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

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

7月7日,知乎发文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知乎表示,作为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匿名功能的上线初衷是建立在用户开放讨论、友善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但随着互联网沟通环境日益复杂,为保障社区内的良性讨论,知乎已在最新版本App中完成了匿名功能下线的开发,并于近期提交各大应用商店审核,预计7月14日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App端及PC端正式下线。

届时,“匿名发布”入口将会取消,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以下为公告原文:

知乎「匿名功能」下线公告

作为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匿名功能的上线初衷是建立在用户开放讨论、友善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但随着互联网沟通环境日益复杂,为保障社区内的良性讨论,知乎已在最新版本 App 中完成了匿名功能下线的开发,并于近期提交各大应用商店审核,预计 7 月 14 日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 App 端及 PC 端正式下线。

届时,「匿名发布」入口将会取消,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知乎反对编造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行为,无论内容是否匿名,同样受到《知乎社区规范》的监督和管理,创作者应当对自己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内容中存在违法违规信息,平台将按具体内容违规类别予以相应处置。

我们希望创作者们能持续秉持「认真、专业、友善」的创作态度,以真实身份进行创作。今年 4 月,我们推出了专业身份认证,知友们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认证,让内容更专业,让表达更真实,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来源:知乎官方帐号“知一声​”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网信办发13条规定加强自媒体管理

网信办10日通报,网信办秘书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加强“自媒体”管理,明确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

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应当有效防止“自媒体”假冒仿冒行为,对账号信息中含有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行政区划名称或标识的,必须人工审核;应当严格核验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并在账号主页展示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

通知明确,“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的,需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引用旧闻旧事的,必须明确说明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通知指出,“自媒体”发布信息不得无中生有,不得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不得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影响信息真实性;“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

通知要求,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重大突发事件等领域谣言,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标记谣言标签,在特定谣言搜索呈现页面置顶辟谣信息,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提升辟谣效果;网站平台应当要求“自媒体”不得集纳负面信息、翻炒旧闻旧事、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消费灾难事故,不得以防止失联、提前关注、故留悬念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其他账号;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

通知明确,对频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博取关注的“自媒体”,永久禁止新增粉丝,情节严重的,清空全量粉丝,网站平台不得提供粉丝数量转移服务;网站平台应当健全MCN机构管理制度,对MCN机构及其签约账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以下为通知原文:

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

为加强“自媒体”管理,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1.严防假冒仿冒行为。网站平台应当强化注册、拟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有效防止“自媒体”假冒仿冒行为。对账号信息中含有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行政区划名称或标识的,必须人工审核,发现假冒仿冒的,不得提供相关服务。

2.强化资质认证展示。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并在账号主页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对未认证资质或资质认证已过期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提供相应领域信息发布服务。

3.规范信息来源标注。“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的,需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引用旧闻旧事的,必须明确说明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4.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网站平台应当要求“自媒体”对其发布转载的信息真实性负责。“自媒体”发布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在信息发布页面展示“自媒体”账号名称,不得以匿名用户等代替。“自媒体”发布信息不得无中生有,不得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不得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影响信息真实性。

5.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

6.完善谣言标签功能。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重大突发事件等领域谣言,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标记谣言标签,在特定谣言搜索呈现页面置顶辟谣信息,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提升辟谣效果。

7.规范账号运营行为。网站平台应当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应当要求“自媒体”依法依规开展账号运营活动,不得集纳负面信息、翻炒旧闻旧事、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消费灾难事故,不得以防止失联、提前关注、故留悬念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其他账号,鼓励引导“自媒体”生产高质量信息内容。网站平台应当加强“自媒体”账号信息核验,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

8.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自媒体”申请开通营利权限的,需3个月内无违规记录。账号主体变更的,自变更之日起3个月内,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营利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广告分成、内容分成、电商带货、直播打赏、文章或短视频赞赏、知识付费、品牌合作等。

9.限制违规行为获利。网站平台对违规“自媒体”采取禁言措施的,应当同步暂停其营利权限,时长为禁言期限的2至3倍。对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网红形象,多账号联动蹭炒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等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取消或不得赋予其营利权限。网站平台应当定期向网信部门报备限制违规“自媒体”营利权限的有关情况。

10.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自媒体”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禁言期间“自媒体”不得新增粉丝,历史发文不得在网站平台推荐、榜单等重点环节呈现。对频繁蹭炒社会热点事件博取关注的“自媒体”,永久禁止新增粉丝,情节严重的,清空全量粉丝。网站平台不得提供粉丝数量转移服务。

11.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网站平台应当健全MCN机构管理制度,对MCN机构及其签约账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自媒体”账号主页,以显著方式展示该账号所属MCN机构名称。对于利用签约账号联动炒作、多次出现违规行为的MCN机构,网站平台应当采取暂停营利权限、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等处置措施。

12.严格违规行为处置。网站平台应当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对转发谣言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对未通过资质认证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发布的“自媒体”,应当采取取消互动功能、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

13.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网站平台应当加强违规“自媒体”处置和曝光力度,开设警示教育专栏,定期发布违规“自媒体”典型案例,警示“自媒体”做好自我管理。

各地网信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开展对资讯、社交、直播、短视频、知识问答、论坛社区等类型网站平台的督导检查,督促网站平台严格对照工作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加强“自媒体”管理。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2023年7月5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

扎克伯格在Threads平台上讽刺马斯克

7月10日早间消息,据报道,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Meta新推出的Threads社交应用上发表贴文,再次“攻击”马斯克。

扎克伯格在Threads回复了两条贴文,内容只有一个单词“Concerning”,后面加了一个哭笑表情符号。这种回应方式似乎是在刻意模仿马斯克。有媒体分析发现,在过往马斯克所发的推文中,至少26次是用单词“Concerning”回应的。

一位用户离开Threads,社交网络企业家Nikita Bier用开玩笑式的口吻回应,然后扎克伯格用“Concerning”回复了Nikita Bier的贴文,这是第一次使用。一位Meta工程师发贴称,Threads似乎被Twitter Trending过滤,扎克伯格用同样的方式回应,这是第二次。

看似不经意的言论背后冒出很浓的火药味。几天前Meta正式推出Threads,很快马斯克的律师便发出禁止通知函,称Threads抄袭。马斯克近日发推称:“Threads其实就是Instagram去掉一些图片,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图片是用户使用Instagram的主要原因。有多少次你跑去阅读Instagram图片下的评论?有多少次希望图片下有更多评论?就个人来说,我是从来没有过。”

就在Threads推出没多久扎克伯格发布一条Twitter消息,这是扎克伯格近10年第一次发推文。推文宣告Threads的到来,内容中只贴了一张图片,蜘蛛侠指着蜘蛛侠,有幽默之意。Threads和Twitter功能高度相似,可能会给Twitter带来一定威胁。

稿源:新浪网

2023年7月8日星期六

蚂蚁集团被罚款71.23亿元

7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对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蚂蚁科技集团)罚没合计超37亿元。

罚单显示,蚂蚁科技集团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有两条:

一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存在引人误解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未向部分客户群体明示还款要求;未按规定处理部分消费者个人信息。

二是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包括:违规参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业务;违规参与销售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存款产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十九条、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五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第五十六条等规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蚂蚁科技集团没收违法所得112977.62万元,罚款263270.44万元,罚没合计376248.06万元。

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2023年7月7日。

蚂蚁集团回应被罚71.23亿元:自2020年以来,蚂蚁集团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积极推进各项整改,目前已完成相关整改事项。今天,蚂蚁集团收到金融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我们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未来,蚂蚁集团将恪守使命与初心,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努力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群体做好服务并创造更大价值。

2023年7月7日星期五

苹果因广告违反广告法被罚3万元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八条第一款,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被罚款3万元,处罚机关为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这是该公司今年收到的第三张罚单,处罚依据均为广告法相关规定,三次罚款总额达到33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的处罚详情显示,苹果“iPhone年年焕新计划”主页页面为其推出的iPhone年年焕新计划发布广告。广告中有“升级到新款iPhone,轻轻松松”“如欲加入iPhone年年焕新计划,只需购买指定新款iPhone,并在同一笔交易中加购AppleCare+服务计划,即可加入其中”等内容。 经调查,年年焕新计划为苹果推出的可升级iPhone,并提供AppleCare+服务的保障计划。在实际执行中,iPhone年年焕新计划不可与商务折扣同享。苹果将上述限制条件写于跳转页面的“参与iPhone年年焕新计划,你即同意下述条款与条件”条款中,未在上述主页广告中予以标明。 上述广告内容由苹果自行编辑制作及上传发布,可追溯的发布日期为2020年10月23日。2021年8月底,苹果对上述内容予以修改完善。

在这张罚单之前,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在5月份连续收到了两张罚单。

5月4日,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被罚10万,此次处罚涉及到的产品是Apple watch series3(蜂窝网络版)手表。

处罚详情显示,2017年9月当事人在其官方网站宣传其销售的Apple watch series3(蜂窝网络版)手表产品的内置蜂窝网络功能时宣称“支持的运营商 中国移动今年稍后推出 中国电信今年稍后推出 中国联通今年稍后推出”。2017年12月13日因通信运营商未能为当事人销售的Apple watch series3(蜂窝网络版)手表产品的内置蜂窝网络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当事人将蜂窝网络服务推出的时间由“今年稍后推出”改为“2018年推出”。 当事人销售的Apple watch series3(蜂窝网络版)手表产品的“内置蜂窝网络功能”必须在通信运营商的技术支持下才可以使用。当事人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通信运营商签订的相关协议中并未约定运营商为其销售的Apple watch series3(蜂窝网络版)手表产品内置蜂窝网络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具体时间;根据当事人提交的上述合同,三家通信运营商仅向当事人承诺了其与其他客户的同等权利。 当事人称根据其与该三家通信运营商的协议以及定期沟通作出“合理的商业预计”即三家运营商应于2017年为当事人销售的Apple watch series3的内置蜂窝网络功能提供支持,将“今年稍后推出”的内容在其官方网站对外进行宣传。当事人在2017年12月13日又因“运营商无法实现我们在官网上所预测的服务开通时间后,我们及时更新了官网信息”,将上述宣传介绍内容改为“2018年推出”。 结合所取得的证据,我局认定当事人的上述宣传介绍内容没有依据。当事人上述使用没有依据的“合理的商业预期”对外进行宣传的行为引发消费者举报。

5月24日,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因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被处罚20万元,这次涉及到的产品是Macbook Air。

处罚详情显示,2022年2月14日,执法人员依据举报线索浏览当事人上述网站,发现其通过上述网站为其销售的Macbook Air产品发布广告,广告使用了“8核中央处理器 干活够爽快,用电省得狠。”“M1芯片拥有我们迄今打造的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等内容,并在页面右上角有“<广告>”字样。实际上,案发时M1芯片配备的中央处理器并非为苹果公司打造的最快的。该公司在配备M1芯片的Macbook Air和配备M1 Pro和M1 Max芯片的MacBook Pro同时销售的情况下,在Macbook Air产品广告中宣称其搭载的M1芯片“拥有我们迄今打造的最快的中央处理器。”内容与事实不符。 上述广告内容由当事人自行编辑制作及上传发布,广告费用无法核算。

稿源:中国家电网

2023年7月6日星期四

Meta推出新软件Threads 意欲争夺推特用户

Meta公司的新社交软件Threads已登陆美国苹果应用程序商店,这款社交应用预计将于7月6日正式发布,其与马斯克旗下的推特(Twitter)软件非常相似。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4日报道,Meta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坐拥Facebook和Instagram两款社交软件,其公司预告了一款新的应用程序Threads,该软件将通过提供一个可在线实时对话的平台来与推特竞争。根据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列表,它预计将于7月6日正式上线。根据苹果商店的描述,该应用似乎与推特有许多相似之处。

“Threads是一个可以与他人一起讨论从你今天关心的主题到明天的趋势以及所有其他事情的社区。”上述描述写道,“无论你对什么感兴趣,你都可以关注并直接与你最喜欢的创作者和其他喜欢同样事物的人联系——或者建立自己的忠实追随者群体,与世界分享你的想法、观点和创造力。”

Meta公司在近日发布Threads这一新软件的决定,可能受推特在7月初出现故障的影响,推特在故障结束后宣布对其用户能够阅读的推文数量进行了临时限制。马斯克说,这些限制是为了 "解决极端程度的数据搜刮和系统操纵"。

马斯克7月3日在推特上评论了Threads,他说: "谢天谢地,他们的运作是如此理智。“自2022年10月入主推特以来,马斯克对推特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巨大的改动,他现在正在寻找让该平台恢复增长的方法。推特于7月3日宣布,用户很快需要为TweetDeck付费,这是一个可以让人们管理关注的账户的工具。

另一边,推特也在试图蚕食Meta的领域。今年5月,推特增加了加密信息功能,并表示后续将推出通话功能,这些发展可能使该平台与同样属于Meta的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竞争。

来源:澎湃新闻

2023年7月2日星期日

马斯克称推特将限制用户可阅读的推文数量

马斯克当地时间7月1日表示,为了阻止“极端水平”的数据抓取和系统操纵,推特正在限制用户可阅读的推文数量:已验证的账户限制在每天阅读6000条推文,未验证的账户限制在每天600条推文,未验证的新账户限制在每天300条推文。 ​​​

当地时间7月1日,数以万计的用户抱怨推特没有发布他们的新推文,用户会收到“超出限制”的错误提示。

在一条推文中,马斯克详细介绍了修改后的使用配额。经过验证的帐户每天最多可以浏览6000条推文,而未经验证的账户则最多浏览600条推文。新注册的未经验证的账户面临着更严格限制,每天最多发300条推文。

随后,马斯克又发布一条推文称,很快,已验证的账户浏览推文数量的限制将增加到8000条,未验证的账户将增加到800条,新注册的未验证用户将增加到400条。

马斯克表示,推特正在努力应对“极端程度的数据抓取”和“系统操纵”。他说,这些新的限制是遏制这些紧迫问题的重要措施。他没有透露谁在抓取推特的数据,也没有说明这个问题持续了多长时间和详细解释系统如何被操纵。

马斯克此前曾对推特上的数据抓取表示担忧,并暗示他可能会对不良行为者采取行动。今年4月,他对微软“非法”使用推特数据表示愤怒,显然是指微软与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合作,OpenAI在“来自互联网的大量不同文本数据集”上训练人工智能模型,马斯克说,“他们非法训练使用推特数据。诉讼时间到了。”

这并不是推特近几个月来遇到的第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第一个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非常规解决方案。本周早些时候,推特开始限制未登录帐户的用户通过桌面和移动设备上的网络浏览器访问推文和个人资料。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