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6月6日,苹果公司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面向美国的 iPhone 和 Mac 用户推出Apple Pay Later服务。用户可以通过Apple Pay Later在六周之内免息分 4 期购物。这项服务将基于苹果自己的Apple Pay支付,在使用Apple Pay付款时,除了“全额付款”选项之外,增加了“后付”选项,用户可以在任何支持Apple Pay的商店使用 Apple Pay Later,此项服务推出也标志着苹果正式进入先买后付服务市场。

  “苹果呗”不新鲜

  苹果推出的Buy Now Pay Later服务已经不算新鲜事儿。2021年8月1日,美国移动支付巨头Square宣布,将以290亿美元全股票交易形式收购澳大利亚先买后付服务商Afterpay。2021年9月底,万事达宣布面向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市场的“万事达卡分期付款”。2021年10月,Visa对BNPL示好。研究数据称目前有18%商家都提供先买后付服务。

  一家著名的数字分析提供商SimilarWeb发布一项调研结果,发现提供BNPL的商家和未提供BNPL的商家们各自网站转化率分别是4.5%和2.4%,几乎是两倍的差距。在这样巨大的诱惑之下,商家只会更主动地与BNPL平台进行合作,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根据一家优惠券网站CouponBirds的调查结果显示,Klarna、Afterpay、和Affirm 三大巨头支付品牌受到了跨境商户及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目前,3家公司的合作商户总计达72.9万,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数据,增长了约235%;活跃用户1.787亿,对比2019年增长了约127%。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伴随着如此增长,一些我们熟知的国际品牌也迅速加入其中。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逐步升温的”先买后付“

  BNPL核心是分期付款,但是灵活的收取利息的方式又和普通的信用卡分期不一样。信用卡的累积利息使得购买一件物品的成本变得更高。而BNPL让用户可以将消费在六周内分成四期来进行付款,约定时间内没有任何额外的利息或费用。比起银行繁琐的申请、审核流程,BNPL来得更为便捷,即使是财务状况堪忧的人,也可以通过快捷的注册方式来获得分期资格。相比传统支付模式,BNPL这一支付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

  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使用“先买后付”服务比例从2020年7月的37.65%上涨至2021年3月的55.8%,截至今年5月,比例持续上升至67%。超过一半美国人都使用过先买后付服务,第一阶段仅8个月就增加了50%。BNPL不仅在商业中迎来了热潮,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在使用 BNPL服务的消费者中,近29%的人每月至少使用一次,51% 的人现在购买,每三到六个月支付一次。超过三分之二(67%)的消费者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网上购物时使用BNPL,其中12%的消费者一直都在使用,35%的消费者大多数时间都会使用。而从未使用过BNPL服务的消费者仅仅只占13%,此类人群有一半以上表示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BNPL,因此BNPL服务仍有迅速增长空间。

苹果推出先买后付功能:Apple Pay Later

  “先买后付”,国内提前7年享受?

  先买后付模式在国外最近三五年迎来大火,但在国内早已成为人们日常体验的一部分,比如早在2015年就推行的花呗,后来的京东白条,淘宝,拼多多等都开通了先买后付的支付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先买后付模式也在中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研究咨询企业PayNXT360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的“先买后付”行业正成为亚太区增长最快的市场,今年有望同比增长51.3%,达到827.8亿美元。“中国先买后付模式的实际业务规模可能远远低于上述预估值。”一位国内涉足先买后付服务的金融科技平台业务总监向记者透露。

  此外,相比欧美市场先买后付服务主要解决年轻人“不愿花钱”但想获取商品服务的痛点,中国先买后付服务主要解决某些行业的预付款损失痛点——以往,很多国内用户在美容、健身、医美等机构一次性支付大额预付款,但由于这些机构“跑路”,消费者消费权益就将遭遇不小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先买后付模式能有效帮助消费者规避机构跑路所带来的预付款损失风险。
“先买后付平台”作为营销增量新物种,目前看来确实对用户有吸引力,但产品本身的收益能否维持良性发展,还需假以时日观察。

  “先买后付”虽好,也需谨慎享受

  随着Apple Pay Later推出,加之COVID-19对全球经济持续影响,将会有更多用户选择这一支付方式。任何新产品、新技术进入市场都需要一个磨合阶段,从野蛮生长到有序繁荣,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先买后付虽然方便,其本质上依然类似于信用卡,所面临的风险也不能忽视。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超前消费,会扩大居民负债,防范个人债务过度激增,需要规避的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BNPL市场也需要更合理的规划和严格化监管。虽然BNPL行业的增长潜力不可否认,但它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潜在影响仍值得市场思考。部分反对者担心BNPL的快速增长将会激发不健康的消费主义,而支持者则认为BNPL是一种更复杂的信贷形式,能够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帮助消费者管理现金流。预计到2024年“先买后付”将成为数字钱包、信用卡、借记卡和银行转账之外最常用的付款方式,BNPL这种新兴支付方式的市场不容小觑。

  来源:读者投稿

2022年6月9日星期四

百度95后程序员删库跑路被判刑

  近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二审刑事判定书引发广大网友关注。据北京裁判文书网内容,百度某“95后”校招员工金某某在任职期间,私自建立隧道进入数据库“删表”。最终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

  而究其动机,居然是出于对工作内容变动及领导的不满。为了显示自己在项目中的重要性,遂对平台数据进行破坏。事后,百度职业道德建设部很快接到了内部安全部门的举报,开始进行数据恢复及调查。同月,民警在百度将该金某某抓获。

  “95后”员工愤然删库

  “删库跑路”往往只是程序员们之间排解压力的调侃之语,但当更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的“Z世代”们走上工作岗位,一时头脑发热删库泄愤,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据裁定书显示,金某某出生于1996年,大学文化,在“删库”被抓时还不满25岁。据金某某供述,他毕业后就在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测试开发,工作内容是测试公司的平台与写程序。2020年8月,公司派其他员工来接手项目,金某某对该安排感到不满意。为了显示自己在这个项目里还有作用,就对平台的数据进行了破坏。

  具体而言,金某某使用链接内网的工具,打通外部与公司服务器之间的链接,然后在家中使用手机登录隧道进入到公司内网服务器,用内网服务器做跳板去访问可视化项目服务器,分次将可视化项目程序数据库内的项目表进行了删除、锁定、修改。

  每对数据库删除、锁定、修改一次,公司就需要修复一遍。在公司修好后,金某某再次进行删改。在多次“折腾”后,金某某主动申请更换部门,再未对数据库进行删改。

  金某某的工作实际情况如何?对此,他同部门的同事赵某介绍,金某某通过校招入职百度,到公司后大部分时间在商业质量效能部部门工作,2020年10月23日被调到ACG部门。

  商业质量效能部门自己开发了一套用于测试服务的系统,金某某当时参与了这套系统的开发,他将这套系统数据库的数据部分篡改、删除,导致系统的算法无法正常运行,得不到要的结论。赵某证实,金某某的行为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

  删库造成严重后果

  一时泄愤“删库”,还没等到“跑路”,金某某的行为就已被发现。

  据安全工程师李某证实,2020年8月,百度商业质量效能部向其部门反馈ff.baidu-int.com平台数据库近期频繁被篡改,且数据库管理软件Adminer被不明人员连接,安全部门遂按照公司要求配合开展核查工作。经调查发现,事发时间段相关IP地址由金某某使用。

  百度在线出具的数据库删除数据操作日志情况说明显示:结合业务反馈与安全排查共发现16次疑似恶意操作,其中10次操作关联到内部员工。

  证人艾某则证实,2021年3月,其公司职业道德建设部接内部安全部门举报称,员工金某某在商业质量效能部任职期间,由于对部门领导不满,使用隧道违规从外网接入百度IDC并对商业质量效能部ff.baidu-int.com平台数据库内表进行清空、篡改、锁定,造成严重后果。

  艾某介绍,金某某的行为一方面导致平台数据不一致或丢失,无法使用快捷操作功能,数据通过脚本回溯快速恢复,共计影响50个项目使用平台快捷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数据库的异常变化会带来用户对百度产品使用体验的误解,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经济效益。

  “删库一时爽”,但恢复被删除数据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经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鉴定,并对删除的表数据进行恢复,共计花费16300元。

  2021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警务支援大队对涉案被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服务器日志信息等数据进行远程提取。同日,民警在百度公司将金某某抓获。

  被判有期徒刑9个月

  年轻人犯错,总是很容易被原谅。在家属的帮助下,金某某赔偿百度7万元并获得了谅解,但仍将面临法律的惩处。

  一审海淀区法院认为,被告人金某某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后果严重,其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予惩处。鉴于被告人金某某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并在家属的帮助下赔偿百度公司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一审法院判决:金某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

  对此,金某某提出上诉称,自己做的的确不对,但其行为没有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修复数据16300元不是必要费用,故不构成犯罪。

  其辩护人亦要求改判金某某无罪或裁定发回重审,认为百度委托鉴定无必要,且并非由公安机关委托,费用不应被认定为经济损失。金某某具有自首情节,涉案行为情节轻微显着,且社会危害性不大。

  对此,二审法院指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中“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具体包括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行为给用户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用户为恢复数据、功能而支出的必要费用。本案中,百度公司在其相关数据库被金某某破坏后,委托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进行恢复相关数据,并无不妥。

  而对于金某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法院指出,金某某系被公安民警在百度公司抓获到案,其行为不符合自首的法律规定。金某某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修改操作,后果严重,不属于情节显着轻微的情况。考虑到金某某如实供述并获得谅解,已对其从轻量刑。最终,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删库跑路”者屡现

  “别惹程序员!”业内删库报复的案例不断增加。

  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微盟集团程序员的“删库”。2020年2月,有商户发现微盟的SaaS业务服务突然宕机,微盟旗下300万商户的线上业务全部停止,商铺后台的所有数据被清零。此后,微盟集团发布公告解释这次事故,称数据库遭遇“人为破坏”。

  据事后了解,该员工一直深陷网络贷,还曾有过轻生举动。最终,该员工被判有期徒刑6年,自称系因生活不如意、无力偿还网贷等个人原因导致作出“删库”行为。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2018年6月,链家数据库管理员韩某利用其担任并掌握该公司财务系统“root”权限的便利,登录该公司财务系统,并将系统内的财务数据及相关应用程序删除,致使该公司财务系统彻底无法访问。

  对于韩某的删库行为,同样是因积怨所致。韩冰于2018年2月开始在公司负责财务系统维护,但5月被调整至技术保障部,工作地点也产生变动。韩冰对组织调整有意见,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这也是他后来删库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韩某被判有期徒刑七年。

  另外,据上海市杨浦区法院近期披露的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92年出生的程序员录某负责京东到家平台的代码研发工作。在2021年6月离职后,录某未经许可用本人账户登录服务器的代码控制平台,将其在职期间所写京东到家平台优惠券、预算系统以及补贴规则等代码删除,导致原定按期上线项目延后。与金某某情况类似,录某在积极赔偿后取得了公司谅解,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

  除了知名大厂外,小公司程序员“删库泄愤”的情况发生更加频繁。例如,2021年10月公布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某集团邯郸客运总站售票系统计算机编程人员因薪酬等问题离职心生不满,遂利用自己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远程接入网上自助售票系统的接口地址,删除了售票员表、网络售票表、结算单表、售票数据表、手持机表等,造成该站当日约5小时所有售票渠道全部无法正常使用,当日部分售票数据丢失。

  放眼海外,今年年初,知名开源库Faker.js和colors.js的作者MarakSquires主动恶意破坏了自己的项目,不仅“删库跑路”,还注入了导致程序死循环的恶意代码,影响甚众。

  对于企业来说,程序员删库跑路带来的不止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顾客信任度的丧失以及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司在平时就应完善相应的安全机制和管理制度,做好备份恢复和权限管理,防患于未然。而对于程序员来说,“删库一时爽”,但短暂的宣泄情绪后,将面临的是法律的惩处。

  稿源:中国基金报

推特同意开放数据库供马斯克核查

  6月9日报道 据美联社旧金山6月8日报道,根据多篇新闻报道,推特计划向埃隆·马斯克提供每日数亿条推文的原始数据,以推进这位特斯拉CEO以440亿美元收购这家社交媒体平台的协议。

  报道称,参与这项交易的律师未证实数据共享协议。马斯克没有在推特上发表评论,虽然此前他对该协议的各个方面一直积极置评。推特未证实相关报道,但在周一曾发表声明称,将继续与马斯克“合作”分享信息。

  《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率先报道了推特向马斯克提供数据全面权限的计划。其他报道则称马斯克可能只会获得部分权限。

  据报道,此前,马斯克以垃圾邮件机器人为由对这项交易的未来提出质疑,但推特开出的这个条件可能会对马斯克这一行为形成阻力。本周,马斯克的律师指责推特拒绝提供关于推特上机器人账号真实数量的信息。

  稿源:参考消息网

2022年6月8日星期三

耐克跑步APP宣布退出中国

  据澎湃新闻,近日,耐克旗下的跑步应用Nike Running Club(简称“NRC”)发布停服用户告知书表示,因业务调整,NRC APP将自2022年7月8日起停止中国大陆地区服务。NRC APP还在告知书中表示,即日起将为有需要的跑者提供数据导出服务,Garmin旗下运动设备即日起将停止与NRC APP进行数据同步。

  用户在打开耐克旗下跑步记录应用Nike Run Club(NRC)时,会弹出一则提醒称“NRC APP将于7月8日停止您所在地区的运营……即日起,我们将为有需要的跑者提供数据导出服务”。

  Nike Run Club是耐克旗下的一款应用程序,Apple Watch Nike版本也内置了这款应用,除了 NRC,耐克还推出了Nike Training Club,提供免费的体能训练课程等内容。

  目前还不清楚耐克的决定是否会影响到Apple Watch Nike在中国的销售。

  Nike Run Club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5月20日为iPod推出的Nike+套件,这款套件可以存储锻炼时间、距离、速度、卡路里等信息,是耐克与苹果合作的一款产品,2008年这款产品进一步整合到iPod touch 2中,截至2013年4月,Nike+已经拥有1800万全球用户。

  稿源:澎湃新闻

美国PayPal将推加密货币转账功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PayPal表示,正在推出一项功能,允许美国用户在PayPal生态系统内外转移、发送和接收比特币、以太币、比特币现金和莱特币。PayPal区块链、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高级副总裁Jose Fernandez da Ponte说,通过这项新功能,用户可以向其他PayPal用户发送适用的币种。

  据了解,PayPal于2020年10月开始允许客户购买、出售和持有比特币、以太坊、比特币现金和莱特币,但不允许用户将加密资产转出其平台。

  PayPal表示,自从允许用户买卖加密货币以来,他们一直在请求推出转账功能。现在推出的新功能,允许用户在PayPal生态系统内外转移和接收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该功能从周二开始向部分美国用户开放,并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美国客户。

  PayPal 高级副总裁兼区块链、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总经理 Jose Fernandez da Ponte 表示:自从我们开始在我们的平台上提供加密货币购买以来,我们的用户最需要此功能。新功能将允许 PayPal 客户将支持的加密货币转移到 PayPal,或将其从 PayPa 转移到外部加密地址,包括交易平台和硬件钱包。

  稿源:华尔街日报

2022年6月6日星期一

美媒称滴滴调查或将结束

  《华尔街日报》爆料称,中国将完成对滴滴的网络安全调查,后续将解除对该公司的APP新用户禁令。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已准备允许滴滴APP应用程序重新进入国内的应用商店,相关决定最快将在本周公布。

  据悉,中国监管机构正计划对滴滴和另外两家美国上市的科技公司结束为期一年的调查,并最快于本周放开滴滴出行、滴滴货运司机、滴滴代驾司机以及滴滴顺风车等APP的正常上架。

  早在2021年7月,“网信中国”深夜发布消息称,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继“滴滴出行”全网下架后,滴滴旗下另外25款App也被国家网信办要求下架。如若这些APP应用能在本周重新上架,意味着长达整整一年的调查将正式结束。

  知情人士称,调查人员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现场调查,调查公司的内部记录、电子邮件和内部通信,但当局并没有发现这些公司存在任何实质性问题。

  今年5月,滴滴称股东已批准公司从美国退市的计划,并寻求在香港上市。滴滴曾说,为更好地配合网络安全审查整改措施,公司股票将不会在退市完成前在任何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

  滴滴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6月2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表格25,申请于10天后正式从纽交所退市。

  消息还称,满帮也正在推进在香港上市的计划,目标在年底前完成在香港上市。

  稿源:华尔街日报

马斯克指责Twitter不提供虚假账号信息

  北京时间6月6日晚间消息,据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今日致信Twitter,指责Twitter“抵制和阻挠”他获得有关Twitter虚假账户的信息,这违反了双方之前达成的收购协议。

  今年4月26日,马斯克与Twitter达成收购协议,马斯克将以每股54.20美元的现金收购Twitter,交易总价值约为440亿美元。该交易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随后,Twitter在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称,其平台上机器人账号的数量不到总数的5%。但马斯克对此表示怀疑,称Twitter虚假用户比例可能高达20%。

  5月17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称,除非Twitter能提供证据,证明其虚假用户比例不到5%,否则收购交易将无法推进。

  而今日,他在致Twitter的一封信中称,Twitter抵制和阻挠他获得有关Twitter虚假账户的信息,这违反了双方之前达成的收购协议。

  这封信由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律师迈克·林格勒(Mike Ringler)签署,信中写道:“马斯克保留由此产生的所有权利,包括他不完成交易的权利和终止收购协议的权利。”

  受此影响,Twitter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一度下跌5%。

  马斯克的律师林格勒在信中还称,收购协议规定,Twitter需要向马斯克提供他所需要的数据。同时,林格勒还驳斥了Twitter的说法,即Twitter只需要提供“帮助完成这笔就交易的”有限信息。

  林格勒称:“相反,马斯克有权寻求信息和数据,而Twitter有义务提供信息和数据,包括‘与完成交易相关的任何合理的商业目的’。”

  林格勒接着说:“在这一点上,马斯克认为,Twitter显然拒绝履行收购协议规定的义务。这让人进一步怀疑,Twitter之所以扣留所要求的数据,是因为担心马斯克对这些数据分析后会揭穿一些内幕。”

  根据这封信,马斯克还承诺,将确保任何审查Twitter数据的人,都会受到“保密协议”的约束。如果交易没有完成,他也不会使用任何“有竞争性的敏感信息”。

  稿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