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关于“知乎”和“者也”的故事

  2008年12月创建于美国的Groupon估计一定想不到,他竟然会是中国“百团大战”的导火索。也许你在等地铁的时候,也许你在等公交车的时候,也许你在等楼梯的时候,你已经深深进入了百团大战的战场。这场硝烟纷飞的百团大战中,需要特别点名表扬的:素有抄袭美誉的王兴牛人的美团网:此人屡抄屡败但是决不气馁,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抄袭创业精神,值得我等小辈不断学习努力。

  随着Groupon在美国不断的扩张壮大,终于把视线转移到了中国,财大气粗的Groupon并没有携带一枪一炮,也许鉴于google,myspace等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黯然退场,找了一个同样财大气粗的QQ腾讯作为中国百团大战的主力军,域名采用了Groupon的中文译音gaopeng.com,让manzuo.com满座网确实很尴尬,因为在成语里面,高朋满座,高朋排在前面。

  另一股中国特色的抄袭创业精神

  Quora由Facebook前雇员查理·切沃(Charlie Cheever)和亚当·安捷罗(Adam D' Angelo)于 2008年 创办,是一款问答 SNS 产品,目前拥有11名雇员,共融资超过1100万美元,产品还未上线,就被估值8000万美元。当大家看到类似的新闻报道的时候,每一个中国的热情青年,无不内心澎湃,这预示什么呢?啊Q大战(Quora的首字母)也会在中国上演吗?

  也许王兴当时比较忙,沉浸在百团大战之中,没有更多的精力开辟新的战场。但是,另外一个名叫“知乎”网站,在慢慢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尤其在李开复投资知乎之后,名声大振,一码(邀请码)难求。甚至有人在淘宝上用他的生日11月9日作为价格119元,卖出了3份。有网友调侃说,如果他的生日要是颠倒一下,他就发了……

知乎邀请码

  是开放还是封闭

  在现在,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网站不断开放平台的API,腾讯马化腾也高声呐喊要开放QQ,当Quora也开放普通用户浏览入口的时候,zhihu.com不让任何未注册用户看到任何的信息,让人很难接受。也许就像Jack Dorsey为了好玩开发Twitter这样简单的目的,我们(者也团队)借助中文成语的优势,注册了一个并不被大家看好的zheye.org。但是开源力量是铸就了今天Android的辉煌成绩。“者也”有高昂的斗志,满腔的热情,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了。

  最后想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语言作为文章的结束:

  @Rei:者也zheye.org会对知乎产生什么影响 ?

  zheye 对比 zhihu 的存在,我觉得是几个朴实的程序员对一群靠 copycat 拿风投,却像个娘们斯斯缩缩不敢露脸的人的蔑视。

  来源:李华顺投稿,原文链接

  注:“者也”提供开源代码,源代码地址:http://github.com/huacnlee/quora

中国版Quora:知乎

  知乎是一个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词,知是指知道或知识,而乎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语气助词与介词,在历朝各代的古文、诗词中极为常见。饱受文言文教育压榨的我们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段。

  同时知乎也是一个社会化问答网站的名称,被誉为是国外Quora的中国版,这个网站在一月底上线测试,目前仍然处于严格的邀请控制中。与百度知道这样的传统问答网站相比,知乎更强调人的元素与知识性,相比起来社会化问答更像是介于百科与传统问答网站之间。

  百科类网站的词条,必须要有完整的准确的定义,例如笔者能够从百度这一词条了解到百度相关的信息,但是并不能够询问百度业绩、财报、人事变动相关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传统问答网站更适合于回答是非题,他们也将选出的最终答案作凸显,但事实上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回答仍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与百科类网站比,社会化问答网站宽容度更高,与传统问答网站相比,社会化问答问答的知识性与讨论氛围更佳。

知乎

  知乎是笔者近期遇过气场最好的网站,这与笔者初遇维基百科的感觉差不多,与传统问答网站短小精湛的回复相比,知乎的每一条回复看起来都像是慎重考虑过的答案,这是一种精心经营下的良好氛围。

  知乎严格控制了参与测试的用户数量,上线测试快两个月邀请仍然难以寻觅,而淘宝上销售知乎邀请的不过寥寥数家,最便宜的一口价要20元。笔者如果不是透过特殊渠道获得了邀请码,可能直到现在仍然无缘了解知乎,这可以被看作是饥渴营销的又一实践,但是似乎有点饥渴过度了,更重要的是知乎邀请的第一批用户大多是各个行业的专家或知名人士,当然目前最多是互联网。他们对于互联网有足够深的认识,更容易去接受新生事物,更愿意去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比起网站的硬件与软件,这些意见领袖更像是知乎的命脉所在,他们极大提高了知乎的内容吸引力,也减少了知乎的沟通与管理成本。这些用户被知乎称之为种子用户,寓意他们能够把知乎这种知识讨论的氛围带动起来,进而启动网站内在的良性循环。

  在这里面笔者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极其少见的沉下心做事情的态度,现在已经有太多的快融资、快扩张、快上市与快死亡,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时间、耐得住浮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意见领袖,知乎还引入了维基百科的社区精神。每个用户都可以对提问进行完善,也可以对回复进行加扣分操作,最大限度调动用户的力量对优质内容与劣质内容作筛选。知乎并没有积分制,受益种子用户带来的良好讨论氛围,你发现别人提交的问题都得到了优质回复,你会尝试着自己发表一些想要了解的问题,同时你也会用更加认真的态度回复别人提出的问题。以诚待人者,人必诚而应之,这正是中国人传承千年以来的处世哲学。

  这给笔者一种印象,如果笔者是需要一种肯定答案的时候会去传统问答网站,如果笔者是需要更多的思维发散、提供更多不一样的想法,那么笔者会选择去知乎,两者并不能完全取代,就像是你不可能在百度知道就业界最新的热点疑问获得满意的答复,同样的你也不可能去知乎询问北京地铁路线信息,知乎用户的漠视会让你的问题迅速堕出视野。

  知乎做得很好,至少截至现阶段是这样,良好的社区讨论氛围,严格控制的用户增加速度。但是知乎未来遭遇的问题一样让人头疼,如果知乎大范围开放后,大量涌入的新用户是否会打破知乎良好讨论氛围的平衡,是否会降低知乎的提问(似乎叫话题更合适)与回复的质量,知乎是否能在IT以外诸如生活、法律等更多领域吸引足够多的优秀意见领袖,能不能够为用户推荐足够感兴趣的问题。

  盈利并不是笔者担心的问题,假设知乎真的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共知识网站,即便没有任何盈利项目也不难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看看国外的维基百科你也许会感叹国内环境如此困难。但是那些活跃在知乎的意见领袖、活跃用户,它们并不难给知乎找出一条好路,所以知乎现在需要考虑的并不是盈利,而是怎样构建好这个公共知识平台做好,当你把大家的需求都解决得异常妥帖的时候,你的生存也不再是一个难题。

  而竞争是一个很难去判断的问题,即便给你足够多的钱和人员,要构建一个成功的公共知识平台也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了意见领袖、会员、话题、回复等诸多因素,这些并不是所有都能用钱搞定,但是如果有出现这样一个优秀的竞争对手,这对于知乎或者用户而言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Web3.0从内容匮乏到信息收敛

  假如从内容层面定义web的版本——文章里有点概念投稿的时候总是比较容易让编辑通过审核的——那么可以说web1.0就是一个内容匮乏的时代,必须由编辑或者专业人士来建设互联网的内容。而web2.0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UGC形式的涌现让所有人都成为了内容的创造者,而随着互联网的信息的飞速膨胀,网友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信息太多了。

  一旦接入网络,门户资讯,im群和好友信息,微博,rss订阅等信息主动推送过来,在主动寻求信息的过程中,多个渠道来源,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的搜索结果让用户变得越来越累,而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加剧又迫使用户没有办法在获取信息整个过程花费比原来更长的时间,两种矛盾必然造成用户越来越懒,因此,从内容的角度上,我们正在由信息爆炸的web2.0走向信息收敛的web3.0时代,这一时代,整个互联网的信息仍然在快速增长,但是对于个人而言,获取所需的信息会更快速,更准确,也就意味着,对个体而言,信息则是收敛的。自然,伴随着这种需求的增长,而对于网络从业者而言,服务于这个趋势的产品也将会越来越多,就目前而言,服务于信息收敛的产品有这几种方式。

2010年3月5日Twitter的信息总量就已经突破100亿条

(2010年3月5日Twitter的信息总量就已经突破100亿条)

  一、专业的内容筛选

  web1.0以编辑和专业人士建设内容为主,这是迫与互联网内容的缺乏,而今这种历史却有再一次重演的可能。在这个方面,恐怕目前影响最大的就是百度的阿拉丁平台,而非存在至今的各类行业专业媒体,虽然由于阿拉丁缺乏公平公正性而广受业内诟病,但是它致力于信息收敛的理念却在网友群里中获得相对较好的评价,网友搜索一些确定性信息,不会出现其他网站搜索结果而是展现百度内部人工筛选的搜索结果,客观上节约了网友的信息获取时间。当然,大部分人没法拥有百度那样的身价,不过现在大行其道的,1,2个专业人士就能维护的轻量级资讯网站,或者博客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基于公众推荐的内容筛选

  google reader里面每天有几个未读提示,消灭这些数字是件有趣的事情,然而当数字变成1000+就没那么有趣了,google reader的chrome插件PostRank Extension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通过对digg以及其他社交数据的采集,来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分成还成(good)、不错(great)、特好(best)几个档次,大多数情况下,只选择获得best级别的信息会是个不错的决定。而另一种推荐方式——社交推荐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而日渐增多,国内的qq阅读就有标配了微博阅读栏目。

基于公众推荐的内容筛选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筛选

  Google有个免费的博客插件,名为Related Links,它可以根据可以在您的网页上放置一个控件。对于每个页面,它可以自动找到站内相关的页面,并显示在控件内。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一款名为无觅的前google技术人员开发的产品则更进一步,它“利用数据挖掘的技术,分析博文之间的关系,在读者看你的文章的时候显示与其相关的文章,从而增加访问量,提升读者逗留在你网站的时间。文章的相关度还会根据点击率自动优化。”对于喜欢闲逛的浏览者,这种推荐更具针对性。

  下个互联网会什么样子?抛开本文作者为了保持博客月更而写在上面的废话和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所提出的web3.0这一可笑定义,其实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用户一直在变懒,并且始终想要变得更懒。

  作者:飞翔猪,原文链接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百度文库与谷歌苹果的对比

  三天前,百度发布声明,就“伤害了一些作家的感情表示抱歉”,并保证在三天内处理百度文库中未授权的文学作品。今天,百度对外宣布称,百度文库的清理工作已完成,百度称文库中非授权文学类作品基本清空。

  避重就轻式的文库清理

  截至到去年年底,百度文库的文学作品类文档共有200万份,经过我实际查看,现在百度文库里的文学作品类只剩余205份文档,大部分是两天内上传的。这样看来,应该是百度直接将所有文学作品类文档全部删除了。据介绍,用户目前已经无法上传从其他网站获取的小说文档。百度文库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度会持续排查,并将通过4月中旬上线版权DNA识别技术进一步从源头上阻止非版权作品的上传。

损人利己的百度文库与互利共赢的苹果谷歌

去年年底百度文库文学作品数量

损人利己的百度文库与互利共赢的苹果谷歌

清除后百度文库文学作品数量

  然而,经过仔细浏览,我们发现百度文库并没有清除全部侵权的图书,所删的大多是抗议者的作品,未删的则是那些沉默者的作品。我随手搜索了一本卓越网首页的热门图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原价29元,在百度文库里就提供免费下载,并且下载量高达20万次,这样看来,百度文库的清理工作显得避重就轻。

损人利己的百度文库与互利共赢的苹果谷歌

盗版图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被下载20万次

  法律规定的版权保护期

  显然,所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文档都应该被删除,只有保护期届满,版权失效,作品进入公有领域,百度文库才能自由使用。

  中国的法律规定,中国公民的作品的版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欧盟和美国都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七十年。

  有些畅销书在百度文库的下载量超过了上万次,这显然已经影响到了实体书的销售,版权方有很大的损失。例如前面所说的那本《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被下载了20万次,按照一本书30元的价格算,该书作者和出版社的损失高达600万元,显然,百度应该有所补偿。

  损人利己的百度模式

  百度文库的模式是建立在损人利己的基础上,百度和网友各自获得了收益,百度获得了流量和广告,网友获得了“免费”书籍,而作家、出版社和其他内容贡献者的利益则被损害,一方收益越大,一方损失越大,因此百度文库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除了百度文库之外,百度的其他产品,如百度百科、百度贴吧等,也存在大量“侵犯版权”的行径,有些侵权行为比百度文库有过之而无不及,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等网站虽然给百度带来了很多流量,增加了百度在网民中的普及,但这一切却是建立在大量发布侵权内容,严重损害了内容创造者利益的基础上,更有甚至,百度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上的强势地位,人为推广这些侵权作品,让版权所有者的损失更为扩大。例如搜素很多关键字,排在前面的都是百度自己的网站,如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等,而谷歌则更多把原创文章排在前面。

  百度文库的损人利己显然不得人心,在各方猛烈的抨击之下,百度事实上已被逼到死角,有点难以招架了。百度CEO李彦宏在谈及百度文库问题时说,“我在公司内部的态度很明确,如果管不好,就关掉百度文库。”

  互利共赢的苹果模式

  在百度文库和百度MP3引发出版商、作家、音乐界不满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很羡慕美国的苹果模式。

  在美国,iPod的出现创新了音乐的销售模式,音乐界通过苹果模式来认识市场的本质。iPad和Kindle的出现则试图改变图书的销售模式,作家通过数字销售也可获得获得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讲,iPod只改变了数字化音乐的销售模式,人们的收听模式没有改变,而iPad和Kindle不仅仅改变了销售模式,连人们的阅读模式也改变了,这种变革相对来说更激烈一些。

  在iTunes上,一首歌的价格大部分都是1美元,一部专辑的价格大部分是10美元,没有CD那种数字化介质,购买和付费非常简单,体验极佳,这种低廉的渠道使得音乐的价格可以非常低,薄利多销;电子书的价格同样也十分低廉。如果中国也搞一个类似的在线商店平台来销售音乐和书籍,同时对于盗版书籍和音乐进行政策上的抑制,相信这会是一个多方皆赢的销售模式,其市场规模应该也是很大的。

  这样的模式是一种良性的产业模式,其出发点是尊重劳动者的付出,鼓励创作,排斥盗版,韩寒曾经算出一个作家卖出一本书就赚2块钱,我相信“在线商店”这样的销售渠道可以让作家赚更多的钱,并且激励更多的人去创作。

  很多中国人使用盗版的原因是因为正版的价格太高,实际上在线商店的出现已经改变了这种局面,正版未必意味价格高,iPhone上的正版游戏大部分只有1美元,只要平台好,付费方便,一首歌或一本书的价格可以降低到1元人民币以下,甚至几毛钱,通过大量的销售而使得作者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实现双赢。如果下载一首歌只要1元钱,并且盗版歌曲大部分被屏蔽,用户寻找盗版歌曲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远远超过这首歌的成本,那么用户自然会选择花费1元钱来购买正版歌曲。

  谷歌图书模式

  苹果的在线商店虽然好,但是中文图书资源非常贫瘠,而早先谷歌曾经为创建Google图书而做了不少努力和尝试,Google愿意为每个同意扫描、列入图书计划的著作权人支付至少60美元、最高300美元的许可费用,之后的广告和销售收入中63%,归著作权人所有。显然,Google的这种图书销售模式对于著作权所有者来说是非常划算的。

  Google图书很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在于,Google图书支持从Web、Android、iPhone、iPad、Sony阅读器等多个平台进行阅读,在iPad等设备上的阅读体验已经逼近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可惜早先因为一些复杂的问题,这个阅读平台并没有向中国用户开放。

损人利己的百度文库与互利共赢的苹果谷歌

Google图书支持多种阅读器

损人利己的百度文库与互利共赢的苹果谷歌

谷歌图书在iPad上的浏览体验

  希望有一天在中国也能有这样的平台出现,当然前提是,目前的百度文库模式需要消失。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企业遇上微博——互联网的锤子(五)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企业如何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利用新媒体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助力,本文将试图从企业内部,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两个方面对企业的转型进行解读。

  1. 人才录取要看微博吗

  在决定录用员工前,要对其微博进行观察分析吗?一个长期使用的微博可以体现博主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他的言论、关注对象、粉丝群体,互动行为等等,可以看出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应对能力、思维能力、价值观等等,这比任何的人才测评来的客观和全面。通过微博来了解真实的员工,可以做出相对更为正确的决定,该职位是否真正与之相适应,企业能否与之共同发展进步等等,前期充分的了解,有助于双方作出双赢的决定。

  2. 允许员工开微博吗

  员工以个人身份开立微博账户,企业无权干涉。企业应该同意或者鼓励员工以企业名义开立微博账户吗?

  以企业名义出现在微博上,就表明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起着部分背书的作用,员工的表现和形象就部分的与企业的形象相联系。如果企业名义的微博账户是员工的真实表现 ,员工在微博上的长期表现是无法管理的,微博将展现员工的真实一面,体现员工的个人魅力,而员工的个人魅力与企业形象是有冲突的,典型的例子是个性董事长的个人形象带给企业的是正面还是负面效应,若董事长言辞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 是否就此让企业陷入大麻烦,董事长如此,其他以企业名义开博的员工呢。微博展示的员工个人魅力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就变的不可预期,企业面临无法控制的风险,唯有做的是祈祷员工有足够的素养,尽可能表现出符合通常价值观的行为以期给企业形象带来正面影响。

  虽然有这样的风险,但员工开微博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A.全体员工的微博,将建立企业内部即时沟通平台,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提升企业效率(已经有很多此类功能创新产品)。B.来自于企业各个层面的员工,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会反映出企业各个层面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向外透露,有助于外界消费者对企业全方位了解,透明化的企业,有助于增加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信任关系,尤其对某些行业来说这点尤为重要。C.真实就是力量,员工的真实表现,将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和信任D.在员工的微博表现中,企业的形象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借助员工与网民的信任关系塑立的形象比广告更能深入人心,员工渠道的影响力也远比广告的效果更广、持久而且还免费。

  有这样的收益,但无法未知的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麻烦,相对安全的选择还是放弃全员开博的念头,除非企业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下。风险未知,但可以管理。员工的表现体现企业的形象,那么挑选一些能够代表企业形象的员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对于像IBM这些巨头,员工素质壮,还有强势的企业文化做后盾,员工的表现不会与企业的价值观差的离谱,员工的总体表现不会偏离企业的价值观很远,企业始终存在被高效执行的价值观,个别员工的负面影响也更易被外界解读为个案,那么全员开博的未知风险,就难以冲击企业的价值观,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就相对有限,IBM就可以无需对员工的微博进行管理而可以安心享用全员开博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

  没有条件全员开博的企业,最简单的选择是允许部分的员工开微博,选择哪些员工则成了另一个问题,若希望能体现企业的文化,价值观,那么一批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佳选择,比如董事长、管理层或明星员工等等。若希望将体现企业优势、竞争力的部分展现给外界,那么将面对用户的专家,面对读者的记者,面对人才的人力专员等等,这些员工的技术素养,将有助于塑立企业专业形象展示企业的实力。企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征,自身条件,确定适当的目标,制定筛选标准,鼓励员工以企业名义开博。

  3. 企业该在微博上设立职位吗

企业遇上微博

  鼓励员工以企业名义开博,维护微博是员工的个人行为,企业有必要开立账号,安排专人设为一种职位吗?

  微博作为高效的信息沟通工具,展示平台,企业对外联系与信息发布的需求可以在微博上得到实现。企业的官方微博可以发布企业的官方信息,即时对负面信息进行反馈,与网民互动,并可集中展示企业的形象。

  官方微博可以发布企业新闻,产品信息,生产细节,办公花絮,有选择的发布企业各个层面的信息,将黑匣子般的企业逐步透明化,拉近企业与网民间的距离。

  官方微博能及时澄清不实传闻,及时处理用户的抱怨和意见,是处理企业麻烦的得力工具。

  用户购买产品,买的不是产品本身,是产品所能带来的效用或利益。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会有各种意见和心得,官方微博可以与用户就产品的各方面与用户进行频繁的沟通,体现企业产品对用户带来的价值,情感体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艺龙旅行网的微博发布了大量旅游景点的信息的潜台词是艺龙与你们的旅游梦想在一起,尤其是因为艺龙的图片而决定去旅游的网民,在出行中要预定票或酒店的过程中,在潜意识里对艺龙品牌有所偏好了。同质性产品泛滥,但有文化的产品凤毛麟角,而与用户的密切沟通,信息交换,是塑造产品文化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与用户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可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产品的改进方案,可以享用用户的群体智慧。戴尔通过新媒体可以集中超过14000个客户的想法,并采纳了客户创造的解决方案超过10000多种。

  官方微博与网民的互动中,可以让物化的公司组织具体化、拟人化,从冷冰冰的组织,转变为可直接对话交流的对象,体验到企业的热情,这有助于与网民从情感上接受企业的行为,有利于两者的情感沟通。真诚的官方微博可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当企业需要面对众多消费者而保有的职位,比如话务员等,是否也应该微博化,充分利用微博的信息沟通平台,答案是肯定的,将需要面对大量沟通对象的职位微博化,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戴尔每年可以与客户进行近200万次的互动,每天进行4000多次关于戴尔的在线交谈。新浪微博上对人才招聘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投资公司通过微博也可以直接众多的项目方案。

  4. 企业流程的改造

  当企业职位微博化,我们可以就此延伸,讨论由此对企业流程的改变。企业职位微博化,大幅缩短了与消费者间的距离,将改变企业流程的内容与形式。

  企业的新品开发可以通过挖掘消费者的需求表达,进行定向开发。海尔的"天下无霜"就是通过对社区的网民需求收集,进行开发并大获成功。(也可以对团购进行类似的理解,收集社区网民的消费意愿,集中提供商品。)

  企业的生产流程的改造,对于有些企业生产流程是可以完全公开,那么公开化的生产流程,其技术局限,升级空间,都暴露无疑,只要企业愿意,能够迅速得到网民们的群体智慧,对生产流程进行改造方案,技术设备升级方案等等,新设备新技术的扩散速度和范围也会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就此快速提高。生产流程的公开化,有可能诞生隐形企业,加工能力如生产要素一样在市场上流通,对加工能力的不同组合方式,就可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

  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将让生产单元小型化,小作坊式企业重新获得生存空间,小作坊只需少量的需求,就可以持续,只要集中一定数量的网民需求,就能满足小作坊的日常经营,这个商业链条就能运转。迅速发现和集合网民的需求,是新媒体技术的强项,这会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文化创意工作者们可以方便的在众多的网民中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买家。

  5. 企业微博需要粉丝

  粉丝通过关注博主,可以看到博主发布的微博。我们希望关注我们的粉丝越多越好,这样我们发布的微博,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关注我们的粉丝有上百万的话,那么广告费都可以省了。但我们不能决定网民的关注对象,只能被动的等待网民们关注我们,成为我们的粉丝,虽然有上百万粉丝的雄心,但也只能从几个粉丝开始慢慢增长。增加粉丝的办法有很多人给出好建议了,就不班门弄斧了。

  增加粉丝数量,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有效手段,也是与我们的传统广告思维相一致的,受众人数越多,信息的传播效果就可以越好,只是企业在传统广告方式中可以主动选择受众群体,在微博上只能接受由粉丝们所组成的圈子范围内传播。微博是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平台,双方的信息沟通是双向的,除了被动等待粉丝增加外,如何主动出击,无视粉丝数量,与自己的受众群体相沟通?

  微博的信息沟通方式有很多种,但微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的沟通特性尚未明显体现,就阻碍了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模式发展,过分依赖对粉丝的直接传播。现尝试对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描述,来扩展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

  关键字传播是消费者为信息发起者的沟通模式。消费者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相关的需求信息,标注相应的关键字,企业就可以通过关键字查询到消费者的相关微博,获取其需求信息,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响应网民的需求,而无需看其是否是我们的粉丝。这种传播方式也将会是微博营销模式创新的基础。

  细分渠道的建立。微博上的细分渠道并不少见,比如@搞笑大百科@热门微博@全球奇闻趣事等这些精选类账户,通过将散布在平台上的有趣微博集合发布,我们只需是他们的粉丝,而不必是原创者的粉丝也同样可以接收到这些有趣信息。同样,若有类似的供应商分类微博账户,能够收集企业的活动信息,新品信息,优惠信息等等,通过他们,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信息传达给潜在的消费者,而无需关心他们是否是我们的粉丝。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挖掘粉丝们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功能,积极与他们互动,丰富互动行为和互动结果,比如荣誉制度,贵宾级别等调动他们的信息发布(转发)作用,扩大信息传播范围。我们自己发起活动,获得网民的参与,也可以积极参加其他博主发起的活动,尤其是体现企业价值观,或者体现行业特征,消费者利益的活动,与他人共同活动可以整合双方的粉丝资源,几何倍数的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这些传播方式对粉丝数量的要求都不会很高,但仍可以充分利用粉丝资源,扩大信息传播范围。企业微博是展示企业和产品的平台,产品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因此没有必要追求所有的网民都来关注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粉丝数量而频繁借助营销公司,企业微博不是短期的广告行为,企业微博是维系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桥梁,经营维护现有的粉丝群体,培养目标客户的忠诚度,稳步扩展企业的影响力,都需要长期耐心的经营。

  6. 企业勿作恶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企业活动有无数人参与其中,有供应商、员工、消费者、旁观者等,他们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企业的所有行为,任一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当做丑闻被发布到网上。有了微博的互联网,网民可以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沟通,丑闻被发布到网上,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迅速扩大,企业若想通过谎言来圆谎,就是在与群众智慧相斗。微博可以让企业的恶行无处遁身,让企业承担其后果,这将使得企业在作恶前不得不三思。微博将有助于商业文明的净化和成长。

  新媒体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全面和综合的,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打造产品文化,建立竞争壁垒,公开企业运作,利用群体智慧,提升企业经营效率,融入消费者,开拓新销售模式,获悉需求,快速响应等等。不过对新事物的接受有一个过程,现在更多的是尝试了解,如何真正运作还需要一段实践的摸索,希望本文能对实践探索有所裨益。

  来源:sbumblebee投稿,原文链接

谷歌拼音的脑补优化

  前些天看月光一篇讨论Google拼音的文章有感。这里提供一个思路,让输入法更简单而不是更复杂。文中有洁癖、偏执、妄想、超现实内容,如果引起您的不适请自便。我没有长时间用过紫光和Google以外的任何输入法。如果文中的一些想法有抄袭其他输入法的嫌疑,那么请推荐给我那个输入法,我立刻去用。

  更洁净的UI

  现在Google输入法的UI右边有两个切换按钮。这两个按钮是必要的么?不是。那么为什么不移除它?搞不好有人会用——那么解决办法很简单,只要用户使用了逗号、句号(或者是中括号)来翻页,那么立刻隐藏掉这两个翻页按钮

  悬浮的状态栏是必要的么?当然不是,而且我们可以手动把它关掉(笔者洁癖,不管是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框还是输入法自己的悬浮状态栏统统关掉然后强迫自己记忆快捷键)。其实不用这样。我们可以把状态栏塞到输入框里面(Google其实已经这么做了,你可以在输入框上面点右键来实现状态栏的功能)用状态栏替换掉Google的logo,甚至可以把它做成doodle的样子,比如这样:

谷歌拼音

  然后,我们可以学会一个快捷键自动隐藏一个图标(这里标准也许应该高一点?用3次快捷键而且不点击图标)。

  之前有人问我说,UI那么麻烦不要做了专心改好功能吧。我回他说,UI即功能。可惜这句话被无视了,这里再重复一遍。

  更快捷的快捷键

  这样就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未输入文字之前我们无法得知将要输入的文字是简体还是繁体、是半角还是全角。解决方法很简单:让用户先输入,然后他希望这是简体就是简体,希望这个是繁体就是繁体。

  比如说我们点击Shift可以切换中英文,但是现在当我们打了两个字,还没确认输入,字还在输入池里面的时候点shift会怎么样?Google拼音的设定是相当于空格+shift,即先让输入池中的字母变成汉字输入下去,再切换中英文。那么为什么不是相当于回车+shift呢?当我们在输入中按下shift,代表我们需要英文。那么为啥在输入池中的部分要被判断为中文呢?正确的做法是先让输入池中的字作为英文输入进去,然后再切换为英文,即回车+shift.

  中英和简繁好说,全角和中英符号切换咋办?答案是没办法,不过可以有一个补救措施:举个例子,我按下句号,发现是个英文句号。然后我把这个句号删掉,然后再按句号的时候出现的是中文句号。——还好这个切换不常用。

  当然这些只是现有的功能。键盘上的很多快捷键,包括组合键目前还没被用到,这是无疑是种浪费。比如说,Shift+字母键。——这不是出大写字母的么?当然。对大写字母的利用,Google拼音做的太烂了:只要输入大写字母,那么即刻转换成英文。不说别的,至少像紫光一样让大写字母可以用于自定义短语吧?除此之外,大写字母还可以引起词频的变动,比如说可以引起一些专有名词的词频上涨。再比如说可以用来代替[']分割号来标识文字的首字母。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让输入法更便利。

  然后是Shift+数字键。我的建议是这个组合用来人工更改词频。——当然这个组合目前也没有在使用。再然后是Shift+翻页键。我建议这种情况定义为往后跳一个词。当用户放开Shift的时候输入文字。

  这里顺便提一下tab键,tab键在Google拼音里面是翻页。其实这里可以考虑Google瞬搜式的补全。……meh……

  另一种输入的办法:“瞬输”

  除了快捷键以外键盘还有什么输入方式可以拿来用?答案是“按住”某键。我们一般打字的时候无疑都是轻点字母键,断没有按住一个键超过0.2秒的可能性。这个要素怎么利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做一个更优秀又更方便的选词系统。为了方便叙述我在下面称之为“瞬输”。

  举个例子,我想要打“方便”,输入“fangb”。这时候按住b键0.3秒再松开,那么更方便俩字就直接跳到屏幕上。如果我不想要方便想要防爆(第三个被选词),那么我只要按住b键,半秒后备选词后移一位到‘防备’上,再0.3秒后备选词后移一位到‘防爆’上。这时候我只要松开b键就即刻输入了防爆。这个流程是,如果按键时间小于0.2秒那么就按正常输入算,如果按键时间大于0.2秒就进入“瞬输”模式,如果在0.5秒之前松开键盘,则输入第一个备选词。之后按照0.3秒一个的频率跳动。

  这么做好处在哪里呢?最大的好处不是输入第一个字符变快,而是这种输入方式会引导你一个一个去查看备选词——而不是塞给你一大堆备选词让你从中挑一个。一个一个看和塞给你一大堆让你选的区别在哪里呢?再举个例子,我们都有桌面,桌面上的东西是我们所熟悉的、整理好的,这种情况下一下子塞给你一大堆让你从中挑一个你也不会选错,因为你已经知道你要找的在哪里;但是如果你要从一张刚拿到手的、无序排列的表格里面找一个人的名字,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一个看下去,因为你对它不熟悉。这样做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让输入法中备选的词语更少,甚至可以只留一个备选词(当然最好还是至少留三个)。从而让输入法看起来更简洁。

  ————

  最后说下功能改进,只有一点:在输入完毕立刻点backspace的时候调整词频,将刚刚输入的词的词频还原。

  ————

  又两天前看到月光提到手机输入法,我对触屏手机输入法的感觉是:

  1,因为键盘是可以自己随便画的,所以双拼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用两个拇指打字和用一个食指打字的最佳输入法是不同的,换句话说竖着拿手机和横着拿手机的最佳输入法可能会不同。

  3,谷歌果然是个小公司。我的意思是谷歌,不是Google。

  来源:幻视研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百度文库向作家道歉

  针对这两天媒体和作家们对百度文库的广泛质疑,百度终于撑不住了,今天下午发布声明,就“伤害了一些作家的感情表示抱歉”,同时加强排查,预计在未来3天内,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类别的文档凡未获版权方授权的将得到彻底处理。看来韩寒连续两次发文声讨百度的力量真大啊。

  针对这次的百度文库风波,韩寒在昨天发表的博文“为了食油,声讨百度”里说:“我认为,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和传播,并不是免费和共享。如果互联网的精神是免费,那为什么在百度上登广告搞搜索排名就要花钱?如果互联网的精神是共享,那为什么咱们大家都共享了,而李彦宏却变成了中国首富,为何你的财富以及百度的资产不和网民们共享呢?”

  ……

  “依稀记得上次的谷歌事件,谷歌扫描了中国作家的图书,每本先支付几十美元,然后显示了目录和内容摘要,如果要阅读全文,就付费下载,谷歌图书馆再和中国作家分账。结果大家忽略了百度文库从来都是所有作家所有图书免费阅读下载,而对保护版权的谷歌进行了围攻,理由是扫描前你得问我愿意不愿意。现在想来,大家应该很惭愧。谷歌和百度还是有区别的,谷歌要脸,所以大家都想冲上去撕破它的脸皮,百度不要脸,大家一看没脸可撕,就四散了。”

  今天,韩寒罕见的再次发布一篇博文“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再次申述了出版行业的现状,指明百度侵犯这个行业非常不道德,同时还问候了李彦宏的女儿。

百度文库盗版问题的孰是孰非

  北京市版权局也首次公开回应百度文库事件,指明百度对于“避风港”原则是误读和滥用,已涉嫌构成违法出版行为,对百度等资源分享网站予以行政处罚没有法律障碍。

  更有网友出招,号召大家去百度上市所在地美国起诉他,购买百度股票之后在美国起诉百度,证明百度的收入和侵权行为息息相关,一百个甚至一千个股民这么干,百度的股价肯定会下跌。

  百度虽然制造舆论声称有很多网友支持,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测试这些网友的忠诚度:提供一个免费客户端软件,功能很简单,就是提高百度搜索体验,过滤掉百度网站上的所有竞价广告,看看网友会不会安装这个软件。这对网友来说没有任何损失,而对百度来说将失去几乎全部营收,而百度对这样的软件缺少反制措施。

  另外我也觉得,作家们如果向百度维权,可以不必纠结于百度的免费产品,重点可以针对百度推广的非法广告,打击其收入源,百度盈利的大头就是竞价排名里的广告收入,里面不乏一些色情和医药类擦边球广告(如左旋肉碱这类关键词),向媒体举报这类广告将严重打击百度的营收(央视以前曾曝光百度非法医药类广告),迫使百度让步。

  终于,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百度,虽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公关能力,但面临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再也无法继续逃避自己的责任,最终只得选择道歉。对危机公关而言,百度的道歉显然有点晚,不过这边道歉总比真到美国那边折腾强百倍,百度最怕的除了政府之外,恐怕就是美国股东及股市监管机构了。

  以下为百度声明全文:

  1、 百度高度重视文库用户上传文档的版权问题,自向版权方公布绿色通道后,收到来自权利人和权利人组织的大量删除通知,目前已经调集公司各部门的技术力量,加速对文库中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文档清理,同时加强主动排查。预计在未来3天内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类别的文档凡未获版权方授权的将得到彻底处理。

  2、 我们同时注意到,百度文库产品在前期的运营过程中伤害了一些作家的感情,我们对此表示抱歉。

  3、 百度文库作为免费文档分享平台,此前没有任何广告或盈利。我们尊重版权方的权益,正在积极推进与作家、出版社的合作,通过用户付费阅读和广告分成等模式获取收益,百度将把大部分收益回馈版权方。

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百度文库盗版问题的孰是孰非

  3月24日晚间,由作家代表、出版界代表组成的“出版界反百度侵权同盟”与百度就文库“盗版”问题的谈判宣布破裂,百度在谈判中坚称自己只是平台,并否认一切侵权行为,拒绝作家代表提出的所有要求,双方未达成任何结果。

  随后,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在其博客中发表《3.24谈判破裂六代表告百度书》,内容涉及百度文库“侵权”事实、逻辑、法律与解决之道,韩寒也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为了食油,声讨百度》,对百度所谓的免费和共享进行了抨击,王小峰在博客上发布的文章《李彦宏:我爸是李刚》则令人捧腹。

  之后,百度的公关也以网友的名义发布了很多篇公关稿,大体意思就是,百度文库是网民自由贡献,网民和读者是支持百度文库,等等。

百度文库盗版问题的孰是孰非

  电子书和网络视频的对比

  百度文库的侵权事实是存在的,法律也应该坚决维护作家和出版人权益,打出“网民支持”这张牌也无法改变整个事情的是非。百度和作家们谈判这件事,网友支持谁是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百度能够让其得到实惠,网友就支持它,即使这事情本身是违法的也不管。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法律,删除百度文库的所有侵权文档,百度文库对于网友上传的文档进行更严格的版权审核,实施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早先视频网站删除美剧的事情就证明版权审核不是一件难事。

  我们知道,早先很多用户都有在各大视频网站(土豆、优酷、迅雷等)看美剧的习惯,即使这些美剧是侵权的,很多人以为,自己可以一辈子免费看美剧,就算其中一个网站停了美剧,其他网站也有,大网站没有,小网站也有。但最终的结果是,一旦大网站将美剧撤下,所有网站的美剧都一夜间消失了,网民们发现没有一个网站提供美剧的播放,小网站也没有,原因很简单,大网站都不敢放的东西,小网站敢放?

  电子书的运营特点

  电子书的版权和在线视频有一定的类似,也有很多不同,视频网站本身的流量成本很高,用户看几个小时的美剧所带来的广告收入根本无法拟补流量上的支出,因此视频网站巴不得赶快放弃这块业务。

  相对于在线视频来说,电子书的运营成本极低(主要指带宽流量),因此获得的利润相对较高,虽然电子书也会侵权,但百度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肯定会权衡其中的风险和收益,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执行之前,较难让网站停止这项业务。

  作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要求百度文库人工审核网友上传的文学作品(实际上百度文库一直都在审核网友上传,但目前只是审核“有害信息”和“违法信息”等),如果该作品疑似版权作品,则要求网友需提供明确证据,证明自己拥有该作品的版权才能发布作品。

  而现在百度做的正好相反,完全不限制网友上传版权作品,而一旦著作权人找上门来,百度要人为增加著作权人的举证责任,要求著作权人给出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拥有版权,然后才进行删除,这种钻法律漏洞,颠倒黑白的做法当然会引起作家们的反感和厌恶。要想彻底防范百度钻法律这个漏洞,有关部门需要明确相关版权范畴,对这种侵权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相信这对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挑战还是机遇

  未来如果百度文库、豆丁等网站删除了所有侵权的图书,对这些网站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现在土豆、优酷这些网站没了美剧也是一样有吸引力。小网站运营电子书也不会成什么气候,只要政策禁止的内容小网站通常都没有能力去运营。而删除盗版侵权书籍后,百度的形象还会有所改善,对于版权方面的风险也会降低,这对百度是个机会而不是一个挑战。对于百度文库等网站的最大影响可能是人力成本的上升,要审核人员识别“有害信息”尚且出现差错,版权文档就更不用说了,百度只有依靠技术能力,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对于版权文档进行处理,这种功能的技术实现应该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虽然打击侵权电子书很难,但如果能够成功,对于互联网的版权领域会有不少正面积极的影响,或许,未来中国的亚马逊就会从此而诞生。

  补充:如何对付百度文库的侵权

  对于中国作家如何对付百度文库的侵权,宋石男想出一个办法,对付百度的招数是,去百度上市所在地美国起诉他,花100多美金买一股百度,然后就在美国起诉百度,只要证明百度的收入和侵权行为息息相关,然后他面临的诉讼可能导致收入减少,一百个甚至一千个你这么干,百度的股价想不垮都难。一旦股价下跌,美国的投资者会兴致勃勃地和各位一起起诉,而美国是允许集体诉讼的,这势必会造成百度股价进一步悲惨波动。

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

企业如何进行微博营销分析

  目前微博营销虽然处于探索阶段,究竟企业微博营销怎么个玩法,可能即使互联网大家也很难说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就目前而言企业新浪微博成功案例(凡客诚品,肯德基,东方航空,长安福特,优雅女等)中汲取些部分营养,结合微博本身的一些特性,充分发掘微博营销的能力。

  首先企业微博的基础,确定企业形象,根据企业的目标人群,设定自己微博头像,一般为企业LOGO,保持头像色调和企业VI色调的一致性。设置企业名称与公司品牌相符。同时设置企业的介绍,网址等。

  在设置好企业的微博之后就是发展粉丝数量,只有一定量的粉丝数才是进行微博营销的一个前提,在一个企业刚刚开通微博之初如何发展粉丝数?

企业如何进行微博营销分析探讨分享

  一、微博使用技巧

  1)传头像,设定个性头像;

  企业LOGO,企业法人,形象代言卡通人物等;主要是给粉丝一个真实的感,能够有亲近感,感觉到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和粉丝之间的交流。

  2)信息的发布需要用简短的文字,引发网友的关注:

  常言道,话不在多,以精为妙。用140字去打动你的听众说易不易、说难不难。除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之外,如果能够将自己生活的精彩点滴分享给大家,不仅能够获得持续地关注度,还会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将是你最忠实的听众与推广者。

  3)加话题,找组织,找个人,习惯使用##,@符号

  在广播里用“##”给内容加个主题,能够让更多有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你。因此尽量起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主题名称会带来很好的效果。建议可以先搜索一下对应的关键词,如果已经有相关的热门话题,那么使用相同的主题名称可以带来不错的效果。

  使用@符合可以单独为对方定制微博服务,这种一对一的效果更容易受到对方的好感。

  4)有惯性;

  不管你多么才思敏捷,语出惊人,沉默永远是关注度的最大杀手。保持一个合适地频率一方面可以提高听众的忠实度,避免他们因见异思迁,甚至无情地取消对你的 收听;另一方面持续的“出镜”能够反复给大家留下印象,提高对你的关注。当然频率太高也会对别人产生骚扰,甚至有被拉黑名单的危险。

  5)为微博,配图片

  一条成功的微博,如果能够配上相应的图片,那么更加显得相得益彰;况且,图片更加有阅读性,往往有意思的普片被转载的几率会大于一条有意思的微博。

  6)恰当的转播

  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地内容进行转播,分享给你的听众比自己写要容易得多。一个热点事件、某个精彩瞬间的传播都少不了大家每个人的“转播”力量。在这个过程 中你会更快地获得大家的关注。当然,别忘了控制转播的频度,肆无忌惮、毫无选择地转播最终只会让你丢失了自我,让你的听众远去。

  二、微博话题互动

  诸如你回答粉丝的提问,特别收听行业知名人士,给粉丝私信能,最大途径最大化和粉丝交流,和行业知名人士交流,能够让对方记住你。尤其获得一个行业著名人士的转载和关注,那么将会为你带来更大的收获。

  当一定量的微博粉丝之后,我们就可以适当策划一些活动去推广企业产品或者品牌。

  1)策划

  在策划环节,我们可以策划一些粉丝就为感兴趣的话题,又或者就互联网的一些热门话题等作为切入点。让粉丝参与的方式一般为:

  A 抢沙发

  每次微博发出,最终能够强的前三名(沙发,椅子,板凳)者就有获得抽奖的机会。这样有利于粉丝积极的配合,持续的关注。

  B 有奖问答

  其实,这个在传统电视媒体中应用最多和粉丝沟通,让粉丝关注的方式。但是这个问题或者答案可以和行业很好的结合起来。苏州公交移动电视经常搞这样的活动,再讲过黄酒的历史后设置了一道关于黄酒历史的AB项选择题,参与者有奖参与。

  这个和在去年6月期间,蔡文胜送出32部IPHOTHO微博营销同理。感兴趣者可以检索相关案例学习。

  C 原创征文

  这里的模式其实和抽奖模式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这个尤其适合搞文化产业的企业实用。征文,不一定得要长篇累牍的一片文章,可能只一句口号,也可能是一对对联,还有可能是有上联,要求对下联。2011年的春外央视有奖对春联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D 关注有奖

  这个也是微博应用最大的一个方式,关注,就以为这要成为企业的粉丝,那么企业的一些资讯就可以顺利达到粉丝方,如果要求更进一步的话,那就是转播,转播不仅仅让粉丝进行关注,同时还参与到传播的这个链条上来,粉丝还会有粉丝,这样的效果更加的显著,当然,这样抽奖的奖品一定要诱人,让粉丝觉得值得去做转播。

  2)运营

  当微博营销活动发起后,就要官方微博很好地参与进来,引导微博粉丝的一个正确导向,不被不过偏离活动主题,监控一些负面信息,引导,放大正面信息等;适当和粉丝互动,及时第一时间回复粉丝的留言。

  控制活动的周期,竟可能的延长活动的周期,通过增加抽奖面扩大,增加抽奖机会,增加抽奖奖项加之等办法都可以延长活动周期。

  3)推广,口碑推广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在微波搞活动期间投放一些互联网广告和传统广告,很好的和这次活动配合起来,这样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4)二次转发,比活动更重要

  当粉丝获得获奖的奖品后会展示,或者获奖感言等。粉丝也会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等参与进去。决定粉丝是否再次传播的前提是,1,主办方是否有要求;2 ,奖项是够足够的诱人,以至于粉丝自发为你做宣传。

  围脖既是以信息为纽带,同时也是以人家关系为纽带组织在一起。粉丝的二次在宣传的力量是巨大的,常人难以想象。

  来源:漂石投稿,原文链接

奇虎360的成年礼

  奇虎360上市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而在稍早的几天他们已经开始了全球路演,针对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动。上市对于奇虎360与周鸿祎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奇虎一开始做论坛搜索,后面转型做论坛门户,最后又转型做了问答服务,狡兔三窟却一直无法如意,最后却依靠360安全卫士这样一款安全软件成就功名,可称是互联网最出乎意料的案例之一;而周鸿祎论资历、论流派、论名气在互联网都当称一流,但在业界排位却一直屈居李彦宏、马化腾、马云之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没上市,没能打造出一个吸金能力强的互联网公司,3721负于百度让周鸿祎错过了绝佳时机,而奇虎360上市则让周鸿祎一扫当年遗憾。

  奇虎360上市之后必将受到国外投资者的追捧,其一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潜力让中国互联网概念股大多开门红,麦考林、当当、优酷首日看涨足以佐证这一点,美国互联网渗透率高达85%,而中国互联网这一数字仅32%,这一市场的增长潜力让投资者欲罢不能。其二是因为奇虎360在中国这一潜力市场享有巨大优势,奇虎360在路演中的自我介绍包括中国第3大互联网公司、中国第2大浏览器提供商、中国第1大互联网/移动安全公司,撇开数字不说在3Q大战中奇虎360已经树立了比肩腾讯的形象,再看看腾讯上市后的坚挺表现,投资者当然会作出最本能的反映。

奇虎360

  360安全卫士堪比腾讯QQ的装机量,再加上同样彪悍的活跃用户(大多随系统启动),已经具备了互联网入口的基本需求。通过不断地弹窗与提醒告来提高软件自身的曝光率,这些提醒大多是升级提醒、识别了多少种新病毒、启动与查杀速度又提高了XX、成功狙杀某某新病毒、告诉用户帮你检查了下载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提醒实在多不胜数,360安全卫士已经成功培养用户习惯了弹窗与提醒模式,有效避免了后台软件容易被用户忽略的弊端,而安全辅助类软件自然无人敢用去广告版,安装安全辅助软件的用户本身就缺乏安全感,所以360安全卫士成功从幕后跃居前台。

  奇虎360还推出了免费杀毒软件以巩固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尽管360杀毒在初期遭受了种种质疑,但是360杀毒通过强有力的市场推广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带动行业内多家厂商也将旗下杀毒产品免费。与此同时,奇虎360旗下包括360网购保镖、360保险箱、360安全桌面等产品都采取了与360安全卫士进行捆绑,而其浏览器、压缩软件都主打安全概念以吸引普通用户的加入,安全牌正是奇虎360在中国市场屡试不爽的策略。

  但是奇虎360仍然面对着巨大挑战,目前的营收状况并不算差,但也仅仅是依靠广告等传统模式,而团购产品与游戏浏览器凸显了奇虎360对快钱的依赖,这种简单直接收入模式同样也意味着只能简单依靠流量与用户入口赚钱,他们需要找出更稳固与适合自己的营收模式,一个危险的信号是增值服务收入比例在2009年后严重萎缩。

  与此同时,360安全卫士正在面临越来越猛烈的竞争,金山、腾讯都有推出类似产品,并且金山、瑞星、江民等传统商业杀毒软件也都推出了免费产品。安全软件并不具备IM软件的高粘性,腾讯凶猛的背后是数亿用户真实的人际关系,如何建立一个更稳固有效的方式阻击对手,将会是奇虎360需要面对的问题。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读者投稿:《记念谷歌君》

  今天是谷歌退出中国一周年,一年前的今天,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整整一年过去了,心情依旧非常沉重,唯长歌当哭可抒怀。

  (一)

  中华民国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就是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并转入中国香港的那一天,我独在墙外徘徊,遇见博友们,前来问我道,“先生可为谷歌写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点罢,毕竟他是家优秀的公司,毕竟你是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谷歌的优秀我是知道的。从一个Stanford课题到一个股价近1000美元的公司。他卓越的服务却不向低端用户收费,他庞大的搜索结果却坚信不人工干预结果。Don't be evil(不作恶)是他们的口号。单凭这些,我是可以写点东西罢。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自己上的不是互联网而只是局域网。数十家卓越的国际网站无法登陆。Youtube,Facebook, Twitter, Blogger,Foursquare,Dropbox……这些都是这个网络上的顶级服务商,在中国都上不了!哪里还有什么言语,唯长歌当哭以抒怀!可是,他离开的消息没过多久,就有流言,说他是被“海外敌对势力”利用。这犹使我悲愤,觉得做一个说假话的人是可耻的。一个讥讽受伤心灵的人,定将受到这个社会的耻笑,哪怕不是在当时!他只会暂时的使人们沉默,或许他忘了,一个总沉默的人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足以惊骇世俗!

  (二)

  但是,我确实有话要说。记得中考前一天晚上,即将入睡的我听到《焦点访谈》中谈涉谷歌“涉黄”问题,我简直呆滞了!我觉得事情并非如电视所说那么简单,但也许的确是那么简单。谷歌是不进行人工干预结果的,正因如此,一些所谓的“正义”利用了这一点,后来通过Google Trends分析,许多色情词语都是来自北京用户大量搜索而刷出来的。北京用户?难道是他?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没错,就是他!

  这件事平息后,李开复老师退出了谷歌(但并不是因为这个件事)。2010年1月,谷歌宣布不愿意继续审查搜索结果,打算关闭谷歌中国,直到三月的正式退出。一切都显得太突然,可又让人觉得这是一切都是注定的。

  (三)

  谷歌,的确走了。愚人节那天,几个朋友互相编着谷歌回来的消息,可事已至此,挽留又何苦呢?谷歌就像你的恋人,你的家长反对你们交往,于是她的家长把她从大陆搬到香港了。你只好咫尺天涯,隔着浅浅的海峡望着她,纵使你有港澳通行证,你只能去看她,却接不回她!忘了吧……

  四月初,我去了她在香港的新家。一样的装潢,相同的布局,就是门牌号由cn换成了hk,我问了她是否安好,她说这里有点不稳定。家很小,来访的人很多,我也没再问。我说我要回去了,认识你这么长时间了,送我根胡萝卜吧!她马上把我推出门外,无论我再敲门,门始终不开,我心痛不己,呆呆看到这么几个字:“链接被重置!”

谷歌无法访问

  后来才知道,上述词语中有我家长的姓氏!她有她的苦衷!我又何须强求呢?

  (四)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谷歌退出呢?直到在学校做病句练习的时候,我才晓得所谓的“谈判”,谷歌没有权力坐在一个对等的谈判桌前,一切的一切都是强制性的。作为一个外企,服从是必须的。可谷歌却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与我国政府间的协定产生了冲突。最终谷歌选择了用户。但后果也是严重的。他只好转到一个相对太平的地方——香港。搜索引擎是无罪的,造成这一切的都是人们偏见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再深究起来则是中外文化的差别造成的,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

  (五)

  反观整个互联网业,谷歌的退出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的确是件好事。百度当天的股价也是一度爆涨。其他门户网站的搜索也雨后春笋般鹤起!以前还有谷歌来维持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互联网没有谷歌这个公敌。反而有些不平静,总觉得每天不搞出点关键词,域名挟持,Http头污染,就不像在中国上网。

  一个民族的复兴是靠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安宁有序的社会氛围。谷歌的离开决不是偶然,他是一类跨国公司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果每家跨国公司都在我国昙花一现,那如何造就一个更广的中国?

  我们国家应该成为一个开明的国度,自由、和谐的国家。吸纳更广的声音,包容更新的事物。让意识形态的偏见离我们而去!鸦片战争已经告诉我们,闭关锁国的代价是严重的,只有让枪、炮去炸开国门!现代不也亦如此?

  (六)

  韩寒说:“你更开放的媒体更多的声音,这个历史的潮流是不能阻挡的,任何阻挡这个历史潮流的,在若干年以后,都会被别人所耻笑,所以好走吧。”

  我把耳朵静静地贴在这广褒的中华大地上,悄悄地,不作任何声响,我已听不到播种与期待之歌,亦听不到收获与欢愉之歌……

  再见吧!

  我的朋友,

  谷歌!

  来源:卓非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百度百科:游荡在中国的窃贼

  在一年一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贾平凹、韩寒、郭敬明、李承鹏等50名作家联合一起声讨百度文库,称百度文库收录了上述作家几乎全部的作品,但却没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权,指责百度已经彻底堕落成了一个窃贼公司,把百度文库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对此,百度官方回复到:“对于50作家的声讨,百度向本报记者如此回应:百度高度重视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从文库诞生之日起就郑重承诺,如果作家及版权方发现文库用户在上传内容时有侵权问题,只要通过文库投诉中心反馈情况,百度会在48小时以内迅速核实并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百度对于知名作家的盗窃主要使用百度文库,而百度对于普通网友、博客的盗窃更多地使用百度百科,是否真像百度所说的那样,百度能做到“迅速核实并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呢?我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

  百度百科的侵权

  百度百科存在着大量偷窃月光博客的文章,例如这篇“Dropbox”条目,从第二大段“Dropbox技巧”开始,整整一大段总共1548个字的内容均是全文偷窃月光博客的文章“Dropbox免费网盘高级使用技巧”,属于侵权行为。

百度百科侵权

  月光博客使用的是“创作共用”的授权协议,要求“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其含义是:署名-必须明确标明原始作者的名字;非商业用途-不得用于商业目的;保持一致-需使用相同协议。

  显然,百度百科并非使用“创作共用”协议,偷窃我的内容里也没有署名原始作者,百度百科肯定是商业网站,这毋庸置疑,其运作完全是商业网站的运作,和个人网站不能相提并论。因此,百度百科并没有转载我博客内容的权利。

  本来,知识共享是一件好事,即使让百度这个小偷去分享知识,同样也可惠及网友,我早先也不太关注百度百科对我博客的疯狂偷窃,直到有一天,某个用户到我博客的一篇关于Dropbox的文章上留言,指责我那篇文章抄袭自百度百科,我才发现,放任百度百科对我的偷窃会给我的博客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对于小偷的容忍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这种容忍不会让百度收敛,只会让其更加变本加厉地侵权。

  维权的艰难过程

  鉴于百度百科属于开放性系统,用户可以注册修改条目,并且百度也声称会对侵权信息“迅速核实并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我就登录百度百科系统,编辑该“Dropbox”条目,将涉及侵权的内容进行删除并提交,同时注明该条目的侵权原因以及原始来源,和维基百科不同的是,百度百科里所有用户修改的信息并不能即时显示,而需要百度百科的管理人员进行审核,那么这个审查机构是如何看待原始作者的维权行动呢?

  百度百科的审核人员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们拒绝了原始作者对于删除侵权内容的要求,给出的理由是:“词条编辑前后无变化或编辑后词条质量降低”。在百度的眼里,偷到手的财产就属于百度了,失主想要索回都会被小偷拒绝,因为索回后小偷的财产就会降低了,百度这新潮的观念实在太颠覆我们这些“传统人士”的道德观了。

百度百科侵权

  在该界面中,百度百科还建议有疑问的用户到“百度百科投诉吧”中询问,于是我就按照这个指引来到了“百度百科投诉吧”,在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对于百度百科词条的侵权行为做出投诉,百度的审核人员经过一天的处理,投诉的结果出来了,说百度百科属于开放性百科全书,让我继续去百度百科上修改该侵权词条,百度的这两个部门相互踢皮球踢的水平可真棒啊,你们没有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真是我国体育界的一大遗憾啊。

百度百科侵权

  百度百科的危害

  虽然百度百科、百度文库充斥着盗版侵权信息,散发着阵阵令人厌恶的恶臭,然而百度却通过自己搜索引擎的强势而力推这些盗版平台,还是以Dropbox这个词条为例,Dropbox这家知名的云计算公司在国内和国外都颇有名气,使用Google搜索“Dropbox”,人们可以方便而迅速的找到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而使用百度搜索“Dropbox”,排在第一位的是百度百科“Dropbox”条目,百度人为将自己做的盗版信息凌驾于Dropbox官方网站之上,还美其名曰“提升用户体验”,百度盗版侵权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百度

  百度百科自从成立以来,内含有大量来源不明的文章及图片,很多内容都是抄袭自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也专门设立了一个页面揭发百度百科的抄袭行为,但百度百科投诉中心接获投诉但不作任何处理,只表示百科属开放性之网站,并建议更改条目不当之地方。

百度偷窃

  百度嚣张的原因

  从上面这段经历可以看出,知识产权所有者想要百度停止侵权,如同在铁公鸡身上拔毛那样困难,事实也证明,和百度这个流氓讲道理是没有用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让百度这个流氓如此嚣张地侵犯公众知识产权呢?

  1、“避风港”原则

  避风港条款不是中国的发明,最早来自美国1998年制定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法案)。后来避风港条款也被应用在搜索引擎、网络存储、在线图书馆等方面。避风港原则包括两部分,“通知+移除”。由于网络中介服务商没有能力进行事先内容审查,一般事先对侵权信息的存在不知情。所以,采取“通知+移除”规则,是对网络中介服务商间接侵权责任的限制。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避风港”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搜索引擎对所链侵权内容原则上不负责任,但是在例外的情形下仍然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在搜索引擎知道或应当知道所链内容侵权的情形下承担责任。这样,搜索引擎就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之后,一些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也开始使用避风港原则来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只要是用网友发布的作品,服务商对他没有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受到避风港原则的保护,同理,内容版权方需要告知给服务方,通知要求服务商删除,则服务商应义不容辞地给予配合。

  然而根据上面的案例,百度百科并没有认真执行“避风港”原则,版权方已经通知百度侵权作品,证明百度对自己的侵权是知情的,而百度拒不移除侵权信息,因此不能以“避风港”原则为由,不承担任何责任。

  2、网络侵权的法律漏洞

  以往的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认定,基本原理是谁主张,谁作证。但是在互联网数字网络环境下,作为个人想证明自己具有著作版权是非常难,一个人很难证明自己对于某个电子文档享有版权,因此就要提供很多繁琐的东西。而一般作者来讲,可能就很难做到,因此很多作品权益人面对网络盗版侵权行为“望而却步”。百度百科正是利用网络侵权的这个法律漏洞,肆意大规模进行侵权盗版行为。

侵权

  要想彻底防范百度钻法律这个漏洞,有关部门需要明确相关版权范畴,减轻了著作权人的举证责任,要求发布者必须证明自己拥有该作品的版权才能发布作品。

  对此,维基百科的做法是,网友每发布一项新词条,百科管理员会人工对这个词条进行分析判断,甄别其是否为原创,如果不是原创作品则禁止发布,这种重视版权的做法才使得维基百科几乎不存在版权方面的问题。

  3、惩罚力度小

  不仅仅网络盗版取证困难,而且即使成功对侵权方进行处罚,目前惩罚力度还远远不够,轻微的惩罚根本无法对百度的侵权形成任何威慑力,和百度的巨额盈利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百度赔款一次,还可以继续侵权十次百次,从而使用网络著作权保护越来越难。

  4、网友的无知

  很多网友都纯粹被百度所利用,为了百度那点可怜的积分而成为百度侵权的帮凶,实际上,网友在侵权的过程中,除了虚拟的积分之外,得不到任何实际东西,反而带来众多不可预知的风险,一旦网友发布的信息存在法律问题,百度可以撇开所有责任,一切责任都是网友的,早先的一个案例是,一个网友往百度文库上传了一篇包含“有害信息”的文章,而且通过了百度管理员的审核,后来追究责任的时候,百度不但不负任何责任,反而将该网友的个人信息告密,导致该网友入狱六个月。

百度送用户入监狱

  网友天真的以为百度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网友的利益,而百度文库将自己的用户送入监狱的这个案例,则让众多网友认清了百度的真面目,百度文库、百度百科及其他盗版网站,他们的最终目标绝对不是为了方便网友,而是为了自身的盈利,一旦出了法律方面的问题,一切责任就都是网友的。因此,只有彻底关闭这些盗版侵权网站,才能彻底扭转中国网络盗版满天飞的现状,而大多数网友的实际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两个善于偷窃的幽灵,在中国网络上游荡,一个叫百度百科,一个叫百度文库。

电信ADSL升级到了12M带宽

  我使用的深圳电信ADSL的宽带续费日期又要到了,需要办理“我的E家”套餐的续费了,和去年的8M带宽2280元/13个月相比,这次续签的为12M带宽2280元/12个月,同时IPTV宽带互联网视听从“普清”升级为“高清”。

  我这项“我的E家”E8套餐的具体内容是:12M宽带,支持3台电脑同时拨号上网;固话免月租,送七彩铃音,免来显,每月送50元话费,送高清(720P)互联网视听服务。

  虽然电信的宽带价格比其他服务商高,不过整体速度还是快一些,于是我就续费了,今天中午电信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安装,将电视机顶盒更换为高清机顶盒。

  原有的ADSL无线MODEM无需更换,电信调试了端口我这里速度就上升为12M了,我使用网络测速软件进行测速,发现在不开IPTV(互联网视听)的情况下,实际的网络速度可以达到12M,12M的带宽,理论上,我电脑的下载软件速度应该可以达到每秒1.5M字节,上行带宽640K,不过这是在不开IPTV的情况下,开了IPTV的情况下,网络速度有所下降,特别是开高清节目的时候,带宽下降非常多,电脑仅剩下6M带宽,而高清节目的播放也变“卡”了,看来这高清电视还是很占流量的。

流量测试

流量测试

  中国电信的所谓“高清”实际上是720p格式标准,720p是一种在逐行扫描下达到1280×720的分辨率,和1080p的高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过目前中国市面上还没有真正的1080p信号源,估计1080p所需要的带宽就不止12M了,在没有通光纤之前,应该没希望了。

中国电信的高清机顶盒(正面)

中国电信的高清机顶盒(正面)

  从机顶盒背面看,支持的接口很多,包括普通的电视接口、S-端子、数字音频(可接功放)、HDMI接口、USB,实际上也可以接高清的液晶显示器。

中国电信的高清机顶盒

中国电信的高清机顶盒(背面)

  从电视频道上看,目前仅有10个高清电视频道,包括中央1台和几个地方卫视台,基本上没有任何吸引力,比较有吸引力的是高清点播栏目,里面有不少高清电影可以点播,和普清的点播不同的是,高清电影里的节目内容较新,有很多不错的大片,而且都是可以免费收看,广电总局打压视频网站,大概就是要逼用户购买这种收费服务吧,不知道这些可供点播的高清电影有版权吗,即使有问题估计广电总局也不会管的,自家的孩子嘛。

高清节目

高清点播栏目

  总的看来,相比数字电视的高清节目来说,中国电信的高清IPTV还算不错,内容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解决Dropbox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

  本文背景是,中国到dropbox的http连接会被重置,但是https连接不受影响。如果背景改变了,则本文失效。本文主题是让dropbox客户端的http请求经socks代理访问dropbox服务器,而https请求不经代理直接访问,用这种方法来解决Dropbox客户端目前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

  现象:在国内的多个电脑客户端使用同一个Dropbox帐号登录,实现协同办公等操作,但是一台电脑更新文件后,无法实时同步到其他电脑客户端。而在国外的网络环境没有这种现象。

  原因:目前在国内,dropbox被关键字屏蔽(Wildcard: .dropbox.com),但是客户端还能正常使用,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的是https加密传输。但只有一处是没有使用https的,就是 stork47.dropbox.com(笔者是这个地址,其他地方可能不一样)。这个服务器负责将服务器端(或其他客户端)发生的文件更新通知到其他客户端(笔者猜的,但应该差不多),然后其他客户端才会发起https请求去和服务器同步这些文件。实际中,是客户端每60秒向 stork47.dropbox.com查询一次,看是否有文件需要更新。因为该请求没有使用https连接,导致连接一直被RESET,所以某台客户端的更新无法实时反映到其他客户端。

  因为一般人可能没有这个需求,所以没多少人关注这个课题。像我以前也只是在家里和公司同步一些文件而已,没有实时更新的必要。有强烈需求的人,就设置让客户端全程走代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缺点是文件的更新速度受代理服务器速度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直接连接的速度快。还有一部分人当需要更新时,直接重启客户端(甚至为此写了个脚本),因为客户端只在启动时才使用https连接检查更新,这样做的缺点显而易见。

解决Dropbox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

  解决方法:最近用privoxy,发现它可以做到分流http和https,于是试验了一下,果然可以分流dropbox的客户端请求了。就是前面说的,让http 请求走代理,而https请求不走。这样即满足了实时更新的需求,又兼顾了更新速度,可谓智能代理了。privoxy还有不少替代方案笔者没有试过的,比如polipo之类。以下是操作步骤。

  1,需要准备的东西:dropbox客户端、代理软件、privoxy。该方案应该与平台无关,但是笔者只在windows 7下试验过。

  2,打开privoxy的配置文件config.txt,在最后面添加这几行:

#   for dropbox: http --> SOCKS Proxy(19841), https --> direct
 forward-socks5   .dropbox.com             127.0.0.1:19841 .
 forward          .dropbox.com:443         .

  注意将19841修改为你自己的代理软件的端口。如果你的代理软件不是socks类型的,那么就不是加上面的几行,而是加这几行:

#   for dropbox: http --> HTTP Proxy(19842), https --> direct
 forward          .dropbox.com             127.0.0.1:19842
 forward          .dropbox.com:443         .

  注意好多地方有半角的.号,不要弄丢了。

  3,启动privoxy,将dropbox的代理设置为HTTP 127.0.0.1:8118,就OK了。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讨论,如果有关于软件的其他用法的问题请另行google。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中国成为Facebook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

  据Social Bakers报道,数据显示最近3个月Facebook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竟然是中国,中国用户的增长率高达612.19%,用户达到了66万。

  而这一切,都是在Facebook被中国屏蔽的情况下发生的,虽然用户注册填写的国家都是中国,但是用户访问的IP却不在中国,说明大部分用户都是使用代理访问的Facebook,方校长泪流满面。

  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截至2010年7月Facebook拥有超过6亿活跃用户,2008年6月20日,Facebook推出了简体中文版服务中国大陆用户,2009年7月7日,Facebook被封锁,一直至今也无法直接访问。

  为什么这三个月中国注册Facebook用户猛增呢?以下是我们猜测的几个原因:

  1、其他国已经人手一个不能增长了,中国新增用户潜力大,中国4.2亿网民中,有1.6亿注册了Facebook的中国版克隆:人人网。

  2、电影《社交网络》引发效应,看完电影的国人都想注册个帐号尝鲜。

  3、Facebook热门游戏CityVille效应,很多中国玩家是去CityVille上开小号去了,增长起点正好是CityVille走红的时刻。

  4、政治因素,同时大幅增长的还有索马里、塞拉利昂、中非共和国等国家。

  5、中国留学生的访问,一些春节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带来注册量。

中国成为Facebook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成为Facebook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

  英文原文:Fastest growing nation on Facebook? China!

乔布斯会不会推低端iPhone手机

  近期很多国外人士都表示,如果苹果公司愿意推出低端iPhone手机,售价在100-200美元左右,苹果的市场份额将会翻倍多少多少,收入将会翻倍多少多少。笔者觉得这不太靠谱。难道乔布斯不知道价廉物美的东西人人喜欢么?他肯定比谁都清楚。那为什么苹果的iPhone系列手机价格都是那么的昂贵呢?贵,自然有他贵的道理。但是价格这样贵,还是被众多消费者所购买,这是为什么?

  我们平心而论,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择iPhone手机。外观漂亮?比iPhone漂亮的手机多了去了。经摔?赶紧去买诺基亚吧,iPhone 4一摔就是大几百上千元的损失啊。方便?使用iPhone 4相当不方便,拷贝文件麻烦,播放影音文件麻烦(格式问题),甚至充电都麻烦,因为不能换电池。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大批消费者成为果粉,那么痴迷苹果的产品,iPhone手机呢?我觉得还是iPhone的系统和应用商店。

乔布斯会不会推低端iPhone手机

  iOS自然不必说,即使使用量最高的Android,笔者都觉得没有iOS的流畅度好。至今笔者都未发现一款手机的流畅度能超越iPhone 4的,相信只要你把玩过iPhone 4,你就不会放手,因为他会深深的将你吸引住。而且人性化也做得很出色。相比iOS,Android连塞班的人性化都比不上,这也是笔者对Android不满意的其中之一。

  配备了30多万个应用程序的App Store,可不是开玩笑的。正是这些海量的应用软件,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苹果的产品。从某个方面来讲,大多数用户是冲着苹果的应用软件才买iPhone的,这毫不夸张。

  那么为什么笔者说乔布斯不会推低端iPhone?低端iPhone就和上面两大因素相抵触了。

  售价高,很大一部分都归咎与手机硬件设备。而如果类似100-200美元的iPhone,试问硬件能到什么样一个高度?硬件跟不上来,自然系统会卡,苹果的特色流畅度和用户体验还怎么体现得出来?硬件降低,某些大型游戏无法运行,iPhone的优势在哪?

  尺寸比原来的小,自然分辨率会降低,直接导致30多万的应用软件无法运行。如果要运行,必须让开发者去调整软件、游戏的尺寸。而Android应用商店就是遇到这种难题。因为Android手机太多,分辨率不一,导致为Android开发软件的人员必须购买多台不同分辨率的手机来测试,以达到每台手机都可以完美运行。笔者相信Android在这个问题上已经碰钉子了,苹果肯定不会重蹈覆辙。

  分析师们分析苹果推出低端iPhone最主要的是靠低廉的售价来夺取Android的低端市场,但是价格低了,配置低了,屏幕小了,原本iPhone的优势都没了,怎么能去抢Android的低端市场?没有这些特色,用户们还会选择苹果iPhone手机么?没有这些特色,这手机还是iPhone手机么?

  最后是笑话时间:中国iPhone 4用户表示压力很大,如果苹果推出低端iPhone手机,那让他们如何继续装逼?

  来源:西门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被炒作的微博粉丝价值

  2月份业内某知名媒体报道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创办,拥有各个行业的100多个知名微博帐号,这些帐号拥有超过200万真实粉丝,这些微博账号与粉丝被风险投资人估值为500万~800万元之间。而该公司还曾经40天里打造出了一个拥有20多万粉丝的行业微博账号,直接被业内大集团收购,给公司带来了几十万的利润。

  看起来这就像是一个借着微博这样的新媒体崛起,然后借势成就自己的一家新潜力公司,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这家公司今年年底营收就能超过很多国内互联网公司,明年就能去纳斯达克上市。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大的疑问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的能够打造出一个粉丝数十万的微博帐号吗?答案是可以。

被炒作的粉丝价值

  第一种方式就是在新浪、腾讯这样的微博运营商关键位置有自己的人,或者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依靠微博给予的大量推荐位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粉丝,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持久,如果是公司之间的合作微博需要考虑这样的做法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如果纯粹是私人关系的小动作也只能偶尔为之,除非那个员工是彻底准备卷铺盖走人,否则被发现之后的下场更惨。

  第二种方式就是依靠奖品、奖金的大量投入吸引粉丝,现在各大微博这样的活动已经不鲜见了,微博上每天都飞舞着各种各样的转发、关注有奖活动,做活动的人可以得到粉丝与曝光,而微博可以借此拉高人气。但是必须要注意到的是,伴随着活动数量与日俱增,如果要获得同样的效果其实需要的成本已经大大提升。蔡文胜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借助iPad、iPhone转发活动获得了大量粉丝,但是如果你现在按照同样的规格设计一次活动,会发现微博用户响应的热情会大不如前,首先是很难再找到让用户非常心动的奖品,其次活动太多让用户已经抽奖疲劳,毕竟中奖的几率实在太小。

  第三就是花钱买粉丝,在粉丝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能够让你瞬间跻身名人之列,花钱就是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刷粉丝专业人士手里的有大量的僵尸帐号,甚至连用户头像、发表的内容都与真实用户无异,这让短时间制造一个超级微博帐号创造了可能。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够相信这家公司40天打造出20多万粉丝的微博帐号,这个微博有没有价值,其中没有水分,或者说全是目标客户吗?短时间内靠正常运营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么多粉丝,而无论推荐位、活动或者是花钱买来的粉丝,都不是客户所真正需要的,如果真的20W粉丝都是某个高端行业的目标客户,那么这个微博帐号带来的利润可能不止几十万。笔者认识的一家公关公司,某知名厂商的官方微博帐号正是由这家公关公司运营,据称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奖品、资金来操作活动,但是最终的效果却并不那么理想,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微博运营其实是越来越困难了。

  国内发微博财的人并不少,甚至微博渠道已经变成大多数公关公司的新渠道,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想要给本来就不值钱的三流货镀金,来欺骗那些傻傻分不清楚的客户,不论从商业道德还是个人操守都难称道德。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央视曝光网秦飞流恶意吸费

  昨天的央视3.15晚会,火了网秦和飞流这两个手机软件。央视在这个315晚会上曝光手机杀毒软件网秦串通飞流下载软件恶意扣取手机用户费用:安装飞流软件后会出现手机故障,只有通过网秦交费更新病毒库后才能正常使用,央视称这两家公司联手共同坑害消费者。

  针对央视3·15晚会的曝光,网秦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从未进行恶意软件的传播”,飞流则回应称“情节与事实严重不符”,暗示遭对手黑手,不过通过搜索塞班论坛发现,网秦在智能手机用户中的口碑一向不佳,的确存在恶意吸费的案例,被用户讥为“网禽”,普遍认为其是流氓软件。

  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很多企业都在热衷于移动应用的开发,移动应用的数量也爆炸式增长,我以前也介绍过诺基亚S60手机Android手机的常用软件应用,虽然网秦和飞流这两个软件都支持Symbian和Android,但以前确实没听说过,也没有安装。

  Symbian手机因为应用很少,体验不佳,早就不用了,以前在上面安装的是某手机安全软件,Android手机就没装安全软件,因为感觉不必要,Android自身的安全已经很不错了。

  智能手机上的吸费软件一直是很多人痛恨对象,一些不法开发商就专门开发一些恶意软件,偷偷地干这种勾当,例如以前某个知名的手机助手软件,接管了用户底层的短信接口后,就会偷偷对外发送短信损害用户利益,由于用户只损失1、2元钱,因此大多数用户即使发现了也不愿追究,企业就可以通过巨大的安装量来获得大量收入。

  为了扩大软件的装机量,部分开发商打起了水货手机的算盘,大部分水货手机的ROM都需要刷机,刷机ROM里可以自定义安装一些软件,因此,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水货手机商就会在手机ROM中内置一些软件,也就有可能包含一些恶意软件,这种ROM软件无法正常卸载,需要刷机才能删除,而刷机的操作是普通消费者难以掌握的。

  而此次央视曝光的这种自动下载安装木马的情况则更令人发指,一个手机杀毒软件公司居然联合木马病毒开发商,两家公司联手共同坑害消费者,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这样的公司不仅仅应该曝光,还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按照工信部发布的互联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企业不得“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在用户终端上安装、运行、升级、卸载软件,或以强制、欺骗方式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需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而这次曝光的手机软件,不仅仅自动下载安装木马病毒,还强行卸载破坏手机已有的安全和杀毒软件,情况非常恶劣。

央视曝光网秦飞流恶意吸费

  对这种问题,消费者的解决方法是:

  1、有技术能力的用户,购买了水货手机之后,如果发现手机ROM里包含不明程序,应该使用安全的ROM重新刷机,为了刷机的方便,建议使用Android手机而不是Symbian手机。如手机上有SD存储卡,则需要进行完全格式化,以防SD卡里包含恶意程序。

  2、谨慎安装应用程序,不要去一些论坛上下载安装程序,对于Android手机来说,最好使用谷歌官方的应用商店安装应用程序,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以使用创新工场的豌豆荚来安装,安装应用的时候,看清楚该应用的操作权限,如果该应用有读取用户联系人信息或发送短信的权限,则需要谨慎安装。

访问权限

  3、在手机上安装应用,应该选择口碑好、规模大的公司开发的应用,不建议安装一些背景不明的公司开发的应用。

  4、实在没有技术能力,又不会刷机,又想要安装各类应用,那就建议使用iPhone手机,iPhone的应用商店管理较为规范,少有恶意应用,易用性优于Android,不过价格比Android手机高了一点点。

  下面是央视315曝光网秦串通飞流下载恶意扣费的视频回放。

Google的HTTPS服务不稳定测试

  从2011年3月2日开始,人们发现从国内访问很多Google的HTTPS服务(以下简称服务)开始出现不稳定现象,很多人怀疑是Google的服务或网络不稳定所致。本文通过技术测试的方法发现服务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为了测试服务不稳定的原因,我们使用了2台VPS服务器,一台在上海,一台在香港。这2台VPS服务器上分别运行测试程序,对Google的HTTP服务和Google的HTTPS服务同时进行测试。

  我们同时测试HTTP和HTTPS服务可以区分是否是Google的服务本身不稳定:如果是Google的服务本身不稳定,那么HTTP和HTTPS服务应该同时不正常。即使HTTPS所需要的服务器资源比较多也是在加密解密TCP连接中的数据的开销费,在TCP连接建立之前HTTP和HTTPS对服务器的资源开销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如果出现大量HTTP协议的80端口能正常连接,而HTTPS的443端口无法正常连接的情况,就不是Google服务不稳定造成的。

  在同一时间,我们使用香港的VPS进行测试,这样就能看到是国内网络的问题还是非国内网络的问题导致的。如果是非国内网络的问题,上海和香港应该同时出现服务不稳定的现象。结合这2者测试,我们就可知道是否是Google服务或者网络不正常了。

Google访问异常

  测试程序代码可以在这里找到,配置的各个参数可以在这里找到,本次测试的配置为5秒进行1次测试,连续测试1个小时,测试结果可以看在这里的2个log文件和编译好的Java程序。(这几个链接很多时候需要国外IP才能访问)

  从上海的测试结果的log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HTTP服务基本正常,而HTTPS服务时常连接失败,摘录一小段log如下:

  Start in: 2011-03-15 14:50:0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01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https://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0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0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http://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1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1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http://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2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2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http://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1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32 +0800    Status: Connection timed out: connect    URL: https://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3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3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http://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2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42 +0800    Status: Connection timed out: connect    URL: https://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46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46 +0800    Status: Success    URL: http://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Start in: 2011-03-15 14:50:31 +0800    End in: 2011-03-15 14:50:52 +0800    Status: Connection timed out: connect    URL: https://www.google.com/images/logos/ps_logo2.png

  从上海的测试结果的整个log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HTTPS服务连接失败的周期为15分钟左右,15分钟正常访问服务,15分钟TCP协议无法建立连接,周而复始。而同时香港的测试结果全部可以正常访问服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国内到Google的HTTPS服务中的某个路由器上,周期性地阻断Google服务器的HTTPS端口443,从而人为劣化Google的服务,进而导致使用Google服务的人慢慢减少。

  来源:davidsky投稿。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Google发布云输入法

  据谷歌黑板报报道,Google发布云输入法,支持23国语言。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人们也在用类似中文拼音输入法的方式来输入当地语言,比如说印地语和阿拉伯语。

  云输入法(在线拼音输入法、Transliteration),指的是用户可以使用这个API轻松地在自己的网站的任何输入框中添加云输入法。这样,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站的输入框中输入中文,而不需要每次都先打开客户端输入法。用户只要在最左侧的语言下拉菜单里选择“Chinese” (即中文),就可以使用在线拼音输入法。用法跟客户端谷歌拼音输入法基本一致。输入一串拼音,用空格键或数字键选择中文候选项,用上下翻页键或逗号/句号键翻页。

  谷歌云输入法一共支持23种语言,包括中文,使用非常简单。用户可以到Google Transliteration API文档中学习如何使用。

  谷歌云输入法地址:http://www.google.com/transliterate/

Google发布云输入法

百度浏览器评测

  百度今年在客户端方面的动作不断,目前已经推出了百度输入法、百度电脑管家、百度安全卫士百度影音百度压缩软件,而现在,百度客户端领域的重要产品百度浏览器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不久后将正式对外发布。

  百度在其公关稿里称:“百度浏览器具备以下几点特性:第一,整合百度平台的热门应用,使用户一键触达;第二,采用沙箱安全技术将用户电脑与病毒木马隔离;第三,融合百度搜索技术的智能地址栏;第四,界面设计简洁易操作……百度希望通过浏览器的改进,推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互联网,增进使用的频度与时长,最终推动搜索这个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巩固。”

  为了揭开百度浏览器的神秘面纱,月光博客在第一时间下载和安装了百度浏览器,并对其进行了一番评测。

  外观界面

  目前百度公布的百度浏览器为Beta1.0.2.0版,软件大小为4.21MB,安装完成之后启动百度浏览器,首页默认为“我的百度应用”页面,此页面整合了音乐、视频、图书、游戏、小说、SNS、购物、工具等日常应用,并与与百度应用平台打通。

百度浏览器

  做为百度应用平台的客户端浏览器版,该页面是未来“百度应用商店”的雏形,显示百度在开放平台和应用商店上的野心,从界面上看,百度浏览器的“百度应用”页面非常类似早前谷歌浏览器的应用商店,看来百度的UI设计很缺人。

百度浏览器

连图标都不换一下,这抄的也太狠了

  百度浏览器新建页签的界面也明显抄袭了谷歌Chrome浏览器,从外观、界面、甚至图标按钮都和谷歌Chrome浏览器一模一样。

百度浏览器

克隆的很像

  百度浏览器的地址栏和Chrome浏览器一样可以直接搜索,和Chrome不同的是,搜索默认使用百度搜索,并且无法修改,而Chrome地址栏搜索可以添加任意搜索引擎,包括百度。看来百度浏览器也不是全抄Chrome的,抄的是界面和风格,Chrome的开放性百度就不抄了。

  在菜单选项上,百度浏览器的“访问历史”是:bdbrowser://history/,收藏历史是:bdbrowser://favorite/,而谷歌Chrome的“历史记录”是 chrome://history/,百度的菜单设计很简单,甚至连选项功能都没有,也就是说,你没法在百度浏览器设置单独的代理服务器、页面字体大小、地址栏下拉、全屏显示、脱机工作、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等等,当然也没有扩展和插件,或许百度浏览器的设计人员认为网民大多很蠢,不需要这些功能,但要想成为一个流行的浏览器,很多看似“简单”的功能是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就省略掉的。

百度浏览器

  兼容性

  虽然百度浏览器界面严重抄袭谷歌Chrome浏览器,但内核却不是Chrome,即使Chromium是开源的。根据我的测试,百度浏览器和其他国产浏览器(搜狗浏览器、腾讯TT浏览器、傲游浏览器、世界之窗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等)类似,也是IE内核浏览器,也就是在用户的IE外面嵌套了一个浏览器,在一些功能与外观上进行了修改,这种类型的浏览器已经有太多了,算是毫无新意的一种浏览器。

百度浏览器

百度浏览器的内核

  百度浏览器使用IE内核也可能是考虑到国内IE兼容的网站占有绝对比例,例如网银。百度浏览器的出发点可能并不是提供一款优秀的浏览器,而是为了推广百度应用平台。

  速度测试

  由于百度浏览器是IE内核,其性能实际和用户IE浏览器的版本有关,因此我们也不必期待其速度会有什么突破。经过我的一些Javascript速度测试,百度在Mesh Transfrom Benchmark测试结果是1750毫秒,而谷歌浏览器仅74毫秒,百度在JavaScript Progressive Raytracer测试是3.187秒,而谷歌浏览器仅1.092秒,总的来看,百度浏览器Javascript速度远低于谷歌浏览器,属于Chrome外壳+IE内核的浏览器。

  竞争对手

  各大门户很早就争先推出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目前看360浏览器的推广较为成功,百度最近推出多款和360功能类似的客户端软件,也显示了百度和360在布局上越来越类似。

  除了IE内核的浏览器外,非IE内核的浏览器由于性能的卓越,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高,据CNZZ的数据在2月底,Firefox和Chrome的占有率也不断增高,超越了腾讯TT并接近搜狗浏览器,因此,最近我们也在腾讯和搜狐的首页看到双方在浏览器上合作进行推广,如果他们再不推广自身浏览器的话,很可能会被这两个竞争对手超越。

百度浏览器

腾讯和搜狐合作推广浏览器

百度浏览器

二线浏览器份额统计,数据来自CNZZ关于浏览器的统计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百度浏览器的试用,我感觉百度浏览器的功能还无法取代现有的IE、Firefox和Chrome浏览器,试用着玩玩还可以,真的要用其进行工作、学习和阅读是非常困难的,其虽然是在IE的内核上开发,但裁剪的功能太多,使其功能还不如IE全面,可用性非常差,面对目前所有的二线浏览器都没有什么竞争实力。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谷歌发布日本震后卫星地图

  据谷歌地理博客报道,在日本发生毁灭性大地震和海啸之后,谷歌地图迅速从其卫星地图供应商处获得了大量最新的日本震后卫星地图数据,并将这些图像对外发布,以期望能帮助日本的救灾工作。

  用户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查看由GeoEye(地理眼)卫星提供的图像,一种方法是下载这个地标文件,然后在Google Earth软件里打开查看,如果用户没有安装Google Earth,也可以直接从这个地址打开Google Maps查看,或者直接访问这个Google相册里查看图像。卫星图片显示日本多个地区都遭受了地震和海啸的毁灭性破坏。

  Google希望提供的这些卫星地图能够帮助日本的救灾工作,也希望这些卫星地图能够产生应有的价值。

谷歌发布日本震后卫星地图

  除此之外,Google还专门创建了一个页面帮助日本人民寻找可能被困在海啸中的亲朋好友。该寻人服务可供人们发布寻人启事或提供线索,目前提供了英语日语两个版本。Google还创建了在线危机响应中心,提供地震地图、最新消息、预警中心链接、灾难公告板等信息。

  2008年的中国汶川地震时,谷歌也向中国提供了高清晰度的卫星地图。

微博与QQ的区别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电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QQ的使用方法

  你要聊天,首要一步是攻破对方的堡垒,得到对方的允许,让对方加你为好友或让你入群,你才有机会与他人聊天,否则开了软件,你就可以说拜拜了。

  QQ有两种聊天模式,一对一、一对多。一对一就是私下聊天,可以无话不谈,私密的信息也可以放心交流,一对多则除了可以公开的信息外,你得守口如瓶。从这点上说,QQ为我们提供了私密信息和公开信息的沟通渠道,方便了我们的沟通。

QQ的使用方法

  微博是QQ的升级版还是终结者

  在上图中,要进行聊天得先通过对方的允许,反之,别人要与你聊天,得先得到你的允许,才能与你进行沟通,看似翻身做主人,但还是很悲惨。你要想知道好友的一些近况,他们最近怎么样,做什么事,有什么好消息分享,虽然你可以主动去打听一次两次的,但这么多的好友,难道你要每天去打听吗,这不现实。所以大多数情况是当别人想起你的时候,主动发起会话,大家才会相互沟通,更多的时候,没人记起你,QQ上的好友名单越来越长,能聊天的越来越少。在QQ上你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别人不记得你,你就无法得到你感兴趣的,相关的消息。

  在群里,有几百号人,状况好点,但好不了多少。过了审核这一关后,几百号人七嘴八舌开始聊,如果都说些你感兴趣的话题,那还好,但嘴长在别人脸上,大家各说各的或者发些垃圾广告,那么你就只能充当回收站的功能,忍受垃圾信息的骚扰。

  作为QQ用户,我们还是很弱势的,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感兴趣的信息得等对方主动找上你,在群里,为了获得一点点有用的信息,又得忍受垃圾信息的骚扰。

  作为QQ用户,若想在QQ上发布广告,就很纠结,一对一聊,别人不审核,效率又低,在群里发,不受人待见,得小心挨管理员的踢,群里的人还真不多,也就几百号人,传播效果不明显。

  QQ用户在QQ上就形成信息发不出去,同时信息又接收不到的怪事,形成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孤岛。

  虽然如此,QQ的私密信息和公开信息的传播还是较好的满足了网民们的需要,上亿网民选择QQ作为自己的即时沟通工具。当广告主们发现自己在QQ上是信息孤岛,不能直接在QQ上形成广告效应时,就盯住了这聚集上亿网民的QQ平台,腾讯公司。腾讯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将广告信息直接发布给QQ用户。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商业链条,广告主——腾讯——网民,腾讯依赖庞大的QQ用户,形成自己的信息传播能力,在这个商业链中占着主导地位,攫取着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利用QQ这棵大树,实行藤绕树战略,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QQ也不再是单纯的聊天工具,变成腾讯商业帝国的基石和代名词。

  与QQ用户的弱势相比,微博用户的地位与之则有天壤之别。你想了解新闻,则可以关注记者、电视台等,想了解投资,则可以关注经济学家、杂志媒体等,只需你关注他们,他们就主动发布信息,并将信息送到你的面前,供你筛选,若稍不如意,嫌广告太多,可以取消关注,一片清净。微博用户是自己信息的主宰者,主动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主动接收信息,就让微博用户发布的微博可以被人看到,若粉丝够多,就可以形成有效的大范围直接传播。我有10000粉丝,那么我一句话就有可能被10000人看到,这可是20个最高级群的传播效果,而且还是每条微薄的。

  而往常想要达到这样传播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付费给腾讯公司,当广告主发现自己可以打造属于自己免费的广告传播渠道时,原有的商业链条就发生了改变, 广告主——网民,腾讯消失了,腾讯在原有商业链中的价值和谈判地位消失了,QQ的上亿用户对腾讯而言,本来是摇钱树,现在成了枯木。腾讯帝国失去了主心骨。

  微博在私密信息和公开信息的传播功能上大大超过QQ,更重要的是微博的传播效果,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路径,对原有的商业生态产生重大的冲击,造成原有商业链的重新洗牌。微博的出现不仅仅是QQ作为IM的挑战,也是对腾讯商业帝国的挑战,但是就此衰落还是涅槃重生,不仅要看腾讯自己的调整能力,也要观察对手的攻击能力,看他们给腾讯留下多少调整空间。

  新浪微博推出微博AIR,号称挑战腾讯的核心,不过私密信息的沟通是微博本身具有的功能,新浪这次通过重组织,让这一功能显现出来,但靠模仿QQ来体现微博的私密信息沟通功能,可以看出其对微博的理解不过如此。

  微博改变了原有的商业生态,也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但固有的思维模式禁锢微博的开放创新,对原有的霸主如此,对现在的挑战者也是如此,从下图中你也许可以发现微博发展的软肋,可以找到一夜颠覆现有秩序的办法。

微博是QQ的升级版还是终结者

  来源:sbumblebee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百度联盟上的雷人广告

  今天浏览某个美食共享网站,无意中发现该网站有一处内容与网站本身格调极不相配,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是百度联盟的广告,但其广告形式却充斥着邪恶。

  为了点击率,该广告使用特殊图片形式进行了一番煞费苦心的“包装”,下面就是百度推广在某个美食共享网站显示的广告,此广告的问题在于,广告标题是“最新热门推荐”有强烈的诱点效果,让人以为该广告是网站的一个栏目,而广告内容嘛,我以前一直以为百度广告的品味很低,没想到我原来高估了百度广告,现在才发现百度广告原来不仅仅最懂中文,而且还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这活儿,改走“广州老军医”的线路了。

百度联盟上的雷人广告

  为了证明该广告显示与内容无关,我特意新建一个隐身窗口打开网站,显示的广告还是这个,这说明广告和用户的内容无关。

  非常替放这个广告的网站感到不平,一个本来挺正规的网站,旁边出现了这么一个东西,不明真相的网友看到后,很可能以为这是该网站的自办栏目,从而会对这个网站的品味大打折扣,这个网站加入百度联盟可谓得不偿失。

  前些天人民网还夸口说“谷歌的所谓‘不作恶’完全是扯淡……谷歌在中国,受到百度的强力阻击”。虽然谷歌AdSense也经常出现一些挺雷人的广告,但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容忍广告商如此恶意侵害网站发布商权益的事情吧。

  百度进入“恶名市场”名单,当之无愧。

当乔布斯离开苹果

  苹果的成功不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当乔布斯离开这个世界,或离开苹果,苹果会面临什么?

  很多外部评论认为乔布斯代表着苹果,也是苹果最大的媒体号召力,失去乔布斯就会导致一种市场号召力的丧失。也许有道理,但近期的分析则认为乔布斯的离去,不会对苹果的产品,以及近期发展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苹果的团队离开乔布斯之后就无法推出风靡世界的产品,也不在于乔布斯的离去会带来苹果产品品质的下降,或对产品品质追求的不懈努力。

  关键的问题是,如果乔布斯离开,那么苹果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将面临股东的压力,这些唯利是图的股东会把苹果带入绝境。

当乔布斯离开苹果

  苹果既往的历史,曾经推出过很多失败的产品,包括当年PDA的第一个商品“牛顿”,麦金塔二代等等。正是这些失败导致苹果濒临倒闭。乔布斯回到苹果的时候,苹果已经是一个二流公司了。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乔布斯才能坚持其精品路线。如果当时苹果不是在如此困境之下,依然还是盈利为主导的大市场策略,今天的苹果就不可能出现。其实微软今天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股东的眼里,这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罢了。

  公司需要一种精神,但有的时候上市公司会在股东的压力下逐步妥协,变成一个利用垄断占据市场,不断保守僵化的体系。因为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控制是非常紧要的。新产品不可能没有风险。

  乔布斯回到苹果后的成功,仅仅是让那些投资者闭嘴。如果没有乔布斯这样的强势地位,其他人则很难和股东博弈。苹果不缺乏技术精英,管理精英,运营精英。但在发展上,缺乏可以和股东博弈的强人。

  乔布斯在苹果的股份也很少,苹果没有特别占优的股东,这在乔布斯离开后,必然会带来非常的混乱。因为现在苹果已经是IT市值最高的公司,也维持着相当高的利润率。正是这个高度,让股东无法接受一种平常的发展,而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一个公司能否长久发展,不在于它曾经如何辉煌,而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如何处置,如何保持一种内在的坚忍。

  乔布斯离开苹果的后果,就是苹果不再拥有和股东博弈的能力。这一点甚至不如盖茨离开的微软。一种可能是,股东短期内相信苹果自身的能力,但一旦出现接班人二次交替或市场出现萎缩的时候,我们熟知的那个苹果就被资本谋杀了。

  来源:李天白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

  说到开放和封闭之战,人们总是会提起二十年前的那场战役,就是苹果和Wintel的战争。任何事物所谓的肇始只是我们需要回顾历史时的印象或观点。

  简单的说,苹果公司把个人电脑(PC)的业务发展成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前,当时提供商业计算江湖大佬IBM和今天的鲍尔默一样喜欢轻蔑的说,这根本没有商业前途。

  当IBM试图进入这个市场时,限制于当年的反垄断法,IBM利用所谓IBM-PC的一套标准,客观扶植了Intel和微软。当年的Mac是建立在简单指令集的CPU基础上的,而Intel的x86是复杂指令集产品。这样市场就从核心计算元件开始分割开来。

  相对于苹果来说,IBM把软件和硬件进行了有效的分割。让很多软件和硬件的厂商有机会制造PC。其实当年的大佬,王安,IBM,苹果都是很封闭的,他们卖的都是应用产品。并没有去有意区分所谓的软件和硬件。

  IBM的无奈造就了一个商业模型,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分工结构,有的企业专注于软件,例如Adobe,微软,Oracle,等等。有的专注于硬件,例如Intel,AMD,Nivdia。

  在开放与封闭之间的战役中,似乎人们得出结论,开放战胜了封闭。

  但什么是开放,什么是封闭?这似乎更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原因。

  例如所谓微软的开放,只是更多的人在微软的环境下开发程序,而不是linux所希望的开放,就是因循PC的逻辑开发程序,因为在PC的领域里面还有很多的体系,例如Linux。当微软成为主要的开发主体,似乎从Linux角度微软变成了封闭。而从Linux的角度来说,微软则是那个霸权。

  所以开放和封闭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甚至是世俗的,多少似乎变成一种民主,多数决定少数的命运。这也是所谓的多数人的暴政。

  每个系统都潜在地追求一种内在的稳定,而不是外在的冲击。不管是冠以任何的借口,都是希望自身生态的存在,而不是其他生态的侵袭。由于每个系统存在,都试图找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不一定是原因。原因又是从来不存在的东西,它的存在只是介于不同观点之间的一种博弈。所谓的胜者为王,只是大家在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找寻的一种结果上的平衡。就像任何一个最强盛的王朝也会消失一样。它存在的理由不能支持它的存在。一切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论。所以所谓的预测,都只是建立在有限的时间上的一种猜测。一种时间上的有效性,而不是所谓的规律或必然性。而成功从来就不能复制。

  在这二十多年里面,我们似乎只看到了苹果的坚持,而不是其他公司的进取。多少年来,笔记本还是东芝最早的定义模样。桌面电脑重复着显示器+机箱+鼠标键盘的模样。类似iMac的一体机从来不是主流。这一切都发生在苹果把电脑主机做成字典大小,iMac则成为一体机的标杆。

  我们其实无法说当初IBM是基于一种开放的构想来推动PC的发展。只能说是无心插柳。后来IBM想借助OS/2挽回局面。但那个时候微软更加进取,凭借山寨了wordperfect和lotus123,建立了自己的Office王国。而Windows则逐渐成为图形操作界面的霸主。

二十年前的那场战争

  在PC业最黄金的时代。苹果有些落寞,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Windows的强盛,另一个原因是苹果的不妥协。它号称不推出低端的产品。

  苹果的利润相对很高,产品又没有低端。这造成苹果产品价格高的印象。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其他公司推出和苹果品质一致的产品的时候,价格更是离谱,至少会比苹果高出30%以上。这大概也是很多苹果用户忠实于苹果品牌的一个原因。同样的产品,苹果更便宜。

  由于苹果只是推出有限的型号,因此从单品的发货量上,总是占优,这也就可以通过规模效益而削减成本。在iPad时代,苹果的价格优势就完全凸显出来,因为大家需要制造的产品品质是类似的,没有苹果那种规模则完全在价格上失利。其实我们过去关于苹果价格高的印象,只是因为市场上有很多低端产品,这些产品拉开了消费区域。一旦进入相同的消费区域,苹果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作为消费者来说,我们总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这不是开放和封闭之间的战争,开放不一定给我们带来实惠。

  例如平板电脑,虽然谷歌不像微软那样收取授权费和使用费。但即便是抛除软件成本,硬件成本依然很高。

  这和整个PC业的行业形态相关。

  PC是一个由市场推动的大协作体,我们常称作IT产业。今天的PC制造业正在分化中,我们早已熟知的业态在暗流涌动中悄悄发生着变化。PC越来越象视频游戏机产业。早期的PC业更想前几年的山寨手机,一个操作系统,一套解决方案,大家做出五花八门的东西。

  一旦主流应用瓜熟蒂落,那么其他的应用就会严重萎缩,就像Adobe,Autodesck控制了传统设计软件一样。在这个局面之前是由很多类似软件瓜分市场。而Office一统江湖之前,也有很多类似的套件。

  当我们看到硬件的进步的时候,不能忽略软件自身的进步和变化,因为正是软件给计算机带来生命和应用价值。

  传统化的应用实际上催生出类似垄断化的产品。产品逐渐走向封闭。只有在操作模式或计算模式上的革命性产品出现,才可能撼动已有的格局。

  开放和封闭实际是产业者之间的道德游戏,这并不真实的关乎消费者的利益。现在的PC制造业,一个产品的背后是几十个厂商的协作结果。

  我们试想即便苹果把iOS开放给其他厂家使用,单个的元器件厂商依然不能通过整合资源来实现更低的成本。就像三星和LG.而对于越来越标准化的产品来说,各种不同器件规格的组成,必然引发使用的稳定性降低,也给开发者带来噩梦。这正是Android阵营发生的事情。

  我们从来不希望垄断,因为垄断带来两个负面效应,一个是垄断企业的不思进取,扼杀新生,一个是垄断可以让消费者没有议价的权利,在市场上丧失了投票权。这就是市场民主的概念。但垄断不一定会让消费者直接吃亏。或者说早期的垄断形成过程都是通过规模效应让消费者明显受益的。

  在古希腊有个陶片驱逐法,这个法律规定,如果一个政治人物太受民众喜爱,那么就可以用陶片投票,把这个人驱逐出境若干年。为什么?因为这个太受爱戴的领袖,会变相剥夺公民的选择权,因为他可以左右民意。

  在市场上,就存在反垄断法。也存在产品挑战者,例如Ubuntu对Windows的挑战。当年IBM就是利用产品的新规则,打破了苹果的垄断地位。但那发生在PC业的早晨,现在则是已近黄昏。IBM这个PC产业的推动者早已撤出了PC战场,回归到它的商业计算服务领域。

  PC的繁荣时代已经逐渐远去。PC的丛林法则时代也逐渐远去。

  iPad必将主导这个市场若干年,直到新的操作模式,整合模式或制造模式出现。在未来的几年里,其他的平板仅仅是一种陪衬。

  在苹果和IBM那场战争结束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微软和Intel两个巨人。而IBM则反身回到了自己原有的领域。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微软是盖茨说的危机意识,每天都可能面对竞争而死亡。

  IBM的理念是永远做最强的追随者。就是那个大家都快遗忘的永远做第二。其实这个基因也成功的植入了微软的基因中。在浏览器战争中,在智能手机,以及搜索和其他领域,微软总意图用自己强大的市场地位,让前行者探路,自己收获果实,虽然在浏览器战略上成功了,但在搜索,智能手机上都开始显现战略的失效。

  Intel号称自己是开创世界的偏执狂,AMD与其说是竞争对手,不如看做竞争伙伴。而ARM的出现,让Intel的大厦晃动起来。ARM实际上复制了当年IBM的标准输出战略,利用知识产权,联合其他的硬件厂商进行博弈。当iPhone也采用ARM的方案的时候,ARM主导了移动计算核心的市场。

  谷歌和苹果的关系则由于Android的推出,而从兄弟变成对手。双方口水不断,表面上互相交恶。

  谷歌今天很像当年的IBM,它主导了互联网的主要业务,也是互联网最大的造金机器。当互联网不可避免的向移动计算靠拢的时候,谷歌不可能坐视市场的流失。一方面凭借ChromeOS和Chrome浏览器进攻桌面市场,一方面凭借Android抢占移动市场。

  但谷歌的主要收入并不来源于此,这和当年IBM的情况类似。不同的是,当年IBM让微软完成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次谷歌自己来做,因为谷歌看到苹果不是一个温顺的合作伙伴。苹果也在进军互联网服务市场。

  双方在订阅服务,音乐,视频销售等领域正面冲突。虽然苹果没有涉足搜索这个谷歌最核心的业务领域。但谷歌害怕苹果会重复微软的战略,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在移动搜索领域和谷歌展开争夺。这从AdMod的收购,以及苹果推出iAd计划后显得更加迫切。毕竟adword和adsense是谷歌镇宅之宝。

  苹果更像一个典型的现代作坊,一心打造自己满意的产品。可以说苹果的互联网服务目前乏善可陈。MobileMe很美国,很地域,iWork.com更是如此。至少在中国用起来很不爽。虽然也有很多改进。

  苹果有一种设计基因,就是对于原生程序的高度依赖,和Google开放的Web设计理念不同。这可以从iTunes,MobileMe等诸多的应用中看出来。可以说苹果并不擅长做非常开放的应用。就是那种可以兼顾很多应用环境下的Web应用。例如,MobileMe只能通过兼容HTML5的浏览器使用。之前根本不支持IE这种主流浏览器。

  苹果甚至自身也对过往的自家产品没有那么多关注,导致新的应用在以前的产品上根本不能使用。就像iOS4.3就不再兼容3GS之前的产品。这也许正是苹果可以快速奔跑向前的一个原因。

  也许一年以后,所有的系统升级就和iPad一代和iPhone4没有关联了,现在iMovie就不能运行在一代的iPad上,原因很简单,内存太小了。

  在这场谷歌和苹果的战争里,谷歌没有完全采用当年IBM的战略,而把自己置于当年微软的位置。毕竟现在的移动设备制造商很少有实力来开发一个完美的系统。但随着谷歌实验室阶段的结束,那些厂商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多少,去年谷歌就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手机,一旦产品成熟,难保谷歌不会变成第二个苹果。虽然谷歌没有积累良好的硬件产品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但相比HTC,三星,LG,MOTO这样的二流角色,谷歌弥合这种能力鸿沟的潜力还是具备的。

  因此,今天谷歌和苹果的战争,更像是两个巨人的决斗,而不是当年IBM领着大家搞群殴。

  来源:李天白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Gmail增加“智能标签”功能

  据Gmail官方博客报道,Gmail在实验室增加了一项新功能“智能标签”,用户激活这一新功能之后,Gmail会自动对收到的“批量”、“通知”或“论坛”邮件进行分类,以便用户能快速处理大量邮件。

  用户激活这一新功能之后,Gmail就会创建过滤器将邮件标记为这些类别,并开始自动把收件箱中的邮件贴上不同的标签,例如“批量”、“通知”或“论坛”等,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批量”邮件经过滤后不会显示在“收件箱” 中。使用“设置”-“过滤器”可修改这些默认设置或创建新的过滤器。

  这些标签本身的意思非常清晰。“通知”包括各个网站的更新信息、网络商店的发货认证信息等等。“论坛”主要包括用户参与的某些网络论坛上的信息。而那些似乎是通过群发的电子邮件在到达用户时则将被标签为“批量”,这些邮件将会跳过收件箱,直接进入“批量”标签的收件箱,而“论坛”和“通知”则将被默认保存至收件箱内。

  要想使用“智能标签”这一新功能,用户须进入Gmail实验室页面(Gmail Labs),在此页面上可以看到“智能标签”功能。

Gmail增加“智能标签”功能

  启用“智能标签”后,系统会自动在用户的过滤器中创建几个新的过滤器,用于过滤邮件。

Gmail增加“智能标签”功能

  之后,用户就会发现右边的标签栏部分会自动增加几个“智能标签”,用于过滤用户邮件。

Gmail增加“智能标签”功能

  使用“设置”-“过滤器”可修改这些默认设置或创建新的过滤器。点击左上角的“不属于”按钮可报告分类不正确的电子邮件。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发现Gmail实验室的“智能标签”功能的确很好用,判断挺准,“批量”标签能过滤掉大部分群发邮件、广告邮件和邮件列表,自动将“批量”邮件进行过滤,不显示在收件箱,节省了很多处理邮件的时间,提高了使用邮件系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