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Google Reader开始支持任何网页

  据Google Reader官方博客报道,Google Reader(谷歌阅读器)新增加一项功能,可以跟踪那么没有RSS Feed的网站的更新内容。

  RSS技术可以让用户无需访问网站即可获得最新内容,但这需要页面本身提供RSS源,但Google Reader新增加的功能可以让用户对任意网页进行跟踪,只需在阅读器的“添加订阅”处输入页面的链接地址即可。

  用户使用该功能后,即可在所跟踪页面更新后收到内容摘要。Google表示,将逐步改进这些摘要的质量。另外,网站所有者也可以通过调整几行代码选择是否在不发布源的情况下,允许Google Reader订阅其内容。

  该功能目前只在英文版的Google Reader中发布,中文版界面还不支持,使用中文界面的用户需要将语言切换到英文后,增加需要订阅的网站地址,然后再切换回中文界面即可。(编译:新浪科技

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

我为什么使用Firefox浏览器

  尽管Google Chrome(谷歌浏览器)4.0有很多优点,并且速度快,但我目前的首选浏览器依旧是Firefox,我为什么使用Firefox而不是Chrome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Firefox支持远程域名解析,完美的解决了使用SSH时遇到的DNS污染问题,是目前使用代理浏览体验最佳的浏览器。据一些反向域名查询网站统计,大约有四百多个域名在DNS污染的列表中,包括著名的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站。目前Chrome的代理设置使用的是IE系统的代理,据悉未来版本的Chrome有可能会支持Socks远程域名解析。

  2、Firefox的扩展Echofon(Twitterfox)万能版,能让我能快速而方便地更新Twitter,在不翻墙的情况下。

  3、Firefox的扩展AutoProxy能让我忽略墙的存在。

  4、Firefox的扩展IE Tab能较为完美的解决IE兼容性问题。

  5、Firefox的兼容性很好,很多Chrome显示不了的网站使用Firefox显示正常。

  6、Firefox的开发商Mozilla的官方网站在首页标识“我们认为互联网应该是公开、开放和不受限的”(We believe that the internet should be public, open and accessible),这种开放的“互联网自由”的价值观令人钦佩。

  综上所述,Firefox具有大量的第三方扩展、较好的安全性能、跨平台和开源的特性、自由开放的价值观,使用Firefox代理扩展,能高效便捷地实现翻墙,乃居家旅行之必备工具,因此,我目前依旧无法放弃Firefox而使用其他浏览器。

如果浏览器是女人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 4.0发布

  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 4.0稳定正式版已经发布了,可以手动在谷歌浏览器里升级,新版本最大的特点是支持扩展系统和书签同步功能,书签同步使用了Google Docs的空间。不过这个版本目前仅有Windows版本,Linux版和Mac版还没有发布。

  Chrome 4.0的一个重大的改进是增加浏览器扩展系统,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扩展系统获得1500多个新功能。用户可以到Chrome的扩展库中搜寻扩展,安装只需花费几秒钟的时间,卸载也同样轻松。

  书签同步功能则允许在不同电脑上同步Chrome浏览器的书签,同步时需要使用Google帐号登录,同步的书签数据会保存在用户的Google Docs的一个文件夹中。

  对于书签同步使用Google Docs,我有一点不理解的地方,就是为什么Chrome的书签同步不使用Google Bookmarks,而是使用Google Docs,如果使用Google Bookmarks的话,那在Firefox,IE里使用谷歌工具栏也能看到Chrome的书签,这样不是很好?某非Google Bookmarks真的要被Google抛弃?

  除此之外,Chrome也支持数项HTML5技术,在性能方面取得了极大地进步。采用Mozilla的Dromaeo DOM Core测试工具所得的结果显示,Chrome 4.0比Chrome 3.0整体性能提升了42%,接近Chrome 1.0的5倍。

  尽管如此,目前我个人首选浏览器依旧是Firefox 3.6,为什么呢?我将在明天的文章里说明原因。

  点击访问:Google Chrome浏览器

腾讯关闭滔滔微博业务

  今天腾讯滔滔今日发布公告称,自1月26日起,滔滔业务将会开始和QQ空间心情整合。这一业务调整或许表明腾讯滔滔业务的关闭。

  腾讯滔滔于2007年8月上线公测,属于最早的一批中文微博客服务。但是该服务运营存在很大问题,以腾讯庞大的用户群,腾讯滔滔居然运营的不如饭否等微博客,实在说不过去。

  腾讯其实早就该关闭滔滔这个怪胎了,我最开始试用了几下,就没有继续使用了,滔滔的服务功能很少,只支持绑定QQ,不支持绑定MSN和GTalk,又不支持API,用户数又少,界面和UI也不行,其实腾讯要是将微博客功能集成到IM里的话,那样效果会好一些,但又可能会影响原有的IM功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腾讯在微博客上规划的比较乱,滔滔和QQ信箱都有涉及到这个业务,但又都不支持API,使得其更新并不方便。不支持API有可能是因为安全问题,如果怕密码泄漏,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微博密码来更新。

  腾讯的QQ空间实际上是类似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这样的SNS社区,本质上并不属于微博客,如果腾讯将滔滔的业务集成到QQ空间里,实际属于放弃了微博客市场的运营。实际上这种策略也属正常,因为QQ的用户都比较草根,无法像新浪微博那样依靠名人效应炒作微博,既然吸引不了高端用户,那就不如把精力放在SNS上,抢占开心、人人的市场,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战略。

  附录:腾讯公司关于滔滔业务调整公告

  尊敬的滔滔用户:

  大家好,由于业务调整。2010年1月26日滔滔业务将会开始和QQ空间心情整合。整合期间将影响滔滔的所有写操作、以及相关设置。但还可以查看以前发表的滔滔。请大家放心,历史所保存的滔滔内容不会丢失,将逐步迁移到QQ空间心情模块。请大家打开空间选择心情模块中查看或发表新内容。

  QQ空间项目组  2010年1月26日

Twitter实时同步到Ping.fm和Hellotxt

  我很早就开始使用Ping.fmHellotxt的同步功能,这两个服务都是微博客的分发平台,用户通过将自己的不同的微博客账号或者社会化网络帐号绑定在Ping.FM和HelloTXT上,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同步发布信息到各类微博客上和社交网络上。

  不过,我在使用这两个服务的时候产生了一些困惑,Ping.fmHellotxt的本质在于平台化,将自己当做一个发布平台,可以将信息同步出去,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社会化网络设计,因为用户只能发布,无法得到反馈,信息交流也不方便,是一个典型的单向信息流模式。

  因此,我认为真正的社会化网络传播模式应该是,将信息从Twitter传送到Ping.fm或Hellotxt,然后再由Ping.fm和Hellotxt同步信息出去,而用户的的反馈可以在Twitter上实时获得。

  但是由于利益的关系,Ping.fm和Hellotxt都不提供接收Twitter信息的功能,只提供发布信息到Twitter的功能,因此,我就自己动手,将前段日子写的那个基于GAE的Twitter同步程序增加支持从Twitter同步信息到Ping.fm和Hellotxt的功能,也就是说,在Twitter发布的信息,可以自动同步到Ping.fm和Hellotxt,然后再由这两个服务传播到更多的社会化网络中。

  整个系统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Twitter同步到Ping.fm和Hellotxt

  这个程序的使用方法和微博客同步有些不同,Ping.fm和Hellotxt的架构和功能类似,其API调用并不是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调用,而是使用developer API key和user application key来实现认证,不会出现用户名和密码,因此也较为安全,这里介绍一下各个key的获取方法。

  Ping.fm的user application key可以在这个地址 http://ping.fm/key/ 获取。

  Ping.fm的API Key可以在这里 http://ping.fm/developers/request/ 创建。

  Hellotxt的user_key在这里获取 http://hellotxt.com/settings/api 获取。

  Hellotxt的application key在这里 http://hellotxt.com/api/dev 创建。

  每个人的key都不同,自己的key用来更新自己的帐号,通常自己使用的话直接申请即可得到。

  Ping.fm和Hellotxt两者的功能重合度相当高,不必两个服务都使用,只要使用其中一个服务即可,Ping.fm支持同步37个服务,Hellotxt支持59项服务,不过Hellotxt支持的很多服务同步都有些问题,而Ping.fm支持各个IM的状态更新是Hellotxt所没有的。

  应用的安装部署方法

  下载方法,使用TortoiseSVN检出这个SVN地址,然后,编辑app.yaml,修改为自己的appspot应用名,接着,修改twitter.py文件的最后一行,将自己的Twitter用户名填入,修改 ret = send_pingfm_msgs("api_key","user_app_key",text) 或 ret = send_hellotxt_msgs("user_key","app_key",text) 里的key值,不需要同步的服务请使用#号注释掉,cron.yaml文件里是计划任务设置,然后就可以按照此文的方法进行发布,执行 appcfg.py update 目录名,使用Gmail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发布了。

  发布之后,GAE就可以定时执行twitter.py程序,由于定时执行可以设置最短为1分钟,因此同步速度很快,基本可以实现即时自动同步的效果。

  注意事项

  Ping.fm和Hellotxt需要翻墙访问。使用前需要先申请key。

  如果在Ping.fm或Hellotxt中绑定了Twitter帐号,需要将Ping.fm和Hellotxt中关联的Twitter帐号删除,否则会造成死循环。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Google AdSense被挂马?

  今天我博客上有网友爆料,所有包含Google AdSense广告的网站都会被卡巴斯基报病毒Trojan.JS.Redirector.ar,经过搜索可知,这个问题从今天下午3点到5点期间普遍存在,所有挂了Google AdSense广告的网站都会被卡巴斯基报Trojan.JS.Redirector.ar木马病毒提示。

  AdSense中文博客已经发布了一则公告,标题是:“Google AdSense引起杀毒软件报警问题的反馈”,称“AdSense 中文小组今天陆续收到一些用户关于Google AdSense代码引起杀毒软件报警的反馈,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方进行沟通,争取使问题尽快得以解决”。AdSense英文博客至今未有说明。

  如果Google AdSense的服务器真的被挂了木马病毒,那将是令人震惊的,因为Google AdSense的使用如此的广泛,连新浪网都在使用,真是病毒的话那对用户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对于Google来说也同样道理。

  Google有两样服务的代码在全球的网站都很普及,一个是Google AdSense,一个是Google Analytics,Google应该尽最大努力确保这两项服务不被黑客攻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晚间时分,卡巴斯基中国公司证实,这是一起病毒误报事件,Google Adsense代码正常。卡巴斯基用户在下次升级病毒后即可解决,不同用户升级病毒库的时间不同,所以故障的恢复时间不一。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Blogger将不再支持FTP发布

  据Blogger官方博客报道,Blogger宣布将在2010年3月26日起不再支持以FTP的方式发布Blogger,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将无法继续通过FTP发布的方式直接访问自己的Blogspot博客。

  Blogger给出的理由是,FTP发布大量耗费着Blogger的资源,但仅仅有0.5%的活跃用户在使用FTP发布,除此以外,Blogger即将完全重写一些代码,也无法提供FTP支持。

  我也进行过一些测试,如果博客文章达到数千篇的时候,使用FTP发布博客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中间很容易中断,可以想象这样的服务的确很耗费Google自身的资源。

  因此,用户必须放弃继续使用FTP发布Blogspot,而切换到blogspot域名或者自定义域,可惜的是,这两个选择均无法从中国境内访问。

  以前,中国用户可以在国内购买一个FTP服务器,然后使用FTP发布的方式将Blogger发布过来,可以在国内快速的访问Blogger,这样的日子将不存在了。

  据Alexa统计,Google旗下的Blogger网站是目前全球第七大流量的网站,但自去年五月份起就无法从中国访问,世界流量最大的20个网站中,有6个网站在中国访问异常,分别是Facebook,Youtube,Blogger,Twitter,Wordpress(二级域名无法访问),Myspace(部分二级域名无法访问),其中YouTube和Blogger都是Google旗下的网站。

2010年1月24日星期日

探索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

  我们现在如果认为微博客很难获得盈利(或者说是可观的收入),是因为我们的思考陷入思维定势,认为Twitter现在的盈利是怎样的,中国的微博客也是如此。

  微博客网站要实现盈利,就要有勇气打破“C2C”,不能全盘做法都是复制到中国,一定要有中国模式。

  这种中国模式就是走微世纪和微商业之路。

  如果微博客是在一个微商业的环境,一个大型微博客网站要实现商业收入是很容易的事情。

  例如按新浪微博来探索商业模式,简哲运用微世纪的微社会和微商业的理念来创意一个微博游戏,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游戏,也不是一种单一的商业模式,而是一种社会形态和商业形态的结合,它能让一个微博客网站通过这个游戏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一、新浪微博的商业模式

  现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博客网站是新浪微博。我认为新浪微博要创收几十亿的收入,不是难事!如果能实现“围脖约会+品牌部落+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那么新浪微博要赚一百亿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新浪微博最突出的资源和优势就是名人和娱乐圈明星。这种资源一盘活,创收就很容易了。

  做在线游戏,通过虚拟交易获得盈利。这种商业模式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创意。

  这个在线游戏叫做围脖约会,游戏的引爆点是“名人约会”。

  1.游戏的玩法,用围脖竞价来和名人约会。

  2.约会是指官方网站每天推出活动,搞名人微博交流会,让微博客竞价向名人提问题。每次活动限定发问人数。要取得这个名额,就要用围脖来竞价,如别人出10条,你出11条,你就能入选。

  3.为了有更多的围脖去竞价,微博客可以去种棉花、织布、招聘织围脖的工人、开围脖工厂、炒卖名人围脖。每个微博客都能免费领取一亩地种棉花。如果想要更多土地去种棉花,可以付费购买土地。可以偷菜,也可以偷棉花。但是,围脖能用来和名人对话,粉丝对偶像对话,这是一般游戏不能创造的!

  4.围脖分为普通围脖、名人围脖、极品围脖。碰到当日名人的交流会,名人围脖可以当10条普通围脖竞投,极品围脖可以当100条。

  5.名人约会,不是让微博客去抢名人发言的沙发,而让名人坐微博客的沙发,这个话题的所有转发和回应是源自微博客的信息。这条信息可以在首页推荐。这个机制确保微博客会主动参与竞价,取得约会名额。

  6.第二个机制是转发最多、评论最多的问题能得到名人的礼物,比如李开复就送本签名书,李宇春就送签名CD.

  7.第三个机制是参与转发和评论的微博客,会随机得到围脖。

  8.微博可以视作为一个即时媒体。名人可以借交流会作公关宣传,例如《锦衣卫》的电影宣传,可以用微博宣传,让甄子丹和微博客在线交流。依新浪的影响力,做这些微博客在线交流会是可以的。微博是在线交流,比传统的新闻发布会更方便。更容易让名人安排时间。甚至名人在家里或酒店就能上网进行。

  9.围脖约会能直接实现营销活动,例如一个作家的交流会,在活动页面设置购书订单。也就是说新产品发布会也能做,那些团购活动亦能直接发起。

  二、围脖约会和品牌部落会发展什么

  微广告。当品牌在微博客网站建立品牌部落,就会借围脖约会来做广告推广,要加入来玩的还会有B2C、C2C的卖家。

  品牌部落会用商品作为广告交换,这样微博客网站就能在游戏里面推出一个竞投频道,让微博客用围脖来兑换或竞投这些商品。

  在竞投商品的旁边,会有订单链接,如果一个微博客竞投失败,但是他又喜欢这件商品,可以选择付钱购买该商品。从商业学来说,如果是参与竞投而没成功的微博客可以在竞投结束的一个小时内用九折优惠价格购买,会更利于广告促销。

  当这种微广告出现,会让围脖约会通过口碑宣传迅速传遍世界,也就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围脖约会的游戏。

  三、围脖约会游戏带来多方共赢,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名人约会——这是一种社交心理需求,对微博客有强烈的吸引力!让微博客有机会能和名人、偶像巨星对话。让名人在微博客发布的信息回应问题。

  2.游戏能让微博客用户付费,一是购买会员服务,二是购买虚拟道具,三是购买品牌部落的产品或服务。

  3.品牌部落要想加入推广,首先会购买品牌部落的功能服务。为了推广,品牌商会为游戏提供礼品作为广告宣传,让微博客网站获得礼品资源,微博客用游戏中的围脖来竞投实物礼品。这样,具有两种不同的竞投目标,就能包含最广阔范围的人群。

  4.名人可以宣传自己;品牌商可以通过赞助礼品来进行广告宣传;微博客可以获得对话、竞投礼品和推广自己的微博;新浪微博可以实现多赢(人气、口碑、盈利和微博发展)。

  5.将来,这个游戏还能向公益事业发展,例如名人拿出物品来慈善拍卖。通过微支付来竞投。

  即时信息,可以是服务,也可以是商业模式的平台。能赢得口碑,又能获得盈利走向健康发展,这种事情就值得做!

  要了解微社会和微商业,请下载我写的电子书《微世纪》。

  这可能是全民围博的引爆点!

  投递人:简哲

  博客网址:创意商业

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谷歌中国发布广告澄清不实传言

  继谷歌中国前些天通过中文官方博客发布了辟谣声明后,谷歌中国开始在Google关键字搜索中投放AdWords广告的形式来加大辟谣力度。

  现在,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搜索“谷歌退出中国”、“Google退出中国”、“中国谷歌”等关键词,显示的第一位是一条谷歌发布的AdWords赞助商链接,标题是“谷歌官方:澄清不实的传言”,内容链接到谷歌中文官方博客的声明文章。

  在早先,多个中文媒体曾经发布了类似“谷歌中国已经正式解散”、“谷歌中国员工离职”、“离职员工有半年带薪年假”等不实传言。

谷歌中国发布广告澄清不实传言

  不过,在谷歌中国并没有在百度搜索引擎也投放类似的广告,下面是百度搜索“谷歌中国”显示的搜索建议。

谷歌中国发布广告澄清不实传言

  另外,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昨天表示, “谷歌事件”不应与中美两国政府和两国关系挂钩,否则就是过度解读。

  目前,国内的网络整顿活动并没有因为谷歌退出事件而停止,就在昨天,知名的IT技术媒体网站techweb.com.cn就被停止域名解析了。通过域名查询可知其域名状态Domain Status为clientHold,techweb的域名注册商是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如同我在一年前发布的文章“不要在国内注册和使用CN域名”里说的一样,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和退路了,CN域名实在是太不保险了,随便一个域名商都能停止大型企业网站的域名,而且屡试不爽,除了像谷歌一样退出中国,使用法律健全的美国提供的COM域名之外,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种不确定的政策性因素带来的运营风险吗?为什么在美国运营企业网站就从来这么多的风险呢?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虽然在传统经济上对外提供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投资,但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新经济模式转型,美国可能将取代中国成为全世界新经济投资的中心。

Z-Blog性能优化和评论IP显示

  前些天的一些突发事件,使得我发现了Z-Blog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性能问题,就是当单篇文章日访问量数万的时候,会有大量并发用户同时写Access数据库,会导致数据库死锁,之后的外在表现就是CPU占用猛增。

  经过对Z-Blog的代码进行分析,我发现其原因是大并发用户同时写数据库产生的原因。

  我这里想到了一个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时间缓存,定时写数据库,在一定时间内,数据只写入内存,不写入数据库,当缓存时间到了以后,再把内存的数据写入数据库。这样,即使再大的并发量,也不会再发生数据库死锁的问题了。

  经过初步的代码修改和测试,发现修改完了以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修改方法是,打开FUNCTION目录下的c_html_js.asp文件,修改UpdateCountInfo函数为以下代码即可。

Function UpdateCountInfo(id)

 Dim strLastUpdate
 Dim intArticleCount
 Dim aryArticleCount
 Dim objRS

 Application.Lock
 strLastUpdate=Application(ZC_BLOG_CLSID&"LAST_UPDATE")
 aryArticleCount=Application(ZC_BLOG_CLSID&"CACHE_ARTICLE_VIEWCOUNT")
 aryArticleCount(id)=aryArticleCount(id)+1
 Application(ZC_BLOG_CLSID&"CACHE_ARTICLE_VIEWCOUNT")=aryArticleCount
 Application.UnLock

 If IsEmpty(strLastUpdate) Or Not IsDate(strLastUpdate) Then
  Application.Lock
  Application(ZC_BLOG_CLSID&"LAST_UPDATE") = Now()
  strLastUpdate = Application(ZC_BLOG_CLSID&"LAST_UPDATE")
  Application.UnLock
 End If

 If DateDiff("s",strLastUpdate,Now()) > 30 Then
 '如果当前时间与上次保存计数值的时间差大于设定的时间间隔,则把计数值重新写入数据库
  Call OpenConnect()

  Set objRS=objConn.Execute("SELECT [log_ID],[log_ViewNums] FROM [blog_Article] WHERE [log_ID] =" & id)
  If (not objRS.bof) And (not objRS.eof) Then
   intArticleCount=objRS("log_ViewNums")
  Else
   intArticleCount=0
  End If
  objRS.Close
  Set objRS=Nothing

  If aryArticleCount(id) > intArticleCount Then
   objConn.Execute("UPDATE [blog_Article] SET [log_ViewNums]=" & CStr(aryArticleCount(id)) & " WHERE [log_ID] =" & id)
   Application.Lock
   Application(ZC_BLOG_CLSID&"LAST_UPDATE") = Now()
   Application.UnLock
  Else
   aryArticleCount(id) = intArticleCount
   Application.Lock
   Application(ZC_BLOG_CLSID&"CACHE_ARTICLE_VIEWCOUNT")=aryArticleCount
   Application.UnLock
  End If

  Call CloseConnect()
 End If

End Function

  另外,默认的Z-Blog留言评论是没有用户IP地址显示的,通过一些修改,可以在留言中增加用户IP地址前三位的显示功能,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修改c_system_lib.asp文件的Public Function MakeTemplate(strC)函数,加入下面语句:

  ReDim aryTemplateTagsName(12)
  ReDim aryTemplateTagsValue(12)

  aryTemplateTagsName( 12)="article/comment/ip"
  if AuthorID=1  then
   aryTemplateTagsValue(12)=""
  else
   aryTemplateTagsValue(12)="ip: " + Left(IP, InStrRev(IP, ".")) + "*"
  end if

  修改TArticle的Function Export_CMTandTB()函数,将 objComment.LoadInfoByArray(Array(objRS("comm_ID"),objRS("log_ID"),objRS("comm_AuthorID"),objRS("comm_Author"),objRS("comm_Content"),objRS("comm_Email"),objRS("comm_HomePage"),objRS("comm_PostTime"),"","")) 改为 objComment.LoadInfoByArray(Array(objRS("comm_ID"),objRS("log_ID"),objRS("comm_AuthorID"),objRS("comm_Author"),objRS("comm_Content"),objRS("comm_Email"),objRS("comm_HomePage"),objRS("comm_PostTime"),objRS("comm_IP"),""))

  修改 b_article_comment.html ,增加 <#article/comment/ip#>标签。

  之后,文章评论就会出现评论者的IP地址栏,不过有个问题是,当评论有人回复的是时候,只能留下最后一个回复者的IP地址。解决的方法是:

  修改c_system_lib.asp文件,找到
 IP=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
 Agent=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USER_AGENT")

  修改为
   if IP="" Then
 IP=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
 Agent=Request.ServerVariables("HTTP_USER_AGENT")
   End If

  这样就不会覆盖掉留言回复者的IP了。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

IPV6和网络实名制

  今天看了一则新闻,说北京为了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将在2010年分步推行网络实名注册制,逐步实现全部用户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推动文明办网、上网。

  网络实名制以前曾经讨论过很多次,但一直都没有实际实施过,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技术上的问题,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实名制实施的难度将变得越来越低,不久的将来网络实名制的实现将不会存在技术上的障碍。

  据CNNIC报道说,2012年现有的IP地址将分配完毕,解决网络地址的问题就要从目前的IPv4过渡到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目前IPv6已经在国内一些省份试点,预计不久的将来即可使用。

  IPv6在中国推广的话,一个重要的应用很可能会是“网络实名制”,目前基于IPv4的网络之所以难以实现“网络实名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IP资源的共用,因为IP资源不够,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共用一个IP,IP和上网用户无法实现一一对应。

  在IPv4下,现在根据IP查人也比较麻烦,电信局要保留一段时间的上网日志才行,通常因为数据量很大,运营商只保留三个月左右的上网日志,比如查前年某个IP发帖子的用户就不能实现。

  IPv6的出现可以从技术上一劳永逸地解决实名制这个问题,因为那时IP资源将不再紧张,运营商有足够多的IP资源,那时候,运营商在受理入网申请的时候,可以直接给该用户分配一个固定IP地址,这样实际就实现了实名制,也就是一个真实用户和一个IP地址的一一对应。

  当一个上网用户的IP固定了之后,你任何时间做的任何事情都和一个唯一IP绑定,你在网络上做的任何事情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有据可查,并且无法否认,想跑都跑不了。

  到时候抓网民也方便和容易多了,你可能昨晚刚浏览过色情网站,第二天早上就会有人上门给你开罚款单。

  未来真可怕啊。

  名词解释: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 现有标准IPv4只支持大概40亿(232)个网络地址,而IPv6支持2128(约3.4 ×1038)个。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谷歌中国官方辟谣——没有关闭和解散

  今天,谷歌官方博客发布了一则辟谣声明,首次对这次“退出门”事件做出了官方回应,表示谷歌中国并没有关闭,员工也没有离职,谷歌仍然一如既往地为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虽然这个辟谣的声明来的有点晚,但也澄清了早前各种各样的不实谣言,让谷歌中国的客户群心里有了底。

  效法一周前Google首席法务官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通过博客表示考虑退出中国,谷歌中国分公司最高负责人刘允和杨文洛联名对外发布博客,表示日前某些中文媒体所报道的“Google已经关闭中国办公室”“部分员工已接通知将于近期离职”均为不实报道。而在一周前,Google总部的德拉蒙德在Google的官方博客发表了题为“对中国的新策略”的署名文章,表示Google要重新评估在中国商业运营的可行性,并决定不再继续审查中文网站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德拉蒙德称,“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将不得不关闭谷歌中文网站,甚至可能包括我们在中国的办事处”。

  谷歌中国发布的辟谣声明全文如下:

  澄清不实的传言

  发表者:刘允 杨文洛

  过去几天里,我们看到有很多关于谷歌中国以及谷歌员工的不真实的传言,一些报道称我们已经关闭了在中国的办公室,还有一些报道称我们在中国的员工已经接到通知将于近期离职。这些都是不真实的。目前,谷歌中国的员工同过去一样在办公室正常工作,讨论产品开发,与客户进行沟通。尽管谷歌总部管理层近期宣布他们将会在未来的几个星期与中国政府就一些事宜进行商讨,谷歌中国的员工们仍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向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用户和合作伙伴对谷歌是非常重要的。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关于Google辱华谣言的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在海外华人圈里流行着一则攻击Google的帖子,说Google发飙,利用搜索关键字报复中国,输入关键字“chinese people”就会出现“chinese people eat babies”这样的辱华建议。

  据Google搜索建议官方说明,Google Suggest(搜索建议)是利用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相关搜索的相对热门的信息进行自动排名的,整个搜索建议的词语都是自动生成,通常情况下是按照搜索次数由大到小排列的,没有任何人工干预。

  而根据Google Trends(谷歌趋势)上分析,“Chinese people eating babies”这个词在最近一个月的搜索量不断上升,搜索次数的增加使得这个词自动成为chinese people的搜索建议词。

关于Google辱华谣言的分析

  这个词出现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几年前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组四川籍行为艺术家朱昱的吃死婴的行为艺术照片,有人曾经利用这组照片丑化日本人,说是日本人吃婴儿,因此导致美国人会误以为中国人或日本人有吃婴儿的行为。

  而有人为了丑化Google,故意在最近一段时间传播这样的谣言,导致“Chinese people eat babies”的搜索量越来越大,而Google搜索引擎的Google Suggest如实反应了这样的事实,反而证明了Google搜索引擎的公正和客观。

  另外,这个搜索建议并非仅仅只在Google中出现,如果说Google利用“Chinese people eat babies”来辱华,那么就请解释一下百度搜索“Chinese people”后出现的这张图是怎么回事。不要说百度也联合Google一起辱华哦。

百度辱华

  英文Yahoo搜索引擎搜索“Chinese people”也会出现类似建议。

Yahoo辱华

  因此可以认为,Google的搜索结果是根据用户的搜索频率自动调整的,不存在Google故意利用搜索建议的关键词进行辱华的行为。

破解Google Gmail的https新思路

  最近,Google针对Gmail被攻击事件,全面默认启用了始终以https访问Gmail的方式了。但是,对于可以动用整个国家力量的黑客来说,从网络通讯数据中(在此不讨论对用户电脑种木马破解https的情况,只讨论在网络通讯数据中破解https的方法)破解https除了暴力破解(暴力破解https即使按照现在的集群计算能力仍旧需要几百至几万年不等)之外真的别无他法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https的安全性主要是由SSL证书中的公钥和私钥来保证的。浏览器与服务器经过https建立通讯的时候(不考虑SSL代理方式需要用户提交证书的情况,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浏览器访问网站,和SSL代理无关)会按照以下步骤保证通讯的安全性:

  1、浏览器连接服务器,服务器把SSL证书的公钥发送给浏览器

  2、浏览器验证此证书中的域是否和访问的域一致(比如用户访问https://mail.google.com/时,浏览器验证服务器发送过来的SSL证书的公钥中的域是否为mail.google.com或*.google.com)并没有过期

  3、如果浏览器验证失败,浏览器通知用户证书有问题,让用户选择是否继续

  4、如果浏览器验证成功,那么浏览器随机生成一个对称密钥并使用接收到的SSL证书的公钥进行加密并发送给服务器

  5、服务器通过SSL证书的私钥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解密并得到浏览器随机生成的对称密钥

  6、最后服务器和浏览器都通过这个对称密钥进行通讯了(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通讯?因为非对称加密比对称加密效率低)

  这个方案看似完美,却无法抵御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攻击截取https通讯中的所有数据:

  1、攻击者伪造一个Gmail的SSL证书,使其中的域为mail.google.com或*.google.com,并设置合适的证书过期时间

  2、攻击者等待访问者的浏览器访问Gmail时,通过DNS劫持或IP伪造(对于有路由器控制权限的黑客来说简直轻而易举)的方法使其访问到攻击者的服务器上

  3、攻击者把伪造的SSL证书公钥发送给浏览器

  4、浏览器验证SSL证书的域和过期时间都没错,认为访问到的就是Gmail本身,从而把对称密钥发送给黑客服务器

  5、黑客服务器把伪造的Gmail网页通过收到的对称密钥加密后发送给浏览器

  6、访问者通过浏览器输入Gmail帐户,发送给黑客服务器,黑客服务器通过收到的对称密钥解密后成功获得访问者的Gmail密码

  为了抵御这种中间人攻击,SSL证书需要由可信的SSL证书颁发机构颁发,形成一个证书链(比如Gmail的证书链为:最底层为网域mail.google.com,上一层为Thawte SGC CA证书颁发机构,最顶层为很有名的VeriSign证书颁发机构)。那么,浏览器除了需要验证域和有效期外,还要检查证书链中的上级证书公钥是否有效,上级的上级证书公钥是否有效,直至根证书公钥为止。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中间人攻击了,因为根证书公钥都是预装在操作系统中的,黑客如果不是暴力破解,无法得到根证书的私钥,如果黑客自己生成一个私钥,浏览器验证根证书公钥的时候发现无法通过操作系统中预装的公钥加密数据后使用这个私钥进行解密,从而判定这个公钥是无效的。这个方案也是现在https通讯通常的方案。

  那么,这个现在所有的浏览器正在使用的https通讯方案就无懈可击了吗?答案仍是否定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后一个方案中,https的安全性需要在证书颁发机构公信力的强有力保障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证书颁发机构在没有验证黑客为mail.google.com的持游者的情况下,给黑客颁发了网域为mail.google.com的证书,那么黑客的中间人攻击又可以顺利实施:

  1、攻击者从一家不验证mail.google.com持有者的SSL证书颁发机构WoSign那里得到了网域为mail.google.com的证书,此证书的证书链为:最底层为网域mail.google.com,上一层证书颁发机构为WoSign,顶层证书颁发机构为VeriSign

  2/3、第二、第三个步骤同上一个方案的中间人攻击的第二、第三个步骤

  4、浏览器验证SSL证书的域和过期时间都没错,继续验证证书链:

    4.1、最底层的网域mail.google.com证书公钥不在操作系统中,无法验证其访问到的就是Gmail本身,继续验证上一层证书颁发机构

    4.2、上一层证书颁发机构WoSign的公钥也不在操作系统中,仍旧无法验证其有效性,继续验证上一层证书颁发机构

    4.3、浏览器看到顶层证书颁发机构VeriSign的公钥在操作系统中,认为证书链有效,从而把对称密钥发送给黑客服务器

  5/6、第五、第六个步骤同上一个方案的中间人攻击的第五、第六个步骤。黑客成功获得访问者的Gmail密码

  然而,不验证域名持有者就颁发证书的情况在国外几乎不会发生,但是在国内就不一定了。针对破解目标,国内证书颁发机构WoSign(在此只是举例国内比较有名的证书颁发机构WoSign,并不代表WoSign今后一定会这么做)很有可能为了上级要求颁发了证书给非域名持有者的黑客,从而使得破解目标的Gmail密码被黑客截取。

  那么,国内的破解目标是不是使用https的Gmail也无法保证安全了呢?欢迎与我进行探讨。

  来源:读者lehui99投稿,投稿人Email为:lehui99@gmail.com,Google Wave为:lehui99@googlewave.com。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Google退出对中国IT业的影响

  关于Google退出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企业利益的本身,这是由Google产品价值,推崇的人文精神和对全球计算机网络进程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所决定的;而且中国是大国,世界问题的核心,当文化,经济,政治纠结在一起产生矛盾时,意义非常深远,值得思考。

  Google有什么产品,能干什么?为什么它的影响如此深远?

  1. Google搜索

  这是Goolge最原始最重要的基础产品,也是其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以其公平的排名结果,内容的准确和自然的统计对比而受到国际社会跨越民族感情的拥戴;如果它仅仅是一个搜索工具,走就走吧,没什么留恋,事实上它不仅如此。

  2. Google Code

  为什么把Code放在第二位?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而且为少数人理解并感知。如何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网络安全在资料信息机密的保护上非常重要,甚至是致命的,如果(美国除外)一个国家政府部门还在使用着windows系统,那实在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对于windows这样一个不对外开放源码的系统程序来说,何谈安全?因此,Open source program诞生了,协同GNU,GPL...已经成为国际网络世界的主流,而且也将是以后的主导,这是由人性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人们渴望自由,安全,甚至是免费——开源程序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既然开源与否能涉及网络安全,那么为什么就和Google的code项目扯上关系了呢?全世界有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天才,Google的Code这个平台就好像世界人才磁场,它为全人类有能力有智慧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实现创想的平台和各种实用的工具。 结果如大家所看到的,Google的code平台上聚居了多少优秀的linux, unix, 各种开源程序,工具,项目,这些作品都以开源面向世界并让大家一起讨论,改善,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即将改变整个网络技术格局,量变达到质变,这些技术便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不但Google code有这样的功能,国外很多开源网站都有这样的平台,但技术力量和网站功能都比不上google code。

  我们中国的人才在code上的作品和项目寥寥无几,其中最具代表性而且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如何‘翻墙’。所谓的翻墙实际上就是国内计算机人才自发的与国家政策较量的形式,如果国家刑法把翻墙纳入违法并制定量刑手段,估计不再有人敢do evil things,而且能让国家把建筑墙壁的来自人民的税收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国家建设上。 但这将激化社会矛盾,矛盾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脊背朝天,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老百姓,而是充满活力和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社会知识分子。

  在开源的网络世界,Donation的标志非常光荣的敞开口袋接受来自全世界的无偿支持用以鼓励开发者的激情和创想,这和街道上摆口破碗乞讨的乞丐有本质的区别——很可惜,在中国还没有形成这样的风气,公民自主的为开发项目的贡献者捐献,这象征着什么?知识技术大爆炸,社会文明的进步,他们不再是靠政府部门的引导,而是根植到了人民的自觉理念,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不然距离越来越大。虽然中国这几年的经济突飞发展,但需要追赶的领域太多,最重要而最容易让我们的满目自大掩盖的就是精神元素的借鉴和学习。

  这是个培养人才和孕育计算机技术的摇篮,在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力量和公益部门为中国的人才提供这样的平台,即使有也不可能和国际环境的平台相比,虽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和全世界的相关技术力量相比却微渺得很,何况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本来就落后,何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别人不可能专门学习中文来中国的网站讨论并协助改善中国人的项目,何况更有可能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激情,精神甚至能力技术去免费的开发国际社会正在追捧的,开源,自由为理念基础的程序,技术……

  Google它支持了开源理念,为全人类,特别是贫困国家的人民学习并发展自己国家的计算机技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试想一个到处高额收费的网络环境如何让全人类学习并飞速发展?

  3. Google Earth

  大部分的人只是觉得3D效果的地球旋转呀不错,居然能查找并看到自己家门口前有一条狗在撒尿很新奇,好玩。如果看问题仅仅是停留在这个程度上,那也太小看Google技术的应用了,Goolge Earth向人们展示的是涉及国家军事安全的技术,毫无疑问,Google Earth足以让各国安全部门冒汗。

  在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它实际上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google map,它已经在国内各大手机程序中应用并帮助人们查找各种有用的信息。

  4. Google AdSense

  上面说了与平民百姓没那么密切的国家、技术、未来等问题,现在来说一个与民生相关的问题。网赚,这个词在一般人的心理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务正业,特别是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国内,有不少聪明的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大学生毕业后有没有找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创业,做网站,放Google的广告,cj的广告,国外各大affiliate ads,百度的广告,阿里妈妈的广告;赚美元,为国家外汇储备做了不少贡献。

  中国人缺乏很多东西,但是唯一不缺乏的就是勤劳的民族传统,探索精神……,网络中多如牛毛的个人网站大部分是以什么支撑起来的,难道是个人兴趣么? 难道是开源项目无私奉献么? 难道是专门做来给政府添加麻烦要他们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处理,专门作对的么?难道是……不要遐想了,most webmasters of China只有一个目的,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网站,经济来源,要赚钱,为什么选择在一般老百姓不熟悉且认为是不务正业的途径? 如果你每个月从Google获取几百,几千美元甚至一万美元的广告费,你就知道他们的选择了,事实上很多成功的站长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数目,有些并没有正式的网站,全靠技术作弊和垃圾站点也能有很好的收入,远比在国内一般单位上班的工资高得多,而且还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且还是非常自由的工作,而且这还是很有创造性的,充满激情的工作。

  在之前,中国和美国就轮胎出口问题中,美方对中国轮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严重影响依赖中国产品的10万名从事轮胎进口和销售人员的就业问题; ——而Google与中国的这次较量所影响的失业问题远超过这个数目。 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个外资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如此庞大的追随者和拥护群,不仅是google推崇的自由开放的精神,更多的是他创造了世界化的就业率。

  在政治问题上,生存的诱惑几乎是任何阶级的群众基础,当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在国内的社会和网络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量的IT人才,知识分子感到悲哀,甚至有人跑到Google的中国总部献花,这是问题所在。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入侵导致社会问题,Google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而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被这样的文化入侵?该用怎样的政策处理现代化科技和知识的涌入?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宗教一直以来是阶级统治的精神工具,Google的文化绝对比宗教更强大,它不像宗教以一种神秘的力量出现,而是以先进科学技术和提供就业机会,能帮助人解决最基本的生存来源的高尚姿态出现,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各国都有绝对优势的追随者。

  以阿富汗,南斯拉夫,伊拉克等国家为例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发达,通信设备先进,探测技术高超,某个政党或者集团要从国内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机会已经是非常渺茫,一般都会被扼杀在襁褓中,只有通过其他国家力量进行干预,或者文化颠覆让当局失去群众基础达到内乱,或者武力入侵直接干掉。

  现在,Google和美国政府无形中充当了全人类追求自由,理想的英雄角色,这步棋走得太绝了——文化入侵成功,为什么成功?首先是他们提供了我们需要的东西和技术,我们有了依赖,不仅是物质的,更强大的是精神的——自由!

  我们并不希望文化属于入侵的范畴,但文化的作用一旦能改善并提供社会就业和个人生存,我估计大部人都愿意被入侵。

  好了,不想被入侵,那就封锁吧,还记得看中国近代史,自行车第一次进入中国,我们的皇上为了骑车的方便把宫廷的门槛都锯掉那个兴奋劲的背后隐藏了多少民族隐患、悲哀和政治危机。

  当信息化电子大战爆发,是全民普遍的知识力量大还是仅靠政府组织有限的人才和力量大呢? 这是很浅显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战争形态的部分已经逐步的从真枪实弹变为计算机技术的对抗,我们的网络封锁会不会让自己曾经被瓜分的悲惨历史在网络世界重蹈覆辙,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5. Gmail

  我相信如果设置一个投票让全世界的人来选择,题目是,当今世界最好的email是什么? Gmail绝对是当之无愧。

  当国内网站准备用email服务来创收时,Gmail以其无可比拟的技术含量和朴素内涵的气质轻而易举的击败了所有对手,获取绝对优势的客户和追随者,但它是免费的,而却是安全的,快速的,大容量的,美观的,没有到处塞满spam广告的,总之你把所有赞美加给他都不为过。

  它仅仅是一个email吗? 远不止,you can hava a live chat with it——Gtalk,它还有lab,各种实用的扩展……这些,所展示出来的技术让其他任何email变得自愧形秽,用户总是不断的惊讶Google的创想和神奇,而Google的作风却总是那样的低调,你不得不佩服它们的企业精神和作风,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6. Google Sites

  它的前身是Google page,把它放在第六应该不为过,虽然国内因为封锁导致很少人接触并使用它,但它的意义并不会因为国内的封锁而减轻它在计算机文化和企业文化中的分量。

  它能干什么?

  如果你或者你的公司每个月要支付几百甚至上千元一个月的高额费用来租用空间或者服务器,而且服务还很糟糕,速度还没Google网站那么快,你就能领略Google sites的作用和魅力了。

  它是免费的,几乎是免费的,如果你有自己的域名,它当然是免费的。

  你只要绑定一个域名,就能把自己的公司网站免费的架设到Google帮你维护的服务器上,世界上还有哪个企业的服务器的质量和Google的相比? 我想是没有的。

  它还在不断的扩展着创新的功能,各种新的技术体验让用户惊讶不已。

  如果国家对Google Sites解开封锁,估计国内的空间,服务器提供商的生意真不好做,而苦的还是平民老百姓,这些草根们。

  中国公民没有这个权力获取别人提供的免费的而技术含量世界第一的服务。为什么?不为什么!

  如果说vmware或者其他的虚拟技术为硬件设施节约成本做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我想Google Sites让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公司,个人干脆就忽略了硬件设施和管理等等成本。

  但是回头想想,如果一个国家普遍的社会信息储存在属于美国的Google服务器上,是否安全?他们有强大分析技术对信息作出分析并统计判断一个国家的群众知识基础,趋向,结构……这还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一边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免费午餐的诱惑;一边是网络安全;而夹在中间的草根们更多的是无奈,没技术没产品还不能免费用别人的。

  来源:读者icalendar投稿,原文地址

谷歌和百度的竞争不仅仅与中国有关

  Techcrunch即日再次发文分析了Google与Baidu的战争。其援引数据指出百度在全球搜索市场已经占据第三位,并随时可能超越第二位的Yahoo。Techcrunch担心将来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将收购美国的优秀互联网公司,而Google退出中国的举动让其在道德高度占领先机,可能影响美国政府拒绝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收购,以此达到Google自己的收购目标。

  以下是全文译文:

  包括我们 (Techcrunch)在内的众多出版媒体,均注意到昨日尽管Google放弃了中国六亿美元的市场,但是至少他在品牌和公众诚信度方面赢得不少掌声。 Google的光辉形象如此闪耀,甚至硅谷认为领导者们都对这个现象感到吃惊:一个逐利性的、公众性的公司可以在道德行为方面做得如此之多。

百度谷歌

  今天,随着故事的发展,中国居民们公开地开始“哀悼”活动,诸如在Google北京总部门前献花和燃烛。此现象令人震惊的原因有两点:

  一、他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审查制度有理解上的偏差。

  二、他体现了Google的高道德标准在部分中国人中产生了作用。

  但是还有可能更有力的第三点,该行动产生的影响可能在Google的市场定位中长期有效。看看在12月14日eMarketer公布的全球搜索调查。这不仅仅显示出百度在中国以两倍的市场占有率痛击Google,还显示出这场战役可能在全球蔓延开来。暂时排除中国,百度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搜索引擎,并紧紧跟随Yahoo,随时可能取而代之成为第二大。Yahoo在2009年7月有89亿次搜索;同期百度有80亿次。这比处于第四的微软翻了一倍,而微软仅有33亿次搜索。从结果来看,Google以767亿次的搜索量拉开了所有对手几光年的距离。但这并不代表Google不把百度看作是一个“全球性威胁”

  我们可能倾向于认为中国互联网有许多如一潭死水般的抄袭者,但那是不确切的。中国拥有强大的工程天才,充足的风险投资家,全球最多的互联网受众,特别是涉及到游戏及社会媒体领域时,有更好的货币化途径。

  今天有些人认为,Google的退出会造成中国只有一家搜索引擎,并会对中国互联网造成损害,并暗示着可能是Google在美国某个竞争对手的机会。这样的学者并不了解中国自己的企业家正如何生机勃勃的快速发展。如果那里有一个市场空白,当地企业会快速填补掉。我肯定中国风险投资无疑已经与精明的企业家们开始谈判。

  但是,随着搜索的发展和互联网走向全球,谷歌最大的竞争对手将越来越多的来自于中国。在他本周的声明中,他向世界民主人士和反华势力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百度站在中国政府一边,而我们不是。

  正如我昨天指出,这在将来的收购谈判中可能意义深远。众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建立现金池和收购有价证券。很有可能这些公司将开始与Google在硅谷及世界其他地方展开收购竞争。毕竟,Google宣布其收购意向正在上升,并在考虑那些凄惨的美方竞争对手(雅虎和美国在线对于Google来说过于凄惨;而 Facebook还没有股票),而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可能成为Google收购的企业或者想拉拢的天才工程师们的主要竞争对手。

  我并不是说这就是为什么 Google作出如此行动,我也不知道高管们是否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是否应该向美国互联网瑰宝出价寻求收购?本周的事件无疑会被作为美国政府阻止中国企业收购行为的原因之一,我们已经看到了当阿拉伯公司投标美国港口的所有权和在金融机构中所发生的事。那显示了美国企业精明的一面,下个十年中,搜索巨人为了盈利而开始的互联网战争正在升温。

  英文原文:Google v. Baidu: It’s Not Just about China
  中文翻译:shaw & 谷奥

Google退出中国的影响分析

  Google美国总部日前表示正在评估自己在中国商业运营的可行性,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并可能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如果Google真的就此退出中国,那么中国的搜索市场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将分析Google退出中国后对各个阶层的影响。

  对Google自身业务的影响

  对于Google来说,损失更多的是市场份额而不是收入,Google在中国的业务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产品实际上只有两个:AdWordsAdSense,Google从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主要发展的还是以免费产品为主的多样化产品,以增加搜索市场的份额,进而带动付费产品AdWords的发展,而AdWords的发展进而又会带动AdSense的发展。

  AdWords和AdSense都有中文界面,并且在Google进入中国之前就一直在国内发展业务,以美元结算,因此即使Google撤出中国,这方面的业务还可以继续发展,Google在中国的收入不会出现大幅降低。

  退一步讲,即使退出中国影响了Google的收入,那也是Google全球收入极少的一部分,据报道,2008年Google在中国收入为2.1亿美元,2008年Google全球收入为218 亿美元,Google中国收入只占Google全球收入的百分之一,因此,Google中国的收入对Google全球的的营收的影响非常小。

  从这个意义上说,Google撤出中国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回到2006年之前Google进入中国之前的状态,大家依旧可以使用Google.com的中文界面进行搜索,Google很多热门产品,如Gmail、Google Earth、Picasa、Google Reader等都是独立运作,不会受到影响,受到影响最大的将是Google在2006年之后在中国发展的项目,如谷歌音乐、问答、来吧、热榜、谷歌拼音输入法、265网站导航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不盈利,但可以带来流量和用户,增加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如果将其停止运营,虽无大碍,但也很可惜,特别是谷歌拼音输入法谷歌音乐搜索是两个前景很不错的项目,因此很多网民都对此表示惋惜。

Google退出中国

  对于网民的影响

  在2006年以前,Google.com也是提供中文搜索界面,对于中国网民来说,使用Google.com和Google.cn在搜素质量和结果上差不多,但由于Google.cn在国内,因此从速度和浏览体验来说都较好一些,虽然搜索结果有过滤和审查,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影响并不大。

  如果Google.cn关闭之后,简体中文的Google就只剩下唯一的一个Google.com可用了,很多人害怕它被墙,我觉得只剩一个反而不可能会被墙,2002年的时候Google.com就曾经遇到过,但引起的强烈反对就迫使Google重新被恢复,现在就更不可能了,关闭一个世界最先进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等于关闭了通往世界的道路,重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是一个文明与野蛮,开放与封闭,进步与后退,改革与保守的分界线,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绝不可能再倒退到回去了。

  对竞争对手的影响

  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原先是百度和Google的天下,Google退出后,其市场份额可能会慢慢下降,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很多领域,如技术、商务、外贸等,Google搜索都是难以替代的,百度虽然在娱乐搜索上领先,但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在专业领域超越Google,而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如腾讯等可能会慢慢蚕食百度在娱乐方面的搜索市场。

Google退出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

  Google如果真的退出,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投资环境形象。本来国外来中国投资就很麻烦,如果连Google这么一个著名的高科技公司都被中国排挤走,那会让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盈利产生怀疑,进而放弃对中国的进一步投资而离开中国,这使得中国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愿望更加难以实现,拖后国内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过程。

  对国际上的影响

  Google高调退出中国自然会使其国际形象加分,Google的口号是“不作恶”,因此Google不会像微软或者雅虎那样为了经济利益放弃原则,在Google眼里,有些东西是不能越界的,Google不会因为做生意而违背自己的原则。Google牺牲了当前在中国的市场,却能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这就是Google的退出战略,为了未来牺牲当下,而不是为了当下牺牲未来。

  因此,中国如果失去了Google,对各个方面都没有什么好处,对于广大网民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希望这件事情最终能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能让Google继续留在中国。

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Google可能退出中国市场

  今天,Google在英文的官方博客声称,Google已经做出决定,重新检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可行性,如有必要,可能会关闭Google.cn,并撤出在中国的办事处。

  由Google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执笔的官方博文“新的中国策略”(A new approach to China)指出,Google业务系统遭受到来自中国有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知识产权被盗,Google在2006年进入中国,是为了让中国人能够在更加开放的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基于这种理念,Google可以容忍部分审查,但Google会密切注视中国新的法律对Google服务的限制情况,现在Google已经确认,Google已经到了重新考虑评估中国业务运营可行性的时候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互联网言论自由的限制已经完全突破了Google的底线,Google公司已经决定,不愿再审查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因此,如果可能,Google将在未来几周时间和中国政府谈判,要求能够在中国法律框架内运营未经过滤审查的搜索引擎。Google承认这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撤出Google在中国的办公室。

  看来,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之恶劣,连国际互联网巨头Google都无法忍受了,Google的这个决定首次对中国的互联网政策说了声“不”。如果未来Google真的撤出中国,不仅仅Google会损失掉中国的业务,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冲击,国际形象会有负面影响,对于广大依靠Google AdSense业务生存的个人网站来说也是致命一击,中国的个人网站可能真的要走向灭亡了。

  撤出中国对于Google来说影响并不太大,2008年,Google在中国收入为2.1亿美元,百度为4.688亿美元,2008年Google全球收入为218亿美元,Google中国收入不及Google全球收入的百分之一,因此,即使Google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对其自身的营收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中国对于互联网的整顿以及大规模的“国进民退”,民营网站被关,“国家队”登场等等,已经使Google认清了,所谓“未来庞大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只不过是一块永远也吃不到的蛋糕,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因此也没有必要继续留在中国了,Google应该做的是为了未来而牺牲当下,而不是为了当下牺牲未来。

  后续报道:2010-3-23,Google高级副总裁大卫德鲁蒙德在Google官方网站发布博文“新的中国策略(更新)”宣布,Google从即日起开始停止对Google.cn的网页搜索、新闻搜索、图片搜索的审查过滤,访问Google.cn的用户将会被自动重定向到Google.com.hk,在那里将提供没有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服务。香港用户的繁体中文搜索服务保持不变。中国大陆用户将使用香港的服务器进行搜索,因此可能会出现访问速度变慢或暂时无法访问的情况。这意味着Google的搜索服务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了香港。

  Google的搜索服务退出了中国市场,到了香港的新家,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谷歌之后,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搜索引擎产业将如何继续发展,给各个相关IT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将会怎样,月光博客的另一篇文章《后谷歌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将从各个方面分析后谷歌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生态。

Google退出中国市场

  附录:谷歌中国大事记

  ●2000年9月12日,谷歌开发其主站Google.com的中文界面。

  ●2002年,Google.com在中国境内短暂无法使用,疑与其在中国竞争对手有关。

  ●2005年7月19日,微软前高管李开复加盟谷歌主管中国业务,微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谷歌,双方当年12月庭外和解。

  ●2006年1月26日,谷歌推出中国搜索引擎Google.cn,根据中国法规对其搜索结果实施审查,谷歌称做出妥协的目的是在遵守中国法规的同时,为中国发展“做出有意义的积极贡献。”

  ●2006年2月,Google在中国没有ICP牌照、涉嫌非法经营。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全球CEO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为“谷歌”,Google正式进入中国。

  ●2007年4月4日,谷歌中国实验室推出新产品谷歌拼音输入法,但随后和搜狐同类产品搜狗拼音输入法产生争端。

  ●2008年8月5日,谷歌推出在中国免费音乐下载服务,与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竞争对手百度抗衡。

  ●2009年5月,谷歌旗下视频网站Youtube.com在中国无法登陆,持续至今。

  ●2009年5月,谷歌旗下博客托管网站Blogger.com在中国无法登陆,持续至今。

  ●2009年6月18日,谷歌被指责在互联网上传播淫秽内容,此前一天,Google.com,Gmail和其他谷歌在线服务一度无法使用。

  ●2009年9月4日,李开复从谷歌中国辞职,创办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谷歌委任刘允接管李开复的商业和运营职责。

  ●2009年10月,一些中国作家与行业组织指责谷歌数字图书馆收录其作品为侵权行为,并表示可能起诉谷歌。

  ●2010年1月13日,谷歌宣布不再接受对其中国搜索引擎的审查,有可能撤出中国市场。

  附录:读者Jason Liu翻译的Google官方博客文章:新的中国策略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像很多知名的公司一样,我们每天都在遭受着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网络攻击.在12月中旬,我们监测到了一个从中国来的对google网络基础架构的高智能的目标明确的攻击,其目的是为了盗取google的技术资源.这个一开始被我们仅仅当成是一个重大安全事故的独立事件其实是另有来头的.

  第一,这次攻击不仅仅针对google.我们的调查显示至少有20家大的公司,行业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传媒,化工,都遭受了相似的攻击。我们正在通知这些公司,而且我们正在与美国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

  第二.我们有证据显示这些黑客的主要目标是获取中国人权活动家(Chinese human rigths activists)们的gmail账号信息.调查显示这些黑客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只有两个账户似乎被侵入,但是仅得到了账户的一般信息(比如说账户是何时建立的)和邮件的标题,并没有得到邮件的内容。

  第三,作为这次调查的另一部分,我们发现很多个在中国,美国,欧洲致力于中国人权发展的用户的gmail账户经常被第三方人士查阅.这些第三方人士并不是通过google的安全漏洞来获取gmail信息的,而是通过网络钓鱼和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运行恶意软件的方法来获取用户的gmail邮件信息.

  我们已经通过这次攻击所收集到的信息对我们的架构做出了修正以提升google和我们用户的安全。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我们推荐用户安装知名的杀毒软件和反间谍程序,为自己的操作系统打上最新的补丁,升级自己的浏览器,始终小心处理im和email中的链接,在网络上被要求告知个人信息比如密码时保持警惕。你可以通过这里获取我们关于网络安全的建议。希望了解关于这些网络攻击的种类的人可以阅读这份美国政府报告(pdf), Nart Villeneuve 的blog 还有这份这份关于ghostnet间谍事件的介绍(wiki上有介绍,跟咱中国又有关系).

  我们已经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与广大的相关人士交流这次攻击的信息,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这次事件中我们发掘出来的安全和人权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件事的核心其实是全世界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人民的商业头脑使中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在当今世界,这个巨大的国家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我们在2006年的1月成立了google中国。我们相信与我们必须忍受中国政府的某些内容审查而遭受到的不快相比,无疑让中国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络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在当时我们确定了"我们将一直小心关注中国的情况,包括新出台的法律和其他政策制度对我们服务的限制。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没有能力达到我们提出的目标(指创建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络),我们将会毫不犹豫的考虑是否撤出中国市场"。

  这些攻击和审查,同时考虑到这些年对网络上子自由言论的限制,让我们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在中国业务的可行性.我们不愿意再继续忍受对我们google.cn上内容的审查,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我们将会与中国政府讨论有关我们是否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一个没有审查和过滤的搜索引擎的可能性。如果失败的话,这久可能意味着我们将要关闭google.cn,以及google中国。

  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而且我们明白这将会造成深远的后果。有一点要说清楚,这样的决策是由在美国的主管人员们所做出的,并没有到目前为止辛勤工作使google中国如此成功的中国部分员工的参与。我们将会负责任的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David Drummond, 企业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首席法务官

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百度被伊朗黑客攻陷

  今天早上,百度搜索引擎网站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打开异常,疑遭类似黑客攻击,攻击者自称Iranian Cyber Army(伊朗网军)的组织篡改了百度主页,并留下抗议文字。

  据分析,百度被黑的方法和前段时间黑Twitter的方法相同,也是通过攻击DNS实现的,经过Whois查询可知,Baidu.com的DNS服务器地址被黑客篡改,DNS服务器被换为YNS1.YAHOO.COM和YNS2.YAHOO.COM,因此导致百度的网站首页被定向到一个黑页“Iranian Cyber Army”上。

  伊朗黑客攻击百度的原因,据说是为了抗议早先(2009年12月27日)中国网民在Twitter上对伊朗反对派的支持。

  由于DNS解析的修改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因此访问不了百度的用户可以暂时使用IP地址直接访问: 121.14.89.10,但访问IP的方法无法解决大量百度子域名的访问。

  这次DNS黑客事件会给百度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实际上百度网站本身的安全性并没有什么问题,黑客从百度域名注册商美国REGISTER.COM下手,通过REGISTER.COM自身的漏洞非法修改DNS信息,实现了对百度网站的攻击效果。

  目前DNS攻击是整个网站环节中最薄弱的一处,为了防止DNS攻击,DNS服务商应该提供这样一个功能,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锁定Name Server的数值,不允许修改,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百度这次的DNS攻击。

  百度被黑的事件动态:

  早上9点的时候,百度网站尚未恢复访问,早些时候百度的DNS服务器被黑客更换为YNS1.YAHOO.COM和YNS2.YAHOO.COM。

  早上10点的时候,百度依然没有夺回DNS的解析权,据从internic的whois查询,百度的DNS又被修改为NS2303.HOSTGATOR.COM和NS2304.HOSTGATOR.COM,百度和黑客双方的拉锯战处于胶着状态。

  早上11点,从internic的whois查询,百度的DNS被修改回 DNS010.D.REGISTER.COM、DNS050.C.REGISTER.COM、DNS190.B.REGISTER.COM、DNS204.A.REGISTER.COM ,此DNS为百度域名注册商REGISTER的DNS服务器。

  早上12点,从internic的whois查询,百度的DNS被修改为 DNS.BAIDU.COM、NS2.BAIDU.COM、NS3.BAIDU.COM、NS4.BAIDU.COM,此DNS为百度自己的DNS服务器,估计百度已经胜利夺回域名解析DNS的控制权。

  百度员工从QQ发给我消息称:百度DNS事件目前已经大部分恢复,如有异常,是个别地区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已无大碍。

  在百度被伊朗黑客劫持域名事件发生后,12:51分,李彦宏在百度i贴吧上发言,连称“史无前例,史无前例呀!”

百度被黑

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Facebook获得TechCrunch Crunchies 2009最佳奖

  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旨在表彰2009年度最佳科技公司的Crunchies大奖榜单已经揭晓,年度大奖的冠军是Facebook,亚军是Twitter。以下是全部获奖名单。

最佳技术成就奖 Best Technology Achievement:
Chrome OS (Google) (冠军)
Google Wave (亚军)
 

最佳互联网应用 Best Internet Application:
Dropbox (冠军)
Yelp (亚军)

最佳社会化组件 Best Social App:
Farmville(冠军)
DailyBooth (亚军)
 

最佳独立创业企业 Best Bootstrapped StartUp:
Tinychat (冠军)
Wildfire Interactive (亚军)
 

最佳手机应用 Best Mobile Application:
foursquare (冠军)
Gowalla (亚军)
 

最佳国际化 Best International:
Spotify (冠军)
Playfish (亚军)
 

最令人沉迷应用 Best Time Sink Application:
DailyBooth (冠军)
Pandora (亚军)
 

最佳设计 Best Design:
Animoto (冠军)
Facebook Mobile (亚军)
 

最佳企业 Best Enterprise:
Google Docs/Office (冠军)
Atlassian (亚军)
 

最佳绿色技术 Best CleanTech:
Sun Run (冠军)
Sappphire Energy (亚军)
 

最佳新产品 Best New Gadget:
Barnes & Noble nook (冠军)
Apple Magic Mouse (亚军)
 

最佳技术公关 Best Tech PR:
Spark (冠军)
OutCast Communications (亚军)
 

最佳天使投资人 Best Angel:
Ron Conway (SV Angel) (冠军)
Y-Combinator (亚军)
 

最佳风险投资 Best VC Firm:
Accel Partners (冠军)
Greylock Partners (亚军)
 

最佳本年创始 Founder Of The Year:
Aaron Patzer (Mint) (冠军)
Jeremy Stoppelman & Russ Simmons (Yelp) (亚军)
 

最佳总裁 CEO Of The Year:
Mark Pincus (Zynga) (冠军)
Josh Silverman (Skype) (亚军)
 

最佳年度新产品 Best New Startup Or Product Of 2009:
Bing (Microsoft) (冠军)
Aardvark (亚军)
 

年度最佳 Best Overall Startup Or Product Of 2009:
Facebook (冠军)
Twitter (亚军)

  FacebookTwitter去年也同样获得年度最佳冠军,去年的年度最佳新产品是FriendFeedDropbox,除Dropbox外都无法从国内访问。

众包——大众力量推动商业未来

  第一次知道众包这个词,是朋友告知有一本新书:《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现在,我真的买了这本书拜读起来,书刚刚才看完第二章,觉得有点枯燥、太过于理论,所以决定先发表一下我对众包的理解或想法。

  众包这个词现在越来越新潮,很多的人都在引用,那么,什么是众包?维基百科已经给出了非常好的解释,不过简单的说,就是用大家的力量来完成一件事情,就如同书的推荐序中所言:“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是一种众包最简单的体现。

  其实众包并不是多么神秘多么高级的模式,众包随处可见:Google的许多服务,比如Google Code/Google App Engine/Google 3dwarehouse,以及Google的所有APIs等等;WordPress的Plugin和FireFox的附加组件;IBM的开源社区和威客任务;digg和维基百科(虽然维基百科创始人批评这个词);大众点评网和豆瓣;博客平台(新浪博客和博客园);FaceBook和开心网的插件系统;苹果手机的app store;可以说所有的社区都是一种众包;公益事业也使用众包,比如多背一公斤以及捐献时间(我喜欢这个网站的模式和概念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个网站不能访问了);除了网络,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众包,比如广告语征集或者摄影大赛、卖小东西小玩意的格子屋商店(可能不算)、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和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等等。

  说了这么多的众包,好像所有的内容都能和众包扯上一点关系,可能我说的比较宽泛了一些(在第二段关于什么是众包的时候就写的非常宽泛),但众包是有特征的。引用维基百科中的话说就是:“众包是一种分布式的问题解决和生产模式。众包和普通意义上的外包不同点在于,任务和问题是外派给不确定的群体和外派给确定的个体间的差别。众包和开源的不同在于,开源是一种通过公众的团员志愿地开创和进行合作性的行为活动。众包中的行为活动是由某个客户提出的,并且由个人或小组为基础来进行的。”。以大众点评网为例,假设大众点评网的初衷是收集城市中的餐厅信息,传统做法是自己收集整理或者外包给第三方收集整理,如果使用传统的模式,可想而知,“劳民伤财”,花费非常多的人力和金钱,最终的结果也不一定很好(至少有很多公司在默默做信息收集整理的都不怎么样),而现在,众包了,建立了大众点评网这一个网络平台,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不管你是医生还是教师,也不指望你是美食家还是评论家,只需要你发表你的想法(基本上都是用户就餐后的感受),当然如果你发现一家新开的馆子,你可以将这家餐厅添加到网站上来。让大家一起添加餐厅,让大家一起评价餐厅,让大家一起推荐菜单,让大家一起给餐厅打分,于是,大众点评网辉煌了,拥有相当多数量的餐厅,有很多好的点评就被引入到餐厅的介绍中,这个餐厅的介绍也就变得非常的中肯,推荐的菜谱也基本上是最好吃的,而打分更可以体现餐厅的环境服务等,并且我甚至觉得大众点评提供的人均消费都是非常合理的(不吝啬不夸张的正常人均消费基本上和大众点评所述一致).无疑,大众点评网是运用众包模式的成功典范。(国外的Yelp也是非常的火爆)

  众包是一个好的模式,但做好众包不是易事,那么如何做好众包?个人认为有两点,第一是平台,第二是激励政策。在《众包》一书中强调的是将问题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可见互联网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个人认为平台不仅仅是互联网,比如相约星期六和智勇大冲关就是建立在电视平台上,摄影大赛通过传统报纸发布和传播).可以说互联网是基础平台,只有基础平台是不够的,你还需要给大家一个舞台。比如大众点评网只是告知大家说需要收集许多餐厅信息,并且将这个问题通过网络传播了,那么大家如何提交就是一个问题,而大众点评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大家可以添加商铺可以对商铺评论打分。可见,做好众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除了发布和传播,还需要给大众搭舞台,不是所有的人或公司都会搭舞台的,这无疑是做好众包的第一道门槛。舞台搭好了,那就让大家一起来跳舞吧,但不是你说让人家来就会过来的。众包有一个有趣的现象:1%的创造,10%的互动,89%的吸引,从中可以看出1%是你的核心舞蹈员,10%是边缘人员,他们会为好的舞蹈员鼓掌呐喊,而89%的仅仅是观众。比如豆瓣影评,有一个人发表了一篇影评,有十个人推荐或者留言回复,而吸引了89个人看了这篇影评,无疑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众包。如何提高创造增加互动吸引更多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激励政策很重要。激励可以通过钱(类似于工资,但如果高工资势必违背了众包的低成本模式),可以通过物(类似于资源互换,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物),更可以通过精神(名声、知名度、个人满足感和成就感等),这样的激励是推动大家在低成本下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众包的动力。比如博客园这样的博客服务托管商,吸引大众写博客,人为什么写博客呢?一是炫耀,向人们告知他的想法,另一是需要被认可,是对自己的肯定,可见大家为什么源源不断写博客,更多的是精神满足感(也包括我花好几个小时写这篇博文),这样小小的精神力量竟推动了博客服务托管平台(当然现在自建平台的人越来越多,但博客托管是一个舞台,比如新浪博客就是一个拥有超高曝光率和影响力的炫目舞台).

  同时,众包所带来的争议也不少。问题之一:众包是否可行?虽然搭建了舞台并提供了激励,但舞台太高或者大众积极性不够,是否会导致众包的失败?是的,这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许多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大陆,推动众包更艰难。维基百科中,中文词条的数量远远少于英文词条,并且有很大一部分词条可能是我们台湾同胞帮助编辑的。GPS寻宝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户外游戏,在国外非常的火爆,有狂热的追随者,但在国内,没有一个成功的典范。而所谓的摄影大赛、征文大赛等众包活动,许多就有可能是发起者的“自娱自乐”,因为没有人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提供炒作(在报纸杂志网络中提供并推广枪文枪稿让某个活动看上去很火爆或者某个产品看上去很美)服务的更是开口就多少多少万。诟病我们无法摒弃和左右,但我们只有积极的尽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就如同哥本哈根并没有实质性结果,但积极的影响力我们不容忽视。热情、奉献和快乐,应该是众包的信条,更是每个人积极的人生信条。问题之二:众包如何获益?这个问题应该是多余的,因为众包肯定是有一个出发点的,达到了目的就表示你获益了,不管你是开发产品还是召集大家公益服务,并且,有些时候是直接获益,而有些时候是间接获益。问题之三:被剥削和专利版权问题纠纷。这是一个双刃剑的问题。一个容易感到被剥削的人是很难“被众包”的,因为他们即使不自私那也会很自我(Google那么大度,许多产品开源,但也不见得哪个能够利用开源超越Google).而专利和版权我们不需要太在意但也不要不在乎,IBM为什么放弃专利(部分产品或软件),是因为开源环境下获得的服务利益大于专利许可授权利益(开源不等于免费,服务是收费的,而开源更能帮助软件成长),而对于一些原创文章不署名作者和出处并篡改为自己所写,是容易遭受鄙视的(我其实非常不满意大众点评网服务条款中的版权说明:发言人发言内容的版权无偿归大众点评网所有,并不允许别人引用,别人引用引起的纠纷获得的赔偿归大众点评所有。这也是我为什么至今不在大众点评网发表评论而自建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还是愿意“被众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是否被剥削可能仅仅是角度不同而已,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经验分享则是一种学习交流,我也有时候想,我为什么要将我的想法写成文字发布到网上,我为什么要将我做的东西提供给大家下载,其实分享的同时也是在获得,别人的评论和留言有时候帮助我看的更远,所以得与失仅仅是一念之间。

  文字越写越像励志文学了,有点跑题,是应该收尾了。最后,不管众包是一种概念的炒作还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至少众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运用众包让平台和用户双方获益,双赢应该是商业的真正未来。

  来源:唐丰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以Twitter为中心的微博同步工具

  从去年开始,微博客已经渐渐取代了博客和SNS,成为最流行的互联网应用之一,Twitter、新浪微博、嘀咕、9911等等都非常流行,很多人都在各个微博平台注册了帐号,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信息同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用习惯,每个微博圈子的使用人群也不同,很多微博用户在每个平台都有一些人在关注跟随,因此有必要使用同步程序将每个平台的信息进行统一处理,而这个处理中心,我认为应该是Twitter。

  Twitter的优点

  将Twitter做为微博中心的原因是,更新Twitter的方法很多,工具也很多,使用TwitterFeedFeedBurner还可以直接从RSS Feed更新Twitter。而Twitter本身也是世界最大的微博客平台,在可预计的未来不会消失,用户发布的信息通常也不会丢失或被删除,还有很多备份和导出Twitter信息的方法,因此把信息放在Twitter是比较保险、安全和稳定的。

  将Twitter同步到其他微博客的方法是利用GAE,GAE是Google的一个非常好的免费托管平台,稳定性非常不错,功能也很强大,支持Cron Job计划任务,因此,我们只需要在GAE上部署一个定时执行的计划任务,设置每分钟抓取用户Twitter信息一次,抓取成功后,将最新消息直接发布到新浪微博等平台,就可以实现实时同步Twitter信息到各个微博客网站的功能。

  同步程序的优势

  这个同步程序有一些优势,和我先前介绍的利用嘀咕等微博同步相比,这个程序在安全性、稳定性、速度、灵活性都有巨大的优势。

  从安全性讲,那些第三方网站会保存你的微博密码用于同步,这会造成你微博帐号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再说,将你拥有数千个粉丝的帐号密码保存在那些同步网站,你放心吗?而使用GAE的程序同步,密码只有你自己知道。我们应该不会担心GAE会被黑吧。

  从稳定性讲,我使用该同步程序有几个月时间,几乎没有出现丢信息的情况,GAE服务的性能本身也很稳定,很少宕机。

  从速度上讲,此同步程序最短可以在1分钟内同步完全部的信息,很少有网站能提供这样的同步速度。

  从灵活性讲,我们可以自己修改代码,实现一些自定义的特殊功能,比如这个程序,我定义了包含@的信息不同步,我们还可以自己修改程序实现很多其他的功能。

  目前,本同步程序支持将Twitter同步到新浪微博、嘀咕、9911、做啥、人间网、follow5这六个微博客和Ping.fm、Hellotxt这两个同步服务。同步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以Twitter为中心的微博同步工具

  以其他微博为主

  如果用户不打算以Twitter为主,也可以使用这个程序进行同步,先注册一个Twitter帐号,然后找到用户主要微博的RSS Feed地址,使用TwitterFeed或者FeedBurner将这个Feed同步到Twitter,然后使用本程序进行后面的同步。如果未来新浪微博支持RSS Feed,那么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实现把新浪微博的信息同步到其他各个微博客中。

  应用的安装部署方法

  下载方法,使用TortoiseSVN检出这个SVN地址,然后,编辑app.yaml,修改为自己的appspot应用名,接着,修改twitter.py文件的最后一行,将自己的Twitter用户名填入,修改从 ret = send_sina_msgs("username","password",text) 语句开始的 username 和 password ,将相应微博客的用户名和密码分别填入,不需要同步的服务请使用#号注释掉,cron.yaml文件里是计划任务设置,然后就可以按照此文的方法进行发布,执行 appcfg.py update 目录名,使用Gmail帐号和密码,就可以发布了。

  发布之后,GAE就可以定时执行twitter.py程序,由于定时执行可以设置最短为1分钟,因此同步速度很快,基本可以实现即时自动同步的效果。

  其他注意事项

  follow5要用api_key才能同步,目前程序里放的是我的api_key,建议使用follow5的用户单独申请一个api_key,以防把我这个api_key给用爆了。人间网要邀请码才能注册使用,邀请链接点这里获取。Ping.fm、Hellotxt使用key来认证,具体操作方法参见这里

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淘宝网成人商品全部下架

  新年刚过,互联网举报中心就公布了2010年首批曝光网站名单,指责“淘宝网”等网站存在“低俗内容”。中午时分,反映快速的淘宝网已经将全部成人商品下架。同时,淘宝网在网站发布公告,表示将大力整治低俗内容,并已在第一时间对“成人商品”类目进行暂停整顿。

  以下是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告全文:

  2010年举报中心第一批曝光网站名单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根据公众举报并经核查,少数网站在前期曝光整改后,未能保持整改效果,再次出现大量违背社会公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低俗内容,现予公布。

  1、“淘宝网”(所在地:浙江省)“成人”版块存在大量低俗内容。

  2、“北青网”(所在地:北京市)“体育”频道的“热辣体育”栏目存在部分低俗图片。

  3、“大旗网”(所在地:北京市)的“大旗贴图”频道的“我型我秀”栏目存在部分低俗图片。

  4、“39健康网”(所在地:广东省)论坛的“开心贴图”版块存在部分低俗图片。

  上述网站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引起公众的愤慨,应受到强烈谴责。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要求这些网站认真清理和整治低俗内容,迅速整改。同时欢迎公众继续监督举报。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2010年1月6日

  以下是淘宝网公告全文:

  淘宝网大力整治低俗内容

  尊敬的网友:

  2010年1月6日,淘宝网“成人商品”类目因部分卖家商品信息存在低俗内容,被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通报。09年9月24日开始,淘宝网已经要求所有成人类目商品卖家发布新商品时必须使用淘宝相册,以便审核。但是淘宝上有上亿件商品,对在此之前成人类目商品的图片还是有管理遗漏的地方,为此给各位网友带来的不良影响,淘宝网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关于通报内容,淘宝网高度重视,已在第一时间对“成人商品”类目进行暂停整顿。

  2009年1月5日,国家相关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伊始,淘宝网便梳理制定了8条工作方案,在社区、个人空间以及相册建立审核系统,对各类信息实行先审后发制度;9月24日,淘宝网要求对新上架的成人类目商品要求所有卖家新发商品时必须使用淘宝相册,以便进行有效的审核;对各类互动产品完善了系统的监控力度,开发了处理后台及时清理各类涉嫌低俗的信息;要求淘宝网出售的各类广告图片必须保持清洁度,一旦有低俗信息立即下架;建立了一支 50人的网络志愿者低俗信息稽查小组,协助我们清查网站上存在的各类涉嫌低俗的信息;12月15日起,淘宝网要求成人内衣商品图片必须在敏感部位使用规定的遮挡物。

  在反低俗内容上,淘宝已经形成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淘宝网与广大淘友一直秉承透明、诚信、责任、分享和全球化的新商业文明逻辑,为打造健康繁荣的网购环境而努力。我们同时提醒淘宝卖家从自身做起,诚信经营、文明自律,共同维持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纯净的淘宝离不开所有淘友的共同努力。我们呼吁淘宝平台上广大淘友,自觉抵制低俗之风,共同打造健康向上的网购平台。

  淘宝网

  2010年1月7日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使用新浪微博打造企业社会化营销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营销方式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种全新的以Web 2.0为基础的新媒体营销模式已经出现,那就是企业微博。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微博快速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形成的一个固定圈子的互动交流平台,逐步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络品牌。我上月曾在《企业微博的营销推广技巧》一文中概述了企业微博的选择、定位、目标和运营方法,今天,我具体以新浪微博为例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打造Web 2.0时代的企业社会化营销。

  国外Twitter的社会化营销成功经验

  在国外使用最广泛的微博客工具是Twitter,使用Twitter进行社会化营销在国外早有先例,例如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等参选人都在Twitter上建立帐号,发布自己的行程并与选民互动。奥巴马的营销团队不仅将Twitter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还对所有访问者进行主动追踪回复,在Twitter上的成功营销对于奥巴马最后的当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也将Twitter作为一种营销工具。

  但是,由于国内信息监控和审核机制的不同,使得Twitter这个平台长期无法在中国国内使用,因此企业要选择一个本地化的微博平台。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的优势

  Twitter从技术层面上看并不复杂,国内很早就有克隆Twitter的产品出现,例如饭否等,但微博客的关键在于运营和资金,这方面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盈利模式不明朗,这种风险是普通小企业难以承担的,只有类似新浪这样的大型企业才有机会。新浪微博的平台从一开始就从运营模式着手,有一套较为完善成熟的审核机制,既可以满足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规则的需要,又不挫伤使用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用户的分级制度上借鉴新浪“名人博客”的成功经验,利用名人效应和适当的炒作,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人气,根据月光博客监控的社会化网络统计,新浪微博虽然才推出几个月时间,但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微博客的领跑者。

  微博客这种社会化网络平台和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一样,具有一定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一个平台积累的用户越多,使用量越广,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而企业的营销推广必然要选择一个流量大、覆盖率高、关注度较多的平台进行推广营销,这就给新浪微博带来了一个社会化营销平台的历史机遇。

  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司机构和组织入驻新浪微博,尝试将微博当成一个新媒体下的营销平台,针对新浪微博的特色,我这里介绍一下企业在具体运作微博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一些常用技巧。

  新浪认证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使用新浪微博的第一步就是要申请用企业名称进行“新浪认证”,以避免身份混淆。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会有“新浪认证”的标识,当鼠标放在上述标识上时,会自动出现用户的真实信息。这种认证方式可以提高该企业微博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避免“山寨帐号”的出现。

  企业或机构申请认证的方法是,先开通新浪微博,然后出具一个加盖企业公司公章的认证申请函,写明企业的微博地址,邮寄至:北京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19层微博小组收,邮编100080,新浪网会在收到企业申请函后对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帐号就会成为新浪认证帐号。在线认证地址:http://weibo.com/pub/verified

  内容维护要点

  企业微博的内容维护相对简单,主要包含发布和交流两部门内容。企业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可以包括:提供有奖活动,提供免费奖品鼓励、提供限时内的特价或打折信息、最新产品信息、公司活动、特色服务等等。企业在微博发布信息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保证其有阅读价值,多发一些有趣、有特色的更新,不要发布一些枯燥无聊的更新,例如官方的公司新闻等等。

  除了发布消息,企业微博还要积极与用户互动,缺乏互动交流通常是一些企业微博的通病,一些企业只是用微博发布信息,却不与自己的跟随者进行交流,这样就很难达到人际传播和推广的效果。为了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企业微博应该关注更多的用户,并积极参与回复讨论。

  具体的互动方法,举例说两点:

  1、在新浪微博搜索和企业名称相关的关键字,然后点“关注该话题”,每日关注和本企业相关的微博信息,如发现有相关的技术问题可进行回复,如发现和企业相关的负面消息,可进行启动危机营销。

  2、在新浪微博搜索和行业相关的关键字,然后点“关注该话题”,关注行业动态,如果有用户有相关购买需求,则进行回复,将类似需求转化为商机,引导用户成为付费用户。

  企业管理层的沟通

  企业微博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不同的是,微博有互动性强、内容价值高,用户转化率高等特色,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常要有较高的战略眼光才能试水企业微博营销,和企业博客一样,企业微博有一定的更新维护成本,实际收效并没有量化的评测指标,在国内市场也刚刚起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将微博营销纳入到企业营销战略体系中,因此在运行企业微博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得到企业管理层的理解,这时应该多和管理层沟通,以实际的效果向管理层展示微博的营销经验,以取得企业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国内的SNS(如开心、人人等)逐步走向“网页游戏”的道路,越来越难以支持企业社会化营销的平台基础,而微博客则不以“网页游戏”为卖点和基础,专攻“传播”这个王道,通常在微博上的用户都属于较为高端的互联网用户,因此,企业以微博客做为社会化营销平台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对于企业争夺行业的话语权有很大帮助,这种营销的商业模式对于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来说效果更佳。

  以上就是月光博客总结的企业在新浪微博机型推广、营销、运营的方案,总而言之,企业开微博客进行网络营销,在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挑战和机遇并存,越早开通企业微博,越有机会在微博客领域获得成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交流,我的新浪微博是 http://t.sina.com.cn/williamlong ,欢迎大家来和我共同交流和学习。

  参考文章:月光博客企业营销推广系列文章:

  使用新浪微博打造企业社会化营销

  企业微博的营销推广技巧

  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推广的技巧

  中国企业博客营销的思考

  云计算、SaaS和企业2.0

2010年1月7日星期四

谷歌手机Nexus One发布

  今天,Google正式发布首款自有品牌手机Nexus One,该机采用Android 2.1操作系统,裸机的定价为529美元(约合人民币3600元左右)。

  和首款基于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一样,Google的Nexus One手机由台湾宏达电(HTC)公司制作,从外表看,Nexus One与iPhone颇为相似,同样是触摸屏操作方式。谷歌手机Nexus One的主要功能配置是:Android 2.1版本操作系统,3.7英寸WVGA分辨率AMOLED触控屏,内置了1GHz的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500万像素自动聚焦镜头,支持GPS/A-GPS导航、电子罗盘,提供WCDMA/HSDPA网络和拥有Wi-Fi (IEEE 802.11g)无线局域网接入功能,配备3.5毫米耳机接口和提供丰富的娱乐功能。至于其他诸如加速计,光线光和距离感应器、轨迹球多彩LED提示、 USB2.0连接、电子邮件收发,HTML网络浏览以及完整的Google服务功能也是应有尽有。

谷歌手机Nexus One发布

  和苹果的iPhone不同的是,Google手机采用的是完全开源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开放系统,对于开发者很友好,并且有利于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我在想,要是深圳能克隆一个山寨版的谷歌手机,采用完全相同的配置,没准价格可能只有几百元呢。

  这里有一段Google提供的Nexus One官方宣传视频,制作的非常漂亮,你看过这段视频之后,是不是也想要购买一台Nexus One了?不过可惜的是,目前该手机现在还不在中国销售,但未来有可能会像iPhone一样也在中国销售。

  Nexus One官方网站:http://www.google.com/phone/

2010年1月6日星期三

新网停止多个知名网站域名解析

  今天下午消息,新网今天对多个知名网站,包括知名社交网站51.com、知名IT资讯平台it168.com、知名博客托管服务blogbus.com的域名进行锁定,停止其域名解析,新网称上述网站含有淫秽色情等非法信息。

  目前通过internic查询这三个域名的Whois信息,三个域名均处于clientHold状态,新网称具体域名恢复时间暂不清楚。

  clientHold是注册商用来禁用一个域名最简单的手段,域名锁定之后,全球用户都无法访问已经被锁定的网站。

  去年二月份万网曾经停止过知名游戏网站电玩巴士的域名解析,随着工信部对于域名注册服务的整顿,在国内注册的违规域名被停止解析将成为常态。

  对于企业来说,防止域名被Hold的方法是将域名Transfer到国外的域名注册商,域名解析采用自建DNS服务器或者第三方DNS服务器均可,目前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均采取这样的域名解析方式。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Dropbox免费网盘高级使用技巧

  DropboxLive Mesh都是常用的网络存储服务,可以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共享和同步文件,微软的Live Mesh提供的空间是5GB空间,而Dropbox提供的初始免费空间是2GB,可以通过邀请增大到5GB,两个网络同步软件各有千秋,但我感觉Dropbox更为好用一些,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在使用Dropbox的过程中总结的几个小技巧。

  1、同步任意文件夹

  Dropbox安装完成之后,通常会在你电脑上建立一个My Dropbox文件夹,放到这个文件夹里的文件才进行同步。这点不如Live Mesh好用,至少Mesh可以同步例如“桌面”等指定的文件夹,而Dropbox只能同步固定文件夹,为了解决同步其他文件夹的问题,需要使用junction/mklink工具来解决。

  对于Windows XP用户来说,微软就提供了一个小工具junction,可以在NTFS系统中创建和删除一个junction目录,该目录和原始目录的内容一模一样,如果你对其中任意一个文件夹里面的内容做修改,另一个也会相应的改变,junction目录是NTFS文件系统的一个特性,但Windows XP没有工具对其进行操作,需要点这里下载一个exe文件才能使用。在Windows 7系统下已经内部支持,其命令为mklink,使用方法和junction相同。

  例如,我们可以执行junction "E:My Documents" "E:My DropboxMy Documents" ,命令的意思是创建一个名为E:My Documents的junction目录,指向E:My DropboxMy Documents,该命令瞬间执行完成,而两个目录则完全相同,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E:My DropboxMy Documents这个目录来替代“我的文档”中的目录。

  对于Dropbox来说,只能按照如上的命令建立junction目录,而不能在My Dropbox目录里创建junction目录,经过我的测试,My Dropbox目录里面的junction目录只能同步一次,之后修改加文件都不同步,无法实现同步更新。

Dropbox免费网盘

  2、同步MSN和QQ记录

  如果我们同时在家里和公司上MSN和QQ,就会遇到一个麻烦问题,就是聊天记录不同步,公司一处,家里一处,使用Dropbox可以实现两地的聊天记录同步。

  首先按照上面的操作将My Documents我的文档目录设置为junction目录,实际文件放到My Dropbox目录中,接着,在QQ和MSN中设置默认保存文件和聊天记录的位置在“我的文档”中,这样,用户所有聊天记录都会自动被Dropbox同步,从而实现了家中和公司两处聊天记录的同步更新。

  3、同步文档

  “我的文档”里保存了用户很多重要文档,很多人都有同步“我的文档”的需要。同步的方法是,右点“我的文档”属性,修改“我的文档”的目标文件夹位置,将其修改到Dropbox目录下即可。

  4、同步桌面

  除了“我的文档”,很多人希望将多台电脑的桌面文件进行同步,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修改注册表中关于桌面的位置,将文件夹修改到Dropbox目录里,注册表修改的位置是: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User Shell Folders 和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 Folders 中关于Desktop的路径;另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在桌面创建一个junction目录的方式实现同步,这样桌面上就会多一个实际为junction类型的“文件夹”,将工作文档或者其他文档复制到这个文件夹中,即可实现同步。

  5、同步IE收藏夹

  默认情况下IE的收藏夹路径为: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Favorites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式来修改收藏夹的路径,打开注册表: HKEY_USERs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User Shell Folders ,而后把“Favorites”键值修改成My Dropbox目录下的一个文件夹路径即可。在多台电脑都进行这样的操作,就可以实现多台电脑自动同步IE收藏夹的功能。

  6、网站自动备份

  如果你也拥有一个类似“月光博客”的网站,你也会为数据的安全性而头疼,如何安全地自动备份网站数据呢?有了Dropbox,我们就有了一个网站自动备份的新方案。

  对于使用SQL Server的网站来说,可以在SQL Server中设置一个自动执行任务,每天自动将数据库文件备份到My Dropbox目录里即可。

  对于使用Access的网站来说,频繁读写的Access文件不宜直接放到Dropbox目录里,而采用定时复制的方法更好一些。具体操作是,建立一个BAT文件,内容是“xcopy "E:website" "E:My Dropboxwebsite" /s/e/y”,在“系统工具 - 任务计划”中新建一个计划任务,选择这个批处理文件,设置每天临晨自动执行,就可以定时自动把website目录下的网站文件(包括ACCESS文件)一起复制到Dropbox目录中的website文件夹。

  这样,就实现了使用Dropbox可以自动将网站上的文件和数据库进行备份,无需手动操作。缺点是最多5G空间,不适合大网站的备份。

  好了,以上就是我在使用Dropbox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小技巧,总的来说,Dropbox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网络同步工具,Live Mesh相比Dropbox来说有几个缺点,比如只支持Windows,不支持Linux、Mac,兼容性较差(例如在我公司的电脑上安装Live Mesh就报错,无法安装),另外Live Mesh的界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Dropbox的默认空间是2G,如果你也想使用Dropbox,点这里注册Dropbox帐号,如果你邀请其他用户使用的话,每邀请一个用户注册也可获得250M空间,最大到5G空间封顶。

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从译言预测有道谷歌的云翻译

  上译言网站的网友都应该看到那份通告了。这种类似的现象让人想起了饭否之类的微博关站,它会导致微博总体市场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例如新浪微博在发展中遇到的阻力会减少,更容易吞食市场份额,借机做大。BT联盟的关站也是一样的道理,有利于电驴和在线视频网站的发展,只是奈何国内用户上网的带宽不够大,阻碍在线高清视频的发展。

  因此,看到译言的通告,很自然就会预测这类翻译内容及译客网站会出现发展变化。

  经营这样的网站需要对内容把审过关,当一个网站内容创作量很大的时候,就需要一支编审队伍,而一般的小型公司盈利有限,养这样一群人存在很大的压力。故此,简单梳理一下,具备“不差钱、能组建编辑队伍、擅长政府公关”条件的,一是新闻媒体单位和出版社,二是大型门户和行业垂直门户。目前较为符合战略方向的就是网易旗下的有道桌面词典和中国谷歌的谷歌金山词霸。

  一、为什么是翻译软件,而不是一个内容网站?

  前面已分析了一个小公司做这样的翻译内容网站会存在压力,这类网站也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存在发展瓶颈。所以,换作是翻译软件来进入,它的发展形势就可以不同了。

  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翻译软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是1.0时代,翻译软件就是一套程序,安装在电脑使用。尽管功能不多,但是相对于查印刷版词典也是一次伟大的发展创新。

  现在是2.0时代,翻译软件加入了Web2.0的一些特色,增强搜索引擎的应用,出现跨界设计,如将百科放入词典。

  未来是3.0时代,翻译软件可以发展为一个平台——云翻译。3.0时代的革命就是创造云平台,再通过云平台实现云商业。

  什么是云商业?简哲首个提出的商业创新概念:通过云计算打造云平台,通过云平台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交易。关于云商业请参阅《商业的未来是云商业》(正在完稿修订中)。

  翻译软件的发展走到最后,必然是云翻译,要占领这个领域,当下的译客和翻译内容是必争的资源,为未来的云翻译发展铺路。

  二、翻译软件为什么要做内容网站?

  我们可以拿有道桌面词典来分析。

  现在的有道桌面词典和搜狗输入法都是一种“入口”战略,各自错位发展,做自己的差异化产品。我们将有道桌面词典和搜狗输入法对比,就能从中发现问题了。

  优势:有道桌面词典的功能多,并占据“显示窗口”的优势,这一优势便于投放广告,而在输入法显示广告,一是很容易让用户反感,二是显示区域很小,不利于投放广告。

  劣势:用户使用词典的频度和时间都要比输入法少。这是产品类型的先天性缺陷,用户坐在电脑旁,可以打几个小时的字,但是每天用词典达到几个小时的人有多少?

  在有道桌面词典的广告,用户是用一分钟的词典,还是用10分钟词典去点击多?

  如果桌面词典是一个“入口”,用户三两天偶然用一次词典,还是每天用多几次有更大的价值?

  有道要改变这种“用户使用少”的问题,就要借道“译客”。如果不去改变,那么“入口”的价值就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有道要实现借道“译客”,就不只是提供一个工具,而是要提供一个平台、一个译客的大舞台。

  故此,让用户每天多用10分钟,这就是有道桌面词典为什么要做译客内容的网站!

  三、对有道桌面词典发展战略的建议

  1.建立译客网站

  发展译客,汇聚翻译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做成全国最大的翻译内容网站。

  要发展译客,有道可以通过举办译客比赛来迅速发展和推广。网易那两亿的邮箱用户,每个邮箱发条消息,也就是路人皆知了。

  将网易邮箱作为登陆账号,方便发展会员。

  2.在桌面词典集成RSS订阅

  根据用户的阅读爱好和订阅推送文章。这样,那些偶然才用一下桌面词典的用户,便会增加使用频度和时间。

  3.在桌面词典集成翻译问答

  遇到翻译问题,可以在桌面词典直接发布问题,每条回复能在客户端显示。要把问答做好,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译客资源来帮用户回答问题。

  4.在桌面词典集成翻译付费任务

  翻译问答是免费战略,通过大量的免费用户获得商业付费服务。

  5.桌面词典走向细分化设计

  第一类是大众版,目前这种版本。

  第二类是专业版,面向译客使用,将它打造为译客的行业工具。

  专业版要做到如下几点:

  a.针对翻译的特点,集成文档编辑和翻译创作的功能,可以在翻译文章后直接上传到译客网站。

  b.有翻译任务及排行榜。要发展和推广译客,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一条生态链。

  c.开放的开发接口。让大家加入起来,形成行业聚集效应,一起做大。

  第三类是儿童版,现在的软件是面向成年人设计的,这种软件界面对儿童没有亲和力,必须要有适合儿童的操作界面,才能让孩子们喜欢用你的产品。那么,在儿童版的桌面词典推广销售外语学习的教材便会事半功倍。

  6.让翻译软件走向云翻译发展

  推出云翻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商业模式变得清晰了,更会加快推进发展步伐。

  7.辅助产品的输入法

  针对译客设计的翻译输入法,输入法在校错和辅助写作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于输入法的创意请参看以前写过的相关文章)。

  四、对有道桌面词典商业模式的策略建议

  1.通过免费用户获得盈利业务

  市场规模扩大,用户增加会带来广告点击增加,对有道搜索引擎的广告营销是好事。部分免费用户会付费购买产品服务,这是互联网风行的商业模式。

  2.付费阅读

  翻译内容具有创造性,不像一般的文章可以随处可见。一些专业文章具有商业价值,采取付费阅读的方式是可行的。只要解决好版权问题,付费阅读就会走向良性的发展。这样,出版社还会加入这个发展平台,从付费阅读发展到商业出版的业务。

  3.翻译市场

  通过有道桌面词典进入翻译市场,有两种方式。

  一是有道自己承揽翻译业务,这种方式的可能性较少,不如开放的平台更容易做大。

  二是有道去建立翻译市场的平台,将翻译公司、译客和市场客户链接起来。

  按任务收费:客户将钱托付到有道,任务完成后,客户验收,有道扣除中介费用,将款项付给完成翻译的翻译公司(或译客)。

  按顾问服务收费:在中国占据最大数量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小型企业都没有专职翻译人员,雇佣一个兼职翻译是有市场需求的,因为雇佣兼职人员的费用要比全职人员低,这对中小企业有吸引力。

  有道桌面词典做这个业务有优势,通过用户安装词典,它实现进入企业推广,也就是需方市场,另一边有道又拥有译客资源,也就是供方市场,有道桌面词典只要加以改进,就是一个翻译市场的供需交易服务平台。

  将来,有道凭借这种资源还可以进入国际的翻译外包市场。

  4.外语教育及认证市场

  如果拥有大量的译客,那么就会吸引众多的外语爱好者及学生,这些就是海量的顾客资源,可以针对他们推广销售外语教育产品和培训服务。

  一类是相关外语的图书、音像、软件产品,可以和出版社及做B2C的图书频道合作。

  二类是外语培训业务,这方面一是可以和类似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合作,二是可以推出在线英语家教服务。

  三类是外语认证业务,可以和一些认证培训机构合作推广托福认证、雅思认证等。

  有道桌面词典与谷歌金山词霸的竞争,就是云翻译之争。有道桌面词典的策略应该是扬长避短,借助自己是内容门户的领先优势,把译客资源拿下,再提高用户的使用频度和时间。这样,将来在国内的云翻译领域就能战胜谷歌!

  未来,翻译软件工具必然是走向云翻译,并实现云商业,整合译客内容、翻译交易平台和外语教育产品推广销售。

  作者简介:简哲,创意人,擅长商业策略设计。

  来源:简哲投稿,原文链接地址

2010年1月3日星期日

十大2009企业2.0应用

  2009年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企业开始真正尝试理解Social Software(所谓的社交软件)的重要性。这一年,面向企业协作的软件服务的迅速崛起,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移动技术的长足进步正在向我们展示着前所未有的一切,尤为突出的是,基于Web的软件服务正快速向企业应用渗透,并将逐渐颠覆人们传统的基于文档(document-based environments)的工作环境。

  最近,ReadWriteWeb评出了2009年十大企业应用:

  Microsoft Windows Azure and Sharepoint

  微软借助Sharepoint 2010的确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许Sharepoint在其众多竞争对手中怎么都称不上优良品种(best of breed),但它的API的的确确吸引着众多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这些商人们正奋力通过其软件服务将客户企业中庞大的数据进一步透明化并加速其有效沟通,而在这之前,这些数量庞大的信息被禁锢在企业内部无数的“数据孤岛”(data silos)中,管理者们只能对其“望洋兴叹”。而说到Windows Azure,则称得上是微软近来最激动人心的产品——Ray Ozzie上个月不负众望地在Professional Developers Conference(PDC)上揭开了这个云计算平台的面纱,Azure支持Ruby on Rails和MySQL,也算是表明了一种对开源的欢迎姿态,而其子系统Dallas将使开发者可以基于Azure平台开发并叫卖自己的应用。

  Jive Software SBS 4.0

  这个美国波特兰的软件公司同样不甘示弱,这个秋天的早间,他们发布了Jive SBS 4.0.SBS 4.0是Jive最新的企业协作平台,Jive因此也可能是微软Sharepoint最强有力的对手。Jive SBS通过整合微软office和iphone,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强大的社会化服务,如blogs, 标签, 视频, 书签, 协作文档, 投票, 档案, 状态更新等等。继2007年8月获得红杉资本1500万美元投资后,最近Jive又拿到了红衫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Salesforce.com

  Salesforce.com在2009年也开始把注意力投向Social Software,这就是我们看到的Salesforce Chatter,为其客户提供即时的企业内部社交服务。2009年也是Saleforce.com云计算服务发展的新高峰,至今,开发者在其云计算平台上一共发布了近135000个应用程序。同时,不断增加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商也在不断开展与Saleforce.com的紧密合作。这些都再次证明了Salesforce.com在企业2.0业内的重要地位。

  SocialCast Soci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SocialCast虽然很受瞩目,但貌似它才刚刚认识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并开始付诸行动。使SocialCast得以与众不同的是它的UI和拥有丰富分析能力的SocialCast Social Business Intelligence,能够对企业环境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这将成为其重要的杀手锏。

  Google Apps

  Google进军企业的路线日益清晰,尤其是最近,Google加强了其对黒莓的支持,而Google Sites也在最近发布了一个重要更新。Google正全面开花地重装向企业用户展开攻势,其战火已经烧到了微软Office后院。

  MindTouch

  MindTouch最早出道于其企业Wiki,同时它也在不断创新,其最新的产品MindTouch Cloud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开源的Sharepoint.MindTouch的出众在于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企业的各种数据,而用户恰恰需要的就是更灵活、丰富的报表,用以观察企业内部、外部的健康状况。(有关Mindtouch的基本情况可以参考这里)

  Cisco Collaboration

  Cisco入选也许有点出人意料,但思科在VOIP以及其企业协作软件服务上的投入使得它成为这个市场上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思科的VOIP服务已经与Salesforce.com整合,预计2010年思科会进一步整合其服务,虽然与微软或IBM相比思科缺少扎实的底层数据支持,但是其对企业协作技术的重视和投入充分显示了其进入这个新兴市场的决心。

  Socialtext

  Socialtext的事迹甚至可以追溯到Web 2.0出现以前,它发迹于一个Wiki提供商,进而转变成一个实时协作服务及微博整合提供商。在过去的一年里,Socialtext不断保持创新,其最近发布的SocalCalc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合作编辑电子表格文档,这就好比多个人可以同时在一个Excel表格上工作而互不影响。Socialtext面对的挑战是超越其曾经是只一个Wiki提供商的印象。

  present.ly

  这可能又是一个出乎你意料的公司,然而在企业用户面前,它确实独辟蹊径。present.ly提供了一个实时的企业微博平台,并以其安全性独步天下。

  Apple iPhone

  iPhone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具革命性的消费者产品,而现在它的影响也开始波及到企业用户,同时催生了对新一代企业应用的迫切需求。这一切得益于Web技术的蓬勃发展。Apple明白2010年又是一场与RIM的恶仗,但没有什么能够让它停下来,iPhone正迅速成为企业用户用的重要选择。

  英文原文:Top 10 Enterprise Products of 2009

  中文翻译:维基道投稿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2010,新年快乐

  2009年终于过去了,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漫长的一年,饭否、推特的失而复得,然后再失去,接着又陆陆续续失去了Facebook、Youtube、Blogger、Bit.ly、Picasaweb、FriendFeed、BTChina等等等等,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灾难,能够访问的网站越来越少。总而言之,2009是失去的一年。

  今天是2010年的第一天,我祈祷这自己的新年愿望,我们已经在2009失去了很多东西,希望在新的一年,我们不会失去更多。

  或许失去总是不可避免,失去是因为我们还有东西可以失去,更关键要懂得珍惜现在的拥有,我们拥有现在自由的时光,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会珍惜,从现在开始,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