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4日星期四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六十九周年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指的是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首都南京之后进行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南京大屠杀这个话题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今年在中国至少有两次相关事件引发了不少争论。

  第一次是关于“Google搜索南京大屠杀”的事件,该事件可能是由于公关公司的暗地炒作,也可能是网络愤青的偶然发现,由Google不能搜索这个词语的现象以及大众对网络知识的匮乏,引出了一个对于Google非常不利的结论,当然这个事情实在讨论太多,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上网搜索一下,应该可以知道Google无法搜索的真正原因,如果大家是在想不通过代理服务器也搜索这个单词,我建议搜索“南京大屠殺”,这个繁体词是可以搜索的。

  另外一起事件是“孟广美事件”,孟广美在台湾做一个节目时,提到了南京大屠杀,没有表现出较为庄重的表情,因此被愤愤们认定为是亲日派并大肆批判,使得孟广美隐姓埋名了一段时间,至今还没敢上凤凰台锵锵三人行亮相。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与死伤人数的确存在争议,有些认为死亡数百人,有些认为死亡4万人,有些认为死亡十万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为20万以上,中国学者考证为30万以上。

  关于日本人的这些看法,大家可以上上日文版本的维基百科,查看“南京大虐殺”条目即可,中文版的“南京大屠殺”左下部也有相关链接。

  鉴于目前中文版的维基百科大部分人仍然无法直接访问,我这里就转载一下中文版的“南京大屠殺”的条目的部分内容,供参考。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首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与死伤人数至今仍有争议,其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为20万以上,中国学者考证为30万以上,而日本学者之研究则众说纷纭,难有统一定论。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国民对日本右翼为侵略历史翻案的关注焦点之一。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却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极右翼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由於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有着广泛的分歧,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叫做「南京大虐杀」,也叫“南京虐杀”、“南京事件”。英译则为Nank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k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但往往人民对其的认知远不如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战争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声明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全国上下掀起全民抗战的浪潮。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向南京方向溃退,中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中国将领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动请缨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佈迁都重庆。

  经过淞沪会战三个月鏖战,日军也损失甚巨。日本参谋本部原计划让上海日军“凯旋归国”,并没有进攻南京的计划。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给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 然而日军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休,11月15日的第十军军团扩大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11月22日,松井石根致电多田骏:“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日军经过数月连续作战,此时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日军军官称:“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已经开始。

  12月4日,日军逼近南京外围。8日,日军占领南京外围阵地,已从北、东、南三面包围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的长江一条退路,然而唐生智做出“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下令集中力量固守复廓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令宋希濂三十六师看守城内通向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严禁部队从此处退出。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10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时,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围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向下关溃退,在挹江门与三十六师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由于渡船已经销毁,许多难民与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他人见渡江无望,返回城内。许多士兵脱下军装躲入南京安全区。

  暴行

  大规模集体屠杀

  南京下关码头尸体堆积如山(村濑森安(Murase Moriyasu,南京大屠杀参与者)拍摄)进城兵力约50000,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以及日军认为是可能参加过抗日活动和适合兵役年龄的中国青壮年,进行过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糢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12月15日(日军佔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屍体同样遭受焚化。夜,解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6日(日军佔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屍于长江以毁屍灭迹。5000多人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於中弹负伤后泅至对岸,得免於死。日军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

  12月17日(日军佔领第5天):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

  12月18日(日军佔领的第6天)夜,下关草鞋峡。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於幕府山的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屍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屍灭迹。此次屠杀仅有伍长德一人被焚未死,得以逃生。大方巷难民区内日军射杀4000余人。

  杀人竞赛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有关杀人竞赛的报道。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每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佔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军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100人之数,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都一直在报纸上图文并茂连载,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

  强奸

  日军侵佔南京期间强奸了成千上万的妇女,他们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强暴。有些妇女被日军强奸了好几次,往往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除此之外,日军还强迫乱伦行为。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

  远东军事法庭的调查

  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书上写道:「在日军佔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屍体达十五万五千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由红十字会掩埋的是43071人,由崇善堂收埋的是112266人,这些数字是由这两个团体的负责人根据各该团体当时的记录和档案向远东法庭郑重提出的)。」

  法官之一的梅汝璈指出,对于南京大屠杀一案“花了差不多三个星期的工夫专事听取来自中国、亲历目睹的中外证人(人数在十名以上)的口头证言,及检查和被告律师双方的对质辩难,接受了一百件以上的书面证词和有关文件,并且鞫讯了松井石根本人”,“审理是特别严肃认真的”。松井石根听取了法庭宣布的罪状和科刑后,表示“南京事件,可耻之极”。

  法庭判决书中遂有郑重声明:「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毁了的屍体,以及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死的人们计算在内。」值得注意的是:远东国际法庭认定被杀害者为二十万人以上,未包括屍体被日军消灭了的被害者在内,而且这个数字仅是「在日军佔领后六个星期内」的。

  东京审判判处死刑的7名甲级战犯中,松井石根的唯一罪状是南京大屠杀。

  战后日方观点

  许多曾在当时南京附近作战的日籍老兵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日本左翼的日本社会党及左翼背景的日本教职员组合对南京大屠杀也多抱持承认大规模屠杀的立场。但因为日本政府始终否认该罪行与日本右翼民族主义教育下,不少未经历过侵华战争的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但因为秉持观点与政治立场不同,不少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有不同的解读与看法,其中死伤人数的部分,有二十多万人、四万、数千、数百乃至於完全否定者等各种说法。

  对大屠杀的不同看法

  日本对南京大屠杀最大的争议在於,否认方认为日军进入南京城后城内人口仅二十万人,认为拉贝日记等可以佐证,而拉贝日记记载的事实是——在南京城中的国际安全区内就有20万平民,中国方面认定至少有三十万人罹难;埋葬总人数的问题,也是否认方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质疑之处。另外,日军无条件投降之后到盟军接收之前,有充足的时间销毁随军文件和照片等直接罪证,造成日后追查的直接证据不足,无法一一求证其事实,也是遭到否认方质疑之处。日本否认方认为有不少的书面记录都显示,日军进入南京后南京并未成为空城,没有屠杀的迹象;另外国民党军队仓促撤退,使不少国民党军成为游击队在南京进行巷战,使得平民死伤的责任不清楚。另外日本否认方提出,有国民党军便衣兵假冒日军犯罪而遭国际安全委员会发现的事情。

  研究大屠杀事件的日本学者对死亡人数主要有几种看法:

  二十数万人以上: 主要支持者有笠原十九司(都留文科大学教授)、洞富雄 (早稲田大学教授)、藤原彰(一桥大学教授)、吉田裕(一桥大学教授)、吉见义明(中央大学教授)、井上久士(骏河台大学教授)、本多胜一(新闻记者)、小野贤二(化学工作者)、渡辺春巳。

  四万人左右 : 主要支持者有秦郁彦(日本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另外冈村宁次在《冈村宁次阵中感想录》中认为约有4到5万人被屠杀,抢劫、强奸等“大有其人”。

  两万至数千 : 主要支持者有亩本正己(元防卫大学教授)、板仓由明(南京戦史编集委员?南京事件研究家)、原刚(防卫研究所调査员)。

  认为仅有数百人死亡,乃至於完全否定的态度: 主要支持者有铃木明(雑志记者)、田中正明 (拓殖大学讲师)、东中野修道(亜细亜大学教授)、冨泽繁信(日本「南京」学会理事)、阿罗健一(近现代史研究家)、胜冈寛次(明星大学戦后教育史研究)、杉山彻宗(明海大学教授)、渡部昇一(上智大学名誉教授)、大原康男(国学院大学教授)、竹本忠雄(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西冈香织(军事史学会会员)、深田匠(日本歴史修正协议会会长)、前野彻、铃木正男。

  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1973年7月发表《南京事件和史料批判》。《驳南京大屠杀是所谓“无稽之谈”》(日本现代史出版会),批判铃木和山本的否定史观。1967年写成《近代战史之谜》(人物往来社,后半部分为《南京事件》),1972年4月出版单行本《南京事件》(新人物往来社),1972年11月出版日中战争史资料《南京事件》(河出书房新社),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对教科书文字进行修改,他又立即于同年12月出版定本《南京大屠杀》进行驳斥。

  1984年教文社出版了松井石根的亲信秘书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杀”之虚构》。

  战后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诉讼和政界事件

  1973年日本作家铃木明出版《南京大屠杀之虚幻》一书中首次指出“百人斩”为虚构。此后在日本,关於“百人斩”是否属实成为争论的话题。2005年,参与百人斩的两名日军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3名遗属向东京地方法院控告《东京日日新闻》於1937年11至12月间的报道失实,和《朝日新闻》於1971年出版的《中国之旅》一书中所提及关於两名军人的「百人斩」竞赛失实并损害其名誉,向该两出版社索偿3600万日元。东京地方法院审判长土肥章大於2005年8月23日裁定报道属实并非捏造,驳回赔偿请求。撰写《中国之旅》的前《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在判决后指「「百人斩竞赛」真实性无容置疑,原告意图否定整个南京大屠杀以至对中国发动侵略。不过在诉讼过程中找到新的事实和资料,却进一步肯定这个史实。」[1]

  众议员石原慎太郎1990年在接受采访时说:“人们说日本人在那里(指南京)搞了一次大屠杀,但那不是真的。它是中国人编造的故事。这个故事破坏了日本的形象,它全是谎言”。

  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自民党国会议员石原慎太郎等人撰写的《日本可以说“不”》、《日本还要说“不”》、《日本坚决说“不”》三本书中说道:“无端挑起战争的好战的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残暴的日本人,这就是人们对日本人的两个误解,也是‘敲打日本’的两个根由,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消除它。”

  战时日军大佐、二战后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1994年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说:“(在日军进入南京后)不久,我就到了南京”,“我认为南京大屠杀及其他事情是编造的谎言”。

  战时特别高等警察课(特高课)课长、二战后法务大臣、文部大臣、日本国土厅首脑奥野诚亮1988年春否认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无效”,要从舆论上“再审东京审判”,遭到日本国内外舆论抨击,当年5月被迫辞职。

  1986年9月,日本文部大臣藤尾正行宣称南京暴行不是战争罪行而“仅仅是战争的一部分”,并说1910年日本对朝鲜的吞并是朝鲜心甘情愿地成为殖民地,发言当日被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免职。

  1977年,日本文部省在一个标准历史书中把二战中的日本给战争对方造成的伤亡、日本的战争暴行,和强行将中国及朝鲜犯人送往日本劳动营的内容删去,只留下了一些美国轰炸东京的照片、一幅广岛废墟的照片和一份日本战争死亡人数的统计表。

  1965年,日本历史学家家永三郎起诉日本教科书审查部门大幅删改掩饰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和整个侵华战争中的暴行描写,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在家门口的围堵骚扰。1970年,东京地区法院法官杉本良吉裁决,教科书审查不得超出纠正事实及印刷错误的范围,家永胜诉,右翼极端分子向律师、法官和家永本人威胁要暗杀他们。

  条目来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