最终停留在“打胎方面的页面” 退出了,这时候妇科医院通过QQ联系到了这个人,说了一句话营销做成功了,“你可能怀孕了具体要到我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我们有专业的三分钟无痛人流的打胎技术,价格也不贵”。

  上面的数据运用到了大数据营销,未来营销的模式也是跟随着大数据进行,虽然说我们不能了解用户更多信息,但有这一点大数据,完全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走在起跑线上。

  有人问无人买

  要想突破这个瓶颈,我觉得我们应该先重新认识一下营销二字,成功的营销并不是说购买你的产品才算成功营销了,有人说小米营销做的好,那试问一下中国买小米手机的人多还是知道小米的人多?不用考虑,自然是知道小米的人多,不要看这些人没用,其实这些知道小米的人也已经被成功营销了,因为间接的给小米在做推广了,推广无处不在,你知道就好。

  我无法得到小米论坛活跃用户的数据,总而言之里面的人非常多,里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购买过小米手机,可能从未购买过小米手机一样在那个论坛里面泡,为什么在里面泡?因为被营销了,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如果小米手机想做一个活动,免费送赠送手机或者是什么产品,试问一下,光论坛里面的人就能够让他们的人数饱满了,完全没有必要做一个活动还需要去其他地方打广告或者干嘛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没有这些人,你就算是送产品,都没人来参加活动,比如:要你一天送出去10万台手机,你送的出去吗?可以肯定送不出去,你网站一天的流量才100个,就算是活动冲击参与活动的人帮你宣传,你也送不出去。有人说,我说的太夸张了,10万太手机送出去是个什么概念?那么好,你做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想更多人来参与你的活动,来互动你的产品?就算你送一台手机,你有更好的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你在做这个活动吗?

  这个时候你需要的人不是购买你产品的人,而是对你产品有兴趣并且一直没有购买的,如果正好碰上你做活动,他梦寐以求的想法可能就要实现了,他会努力的为了你活动赠出去的产品而努力,很简单,如果我要免费赠送一台苹果电脑,但要帮忙分享宣传,即可抽奖获得产品,那么会人参加吗?当然,点一下鼠标,即可摇奖,谁不愿意这样做啊?如果做了,那也算成功营销了,这样病毒式的传播是很厉害的。

  总结:电子商务的瓶颈不在是推广,而是营销,营销的瓶颈是有人看无人问、有人问无人买,这一招可以解决电商的核心问题!

  来源:投稿,作者:冯耀宗博客(QQ号:394062665),转载请保留出处。

广电总局要求电视节目和广告禁用网络词语

  昨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通知指出,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

  这些做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广播电视推广普及、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 是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是广大听众观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要推广和传承成语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独特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其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不能因为肆意乱改乱用造成文化断代和语言混乱。

  根据通知,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开展自查自纠,排查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的字幕、图像和配音等,加强对主持人、嘉宾及其他节目参与人员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提示引导,对于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一律不得播出。

  通知全文如下:

  今年以来,各级广电机构按照《关于规范广播电视节目用语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通知》(广发【2013】96号)要求,认真清理整改广播电视用语不规范现象,取得了明显成效,刻意模仿有地域特点的发音、乱用外来词语和网络用语等现象得到遏制。但是近期听众观众反映,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等。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广播电视推广普及、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是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也是广大听众观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担负着引领和示范的职责,必须带头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做全社会的表率。

  二、高度重视规范使用成语的必要性。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美学资源、思想资源和道德资源,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体现出中华文化基因在现代文明中的延续与发展,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要推广和传承成语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独特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其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不能因为肆意乱改乱用造成文化断代和语言混乱。

  三、严格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四、加强审查管理和排查整治工作。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不规范、不准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象,尤其是乱改乱用成语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发现、迅速纠正,对故意违规的播出机构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排查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的字幕、图像和配音等,加强对主持人、嘉宾及其他节目参与人员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提示引导,对于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一律不得播出。总局监管中心近期将对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严重违规的问题将作出严肃处理。各省级收听收看中心也要对辖区内各频道频率节目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于不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节目坚决停播处理。

2014年11月27日星期四

CDN的原理及对SEO的影响

  CDN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提出,是一套能够实现用户就近访问的网络解决方案。具体方法是:采用智能路由和流量管理技术,将用户的访问请求指向 CDN网络中健康且响应最快的CDN节点,用户通过直接对此CDN节点的访问,获得所需要的内容和数据,就近访问加速了访问速度。

  利用内容分发与复制机制,客户不需要改动原来的网站结构,只需修改少量的DNS配置,就可以加速网络的响应速度。 当用户访问使用CDN服务的网站时,解析请求将最终由CDN服务商提供的DNS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处理。它通过将当时能够最快响应用户的节点地址提供给用户,使用户可以有效准确的得到快速的服务。同时,它还与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所有CDN节点保持是实时通信,搜集各节点的健康状态,确保用户访问的成功率。

  上面的说明有些专业,用户访问网站实际上就是用户的电脑寻找网站服务器的一个过程。先让我们看一下使用CDN服务之前,用户访问网站的流程:

  1.用户在自己的浏览器中输入要访问的网站的域名,浏览器首先查看本机系统目录下的一个hosts文件。该文件位于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下,没有扩展名,但是可以用记事本打开。里面一行对应着域名和IP值。如果有域名对应的IP,浏览器直接就用该IP访问网站。

  2.如果没有域名对应的IP地址,浏览器向本地DNS服务器请求对该域名的解析; 本地DNS服务器就是由当地电信或者联通给分配的DNS.

  3.本地DNS服务器到根DNS服务器上找所授权的DNS记录,记录返回到本地DNS服务器;

  4.本地DNS服务器按照记录到网站授权的域名解析服务器请求解析主机名,域名解析服务器将IP地址作为解析结果送给本地DNS服务器。

  5.本地DNS服务器将IP返还给用户;

  6.用户在得到IP地址后,向该网站服务器进行访问,网站服务器将相应的内容和数据提供给用户。

  使用CDN服务之后,用户访问流程:

  前三步流程相同,从第四步开始:

  1.域名的解析请求在被发往CDN解析服务器后,服务器将此域名响应速度最快的节点IP发送给本地DNS服务器,本地DNS服务器将此IP发给用户。上图的第四、五步。

  2.用户在得到IP地址后向CDN节点发出访问请求第一次的访问。

  3.CDN节点将回源网站服务器取回内容数据发给用户。

  4.CDN节点会缓存大量数据,若有其他用户访问相同内容时,直接将内容数据返回用户,完成从请求到服务的全过程。

  目前CDN服务的厂家大部分是收费的,提供免费CDN服务厂家不多,随着这类产品的增多,厂家之间相互竞争也将逐渐激烈,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也会随之更上层楼!所以,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免费CDN的出现。

  OK,上面说完了CDN的原理,现在我们再分析一下采用CDN服务对SEO(搜索引擎优化)有没有影响,因为对CDN技术实现并不是完全了解,所以只是猜测一下几种情况:

  1.首先要了解蜘蛛是怎样爬过来的,抓取源服务器数据的。

  对于已经收录的网站,蜘蛛肯定是直接抓取源服务器IP地址的数据,不大可能每次抓取前再重新通过DNS服务器解析一次,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更新的数据会不会被抓取到。

  2.CDN节点缓存的更新频率。

  如果蜘蛛抓取的是CDN节点里面的数据,这里面数据都是存放在CDN缓存里面的,CDN既然是一种缓存技术,那么它的实时性肯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它的更新频率就很重要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打电话咨询了国内最大CDN服务商网宿科技的客服,客服的说法是会根据访问量及访问行为自动的设定更新频率,也可以在后台根据网站不同的栏目设定灵活多样的缓存策略和主、被动的数据更新方式;并进行智能调控和缓存。所以,这里对于SEO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的。

  3.IP的变化对SEO的权重。

  万一蜘蛛抓取到各个节点的数据呢?会不会造成一个网站好像有不同的IP地址,搜索引擎会不会对这种情况有所惩罚呢?查看百度官方SEO指南 可以看到这样的话:“Baiduspider对站点的抓取方式和普通用户访问一样,只要普通用户能访问到的内容,我们就能抓取到。不管是用什么技术,只要能保证用户能流畅的访问网站,对搜索引擎就没有影响。” 既然百度都这样说,谷歌对于抓取和收录更没有问题。同时,百度也提到“建议尽量选择有实力的服务商和成熟的技术,不成熟的技术容易导致访问不稳定,这就有可能影响搜索引擎的抓取了”,所以选择一个安全,稳定的CDN服务提供商仍然是很重要的。

  CDN对SEO的影响是很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从网友的一些实验来看,无论是从抓取速度和频率来说都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是有益的。另外即使存在一些问题,搜索引擎以及CDN提供商应该会想到解决的办法。

  来源:陈海虎投稿

2014年11月26日星期三

慢慢的,就没有了,就像从未存在过

  几年以前,我曾经嘲笑过某科技界大佬。当时他说:也许90后、95后会慢慢不知道谷歌是什么网站。

  那一年,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谷歌,全世界最卓越的互联网公司,活在互联网的一代中国人,会不知道他们的网站?

  今天,我收回这句嘲笑。因为这件不可能的事,它慢慢变成了现实。

  没有人再关注什么谷歌不谷歌。对他们来说,百度也蛮好用的,反正他们几乎没用过谷歌。没有谷歌又怎样?大家还是开心的刷微博,看微信,听歌,看娱乐节目。对于从来就不知道谷歌的人来说,少了谷歌又有什么影响?

慢慢的,就没有了,就像从未存在过

  多年前,我们也是可以登陆Facebook的。其实这个网站和校内一样,也挺蠢的。可在上面你能看到老外们的生活,可以轻易的跟一万公里以外的人互相拜访,可以看到很多根本不会开到校内上的主页。你用汉语回复,下面给你聊起来的可能是香港仔,可能是台湾人。你用英语回复,说不定有比你英语用的更蹩脚的寂寞的北欧人来跟你搭讪。你感觉地球真的变成了地球村,你还没拉门走出去,别人就推门走了进来。

  然后,它就没有了。起初,它的失踪激起了很大的声音,后来,声音就消失了。

  多年前,我们也是可以登陆Twitter的。其实这个网站和微博一样,也不过是些信息流,刷上一整天,也不见得有什么用处。但至少,你可以以最快速度获取你想知道的任何新事,你会真正了解什么事情在全世界是流行的,而不是经过各种截图、翻译、转发,甚至曲解、断章取义、黑白颠倒的东西。你知道的是真相,赤裸裸的,也许有点太短的真相。但至少中间不会有无数人的加工与再加工,偏激、片面,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不管后来者有意还是无意。

  然后,它就没有了。首先是它的本体没有了,然后它的模仿者也没有了,模仿者的模仿者也没有了。只剩一个模仿者的模仿者的模仿者,现在你每天能在上面看到无数广告。

  多年前,我们也是可以登陆YouTube的。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个网站就是个大型优酷,当年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没有YouTube,我们中国人会很快让优酷超过YouTube。可这么多年过去了,视频还是那么卡,内容还是那么垃圾,原创还是那么容易被盗窃,视频丰富度还是那么的可怜。在YouTube上,你能看到全世界最棒的手艺人,最逗乐的笑话,最天马行空的创意,最激荡人心的音乐,最美好的完美瞬间,可在优酷上,你想看一分钟视频,请先看半分钟广告。

  哦,对了。Instagram,有些人可能感觉它和QQ空间也差不多。可我在上面关注了六百多个摄影师,它们都是顶好顶好的影像记录者,每天看他们的作品,我感觉到很幸福,那种即使没有到那里去,也身临其境的幸福。我还在上面认识了一个日本的爱自拍的帅小伙,一个爱喝酒的韩国大叔,一个十年前到过中国今天会在每张我发的紫禁城照片下点赞的美国大爷,一个美丽无比的俄罗斯妹子,我和他们基本上都难以交流,语言是很大的障碍,但几个简单的单词,心意也就到了,这种感觉,有时候比多年老友相聚还兴奋。因为这是人类不同族群自由交流互相沟通的过程,这种过程很神奇,真的很神奇。

  可现在,它没有了,它之所以没有就因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你在搜索特定的词汇时,会搜出来特定的照片。虽然这么搜的人并不多,虽然看到的人也不会大惊小怪,也不会觉得天黑了,天亮了,天要塌了,天要变了。可它就是没了,Instagram,就这么没了。谷歌也是这么没的,Twitter也是这么没的,Facebook也是这么没的。不知道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说了什么话,下了什么决定。就要有超过十亿人像陷于哥谭市的孤岛里一样,看着一座又一座桥梁被炸掉,又被炸掉,又被炸掉,然后,就什么都没了。

  我时常觉得悲哀,真的好悲哀,一个我根本不认识也不知道是谁的人,也许是一个群体,在不断抢走我身边的东西,而我却无能为力。我抱怨一声,他听不到,任何人都听不到。我怒吼一句,身边的大多数人却像看疯子一样的看着我。我哀嚎一声,这声音被阻碍在黑黑的幕墙以里。我发出尖锐的嘶吼,这声音传不了多远,就和我那被抢走的东西一样,消失了,不见了,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对于本来就没存在过的东西,有谁又会觉得在意呢?那些本来拥有又被掠夺的人的哀愁,后来的人又怎么懂呢?我曾经是拥有一切的,我曾经是拥有世界的,我站在这片土地上,呼吸的是自由的空气,饮下的是自由的琼浆玉液。就在长的无法计数的时间里,我自由生命的一部分又一部分就这么被杀死了,突然就杀死了。可我还始终觉得,它们还奄奄一息的活着,就像它们是慢慢的死去的一样。

  可它们终归是死了,而且随着它们的死,愈来愈多的事情慢慢的发生了,很慢很慢,几乎不被人察觉,可还是发生了。

  没有谷歌,我可以用百度呀。可某些结果被越挪越后,越挪越后,最后就不见了。就像本来就不该搜出这个结果一样。

  没有Facebook,我可以用校内呀。可你想发只有在Facebook上能发的文章,很快在校内上就失踪了。接着,校内变成了人人,话题变成了人人都关心的话题。大家都在抢着看星座、明星、八卦、娱乐。没有人会关心什么消失了,反正它们本来也没多少存在感。

  没有YouTube,我可以用优酷呀。可你却经常只能在优酷上看到抄袭别人的作品,而且还不署名,而且还洋洋得意,而且还自我陶醉,就好像那个idea本来属于他自己一样。你看了还要惊呼,他是如此的有创意!好一个抄袭的创意,可你却不知道,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网站叫YouTube。

  没有Twitter,我还可以用微博呀。可你想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你搜的越勤快,越能看到越明显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搜索结果不予显示??”。时间长了,你想,反正知道了也没什么用,不如不看了。

  慢慢的,一扇又一扇的门关上了。今天你打开世界上最大的博客网站,发现它没了。明天你一看,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分享网站没了,一开始是刷新的很慢很慢,后来它就没了。过两天再一看,平常每天都会读两篇文章的媒体网站没了,那里的文章缤纷多彩,最后都变成了该页无法显示几个字。再过几个月,大学的网站不让上了,摄影师的网站不让上了,就连百度日本这种自家网站,也没了。

  接着,漫画看不了了,接着,动画看不成了。接着,美剧英剧失踪了。下载美剧英剧的网站又又又又又失踪了。尊重正版,保护权益,行吧,然后字幕网站也没了。

  游戏没了,你习惯性登陆的游戏网站,发现下载栏正在整治中。论坛关了,天天都在看的论坛,突然接到相关部门的电话,因为??“报备问题??”不让办了。个人网站,私人博客,对不起,说没就没有,你在上面存了多少多年辛勤耕耘的东西都没用。

  你关注的人,有一天你登陆微博,发现他怎么好久都没说话了,然后你搜索了一下,发现他的账号不存在了,而且你搜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未予显示。

  一盏一盏的灯,灭了。四面八方的光源,消失了。我们生活的五光十色的世界,变成了一片黑色。

  天黑了,那么睡觉吧,但愿长醉不复醒,卧槽泥马勒戈壁。

  最后,我们变成了一群做梦的人,这个梦的名字,叫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搜索结果不予显示梦。

  作者:小海,来源:豆瓣网,原文已经被和谐

微软中国跨境避税遭调查

  据路透社引述新华社的一篇报道称,微软公司已经向中国当局支付了一笔1.4亿美元的欠税。这也是中国当局对跨境避税实施打击的第一起重大案件。

  中国新华社周日刊发了一篇文章,称一美国跨国公司必须向中国政府缴纳8.4亿元人民币的欠税与利息,而且以后每年还要缴纳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税款。这篇文章在提到该公司的 名字时,仅以字母“M”代称,并表示其是全球500强公司,而且1995年在北京建立了全资子公司。微软是唯一一家符合此种描述的公司。

  根据2014财年的财务报告,微软总的实际税率是21%,远低于35%的美国企业税标准税率。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司通过这种转移定价方式将收入输送到在爱尔兰,新加坡以及波多黎各的“外国区域运营中心”。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称,这家以名称“M”开头的公司在中国报告了6年的亏损,亏损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然而,同类公司基本都处于盈利状态。因此,税务部门认为,该公司的行为是不合理的。报道称,这家美国公司已经承认了避税行为,其位于中国大陆的子公司已经同意向中国中央税务部门补缴1.4亿美元税款。

  避税行为遭到调查是微软在中国面临的最新挑战。在中国,微软此前已经遭到了反垄断监管部门的调查。

2014年11月25日星期二

跨界营销

  在当下的互联网营销领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一些非常另类的跨界营销合作,卖方便面的(康师傅)和卖视频(爱奇艺)的合作,卖汽车(大众)的甚至和手游(天天飞车)也搞起了跨界合作。可以预测,在流量越来越贵的情况下,跨界营销将会越来越普遍。

  所以,作为从事营销的我们,驾驭这种营销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做到这点,靠两点,第一是多研究成功的跨界营销案例,掌握操作技巧;二是学习些理念方面的内容。跨界营销案例,我搜集了很多,需要的童鞋可以联系我,很乐意和大家分享。理念方面的内容就在本篇文章中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为什么说这种跨界营销(而且领域跨度非常的大)越来越普遍呢?这是由跨界营销的特性所决定的。跨界营销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资源互换,只不过是互换的资源是用户。你把你的用户给我,作为交换,我把我的用户给你,双方不涉及或者较少设计资金方面的付出,这种方式能让让双方通过较小的投入就能获得大量的用户,双赢的局面。这种交换用户的营销方式比简单粗暴的花大量金钱购买用户的营销行为有效多了。所以,这种跨界营销会逐步成为主流的营销方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虽说,跨界营销的性价比是非常高,但是,跨界营销有一定的的操作难度。跨界营销对商务合作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此外,还需要寻找匹配的合作对象,这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跨界营销的效果和成败,可以说是跨界营销最为重要的一环。很多失败的跨界营销,原因就在于找错了合作对象。

  那么,什么样的对象才是合适的合作选择呢?可以从下面几个维度考虑,来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

  第一,要有足够的覆盖人群。合作对象的用户基数一定要足够大,不能太小众,这个条件是合作的基础条件,没有这条,就不要合作。至于用户基数多大才算是足够大,这个取决于自己所预期的目标以及自身产品的用户数量,正常情况下,是不低于自身产品的用户数量。

  第二,用户差异化;所谓用户差异化,就是指双方的用户不能重合,可以少量的重合,但是不能重合度过高。营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开拓新用户,双方的用户重合了就无法交换了。这点理解非常容易,但是在操作上困难,因为鉴别用户群体是一个非常有难度有科技含量的事情。很多大的公司之间的跨界合作失败,就是在这一步上忽略了,仅从主观上的判断双方的用户是否具备差异化,造成判断错误,导致合作失败。

  第三,利益共等;既然是合作,就需要共赢,才能达成。双方要能通过跨界合作,带来一致大小的利益,要能够各取所需。在确定合作之前,先考虑是否给双方都能带来足够大的好处,如果合作仅能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利益,而给对方的利益非常小,就不要考虑这个对象了。

  第四,用户契合度高;用户契合度高是指,双方的用户群刚好要是对方需要的用户或者潜在用户。例如,经常在网上看视频的用户,绝大部分会去吃方便面;经常吃方便面的�丝,很大程度上会去看网络视频。这样,双方才有合作的价值。

  第五,能够资源交换;之所以采取跨界合作这种资源互换性质的营销方法,目的之一就是降低营销费用。如果双发采取跨界营销的方式,还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就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方法了。双方合作要么是用户换用户,要么是产品换用户(给对方的用户发送产品或者代金券,引导他们成为自己的用户;对方的收获是用别人的产品活跃了用户),中间不要牵扯费用问题。

  符合上述五个条件的对象,才是合适的合作对象。和这样子的对象合作,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而且,符合上述条件的用户,会非常容易的和自己达成合作,因为双方的利益完全一致,对他们来说,找他们谈合作,就相当于送免费利益上门。

  寻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后,跨界营销最困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可以说,工作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了。下一步的操作,就是和合作对象洽谈具体合作方式了。

  在操作难度上,这一步非常小,因为合作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双方深入了解下对方的业务特点,总会找到恰当的合作方式。至于具体如何合作,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了,这取决于双方领域的特点以及双方的目标。比较通用的合作方法是内容植入,就是双方在自己的产品中互相植入对方产品的信息,信息主要是优惠信息,如代金券、优惠券、短期的免费的VIP资格。

  总而言之,跨界营销,是最省钱消费比最高的营销方法。这种营销方式对初创企业来说,是比较适合采用的,但前提条件是自己已经初步具备一定数量的用户才行。如果连种子用户都还没有,就不适合采取这种方式了。

  作者:网络圈的鲶鱼 微信号内参茶社 neicanchashe

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关闭人人影视与射手网:司马昭之心

  世(zhong)界(guo)互(ju)联(yu)网大会正在召开,著名的互联网大佬们聚集在一个无法登陆脸书和推特的镇子里探讨着互联网的未来。在一个女博士拥抱了李彦宏之后不久,人人影视被关闭了。短暂的回光返照之后,人人影视正式宣布正在清理资源,随后,中国最著名的字幕网站射手网也发布了“断舍离”的告别辞。相比于那场宏大叙事的互联网大会和与会大佬,其实,真正的中国互联网使用者们更关心这两个网站的命运。

  人人影视关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可能是引发恐慌最严重的一次。不久前,人人官微曾发部过一条消息称,11月底会删除掉所有没有版权合作的电影资源,但仍会继续制作字幕。但很快,这条消息就被人人影视自己删掉了。发布这条消息是为了回应美国电影协会点名批评中国迅雷和人人影视网站侵犯版权的行为。

  有关版权的争论已经太久了,但是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不清。前互联网时代,版权毫无争议的存在,且以一种毫无争议的形式被认可。这种知识产权的认定模式曾天然代表了正义与道德立场。但互联网迅速改变了这一切。传播方式的本质性变化,稀释了版权拥有者的权利坚固程度。但现实的改变并没有同时改变人的意识,也没能迅速创造出另一种盈利模式,这些具有滞后性,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摸索,所以直到现在,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争论仍然以“前互联网时代”的标准被讨论,困在商业、道德、法律、国际条约之间纠缠不清。这是一段注定的过渡期。

  很显然,这次关站引发的壮观抗议已经说明,古典的版权观念早已无法适应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现状,但新的盈利模式似乎永远触不可及。观众注定热爱唾手可得的、大规模的免费内容,互联网的分享特性又使得这一切变得似乎无法管控。内容出产者只能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用道德化的训诫和某些前互联网时代的法律条文维护自己日益丧失的利益。

  相比于视频内容创作者,音乐圈的人们醒悟得更早一些,或者说是因为他们被摧毁得更快一些,这倒逼他们寻找了另外的出路。在与免费分享模式近乎悲壮而无用地反抗之后,音乐人终于彻底醒悟。如今,他们把作品免费发布在网络上,让作品成为广告,然后用演出和增值服务,或者第三方付费的方式为自己盈利。但影视创作者们仍然困在前互联网时代的黄金时代里,用顾影自怜的表情追忆往昔。

  其实,电影公司的人都搞错了。互联网的免费分享模式并没有带来盗版,反而摧毁了真正的盗版生意。前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传播需要实体介质,录像带或者光盘,但这造就了一个盗版产业链,因为无论如何,这些实体都需要产生成本,进而关乎利润。但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实体被解构了,影视内容变成了一组符码,可以无限复制,免费分享。从本质上讲,这让盗版生意彻底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如今的电影变成了一种打时间差的游戏。上映档期的很短一段时间内可以赢得票房,然后就无法阻止互联网上的传播。电影院只能为人们提供残存的仪式感、社交功能和视听震撼效果,除此之外再无价值。就是说,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分析一下互联网到底改变了哪些东西,进而选择适者生存的新方式。而不是宁愿抱残守缺痛斥利益流逝,也不愿认真分析新模式中的盈利可能性。版权仍然存在,权利仍需要被尊重,它并非处于法外之地,但版权模式和盈利模式深刻的改变了。换句话说,互联网让版权真的回归到创作者手中,而不是被垄断在由大资本操纵的集团公司中。从已经探索出新模式的音乐领域看,网络摧毁了唱片公司,但解放了音乐人,让更小众的音乐得以用粘性聚合本来分散的受众,让更大众的音乐人可以更直接地获得利润。创作者和受众始终站在同一战壕,他们互相需要,唯一跳脚的是抬高了成本又架设门槛的资本公司和审查组织。

  互联网的存在基础就是不断摧毁传播阻碍,降低传播成本。对于用户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近乎互联网的终极目标,你不去适应,就是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反动。即使你需要别人付费购买内容,你也无法阻止那些人们分享内容。这就相当于,你购买了一本书,你把它借给十个人,在前互联网时代中,作为一个实体,一本书和十本书本质上讲是不一样的,你出借了,一仍然是一。而如今你购买了一部电影,或者说一组符码,然后我借给十个人看,1分裂成了10,互联网时代,1可以无成本地复制成1亿,分享给全世界。而这个过程中,我不从中盈利,这本质上讲与前互联网时代借书是同样性质,这又如何违反法律?但如果,一个商业网站利用某些内容为自己盈利,那么网站理应付费。用户免费使用内容,网站得到注意力和流量,换得广告,谁受益谁付费。但这和用户间的免费分享不是一回事。无论如何,你阻挡不了人们分享的权力。影音产品如此,翻译的字幕更如是。我得到了一份免费分享而来的外文资料,我不贩售、不出租,用自己的智识翻译成母语,再开放我的硬盘分享给同好者,如果这触犯法律,那么互联网的内容几乎要被清空。

  如今,对于互联网侵犯版权的声讨,更多的停留在对于改变的恐惧和道德主义的裁决之中,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已经势不可挡的新方向。著名分享网站海盗湾多次被关闭又重新开放,就足以让人们看到两种力量的纠缠。至今,海盗湾仍然存在着。甚至,他们逐渐成为了一种政治力量。

  影视内容一定能找到另一种盈利模式,无论是第三方平台的付费还是其他,甚至制片方可以与演员签全经纪约,当电影和剧集让演员成名,他们的代言和增值盈利可以与片方分成,等等。但寻找新盈利模式的前提,首先是必须接受互联网世界的现实,接纳全球化,无门槛,免费的趋势。

  当然,世界是一回事,中国是另一回事。

  原本,按照当下的形势发展下去,随着新型盈利模式的探索,中国可以直接与这种模式对接,甚至有可能贡献某些模式。其实,很长时间以内,中国已经这样做了,各大网站购买国外剧集,邀请主演访华,参与综艺节目,接受访问,代言产品,某种程度上已经能看出新盈利模式的端倪。但即使各大网站主动自我阉割过的剧集,广电总局仍然不会袖手旁观。这个纯洁的组织不允许中国人看到任何未经审查的、可能污染思想的内容。他们扮演着严父慈母的结合体角色,梦想着将中国人孩童化。所以,在短暂的放任之后,管控的惯性加之这种行为所带来的潜在的寻租可能,审查毫无悬念地开始介入。中国与世界同步的又一次尝试,可以成为世界一部分的尝试就这样被阻断了。而当国外某些组织义正言辞地以“前互联网时代”的版权法规为借口提醒中国官方注意的时候,中国某些部门就开始利用这个理由为自己的管控寻找到合法性,但实际上,他们关心的是什么,谁都清楚。在这个混乱的转型期,两种意识形态因为不同的目的,却达成了共识,共构了共同的结果。但问题来了,总有一天,主流电影界会想明白,当他们服从互联网精神,免费或者低价出售片源供全世界分享的时候,中国人仍然无法参与进去。因为在中国和世界终结横亘着一个怪异的组织。

  其实,影迷的哀嚎只是表态。只要互联网不被彻底阻断,这些内容资源就永远会自由流通。无论美国电影协会还是中国广电总局,他们都得面对现实,永远闭上眼睛让自己沉浸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世界里,假装仍然可以用古老的版权模式和审查方法阻碍传播,最终你们会发现,真正毁了电影业的是你们自己。

  固有的版权模式并没有让真正的创作者利益最大化,而是让大资本强行垄断着版权,互联网的分享模式不但解放了受众而且同样可以解放创造者,以后,他们甚至可以不再依附于大公司,可以直接与受众交互。当然,这一切都在摸索,但趋势已经明朗。

  “一个人人倒下去,千万个人人站起来。”这是每一次人人影视被暂时关闭之后,影迷们互相打气的口号。无数个种子漂浮在互联网的时空中,等待被随时捕捉,并再次被分享,有无数块硬盘自愿向公众敞开,提供着自由的信息交互可能。这是一个早已去中心化的时代,你砸碎一个固体的时候,每一块碎片都会被重新赋予生命,从而变成更多的有机体。这让垄断者焦躁,无论这垄断者来自于资本还是政治。总有一天,电影界会像现在的音乐圈一样,选择一条对互联网顺畅对接的途径,那天再回望现在的时候,不知道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慨叹。

  稿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杨时�

中文字幕站射手网关闭的原因分析

  2014年11月22日,继人人影响关闭后,同一天知名影视字幕网站射手网也宣布关闭。消息一出,引发业界极大的热议。人人影视侵权比较明显,且已经开始商业化的路程,被关闭大部分的网友表示理解并且支持,但大部分网友无法理解的是:射手网是一个以电影中文字幕为主的主题资讯交换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也未与盈利性组织有任何关系,是供一些自愿翻译人存储和交流的平台,但却关闭了。所以,射手网被关闭岂不是很冤枉?
  
  所以笔者今天略过人人影视不表,今天就和大家谈谈射手网关闭的几大原因分析。

  著作权法对翻译他人作品做了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第35条明确规定: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这一条法律用在射手网上的争议在于射手网网友通过发布字幕是否属于一种出版行为,如果属于,那肯定违规。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出版”的意思是指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如此来讨论的话,射手网网友在没有取得电影版权方的同意下,就私自翻译了他人作品,应该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过射手网没有通过这种违规行为产生任何盈利,因此违规行为并不算严重。

  助涨盗版侵权

  一般来说,法律是手段,但法律处罚不是解决已发生事情的目的。射手网这次关闭,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涉嫌侵权以外,还有“助涨盗版侵权影片盛行”的因素。

  举个简单的例子,笔者通过某种渠道(当然,这个渠道肯定是不合法的)下载到了一部本应该收费的好莱坞大片,但因为不懂英语就没法观看这部影片,久而久之笔者就不再下载这种外语影片。但后来,射手网出现了,通过射手网,我可以为我的盗版影片搭配上中文的字幕,我看的不亦乐乎,从此以后我经常下载盗版的好莱坞大片,然后通过射手网匹配字幕。

  射手网等字幕网站的出现,为国内经常观看盗版影片的影迷提供了方便,无疑从一个侧面助涨了盗版侵权情况的发生。

  网友互相传播侵权影视资源

  这个地方标题虽然说的是射手网的网友相互传播影视资源,但实际上包括快播、人人影视、电影天堂、迅雷甚至豆瓣、时光网等电影资讯网站都聚焦了数以百万计设置更多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之间互相通过QQ群、微信以及邮箱和各自网盘传播盗版的影视资源早已经司空见惯。

  虽然,这一切都和射手网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用户行为他们无法去管理。但用户毕竟是通过这些个平台互相认识,然后发生互相传播侵权影视的关系,这些网站作为平台发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呢,显然不需要,因为法律压根没规定。所以,这个地方就需要考验我们监管机构的智慧,如何更有效并且更高效的管理好互联网,真是一门技术活啊。

  写在最后:射手网被关闭,这种模式在国内就死了吗?笔者觉得,只要互联网没有被关闭,射手网们甚至之前倒闭的快播们就一直会存在,这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批网站被关闭后,更多的人会跑进电影院观影,未来几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会迎来一个高速的发展期,2019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不成问题。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人人影视 路在何方?

  10月29日,人人影视通过官方微博发出声明:“由于受到版权压力,人人影视网站将在11月底彻底清除所有无版权资源下载链接。”这次声明缘于10月27日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一份全球范围内的音像盗版调查报告,报告中点名提到了人人影视网站的版权问题。

  可是今日人人影视网站却打不开了,网友纷纷表示活不下去了,也有人人影视未来操心。

  版权纠纷下人人影视的路在何方?

  人人影视的今世前生

  人人影视是一个网络翻译爱好者组织,专事译制海外影视字幕,通过网络免费发布,主要靠网站广告收入和与视频网站合作维持运营,已经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字幕组网站。

  不过,对于人人影视来说,最致命的不是封杀电影下载,而是封杀美剧下载,因为电影的下载量要远远低于美剧。美剧的产量要多于美国电影,而且每周一集的美剧为人人影视带来了稳定的用户流量。

  2002年,《老友记》把美剧最初的概念带到了国内。从此,美剧成了很多公司人打发闲暇时间的重要方式。2004年,人人影视的创始人小鬼神组成制作小组,每人负责一个环节,这大大提高了效率。

  2006年6月,组员集资1400元钱购买了服务器上的虚拟空间,开放了YYeTs美剧论坛,给喜欢YY翻译的公司人一个交流的平台,2007年正式更名为人人影视。

  在人人影视字幕组,一集美剧的翻译工作通常由6个人共同完成,每人负责300句英文。两小时后再分别发给校对,对翻译错误进行纠正,统一语言风格后汇总成一份传给后期压制。压制成员负责在片头放上人人字幕组的Logo,加注参与本集制作的人员名单,插上循环播出的“本字幕仅供学习交流,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请于24小时内删除”字样,最后压制成常用的rmvb格式视频。经过一条龙式的合作,新一集美剧就可以挂到人人影视网站的主页上了。

  字幕组的大部分剧目都是按照找片源、录字幕、做时间轴、翻译、校对、压制、上传这几个步骤,采取众包式的合作方法进行。骨头(字幕组中的代号。)称字幕组的常驻人员有好几百人,“如果按进进出出的人次算,估计得有上万人次了”。

  字幕组虽然只是一个相对松散的民间组织,但却是用类似于制造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的。像工业化大生产一样,字幕组内按照一部剧的制作工序划分职能单位:翻译组、CC字幕组、时间轴组、后期组、新闻组、测试组、BT发布组、美工组、评论组,每组各司其职,共同搭配合作。

  目前,人人影视同时连载70部美剧,累计翻译数量已经超过130部。骨头称,翻译的电影数量人人影视内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

  人人影视遇到的重重危机

  尽管在论坛和字幕的显眼位置都打上了“字幕组由网络爱好者自发组成,不以盈利为目的,加入仅凭个人兴趣爱好,没有任何金钱实质回报”的重要声明,但依然被当成了盗版的源头。

  美剧和美国电影为搜狐视频、乐视等各大视频网站的业务重点,但同时视频网站仍未完全摆脱版权纠缠,特别是涉及到跨国版权采购和不同技术类型视频企业的时候。

  搜狐视频、爱奇艺等侧重影视剧的网站只要企业层面严控流程,就能有效解决版权问题,而迅雷、人人影视等侧重用户个人分享和下载的网站容易背上沉重的版权包袱,在监管上也面临着极大的难度。

  对人人影视来说,清除链接、关闭服务器并不是第一次。2010年8月,人人影视的网站服务器就一度被关停。推荐阅读:人人影视关闭网站 祸起人人影视再登美国电影协会黑名单?

  当时的关停起因于广电总局2009年11月进行的一轮盗版网站清理行动,共对“伊甸园BT&字幕下载区”等111家视听节目服务网站进行了关闭,其中包括“伊甸园”“BT中国联盟”和“悠悠鸟”等国内前几大BT网站。

  人人影视在当时的公告中称:“网站不会关闭,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想过要搞视频资源,从一开始都是单纯的制作字幕,并且在2009年,已经制定了未来方针。”

  那次危机以一种幸运的方式化解了。人人影视在临时网页中贴出的筹资捐款的告示得到了一些网友的响应,一周后通过网友捐款凑了8万多元,人人影视字幕组重新购买了网站服务器。

  有消息显示,广电总局即将出台新的境外剧管理政策。新政策将对视频网站引进境外剧实行更严格的限制。新通知要求,用于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的境外影视剧,必须依法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必须整季内容先审再播,未取得许可证的境外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

  人人影视的路在何方?

  对于依赖美剧打发时间的公司人来说,人人影视可能是最后一个自由港。随着监管的加强,优酷、搜狐等视频网站的美剧面临内容删减甚至直接不能过审的可能性,此前广受欢迎的《生活大爆炸》等热门美剧也因与央视的竞争而下架,这意味着人们在视频网站上的观看要受到主流趣味的强行过滤。

  人人影视这样的网站未来不太乐观。对于人人影视还能存在多久的问题,骨头称自己并不担心:“有需求就有市场,只要美剧的魅力还在,只要还有人愿意看,人人影视就会存在。”

  痛哭!人人影视挺住,网友献计解救

  人人影视关闭网站,网上哭声一篇,网友高呼:没了你!没了美剧我怎么活啊!网上都是人人你挺住啊!这不禁让网友想起快播挺住,东莞挺住!俺们人人影视是良民啊!人

  人影视关闭网站咋办?粉丝愿意以任何形式支持网站,只求网站长存!网友聚首,纷纷献计。

  方案一:老实做字幕,不提供视频资源。——射手网告诉大家,这也行不通!

  方案二:捐钱买服务器,买国外的服务器。

  方案三:购买影视剧版权,每个用户每年出年费赞助。

  稿源:中国商情报

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

人人影视和射手网关站

  今日,著名的美剧字幕组人人影视和射手网同时宣布关闭。早先,人人影视曾在微博中声称,由于受到版权压力,人人影视网站将在11月底彻底清除所有无版权资源下载链接,未来仅提供字幕文本文件和公开课资源的下载。

  10月份,美国电影协会曾公布了一份全球范围内的音像盗版调查报告,报告中点名提到了人人影视网站的版权问题。其中,除人人影视被指提供了盗版的下载链接外,国内网站迅雷也被指提供了盗版的BT资源以及P2P资源。

  以下是人人影视的关站通知:

  网站正在清理内容,感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请关注我们的微博。本站自2004年由加拿大的一群留学生创建至今已10年多,感谢一路有大家的陪伴,我们一直保持着学习,分享的态度,不管是翻译优秀海外影视剧还是世界名校公开课,希望我们的这些劳动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就已经足够。

  以下是射手网的关站通知:

  断·舍·离,射手网陪着我度过15年了。我所希望射手网所具有的价值,就是能令更多人跨越国家的攀篱,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如果这个网站有帮到人,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需要射手网的时代已经走开了。因此,今天,射手网正式关闭。

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Google Play应用商店向中国开发者开放

  据Google黑板报报道,谷歌发布声明表示,将允许中国内地的移动应用开发者,通过谷歌Play软件商店,向全世界的安卓用户发行自己的应用。

  Play商店是谷歌在安卓生态内部建设的数字内容小型门户,内容涉及移动应用软件、电影、电视、数字报纸、游戏、音乐等。Play商店对应着苹果在iOS生态的iTunes商店,也是谷歌目前从安卓操作系统中几乎唯一的直接创收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谷歌Play商店开放的对象,是中国内地的移动应用开发者,他们可以在全球更广阔的市场销售自己的应用,但是中国内地的消费者,目前还无法访问Play商店。

  在收款方面,中国开发者在 Google Play 产生的营收将通过美元电汇的方式支付给开发者在中国本地的银行账户。另外由于中国开发者都不是美国本地居民,因此所得收入无需向美国政府纳税。

  以下是Google声明的全文:

  中国开发者可以向全球130个国家的Google Play用户提供付费应用

  发表者:Ellie Powers, Google Play产品经理

  Google Play是一个可让Android用户发现和购买他们喜爱的移动应用程序和游戏的全球最大的应用商店,这个生态系统在全球迅速成长。过去一年中,我们已经扩展到60个国家,让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注册成为 Google Play的商家,其中新近支持的国家包括黎巴嫩、约旦、阿曼、巴基斯坦、波多黎各、卡塔尔和委内瑞拉。

  作为持续改进 Google Play努力的一部分,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在中国增加了对商家的支持,让中国的开发者能售卖应用程序到130个国家的 Google Play 用户。中国的开发者现在可以提供通过各种盈利模式的免费和付费应用,包括应用内购买和订阅。在 Google Play 产生的营收将通过美元电汇的方式支付给开发者的中国的银行账户。

  如果你在中国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并希望通过 Google Play 把应用程序推广到全球,请登录play.google.com/apps/publish并建立你的 Google Play 开发者账户。如果你想售卖付费的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内的产品,则需要再注册一个Google 电子钱包商家帐户,通过Google Play开发者控制台里的“营收”页面进行设置。上传应用程序后,你可以通过开发者控制台设定价格,之后就可以收到营收报告,你将会通过电汇的方式获得收入。

  我们将继续增加更多 Google Play 商家支持的国家,敬请关注。

  更多详情,请访问我们的中国开发者帮助中心

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

法院驳回用户告iPhone预装软件不能卸载案

  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报道,日前,福田法院对“深圳iPhone用户告苹果公司案”作出判决,驳回原告包括要求被告公开苹果手机iPhone 5中的预装软件是否存在监控及窃取用户私密信息的功能等全部诉讼请求。

  2013年1月30日,深圳的姚小姐购买了一部港版苹果iPhone 5手机,因“手机中有大量不能卸载的预装应用”,把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经销商“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深圳的零售商“某电讯发展有限公司”和“某电讯商行”共3家被告告上法庭。她列举了6项诉求,其中包括公开苹果手机iPhone 5中的预装软件是否存在监控及窃取用户私密信息的功能,公开用户不能自由卸载预装软件的理由及是否会产生流量和费用的相关情况,重新设计手机系统功能,以及公开道歉等。

  福田法院认为,原告知道手机存在需要剪卡、预装软件不能卸载、需通过专用应用商店下载等情况下,仍自愿购买手机,表明其对这些情形接纳和认可,且苹果手机使用自成一体操作系统是其产品特色,遂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目前,该案件还在上诉期。

  以下是法院发布的全文:福田法院对iPhone用户告苹果公司案作出判决

  近日,福田法院苗结广受社会关注的iPhone用户状告苹果公司涉嫌窃取用户私密信息案。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2013年1目30日姚女士购买了一部iPhone 5手机。2014年6目为了维护自己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安全。姚女士以该品牌子机使用存在诸多不便。且预装不能自由卸载的软件为由,将该品牌手机在出国大陆地区的经销商和手机卖家告上法庭。提出了公开是否存在监控及窃取用户私密信息、重新设计手机系统功能、公开赔礼道歉等共六项诉讼请求。本案社会关注度较高,庭审当天,多家媒体到庭旁听了庭审。在进行了充足的法庭调查、充分听取双方意见的基础上。福田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逐一厘清本案三被告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风X电讯发展有限公司、李某的责任依法作出判决。

  福田法院认为,关于苹果手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经销商苹果自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原告的购机发票显示涉案子机系港版,即被授权在香港地区销售的手机,因此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既非涉案手机的经销商,也非生产商,原告要求其连带承担责任的主张于法无据,不予支持;关于深圳市风X电讯发展有限公司,其并非涉案买卖合同主体。故无需承担责任;关于被告李某,作为合同卖方,其义务为提供符合约定质量的手机,原告提交的购机发票表明了其对手机质量予以认可,原告在明确知道手机存在需要剪卡,预装软件不能卸载,需通过专用应用商店下我等情形的情况下,仍自愿购买手机,表明原告对这些情形的接纳和认可,这些情形并不影响手机正常功能的使用,且苹果手机使用自成一体的操作系统是其产品特色,因此原告所诉称的情形不足以构成产品质量问题,原告据此要求重新设计手机系统并赔礼道歉,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关于原告提出的要求苹果公司公开是否存在侵犯隐私、产生流量等情况的诉讼请求,福田法院认为,如果原告确定存在上述侵权行为,那么其提出的主张没有意义,也不符合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如果原告是想询问是否存在上述行为,那么被告方已对相关问题作出回答,该诉求无判决的必要。综上,原告提出的各项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依法应予驳回。

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

中国主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11月19日,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中国著名水乡—乌镇揭开帷幕。主办方是中国官方部门国信办和浙江省政府。此次大会主题为“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出席会议的嘉宾共有一千多名,来自全球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由中国官方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

  此次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设置了15个分论坛,涵盖了网络空间各领域如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法治化等问题。

  报道指出,外国嘉宾占了与会人数的一半,其中包括爱尔兰前总理伯蒂·艾亨、俄罗斯总统助理伊戈尔·肖格列夫、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迪安·加菲尔德、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总裁法迪·切哈德等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以及美国的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面簿等跨国企业的负责人。

  至于中国方面,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和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都将出席大会。

  显而易见的是,在一个无法访问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Instagram等全球知名网站的国家开“世界互联网大会”相当具有讽刺意味,或许举办者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据BBC中文网报道,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中国主办方为与会者提供的无线网络可以浏览所有受中国官方屏蔽的境外网站,所有到访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地乌镇的嘉宾、记者,甚至普通游客们都发现,他们可以使用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原来在中国无法访问的国际社交网站。不仅如此,包括BBC中文网、德国之声、纽约时报中文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在内长期被中国屏蔽的境外媒体网站等都可以自由访问浏览。

  不过,根据BBC中文网了解,只有登记成为乌镇专用的无线网络iWifi-Wuzhen才能享有这样的“网络特权”,因为在11月19日-21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期间,中国官方暂停了对主办地乌镇的专用无线网络iWifi-Wuzhen的网管措施。但是要登记使用iWifi-Wuzhen这一专用无线网络,用户必须在登陆页面使用本人的手机号码注册,获取验证码后才可以登陆。

  iWifi是此次乌镇峰会召开前夕,由中国国有通信企业中国电信特别设置的,保证会议期间5万人同时上网无压力。据了解,此次网管措施的临时解禁将在周五(21日)随着乌镇峰会的结束而停止,但覆盖乌镇全区域的iWifi将在会后永久提供免费服务。

苹果应用商店出现一元应用

  从今日凌晨开始,苹果公司中国区App Store应用商店出现多款1元应用及游戏,消息人士透露,这是一项短期优惠行为,或与周一的App Store支持绑定银联卡付费有关。

  今早,不少曾经售价几十元的应用纷纷变成人民币1元,在App Store排行榜上可以看到,原价30元的GoodReader、18元的雷曼丛林探险、18元的极品飞车热力追踪等都已改价。

  本周一,苹果公司宣布其App Store应用商店已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新增了银联支付选项,从此,中国用户在信用卡和定额充值之外,又多了储蓄卡这种更方便的应用购买选择。

  此前,中国用户要在App Store购物时,需要先选择一家银行,然后再提供网络银行密码,接下来需要向iTunes充值至少50元人民币的费用,中国消费者必须要通过复杂的程序才能完成购买任务,这给不少中国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随着苹果iTunes支持银联卡之后,中国国内的消费者将能够快速便捷地在App Store商店完成支付业务,而无需提前向苹果充值,只要中国用户将国内发行的银联卡与苹果iTunes账户绑定后,就能享受一键支付服务,购买应用时将直接从银联卡中扣款。随着购买程序的更加便捷化,App Store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将会进一步的增长。

  而此时,苹果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这次1元优惠活动或许跟银联卡有关,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中的“冰点降价”“限时免费”一直是用户喜欢的行动,某些开发商会在特殊时段将自己应用免费,或将原本较贵的应用降至极低的价格,由此吸引更多人下载。

  苹果中国区的这种一元应用政策对于促进中国用户的正版观念意义重大,中国用户选择盗版,很多是因为正版较贵并且支付繁碎,现在,苹果有了快捷方便的支付方式和极低价格的应用软件,这时候用户的观念就会发生变化,用户对于一元钱的正版和寻找盗版下载,大部分会选择正版,当手机上的软件都是正版之后,越狱也就没有意义了,当购买正版形成习惯后,用户就有可能购买价格更贵的软件了,这对用户和软件开发商来说都是好事。

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

内容营销文章的写作技巧

  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应该说是网络营销人的基本功,是每个营销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无论是写营销策划方案,写软文、公关稿件,还是策划事件,宣传文案,无一不要求写作能力。可是,相当一部分营销人却不擅长写作,对写作非常的头疼。

  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难事,是有套路和规律可遵循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下自己实战一百多篇文章总结出来的写作的套路和规律,无论你的文笔是否出色,学完这个套路后,你都能写出至少中等水平的文章。这个套路适用性很广,不仅适用于文章,对于方案、宣传文案都适用。

  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可以总结为几句话,“列提纲;提炼中心;填充内容”。下面我以写作本文的过程为例,分别详细阐述。

  一、列提纲

  写一篇文章之前,第一个步骤是列提纲,这个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你是不是每次写文章都感觉无从下手,就是因为你没有列提纲的原因,不先列出提纲,任何人都会无从下手)。列提纲的目的是什么,列提纲的目的是拆分文章,把一篇文章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相对独立;每个拆分后的小部分,能拆分的再继续拆分一层。这样子,写作才有清晰的思路和下笔之处。做这步的时候,要用笔画出提纲来,不然思路会跟不上。

  举例:本文提纲如图

  比如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步是这个样子的。把文章拆分为了几个部分,说明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列出来。

  一、引言:主要内容是阐述写作的重要性,引出话题;

  二、正文:主要内容是详细说明写作方法;这部分又拆分为三个分部分,分别是:列提纲;提炼中心;填充内容;

  三、规律之外“规律”:阐述写好文章的非技巧部分,内功部分;

  四、结语:总结、引领下文章;

  这样子下来,一篇文章就变成四个小文章了,而且每个小文章也主题非常的清晰,也相对独立。把四个小文章写完,组合起来,一篇文章就出来了,而且整个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分明。下一步就是挨个写小文章,这样下笔之处是不是就有了。

  二、提炼中心

  现在每个小文章出来了,并且都有自己的主题。依照主题,填充内容就可以了。这一步的技巧的就是提炼中心。

  如“列提纲”这个小文章,我把它提炼为“阐述列提纲意义”和“举例展示如何列提纲”两个中心部分,两个部分相互独立。这一步其实是上一个步骤的又一次应用,只是这次拆分的更细,直接拆分到段落级别了,每个中心是一个段落。

  每个小文章全部提炼出中心后,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填充内容。

  三、填充内容

  每个小文章被拆分到段落级别,段落级别的写作就非常容易了,依照主题填充内容即可。

  一般情况下,一段内容,有四五句话就可以了。这步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小学的时候写过作文,都能做好这步。比如,“阐述列提纲意义”这段话,大家看下,就四句话,你们自己写下试试,很容易搞定。

  每一个简单的中心段落写完,一个小文章就出来了。每个小文章出来,整个文章也就出来了。

  当然,虽然这个步骤很好做,但是对于一些中心比较抽象的段落,填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这样的段落,也是有解决技巧的。就是将其归纳成几个词语或者很小的句子,然后拿到搜索引擎搜索下,找出别人写过的内容,然后总结出该中心的观点,剔除无价值的,将有创意的,拿来用即可。

  这几个步骤下来,一篇文章就出来了,框架分明,主题清晰,如果文风在足够出众的话,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四、规律之外的“规律”

  当然,上面说的步骤只是写文章操作方面的技巧,掌握到这些,只是让你具备写出优秀文章的基础,要想真正写出优秀的文章,还要具备内功,就是要有思想,优秀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良好的文风,这些才是写出好文章的要素。关于这点,如有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私下沟通,微信号,内参茶社 ID:neicanchashe。

  所以,除了学习本文的技巧,还要多看好的文章,多留意别人的写作风格、用语及文章框架,多做总结;看到好的文章,收集起来,分门别类收藏。重要的是,依照好文章,多练。看的多了,写的多了,你就成为写作高手了。

  在这么一个内容营销流行的年代,成为一个写作高手,绝对不吃亏!

  来源:投稿,作者:网络圈的鲶鱼 个人微信号 jinsenyu0528

2014年11月17日星期一

苹果公司为大陆应用商店新增银联支付选择

  11月17日上午消息,苹果公司今日宣布,其App Store应用商店已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新增了银联支付选项,从此,中国用户在信用卡和定额充值之外,又多了一个更方便的应用购买选择。

  目前,国内用户通过手机或页面版的Apple ID管理界面,进入账户设置即可发现已经多了一个“银联unionpay”选项。在这可输入自己的银联借记卡或信用卡即可。

  在购买应用时候,苹果会直接在已经绑定的银联信用卡或借记卡内扣款。后者,对更多内容用户更有意义。

  此前,在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应用商店内,只有Visa,MasterCard及Amex美国运通三种支付方式,但在中国,信用卡普及程度并不如国外那么高。所以,在苹果开始推进中国内地付费应用购买之时,曾选择了一种“充值”的方式,针对没有信用卡的用户,可以通过储蓄卡定额充值。但它可能存在一个问题是,用户可能有余额花不完的情况。(例如充值50元,买9个6元应用,会有余额)。如今,银联卡的加入,解决了这一问题。

  苹果公司负责互联网软件与服务高级副总裁Eddy Cue表示,就应用下载量而言,中国已经成为苹果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现在,苹果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

软文营销的技巧和方案

  软文营销,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就普遍存在,互联网普及后,这种营销模式更是成为企业营销的必备手段,因为互联网将这种模式的费用降的很低,让很多的中小企业都能够做的起了。

  虽然这种营销方式存在这么久了,但是,很多企业和营销人做软文营销做的非常失败,他们仍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方法。在本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做软文营销的经验以及众多优秀的软文营销案例,完整的和大家分享操作一个成功软文营销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当然,也会包括理论方面的内容,纯操作的东西覆盖面会很窄,不具备复制性,包含理论的东西,这样大家就可以拿到更多的行业中去应用。

  一、软文等级

  写具体的操作方法之前,先分析下软文的几个层次,看这个很有必要,看到这段,大家能更直白的明白自己欠缺哪些东西,需要在哪里发力,以后操作起来会更有针对性。

  第一个层次,负级别。什么样的软文是负级别的?就是那种通篇下来全是自身产品的信息,吹嘘产品多好,企业多厉害,有多少创新等的内容。这样的软文,是九十年代思维的软文,放到现在,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起到副作用,会让读者对推广的产品产生极大反感。

  大家不要认为,没有企业会傻到写这样的软文,这样的软文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在传统线下媒体上,还能发现。写这样的软文的,大部分都是传统企业,老板就是喜欢这种自吹自擂类型的文章,部分营销人员和第三方营销公司就迎合他们的心理,写这种烂大街的软文。大家自问下,有没有写过这种级别的软文?

  第二个层次,零级别。零级别的软文,称不上是软文,但比第一个级别软文稍微高级一些,就是产品描述文章。这种软文把自己的产品从头到脚全部描述一遍,并不忘和对手做对比,但是比较客观,也不吹嘘,实打实的做描述。这种文章能被普通消费者一眼就看出是企业自己写的。

  这类软文不是软文,应该叫产品说明,放到自家的网站上,绝对是优秀的产品说明文章,可是放到第三方媒体上,这种文章就有问题了。因为,消费者已经被骗怕了,只要是感觉是企业自己发布的文章,都会有潜意识里的不信任,哪怕你写的都是真实的。

  这类软文在所有软文中的比例最大,大部分的营销人员也就写出这种类型的软文。这种软文虽还不至于引起读者的反感,但是没有一点传播效果,花的钱是白花的。

  第三个层次,及格级别。及格级别的软文,对读者有一定的阅读价值,能激起部分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信任,但是无法激起媒体们的兴趣,没有媒体会对这类文章二次转载。这种软文已经起到作用了,但仅限于花多少钱办多少事情的作用。

  这类软文写作上知道采用第三方(记者、编辑)的角度了,也了解读者以及自己潜在用户的兴趣点在哪里,并能在文章中展现出来,但是在主题选择上不够有创意,还不够吸引大众人群。因此,没有媒体会转载,其读者也仅为其花钱购买的媒体上的,没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能把软文写到这个层次的营销人,也不是很多,已经属于比较优秀的了。

  第四个层次,优秀级别。优秀的软文是这样子的,对读者来说,不仅有阅读价值,还有娱乐价值、情感价值,能激其读者的情感,并激发他们的互动欲望(评论、转载到社交平台);也能激起其他媒体的兴趣,被广泛转载,并在社会上激起持续的讨论。

  这类软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软文,有尿点,有争议,激起广泛的传播。花费一块钱,起到一百块钱的营销效果。当然,能写出这种软文的人,基本属于凤毛麟角了。

  开始转入正题,策划出一篇优秀的软文,有两个重点,一是内容,二是发布,二者缺一不可。

  二、内容策划

  软文的内容策划,本身就是十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不是一篇两篇文章能够说清楚的。所以,在本篇文章中,只简要说明下,不做详细阐述了,以后会特别针对这个内容,写相关文章。

  从内容讲,一篇好的软文,取决于三个要素,第一,文章选题;第二,标题,“苗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第三,正文话术。大致情况,选题能占到30%的作用,标题能占一半,话术占20%作用。

  如何选择好的选题,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个人感觉,这是一个靠感觉的活儿。需要很强的把握人性的能力,关于这点,这里不多说了,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做了详细阐述,有兴趣的话,可以联系本人索要。为什么说标题占到一半的作用,一个网站首页,大大小小文章估计数百个,你的文章标题在1秒钟内激发不起读者兴趣,文章内容再好,也无法被看到。标题的作用是在几百个竞争对手中抢先吸引到读者注意力,让读者点开文章。正文话术的目的是让读者产生信任感,关于这点可以用一句话概况“接地气,说人话,附情感”,不要用空泛、生硬、没有感情色彩的书面用语。

  三、软文发布

  一篇软文写出来之后,即使再好,也不会自己去传播,必须通过足够数量的途径将它散播出去,才能引爆它的自传播。大家看到的很多流传广泛的文章,都是当事人随便在微博或者微信上一发,然后就被大家疯狂传播了吗?不是这样子的,这些文章疯狂传播的背后,要么是当事人手中大量的人脉资源,要么是花重金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传播源,没有这些基础,谁也没有能力做到广泛的传播。

  不要再相信一些牛人所说的自己的产品基本没有推广经费,很少做推广,靠的都是网友的口碑推广。本身他们有大量人脉资源,可以为他们免费宣传,大牛们之间都是互相义务帮助的(没看到名人们都互相顶别人、转发别人的微博微信,一个名人有需求,一百个名人免费帮助,一个没名气产品的要想让一百个名人宣传自己,估计几百万费用都拿不下来)。

  第一,购买一定基础的传播点。

  一传十,十传百,百才传千,要想达到百万、千万级别的传播,就要有十万、百万级别的传播点,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老板都不明白,自己的企业微博就几百个人关注,非要求发布的微博达到多少多少万的阅读,怎么可能?

  要想达到一定数量级别的传播,购买传播点是必须的。至于在那种渠道购买,购买什么质量的传播点,不同的行业具体操作是不同的。这里只说一些通用的东西,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行业特点,灵活采用。

  第一,购买一定数量的纸媒,主要是报纸。虽然说纸媒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其还是具备一定的影响力的,特别是对一些垂直行业,在纸媒上做软文,效果更好。其次,纸媒上的文章还会被网络媒体转载,很多门户网站特别是地方门户网站都和报纸签署有内容使用协议。

  一般情况下,纸媒的软文是按照字数收费的,费用在1元到20元/字之间,有少部分可以按照版面大小收费。

  在具体媒体选择上,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差距非常大,这里就没法展开说了,有兴趣知道的可以私下沟通。媒体数量选择上,第一篇软文不宜发布太多,5篇左右,实验下效果,然后依据效果确定后续的发布数量。

  第二,紧随纸媒之后,购买网络渠道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地方网站以及垂直网站。第一,纸媒覆盖的人群毕竟是有限的;第二,纸媒的二次传播能力欠缺,特别是地方纸媒。发布在门户网站的软文,质量要是足够高的话,会被大量的中小网站转载。在中国,有价值的新闻还是非常稀缺的,大量中小网站找不到有价值的新闻,那些小编就是等着转载门户网站上的新闻。

  有一点特别要强调,一定要选择值得信任的第三方平台去购买媒体,具体有那些平台就不说了,省的有广告嫌疑。还有,不要购买那种500元发到四大门户网站的软文。这种软文在网站首页和频道页都没有链接入口,也就是说,除了直接输入这个软文的网址或者在搜索引擎输入软文标题,你在网络上是找不到这篇文章的。至少要购买频道页有入口的软文,最好购买首页的软文,虽然价格贵点,但是有效果。

  第三,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购买传播点,主要是微博,微信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少量选择。要想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在社交媒体上还是要有动作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会有大量的普通网友帮助你传播。

  依据产品特性和软文风格,选择一定数量合适的大V转发文章;或者让他们评论软文。注意,评论最好要设置数个版本,有正面有反面,一定要能引起网友们的争论。

  选择大V的渠道,既可以通过微博的官方渠道,也可以选择第三方平台,二者各有利弊,可以择情选择。

  第二,进一步扩大传播点

  上述两个步骤完成,基本已经完成大部分,传播效果也已经达到,不说能火爆整个网络,也至少能在网络上热炒一阵子。借助红火的热度,通过本步骤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出一些传播潜力,如果做的够有创意和力度,甚至会形成第二波传播热潮。

  这一步主要是自己内部操作的,即将发布的软文在各种免费的渠道二次传播一遍,渠道包括论坛、贴吧、自有的各种账号。这种本身已经红火起来的信息,在这些渠道发布也会被重点注意和讨论,并会引发这些渠道中的网友进行二次转载。在论坛、贴吧发布的第二个作用是,能给软文造些人势,可以对外宣传软文获得了大量的网友关注。

  这一个步骤,还有一个非常重要渠道是微博和微信,在这两个渠道操作不是说将软文仅仅发布到微博微信账号上,而是将软文的信息(不一定是软文本身,包括对软文的不同评论分析,注意评论要多方面的,正面、反面、无厘头的、无理取闹的等)尽可能多的发给渠道中的相关大V,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注意到我们的软文(大V们其实也是非常缺乏有传播性的内容的,他们也是要经常寻找好的话题,也很头疼缺乏话题,如果我们的软文够有吸引力,他们出于自己的利益,会主动传播的)。想想看,假如通过这个步骤,能有几个有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粉丝的大V转发了我们的软文,传播效果将会提高多少。

  操作好这一步骤,需要两点,第一,靠执行力,不能随便发给几个人就算了,要发给成百上千的大V,这样提高才被看到的概率(给他们发送信息的人太多了,随时会被埋没,所以要靠数量,来提高概率)。第二,靠技巧,包括话术的写作技巧和发送技巧。关于这点,限于篇幅有限,不展开讨论了,有兴趣的加微信号交流:neicanchashe。

  第三,持续跟进

  通过上面两个步骤,一次漂亮的软文营销就做成了。但是,对现在信息极度爆炸的社会来说,再有创意的软文也流传不了多久,很快会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中,也很快会被广大网民所遗忘。

  这就意味着一篇软文的传播力度是有限的,只能起到短时间吸引眼球的效果。要想让软文真正起到大的营销效果,或者想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就要持续跟进,即不间断的发布软文,在一篇软文效果消失之后,继续推出另外的软文把效果接上。这种持续跟进的结果可不是1+1=2的效果,而是1+1>N的效果。

  正常情况下,一波软文营销要持续跟进4到5篇软文,每篇软文在内容上要接续,不能断裂开,后篇文章要利用前篇文章的效果,并放大前篇文章的效果。要做到这点,需要前期对软文进行良好的策划,从内容到发布上都要策划好。

  想要把软文营销做透的话,就要按照季度或者年度策划多波软文了。这个话题,下次再讨论。

  总而言之,单篇软文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持续跟进才能起到作用。

  后话

  还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白,一次优秀级别的软文营销,绝对不是一个营销总监或者营销部门单独能搞出来的,背后是懂行的老板大力支持的结果。没有懂行的老板,是搞不出引爆媒体的软文的。

  最后着重强点一点,软文的话题一定要是正能量的,最好是基于事实,可以夸一点,但不能造谣。否则,传播的可能就是臭名了。

  来源:投稿,作者:网络圈的鲶鱼 个人微信公众号:内参茶社 ID:neicanchashe,欢迎交流。

2014年11月16日星期日

内容营销是什么

  内容营销四个字并不深奥,但是要讲清楚它的内涵还是要花点脑汁的,这篇文章还是属于“内容营销是什么”的系列。通常明白了“是什么”的问题,对于“怎么做”才能更有方向。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是:内容营销与刷存在感的区别。

  这个话题从一个误区讲起,从捅破这个误区结束。

  一个误区:内容营销就是让人感知到你的存在

  这个误区又可以细分为俩:

  1、内容营销就是创造病毒性内容

  一篇爆红网络的帖子、一段让人泪流满面的视频、一组被上亿人疯转的图片……这些让人销魂的内容,当然是好内容,传播效果好,值得收藏,有些还经久不衰。有人认为,做内容营销就是使劲输出这种病毒性内容,越多越好,越频繁越棒。“创意+体力”的双剑合璧让内容营销的引擎持续发热,根本停不下来。

  真的是这样吗?

  2、内容营销就是把所有路口都堵上

  前面提到的误区是在优质内容上面使狠劲,需要经常干“头脑风暴”这种看似很过瘾的事情。另外一个误区就是用内容去堵住各个渠道,让内容无处不在。是的,如果人们在哪里都能碰到你,那不就赢了吗?于是很多企业除了自己的网站和社交媒体之外,还会在各种第三方平台发布自己的内容,无孔不入。把流量入口堵住了,人就圈住了。

  真的是这样吗?

  内容营销不只是吸引眼球

  捅破误区:在茫茫眼球之中寻找雪亮的眼睛

  以上的误区,一种是制造狂,一种是发布狂,都是对内容营销的片面理解。上面提到的1、2两种做法,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和记住你”,说白了就是在“怒刷存在感”。这只停留在传统的广告思维层面,追求的是更大的展现量,赚的是眼球。而这只是内容营销的第一道门槛。

  也就是说,如果做到了上面两点,只是过了内容营销的第一关。把研究吸引过来之后,再继续深挖需求,把雪亮的眼睛甄选并且留下来达成交易才是完整的内容营销过程。

  针对这个误区,为了突破“刷存在感”这个牢笼,你至少需要再做以下两件事情:

  1、确定人物角色

  人物角色是啥?我的理解就是需求代表,每一个人物角色背后都是一类比较统一的需求(例如一家三口中,针对电视机这个产品,爸爸、妈妈、儿子三个人就代表了不同的需求)。把你的客户需求分门别类之后,每一类对应要做什么内容个就清晰多了,做内容就有方向了。病毒性内容也要搞清楚这个内容是毒哪一个人群的,内容通用性越强,可能转化率就越低。

  2、内容关联

  这里说的内容关联,跟一般的关联推荐又有点不一样。这里的内容关联是基于购物周期的关联。

  一个顾客从第一次访问到最后下单成交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上是“初次访问-产生兴趣-深入了解-货比三家-下单购买”。进行内容关联的时候,是奔着“步步引入”的目的去的,而不是单纯让顾客看到更多内容。

  例如,一个卖绿色食品的电子商务网站,有一位访客第一次访问看到的是介绍“什么是绿色食品”的页面,在进行关联推荐的时候,目的是让他对绿色食品“产生兴趣”,所以关联的应该是“介绍绿色食品益处”的页面B,而页面B关联的是让顾客“深入了解绿色食品”的页面C,以此类推,直到最终抵达交易页面。

  这种关联也是以人物角色为基础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一个引导线,每条线互不干扰。也就是说,你需要准备好几套内容。

  小结

  吸引眼球只是内容营销的第一步,刷完存在感之后怎么把存在感持续留在人们的脑子里才是最重要的。做内容和发布内容不是为了制造热闹,而是为了对人进行更好的引导。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的博客,原文链接

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做内容营销到底在做些什么?

  有一天,一位老同学问我在做什么工作?我说做内容营销。他挠挠头很懵懂地接着问:内容营销是个啥?我一下子难住了,还真不好回答,于是硬着头皮给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时候你会在朋友圈中看到一段很火的视频,讲述的是一名农村大学毕业生初到上海找工作的故事。由于无依无靠,整个过程很辛酸,跑了很多家公司。因为不熟悉路,他每次都利用百度地图进行导航、查乘车信息、查看附近的住宿等等。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然后打电话回家,哭着跟卧病在床的老妈说了这一切。老妈很心疼,问他,在那边人生地不熟的,认识路吗?他说,放心吧妈,我用百度地图,很容易就找到地方,您在家安心养病吧。

  我跟老同学说,这就是一个内容营销的例子。整个视频看起来是很感人的,你不会感觉到它是个广告(就算知道是广告也还是那么感动),由于“感动了上亿人”,已在朋友圈疯转,这则视频的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另外,在其中植入了百度地图的信息,它的品牌曝光目的也达到了。整个过程中,视频作为内容很吸引人,又巧妙地植入了品牌信息,“内容+营销”就是这么来的。

  老同学听完之后,眼睛一亮,大叫一声“噢!我懂了!”。我面带微笑并在心里默默地骂了一句:你懂?你懂个屁啊!

  是的,我举那个例子只是为了敷衍他,但是他却傻乎乎地自以为很有慧根,又弄懂了一个行业。如果你是做内容营销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么肤浅的水平。

  其实每当有人问你是做什么的,他们想听的不是你的职位是什么,更不是你的行业是什么,而是你平时都在做些什么。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是笼统地勾勒了内容营销的结果而已,从业人员更应该关注的是背后导致这个结果的操作过程。

  外行看热闹,内行制造热闹。那么,做内容营销到底要做哪些东西呢?下面大体上按顺序来梳理一遍:

  1、找到利基市场

  利基市场指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者小众市场。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利基市场的解释。通俗一点说,利基市场就是属于你的市场,就是你当老大的一块地盘,着这块地内,你说了算。

  为什么要找准利基市场?为的就是避免太多的正面竞争,免得最后劳民伤财的同时搞得自己遍体鳞伤,啥好处也捞不到。一头钻进热门行业然后幻想着脱颖而出是很傻很天真的。

  确定利基市场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竞争度分析。可以用得上的免费工具有搜索引擎的统计分析工具、微博分析工具和行业报告。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先想到要做某个行业再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去进行竞争分析的。

  2、人物角色分析

  人物角色的分析就是研究用户需求的过程。你做的买卖不可能只服务于一类人,用户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你这里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根据性别来分,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就不一样,要有不同的内容去引导这两类人。

  每一种人物角色都代表了一种需求类型,所以你在这一步要做的其实就是把这些需求进行分类,把各种类型的用户关心的话题找出来,作为内容规划的参考依据。

  3、内容规划

  把要做的内容先规划一下才不会迷失方向,它就像一个地图一样指引你该做什么样的内容。内容规划表的项目里面至少应该包含三个维度:人物角色、购物阶段和内容形式。以下是一个示例:

做内容营销到底在做些什么?

  内容规划是阶段性的,执行过程中可能还需要进行调整。

  4、内容制作

  前面的几步完成之后,接下来才轮到埋头苦干的内容制作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持续性的,花的时间最长。通常文字内容是最基础的内容,在文字基础上可以演变出多种内容形式,如下图:

做内容营销到底在做些什么?

  内容制作和内容发布通常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的,在一个计划里面,内容制作应该比内容发布超前很多,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控制发布节奏。

  5、内容发布和推广

  做好的内容之后不是发到自己的渠道上就行了,通常需要发布到第三方平台进行推广,把客户吸引到你的平台上来。比如做好一篇博文之后,通常会投稿到知名的行业网站,进行流量引导或者品牌曝光。

  需要注意的是,内容的输出是有节奏的,不是做好了一大批内容之后就成批推出去,而是要试探性地进行推送,且推且观察,就像调兵遣将一样。

  6、监测和跟进

  监测内容营销的投入产出一直是个难题,从一些硬指标来看只能评估出片面的效果。但是没有指标就没法监测和分析,所以硬指标还是要有的。常见的硬指标有流量、品牌词指数、跳出率、评论量、转发量、点赞量等等。硬指标只是表层的数据参考,不能全信,有些更深层的评估可能需要人工操作,比如评论中正面评论与负面评论的比例、访客进入页面之后的去向等等。

  另外,内容发布之后,不能像泼出去的水一样让它放任自流,你还是要对它负责的。所以,要对内容的走向进行持续的跟进和维护。比如有某条敏感的负面评论出现之后,有可能酿成危机,要及时跟评论者对话化解危机。

  小结

  内容营销不仅仅是做出一个很有创意的视频并进行病毒性传播那么简单,它整体上有一个周期性的循环,大体上按照“前期分析-内容规划-内容制作-内容使用-效果评估”的流程走,每一个循环之前又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各种形式的重叠和累加。内容营销过程中输出的内容都是有明确目标的,背后的精心策划很自然地促成了良好的结果。以上提到的6大步骤当然还有更多操作细节,不同行业的操作也会有所区别,如想深入学习,可以订阅本博。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的博客,原文链接

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

移动互联网给社区带来机会

  最近几年,我们听到的关于互联网领域资本投资的新闻,最多的除了BAT的兼并收购、排兵布阵,便是一家又一家垂直社区获得风险投资的消息了。妈妈圈获得腾讯5000万人民币注资,美柚获得了海纳亚洲领投的3500万美元投资,美啦美妆获得IDG领投的2000美元入股,等等,不胜枚举。

  同为社区,一方面是以美啦美妆、辣妈帮、美柚为代表的新型垂直社区迅速崛起,风头一时无两,另一方面,以天涯、猫扑为代表的传统综合社区、以及地方社区门户的不断衰退,江河日下,天涯Alexa排名不断下降,猫扑将总部搬迁至南宁,可谓冰火两重天。

  到底是何原因?是社区过时了吗?还是天涯、猫扑养尊处优,变得不思进取了。为何社区出现一面兴盛,一面衰退的现象呢?从案例来看,妈妈网这个在PC时代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在移动端的妈妈圈没有衰落,相反却越来越活跃,成为资本的宠儿,成为移动社区的典范。

  论坛已死

  似乎社区这个已经诞生30年,曾经创造无数热门话题、新兴词汇,无数大人物由此从无名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网络平台(雷军、马化腾、丁磊等,都曾经是混BBS的老手),似乎走到了末路,将就此消逝于互联网发展洪流。是吗,是真的如此吗?

  细致地来讲,是论坛BBS已日暮西山,真正的社区正在新生成长。论坛这个电子公告牌系统,这个延时的公共发声的古老平台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当公共发声不再成为一种特定时代下渴求与奢望,而变得习以为常,人们进而寻找一种更体现自我个性的平台。当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内心变得更加焦虑,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更快速的交流工具。

  社交革命

  科技以人为本绝非只是空洞的政策宣传语,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从解决政府、企业的需求,IBM的大型机时代;到解决个人的工作娱乐需求,微软的PC,苹果的Mac的推出;到现在人的基本欲望、情感、诉求的表达,Facebook、微博的兴起。10年前,人们在网络上交流形式,主要是文字的发言回复,鲜有真实的个人头像;10年后的今天,各种自拍、晒哇、语音、小视频无处不在。

  有人说,明星微博晒娃,是因为某档热门的亲子节目,是因为他们想赚钱,让我们驳斥这种无稽的观点,看看你自己作为普通人的行为就知道了。人们要交流,要表达,也要彰显个性。谁会有精力天天去论坛BBS愤世嫉俗、发表公知的言论呢?没有人说那种言论不重要,个体个性的表达本身就是对开放社会的一种促进。

  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免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免费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互联网更彻底更深入介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如果说PC时代下,互联网应用的场景是一台固定桌子与一台可以挪动半个身为位的椅子的话,那么移动时代下,互联网应用的场景将是任何时候、任何场所。谁会有空天天盯着屏幕刷新最新的帖子,打开个人中心查看最新的消息,一个智能手机震动提醒就够了。

  同时,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与功能多样性,允许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送照片、语音和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交流平台既能满足人们交流的即时性,又能表达社交个性,彰显平民特色,让人们逃离论坛BBS也见怪不怪了。

  社区新生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所带来的改变便是传统的论坛BBS衍变为真正的社区,从弱社交关系演变为强社交关系;从弱用户个性到强用户个性;从倾吐发声的外在平台到表达自我的无形网络;成为一个从社会学定义真正的共享共同价值观的社会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个人在其中获得一种安全感与超出一般社会关系的某种肆意的自由,意即归属感与表现欲。新型垂直社区以特定人群,如兴趣、身份、职业为切入点迅速发展壮大,并提供其对应的消费需求进而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内容生产聚变

  PC时代社区的互动行为可以用“看帖”、“发帖”、“回帖”来形容。而在移动端,“互动”的行为变了,一个最直接的说明就是,以前你可以为一篇帖子敲键盘敲一天,现在你能在手机上打字一小时吗?

  因为手机智能传感器(摄像头、话筒、重力感应)的缘故,各种晒照片、语音、短视频等的互动行为已全面代替发帖。但这不代表这种琐碎随意的短内容交互无价值,更为频繁的“发帖”行为加速了信息交互速度,使社区由如课堂老师讲—学生发言沉闷模式,发展为日常对话活力模式,社区变得更为有生机力。

  兴趣而生

  王家卫《东邪西毒》里欧阳锋有一句台词:每个人都有自己执着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是完全浪费时间,他却很在意。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共同的兴趣与话题,聊不到一块,也玩不熟。垂直社区以此为出发点,并深入贯彻交流的即时性与社交性,使得因兴趣而走到一起的陌生人,慢慢熟悉,兴趣社区变成熟人社区,如同现实的小区一般,沉淀了用户的社交关系,并还提供相应的消费需求满足,就不会轻易搬家了。而提供的需求满足,正是垂直社区的商业模式,当广告不再像广告,既让用户满意,也符合移动端可行的广告展现方式。

  垂直细分—未来之主流

  由上述种种事实论据表明,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时代已经完全到来。不断分裂的“元需求”创造出了无数个个性垂直社区,这些社区彻底瓦解综合社区。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未来,泛泛的通用的大众市场,将会彻底消失。

  对于综合性社区与地方社区门户而言,移动端社区的垂直化运作将是无可逃避的选择。对此,数百万个微信公众号中排名前列粉丝数上百万的“美食”、“旅游”等个性公众号便是最佳的证明。

  来源:投稿,作者:傅瑞栋,深圳周百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运营经理。目前在运营OpenCom—开放的移动社区引擎,专业免费为地方互联网从业者打造移动社区+O2O电商App的平台。微信公众号“wwwzbt”。

2014年11月11日星期二

阿里市值超腾讯百度京东总和背后

  2014年的双11如期而至,这一天仅仅天猫和淘宝平台销售的产品就超过了中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0%以上。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双11开始后的38分钟交易额突破100亿,7小时后突破200亿,按此节奏2014年的双11交易额会达到500亿人民币左右。

  11月11日0点到来的时候,伴随着交易额的上涨,阿里巴巴的股票也一路疯涨,截止收盘阿里巴巴股价超过119美元,市值达到2994亿美元。按此计算,阿里巴巴一家的市值超过了腾讯(1540亿美元)、百度(866亿美元)、京东(358亿美元)、360(90亿美元)、网易(120亿美元)、搜狐(19亿美元)6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总和。

  阿里巴巴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家真正意义上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帝国,但纵观今年的双11来看,阿里并非不可战胜,阿里也不会独享双11的成果。留给第三方电商平台和线下商户的机会还有很多。

  2014年开始双11增速会大幅度放缓

  2009年5000万,2010年9亿,2011年55亿,2012年191亿,2013年350亿.....通过历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双11快速增长的时间已经过去,2014年会大幅度放缓。所以我对2014年双11交易额的预告是500亿人民币左右,不会出现像外界预测的600---700亿交易额。

  线下商户纷纷开展双11促销

  或许很多人已经看到了,近期我们去大街上或者商场逛街,发现为数众多的线下商户也纷纷开展各种双11活动,其折扣和营销力度不亚于那些淘品牌们。线下商户纷纷觉悟,开展各种双11促销活动,从一定程度上会分流一部分天猫、京东的客流,尤其是从11日晚上7点以后分流会明显加速。

  其他家电商和垂直电商迅猛发力

  除了阿里以外,国内其他主流电商平台和垂直电商网站在双11交易额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几组数据:

  11月11日早上8点,汽车之家公布了通过汽车之家网店订购汽车的数量。截止8点,汽车之家疯狂购车节订购总量为11197辆,订购总金额达17.42亿。

  国美在线在11月11日凌晨宣布,开始10分钟后,大家电销售60360台,订单额突破2个亿!无线占比50.8%!比去年劲增10倍

  酒仙网宣布,双11开局后,10分钟内卖出了100万瓶酒。据了解,今年参战酒仙网双11的供应商数量由去年的198家增加到423家,增幅高达114%,促销产品SKU更是达到了上万种,其中不乏五粮液、郎酒、汾酒等著名品牌。

  苏宁易购宣布,截至01:00,苏宁易购PC端和移动端同时在线人数峰值达到206万,主力品类彩电50寸彩电售出20017台,对开门冰箱销售20212台,油烟机销售21961套,手机销售100257台,平板电脑销售35689台。母婴销售252120件,超市食品销售312569件。

  中粮我买网宣布,1秒钟卖出去16873个商品,10分钟后卖出5万多盒牛奶,12600多个进口啤酒(大家没有看错,我买网官方宣布的计量单位是“个”,不是“件”),同比增长400%。

  京东、聚美优品、当当等平台还没公布最新数据,不过基本上每一家都能大幅度超过去年的交易额。

  网民由感性到理性

  三天一小促,五天一大促已经成为电商常态。双11举办的6年来,我们的网民也在逐步成长,依靠所谓的半价促销就想俘获消费者芳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低价”这个标签要被撕去,转而向用户体验和服务提升来努力。也就是,越来越多的网民买东西不在等哪天买,而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买。

  总结:虽然双11由一家独大到了今天的百家争鸣,但无论如何,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足够巨大,天猫双11还会依然火爆下去,阿里会继续强大下去。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微软宣布完成25亿美元收购Minecraft

  北京时间11月9日早间消息,微软Xbox业务负责人菲尔·斯班瑟(Phil Spencer)周六在Twitter上宣布,已经完成了以25亿美元收购《Minecraft》开发商Mojang的交易。

  斯班瑟表示:“交易正式完成。今天,我们欢迎Mojang来到微软工作室大家庭。我们对于《Minecraft》社区带来的可能性感到兴奋。”

  微软于今年9月中旬宣布,将收购Mojang。微软当时预计,这笔交易将于2014年底完成。而在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当前一个财年中,这笔交易将实现盈亏平衡。在这笔收购之后,Mojang的创始团队,包括大股东和《Minecraft》的开发者马库斯·佩尔森(Markus Persson)将离职。

  佩尔森在交易宣布当天曾表示:“这与金钱无关,而是我理性思考后的结果。”

  Mojang将加入微软的内部工作室团队。这些工作室包括《光晕》的开发商343 Industries、《Forza》的开发商Turn 10 Studios,以及《战争机器》的开发商Black Tusk Studios。在这笔收购后,微软将在欧洲全资拥有两家游戏工作室,另一家是位于丹麦的《麦克斯:兄弟魔咒》的开发商Press Play。

  斯班瑟此前曾确认,尽管微软将Mojang收入麾下,但微软并不打算停止在非微软平台上《Minecraft》的开发。除Xbox 360和Xbox One平台之外,《Minecraft》还有Android、iOS、PS3和Windows等版本。截至今年6月25日,所有这些版本带来的总营收接近5400万美元。

  稿源:新浪科技

流量为王是SEO思维的毒药

  SEO在中国是一种相对神秘的职业,在局外人看来,它好像技术含量很高的样子,怎么跟老爸老妈解释都说不清楚。但是在局内人看来,又经常会有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情绪,他们觉得这种职业很二很苦逼,地位也不咋地。即使有人发财了,也只能闷声发财,因为SEO好像怎么也高调不起来的。反正,这个行业很不明朗。

  自从有了微博微信,搜索引擎好像没有那么受宠了,也是SEO也变得更加黯淡无光了。圈子里流传着这样的恐怖气息:没前途了,没饭吃了,SEO要死翘翘了。

  互联网形势两天一小便,三天一大便的,如果SEO不能及时把发霉的老观念排泄出去,那就真的是死有余辜了。当洪水冲过来的时候,死得最快的方法就是一动不动。现在搜索引擎在流量把控上不再一柱擎天了,SEO要跟着转变的正是那个流量为王的脑残思维。

  流量啊流量,我们做SEO的初心,不就是为了那让人死去活来的流量吗?不忘初心,死得更快。流量为王,也是一头狼,如果你控制不了它,最好不要把它引进来,否则就是引狼入室。

  传统的SEO思维就是通过关键词排名来获取流量,而且喜欢冲热门关键词;好一点的,就会去做海量的长尾;有资源的,直接自己造一个品牌词出来。无论操作方法如何,目的都是把流量引进来。可是,引进来之后呢?

  是的,引进来之后,就开始碰运气了。我们印象中的SEO都是负责把流量引进来的,至于流量进来之后怎么流转的,则考虑得不多。所以,很多流量进来之后就像迷失了方向,最后也不知怎么的,不知所踪了。

  其实流量有流失是很正常的,你的网站又不是万人迷,当然不可能迷倒众生。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可以让这些流量放任自流了。传统的SEO思维缺的正是对流量进行引导和筛选的思维。如果SEO仅仅停留在引流这一步,就相当于销售停留在“头脑简单向前冲”的阶段,虽然很过瘾,但是很傻很天真。

  对流量进行引导,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目的是通过优质的内容和巧妙的内容关联把访客一步步引导到交易页面,最终完成交易。而进行流量筛选则复杂得多,需要进行持续的后续互动,通常需要把访客引导到微博、微信或者邮件列表,用不同的内容把潜在顾客挖掘出来。

  一把做SEO通常都会把这两个过程忽略掉,好一点的SEO也就尽可能地把流量口径调准了,让进入网站的流量尽可能精准。至于对流量的处理,通常没法插手或者不知道怎么插手。结果,SEO成了一门很粗糙的推广手段,在微信微博这种平台兴起之后,SEO就显得更没有人情味了,因为微信微博可以更加近距离地跟客户对话。

  其实只要关键词调好了,从搜索引擎进来的流量质量还是很高的,只不过进来之后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冷冰冰的网站,这些流量就很可能就四处逃窜流失掉了。如果你现在还是通过拼命发布文章来导入长尾流量,甚至通过疯狂外链来冲热门关键词排名,那就要冷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苦逼了。做好SEO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千万不要被旁门左道伤了筋骨,最后留下一个“切”字就改行了。没有做好,一定是方法不对,而不是没有前途。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的博客,原文链接

2014年11月7日星期五

微软Office移动版正式免费

  微软今天宣布,iPad、iPhone和Android版Office套件将正式免费。这家软件巨头希望借助这一意外之举加强Office的移动战略,吸引用户继续使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编辑各种文档。

  在此之前,iPad用户虽然可以通过苹果App Store下载包含Word、Excel和PowerPoint在内的Office应用套件,但必须付费购买Office 365云办公套装,才能创建或编辑文件。Office 365家庭版的价格为每年518元人民币,最多可供5台PC或Mac,以及移动设备共同使用。

  从今天开始,用户再也不需要使用Office 365订阅服务来编辑文档并将其存储在云端。此前几天,微软刚刚宣布与云存储公司Dropbox达成战略合作,将该服务整合到桌面、移动和网页版Office中。用户现在可以下载iPad版Office,并将所有文档存储到Dropbox中,但却无需支付给微软任何费用。

  微软今天也将推出全新的iPhone版Office和Android平板电脑版Office预览版,并且都将整合Dropbox。

  微软的这一计划令很多人惊讶不已,但该公司却表示,此举的目的是将免费的网页应用推向移动设备。“这是我们战略的一种延伸。”微软Office营销主管迈克尔·阿塔拉(Michael Atalla)说,“这并非彻底的战略转变,只是现有战略的延伸。”微软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的Office应用,阿特拉表示,由于最近的开发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得微软可以对移动客户端开放编辑功能。

  “我们把通过网络提供的相同用户体验,引入到iOS和Android原生应用中。我们希望确保用户可以在各种设备中提升效率。”他说。

  使用移动版Office的消费用户可以免费获取该应用,但微软仍将继续对企业用户收费。Office 365订阅用户只能对企业版OneDrive和企业版Dropbox中存储的文档进行编辑,表明微软仍将继续通过数以千计的企业用户创收。

  “我们仍将在此基础上提供附加价值。”阿特拉说,“订阅这些服务仍有价值,最明显的就是在商业领域。而在消费领域,我们也会提供先进的创作、分析、展示功能,以及没有上限的OneDrive存储空间。”微软还将对部分图表元素定制和追踪修订功能作出限制,只允许付费用户使用,使之成为收费功能。

  微软此举的关键目的是让Office在移动领域脱颖而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可以轻而易举地为iPad、iPhone和Android开发免费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收费功能。微软Office套件虽然仍处于主导地位,但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倘若有一款免费的iPad办公应用可以提供便利的使用效果,便会降低用户对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依赖。基于手势的CloudOn Office文档编辑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苹果也为新iPad的用户提供免费的iWork办公套件,iPad版Paper应用同样对Office构成了威胁。微软的危机在于,用户或许很快就会意识到,他们无需使用Office,仍然可以创建简历和个人文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免费应用呢?

  虽然微软永远不会承认,但真正促使其针对移动平台部署转型战略的,还是该公司面临的各种威胁。“我们希望在所有设备上,为用户呈现他们喜欢的Office创作体验。”阿特拉解释说。这种核心创作体验可以继续加强Office用户的忠诚度,避免消费用户和企业用户的流失。除此之外,这项战略还可以吸引更多用户购买Office 365服务,以获取额外的存储空间,并在PC和Mac上使用Office。

  微软此举虽然很大胆,但却是为了防御,这将迫使竞争对手不得不另辟蹊径挑战Office。

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

互联网品牌的尴尬:粉丝并不是用户

  粉丝是互联网的一道主食,有了大把的粉丝,就不愁没有饭吃。但是,吃粉丝又有点像吃快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部分粉丝一煮就烂,经不住锤炼,于是“品牌忠诚度”这个词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是的 ,在离婚率一路攀升的形势下,品牌忠诚度也每况愈下。这两种现象好像扯不上关系的样子,但它们俩应该都被互联网蹂躏了一把:互联网打开了我们的眼睛,方便了Ta与Ta的互动,选择多了,就凌乱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变得更好或者更坏了,人性没变,只不过遇到了新事物而已。

  中国的粉丝经济为什么能搞起来?

  粉丝经济的大红大紫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大量的人口搭上互联网这辆便车,就算芝麻蒜皮的小事也可以被炒得沸沸扬扬,在地球上可能也就中国有这个条件。中国的人口数量、网民数量、手机用户数都还在上升,而且后两者空间还很大,所以,一切的加速度都很大。一切的狂热,都围绕这个加速度在转。因此,“博人眼球”、“砸钱赚吆喝”这一类短平快的品牌策略很流行,因为仅仅这样就可以赚到不少钱了,哪有空跟消费者慢慢谈感情啊。

  所以,粉丝经济就是赚快钱的生意。这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当下中国互联网适合这种经济存在。有快钱赚的时候,有哪个正常人愿意慢悠悠地去构建一个品牌出来?天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现在是狂热期,还没到沉淀期,所以不必像某些专家那样忧心忡忡,或者红着眼批判中国的企业乱搞一通。还没到浪潮退去的时候,裸泳就是最爽的。

  粉丝并不是你的用户

  粉丝这个词的背后,默认就是一个群体。既然是群体,跟风的成分很多,也就是说粉丝们其实并不深爱某个品牌,而是听到周围的风声之后一头钻进去凑热闹的。是的,他们要的就是参与感,这些参与感是以他人的参与作为基础的。当哪一天某个粉丝团要解散的时候,通常只会留下某个品牌孤伶伶地呆在那里,即使哭得很大声,也不会有粉丝回来给它安慰。

  果粉们大部分并不是一般的粉丝,而是苹果的真实用户,因为他们认同的是苹果那种酷毙的科技感;而米粉们可能仅仅是粉丝而已,不能算是真实的用户,他们可能只是被饥饿营销饿坏的一群人。所谓用户,必须是真正认同你和信任你的人,而不仅仅是跟你做买卖的人。用户在你犯毛病的时候会理解你甚至宽容你,而粉丝则很容易就会一哄而散,甚至跟你翻脸。

  所以,即使粉丝经济能让你赚很多钱,也不要忘了粉丝大多数并不是真实的用户。既能在粉丝经济中捞到钱,又能用心培育用户的,日子就会好过些。

  拨开粉丝找用户:不要玩个人秀

  以人为中心是粉丝经济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很多公司往往是带头人先出名了,再顺便提一下这个品牌。个人觉得,这很不利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褚时健的橙子、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还是苍井空的Bra,看似都很热,但是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冷下来之后也许就热不起来了。我承认有些人是世界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人气资本用完之后,再拿什么出来支撑这个品牌呢?尤其是当我听说她的女性用品吸引了很大比例的男性朋友之后,我就知道她仅仅是出来卖的。

  把一个人捧红当然比塑造一个品牌容易得多,前者只需要短平快地打广告,而后者需要日积月累地深耕。广告容易吸引眼球,但也容易被人遗忘;而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之后就势不可挡了。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广告和故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前者像一道好菜,后者像主食,都不应该缺,尤其是主食更是刚需。

  只吃菜不吃饭可能很快就会瘦骨嶙峋,只吃饭不吃菜可能问题不会太大。所以,塑造品牌的时候,不能以人作为底牌,否则吸引过来的大多是粉丝,而不是用户。终有一天,你会成为粉丝的弃儿。

  粉丝迷恋你的营销噱头和重磅新闻,用户用心感受你的点滴价值,时刻与你保持互动。“怒刷存在感”是现在很多互联网品牌的生存法则,在这个以加速度为主题的形势下也是很合理的。不过培育品牌的土壤也在慢慢形成,在刷存在感的同时沉下心来输出自己的品牌故事,也许你的互联网道路就会走得更稳妥。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的博客,原文链接

智能路由器时代来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智能家庭越来越接近大众了,也影响着很多传统的设备制造商,手机首当其冲,然后是穿戴,高级点叫穿戴设备了,比如手表叫智能表环,接下来会越来越多,比如 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设备,不过最重要的是,这里牵扯到一种关键的网络设备,智能路由器,智能路由器是控制终端和家庭内部设备的网络接口,现在小米的智能路由器已经上市好一段时间了,小米是路由器行业的新进入者,是互联网公司,传统的路由器设备厂商确实要努力了,毕竟传统设备厂商先天缺乏互联网方面的积累,竞争者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看看各家的情况。

  一、TP-Link

  传统家用网络设备的行业领军者,据说早几年就出货量全球第一了,国内外都占据着最高的市场份额,现在具体的数据不是非常清楚,但行业地位还是有目共睹的,看看TP-Link官网发布的最新产品,Touch&Play Link ,

  TP-Link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都很可靠,尤其是设计,总给人一种设计情怀在里面,很有灵性,放在家里,看着让人非常赏心悦目,这款最新的主打产品更像是一款概念性产品,不过从功能上看创新不是很大,甚至还没有太多智能路由器的成分在这款产品里,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新颖性:

  1、控制终端集成在路由器上,通过触控配置,这相对而言方便了很多,路由器出问题了,不用老打开电脑来,折腾,最要命的时候很多消费者还不会配置。

  2、访客网络和主客网络分开,这在公开场合相对比较方便,不过在家庭用,这个功能作用也不是特别重要。

  二、腾达科技Tenda

  官方网站暂时没有发布新产品,比较新的产品就是便捷式3G/4G路由器,这类产品主打随时随地Wifi,跟360,小米现在出的随身wifi产品功能类似。腾达在传统设备厂商中,一直紧跟TP-Link,国内外市场份额应该排在第二,产品的性价比是很高的,如果TP的触控产品销量可观,Tenda应该也会很快跟上的,在智能路由器方面,应该还不会那么快有新动向,毕竟TP才走到这一步。

  三、互联网公司(小米代表)

  小米有三款产品,小米路由,小米路由mini,小米随身wifi,出这么三款产品是很有意思的。

  1、这三种类型的产品能大范围的覆盖消费者的需求,小米路由覆盖高端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市场,小米路由mini满足一般家用,低层次一点的消费家庭,小米随身wifi满足个人,覆盖大众消费者。

  2、有智能家庭的影子了,至少概念和定位上已经支持了,支持很多智能家居的接入,集成存储,分发共享,远端控制。

  3、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围绕核心的小米手机,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移动生态,所以出了小米电视,现在出小米路由器,都是非常重要的产品。

  对比传统厂商和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结为3点,值得深思:

  1、智能路由器在技术上只是组合创新,是很多已有技术的组合,比如小米,主要集成了存储,对于小米在手机设备上的积淀,出小米路由设备简直易如反掌。

  2、智能路由器主要作为控制终端和家庭内部设备的网络接口,未来我们只需要用手机或者其他任何终端设备,只要可以上网,就可以方便的控制我们的家庭设备了,虽是方便,但安全问题呢?所以安全就非常重要了,因为穿过智能路由器,就是我们全部的隐私了,何况小米路由器还集成了存储,苹果的泄密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3、真的需要换上智能路由器了吗?传统网络设备厂商在开始试水新型智能路由产品,我觉得TP这家公司也是非常聪明的,毕竟现在很多家居设备还不具备接入路由器的统一管理,暂时先出来一款概念性产品,有触控的概念,这也许就够了,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这或许也可以扣上一顶“智能”的帽子,毕竟出一款类似小米的智能路由对他们来说也是简单的,步子跟上了不担心, 这颇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诱惑,既然对于大众消费者,大部分家电设备还不支持网络控制,智能路由器的价格又相对贵一些,普通的路由器在100元内,说白了,换了智能路由器大部分功能还用不上,消费者会一下子买单吗? 这也正是小米的高明之处,他的东西性价比都很高,毕竟小米的目标是互联网,不是硬件公司,总的来说智能路由器时代的来临也许还需要点时间吧。

  来源:投稿,投稿人:罗立兵,邮箱:ddshig at 163.com

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苹果为什么不愿意推出双卡双待的iPhone

  苹果iPhone手机已经发展到第8代了,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越来越完善,也更加的人性化,随着今年4.7和 5.5英寸两个尺寸的iPhone推出,也意味着苹果更加重视聆听市场的需求。但也有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国内的)希望苹果能够推出双卡双待版本 iPhone手机,以解决他们每天携带两台手机出门的烦恼,但很明显苹果公司目前没有这个计划,那么为什么苹果公司不愿意推出双卡双待版本的iPhone 呢?本文将为大家逐一分析。

  机身设计的难题

  iPhone 6很丑,至少背面很丑,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而实际上,正是iPhone 6突出的后置摄像头为iPhone 6的丑“加分”了不少。为什么以往的iPhone摄像头没有突出,今年的新iPhone却突出了?苹果不是一直在追求极致吗,怎么能容忍一个突出的摄像头?我们来看一组数字,6.9mm,iPhone 6最薄仅有6.9mm,是有史以来最薄的iPhone,而也正是因为追求极致,所以iPhone6的摄像头不得不突出,因为在薄和摄像头突出的问题上,苹果明显偏向了前者,要知道,苹果似乎一直和薄过不去,要不哪来的那么多Air呢?在追求极致的薄这个问题上,很显然苹果不能 再留下空间给双卡设计,因为无论是比较通用的双卡槽设计,还是国内部分厂商采用一个卡槽双SIM的设计都不可避免地占用更多的机身内部体积,想想苹果那小得可怜的sim卡和lighting数据接口,哪里还容得下另外一张sim卡?

  更高的功耗

  双卡意味更高的功耗,在单卡的情况下,iPhone6的续航且不是很令人满意,如果是双卡双待,其结果可想而知。

  影响销量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为什么会有双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双卡的诞生就是为了满足那些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号码、不想随身携带两部手机的人的需求, 推出了双卡iPhone,对于很多人,至少对于果粉而言,少了一个购买另一部iPhone的重要理由,因此iPhone的销量很有可能会下滑,显然这是每 一个苹果股东都不愿意看到的。

  需求不足以驱动研发

  上面说的三个原因其实并不能作为苹 果不推出双卡的iPhone的根本原因,因为若要真正决定做双卡iPhone,上面的三个问题都可以被解决或者改善,而苹果不推出双卡iPhone的根本 原因是在于没有必要,因为双卡双待只在中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才有需求,这是中国以及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运营商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比如我大天朝,想想三家 运营商那三种不同的3G制式就感觉蛋疼,但在以欧美为主的这些发达国家,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美国,四家运营商,两种网络制式,CDMA2000和 WCDMA,不仅选择多,而且通用性更强,双卡双待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而苹果的首要目标市场恰恰是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苹果为什么要做一款没人要的 iPhone,难道苹果傻了吗?

  双卡双待是一种很奇葩但是的确很方便的功能,它最早出现在中国,但也同时决定了这个功能将会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功能既然产生自中国,那么就让中国的国产厂商或者本土性较强的国外厂商来满足中国的消费者吧,苹果是不会搀和进来的。

  稿源:新浪科技

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

论MSN在中国的死掉

  报道说2014年10月31日是MSN messenger在中国的最后一天,微博、微信上诸多朋友用各种图各种段子缅怀MSN在中国曾经的美好时光。我今天(11月1日)尝试登陆一下MSN,能上去,但上面的500多好友列表无一点亮。我现在创业,曾经服务过MSN中国近4年,回想起那4年的光阴,做个简单的总结,也算梳理思路,期望对自己、对他人有点滴帮助。

  梳理前,有必要先介绍几个背景:

  首先,MSN是中国网民对于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简称(所以后面讲MSN,都指这个),在国内,其实还有MSN中文网站(会继续运营);搜索业务bing;收购的skype以及2005-2007年收购整合的无线业务;hotmail等等。微软在中国运营互联网业务是按照合资公司(JV)的套路做的,合资方是微软和一家投资公司(具体是谁,大家可以百度),微软将技术和产品授权给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负责拿拍照、市场运营等。合资公司的策划和组建花了大约1年时间,2005年5月份MSN正式落地国内(以前我们也能用MSN,但没在中国运营)。

  合资公司将MSN上的网络广告业务全部独家授权给国内当时最大的网络营销公司,当时自己即在该公司负责组建一家子公司来运营MSN销售业务。从2004年底组建到2008年离开,自己虽不在微软或MSN公司,但4年只干销售MSN广告这一件事,同当时微软及MSN兄弟们为中国区的发展经常会山会海,现在想起,梳理得失,期望有所收获。

论MSN在中国的死掉

  第一:MSN在中国为啥玩不转

  这个问题有点大,引申一下更大,就是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能玩转吗?为啥大多玩不转?好多朋友对于ebay、yahoo、google以及MSN在中国从市场本地化、资本投入、团队、政策影响等等维度做了总结,我这边只从一个角度讲。就是授权。

  我讲一个例子,2005年某天,因为广告产品(某广告位置和形式)的原因,我给MSN的兄弟写了封邮件,这封邮件后来转到香港(微软大中华区所在地),再转到伦敦(微软亚太区总部),最后转到Redmond,这样一周过去,环太平洋差不多转一圈(邮件来往,都是全抄送),最后当然,问题也没解决,我们自个想了办法妥协。

  这是个自己经历的很有意思的例子。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我就特别注意观察。2005-2006这两年,腾讯危机感特别重,一方面无线业务如日中天,但已经意识到不可持续,游戏业务起步艰难;一方面MSN落地中国,盘踞白领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06年挖走MSN中国区技术产品头以及市场经理。当到2007年,腾讯对QQ大幅改版(风格简洁,同时增加传情动漫等炫酷功能),反攻MSN成功时,我发现,衰落几成必然。

  微软下决心在中国运营互联网业务,组成的MSN团队那些兄弟,个个都是精英好手,人才不缺;合资公司的另一个股东也誓言要做大中国市场,不惜投入,市场营销不缺预算;MSN产品在2005年前就已经形成一个白领核心用户群,当时口碑上佳。但2007年开始,MSN这款产品败象已露。最终关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授权。

  这个授权不仅是管理授权、市场营销的本地化、销售政策及队伍的本地化。最重要的是产品本地化,给予本地产品团队足够权限,去修改甚至颠覆产品。但这一点,恰恰是国外具体公司最难做到的。

  MSN在06年底推出传情动漫后,用户达到巅峰,当时我所知道的国内产品团队就曾提出建议,强化类似功能,引进AVATA,但奈何微软全球产品一盘棋,不会为中国市场让步,最后眼睁睁看QQ再次崛起……类似机会,不止错过一次。

  对于产品修改甚至颠覆权力的授权,恰恰是国外网络巨头最难做到的。财务,管理,营销等,给出来都勉强,更不用谈产品。

  今天,近7个亿的中国网民,分布在各个省份,1、2、3、4线城市需求的差异化巨大;任何一款在全球流行的产品,如果不在国内架设IDC、不进行本地化的产品修正,不给予本地产品(或服务)修改和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再牛,营销能力再强,我不会看好。3年时间,我们按这个观点,看看Uber、linkedin、evernote等等公司的表现,期待他们能正在做本地化产品,而不只是本地化营销。

  第二,既然讲到产品,就按产品思路来分析看看

  如果我们扩大范围,从微软整个互联网思路来看,一方面,是微软不愿意把产品权力下放到中国,当QQ的强力反攻时,产品力弱,造成溃败;一方面也是微软关于IM即时通信软件产品的定位一成不变引发的败局。

  MSN最先推出时对手主要是ICQ和Yahoo Messenger,到2007年,MSN messenger(后名字改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M工具,但随着社会化网络兴起,facebook崛起,微软不断调整互联网战略,搜索,spaces(微软的社交网络产品)等等,精力分散,当2012年移动化大潮兴起时,发现MSN已经开始衰落;MSN同社会化网络的整合未完成,移动IM就已经开始风起云涌。

  从产品的迭代来看,2007年后有2个巨大机会:一个是IM整合社交网络;一个是进化成移动IM。第一个机会,微软试图抓住,但有决心不够,在Spaces和搜索的战略间徘徊,错过良机。第二个计划,微软根本没打算去抓,最后干脆收购Skype。

  以上分析,面大而全,其实,准确地对大的市场趋势进行判断,比如社会化移动化这两大趋势(最近出现智能化),确实需要功力;而如何结合趋势,做好产品迭代,则更需要决心。

  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用户需求挖掘无法两个方法:一个是获取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一个是时刻倾听用户,快速获取心理数据进行预判。大数据和快数据的结合,更有助于产品的升级迭代决策。

  分析到最后,不自觉得给自己的问卷网(时刻倾听用户)做了个广告。而MSN在中国的死掉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任何国际公司,如若不将产品的规划升级甚至研发授权,将难以玩转中国市场;而任何互联网产品的迭代,要顺势而为,要时刻倾听用户,否则,总会被抛弃。

  写毕,电脑右下角的双人MSN玩偶图标静静无声,属于她的时代已然离去,移动化的大潮早已汹涌而来。

  作者:向守军,作者是问卷网的创始人。

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

谷歌Hangouts为用户提供国际长途电话前60秒免费服务

  谷歌为了鼓励用户采用视频群聊软件Hangouts,现在宣布为用户提供国际长途电话前60秒免费服务。用户通过Hangouts首次拨打国际长途电话将获得首个60秒免费通话时间,这项优惠服务截止日期是今年12月31日。

  谷歌的国际电话费率比一般服务提供商的费率更便宜,其费率取决于用户所在地区,有的地方像阿尔巴尼亚是每分钟0.29美元,南极洲是每分钟2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像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每分钟价格都是0.02美元。

  目前,谷歌Hangouts免费通话时长适用于25个国家,并且一天只能拨打一次国际长途电话。谷歌说,如果用户每天都拨打一堆国际长电话,那么就无法获得免费分钟。为了使用1分钟的免费通话,用户实现需要在自己的谷歌账户中绑定自己的信用卡。

谷歌宣布推出新书签服务Google Stars

  谷歌今天宣布推出传闻已久的书签服务 - Google Stars.今年五月开发者发现名为Google Stars 扩展名的副本,当时谷歌仍然在测试Google Stars.而现在,谷歌已经在Chrome网上应用商店为“Chrome浏览器书签管理器”悄然推出了Google Stars服务。

  Google Stars安装完毕后,Chrome用户可以点击保存书签,组织书签,使用谷歌搜索技术,发现深埋于收藏当中的书签。Google Stars还省去了人工组织,如果你选择“智能组织”书签,Google Stars可以根据您保存的东西自动生成书签类别。

  Google Stars也包括社交功能,也让用户与朋友分享喜爱的书签或者书签文件夹。最后,Google Stars也支持书签与用户所有设备进行同步。

  然而,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最引人注目的方面谷歌书签管理的界面更新,更新之后不再有枯燥的链接列表,访问Chrome“书签管理器”,弹出已保存链接的缩略图,其中包括图片和描述。不过,在Chrome“书签管理器”当中使用Google Stars,需要用户下载或者更新到最新版本的Chrome浏览器。

  Google书签管理器Chrome扩展地址: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bookmark-manager/gmlllbghnfkpflemihljekbapjopfjik

  需要注意的是,Google的这个Chrome插件“书签管理器”安装后将无法删除,并彻底替代原有书签管理程序,即使在扩展中将其删除,其功能依旧还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