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星期四

字节跳动加班文化在海外引发离职潮

  国内饱受诟病的“996”加班文化传播到海外引发人事震荡。抖音海外版TikTok的英国伦敦电商团队不满母公司字节跳动带来的高负荷加班文化,已经离职了一半员工;美国团队员工称TikTok一味强调效率和保密,不少员工感到压力过重,多人已办理离职手续。

  TikTok中国管理团队与海外员工之间产生了多起“文化冲突”。据《金融时报》调查,字节跳动高管、TikTok欧洲电商负责人Joshua Ma在一次晚宴中表示,作为一名资本家,他不认为企业应该提供产假。

  这番言论引发伦敦电商团队员工的愤怒。多名员工认为,字节跳动从中国带来了强硬企业文化,与英国员工习惯的宽松办公环境相冲突。

  有团队成员表示,自己经常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为了方便和中国那边通电话,一大早就要工作,又因为直播带货在晚上效果更好,通常很晚才能下班。直播结束后,员工还要立即提交“反馈报告”,下班后也需要及时响应工作请求,不然可能被点名批评。

  另外,公司将工作到凌晨以及在假期中工作的行为宣传为好的榜样,去休假的员工可能在假期回来后面临失去客户或者被降级的处境。驻伦敦的员工表示,公司繁重的工作负担让他们身体状况日益下降。

  “这种企业文化有毒,人们的关系建立在恐惧而不是合作的基础之上。”一位前伦敦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他们不关心员工是否会感到倦怠,因为随时有人可以取代。”

  《金融时报》后续报道指出,Joshua Ma将从TikTok英国电商团队中退出。TikTok方面回应称,一切制度都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针对Joshua Ma的相关言论展开正式调查。

  这种“有毒的”加班文化已经让不少TikTok员工选择离职。截至目前,至少已有 20 名伦敦电商团队员工离开,团队只有以前一半规模。一名现任员工说,“这就像一场游戏,每周都有人离职,每周一我们都会问谁被解雇了,谁辞职了。”

  “文化冲突”不仅发生在英国,大西洋彼岸的TikTok美国团队出现了相同一幕。《华尔街日报》早前报道,在TikTok美国主要办事处洛杉矶,一些员工透露,由于周末频繁工作加班以及与地球另一端同事的强制性会议,加剧了睡眠不足。

  几名前美国员工表示,他们在TikTok工作期间平均每周开 85个小时的会议,并且不得不抽出更多时间来完成工作。另有员工称,只有在他分享了医学报告显示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后,他才说服他的上级免于连续通宵工作。

  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工作的TikTok前工程团队主管Lucas Ou-Yang曾在推特中写道,由于要跟上中国同事的节奏,根据他们的日程表来安排工作,在这种压力下,曾与他共事的所有10位产品经理全都在入职大约一年后辞职了。

  对此,TikTok表示,公司已经对其实践和工作文化进行了一些调整,以实现“建立和培养一支能够支持我们不断发展的全球团队”的目标。它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补充说:“我们鼓励透明和反馈文化,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的平台,让我们的员工都能茁壮成长。”

  稿源:界面新闻

2022年6月15日星期三

比特币还能续写神话吗?

  在过去的几年里,比特币市场接连摇摆不定,“过山车”模式已成其典型特征。比特币价格经历了剧烈的起伏,从2009年正式诞生时的0美元飙升至2021年峰值的6.8万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比特币的价格在2021年上半年甚至超过了6.4万美元,但在夏季却急剧下跌至3万美元,11月份,又回升到6.8万美元以上。然而,比特币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疯涨”模式之后,2022年以来持续回落下跌,目前已跌至3万美元。比特币“过山车”模式的跳跃,让人们不禁对它的前景充满预测:比特币—继续续写一个神话,还是一个可笑的笑话?

  比特币创造的“大涨”奇迹

  2020年以来,99%的加密货币看涨,其中作为全球最大规模加密货币的比特币一度站上6万美元/枚的高峰。在2020年至2021年一年的时间里,比特币的价格暴涨超过10倍,一年间,其价格从1月1日起飙升超过120%,并在4月中旬创下了近6.5万美元的当时最高纪录。

  比特币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猛烈的涨势,与机构投资者掀起的现金海啸,特斯拉和万事达卡等大公司越来越高的接受度以及华尔街银行对其的青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背后,刺激投资者兴趣的是比特币所谓的抗通胀特性,即它的供应量是有上限的,也就是说,是破纪录的经济刺激计划推动了比特币价格的上涨。因此,在利率处于纪录低位的情况下,快速获利的希望以及通过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等因素使得比特币更容易获得,同样,这些因素也帮助吸引了买家,由此创造了比特币的大涨奇迹。

比特币

  美国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 Global在4月份上市,首日挂牌估值就达到了860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加密货币公司上市交易,这象征着比特币已被主流所接受。“它已经成功进入公债和股票投资者的视线,”加密货币基金Digital Capital Asset Management的Richard Galv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比特币市值依然动荡,但由于欧洲和美国的通胀急剧上升,比特币市值仍保持高位运行。

  比特币“涨潮”持续回落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对比特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不知道比特币在未来一年或五年或十年内会上涨还是下跌。但我非常确定的一点是,它不会产生任何东西”。此外,至少有八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比特币描述为经济泡沫。记者、经济学家、投资者和爱沙尼亚央行对比特币是庞氏骗局表示担忧。基于这些担忧,市场做出了真实的回应。根据一家美国公司CouponBirds的数据显示,比特币相关商户的销售额2022年第一季度出现了严重下降。

比特币

  如图所示,从2021年第二季度起,比特币相关商户的销售额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其销售额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持续保持下降趋势,甚至都不到第一季度销售额的一半,第四季度的销售额虽然有所反弹,略高于50%,但仍不理想;截止2022年第一季度,其销售额已与上一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77%,成为过去一年的最低销售额。

比特币

  各国政府对比特币所持的态度不一,是比特币市值回落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中国的态度是最为明确的,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个部委印发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就指出虽然比特币被称为“货币”,但“并非真正意义的货币”。又于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现在对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虽并未禁止,却显示出更加严格的监管态度;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则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承认虚拟货币的合法支付地位。也正是各国所持的不同态度,对比特币的回落无疑是雪上加霜。

  “涨”or“落”?前途迷雾是个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所在地,美国政府最近对比特币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近日,来自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卢米斯(Cynthia Lummis)和来自参议院农业委员会的吉利布兰德(Kirsten Gillibrand)两党关于比特币立法终于在该法案宣布的几个月后推出。《负责任的金融创新法案》(Responsible Financial Innovation Act),也称为 Lummis-Gillibrand 法案,旨在通过将数字资产整合到现有法律中来鼓励“负责任的创新”,并在很大程度上为不受监管且缺乏共同标准的加密行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这也为比特币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合理化的环境。

  数据印证了目前比特币市场的悲观预期,但还不足以证明比特币的未来前景是神话还是笑话?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时刻要明白一件事:“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这就意味着你想要获得多大的收益,就要承受多大的风险。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虽无法准确预测比特币今后的发展走势,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比特币是一种充满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的资产,我们不适合押注比特币的未来,即使它的价格飙升,也不应乘势而上而盲目投资,我们要对其风险性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再理性投资,这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在全球经济基本面逐渐向好,主要经济体保持增长的大背景下,比特币是否还能顺势上升?还是持续回落?比特币是否能继续保持成为资本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切都有待我们接下来观察。

  来源:读者投稿

Cloudflare阻击最大的HTTPS DDoS攻击

  Cloudflare透露,它发现并成功阻击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HTTPS DDoS攻击,本次攻击峰值每秒发出2600万个请求,而目标仅仅是Cloudflare的一个免套餐划的客户。在宣布这一消息的两个月前,Cloudflare称它阻止了针对其另一客户的另一场大型HTTPS DDoS攻击。

  与4月份的攻击类似,这次的攻击主要来自云服务提供商,而不是住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这意味着数据中心里的虚拟机和服务器被劫持来实施攻击,而不是此前惯用的物联网(IoT)设备。

  进行这次攻击的僵尸网络由5067台设备组成,在攻击的高峰期,每个节点每秒发出5200个请求。

  Cloudflare指出,这次攻击是通过HTTPS进行的,这意味着不仅要花费更多的钱来发动攻击,要设法应对攻击也是如此。该僵尸网络的攻击来自121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和俄罗斯的请求最多,来自他们国家,甚至有3%的攻击也是通过Tor连接进行的。

  Cloudflare表示,其免费和专业CDN套餐的所有客户都受到保护以免受类似的攻击而导致停机事故,不仅如此,这种的保护是不计费和无限制的,所以无论攻击的规模或持续时间有多大多长,客户都不会被收取更多的服务费。

  稿源:cnbeta

特斯拉进军印度市场失败

  据报道,两位知情人士今日称,在特斯拉搁置在印度销售电动汽车计划数周后,负责在当地游说的核心高管曼努杰·库拉纳(Manuj Khurana)已经辞职。库拉纳2021年3月加盟特斯拉,担任印度政策和业务发展主管。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在制定特斯拉进入印度市场计划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他曾游说印度政府将电动汽车的进口税从100%大幅下调至40%。特斯拉表示,此举能使其在印度投资建厂之前,通过从中国等生产中心进口产品来测试市场。

  但印度政府坚称,特斯拉必须首先承诺在当地制造汽车,然后才能做出任何让步。由于谈判陷入僵局,上个月有报道称,特斯拉已经搁置了在印度销售电动汽车的计划,放弃在当地寻找展厅,并重新分配了团队成员,原因是未能获得更低的进口税优惠。

  知情人士今日称:“当前,特斯拉进入印度市场的计划几乎已经泡汤。”目前,印度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对绿色能源技术的支持微乎其微,充电站也寥寥无几。2020年,在印度售出的240万辆汽车中,电动汽车仅占5000辆。除了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的高成本也让买家望而却步。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上个月曾在Twitter上表示,对于“任何不允许首先销售和维修汽车的地点”,特斯拉不会在那里设立制造工厂。

  同时,特斯拉还将重点转向东南亚的其他市场,比如镍资源丰富的印尼。在那里,特斯拉正考虑与电池相关的潜在投资。在泰国,特斯拉最近注册了一家销售汽车的子公司。

  稿源:新浪网

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

100起刑事案的判决告诉你 正当防卫还得靠跑

“正当防卫”多次成为舆论焦点,但很可惜,很大程度上多数中国人在现行法条下对该词的理解和执行都是错的。我们分析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100以“正当防卫”为由要求轻判的二审(终审)刑事判决书,仅有4份被法院认定,其他20份为防卫过当,76份为故意伤害罪。

本文不评论最近的热门事件,也不探讨“正当防卫”限定条件是否苛责,我们希望通过这100起刑事判决书,告诉你在现行法律下,当你受到伤害时怎样合法的“抵抗”?法治社会,“以暴制暴”不被允许,“我”拿刀戳向“你”的时候,“你”并不能理直气壮地戳回去。那该怎么办?

别动手!你最正确的姿势就是跑!

这条你可能被告诫过的信条,虽然听上去很怂,但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上文提到的76起判定故意伤害的案子,每位被告都称自己“正当防卫”,没有一起被法院认定,以下是错误示范:

斗殴无防卫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挨打,打回去”,看似公平,内核是以暴制暴。

双方都动了手在判决中叫做“互殴”属互相侵害,打伤对方即为“故意伤害罪”。连“防卫过当”都不算,“防卫过当”的前提是“正当防卫”,斗殴无防卫。

不管谁先动手,只要你也打了人,就是相对的侵害者,防卫的关键是“防”既被动阻止,而“打”是主动出击。

两者的边界是什么?这很难很复杂,只能试着举个典型案子。

什么是侵害?

为方便描述,全文统一将原被告人称为小明,被害人称为小李

(2016)黔05刑终428号

  • 因误会,小李持刀来到小明家将小明侄子及其祖母砍伤

  • 小明见状夺下刀——阻止对方侵害,小明防卫

  • 夺刀后对小李拳打脚踢——对方已不是侵害状态且失去战斗力,小明侵害

  • 小李:胰腺损伤引发并发症死亡;小明:故意伤害罪

防卫是被动的,是应对正在进行伤害的反应,如果提前准备了武器就有了主观上对他人进行侵害的意图。

(2016)赣09刑终140号

  • 小明在和小李争执厮打后回宾馆躲避——防卫

  • 小李携多人到宾馆楼下挑衅,小明携带刀具下楼——存在侵害意图为可预料的斗殴准备

  • 双方推搡中,小明用刀将小李等人刺成重伤;小明:故意伤害罪

在上述两案中,小李方存在明显过错,判决时会依法减轻小明的量刑和民事赔偿,但对方过错不是小明侵害小李的合法前提。

你没跑掉,面对施暴者能怎么办?

你尝试了跑但没跑掉,你知道互殴和侵害都可能犯罪,决定用“正当防卫”面对施暴者。

什么是防卫?

前面我们讲了什么是侵害,以下行为在法院判决中被认定为“防卫”。

(2015)同刑终字第104号

  • 水果小贩小明和小李发生争执

  • 小李殴打小明,小明拿起水果刀防御——没有主动袭击

  • 小李未停止殴打,扑向小明时被水果刀刺伤

  • 小明立即拨打120求救并报警

  • 小李受重伤;小明二审被判过失致人重伤罪,认定“防卫过当”,刑期7个月

PS另一个相似场景,小谢在朋友被围殴时,挥舞水果刀称“晚上谁要找阿孝麻烦,我就给他死”,后法院认定:小谢并未实际与被害人一方发生肢体冲突,出言威胁不排除是震慑、阻止对方继续采取暴力行为的目的,未有犯罪故意。

在20起“防卫过当”的刑事案中,11人面临多人围殴,其他1对1的6人面临刀棍殴打或多段、反复殴打(逃跑被追),情形非常危险,对方普通攻击,你不能使用暴击。

如果人死了,大概率被判防卫过当

20起防卫过当的刑事案,被害人情况大都惨烈:

一般情况下,只要对方死亡即使有“正当防卫”的前提,判决也是“防卫过当”。从这20起案件看,给对方造成重伤和死亡,被判正当防卫的话刑期一般在5年左右。2009年邓玉娇刺死邓大贵被判“防卫过当”免刑的原因有她患 “双相情感障碍”因素,一种精神疾病。

如果使用管制刀具,大概率被判防卫过当

100起刑事案中,12名被告赤手空拳,剩下的80多人使用了工具,菜刀用的最多:

如果你在防卫中使用如匕首、弹簧刀、三棱尖刀等管制刀具,那从这时开始你的行为基本已是防卫过当了,这类工具的伤害性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侵害已经停止,大概率被判防卫过当

(2014)武中刑终字第93号

  • 小明的火锅店多次失窃在店内蹲守,小李等人前来偷窃

  • 小李等发现小明跳窗逃走——侵犯财产的行为已停止

  • 小明追赶用擀面杖将小李打伤,被判拘役

在我国现行法律下,普通公民此时只能将人交给警察,动用私刑将已停止侵害的人打伤属于故意伤害。

虽然这很难:“正当防卫”的正确打开方式

认定正当防卫的条件非常复杂,人在被侵害的过程中也很难做到冷静避险,全身而退。这100个刑事案中,4起判定“正当防卫”无罪,4起造成的后果都是轻伤。

有两起非常典型:

(2015)楚中刑终字第144号

  • 小明两人在烧烤店和小李两人发生争执,经他人劝解小明两人离开——躲避

  • 小李二人各持菜刀追上小明两人,小明两人受伤——危险情况

  • 小明用脚将小李踢倒在地——阻止伤害;小李倒地——侵害停止

  • 小明继续踢小李,将其打为轻伤

在此案中,小明二人“正当防卫”无罪,但因为小李被踢倒后,还继续被打成轻伤,被判民事赔偿,赔小李一万多块。

(2014)岳中刑一终字第73-1号

  • 小红和小李发生争执扭打,小红跑回家——躲避

  • 小李携其妻手持木筒破门而入

  • 小红家对其进行殴打,小红丈夫多次制止无效——伤害继续

  • 小红从碗柜中摸出菜刀砍伤小李二人

  • 小红丈夫见状夺下菜刀——伤害停止

  • 小李两人轻伤——程度未超过限度;小红“正当防卫”无罪

从邓玉娇案,招远案到今天,我们讨论“正当防卫”的限定是否合理,也讨论什么是法治精神,我们希望厄运不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知道现行法条下,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正当防卫很难,但犯罪也不是最后的路。

资料来源:

裁判文书网2002到2017以正当防卫为搜出的3706案例中,符合刑事案、判决书、二审条件的167条结果中的前100条(轻伤及以上的刑事案)。

来源:看看新闻、搜狐号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6月6日,苹果公司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面向美国的 iPhone 和 Mac 用户推出Apple Pay Later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ple Pay Later在六周之内免息分 4 期购物。这项服务将基于苹果自己的Apple Pay支付,在使用Apple Pay付款时,除了“全额付款”选项之外,增加了“后付”选项,用户可以在任何支持Apple Pay的商店使用 Apple Pay Later,此项服务推出也标志着苹果正式进入先买后付服务市场。

  “苹果呗”不新鲜

  苹果推出的Buy Now Pay Later服务已经不算新鲜事儿。2021年8月1日,美国移动支付巨头Square宣布,将以290亿美元全股票交易形式收购澳大利亚先买后付服务商Afterpay。2021年9月底,万事达宣布面向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市场的“万事达卡分期付款”。2021年10月,Visa对BNPL示好。研究数据称目前有18%商家都提供先买后付服务。

  一家著名的数字分析提供商SimilarWeb发布一项调研结果,发现提供BNPL的商家和未提供BNPL的商家们各自网站转化率分别是4.5%和2.4%,几乎是两倍的差距。在这样巨大的诱惑之下,商家只会更主动地与BNPL平台进行合作,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根据一家优惠券网站CouponBirds的调查结果显示,Klarna、Afterpay、和Affirm 三大巨头支付品牌受到了跨境商户及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目前,3家公司的合作商户总计达72.9万,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数据,增长了约235%;活跃用户1.787亿,对比2019年增长了约127%。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伴随着如此增长,一些我们熟知的国际品牌也迅速加入其中。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逐步升温的”先买后付“

  BNPL核心是分期付款,但是灵活的收取利息的方式又和普通的信用卡分期不一样。信用卡的累积利息使得购买一件物品的成本变得更高。而BNPL让用户可以将消费在六周内分成四期来进行付款,约定时间内没有任何额外的利息或费用。比起银行繁琐的申请、审核流程,BNPL来得更为便捷,即使是财务状况堪忧的人,也可以通过快捷的注册方式来获得分期资格。相比传统支付模式,BNPL这一支付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

  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使用“先买后付”服务比例从2020年7月的37.65%上涨至2021年3月的55.8%,截至今年5月,比例持续上升至67%。超过一半美国人都使用过先买后付服务,第一阶段仅8个月就增加了50%。BNPL不仅在商业中迎来了热潮,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在使用 BNPL服务的消费者中,近29%的人每月至少使用一次,51% 的人现在购买,每三到六个月支付一次。超过三分之二(67%)的消费者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网上购物时使用BNPL,其中12%的消费者一直都在使用,35%的消费者大多数时间都会使用。而从未使用过BNPL服务的消费者仅仅只占13%,此类人群有一半以上表示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BNPL,因此BNPL服务仍有迅速增长空间。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先买后付”,国内提前7年享受?

  先买后付模式在国外最近三五年迎来大火,但在国内早已成为人们日常体验的一部分,比如早在2015年就推行的花呗,后来的京东白条,淘宝,拼多多等都开通了先买后付的支付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先买后付模式也在中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研究咨询企业PayNXT360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的“先买后付”行业正成为亚太区增长最快的市场,今年有望同比增长51.3%,达到827.8亿美元。“中国先买后付模式的实际业务规模可能远远低于上述预估值。”一位国内涉足先买后付服务的金融科技平台业务总监向记者透露。

  此外,相比欧美市场先买后付服务主要解决年轻人“不愿花钱”但想获取商品服务的痛点,中国先买后付服务主要解决某些行业的预付款损失痛点——以往,很多国内用户在美容、健身、医美等机构一次性支付大额预付款,但由于这些机构“跑路”,消费者消费权益就将遭遇不小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先买后付模式能有效帮助消费者规避机构跑路所带来的预付款损失风险。
“先买后付平台”作为营销增量新物种,目前看来确实对用户有吸引力,但产品本身的收益能否维持良性发展,还需假以时日观察。

  “先买后付”虽好,也需谨慎享受

  随着Apple Pay Later推出,加之COVID-19对全球经济持续影响,将会有更多用户选择这一支付方式。任何新产品、新技术进入市场都需要一个磨合阶段,从野蛮生长到有序繁荣,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先买后付虽然方便,其本质上依然类似于信用卡,所面临的风险也不能忽视。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超前消费,会扩大居民负债,防范个人债务过度激增,需要规避的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BNPL市场也需要更合理的规划和严格化监管。虽然BNPL行业的增长潜力不可否认,但它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潜在影响仍值得市场思考。部分反对者担心BNPL的快速增长将会激发不健康的消费主义,而支持者则认为BNPL是一种更复杂的信贷形式,能够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帮助消费者管理现金流。预计到2024年“先买后付”将成为数字钱包、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转账之外最常用的付款方式,BNPL这种新兴支付方式的市场不容小觑。

  来源:读者投稿

2022年6月9日星期四

百度95后程序员删库跑路被判刑

  近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二审刑事判定书引发广大网友关注。据北京裁判文书网内容,百度某“95后”校招员工金某某在任职期间,私自建立隧道进入数据库“删表”。最终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

  而究其动机,居然是出于对工作内容变动及领导的不满。为了显示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性,遂对平台数据进行破坏。事后,百度职业道德建设部很快接到了内部安全部门的举报,开始进行数据恢复及调查。同月,民警在百度将该金某某抓获。

  “95后”员工愤然删库

  “删库跑路”往往只是程序员们之间排解压力的调侃之语,但当更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的“Z世代”们走上工作岗位,一时头脑发热删库泄愤,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据裁定书显示,金某某出生于1996年,大学文化,在“删库”被抓时还不满25岁。据金某某供述,他毕业后就在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测试开发,工作内容是测试公司的平台与写程序。2020年8月,公司派其他员工来接手项目,金某某对该安排感到不满意。为了显示自己在这个项目里还有作用,就对平台的数据进行了破坏。

  具体而言,金某某使用链接内网的工具,打通外部与公司服务器之间的链接,然后在家中使用手机登录隧道进入到公司内网服务器,用内网服务器做跳板去访问可视化项目服务器,分次将可视化项目程序数据库内的项目表进行了删除、锁定、修改。

  每对数据库删除、锁定、修改一次,公司就需要修复一遍。在公司修好后,金某某再次进行删改。在多次“折腾”后,金某某主动申请更换部门,再未对数据库进行删改。

  金某某的工作实际情况如何?对此,他同部门的同事赵某介绍,金某某通过校招入职百度,到公司后大部分时间在商业质量效能部部门工作,2020年10月23日被调到ACG部门。

  商业质量效能部门自己开发了一套用于测试服务的系统,金某某当时参与了这套系统的开发,他将这套系统数据库的数据部分篡改、删除,导致系统的算法无法正常运行,得不到要的结论。赵某证实,金某某的行为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

  删库造成严重后果

  一时泄愤“删库”,还没等到“跑路”,金某某的行为就已被发现。

  据安全工程师李某证实,2020年8月,百度商业质量效能部向其部门反馈ff.baidu-int.com平台数据库近期频繁被篡改,且数据库管理软件Adminer被不明人员连接,安全部门遂按照公司要求配合开展核查工作。经调查发现,事发时间段相关IP地址由金某某使用。

  百度在线出具的数据库删除数据操作日志情况说明显示:结合业务反馈与安全排查共发现16次疑似恶意操作,其中10次操作关联到内部员工。

  证人艾某则证实,2021年3月,其公司职业道德建设部接内部安全部门举报称,员工金某某在商业质量效能部任职期间,由于对部门领导不满,使用隧道违规从外网接入百度IDC并对商业质量效能部ff.baidu-int.com平台数据库内表进行清空、篡改、锁定,造成严重后果。

  艾某介绍,金某某的行为一方面导致平台数据不一致或丢失,无法使用快捷操作功能,数据通过脚本回溯快速恢复,共计影响50个项目使用平台快捷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数据库的异常变化会带来用户对百度产品使用体验的误解,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经济效益。

  “删库一时爽”,但恢复被删除数据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经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鉴定,并对删除的表数据进行恢复,共计花费16300元。

  2021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警务支援大队对涉案被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服务器日志信息等数据进行远程提取。同日,民警在百度公司将金某某抓获。

  被判有期徒刑9个月

  年轻人犯错,总是很容易被原谅。在家属的帮助下,金某某赔偿百度7万元并获得了谅解,但仍将面临法律的惩处。

  一审海淀区法院认为,被告人金某某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后果严重,其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予惩处。鉴于被告人金某某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并在家属的帮助下赔偿百度公司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一审法院判决:金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

  对此,金某某提出上诉称,自己做的的确不对,但其行为没有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修复数据16300元不是必要费用,故不构成犯罪。

  其辩护人亦要求改判金某某无罪或裁定发回重审,认为百度委托鉴定无必要,且并非由公安机关委托,费用不应被认定为经济损失。金某某具有自首情节,涉案行为情节轻微显着,且社会危害性不大。

  对此,二审法院指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中“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具体包括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行为给用户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用户为恢复数据、功能而支出的必要费用。本案中,百度公司在其相关数据库被金某某破坏后,委托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进行恢复相关数据,并无不妥。

  而对于金某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法院指出,金某某系被公安民警在百度公司抓获到案,其行为不符合自首的法律规定。金某某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后果严重,不属于情节显着轻微的情况。考虑到金某某如实供述并获得谅解,已对其从轻量刑。最终,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删库跑路”者屡现

  “别惹程序员!”业内删库报复的案例不断增加。

  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微盟集团程序员的“删库”。2020年2月,有商户发现微盟的SaaS业务服务突然宕机,微盟旗下300万商户的线上业务全部停止,商铺后台的所有数据被清零。此后,微盟集团发布公告解释这次事故,称数据库遭遇“人为破坏”。

  据事后了解,该员工一直深陷网络贷,还曾有过轻生举动。最终,该员工被判有期徒刑6年,自称系因生活不如意、无力偿还网贷等个人原因导致作出“删库”行为。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2018年6月,链家数据库管理员韩某利用其担任并掌握该公司财务系统“root”权限的便利,登录该公司财务系统,并将系统内的财务数据及相关应用程序删除,致使该公司财务系统彻底无法访问。

  对于韩某的删库行为,同样是因积怨所致。韩冰于2018年2月开始在公司负责财务系统维护,但5月被调整至技术保障部,工作地点也产生变动。韩冰对组织调整有意见,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这也是他后来删库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韩某被判有期徒刑七年。

  另外,据上海市杨浦区法院近期披露的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92年出生的程序员录某负责京东到家平台的代码研发工作。在2021年6月离职后,录某未经许可用本人账户登录服务器的代码控制平台,将其在职期间所写京东到家平台优惠券、预算系统以及补贴规则等代码删除,导致原定按期上线项目延后。与金某某情况类似,录某在积极赔偿后取得了公司谅解,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

  除了知名大厂外,小公司程序员“删库泄愤”的情况发生更加频繁。例如,2021年10月公布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某集团邯郸客运总站售票系统计算机编程人员因薪酬等问题离职心生不满,遂利用自己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远程接入网上自助售票系统的接口地址,删除了售票员表、网络售票表、结算单表、售票数据表、手持机表等,造成该站当日约5小时所有售票渠道全部无法正常使用,当日部分售票数据丢失。

  放眼海外,今年年初,知名开源库Faker.js和colors.js的作者MarakSquires主动恶意破坏了自己的项目,不仅“删库跑路”,还注入了导致程序死循环的恶意代码,影响甚众。

  对于企业来说,程序员删库跑路带来的不止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顾客信任度的丧失以及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司在平时就应完善相应的安全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备份恢复和权限管理,防患于未然。而对于程序员来说,“删库一时爽”,但短暂的宣泄情绪后,将面临的是法律的惩处。

  稿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