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9日星期五

CCTV曝光百度的背后

  今天,CCTV继续在二套节目中抨击百度,至今已经连续四天了,但是节目的内容却越让人看越不是味道。从今年央视曝光淘宝假货、新浪微博平台虚假信息,再到对百度下手,这种有目的有策略的报道背后的动机不得不让人猜疑。

  谷歌退出中国的后遗症

  CCTV指控百度的问题,的确大部分都是存在的,但是中国搜索市场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搞一两次活动,曝光一两个负面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制度上的问题,当年谷歌搜索引擎那么好用,为什么央视要炮制“高也事件”以及“儿子事件”,无端将谷歌赶走,人为造成百度现在的垄断局面,这是谷歌退出中国后的必然结果,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制度。CCTV少瞎搅合,让谷歌和百度自由充分竞争,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解决这些问题,网民会选择体验最好的搜索引擎,那些搜索体验不好的产品会被市场淘汰。

  而CCTV在节目中,全盘否定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广告商业模式,其采访的“专家”不是建议通过法律禁止竞价排名,就是要求网络服务商审查所有的发布信息。在他们眼里,这些民办网络公司本身就是公益组织,他们必须免费提供优质、准确的搜索服务给网民,并且不能有任何商业盈利,可能这些“专家”相信这是可行的,反正我是不信。

  关键字广告的商业模式

CCTV曝光百度的背后

  百度的推广链接,和Google所使用的关键字广告(AdWords),都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传统上企业发布和刊登广告是件挺麻烦的事情,因为很难让需要这些产品的末端消费者看到相关的广告,通过电视、报纸、杂志这样的媒体发布广告,面对的是所有用户,传播效果稍纵即逝,信息的储存性差,记录不便也难以查询,同时广告成本非常高。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搜索引擎成为一个普遍的工具,关键字广告也就成为非常普遍而有效的网络推广方式。

  关键字广告的基本模式是:当用户使用某一关键字在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时,在出现的搜索结果页面会出现和该关键字相关的文本广告链接,以“广告”或“推广链接”显示,以区别于自然搜索结果。用户点击广告链接,进入广告客户的网站,广告客户就为此付费。

  关键字竞价广告也为搜索引擎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解决了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问题。让搜索引擎公司能够得到足够的收入,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快速而优质的搜索服务。和传统的网络广告相比,关键词广告具有多方面独特的优势,如:1)广告定位性强,用户主动检索某一关键词的情况下才出现的相关的广告,2)按点击效果付费,广告被点击才付费,不点击不付费;3)价格相对低廉,按点击付费(CPC)价格相当低廉(个别热门关键词除外),使得网络广告投放费用大大降低。

  当然,关键字广告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恶意点击加大广告成本、无效点击、点击率低等等,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慢慢解决,但是如果像CCTV这样,仅仅因为关键字广告存在的一点问题,就全盘否定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那么CCTV对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作用就不是推动,而是阻碍。

地图微博

  类似foursquare或街旁的网络应用模式主要是签到,但签到后的每条信息相对独立,没有互相的联系;LBS味道重,但该类应用发展已遇到瓶颈。

  类似twitter或微博的网络应用主要是发布信息,虽然也可在发布信息的同时标记地理位置,但这些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只能和某条微博联系(查看地理位置必须点击该条微博)。海量信息之间可通过评论、转发、好友发生联系,但无法在真实空间范围上发生联系,缺乏lbs因素。

  设想中的地图微博是一种能够将两种应用结合起来的应用。即在发布的时候,发布者可以同时标记发布信息时的地理位置(可选或自动),这样每条信息就有了自己的地理位置。对于拥有地理位置的微博信息,可直接展示在地图上。

  这样地图微博应用的界面就主要是一张地图,地图上显示了在该可见范围内发布的所有微博信息。新信息发布时,可主动推送到客户端,弹出气泡显示。用户可设置地图上总共可显示的信息条数。当超过该条数后,最旧一条信息消失,最新一条信息气泡弹出。信息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地图微博

  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信息进行过滤。

  • 空间过滤:即地图范围过滤。地图上只显示当前可见地理范围内发布的微博信息,就达到了空间过滤的目的。对于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地图,微博数目过多,可采用聚类的方式显示。
  • 时间过滤:加上时间滑块的工具条,可显示指定时间范围内(且在地图可见范围内)的所有微博信息。拖动时间滑块,可动态显示/隐藏微博信息。如果只想看到自己的微博,则可看到随时间的变化,自己发布微博位置和内容的变化;如果想看其他用户(比如自己关注的人/所有人)的信息,随着时间滑块的拖动,地图上动态显示该时间范围内所有其他人的信息。

  将地图与微博应用结合的好处:

  1. 加入更多真实的地理社交(geosocial?)因素。如果查看所有人的信息,则可实时看到自己周围的陌生人说的话/自己周围正在发生什么信息,比现在微博首页(所谓的timeline)更加真实,更加有用。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和自己周围的人直接发起社交活动。因为通过地图找到自己周围感兴趣的人比从一堆文字信息里找到自己周围感兴趣的人要容易的多;
  2. 非常容易发掘热点事件。某一时间段内,如果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的微博信息突然激增,则很容易判断出该地发生了社会热点事件。比如甬温线动车事件后,发布与该事件有关的信息都可标注地理位置到温州,其他网友也可为了围观目的,手动标记位置到温州(类似现场签到)。这样改地点的信息数目就会激增,可制作出相应的heatmap,来供大家参考;
  3. 地图微博能够将twitter和foursquare之类的两者应用结合起来,使信息交流通过空间性而变得更加真实和有趣。

  通过地图微博,可以把timeline中无序杂乱的信息组织在地图这个有序真实的二维世界中。新浪微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发布信息的同时,搜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没有地理位置,地理社交应用就无法上马。google+在上线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猜测),因为在发布每条信息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提交地理位置(信息发布框旁边有个按钮)。而新浪微博目前电脑端的应用无法提交地理位置,只有手机客户端才可以。

  补充几个应用场景:

  • 我住在东直门,要卖一辆自行车,基于地理位置发布了一条信息;某人也住东直门附近,刚好要买一辆二手车,多边形选择东直门,选择一个月之内,搜索“自行车”,便能直接找到我。发、收、搜索信息均及时免费有效。可远离58同城、赶集网;
  • 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消费行为/每天foursquare签到300w次/消费完成后有功夫的人才会去大众点评进行点评。相比于这些,年轻人更愿意在买完东西后,就地发一条微博来对商家进行评价,评价信息会自动随着时间和位置进行积累。我在东直门,想要找好吃的东西,多边形选择东直门,搜索“好吃”,即可看到大家对所有商家的真实评价。可远离大众点评网;
  • 我在东直门上班,想找恋爱对象,基于地理位置发布信息,很容易被人找到。而且也可以很轻易找到同在居然大厦上班的单身女青年,如果愿意,也可以找到隔壁中青旅的人。联系起来很方便,探索的过程本身也很有趣。可远离世纪佳缘、百合网;
  • 10年后,你可以来到东直门附近,将时间范围拉回十年前,看看当时人们在这里都在做着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 应该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应用,颠覆目前的社交模式。

  地理社交,为各式各样的周边信息提供一个平台,让你周围的信息流动起来。

  来源:菩提老王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

也谈Google收购Motorola

  北京时间8月15日晚间,谷歌(Google)宣布以总价约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MOTO),该交易双方董事会已批准,待美国、欧洲和其他地区监管部门批准后,预计2011年底或2012年初交易完成。

  谷歌收购摩托,无异于平地惊雷,迅速震撼了近期稍显平淡的手机市场。之前微软收购Skype已经引起了IT界的一整杂谈,现在这个重磅炸弹却已可以秒杀前者,一时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确实是谷歌的一大战略,但是,对这次并购报过高狐疑揣测,却大可不必。

  众所周知,并购的发生一般分为3种,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以及混合并购。谷歌,摩托作为典型的软硬件厂商,此次并购,更有纵向一体化的意味,用以分散投资,整合各自的顶级优势资源,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增强Android Phone的基础实力,但请注意,此Phone非彼Phone。

  Android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碎片化”的硬件规格及各家手机制造商专属风格软件界面的分化,频繁的版本发布导致的不同系统泛滥,以及源源不断的安全问题,这都给开发者及用户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周围很多人对此持激情的态度,认为收购Moto在于Google欲借此大举进军硬件领域,通过闭源(或者是一些博弈手段)统一Android规格,并高度集中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建立推广统一标准的GPhone平台,构造类似Apple的iPhone软硬兼备的生态模式:

  一方面,统一软硬件规格和标准,有利于避免应用在不同手机上由于分辨率等硬件差异和各厂商API接口的细微不同导致的部署难题,减轻开发者的负担,保证用户的体验,减少安全问题,同时遏制各厂商(HTC,Samsung,LG)在各自定制系统剥离google服务的行为,从而确保Android的绝对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再借助新的经营模式,挑战Apple凭借iPhone,appStore等建立起来的的接近垄断的传统智能手机霸主地位,并篡取其丰厚的利润。

也谈Google收购Motorola

  确实,这确实是google的惊天大着,凭借Google的实力,再有了Moto的助阵,Google手机在Android市场的份额一下子从0上升到29%,要迫使Android开放阵营各厂商遵守标准,防止Android的分化,都有了很强的棋子,或者最后不行直接闭源,确实可以达到统一软硬件规格的目的,似乎万事俱备,前景诱人,而盛传Microsoft对Nokia蠢蠢欲动,似乎三国时代呼之欲出,万众期待,但是,笔者认为,Google不会这么做!

  第一,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Apple在软硬件统一,品牌营销这方面耕耘多时,具有先行者优势和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以此长期霸据细分市场的垄断地位,坐享远大于0的长期经济利润,其集中化战略成效可见一斑,Google此时再强行进入其优势领域与其同质化竞争未必能逞强,即使最后平分(或三分)天下,形成寡头垄断市场,也可能由于激烈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最终达到0的经济利润,Google没有理由偏离自己的核心业务也没有动力这么做。

  第二, 谷歌要想统一软硬件标准,其路多舛。Android的强盛,几十家厂商组成的Android开放阵营的推动支持功不可没,而各厂商HTC,Samsung要想实现业绩提升,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国内华为中兴的低成本战略忽略不计)必不可少,而Android系统又不能变,所以才会出现各种Sense,TouchWiz,Motoblur等定制界面,及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硬件规格。所以统一必然遭到各厂商的抵制,激发新操作系统的涌现,及向现有windows phone7,bada的靠拢,而现在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步还远没达到Microsoft在桌面的地步,依靠一个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不到5%的摩托独撑Android,无异于痴人说梦。

  第三, 谷歌一向标榜创新,不会尾随走别人的路,这是他的style.

  以此可知,上述猜想不过是我们旁观者隔山观虎斗“美好的愿望”罢了,当事着佩奇可不一定这么想。

  那么,花费溢价60%以125亿收购Moto的谷歌,意图何在,他会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战略方向吗?

  实际上,谷歌一直默默地在为自己的web3.0蓝图圈地,而这,不过是其中的一步!

  Web3.0时代是什么,笔者愚见,那将是资源整合,信息互通的“云”时代,舍弃现在笨重而又问题不断的机箱,拥抱只需一个瘦终端(LED显示器,手机,平板,上网本),即可畅游整个互联网的时代,从Personal Computer到Personal Terminal,依靠Html5,实现从客户端到浏览器的转变,类似于现在的webQQ,360的云桌面,所有应用都“安装”在云端,我们在任何地方,只需要能够联网的浏览器登陆账户,即可使用同一台SP的“云电脑”,各种数据,程序统一,自动免去各种升级,重复配置,安全漏洞,数据同步等问题,真正实现web的易用化,大众化,并依靠云的强大计算能力,同时畅想三网融合,将电视,电话资源整合进入网络。

  想象一下,某事某刻,编辑文档材料,运行程序,只需登陆自己的账号即可,不用担心断电,忘记保存,系统死机,因为每次在不同时间,地方通过任何终端几秒钟“开机”接入,系统都停留回复在上次退出时的界面和状态,并马上可用,纸张厚的显示屏几分钟内完成渲染AE或premiere家庭视频,或流畅播放几十G的高清视频,永远不用担心程序的更新,漏洞,因为系统始终自动提供最好的,最新的应用。如果这比较抽象的话,那你可以幻想,某天,你拥有了一台随时可以召唤出来的,无限硬盘容量,CPU是i7几倍,GPU运行任何游戏满帧的,自动安装世界上最先进程序,永远不用关机,也不会坏,价钱比现在的上网本都便宜的电脑,你还会犹豫吗?

  而这美好的愿景正是Google一直致力于耕耘的所在,Chrome 操作系统,GAE在线应用项目(Google App Engine),Google TV,Gmail 的通话功能,Google Docs,1Gbps的超高速网络计划……一系列产品线的推出及布局,基础设施的搭建,只待时机成熟,连点成线,集线成面,真正确保下一代互联网的霸主地位,谷歌,可不是省油的灯!

  因此,基于Google的长期战略,笔者认为,收购Moto意图有下:

  1、专利

  在Android技术专利诉讼满天飞的情况下,瞄准摩 托罗拉移动上万项专利,主要是为了避开法律上的纠纷。换句话说,谷歌正在组建自己的专利组合。应对部分微软,Apple,乃至Oracle等的挑衅,增强Android生态圈。

  2、硬件

  作为家庭设备和视频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头羊,不仅是手机,借助摩托罗拉移动无线设备等的强大制造能力,在平板,甚至上网本上有所建树,延伸到有线电视机顶盒,Google TV等并希望改善与有线电视供应商的关系。但这些业务也将围绕着web3.0核心战略展开,绝不会无故进入不熟悉的apple的细分市场,这也是Google将Moto作为独立的事业部而不是全面整合的原因之一(两大公司文化的不同是整合的更大难题)。

  同时,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缓和Android开放阵营内部矛盾,释放好意,因为貌似摩托罗拉也一直在考虑对安卓硬件制造商进行专利诉讼,正如其所言——“维护Android生态系统,珍视合作伙伴”。

  3.分散投资

  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庞大的上百亿的现金流在当前震荡的世界经济前景不明,用于收购其他公司也算是一种分散投资,保值增长的考虑。

  ……

  总之,笔者认为,不必将此次并购行为看得过于激进,正如往常一样,Google,为未来,只是又多走了一步棋……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Denver(中山大学-邓荃文)

央视连续抨击百度推广黑幕

  8月15日开始,百度遭到中央电视台多套栏目“曝光”,指控百度推广的经营模式,使骗子们有了可乘之机,使消费者上当受骗。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天时间高密度抨击百度推广等产品,引起网民广泛议论。

  对于百度竞价排名的问题,我在过去的几年都有过详细的分析报道,包括虚假医药广告,销售企业同行关键字造成竞争对手恶性竞争,百度推广中的支付钓鱼广告,甚至还有一些成人广告,今天初的百度营销会议甚至还被砸场子,百度受到压力和质疑可见一斑。

  从CCAV栏目的曝光可以看到,百度实际上对虚假广告有一些控制措施,尤其对于医药类广告,这种措施主要体现在由总部来审批广告资质,但是这些措施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漏洞可以绕过,甚至一些百度的业务员会向客户推荐介绍这些漏洞,显得很不专业。

  百度的错误:没有明显区分广告和结果

  CCAV这次曝光百度竞价排名固然有钓鱼执法的味道,但其记者对于互联网搜索的商业模式也并不十分了解,百度做为一个“中间环节”,服务条款里声明可以出售任何关键词,从法律上讲,这个平台义务承担不必要的审查功能。而百度的问题是,百度为了提高广告点击率,没有将广告和搜索结果明显区分开来,误导了搜索用户,让搜索用户以为广告就是自然排名,这点百度就不如Google做得好了,Google在所有的广告都用明显的颜色加以区分,并在广告下注明这些都是Google提供的广告。

  至于百度广告上的违法欺诈信息,这也是中国真实社会在网络上的一个投影,这并不完全是搜索引擎的错误,一个社会的诚信问题和网络的诚信问题仅靠一个企业也是无法改变的,百度可以做的是从制度上入手,通过制度、流程以及细节上的优化,抑制欺诈广告的发布,来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和诚信。

  百度的垄断是谁造成的?

  在谷歌退出中国后,百度作为中国网络搜索行业的老大,已经拥有了接近“垄断”的权力,央视在节目中也不断指控百度的一家独大,然而,百度的这种垄断是谁造成的呢?

  根据我的统计,在2009年的时候,谷歌的市场份额和百度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呈现出较好的竞争形态,如果这种良性竞争状态能够持续,对谷歌、百度、以及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时候,央视炮制了“高也事件”以及“儿子事件”,以莫须有的罪名指控谷歌散布色情信息,赶走了谷歌,导致谷歌在中国搜索市场不断下滑,而百度的市场份额则不断上升,间接验证了李彦宏五年前的那个预言:“5年以后,Google和百度之间的关系是百度一枝独秀,从市场份额来说,大家很难看到Google了。”

  由此看来,造成现在百度的一家独大,央视也有很大功劳。

  打击的背后:媒体电视话语权的遗失

  虽然百度在推广平台上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有不少漏洞,但CCAV这种“一竿子打死”的新闻报道态度也令人产生了质疑,CCAV上的电视购物广告就没有欺诈吗?商家在CCAV上打广告难道就不是烧钱吗?至少搜索引擎的广告是针对关键字的精准广告,CCAV的广告能统计出ROI(投资回报率)吗?恐怕不行吧。央视这两天拼命敲打百度,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在五年前,搜狐和新浪两家广告收入总和只是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的5%,但如今却已经增长为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的五分之一,百度原先只是一个搜索工具,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广告媒体,收入直逼央视的广告收入,不久的将来,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营收规模可能很快就超过电视广告,这些变化都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丢失话语权的恐慌。这次央视对百度的报道,也是对百度电子商务战略的一次打击,让人们质疑百度排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降低网民对搜索引擎的依赖度。

  我们知道,任何商业模式都不是完美的,像CCAV这样的钓鱼执法,恐怕很多企业都会中招。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的方法绝不是让一个不懂甚至敌视互联网的机构来管理,那样的互联网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更糟。

  下面是央视的一些相关视频内容。

  [经济与法]百度:阳光背后的阴影(20110815)

  [经济与法]构建网络诚信在行动——推广链接的真相(20110816)

  [经济与法]百度,被什么蒙住了眼睛(20110817)

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据谷歌官方博客报道,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今日宣布,已与摩托罗拉移动签署最终协议,将以每股40美元的现金收购后者,总价约125亿美元。该交易已经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后,将会强化谷歌在Android平台上的综合能力,并提升谷歌在Android手机软硬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抵抗微软和苹果的专利攻击,对于摩托罗拉和谷歌都是双赢。而早先诺基亚没有在转型时投奔Android而是选择了微软,现在看来显得非常被动和失策。

  在专利问题上,收购摩托罗拉将增强谷歌的专利权组合,摩托罗拉拥有的大量移动方面的专利,另谷歌面对来自微软、苹果和其他公司的专利威胁具有了一定的优势。

  谷歌声称,交易完成后,摩托罗拉移动将作为谷歌的独立业务继续运营。因此很难判断谷歌是否会进军智能手机硬件市场,深度整合摩托罗拉在硬件上的制造能力,如果谷歌利用摩托罗拉进军Android硬件市场,有可能会威胁三星、HTC等传统Android制造商的利益,破坏Android社区的和谐,但也有可能会改变苹果iOS上的强势地位,让谷歌成为和苹果一样同时具有软硬件制造能力的智能手机厂商,消弱苹果iOS的优势,同时也让谷歌在硬件制造上获得利润。不过以摩托罗拉目前的市场份额,以及谷歌“不作恶”的信条来看,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有分析师认为谷歌可能会撤出硬件市场,然后把摩托罗拉品牌卖给中国厂商。不过也有分析认为,125亿的收购如果仅仅为了专利,价格似乎高了点,不如苹果45亿收购北电合算。北电约6000个专利,其中包含很多 4G 的基础专利。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以下为拉里·佩奇(Larry Page)声明全文,中文翻译-新浪科技:

  自2007年11月推出以来,Android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用户的选择空间,而且还改善了用户的整个移动体验。目前,全球有超过1.5亿部Android设备被激活,每天激活的设备数量高达55万部,这些设备遍及全球123个国家的231家运营商的网络上。将于Android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一直在寻求新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Android。这就是我今天很高兴地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原因所在。

  在通信技术、产品领域和知识产权开发领域,摩托罗拉有着80多年的创新历史,这些创新推动着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移动计算的发展。摩托罗拉的里程碑主要包括:约30年前推出全球首款便携式手机,当时全球最小、最轻的手机StarTAC。2007年,摩托罗拉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共同推广Android平台。

  2008年,摩托罗拉豪赌Android,将Android作为其全部智能手机的唯一操作系统。这是一个 明智的选择,我们为摩托罗拉今天所取得的成功感到兴奋。我们相信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将 继续发展,并呈爆炸式增长。

  摩托罗拉同时还是家庭设备和视频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头羊,由于整个市场向互联网方向转移 ,我们很愿意与摩托罗拉和整个行业合作来支持我们的伙伴,推动市场创新。

  摩托罗拉完全致力于发展Android平台是我们收购摩托罗拉的原因之一,合并后,我们将为用 户提供更出色的用户体验,从而进一步强化整个Android生态系统,这有利于用户、合作伙伴 和开发人员。我十分欢迎摩托罗拉员工成为谷歌大家庭中的一员。

  该交易不会改变我们将Android作为开放平台的立场,Android将继续开放,摩托罗拉将继续支持Android。交易完成后,摩托罗拉移动将作为谷歌的独立业务继续运营。许多硬件合作伙伴成就了Android的成功,我们期望与他们继续合作,提供更出色的用户体验。

  最近我们解释过,为什么微软和苹果等公司联合对Android发动专利攻击。美国司法部当前正在审查北电专利的拍卖结果。我们收购摩托罗拉就是希望通过强化自身的专利实力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有利于我们抵御来自微软、苹果和其他公司的反垄断威胁。

  谷歌合并摩托罗拉不仅将进一步强化Android,而且还将刺激市场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佳选择,更出众的用户体验。我相信这些伟大的体验将为股东带来巨大价值。我期待摩托罗拉员工加入谷歌大家庭中。

  佩奇(Larry Page) CEO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LinkedIn是否开启了互联网泡沫四溢的2.0时代?

  2011年最闪亮的科技公司IPO非Linkedin莫属。作为美国本土首家公开上市的大型社交媒体公司,在第一天交易中,LinkedIn的股价一度最高达到 122.70美元,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这也是2004年8月Google上市以来,美国市场规模最大的一起互联网IPO。

  许多硅谷人将Linkedin的上市与1995年的Netscape相提并论。尽管Netscape在上市时只是一个创仅建1年半、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但Netscape却开创了网络经济的“十亿美金时代”,更深刻的意义在于,Netscape开启了全世界的数字经济创新的热潮,从某种意义讲,我们甚至可以将Netscape视为在2000年破灭的那一波互联网泡沫的根源。

  但Linkedin和Netscape不同。Linkedin已经创办十年,而且盈利状况良好,每年收入增幅高达100%.这正是资本市场梦寐以求的好像目,哪怕后面还有更加令人疯狂的Facebook,毕竟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先把Linkedin吃了再说。

  如果一定要说Linkedin给硅谷公司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答案只有两个字:估值。抛开Google不论,哪怕那些今天笑傲江湖的明星互联网公司们,大多在上市之初的市值都没有跨过10亿美金大关(包括长期霸占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宝座的腾讯),而且,对这些公司至关重要的最伟大创新往往发生在上市之后,资本在这些公司的发展中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然而Linkedin的高估值却给这种创业者和资本双赢的模式带来了一丝隐忧。美国财经网站24/7WallSt.com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这一价格过高。这有两重意义:太大的基数往往会造成之后的增长速度有限,而在林军的《十亿美金的教训》一书中,我们同样看到,有的时候钱太多也容易让人找不着北,这未必是件好事情。

LinkedIn是否开启了互联网泡沫四溢的2.0时代?

  需要我们考虑的,是Linkedin的上市是否会引发像1995年Netscape上市之时对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Netscape上市后,任何只要带着。com的东西都能很容易拿到投资,但是当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后,许多投资者悲哀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在裸泳。Linkedin尽管不是社交媒体公司中的老大,但作为这个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其走向对之后真正的巨头,Facebook的上市将有深远的影响。

  有人担心,Linkedin的高估值是否会使得即将到来的社交媒体上市潮成为资本巨头们洗钱的游戏?这种可能的确存在,市场是疯狂的,前两个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另一家公司Yandex,“俄罗斯的Google”,上市首日收盘时市值已超过125亿美元,门槛的提高势必使造成资本的集中,也为资本巨头们创造了合谋的先天有利条件。今年以来美国市场“中国概念”股股价过山车一般的表现,也正是资本逐利的结果。今年以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排队上市,或许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互联网的泡沫正在兴起。这些公司们希望抢在泡沫破灭的“窗口期”前上市,其结果反而是造成了整个行业泡沫的加剧。

  互联网的泡沫就像啤酒的泡沫一样——如果没有泡沫或者泡沫太少,那么啤酒的口味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泡沫过多,那么大多数啤酒会随着泡沫流走。虽然现在“关于互联网泡沫2.0”的话题日渐热烈,但似乎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毕竟“2.0”时代往往会有与以往不一样的规则,互联网产业链和互联网生态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的泡沫或许是今天的常态,Linkedin价值百亿的IPO就是如此。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当肥皂泡漫天飞舞的时候,互联网的噩梦也就要开始了。

  来源:雷锋网供稿,作者:岑峰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Windows IIS日志文件分析程序

  Windows Server具有事件日志记录的功能,其IIS日志文件里记录了包括下列信息:谁访问了您的站点,访问者查看了哪些内容等等。通过定期检查这些日志文件,网站管理员可以检测到服务器或站点的哪些方面易受攻击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

  不过,目前的日志分析工具并不是很完善,有些功能并不具备,特别是针对某个URL地址进行攻击的分析并不多,下面是一个VB Script程序,保存为VBS程序后可以在服务器上运行,用于分析和检测IIS日志里针对某个URL地址进行攻击的IP地址。

'代码开始
targeturl = "/archives/2761.html"  '受攻击网站的URL地址。
logfilepath = "C:LogFilesW3SVCex110813.log"  '受攻击网站的日志路径。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fileobj = 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Set fileobj2 = 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Set myfile = fileobj2.opentextfile(logfilepath, 1, False)
 
Do While myfile.atendofstream <> True
myline = myfile.readline()
myline2 = Split(myline, " ")
newip = myline2(9)
myurl = myline2(5)
If targeturl = myurl Then
      writelog newip
End If
Loop

myfile.Close
Set fileobj2 = Nothing
Msgbox "结束."

Sub writelog(errmes)
ipfilename = "blockip.txt"
Set logfile = fileobj.opentextfile(ipfilename, 8, True)
logfile.writeline errmes
logfile.Close
Set logfile = Nothing
End Sub
'代码结束
 

IIS日志

  分析出来的IP如果出现异常,可以通过程序,将其批量添加到IIS的屏蔽IP列表里,下面是网上找到的一段VBScript代码,将其改名为vbs后,把上面那段程序的IP导入,即可批量屏蔽攻击者的IP地址。

'代码开始
'/*=========================================================================
' * Intro VBScript使用ADSI为IIS批量添加屏蔽或允许访问的IP
' * FileName VBScript-ADSI-IIS-Add-Deny-Grant-IP-Change-MetaBase.xml.vbs
' *==========================================================================*/
'AddDenyIP2All "192.168.1.106,255.255.255.0"
'AddDenyIP "123456","127.0.0.1"
'AddDenyIP2All "14.113.226.116"

 

'添加要屏蔽的IP或一组计算机,到一个指定站点上
Sub AddDenyIP(strWebNo, strDenyIp)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SecObj = GetObject("IIS://LocalHost/W3SVC/" & strWebNo & "/Root")
Set MyIPSec = SecObj.IPSecurity
MyIPSec.GrantByDefault = True
IPList = MyIPSec.IPDeny
i = UBound(IPList) + 1
ReDim Preserve IPList(i)
IPList(i) = strDenyIp
MyIPSec.IPDeny = IPList
SecObj.IPSecurity = MyIPSec
SecObj.Setinfo
End Sub
'添加要屏蔽的IP或一组计算机,到IIS公共配置,以应用到所有站点
'如果之前对有些站点单独做过屏蔽IP设置,在些设置不会生效,得在总的网站上设置一下,然后覆盖所有子结点
Sub AddDenyIP2All(strDenyIp)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SecObj = GetObject("IIS://LocalHost/W3SVC")
Set MyIPSec = SecObj.IPSecurity
MyIPSec.GrantByDefault = True
IPList = MyIPSec.IPDeny
i = UBound(IPList) + 1
ReDim Preserve IPList(i)
IPList(i) = strDenyIp
MyIPSec.IPDeny = IPList
SecObj.IPSecurity = MyIPSec
SecObj.Setinfo
End Sub
'添加允许的IP或一组计算机,到一个指定站点上
Sub AddGrantIP(strWebNo, strGrantIp)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SecObj = GetObject("IIS://LocalHost/W3SVC/" & strWebNo & "/Root")
Set MyIPSec = SecObj.IPSecurity
MyIPSec.GrantByDefault = False
IPList = MyIPSec.IPGrant
i = UBound(IPList) + 1
ReDim Preserve IPList(i)
IPList(i) = strGrantIp
MyIPSec.IPGrant = IPList
SecObj.IPSecurity = MyIPSec
SecObj.Setinfo
End Sub
'添加允许的IP或一组计算机,到IIS公共配置,以应用到所有站点
'如果之前对有些站点单独做过屏蔽IP设置,在些设置不会生效,得在总的网站上设置一下,然后覆盖所有子结点
Sub AddGrantIP2All(strGrantIp)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SecObj = GetObject("IIS://LocalHost/W3SVC")
Set MyIPSec = SecObj.IPSecurity
MyIPSec.GrantByDefault = False
IPList = MyIPSec.IPGrant
i = UBound(IPList) + 1
ReDim Preserve IPList(i)
IPList(i) = strGrantIp
MyIPSec.IPGrant = IPList
SecObj.IPSecurity = MyIPSec
SecObj.Setinfo
End Sub
'显示IIS公共配置里禁止访问的IP
Sub ListDenyIP()
Set SecObj = GetObject("IIS://LocalHost/W3SVC")
Set MyIPSec = SecObj.IPSecurity
IPList = MyIPSec.IPDeny 'IPGrant/IPDeny
WScript.Echo Join(IPList, vbCrLf)
' For i = 0 To UBound(IPList)
' WScript.Echo i + 1 & "-->" & IPList(i)
' Next
End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