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

放弃百度站内搜索

Google被封之前,本站的站内搜素用的是Google,Google被封后,不得不改用百度站内搜索,不过后来百度站内搜索好像不做了,但也懒得修改了,至少能用就行。

但是,现在我发现百度的站内搜索已经完全不可用了,根本就搜不到文章,我分别针对几篇文章进行测试,无论Google,Bing还是国内的搜狗等,搜索质量都明显好于百度,估计百度已经彻底放弃优化了,那我也不得不放弃使用了。

经过一些测试,感觉Bing的站内搜索效果更好一些,比搜狗好一点点,于是换用Bing来做站内搜索,Bing的国内版目前还行,就用它了。

相关站内搜索代码如下:

<form method="get" action="https://cn.bing.com/search">
<input type="text" name="q" id="edtSearch" size="12" value="" />
<input type="submit" value="<#ZC_MSG087#>" name="btnG" id="btnPost" />
<input name="q1" type="hidden" value="site:williamlong.info" />
</form>

代码比百度少的多,效果也好,百度搜索真是垃圾。

2023年11月13日星期一

我心中的最佳中文电影

我心目中最佳十五部中文电影,大陆、台湾、香港各五部电影。大部分电影都是1994年前后的。下面分三部分介绍这十五部电影,每部分五部电影。

十五部电影是: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张艺谋《活着》(1994)、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1994)、田壮壮《蓝风筝》(1993)。陈可辛《甜蜜蜜》(1996)、王家卫《重庆森林》(1994)、王家卫《东邪西毒》(1994)、刘镇伟《大话西游》(1995)、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2002)。杨德昌《一一》(2000)、李安《饮食男女》(1994)、李安《色,戒》(2007)、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杨德昌《恐怖分子》(1986)。

我心中的最佳的五部中国大陆电影分别是: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张艺谋《活着》(1994)、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1994)、田壮壮《蓝风筝》(1993)。这五部电影里有三部是1994年的,两部是1993年的,预示着中国电影曾经有过的那短短几年的文艺复兴时期。

一、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

霸王别姬

我看陈凯歌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霸王别姬》。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程蝶衣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为戏而生,为情而死。而后的几十年表现的则是面对动乱时代而扭曲的脆弱的人性。一切表达的都是“人生如戏”这种思想。

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迷人的风景线,特别是二十世纪那纷乱迷离的时代。戏剧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比喻,比喻有着几千年历史沉积的中华文化,在几千年来每一个时代,无论是清朝,北洋军阀,日本人,国民政府等等,都无不对古老的文明艺术有着内在的尊重和融合。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然而,中华文明的历史却在某一点发生了质变,解放军进驻北京、以程蝶衣、段小楼及张公公同在的画面宣告了既往的历史已失去了它的绵延、被压缩为一个平面;以“永恒的”袁四爷被正法预示了历史断裂的发生,一个非人的、赤裸而狰狞的时代终于开始了。

狂热的政治运动最终毁掉了艺人们心中永恒而美好的艺术,“是人就要看”的国粹京剧终于走向了灭亡,然而真正可怕的是,悔掉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艺术,还有整个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故事的结尾,程蝶衣仰天长叹,京剧的灭亡是报应的时候,我想,或许文化和人生一样,最终的宿命就是灭亡。

二、张艺谋《活着》(1994)

活着

这是我印象中张艺谋唯一的一部被禁演的电影。张艺谋以极其朴实的导演手法,表现了原著的主旨,也完成了他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活着的艰难。在中国漫长动荡历史和各种各样政治事件中,能够活着并坚强地面对,是多么艰难而痛苦的事情啊。能够活下去,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种胜利。

三、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拍的第一部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小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拍了一代人(60后大院子弟)的成长经历,虽然时代已经久远,那一代人已经年长,但从电影里还是能体会到那一代人灿烂美丽的青春和无拘无束的自由,任何年代的青春和自由都是美好的。

影片从孩子们的视角透视了一个大时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也反映了一代人的迷茫、幻想及懵懵懂懂的爱情。镜头的运镜,色彩的渲染,真实与梦境的切换,让影片的风格非常唯美,或许,曾经灿烂的青春和无拘无束的自由,都只是一场南柯一梦而已。

四、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1994)

背靠背,脸对脸

影片根据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改编,讲述了九十年代的一个文化馆馆长的官场沉浮和家庭生活,把一个小小的文化馆里面的人情世故和权力斗争展现的淋漓尽致,生动有趣,简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官场权力斗争的活话剧。

影片的男主角文化馆副馆长,虽然他尽忠职守多年,做事都亲力亲为,但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最终他明白了,在这个体制内,无论他怎么努力,无论他怎么付出,都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于是只好彻底躺平了。

影片对于官场斗争的细节描述非常到位,例如,做为副馆长的二把手,如果对于“夺权”表现的过于积极,那么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在权力博弈中竹篮打水一场空。

黄建新1994年的《背靠背,脸对脸》与1992年的《站直啰!别趴下》、1995年的《红灯停,绿灯行》合称“都市百态三部曲”。

五、田壮壮《蓝风筝》(1993)

蓝风筝

影片从一个1953年出生的小孩子“铁头”的眼里,展现了1953年至1967年的几次政治运动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被时代裹挟着前行的普通人,在各种运动中的不同遭遇,其中最倒霉的是铁头的爸爸,因为开会时候去上了一个厕所,回来就成了右派,影片通过平实的手法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生活和社会,仅仅是这样记录生活,也非常令人震撼,看后心情会很沉重,让人感觉非常悲观,或许,更积极的态度是,如何避免未来人们再次面对这样的命运。

我心中的最佳的五部香港电影分别是:陈可辛《甜蜜蜜》(1996)、王家卫《重庆森林》(1994)、王家卫《东邪西毒》(1994)、刘镇伟《大话西游》(1995)、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2002)。香港九十年代的优秀电影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那时候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可惜九十年代结束后香港电影就逐步衰落,越来越不行了。

一、陈可辛《甜蜜蜜》(1996)

甜蜜蜜

一部感人的爱情文艺片。黎小军从遥远的北方城市天津来到了南方的陌生城市香港,一个人漂泊在外,却认识了同样从大陆过来的李翘,同在异乡的孤独、迷茫和彷徨让他们的心离得更近。共同的奋斗和挫折让他们相爱了,那个磅礴大雨的夜晚,黎小军才发现,自己喜欢的可能并不是远方的爱人小婷,而是自己对面的李翘。但是他一直在逃避,逃避自己的感情。后来和李翘分手,接来了远方的爱人小婷并和她结婚,开始自己原先梦想中的新的生活。

然而,当所有的梦想都实现的时候,黎小军却越发不安起来,这真的是他想要的爱情吗?为什么他心里牵挂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他的话越来越少,内心却在不断地挣扎,换来的是更多的痛苦和烦恼。所以,当黎小军搂着新婚妻子黯然地说,以前刚来香港的时候,要是当时你在我身边该多好啊,一句话说的多少无奈在其中。

最终黎小军还是和小婷离婚了,独自跑到遥远的美国来逃避现实,这样的感情和背叛他承受不起,太深刻的感情,只能让人选择逃离,甚至没有勇气去面对。

电影的结局,是个很童话的结局,导演可能为了迎合观众,让黎小军和李翘这一对苦命鸳鸯最终戏剧般地实现了重逢。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缘巧合般的重逢真的很少,更多的却是擦肩而过的命运捉弄。

两个有缘无分的人被命运戏弄而错过情缘的电影也有,比如张爱玲的《半生缘》,恰好黎明也在那部影片中饰演男主角。

二、王家卫《重庆森林》(1994)

重庆森林

影片讲述了两段各自独立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失恋的警察与神秘女杀手的一段都市邂逅,另一个是失恋的巡警与快餐店女店员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很适合失恋的人看的电影。

影片具有王家卫独特的视觉美学,如跳跃的剪辑、流动的镜头、独白叙事手法等,从光影、构图、剪辑、音乐的处理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影片的主题曲《梦中人》由王菲演唱,王菲在影片里饰演快餐店的女店员,表演虽然略显青涩,却别有一番味道,令人印象深刻。

《重庆森林》是王家卫在《东邪西毒》电影后期制作期间完成的,为期仅两个月,电影片名取自香港的重庆大厦,影片也以重庆大厦及其附近兰桂坊快餐店为主要场景。

三、王家卫《东邪西毒》(1994)

东邪西毒

伪装为武侠片的爱情片。

影片的中文名字、角色的设定来自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但主要故事情节和金庸原著没有关系。

影片运用多重视角,通过每个角色错位的爱,来展现的不同的人对爱的渴求、无法逃离的孤独、和想得又不可得的情感矛盾,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电影的画面构图和光影运用都非常出色,画面色彩鲜艳,光影变幻,构图唯美,音乐动人,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东邪西毒》开拍于1992年,然而拍拍停停,直到两年后才完工,这在香港电影界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1993年的时候,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拍摄了1年还没有完成,投资商怕像《阿飞正传》一样收不回成本,为了挽回投资,王家卫的好朋友刘镇伟利用《东邪西毒》的演员,用27天时间极速拍摄了《东成西就》,获得2000万的票房,刘镇伟用这些钱支撑着王家卫拍完了《东邪西毒》。最终历时2年拍摄而成的《东邪西毒》上映后,仅收获1000万票房。虽然票房惨败,但《东邪西毒》还是获奖无数,成为一部经典名作。

四、刘镇伟《大话西游》(1995)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这部电影以西游记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的前世今生,以及他与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

《大话西游》最初在影院放映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没收获太好的票房,在两岸三地都票房惨败,甚至连周星驰自己开的彩星电影公司都因此倒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逐渐被观众所喜爱和认可,由于此影片剧情内的无厘头风格,以及经典人物对白,该片成为中国极具文化影响力的次文化现象。这部电影中的很多台词、桥段、音乐都成为了网络流行语。

五、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2002)

无间道

香港电影的回光返照之绝笔,自《无间道》之后,香港电影逐步走向了衰落。影片的主角是两名卧底人员,分别为警方指派到黑社会作卧底陈永仁,和黑社会潜伏于警察中的卧底刘健明,他们要尽快找出对方是谁,以解除自身暴露的危险。

我心中的最佳的五部香港电影分别是:杨德昌《一一》(2000)、李安《饮食男女》(1994)、李安《色,戒》(2007)、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杨德昌《恐怖分子》(1986)。虽然这些年来台湾电影呈现衰落的趋势,但这仍无法掩盖台湾电影一贯以来独特的风格,其中以杨德昌、李安、侯孝贤为主的导演,成为其中的代表,并且得到国际的认可。

杨德昌《一一》(2000)

一一

最好看的中文文艺片之一,影片长达三个小时,电影的片名非常独特,道家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一》作为片名,蕴含了杨德昌对生命的理解,并阐释出生命循环的哲理。杨德昌说:“这部电影讲的单纯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影片通过三代人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矛盾和选择。电影的风格平实而深刻,没有夸张的剧情和冲突,却能抓住人性的细微之处,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杨德昌非常像电影中的小儿子洋洋,他用他的电影记录了他看到的东西,比如家庭、爱情、生活。他用他的电影给我们看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后脑勺,他用他的电影告诉我们我们不知道的事,比如我们的困惑,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义。

就像电影里的胖子说的那句话,电影让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三倍,为什么呢?因为一部好的电影能够让人看到生活的另外一面,增加人生体验,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人生,直到老的动不了以后,才发现人生的意义,或许这就是生活。

李安《饮食男女》(1994)

饮食男女

影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和三个女儿的生活和感情,用饮食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具有很浓烈的家庭氛围。

影片里的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而复杂的个性和命运,他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归宿,父亲老朱是个即将退休的高级厨师,大女儿家珍是一名老师和基督教徒,二女儿家倩是一名航空公司的高管,三女儿家宁在一家快餐公司做职员,影片结尾,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老朱的结局是令人震惊的,震惊之余,我不得不承认,我最服的还是老朱,原以为传统伦理的代表者却最能冲破家庭和伦理的束缚,过上“老牛吃嫩草”的生活,迎来爱情第二春,让人直呼牛叉。

本片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的第三部,《推手》(1991)、《喜宴》(1993)和《饮食男女》(1994)三部作品构成“家庭三部曲”。

李安《色,戒》(2007)

色,戒

披着情色外衣的谍战片,该片改编自作家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动真情,结果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之后将王佳芝等行刺团队一网打尽,全部处决。

目前,本片是改编张爱玲作品最成功的一部电影。

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影片根据真实的社会事件改编,故事讲述了1960年代初在台湾台北市牯岭街的一宗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的始末,展现了台湾社会的变迁和少年的迷茫。

影片长达四个小时,剧情和《阳光灿来的日子》有点像,有两个不同帮派的社会流氓太保之间的打斗,还有歇斯底里般的政治迫害,以及初中少年青涩而狂热的爱情。

小明很像《阳光灿来的日子》里面的米兰,游走于各个男人之间,坚信“我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小四的父亲面对体制无能为力,丧失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学会低头与顺从,小四不满被小明玩弄感情,不想学自己的父亲那样屈服,最终小四一刀杀死自己的昔日恋人小明,酿成悲剧,令人叹息,借用《有话好好说》里面张秋生的一句台词,“为这么一个人打来打去,打的头破血流,不值得”。

杨德昌《恐怖分子》(1986)

恐怖分子

影片使用了大量蒙太奇镜头,构图和画面精巧,剧情碎片化,看的让人眼花缭乱。

影片总共有三条故事线,问题少女淑安没事打骚扰电话给一对夫妇,引起对方夫妻矛盾,并且四处偷钱,和男友一起搞仙人跳骗钱;富二代小伙喜欢照相,迷恋问题少女淑安,并和自己女友吵架,却被淑安偷走了相机,一气之下和女友和好;医生李立中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却一直没有升职,妻子和前任男友出轨,并在接到女孩淑安的骚扰电话后和丈夫分开,李立中找到了自己的警察朋友,偷走了朋友的手枪后自杀。

杨德昌的电影冷酷、精巧和超前,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确的剧情设计,将观众带入一个看似冷酷,但实际上充满人性和情感的世界。

2023年11月12日星期日

阿里、京东发布双十一成绩单

阿里、京东11月12日凌晨发布了2023年“双11”的成绩单:天猫平台订单量和成交总额全面增长,“双11”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8亿,创下历史峰值;京东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

截至11月11日晚23:59,2023年京东11.11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已突破3.8亿。“9块9包邮”、“百亿补贴”、“京东秒杀”为品牌和商家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增量场,目前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

天猫数据显示,“双11”期间平台用户规模和商家规模显著增长,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带动订单量和成交总额全面增长,众多品牌获得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生意爆发。截至11月11日零点,天猫上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3.8万个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过10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

我心中的最佳香港电影

我心中的最佳的五部香港电影分别是:陈可辛《甜蜜蜜》(1996)、王家卫《重庆森林》(1994)、王家卫《东邪西毒》(1994)、刘镇伟《大话西游》(1995)、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2002)。香港九十年代的优秀电影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那时候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可惜九十年代结束后香港电影就逐步衰落,越来越不行了。

一、陈可辛《甜蜜蜜》(1996)

甜蜜蜜

一部感人的爱情文艺片。黎小军从遥远的北方城市天津来到了南方的陌生城市香港,一个人漂泊在外,却认识了同样从大陆过来的李翘,同在异乡的孤独、迷茫和彷徨让他们的心离得更近。共同的奋斗和挫折让他们相爱了,那个磅礴大雨的夜晚,黎小军才发现,自己喜欢的可能并不是远方的爱人小婷,而是自己对面的李翘。但是他一直在逃避,逃避自己的感情。后来和李翘分手,接来了远方的爱人小婷并和她结婚,开始自己原先梦想中的新的生活。

然而,当所有的梦想都实现的时候,黎小军却越发不安起来,这真的是他想要的爱情吗?为什么他心里牵挂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他的话越来越少,内心却在不断地挣扎,换来的是更多的痛苦和烦恼。所以,当黎小军搂着新婚妻子黯然地说,以前刚来香港的时候,要是当时你在我身边该多好啊,一句话说的多少无奈在其中。

最终黎小军还是和小婷离婚了,独自跑到遥远的美国来逃避现实,这样的感情和背叛他承受不起,太深刻的感情,只能让人选择逃离,甚至没有勇气去面对。

电影的结局,是个很童话的结局,导演可能为了迎合观众,让黎小军和李翘这一对苦命鸳鸯最终戏剧般地实现了重逢。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缘巧合般的重逢真的很少,更多的却是擦肩而过的命运捉弄。

二、王家卫《重庆森林》(1994)

重庆森林

影片讲述了两段各自独立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失恋的警察与神秘女杀手的一段都市邂逅,另一个是失恋的巡警与快餐店女店员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很适合失恋的人看的电影。

影片具有王家卫独特的视觉美学,如跳跃的剪辑、流动的镜头、独白叙事手法等,从光影、构图、剪辑、音乐的处理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影片的主题曲《梦中人》由王菲演唱,王菲在影片里饰演快餐店的女店员,表演虽然略显青涩,却别有一番味道,令人印象深刻。

《重庆森林》是王家卫在《东邪西毒》电影后期制作期间完成的,为期仅两个月,电影片名取自香港的重庆大厦,影片也以重庆大厦及其附近兰桂坊快餐店为主要场景。

三、王家卫《东邪西毒》(1994)

东邪西毒

伪装为武侠片的爱情片。

影片的中文名字、角色的设定来自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但主要故事情节和金庸原著没有关系。

影片运用多重视角,通过每个角色错位的爱,来展现的不同的人对爱的渴求、无法逃离的孤独、和想得又不可得的情感矛盾,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电影的画面构图和光影运用都非常出色,画面色彩鲜艳,光影变幻,构图唯美,音乐动人,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东邪西毒》开拍于1992年,然而拍拍停停,直到两年后才完工,这在香港电影界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1993年的时候,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拍摄了1年还没有完成,投资商怕像《阿飞正传》一样收不回成本,为了挽回投资,王家卫的好朋友刘镇伟利用《东邪西毒》的演员,用27天时间极速拍摄了《东成西就》,获得2000万的票房,刘镇伟用这些钱支撑着王家卫拍完了《东邪西毒》。最终历时2年拍摄而成的《东邪西毒》上映后,仅收获1000万票房。虽然票房惨败,但《东邪西毒》还是获奖无数,成为一部经典名作。

四、刘镇伟《大话西游》(1995)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这部电影以西游记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的前世今生,以及他与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

《大话西游》最初在影院放映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没收获太好的票房,在两岸三地都票房惨败,甚至连周星驰自己开的彩星电影公司都因此倒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逐渐被观众所喜爱和认可,由于此影片剧情内的无厘头风格,以及经典人物对白,该片成为中国极具文化影响力的次文化现象。这部电影中的很多台词、桥段、音乐都成为了网络流行语。

五、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2002)

无间道

香港电影的回光返照之绝笔,自《无间道》之后,再没有什么好看的香港电影出现了。影片的主角是两名卧底人员,分别为警方指派到黑社会作卧底陈永仁,和黑社会潜伏于警察中的卧底刘健明,他们要尽快找出对方是谁,以解除自身暴露的危险。

2023年11月10日星期五

白拿股票还能倒亏钱?回看知乎股价狂跌之路

前年秋冬,田先生作为知乎资深用户和KOL,受赠股票100股。授予时,市值为人民币5571元,田先生缴纳个税891元。时隔三年,如今这100股市值仅剩105美元,折合人民币768元——田先生倒亏123元。他哭笑不得道:“知乎的股价已跌至0.88PB(0.88倍净资产),也是没想到白拿股票还能倒亏钱。”

跌,是由于明明守着巨大“内容矿”,知乎却难以让市场看到其商业化明确的前景,甚至此前市值虚高,买入的投资人连回本的曙光都难以望到。

如今一路跌撞,此时的知乎在不犯战略性错误下,又该如何开源节流,走上正道坦途见的商业化“挖矿”道路?

避短扬长,主攻视频

时间回到2021年,彼时知乎刚在初春时分完成上市,并在每个季度实现高速的规模增长和持续的业绩交付。让外界从知乎这一“巨大内容池”里看到了一座商业变现的富矿。

与此同时,为了酬谢缔造这座“富矿”的KOL,知乎给每人授予100股股票。

据田先生回忆,当时市值5000多元,需要缴纳八九百个税,收尾的时间点大概是2021年12月。送股票的科目是“劳务报酬”,综合税率16%(税率按一次性劳务报酬计算,有免税额)。

次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拿出漂亮的财报,全年30亿元的营收,15.54亿元的毛利润为。一年内营收翻倍,毛利润翻倍。以内容为核心的非广告业务取代流量价值变现的传统广告营收成为营收主力,这是知乎令市场最为惊喜的地方。

然而,避短扬长,知乎上市的时间点也是这一以文字见长的问答平台主攻视频业务的时间点。

瞄准这一大热的赛道,知乎一拥而入与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厮杀的战场。

“知乎扶持图文KOL来做视频,面临一定困难,视频工作量很大,普通人也做不太好。除了在官方团队协助打造下,有那么伶仃几个KOL的几期视频有着较好的呈现。大多视频是用知乎提供的‘傻瓜’功能来制作的。”田先生口中的傻瓜功能,是知乎推出的一键文字生成视频,漆黑屏幕中,语音读PPT似的朗读内容。

提起当时知乎因决策不当创造出的混乱局面,田先生对此的评价是:“这给知乎搞了一堆垃圾内容。”

除了扶持自己的KOL、培养自己的用户做视频,知乎也挖来不少对家的大V做投放,但这些大V大多只是复制粘贴,做起了把其他平台视频挪来的搬运工。

“截至2023年之前,知乎战略定位基本上是看着什么热门,就去做什么,知识付费热,就想知识付费能不能商业化,做了知乎live;看视频比较热,就学着做视频。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特别搞清楚知乎变现的渠道,这是知乎一个最大的战略问题。”从事金融工作多年,且在知乎拥有近五十万粉丝的KOLSean也向记者分享了他对知乎定位模糊的感受。

反响平平,徒劳无功。

巨大的光环下,知乎也逃不掉亏损扩大的现实。原本2021年净亏损达到12.99亿元的知乎,在次年五月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亏损还未呈现收窄趋势。四月,知乎又二次上市,正式登陆港股后开盘破发,一度跌超26%。

一年多的时间内,资本纷纷选择逃离有,老股东“清仓式”减持,含泪止损。

折腾一圈后,知乎回到原点。

于是,2022年5月,知乎大裁员,视频团队几乎都被砍掉,回归图文领域,用减少支出来储备热量度过寒冬。周源当时表示,在管理上会持续地对运营费用、成本进行更多的管理上监控,降本增效在本年度、明年(2023年),也是核心工作之一。

自己KOL饿瘦,养肥“倒爷”?

如今的知乎通过“灯塔计划”和“海盐计划”等,升级扶持创作者,全面发力图文内容变现。但在知乎生存的KOL相较于其他平台,变现显得尤为困难。

“恰饭”似乎不符合知乎调性。B站的粉丝对于up主“恰饭”喜闻乐见,小红书的粉丝对于博主推广习以为常,只有知乎的KOL很难蹭上这一红利。这也导致知乎资深KOL流失率较高,沉寂比例明显。

秉持着只要有流量导入和平台用户土壤,新KOL就会源源不断冒出来,知乎拿出的策略是,减少对已有KOL的激励,手持流量培养新的用户,培养新的KOL。

这是一把双刃剑,但从最初的科普类答主,到近期以小说见长的写手,知乎的KOL确实不断更新迭代,一茬儿接一茬儿。

只是这一茬儿一茬儿冒出的KOL所创造的红利又被谁收割了呢?内容巨矿是知乎沉淀下来的最有用的结晶,但这些内容从科普到小说却也在哺育其他平台的账号。

在小红书上,直接搬运知乎爆款回答,标明热议话题,加上房产、职场等数个不同领域的标签,批量炮制,即可带来不错的流量与数据。不少知乎自己的KOL也如此腾挪。无论这些“倒爷”能否接到推广,此举都是在损伤创作者的内容权益。

而打出“你的生活指南 ”slogan的小红书无疑也是知乎强有力的对手,知乎又该如何应对小红书内容“短平快 ”更符合用户当下习惯的优势呢?

“对于知乎的内容增长,我不是很担心,用户基数在这里,只要有人受到流量刺激,就会产生为爱发电的分享冲动。不过用户转向小红书是个大问题,知乎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就是它了。”Sean也如此表示,并也向记者透露他想转去小红书分享的意向。

哪些业务实火?哪些虚火太旺?

从目前收入构成来看,知乎一年大约有36亿至40亿元营收,稳步增长,年化利率20%,且每年亏损都有收窄。

2022年是知乎亏损最多的一年,亏损近16亿元,今年相关机构预测亏损可能不到10亿元,明年预计亏损4亿元左右。

且根据今年的中报来看,知乎有60亿左右的现金,粗略按照每年十亿亏损来算,知乎起码还能生存六年左右。

“所以,我们要看的是,在这‘六年’内,知乎能否找到他的业务方向,或者说,‘六年’内他是否可以把没有盈利前景的部分裁掉,让整个收入结构持续改善。”田先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大量积累的内容池是知乎最具价值的金山,但能不能做好变现,是知乎最核心需要思考的问题。

统观知乎去年收入结构,商业模式简单,广告与会员占收入端大头。近四分之一靠广告服务,超四分之一靠会员业务,还有四分之一靠商业解决方案,剩下为职业培训营收和其他营收。

广告服务与商业解决方案和广告和市场营销关系较大,2021年到2022年呈下降趋势,受制于大环境影响以及企业主在广告方面预算削减,今年知乎大致依旧面临下降这一境况。

亮点集中在会员服务上。近年来,知乎的会员服务增速可观,2019年不到一个亿,2020年涨至3.2个亿,翻了三倍多,2021年6.7个亿,翻了一倍多,2022年12个亿,再翻近一倍,今年预估会有18亿到20个亿。

虽然也有投资者指出:“知乎会员增长停滞了,广告和商业解决方案在下降。除了职业培训增长,但可惜基数太低。”

并比照2023年知乎的一季报和二季报指出,知乎在最为重要的用户和会员层面增长,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吸粉能力”乏善可陈,月平均订阅会员以及付费会员收入,与一季报相比,不增反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ChatGPT的热潮刚开始时,知乎曾因手握国内大模型语料而备受关注,也有人预言如火如荼的大模型也许是知乎的下一张船票。

得益于AIGC概念爆发,今年2月初,知乎美股曾一日之间大涨31.69%,港股也同步收涨39.57%,盘中一度大涨达57%,盘中股价最高达36.6港元,创下了港股上市以来最高股价。 不过,随着大模型概念逐渐冷却,知乎的股价又被一步步“打回原形”。

由此,综合来看,知乎会员服务依然是最具价值的一环,内容生产与销售配合其图文分发渠道,这是知乎所具备其他平台并不具备的特殊禀赋。

或许,会员服务也会是知乎商业化的重中之重,未来知乎的会员费连带随之而来的IP收入,能为其带来稳固快速的发展。“如果知乎非常扎实地围绕他的那个内容来运营的话。未来是可能能够扭亏为盈的。”Sean最终表示。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刘婕

我心中的最佳中国大陆电影

我心中的最佳的五部中国大陆电影分别是: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张艺谋《活着》(1994)、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1994)、田壮壮《蓝风筝》(1993)。这五部电影里有三部是1994年的,两部是1993年的,预示着中国电影曾经有过的那短短几年的文艺复兴时期。

一、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

霸王别姬

我看陈凯歌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霸王别姬》。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程蝶衣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为戏而生,为情而死。而后的几十年表现的则是面对动乱时代而扭曲的脆弱的人性。一切表达的都是“人生如戏”这种思想。

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迷人的风景线,特别是二十世纪那纷乱迷离的时代。戏剧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比喻,比喻有着几千年历史沉积的中华文化,在几千年来每一个时代,无论是清朝,北洋军阀,日本人,国民政府等等,都无不对古老的文明艺术有着内在的尊重和融合。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然而,中华文明的历史却在某一点发生了质变,解放军进驻北京、以程蝶衣、段小楼及张公公同在的画面宣告了既往的历史已失去了它的绵延、被压缩为一个平面;以“永恒的”袁四爷被正法预示了历史断裂的发生,一个非人的、赤裸而狰狞的时代终于开始了。

狂热的政治运动最终毁掉了艺人们心中永恒而美好的艺术,“是人就要看”的国粹京剧终于走向了灭亡,然而真正可怕的是,悔掉的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艺术,还有整个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故事的结尾,程蝶衣仰天长叹,京剧的灭亡是报应的时候,我想,或许文化和人生一样,最终的宿命就是灭亡。

二、张艺谋《活着》(1994)

活着

这是我印象中张艺谋唯一的一部被禁演的电影。张艺谋以极其朴实的导演手法,表现了原著的主旨,也完成了他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活着的艰难。在中国漫长动荡历史和各种各样政治事件中,能够活着并坚强地面对,是多么艰难而痛苦的事情啊。能够活下去,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种胜利。

三、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拍的第一部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小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拍了一代人(60后大院子弟)的成长经历,虽然时代已经久远,那一代人已经年长,但从电影里还是能体会到那一代人灿烂美丽的青春和无拘无束的自由,任何年代的青春和自由都是美好的。

影片从孩子们的视角透视了一个大时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也反映了一代人的迷茫、幻想及懵懵懂懂的爱情。镜头的运镜,色彩的渲染,真实与梦境的切换,让影片的风格非常唯美,或许,曾经灿烂的青春和无拘无束的自由,都只是一场南柯一梦而已。

四、黄建新《背靠背,脸对脸》(1994)

背靠背,脸对脸

影片根据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改编,讲述了九十年代的一个文化馆馆长的官场沉浮和家庭生活,把一个小小的文化馆里面的人情世故和权力斗争展现的淋漓尽致,生动有趣,简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官场权力斗争的活话剧。

影片的男主角文化馆副馆长,虽然他尽忠职守多年,做事都亲力亲为,但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最终他明白了,在这个体制内,无论他怎么努力,无论他怎么付出,都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于是只好彻底躺平了。

影片对于官场斗争的细节描述非常到位,例如,做为副馆长的二把手,如果对于“夺权”表现的过于积极,那么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在权力博弈中竹篮打水一场空。

黄建新1994年的《背靠背,脸对脸》与1992年的《站直啰!别趴下》、1995年的《红灯停,绿灯行》合称“都市百态三部曲”。

五、田壮壮《蓝风筝》(1993)

蓝风筝

影片从一个1953年出生的小孩子“铁头”的眼里,展现了1953年至1967年的几次政治运动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被时代裹挟着前行的普通人,在各种运动中的不同遭遇,其中最倒霉的是铁头的爸爸,因为开会时候去上了一个厕所,回来就成了右派,影片通过平实的手法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生活和社会,仅仅是这样记录生活,也非常令人震撼,看后心情会很沉重,让人感觉非常悲观,或许,更积极的态度是,如何避免未来人们再次面对这样的命运。

2023年11月9日星期四

谷歌DeepMind创始人提出通用人工智能分级

当地时间11月4日,谷歌DeepMind联合创始人谢恩·莱格(Shane Legg)带领的DeepMind研究团队发布论文(Levels of AGI: Operationalizing Progress on the Path to AGI),提出了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更清晰定义,制定了类似于自动驾驶L1-L5级别的AGI分级分类框架。

长期以来,AGI都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概念,粗略可以将其理解为“和人类差不多聪明”。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写道,“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共通的语言,用于比较模型、评估风险,以及衡量我们在通往AGI的道路上行进到了什么阶段。”

AGI六大定义原则

研究团队没有用一句话概括AGI,而是提出,任何对AGI的定义都应满足六条原则:

关注能力,而非过程。也就是说关注AGI可以完成什么,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机制。这种将关注焦点放在能力上的方式,使我们能够将一些内容排除在对AGI的要求之外,比如实现AGI并不意味着智能体以类似人类的方式思考或理解,或实现AGI并不意味着智能体具备意识或感知(具有情感的能力),因为这些特质不仅侧重于过程,而且目前无法通过公认的科学方法来衡量。

关注通用性和性能。研究团队认为,通用性和性能是AGI的关键组成部分。

关注认知和元认知任务。大多数对AGI的定义侧重于认知任务,可以理解为非物理任务。尽管目前机器人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非物理能力相比,AI系统的物理能力似乎滞后了。执行物理任务的能力确实增加了智能体的通用性,但我们认为这不应被视为实现AGI必要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元认知能力(例如学习新任务的能力或知道何时向人类请求澄清或协助的能力)是智能体实现通用性的关键先决条件。

关注潜力,而非部署。证明系统能够以一定性能水平执行一组必要任务,应该足以宣布该系统为AGI,在现实世界部署这样的系统,不应该成为AGI定义的固有要求。

关注生态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我们希望强调,选择与人们在现实世界(即生态有效)所重视的任务相一致的任务非常重要。

关注通往AGI的路径,而不是单一的终点。研究团队提出AGI的五级分类,每个AGI级别都与一组明确的度量/基准相关联,以及每个级别都引入已识别的风险和人机交互范式的变化,比如OpenAI提出的劳动替代定义就更符合“大师AGI”。

AGI五级分类

基于能力深度(性能)和广度(通用性)将AGI分类为:非AI、初级、中级、专家、大师、超级智能。

基于能力深度(性能)和广度(通用性),该研究将AGI分类为:非AI、初级、中级、专家、大师、超级智能。单个系统可能横跨分类法中的不同级别,截至2023年9月,前沿语言模型如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Bard、Meta的Llama 2在某些任务上(如短篇论文写作、简单编码)表现出能力娴熟的“中级”性能水平,但在大多数任务上(如数学能力、涉及事实性的任务)仍处于“初级”性能水平。

研究团队认为,总的来说,当前的前沿语言模型会被视为第1级通用AI,即“初级AGI”,直到其性能水平在更广泛的任务集上提高,满足第2级通用AI(“能力娴熟AGI”)的标准。

同时,研究团队提醒道,获得特定认知领域的更强技能,可能对AI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如在掌握强大的伦理推理技能之前获得强大的化学工程知识可能是一种危险的组合。还要注意,性能或通用性级别之间的进展速度可能是非线性的。获得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可能会加速通往下一个级别的进程。

在性能和通用性的综合方面,分级中的最高级别是ASI(人工超级智能)。研究团队将“超级智能”性能定义为超过100%的人类。例如,研究团队假定AlphaFold是分类法中的第5级“限定领域超人AI”,因为它在一个任务(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上的表现高于全球顶级科学家的水平。这个定义意味着第5级通用AI(ASI)系统将能够以没有人类能够匹敌的水平执行各种任务。

此外,这个框架还意味着这样的“超人系统”可能能够执行比AGI低级别更广泛的任务,可以理解为其能够实现原本人类完全不可能执行的任务。ASI可能具有的非人类技能可能包括神经界面(通过分析大脑信号来解码思想的机制)、神谕能力(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做出高质量预测的机制),以及与动物交流的能力(通过分析它们的声音、脑电波或肢体语言的模式等机制)。

10月底,莱格在接受科技播客采访时表示,他仍然坚持2011年就曾公开发表的观点——研究人员有50%的可能在2028年实现AGI。那么这具体指的是哪一个级别?目前他还没有明确的阐释。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