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天地图”卫星图像确认来自国外卫星

  据新浪科技报道,10月26日晚间消息,国家测绘局今日就有网友对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提出的有关质疑回答媒体提问。国家测绘局表示,“天地图”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在线服务软件产品方面。在数据方面,矢量数据属于我国自主产权,卫星影像数据是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使用了来自不同商业卫星的影像数据,今后将会逐渐用我国自己的卫星影像数据取代。

  以下为国家测绘局回答媒体提问全文:

  1、 有网友指出,“天地图”使用的卫星地图并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您怎样看?

  “天地图”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三种模式来展现。

  “天地图”中我国范围内的数据尤为详尽,数据源包括矢量数据,卫星影像数据。

  其中,矢量数据是“天地图”数据资源的主体,来自国家测绘局、我国导航数据公司,包括全国省市、乡镇、村庄的交通、水系、居民地等;卫星影像数据主要来自国外商业卫星资源。

  “天地图”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在线服务软件产品方面。在数据方面,矢量数据属于我国自主产权,卫星影像数据是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使用了来自不同商业卫星的影像数据,今后将会逐渐用我国自己的卫星影像数据取代。这些商业卫星公司获取数据就是为了提供给各类用户使用的,事实上Google地图的部分影像也是从这些商业卫星购买的。现在有人说我们使用了Google地图的卫星影像,这是一种误解。

天地图

  2、 对于“天地图”中数据更新问题,国家测绘局有怎样的打算?

  “天地图”中的数据是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由国家、省、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企业采用“分建共享、协同更新、在线集成”的方式生产和提供。我们将制定数据管理、更新、服务管理办法,遵循“谁提供,谁更新;谁拥有,谁更新”的原则来进行更新。在突发事件或应急情况下,还会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与方式实现局部数据快速更新。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考虑开通“地图纠错”功能,充分发动互联网广大用户给“天地图”纠错,提高“天地图”数据的适时更新能力。

  3、 针对网友对天地图是否为自主产权的质疑,中心曾回应应称,“天地图”卫星图像来自商业卫星,“天地图”自主知识产权指的是“服务软件”而并非“数据资源”。请问中国自主研制地图服务软件的意义?从软件技术上与类似类型的软件如Google Earth有何异同优劣?

  国家测绘局组织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是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由单一的提供地图、数据转变为在线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开发地图服务软件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技术基础,其意义体现在:

  (1)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作为地理信息在线服务的支撑软件,必须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自主研发地图服务软件,虽然在其初期会遇到诸多难题,但长远来讲,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

  (2)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一些较成熟的国外商业软件,但从发展民族产业的角度,应该扶持我国自己的软件,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采用我国自主研发软件可大大降低软件成本,节省资金投入。

  (3)研发我国自主的地图服务软件符合国家倡导的“创新战略”。

  “天地图”采用的在线服务软件系统是我国最早对外发布的具有网络三维虚拟地球特征的软件产品之一。与国外同类型软件相比,它不仅是网络三维虚拟地球的浏览系统,而且是地理信息共享与集成服务平台软件,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 具有与异构虚拟地球数据共享的能力,能够集成Google Earth、World Wind等多种类型的虚拟地球数据;

  (2) 具有与专业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互操作的能力,可以实现与各种网络或者桌面GIS平台的无缝集成,广泛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应用部门;

  (3) 与空间信息处理服务无缝集成应用,通过对空间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访问,实时获取服务元信息,在虚拟地球环境下实现空间信息服务链的构建、执行与集成应用,大大拓宽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能力。

  4、 天地图的应用前景?现在中国市场上是否有与之功能相似的地理信息服务提供软件?国家参与这项服务与商业服务的区别与优劣?

  “天地图”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公众提供便捷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同时面向政府、企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天地图”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推广使用“天地图”,将有效避免重复投入,减少“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在建设基于地理位置的政务信息系统或专题应用系统时,可以利用“天地图”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和开发接口,整合、管理和发布本部门、本单位相关信息,避免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相关企业可以利用“天地图”直接构建业务应用系统或进行增值开发,推出更多的社会化地理信息服务产品,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天地图”获得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了解地理环境,规划旅游出行,制作个性地图,方便学习和生活。

  “天地图”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信息服务软件,而是秉承“分建共享、在线集成、协同服务”原则建立的地理信息汇集与服务平台。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一些地图服务网站,但没有与“天地图”定位类似平台。

  “天地图”的建设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化道路。初期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在线服务,未来“天地图”将在国家测绘局的引导、扶持、培育下,以现有“天地图”及其运行支撑环境为基础,由企业进行商业化运营,目标是让它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民族品牌。

  5、 天地图如何处理国家军事机密?

  “天地图”中装载的数据来自于测绘部门的公开版数据和企业商业数据,均按照《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 (试行)》、《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其中包括对军事机密属性的处理。同时,还邀请国家有关部门对“天地图”的数据进行评估和会商。总体来说,“天地图”对涉密数据进行了处理,数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 天地图开放近一周来,访问量有多少?现阶段的主要用途在什么地方?

  “天地图”(测试版)自2010年10月21日开通,根据网络监控系统的统计,21日至24日合计访问人数是4,651,078。访问来自198个国家和地区。

  现阶段推出“天地图”(测试版)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天地图”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未来“天地图”将在国家测绘局的引导、扶持、培育下,以现有“天地图”及其运行支撑环境为基础,由企业进行商业化运营,目标是让它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的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民族品牌。

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网络地图国家队“天地图”卫星图片疑与谷歌地图同源

  南方都市报刊文称,刚刚开通的网络地图国家队“天地图”的卫星图片疑与谷歌同源,两个卫星地图,相同地点的公交汽车和小汽车的数量、形状、位置、颜色完全一样,说明“天地图”中的部分卫星地图可能来自DigitalGlobe的图片信息。而国家测绘局称,其中国区域内数据之详尽超过其他所有地图服务网站。

  南都讯,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地图服务网站“天地图”(www.tianditu.cn)10月21日正式开通,国家测绘局表示,这是中国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标志着中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国家测绘局表示,“天地图”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行于互联网环境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是由国家测绘局主导建设的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大型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网站,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旨在使测绘成果更好地服务大众“天地图”集成了海量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以矢量、影像、三维三种模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其中中国区域内的数据尤为详尽,超过了目前所有其他地图服务网站。数据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由国家、省、市测绘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企业采用“分建共享,协同更新、在线集成”的方式生产和提供服务。

  国家测绘局表示,“天地图”汲取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理念,全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构建了包括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二次开发接口在内的服务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动态更新难等突出问题,形成了满足每天1000万个页面浏览访问的能力,是一个高起点、高科技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测绘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家测绘局表示,“天地图”的建设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保密局、解放军保密办、总参二部、总参三部、武警总部、总参测绘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鼎力相助和积极配合。

  据介绍,“天地图”对于普通公众的浏览是免费的。同时,目前的测试版,所有的商业网站可以免费调用地图资源。但是正式运营起来之后,可能会对一些使用“天地图”资源的商业网站收费。

  “天地图”尚不能提供中国以外地区的高清晰度影像地图。

  谷歌地图仍未拿到经营许可

  南都讯今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新规则,要求在中国境内提供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所有公司向国家测绘局申请经营许可。截止上个月,中国政府已经向包括腾讯、百度、新浪、诺基亚在内的31家企业颁发了经营许可,但并未包括在网络地图服务领域深受欢迎的谷歌公司。

  今年3月,谷歌关闭了在中国的搜索引擎,称该公司一直受到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和互联网内容管制困扰。之后,谷歌在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下降。中国网友仍然可以通过香港谷歌网站使用谷歌服务,包括谷歌网络地图服务。

  有网友认为,在国家测绘局的官方网络地图服务发布后,谷歌地图近期拿到牌照的可能性更小了。

  天地网使用旧名称北京仍有“宣武“崇文”

  刚刚开通的国家地理信息网站,却沿用着北京一些旧地理名称———国家测绘局监制的“天地图”里“北京市”地图行政区域划分仍然沿用以前的“城四区”,而不是现在的“城二区”。

  10月22日下午,“天地图”网站里,记者打开了“北京市”地图。在北京市地图里,记者注意到,它仍然沿用了“城四区”的行政区域划分,即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并且“崇文区”和“宣武区”字样也出现在地图上。

  除此以外,例如“北京游乐园”这样已经消失的地理名词也在被这个“天地图”沿用着。记者在搜索档输入“北京游乐园”字样后,地图上显示出了9个结果,地址档均写为“亚洲中国北京市崇文区游乐园”。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两个卫星地图,相同地点的公交汽车和小汽车的数量、形状、位置、颜色完全一样。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天地图”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卫星地图,和目前谷歌地图上的图片并不一样,但是和GoogleEarth上2007年2月9日时的卫星地图完全吻合,请注意图中画圈部分的汽车,左边和右边完全一样,这说明“天地图”中的部分卫星地图是来自几年前DigitalGlobe的图片信息。

  网友测评

  卫星图片疑与谷歌同源

  网友对比发现二者很多公路上的汽车数量、形状、位置、颜色完全一样

  网友william long在其月光博客(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375.html)中发表了“天地图”使用体验。

  街道地图:数据丰富,标注详细

  william long表示,“天地图”的“矢量地图”(街道地图)的数据较为丰富,按照行政等级逐步列出省市、村镇、直至街道办的名称,每个街道的路名、商铺楼宇都有详细的标注,感觉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旅游地图搬到了网络上,内容非常多。相比之下,谷歌地图街道地图中的地标信息就少很多,这方面国家测绘局的确占较大优势。

  William long说,虽然在内容上,“天地图”街道地图的信息非常丰富,但在技术上却存在很大的劣势,例如访问速度非常慢,一个地图页面有时能打开,有时打不开,地图加载速度非常慢,有时候几分钟都打不开,速度上远远不及谷歌地图快。在地图搜索技术上更加不如谷歌地图,地名搜索体验非常差,例如在“天地图”上搜索“深圳”,返回的第一个结果是:“亚洲中国台湾省桃园县深圳”,把深圳划给了台湾,不知道是什么用意,而在谷歌地图和国内其他互联网地图上搜索“深圳”,都可以准确地定位到广东省深圳市。

  William long还说,“天地图”的“影像地图”就是卫星地图,虽然测绘局声称“天地图”全部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但其卫星地图数据应该是来自美国DigitalGlobe公司。

  据William long介绍,美国DigitalGlobe公司是谷歌地图(Google Maps/Earth)的卫星影像提供商,DigitalGlobe影像由QuickBird卫星拍摄。DigitalGlobe有3个成像卫星:QuickBird、WorldviewI和Worldview II,其中QuickBird卫星于2001年10月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影像比其他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高出2-10倍。在中国境内每天至少有2至3个过境轨道,有存档数据约500万平方公里,它能提供最大尺寸、最大星载储存容量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卫星地图:怀疑与谷歌地图同源

  William long说,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谷歌地图就是使用DigitalGlobe的高分辨率的商业图像数据,他之所以认为“天地图”的卫星地图也是来自DigitalG lobe,是通过比较同一个地点下,对两个网站显示的地图进行比较和判研,通常情况下,建筑物不会变化,但道路上的汽车的数量、位置等信息在不同的地图下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他通过对比发现,两个卫星地图,在很多地点的公路上的公交汽车和小汽车的数量、形状、位置、颜色都完全一样,只有完全相同的卫星地图来源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William long表示,经过对卫星地图的这些判研,他可以确认,国家测绘局“天地图”使用的卫星地图很可能是来自美国DigitalGlobe公司的图像信息,而并非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信息。

  来源:南方都市报

  国家测绘局回应地图网站与谷歌数据同源说法

  据新京报报道,国家测绘局有关人士回应称,“天地图”卫星图像确实来自商业卫星,“天地图”自主知识产权指的是“服务软件”而并非“数据资源”。国家测绘局所属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处长蒋洁说,“天地图”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则由该部门组建。

  记者在国家测绘局21日发出的官方问答中看到,对“天地图自主知识产权”的介绍是:“‘天地图’全部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构建了包括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与维护、在线服务、二次开发接口在内的服务系统,具备满足每天1000万页面浏览服务的能力。”

  蒋洁解释说,“天地图”是在服务软件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比如“天地图”本身有很多数据,如何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把数据表现出来,让公众能够浏览查询,就像桥梁一样,这一块软件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对于卫星数据资源,蒋洁说:“卫星影像本身是采购自国外的数据。我印象中是来自多个不同国家的商业卫星影像。”

  对于“天地图”中数据不新,甚至还能查到北京市“崇文区”、“宣武区”等已经被撤销的地区名称的问题,蒋洁表示,“天地图”目前仍是测试版,很多地方还不完善,欢迎网友提建议。“网站上‘意见反馈’一栏,已经收到了1500多条建议,其中一多半建议是地图上的名称需要进行更新修改,我们统一进行修改。”

  互联网地图市场即将整顿 谷歌铁定出局

  另据报道,国家测绘局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对互联网地图市场进行整顿,届时没有获得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的单位将受到查处。而谷歌地图等已确定无法获得相应牌照,除非将服务器搬至国内,并成立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

  包括新浪、百度等在内的31家单位,上个月初被国家测绘局审核批准为首批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单位。谷歌地图、微软必应地图等并不在列。

  我对天地图和谷歌地图的看法

  天地图的出现,受到最大影响的是谷歌地图,目前谷歌地图还没有获得国家测绘局的相应牌照,而天地图的大部分功能都和谷歌地图类似,因此国家测绘局稍后可能会强行关闭谷歌地图服务,迫使其他商业网站和网民使用测绘局自己的地图服务。

  国家测绘局称“天地图”自主知识产权指的是“服务软件”而并非“数据资源”。我觉得这对这种不是很合适,测绘部门的最主要任务和功能当然是地图数据,而不是开发软件,地图数据是一个地图服务最核心的功能,而地图软件目前有很多商业网站都可以开发出更好的地图软件。

  就目前天地图的功能来看,除了街道地图数据丰富一些之外,其他功能均远不及谷歌地图,并且目前没有看到天地图提供API供第三方网站调用,也没有提供手机端软件,广大的使用谷歌地图API和手机地图的网站和网民都无法在天地图上使用类似功能,因此目前版本的天地图并不具备挑战谷歌地图的能力。

免费空间,真的免费吗?

  笔者的博客曾经使用免费主页空间,虽然是免费,不过却让我有很多怨念,比如不能使用Feedsky,速度不稳定,国内有些地方打不开, 随时有被屏蔽的风险,空间功能限制…出于这些考虑,笔者最终决定换个付费空间,算是掏钱买个方便。下面的文章主要说一说免费空间为什么能免费,以及免费空间的使用等问题。

  免费空间真的免费吗?

  使用免费空间做个人网站或者个人博客,应该是很多新手朋友的首选,不仅空间免费还有免费的二级域名,似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就可以做成一个站,这看上去挺美,不过回头想想,都免费了,空间提供商赚什么呢?先看看下面这些常见的免费空间圈钱套路:

  1)功能收费型

  我在几年前用过国内的一个免费空间,100M空间大小,支持ASP,access数据库,html,提供二级域名,不过流量只给2G,用完了要么掏 钱要么去他们论坛灌水赚积分换(当然挣积分也不容易),另外想绑定顶级域名要掏钱,想开通FTP要掏钱,想支持。net得掏钱…

  2)空间广告型

  有的空间功能什么的看上去不错,不过要在你网站上挂他们的广告,网站你来建,内容你来写,广告费他们赚。变相上缴空间使用费。

  3)虚假免费型

  空间免费,不过使用起来极不稳定,在空间管理后台不停提醒你升级你的空间,直到你精神崩溃点击了升级按钮,他们收费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4)强制收费型

  免费空间使用的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不能访问,被告知网站想再次开通需交费云云,连数据下载的机会都不给,不付费之前的功夫算是白费了。这是免费空间商最恶毒的招术,遇到这样的无赖空间商只能自认倒霉。

  免费空间的策略当然不限于上面几种,总之,天下真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免费也只是空间商们通用的营销策略,一旦你上了他们的船,就会想方设法让你掏钱或者达到其他的营销目的。而现在大大小小免费空间提供商也不少,选择空间也要付出时间成本,还要承担选择不当的风险。

  谁适合用免费空间?

  如果您符合下面的几种情况,您适合使用免费空间:

  1) 刚开始接触网站的新手,网站没有过多预算,想用免费空间练练手。

  2) 免费空间能够满足你的建站需求,包括脚本和数据库支持、带宽、空间大小等。

  3) 网站上没有很多重要的内容,比如站长自己的原创。

  怎么降低使用免费空间的风险?

  网站初期或者尝试建网站的朋友,不想花钱购买付费空间也是可以理解的,那问题是如何把使用免费空间的风险降到最低?

  1)使用自己的顶级域名

  如果使用网站空间提供的二级域名,相当于你已经被这个空间绑定了,日后换空间的话,网站以前积累的外链和PR等是无法继承的,因为你对之前空间的二级域名不会有控制权限,更不用说设置301重定向了。

  必须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域名,不要等到网站建到一定规模了在想换,之前的努力也白费了。

  2)网站数据定期备份

  使用免费空间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不能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养成定期备份的习惯,这样就算是网站被空间提供商封了,你也可以从容面对,当然,能够随时备份最好,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会出问题:)

  另外,国内的免费空间申请备案貌似有点麻烦,如果不想备案,用国外的空间,还要担心网站会不会被国内屏蔽,笔者之前用的免费空间同一个IP上有1400个网站,一个站被封,其他1399个站都不会幸免,所以是否使用免费空间,还需慎重考虑。

  来源:小陆投稿,原文链接。文章来源

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从Google首页变化看互联网十三年风云录

  中国有句成语,叫“察言观色”,意为通过观察别人脸色以揣摩其心意。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公司的门面,来考察这个公司的运作。今天,谷歌众包论坛就与大家一起品味一下互联网巨人Google(谷歌)这十三年来的“门面”(首页)的变化,回顾这部由Google领衔主演了十三年的互联网搜索风云录。

  风云十三年

  闲话休提,时光列车马上要退回到十三年前了,你坐稳了吗?

  ●时间:公元1997年

Google首页

  1997年12月早期,你看得没错,这就是Google——还没正式上线的样子,那时候它叫BackRub。

Google首页

  1997年12月后期,因为一个笔误,这家公司取名为Google,Demo版上线了。那个Google的Logo太容易勾起回忆了:90年代末,我们做个人主页玩儿的时候也特喜欢将Logo捣鼓成这种样式。

  ●时间:公元1998年

Google首页

  1998年5月,Google不再Demo了,Credits下面写的是: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CCTV、MTV……Google的服务器坐落在加州的一个车库,那同时也是Google的办公室。这一年,Google的两个联合创始人本来想以100万刀将Google的核心搜索算法PageRank TM卖给AltaVista,然后过“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的,但是被拒绝了;AltaVista一定没有想到,这个钱在几年后只能买到100手GOOG的股票。

  ●时间:公元1999年

Google首页

  1999年,这个界面与我们今天看到的Google很像了。Logo后面跟着的“!”是在学当年的互联网老大“Yahoo!”吗?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凭借这个界面,Google获得了第一位女员工,就是现在的副总裁Marissa Mayer;更重要的是凭借这个界面,Google获得了硅谷两家最有名的风投公司克莱那·巴金斯(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uyers)和美洲杉(Sequoia Capital)的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

  ●时间:公元2000年

Google首页

  2000年5月,Google把目光从美国本土瞄向全球,他们加入了十种界面语言并且开始高调招聘。同年的6月份,杨致远作出了一个养虎为患的决定——他让Yahoo放弃自己的搜索业务而使用Google的索引服务,这使Google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但那时候的搜索市场规模还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在使用Google的机器人(蜘蛛)搜索以前,Yahoo用的是一个“人肉搜索引擎”,所有数据都是手工录入的,可这已经基本能满足当时的需要了。

Google首页

  2000年12月,注意到了吗?Google牌印钞机Adwords闪亮登场!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百度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了。但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对于国人来说都还非常陌生,作为80后的第一代网民的我们当时只会炫耀自己个人主页是不是被雅虎、被搜狐收录了。

  ●时间:公元2001年

Google首页

  2001年,Google的首页作出了好几次调整,主要是因为他们家有几个新产品陆续上线了,如Images、Groups、Directory。上图为12月的时候的Google首页。从Groups的发布可以看出,那时候的Google已经对社区化应用非常重视。也正是这一年,施密特成为了Google的CEO,并自掏腰包成为了Google的股东。

  ●时间:公元2002年

Google首页

  2002年5月,这个不是Doodle,Google在告诉他的用户他们有个Logo整合计划,当然Google是不会忘了对正在上升期的Adwords的大字宣传的。这个月的重点是:因成功并购时代华纳而成为世界焦点的AOL使用Google作为自己的搜索引擎。

Google首页

  2002年9月,Google News上线了。但当时的News里面只有美国本土的新闻,远没有他的师兄Adwords志向远大,Adwords继在美国赚得盆满钵满后,又将贪婪的双手伸向了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

  ●时间:公元2003年

Google首页

  2003年2月,情人节Doodle,Google有趣的Logo文化从此引起了网民的注意。而引起站长注意的,是Google在5月份推出的Adsense平台——一个个带有“Google提供”脚标的广告牌开始在全球大、中、小型网站布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互联网上捧Google的多踩Google的少了吗?Googel能给站长美刀!也正是这一年,百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平台,但这个“全球最大”是与搜狐、中搜等比较得出的,即便是在中国,百度的页面访问量仍落后于Google,搜索营收仍落后于Yahoo(雅虎)。

  ●时间:公元2004年

Google首页

  2004年3月,Froogle上线——这是Google购物搜索(Google Product Search)的前身——Froogle的出现吹响了Google将其搜索业务不断细分的号角。这个月还有一条让网民为之疯狂的消息——拥有1G超大容量的Gmail邮箱开始邀请注册了(当时我在学校实验室里用的PC的硬盘容量是20G)。Gmail受到追捧显然不是这一年最让Google兴奋的事,最让Google兴奋的,是他们在Nasdaq上市了,首日股价100刀。而这一年,还发生了三件对Google产生影响的事情:Yahoo通过并购和自主研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机器搜索引擎,从而终止了与Google长达4年的合作;百度在6月份成功融资,其中国搜索市场份额也超越Google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大的中文搜索平台”;一家叫Facebook的社区化网络站点也在这一年成立了。

  ●时间:公元2005年

Google首页

  2005年2月,Local(本地搜索)上线,后来衍生为Google Maps、Google Earth、Business Search等等产品,并在其后衍生出各种语言。那边厢,软件巨人微软终于嗅出了Google正磨刀霍霍向自己逼近的血腥味,开始全面推广自主研发的MSN搜索。也是在这个月,后来被Google成功收购的社区型视频网站Youtube开张了;初期的Youtube审核宽松、视频也删得慢,从此,在那一个个不眠之夜,我们宿舍的哥们儿找片就轻松多了!你现在明白为什么75~85这一代动辄说怀念Youtube了吗?

Google首页

  2005年9月,Google的本地化服务进一步增强,Shopping信息加入到Froogle中;更值得注意的是,首页右上角有了Sign in入口,可通过Gmail帐号登陆,还有就是那个Personalized Home,iGoogle的前身,可见这时的Google正在为提高用户黏度作出努力。

Google首页

  2005年其实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Google进军中国了——4月份成立上海办事处,7月份组建中国研究中心并宣布由前微软中国“教父”李开复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虽然那时的Google还没有中文名,但根据CNNIC一份2005年8月的统计报告,当年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只是略逊于百度,且部分数据仍优于百度,而Google选择7月份成立中国研究中心更是对将于8月份在Nasdaq上市的百度的最大利空!2005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Google收购了一个叫Android的由四人组成的小公司。现在看来,2005的这件“小事”做得比那件“大事”明智得多。

  ●时间:公元2006年

Google首页

  2006年3月,Google Maps上线,这时候的Google的产品线已经很丰富了,以致more标签内面藏的内容比外面的多得多。面对搜索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Google的直接挑衅(挖掘李开复),微软终于坐不住了,一个全新的搜索品牌“Windows Live搜索”在这个月上线;随后,微软抛弃了缺乏新鲜感的“Windows”前缀,直接将该引擎称为“Live搜索”,但各种努力都没有在市场份额上体现出成效,这也促使微软在两年后萌生了收购Yahoo的念头。

Google首页

  2006年4月,Google宣布其全球中文名称为“谷歌”,喻意“丰收之歌”,这个俗不可耐的名字在当时饱受争议,但无论如何,这名字被叫开了,可惜并没有同时叫开成功的大门。说到“叫”,一个最会“叫”的公司在这时候成立了,他就是Twitter(叽叽喳喳)。

Google首页

  2006年8月,Google Video上线,当时的Video不但提供视频搜索服务,还带有视频上传、分享功能,但这些功能是注定要关闭的,因为Google在同年10月份以16.5亿刀成功将全球最受欢迎视频网站Youtube收购了,而Youtube也不负众望,终于让Google在2010年超越Yahoo成为全球网页浏览总时间最长的网站。

Google首页

  2006年12月,之前我们一直都能看到的Groups标签终于铁定在more里面安家了,Google似乎正在承认苦心经营五年的第一个社区化产品玩砸了;这大概也预示着Goolge今后几年在社区化应用方面的屡战屡败。2006年对于百度来说是如释重负的一年,他们不但没有被强势进入中国的谷歌击倒,反而在胜诉MP3搜索侵权案后进一步拉大了与谷歌的差距。百度的广告联盟也在这一年上线了,比Google落后了4年不是关键,只能给站长人民刀不是关键,关键是他还扣量!你现在一定也已经明白为什么互联网上踩百度的多捧百度的少了。

  ●时间:公元2007年

Google首页

  2007年5月,Google进一步精简主视区界面,将常用产品标签上移到了左上角,Gmail作为最成功的产品之一赫然在列。

Google首页

  2007年5月,让我们看看这时的Google韩国版首页,之所以提到他,是因为他一度被认为是谷歌中国版首页的前身,当然,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的“谷歌中国版首页”了。

Google首页

  2007年11月,谷歌使用了这样一个首页,和Google精简首页的理念背道而驰,此物应该是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复杂的一个Google首页了吧。这可以看作是谷歌希望扭转自己在与百度的竞争中的颓势的一种尝试。Google也在这个月进行了一次尝试——基于Linux的全新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发布,并公关出了一个由数十家软、硬件公司组成的开源手机联盟。

Google首页

  2007年12月,花哨的谷歌中国首页显然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是返璞归真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谷歌在中国的步履艰辛、无所适从。这时候,百度的中国搜索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9.3%,稳坐中国搜索界第一把交椅。

  ●时间:公元2008年

Google首页

  2008年1月,这个陪伴我们两年的谷歌中国首页上线了。底下的一排Gif图标真的有利于这些服务的推广吗?我一直很怀疑。

Google首页

  2008年2月,在美国这边厢,Google再次强推购物搜索,标签也更名为意义更加明确的“Shopping”。微软在这个月提出以446亿刀现金收购Yahoo,试图以此与Google这只无孔不入的互联网猛兽抗衡;随后,微软、Yahoo、Google上演了三国演义,故事以微软的放弃收购而告终,没有赢家,输家是Yahoo.

Google首页

  2008年2月,只要进入中文页面的Google都会出现带有“谷歌”字样的Logo,只是没有了专为中国人而设的底下的一排Gif图标,可见当时Google对“谷歌”这个品牌的重视。

Google首页

  2008年9月,Google发布了自己的浏览器Chrome的Beta版,简约的界面、如飞的速度都让竞争对手为之一震。这个月还发生了一件事——基于Android平台的第一款手机G1诞生了。Chrome和Android绝对是近两年最值得Google为之骄傲的两款产品。(这个月其实还有一个大事,那就是我“成个老衬,从此被困~~~”)

  ●时间:公元2009年

Google首页

  2009年4月,为配合谷歌音乐(MP3搜索)的上线,谷歌使用了这样的首页。此前的两三年间,百度的MP3搜索为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开疆辟土立下了汗马功劳,谷歌一直认为这就是Google进入中国后份额反而被百度抛离的症结所在。这个月,谷歌终于排除万难与巨鲸合作推出MP3免费试听、下载服务,这是谷歌在中国发展本地化业务的代表作,曾被寄予厚望。

Google首页

  2009年4月,Google开始以微软之道还治微软之身,当年微软在Windows系统捆绑IE,现在只要你用IE登录Google,Goolge就在搜索页面“捆绑”Chrome.当然,微软也不省油的灯,一个代号叫做Kumo的搜索引擎浮出水面,Kumo在日语里面是“蜘蛛”的意思,如果说“Live”还带有门户的味道的话,那么Kumo就已经很明确了——哥玩的就是搜索!这个搜索引擎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Bing,Bing和Google谁更懂中文不好说,但谁更懂取中文名是显而易见的,Bing有一个很贴切的中文名称,叫“必应”。

Google首页

  2009年7月,21日,谷歌的首页标签里加进了与天涯合作组建的“来吧”和“问答”,凭着谷歌的技术和天涯的人气,谁敢说这不是百度“贴吧”和“知道”的劲敌呢?但那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日子——天狗食日,现在看来,冥冥中似乎早有天意,这一切都显得如此可笑。当然还有更可笑的,那就是Yahoo,他在这个月宣布放弃搜索技术研发而使用Bing作为搜索引擎,这个昔日的互联网巨头主动退出了互联网竞争的舞台。

Google首页

  2009年9月,全球52个国家用了这个“孔子诞生2560年”Doodle.有朋自远方来,有朋朝远方去,同一个月,李开复博士离开谷歌自主创业。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2009年是谷歌的“中兴年”,MP3有了、来吧有了、问答有了,似乎已经到了绝地反击百度的时候。但李开复的急流勇退似乎正在预示着什么——当然,也许这纯属巧合。

  ●时间:公元2010年

Google首页

  2010年1月,Google宣布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四大发明的Doodle组成了“EXIT(离开)”的字样。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一定记忆犹新。

Google首页

  2010年3月,谷歌搜索正式退出中国,键入google.cn或g.cn都会自动跳转到google.com.hk(Google香港),底部多了一行“欢迎您来到谷歌搜索在中国的新家”。谷歌显然忘了一件事——在中国,即便这个家是你花真金白银一次性付清的,你也只有一段时间的使用权。

Google首页

  2010年5月,Google SSL加密搜索上线,什么是加密搜索我不知道,但应该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这玩意儿在7月份就被属于人民的±墙了。

Google首页

  2010年6月后期,键入google.cn或g.cn后看到的不是一个搜索的界面,而是一张寂寞的图片,点击后进入Google香港,那个曾经的“新家”。此时的谷歌面临ICP证到期的尴尬,因此页面上没有出现“ICP证合字B2-20070004号”这个代表“合法经营”的标志。

Google首页

  2010年7月,谷歌ICP证通过审核,原来的图片不那么寂寞了,他的下面又挂上了“ICP证合字B2-20070004号”的字样,也有了音乐、 翻译、购物等三个针对中国大陆的本地化服务的入口链接。至于那曾经咄咄逼人“来吧”和“问答”,则因为谷歌和天涯的合作终止而被全数收归天涯旗下。根据易观国际的最新调查报告,这时候Google(谷歌?)在中国的搜索市场份额是24%,远远落后于百度的70%.

  2010年8月,也就是现在,国际版Google的首页是上面这个样子:进入后只有logo、搜索框和搜索按钮,鼠标盘旋时会出现更多选项;你甚至还可以通过点击左下角的链接更换背景,当然,这个是从Bing学来的。这样的页面形式其实是从今年6月份就开始使用了,只是那时候我们关心得更多的是谷歌。这个月正值百度Nasdaq上市五周年,百度CEO李彦宏为Nasdaq开市远程敲钟。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目前Google的全球搜索市场份额约为70%,股价480刀;其老对手Yahoo和微软(Bing)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和4.8%,股价分别为17刀和25刀;其中国竞争对手,也是未来的全球竞争对手百度的市场份额为4.6%,股价82刀。

  谁主沉浮

  风起云涌的十三年成就了多少英雄,新老巨头的轮番登场见证了互联网瞬息万变的残酷。未来的搜索界谁主沉浮?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搜索也许会是从机器搜索向人肉搜索的回归。事实已经证明,Facebook和Twitter独特的社区化搜索形式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上面提到Facebook和Twitter的原因);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想当年Yahoo通过人肉编制的索引目录里面的每一条信息都非常有价值,但是雇员总是有限的,Yahoo不得不放弃人肉索引;可现在Facebook和Twitter利用的不是雇员而是众包的力量!为Facebook、Twitter贡献和筛选结果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用户;每一个用户的每一个脑细胞都是一只智慧的蜘蛛,智慧的蜘蛛的价值是由固定算法驱使的蜘蛛所无法比拟的,这句话起码在未来数十年间都会成立。

  Google能否在社区化应用方面有所建树,让用户帮Google改善搜索质量?我们拭目以待。“Don't be evil(不作恶)”是一句口号而不是一句真理,企业的新老更替就像人的新老更替一样不可逆转。也许在下一个十三年我们再来回顾互联网搜索风云录的时候Google已沦为配角,也许不是,谁知道呢?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各位看客,一篇搜索风云录到此结束,我们后会有期,请啊~(讲古大师张悦楷在这一刻灵魂附体,见笑见笑…)

  来源:谷歌众包论坛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国家队上场——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评测

  随着网络电视国家队网络搜索国家队的相继上场,又一个国字号的国家队网站上场了,中国国家测绘局宣布旗下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正式开通,支持普通地图、卫星地图和三维地图。

  国家测绘局曾经在今年5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管理,中国互联网地图发展前景扑朔迷离,之后国家测绘局下发的首批互联网地图“牌照”中,最为专业的谷歌地图服务却并不在其中,但腾讯、百度、新浪等网站却悉数入选。

  而现在,国家测绘局的官方网络地图服务也发布了,这让谷歌地图近期拿到牌照的可能性更为降低。

  天地图介绍

  国家测绘局在“天地图”开通之际,详细介绍了“天地图”系统的主要功能。国家测绘局声称,天地图是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天地图”装载了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以矢量、影像、三维三种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可漫游、能缩放。

  “天地图”以门户网站和服务接口两种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门户网站主要栏目包括地图浏览、省市直通、成果目录、专题服务、用户指南等。服务接口提供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供第三方网站调用。

  国家测绘局称,“天地图”的开通不会对现有商业地图网站造成冲击,而且会对其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天地图使用评测:街道地图

  打开“天地图”首页,会提示信息,建议使用IE7以上的版本浏览,不过使用Firefox和Chrome也可以浏览地图,地图浏览分为三个栏目“矢量”、“影像”和“三维”,其功能分别对应了谷歌地图的“交通地图”、“卫星地图”和“Google Earth”。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天地图”的“矢量地图”(街道地图)的数据较为丰富,按照行政等级逐步列出省市、村镇、直至街道办的名称,每个街道的路名、商铺楼宇都有详细的标注,感觉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旅游地图搬到了网络上,内容非常多。相比之下,谷歌地图街道地图中的地标信息就少很多,这方面国家测绘局的确占优较大优势。

  虽然在内容上,“天地图”街道地图的信息非常丰富,但在技术上却存在很大的劣势,例如访问速度非常慢,一个地图页面有时能打开,有时打不开,地图加载速度非常慢,有时候几分钟都打不开,速度上远远不及谷歌地图快。在地图搜索技术上更加不如谷歌地图,地名搜索体验非常差,例如在“天地图”上搜索“深圳”,返回的第一个结果是:“亚洲中国台湾省桃园县深圳”,把深圳划给了台湾,不知道是什么用意,而在谷歌地图和国内其他互联网地图上搜索“深圳”,都可以准确地定位到广东省深圳市。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天地图搜索“深圳”,第一个结果在台湾,点击图片放大

  在地图显示界面上,包括谷歌地图在内的所有商业地图,都会在地图的左下角或右下角注明地图数据来源(如DigitalGlobe或Mapabc等),而“天地图”却不在地图上注明数据来源。

  天地图使用评测:卫星地图

  “天地图”的“影像地图”就是卫星地图,虽然测绘局声称“天地图”全部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但我查看里面卫星地图的数据应该是来自美国DigitalGlobe公司。

  美国DigitalGlobe公司是谷歌地图(Google Maps/Earth)的卫星影像提供商,DigitalGlobe影像由QuickBird卫星拍摄。DigitalGlobe有3个成像卫星:QuickBird(快鸟)、Worldview I和Worldview II,其中QuickBird卫星于2001年10月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影像比其他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高出2—10倍。在中国境内每天至少有2至3个过境轨道,有存档数据约500万平方公里,它能提供最大尺寸、最大星载储存容量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谷歌地图就是使用DigitalGlobe的高分辨率的商业图像数据,我之所以认为“天地图”的卫星地图也是来自DigitalGlobe,是通过比较同一个地点下,对两个网站显示的地图进行比较和判研,通常情况下,建筑物不会变化,但道路上的汽车的数量、位置等信息在不同的地图下应该是不一样的,而我通过对比发现,两个卫星地图,在很多地点的公路上的公交汽车和小汽车的数量、形状、位置、颜色都完全一样,只有完全相同的卫星地图来源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下面同一个地点的卫星地图中,左边的是天地图,右边的是谷歌地图,请注意画圈部分的汽车,左边和右边的数量、颜色、位置、大小都完全一致,显然两者使用的是同一个地图来源,而右侧谷歌地图在右下角注明了地图来自DigitalGlobe公司。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天地图和谷歌地图的比较,点击图片可放大

  不过,有些网友也对比了自己家乡的卫星地图,通过对比可能会发现,在有一些地方,国家测绘局“天地图”的卫星地图和谷歌地图上的卫星地图并不一样,因此怀疑两者不是同一数据来源。经过我的分析,这是因为有些时候“天地图”使用的是DigitalGlobe较早的卫星地图,例如“天地图”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卫星地图,和目前谷歌地图上的图片并不一样,但是我们通过Google Earth软件可以调出较早的卫星地图(菜单栏-视图-历史图片),当我们把地图照片的时间调整到2007年2月9日时,发现这时候Google Earth上显示的卫星地图和“天地图”的卫星地图完全吻合了,请注意图中画圈部分的汽车,左边和右边完全一样,这说明“天地图”中的部分卫星地图是来自几年前DigitalGlobe的图片信息。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天地图和谷歌地图的比较,点击图片可放大

  经过对卫星地图的这些判研,我可以确认,国家测绘局“天地图”使用的卫星地图很可能是来自美国DigitalGlobe公司的图像信息,而并非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信息。

  天地图使用评测:三维地图

  “天地图”的三维地图实际上就是Google Earth软件的翻版,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来实现快速的地图漫游功能,目前该功能只支持IE浏览器,点击“三维”后会出现一个窗口,要求用户下载一个10.9M的EXE文件GeoGloberuntime.exe,下载并安装之后,以ActiveX的方式运行。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运行后显示的界面几乎和Google Earth的界面一模一样的,右侧的导航连图片样式都完全一样,三维地图的浏览速度感觉比影像地图要快一些。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天地图的三维地图,界面很像Google Earth,点击图片放大

  不过,三维地图在技术上相比Google Earth还较为落后,例如在山脉附近点“平视”,“天地图”的三维地图看上去一点立体感也没有。

国家测绘局网络地图网站

  而在Google Earth下,在山脉附件点平视,会看到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地图,山脉的起伏和高低都看得出来,两者使用体验相差很大。

Google Earth

  “天地图”和“谷歌地图”

  在位置识别技术上,天地图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地理识别技术,无法像谷歌地图和百度地图那样直接显示出用户所在城市。用户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世界地图,需要搜索如“北京”才能出现北京地图,搜索“海淀”才能到具体的街道。而且地点越具体用户电脑程序加载越慢,导致无法正常处理其他事务。天地图在默认级别下呈现的都是国家名称,而不是谷歌、百度所惯用的省会模式。

  在坐标体系上,“天地图”会在地图左下角显示经纬度,但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相当于有1公里以上的误差,这样的经纬度几乎没有商业价值。

  谷歌地图的经纬度虽然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但是谷歌地图在中国具有明显的偏移,导致街道地图和卫星地图之间漂移了数百米,这使得很多国外的LBS应用如Foursquare的使用体验下降。

  由于普通用户往往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使用电子地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想确定出行路线,谷歌地图等商业地图除了提供公交、驾车、地铁和铁路路线查询之外,还提供如餐饮、购物、住宿、出游等分类搜索。这些服务功能“天地图”均未能提供,对一般居民用户的使用积极性造成不小的打击。

  总的来说,“天地图”虽然集合了全国各级测绘部门的地理信息,但在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待改善,速度太慢,而谷歌地图浏览体验极佳,并提供手机等多种客户端应用,还提供分类搜索,谷歌地图的API开放接口也很丰富,商业应用成熟,因此,“天地图”在短期内依然无法挑战“谷歌地图”在互联网地图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0年10月22日星期五

UCWEB卷入腾讯和360的隐私之争

  在腾讯与360为“用户隐私”的问题大打出手的时候,国内使用量最大的手机浏览器UCWEB浏览器也突然卷入了“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这场争论。

  UC浏览器的问题起源于一个用户无意发现,UC浏览器在一款自有游戏中向他推荐的两位联系人,均为其现实生活中的好友。该用户认为,UC浏览器私自扫描了自己手机中的电话号码簿。

  UC浏览器很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则声明,指出用户使用UC浏览器时并没有扫描和上传通讯录,但当用户访问UC乐园的时候,UC会扫描用户手机通讯录,并将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加密与服务器端的用户进行比较,查找用户好友。

  为了验证UC浏览器对于用户手机通讯录的实际操作,我使用Android手机实际进行测试,在一开始安装“UC浏览器 7.4”的时候,Android系统会提示信息:此应用程序有权访问以下内容,其中包括用户的联系人数据。

UC浏览器

  安装完成后,浏览器主界面上显示三个屏幕,其中最后一个界面的“UC用户中心”中。

UC浏览器

  使用UC号或者手机号登录到UC用户中心后,会在第一屏看到一条明显的信息,“你的朋友某某某等邀请你一起玩乐园”,这就是那个引起争议的“UC乐园”服务。

UC浏览器

  点击该链接后,会出现一个注册UC乐园的界面。

UC浏览器

  注册界面第二页,在一个不明显的位置有一个“隐私说明”的链接。

UC浏览器

  点击“隐私说明”的链接进去之后,会出现一段说明,说UC乐园会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检索用户的手机电话本。

UC浏览器

  因此可以看出,内嵌于“UC浏览器”的应用“UC乐园”的确读取了用户的本地联系人,并同时也获取了用户的手机号码(可能是注册UC号时获取),因此根据这些信息对比各个注册用户之间是否是联系人,至于其是否将手机号码加密成为一个字符串,在没有看到源代码的情况下很难判断。

  从这种情况下看,“UC乐园”为了提高该应用的注册率,使用了泄漏已注册用户身份的手段来招揽该用户手机联系人上的朋友,这点和以前开心网的邀请方式就不同了,开心网是注册用户主动邀请自己MSN上的好友,而UC乐园是“自动”让用户邀请自己的联系人,使得UC乐园用户的个人隐私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曝光给其他人,让那些没有注册UC乐园的用户,可以看到其朋友在使用“UC乐园”的服务,对于该用户的个人隐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举一个实例,如果某个“UC乐园”用户的手机联系人中有自己老板的手机号,那么这个老板登录UC浏览器的用户中心后,会看到自己的某某员工正在“UC乐园”里玩游戏,这让该用户“情何以堪”啊。

  实际上,UC浏览器做为一个网页浏览器,应该专注于手机浏览器上的技术研究,如果需要开发和运营手机SNS服务,那应该独立于UC浏览器去开发一个单独的应用,让这个应用去读取用户本地的通讯录,否则对于隐私较为注重的浏览器用户很容易会陷入这种隐私圈套。

  UC浏览器做为一个手机浏览器,最大的竞争对手恐怕算是腾讯手机QQ浏览器了,一旦该浏览器因为隐私问题出现重大负面消息,那么用户很可能会迁移到其竞争对手的浏览器产品上去。做为对比,我们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腾讯手机QQ浏览器,系统提示该浏览器并没有去申请读取联系人信息的权限。

QQ浏览器

  另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事情是,UC浏览器在这次“隐私危机”曝光之后的第一时间,突然在自己的新浪官方微博上高调指控手机QQ桌面抄袭手机UC桌面,这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情,UC浏览器的危机公关处理之巧妙可见一斑。

  对于UC桌面和QQ桌面之争,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月光博客读者越石父为此也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内容如下:

UC和QQ

  越石父:UC桌面和QQ桌面之争

  今日,Ucweb的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发表一则微博,指责手机QQ桌面软件克隆了UC桌面,从功能架构到界面相似度超过90%。

  接下来应该是他们公司的一位员工说了句比较冷的台词:我们确实有想过被抄袭的局面,只是我们失算的是……他抄的这么像,像到无法忍耐。

  90%,这确实是个比较狠的数字,但是,问题归根到底要落到腾讯这种做法合不合法的问题,如果合法,无法忍耐也无可奈何,如果不合法,那么腾讯实际上是给了对手一次机会,这是好事。为什么,因为你可以像周鸿祎那样,把战火烧到他们老家,而他们的战果却要受制于法律。

  但问题,通常情况下,腾讯总是合法的,如果不合法,请参看前半句。

  抛开合不合法的问题,一个无奈的逻辑:如果腾讯只需要做到60分就可以打败对手,那么他干嘛要做到100分?一个比较冷血的观点,真正有深度的创新是挡不住的,搞出不易模仿的产品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其情可恨,其理可恕。

  据说金山词典集成了IM功能,这点就莫名其妙,你说它开发这个功能干嘛?开发它干嘛?能干嘛?神经病,画蛇添足,自己找打。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来穿越表象问个问题:手机QQ桌面完全复制UC桌面,甚至100%复制,就换个名字,指责它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如果说,明天腾讯依靠这个完全复制版的东西直接秒杀对手,那么,几乎可以绝对的说,腾讯即使只模仿了50%,一样秒杀你。

  如果产品更多依靠的是市场占有率或者流量,那么被腾讯百度这种攻击性十足的对手正面冲击到几乎是必然。

  这其实不是腾讯跟UCWEB的问题,而是UCWEB跟用户问题。

  金山卫士跟360安全卫士有多大区别呢,360刚摆出一个隐私保护器,金山骂完之后立马就发布了一个,怎么没见周鸿祎跳起来?

  由此来看,此刻微博上争论的都不是根本问题,而是表象,问题只在于,因为感情上不能接受,让人失去了客观冷静的判断,有时候,往往你觉得吃亏的地方,其实你赚了。

  非要说冤哪,那我我也冤哪。

  最近越石借给了一个小兄弟500块,我其实跟他不过萍水相逢,相处过几天,他突然打电话问我借,说有急用,我自己穷呢,毫不犹豫给他卡里转了500,看他没按时还过来,想他可能真的困难,就给他拨了一电话,准备告诉他,我捡了1000千块,分享一下喜悦,那500你不用还了,没想到电话不通,这家伙跑路了。

  于是我就发了一条微博:

  “人难免有穷困到没有办法的时候,君子即使穷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人一遇到穷困就会无所不为。”

  这件事我亏了吗?如果我说我亏了,那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少了这500块我死不了,他也发不了财,但我只用了500块就换了一美名,别人只为了500块就丢了一灵魂,孰轻,孰重?

  这是个交换过程,正如同能量守恒一样,这世上利弊也是守恒的,人们对相同的事件感悟不一样,区别只在于你想要的不一样。

  为什么说ucweb赚了,其一,机会成本问题,有一个不动脑子只会抄袭的产品经理坐在你的对面,比换上一个动脑子的人坐在的对面要好吧?其二,既然被抄袭90%跟抄袭50%的结局对用户的影响没什么不同,那么,在这个事件里,你赚了美名,还被送上门一个可能利用得到的机会,这本质是他们在犯错。

  世人都在说以产品为本,以用户为本,只是……

  要修养真正以产品为本,以用户为本的思维是很痛苦很困难的,没承担过刻骨铭心的压力和失败的人未必悟得到,有时候你要泯灭掉你的人性,如果你让人觉得你挥刀自宫都可能做得出来,那……你就接近葵花宝典了。

  最后献上一个小思维逻辑,可能对一些公司做产品的人员有意义:

  通常优势之所在,优势中的缺陷就会成为最大的隐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