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

构建苹果生态体系的三要素

  也许对Apple来说,Nokia从来就不是什么王者,所以他们可以轻易地踏着其傲人的市场数据而过,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疆土。——题记

  和封建的君主制一样,管理者贤明则光明一片,管理者黑暗则浑沌异常。所幸苹果公司属于前者,在已逝乔布斯的带领下,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大家对乔布斯的生病如此关心,乔布斯的咳嗽都可以影响华尔街的股价。其实与其说乔布斯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倒不如说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从2007年7月发售1代的iPhone开始,到现在的iPhone4,我们可以看出乔布斯构建苹果公司整个生态体系的3个要素:

  1.给你我们认为最好的体验

  在苹果的字典里,用户这个词可以有很多种解释,“购买者”,“体验者”,“粉丝”,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含义被解释为“上帝”。乔布斯多次表达过“用户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观点,所以苹果的做法很简单,制定整套规则,也就是前述的“统一”,然后尽量微调到最佳状态。道理很简单,既然你不知道你要什么,我们就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所以iPhone 1代发布的时候可以连摄像头都没有,苹果全部产品连电池都不可更换,MBA的接口更是少的可怜。用户在这里被抽象成一种参观者的状态,你无法干预整个过程,你只需看到一个华丽的结果。而要能把这个理念做好的基础就在于“统一”。

  2.提高盗版门槛

  对于苹果移动设备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越狱,绕过App Store的限制来安装软件,苹果设下重重限制,对于苹果和开发者,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这张图。只有提高了开发者的兴趣,才会有更多优质App的出现,而事实证明消费者为了让自己舒服愿意支付费用,只要这个费用合理。而有了消费这个强劲的理由,一个完美的自循环体系的闭环就形成了。

苹果体系的正向循环

苹果体系的正向循环

  而没有办法遏制盗版的结果,看看PC平台上的单机游戏就知道了。

  3.崇尚封建制

  在我们平时的印象里,IT和封建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词汇,IT的骨子里应该更多的应该是开放和兼容并包。可是苹果却反其道而行之,机器配置,硬件设计到软件结构,以及App Store的生态链,开发iOS程序必须以OS X为平台,甚至连用户如何体验都是苹果说了算。苹果如同神灵一般勾勒并且制定了整个规则。而在手机这片红海,除了以黑莓当家的RIM,从来没有一个厂商有如此可怕的控制欲。而封建制的效率体系在乔布斯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当统治者足够强大时,封建制将拥有远高于民主制的效率,不需要讨论,不需要会议,不需要流程,只需要一个命令和一个制定好的规则,对于整个Apple生态体系,都验证了Jobs对于封建制的深深迷恋。

乔布斯构建苹果的生态系统

乔布斯构建苹果的生态系统

  这个模式所带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消除不确定性:除了生产,苹果制定了整个游戏的规则,这将使得整个环节的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也使得苹果能对每个环节都提供专业的服务。

  2、便利开发者:对于开发者来说,统一产品模型对代码,尤其是界面的适配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这点对于Android来说体现最明显

  3、品牌打造:这将决定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感,不管是哪一个产品都能让人察觉到Apple的烙印,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品牌宣传

  很多时候,封建制对于国家可能不是好事,但是在商界,却可以有另外一种结果。而很显然,Jobs的这些措施影响的不仅仅是Apple,Microsoft也对此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谈谈这些手段是如何影响到Microsoft这个行业巨头,以至于让其在Windows Phone 7的构建上做出某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

  来源:作者Albert Gao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2月27日星期一

如何在Google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在 Google ,我(前 Google 工程师 Edward Ho)和我最优秀的产品经理一起工作过,我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出一个列表。由于我不是项目经理,所以这些结论都是我在 Google 观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后的结果。

  1. 对产品以及所有相关的问题负责。这会让你积极主动,你是第一个寻找bug的人,第一个与用户沟通的人,以及第一个担心产品是否合格的人。你总是第一个自愿为产品或团队做各种任务的志愿者,像是做会议记录、给客户发邮件、填补临时的空缺、为bug确定优先级,或是快速做出一个实体模型。始终持有这样一个想法:这不是别人的责任,这就是你的责任。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第2条会更容易。

  2. 具备难以置信的说服力。(我不知道这是如何做到的,但每天我都会看到)你希望把事情完成,但你不是负责人,所以只能去说服别人。没有哪个团队向你汇报,也没有任何人会按照你的说法行事。在 Google ,你需要通过使别人信服而不是发号施令来完成事情。如果你正在做第1条,事情会变得简单,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有人攻击这个产品,你和他们会位于同一个战壕。

  3. 成为一名工程师。我并不是说你真的需要为产品编写代码。我想说的是,你应当像一名工程师那样对产品的构造过程具有好奇心。你应该了解产品功能在开发过程需要的成本,以及为什么开发成本会变得这么高。那个特性使用的是什么算法?为什么这个页面会呈现得很慢?大的架构变动对产品会产生影响,团队中的每个工程师都会对此非常重视,你也应该如此。如果你遇到项目的负责人,他们想要知道一些具体的事情,你应该能够为他们解释一些主要的工程方面的决定以及之前的利弊权衡。在谷歌,最好的的产品经理都会尽可能地变得更加技术化并乐此不疲。

  4. 积极,再积极一点。你的团队很可能全部由工程师组成,并且中的一些可能非常愤世嫉俗。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产品经理能够在团队中创造一种包容的氛围。尽管每时每刻都保持积极看上去很可笑,但是积极是有传染性的,你的团队会依赖上它。请记住,你和主要的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可能会列出百万种让你沮丧的事情,但是团队中的其他人不应该知道这一切。因为你是产品经理,所以不应该沉浸在自己的担心中,这样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你就是团队面向整个公司其他部门的窗口和信使。如果你变得消极,团队就会因此认为公司里其他人也是这么看待他们的工作。

  5. 不要自我推荐。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这么做了,不但非常无聊而且对自身也有害。赞美团队中的其他人,你和技术负责人(们)已经是项目的主要联系人,因而不要做任何的推荐。如果你拿别人的辛苦劳动用来为自己博得赞赏,你不仅错了而且不会得逞。要心胸宽广。无论是撰写项目博客,还是产品新特性的午餐视频发布会,最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应该推荐团队的其他成员。看看谷歌最优秀的产品博客,你就会发现这些博客的作者并不总是由产品经理,反而会是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产品经理会积极推荐其他人。(请不要误解我这里所说的“推荐” promotion ,这和升职是完全不同的。顺便说一下,在谷歌升职是和绩效考核紧密相关的。)

  6. 无所畏惧。这个名词如果是作家来解释可能会更好,但请你不要被字面意思所迷惑。最好的产品经理向领导汇报的内容和给团队中的工程师或设计师讲述的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你在被领导质问产品设计所作的决定时默不作声,你肯定不会成功。做出简洁明了的回答,并无所畏惧地为你团队的创意辩护。

如何在Google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希望上述内容能有所帮助。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中国微博市场2011年度数据分析

  中国微博的高速发展是从2010年开始的,这一年当中微博的概念得到了空前的传播,各大门户网站也在这一年纷纷开通微博频道,以新浪、腾讯为代表的微博之争愈演愈烈,微博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引领着中国互联网服务的发展。经过这一年来的激烈竞争,2011年中国的微博依旧是比较受欢迎的服务,但总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甚至出现了一定下降,这说明微博服务经过一两年的高速发展后,行业开始逐步进入平稳期,本文通过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两个第三方系统对于目前国内各个门户微博进行一番统计。

  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都是通过用户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现。谷歌网站趋势还可以分析所有网站的流量和受欢迎程度,类似Alexa工具。下面月光博客就以百度指数、谷歌趋势、谷歌网站趋势三个工具对于2011年的门户微博流量和搜索量进行一份统计和分析,门户微博选择流量较为排前的四大门户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

  先使用百度指数来分析各个微博关键字的关注度,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在用户关注度上,“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图表显示,新浪微博的知名度依然大为领先腾讯微博,但2011年新浪微博的增长势头放缓,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和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的用户关注度比较看,腾讯微博还是具有领先优势,并且呈现上升趋势,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的用户关注度平稳地下降。

门户微博

  四大微博在谷歌趋势上的关注度和百度指数的数据基本一致。
 

门户微博

  通过谷歌网站趋势可以大致估算出各个门户微博的实际流量情况,以下是四大门户的流量对比。

门户微博

  数据解读:

  1)谷歌网站趋势显示的流量数据与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的关键字搜索量差距很大,其中腾讯微博的数据变化最大,新浪微博早先的“一枝独秀”忽然变成了和腾讯微博的“二龙戏珠”,可见腾讯微博的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偏低。

  2)谷歌趋势的流量数据显示,新浪微博在2011年4月份开启了新域名weibo.com,因此四月份之前没数据,而在2011年全年大部分时间里,流量数据均超过新浪微博,直到年底才被新浪微博反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新浪微博的流量和知名度均较为领先,但新用户增长速度已经趋缓,而腾讯微博的流量太依赖QQ客户端,使得其实际流量与用户知名度形成较大反差。

  3)2012年1月份是春节放假,此时腾讯微博的流量下降较快,而新浪微博的流量则在这时反超腾讯微博,我估计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月份方舟子、韩寒的论战在新浪微博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一事件营销导致新浪微博的流量得到不少提升。

  4)无论从流量和知名度上看,搜狐微博和网易微博都已经没有机会了。

  5)从百度指数上看,新浪微博的百度搜索量高的惊人,不仅仅超过了国内最大的SNS网站人人网和开心网,并且在年中超过了QQ,但下半年增长速度趋缓,并没有将优势拉大。

门户微博

  6)腾讯微博的流量过于依赖QQ客户端,缺少像新浪微博那样的事件炒作案例,因此在竞争中处于一定劣势。

  总的来看,和2010年微博的高速发展不同,经过1年多的发展后,微博的发展趋缓,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可见,微博做为一种新型服务,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行业开始逐渐进入平稳期,随着2012年3月份微博实名制的实施,将导致微博行业逐渐进入到洗牌期的阶段,微博服务是否能继续发展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门户微博企业需要做出不断进行功能创新,保持用户黏性,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应用商店,殊途同归

  现在距离 Windows 8 Consumer Preview 发布还有几天。记得在九月份,微软曾经宣布 Windows 应用商店将作为 Windows 8 的一部分提供,也就是说,数天后我们便可以一睹 Windows 应用商店的风采。

  此前我曾撰文说明为何应用程序商店是软件销售的变革,那是 Mac App Store 横空出世的时候。时隔一年,越来越多应用商店开始出现,市场竞争逐渐变得异常激烈,就连微软,也迅速加入了这场战斗。

   

  起源

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早在大约 15 年之前,Motricity 公司便创立了PalmGear。它是 Palm OS 最大的软件在线销售网站,曾拥有多达 31,000 种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

  后来随着 Palm 逐渐衰落,尽管中途有类似 Steam、Windows Marketplace 这样的应用商店出现,但是“应用商店”这个名词早已淡出我们的生活。要说这个名词真正再为世人所知,则是苹果 App Store 出现之后的事情了。这一次,应用商店的战场从 PC 烧到了 Smart Phone。

  发展

  App Store 被誉为是软件销售模式的革命,虽然它有极其严格的审核程序,但是它使得开发者从此可以能够绕开万恶的运营商,直接接触到用户,不再受他人摆布。除此之外,它也简化了购买流程。在大多数时候,用户只需要轻轻一按、再加确认即可完成。

  尽管在刚开始时许多人不看好 App Store 的发展,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成功了,而且创造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让其他人也开始察觉到这一模式的美好未来。

  其实诺基亚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新趋势。早在 2008 年,诺基亚推出了 Ovi Store,一个程序商店和多媒体内容商店的集合体,现在应用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仍是仅次于 App Store 和 Android Market 的第三大应用商店。

  不久之后,谷歌推出了 Android Market,这是全球两大应用商店之一。尽管发布时间略晚,但是胜在发展迅速。距离发布还不到一年,应用数量便超过十万。除此之外,它还是主流应用商店里免费应用占比最高的。

  看到上述三大应用商店的成功后,其它厂商也陆续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其中包括运营商甚至是第三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用商店大多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应用质量差、扣费陷阱多、应用数量少的问题。

  回归

  不得不说,苹果总是引领着业界大步前进。自从苹果在移动设备市场依靠App Store 大获全胜后,在 2011 年,苹果将 App Store 模式搬到 Mac,意图大幅提高 Mac OS X 的软件数量,构造一个与微软一样庞大的应用程序生态圈。

  发布后仅仅一天,Mac App Store 的应用程序销量便冲破了百万。虽然这一应用商店发展趋势强差人意,应用数量增长较为缓慢,但是已经基本达到目的。

  苹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从此之后,Mac OS X 与 iOS 整合的步伐便逐渐加快,这在最近推出的 Mountain Lion 开发者预览版中显露无疑。苹果希望电脑可以变得更加简单和易于操作,且将界面和功能逐渐向 iOS 靠拢,尝试通过 iCloud 来连接这个苹果帝国。

Windows Store

  但是,谁也不能小看微软,因为微软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微软同样拥有极其敏锐的战略眼光。众所周知,微软拥有三大王牌业务,Windows、Office、Xbox。Windows 拥有无数程序;Office 拥有大量用户,Xbox 拥有许多游戏。那么,当 Windows 将这一切整合起来再加应用商店时,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Windows 应用商店是 Windows 8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 Internet Explorer 10 一样,不可分割。面对开发者,它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收入分成(当销售额达到 25000 美元时,微软只收取 20% 提成);面对消费者,它提供了更为优秀的购买体验。

  除此之外,用户借助云服务 SkyDrive,可以轻松实现文档、音乐、图片、视频、应用等内容的同步。也就是说,在不遥远的未来,无论你在使用哪一台设备,都可以继续编写文档、视频,甚至是继续游戏,所作的修改也会被同步至你的所有设备。

  这样一来,与 Mac App Store 相比,Windows 应用商店的优势非常明显,以下只列出一小部分:

  1. 拥有大量用户。

  2. 覆盖全球 231 个国家和地区。

  3. 支持多种商业模型。

  (例如免费、试用、付费、订阅、拍卖、广告、应用程序内购买等)

  4. 提供完善的开发工具包。

  5. 个人仅需 49 美元即可注册成为开发者。

  6. 与微软多种服务紧密结合。

  7. 支持以 HTML 5 进行开发。

  这场战争中,苹果和微软走的是不同的路线。一个希望依靠移动设备扶持桌面设备,另一个则截然不同。应用商店,殊途同归。究竟谁会赢得战争?谁会赢得棋局?

    作者:EMLink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中国网民发起“占领奥巴马Google+”活动

  这两天,中国网民发起了“占领奥巴马G+”的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Google+的每一条新信息后面,都有大量中国网友抢楼和围观,目前奥巴马的Google+评论已经成功的变成了中文版,并且最新的留言都超过了500条上限而自动关闭了。

  奥巴马和他的团队非常热衷于社交网络,其网络营销和传播工作做得丰富多彩。在Facebook上,奥巴马竞选主页的粉丝已有2400万。在Twitter上,奥巴马竞选主页的粉丝已有1100万。奥巴马的Twitter帐号在他出任美国总统之前就已经存在。在这些社交网络上,奥巴马总是在第一时间公布自己的观点和行程,及时迅速,成为公共关系的“第一窗口”,与网民互动交流,拉近距离,将其鲜活的形象展示给公众,见效非常之好。

  不过,奥巴马在2009年承认从未使用过Twitter,其发布的信息由团队“代笔”,从去年6月开始,奥巴马宣布将会时不时使用一下Twitter和Facebook。

  在去年11月份,奥巴马开通了他的Google+实名认证帐户,并与网民互动。由于当时Google+无法从中国访问,因此并没有太多中国用户留言。

中国网民发起“占领奥巴马Google+”活动

  自从Google+在前几日突然“解封”http://www.williamlong.info/blog/archives/1067.html后,中国网民就开始在上面“狂欢”,由于中国用户无法访问Facebook和Twitter,因此Google+就成为中国网民近距离接触世界的窗口,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却鬼使神差成为中国网民的“围观”对象。

中国网民发起“占领奥巴马Google+”活动

  去年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登录Google+的时候,也引起了大批大陆网友的“围观”,跟随马英九的用户会出现“刷屏”现象,大陆网友对此戏称“刷屏求解放”。

  可见,“围观”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交网络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奥巴马的Google+地址是:https://plus.google.com/110031535020051778989/posts

  最后广告一下,我的Google+帐号地址是:https://plus.google.com/112646999948608559077

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UC浏览器的危机应对

  这次的UC泄密问题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危机,可能会对UC产生不小的影响,处理不好的话UC会非常被动,如果UC承认其全线产品都有这个漏洞,势必引起UC浏览器2亿多用户的恐慌,导致用户转移到其他浏览器上。但是不承认的话,事实情况却有很难否定,所以UC在这方面只好采取回避的策略。

  当然,任何产品都是有漏洞的,别人爆料漏洞其实是一件好事,遇到外部指出的漏洞,第一时间就说是竞争对手攻击,这不太妥当,应该好好分析一下产品,在产品的技术上多做一些工作,将产品做的更好,这才是对用户负责的态度。

UC浏览器被指明文传输用户密码

  去年底爆发的互联网泄密风波正扩散至移动互联网领域,日前,一位自称初级黑客的网友在天涯网发布《有图有真相 你还敢用UC上网吗?》的帖子,声称UC浏览器使用明文的方式传输用户密码,导致第三方可以轻松窃取UC浏览器用户登录各个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

  该文章给出了一个教程,通过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麦当劳等人流密集地区伪造无密码的无线热点AP,在电脑上安装Wireshark软件进行抓包,如果用户使用UC浏览器登录Gmail、Hotmail等网站,用户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就会被Wireshark截获,使得原本安全的HTTPS连接信息,包含用户名和密码都遭到明文泄漏。在稍后的一篇文章中,该用户还测试了其他品牌的手机浏览器。

  为了验证UC浏览器是否真的明文传输密码,我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了实测,电脑端用ADSL拨号上网,然后将电脑的无线网卡模拟出一个无线热点AP,在手机上安装苹果美国商店App Store的最新UC浏览器V8.2.1.132,然后手机端通过这个WiFi热点上网。

UC浏览器

  在手机上打开UC浏览器,然后访问Gmail登录,同时在电脑上启用Wireshark进行抓包监听,我测试登录的用户名为williamlong,密码为1234567890123,登录完成后停止抓包然后进行分析,抓包的截图显示该用户名和密码为明文传输,通讯协议为HTTP,连接的是广州的一台服务器,这证明了原有的HTTPS安全连接遭到了破坏。

UC浏览器被指明文传输用户密码

  为什么HTTPS是安全的?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传输协议,提供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加密通讯,HTTPS的主要思想是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创建一安全信道,对监听和中间人攻击提供合理的保护。

  我们知道,HTTP是不安全的,通过监听和中间人攻击等手段,可以获取网站帐户和敏感信息等,HTTPS被设计为可防止前述攻击,并被认为是安全的。

  比如上面这个案例,通过伪造WiFi热点进行抓包监听,如果手机使用原生浏览器的话,通常来说,是无法监听到HTTPS方式访问的内容,HTTPS通讯内容均为加密信息,很难被破解,但是所有的HTTP访问信息都会被获取,如果用户使用HTTP访问一些隐私信息,则存在隐私泄漏的风险,例如用户使用百度搜索(目前百度只有HTTP版本),那么搜素的关键词就会被第三方监听,从而带来泄密的风险,这也就是2010年5月Google在全球部署HTTPS加密搜索的原因了,有了HTTPS版本的Google搜索,手机用户即使在不安全的无线热点进行搜索,其搜索的内容也不会被人窃取。

  可见普通的HTTP浏览是不安全的,而HTTPS浏览相比比较安全。

  UC浏览器的问题

  使用iPhone内置的浏览器,在不安全的WiFi下访问HTTPS是安全的,然而UC浏览器是一种通过中转压缩方式进行加速,实现快捷上网,节省用户流量,这样,所有的访问都通过UC的代理服务器整理后传送UC浏览器客户端。当深圳用户通过UC浏览器登录Gmail的时候,UC浏览器会把用户访问的URL地址和提交的信息发送到广州的一台服务器,这里存在的漏洞是,UC浏览器手机端和UC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采用HTTP协议,并且包括用户名和密码在内的所有信息均为明文传输,这使得UC浏览器和UC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可以被监听和抓包,第三方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手机用户的帐户密码等敏感信息,用户通过UC浏览器登录的任何网站都会被监听,包括邮箱、网站后台、网银、网上支付等。

  针对这个漏洞,UC产品总裁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会在之后重新评估,如何更全面的保护用户的手机上网安全和信息安全,同时提供一个较好的手机上网安全增强方案。

  对UC用户的建议

  目前使用UC浏览器的用户,在麦当劳、星巴克等公共场所上网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未知的WiFi热点,如果使用的话,只要不进行登录操作,只是纯粹浏览网页,就没有安全性问题。如果需要登录的话,应该在UC浏览器中关闭其加速代理服务,然后再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