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

维基百科封禁多名大陆编辑:他们想搞“渗透”

  据英国《泰晤士报》17日消息,在经过近一年时间调查后,维基百科的管理机构——维基媒体基金会以安全风险和信息“渗透”为由,宣布对“中国大陆维基人”(WMC)用户组采取行动,永久封禁7名编辑的账号,并撤销其他12名用户的管理和编辑权限。

  在9月13日公布的一份声明中,维基媒体基金会副主席玛吉·丹尼斯(Maggie Dennis)声称,经过“长期深入的调查”后,他们发现中文维基百科存在以“宣传中国为目的”的“渗透”迹象,还存在“包括获取个人可识别信息以及对选举机制施加影响力”等问题,致使一些用户遭受了“身体伤害”,违背了维基方面建立“开放知识”的目标。

  丹尼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称,维基媒体基金会之所以会采取行动,是因为意识到了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维基用户之间“存在冲突”。需要注意的是,该基金会承认中国香港的维基用户群,但是并不承认中国内地的维基用户群。

  今年7月有港媒声称,中国内地维基编辑与中国香港维基编辑曾围绕“可靠信源”一事发生争论。部分内地编辑希望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等内地官媒当作可靠消息来源,把“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视作不可信消息来源,香港编辑则对此持反对态度。相关争论在有关香港修例风波的话题上尤为明显。一些香港编辑在社区中发帖称,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份被泄露而成为他人针对的目标。

  丹尼斯指控称,这些“渗透者”试图“设置过滤器来影响内容”,“控制内容是目的”。她补充道,维基方面并没有将此指向中国政府,也没有证据支持这个做法。

  作为回应,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发表题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声明,指控维基媒体基金会以“莫须有”的理由封禁用户,并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反抗打压。

  以下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声明全文:

  基金会行动/2021年9月声明

  关于一系列重大基金会行动的说明

  各位好,

  我是维基媒体基金会法务部门的副总玛姬·丹尼斯(Maggie Dennis),目前专门负责社群稳定及发展(Community Resilience & Sustainability)。此信是为了要向大家说明为了保护全球社群,维基媒体基金会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在此先向各位致歉——这封信内容非常长,且部分内容较为含糊。本信所述之大量议题相当复杂,我会尽量简单总结其中对大家来说可能较不熟悉的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尽量回复相关问题,在数个星期之后我们的部门将会举办公听会,到时我们可以更深入的讨论本案相关议题。具体时间和详细讯息会于跟工作人员协调好之后,尽快公告于Wikimedia-L和元维基。

  也许您们之中许多人已经注意到,最近维基媒体基金会修改了保密协议(Non-disclosure agreements,NDA)政策。在元维基上已经有针对这些政策改变的讨论,我不会在此信中复述相关讨论内容。简而言之,基于潜在威胁的可信信息,维基媒体基金会改变了个人接受保密协议的相关方针。这些安全威胁是有关于对维基媒体的渗透(infiltration)的信息,包括对能够接触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当选的有影响力人物的职务的威胁。由于担心可能触发我们被警告的相关风险,我们无法预告我们此次的行动——即便是对我们所信任的社群成员(如监管员等)我们也不得不保密。我们立即限制了可能受影响的人士对此类工具的使用权限,并正在与相关用户积极沟通,以核实他们是否确切受到危险。

  我想要在此强调我们无意指责因此政策改变而权限受到限制之用户有任何不良企图。上述的渗透有多种渠道。我们既发现有用户为了取得相关权力来刻意试图融入社群——然而他们的最终目的与维基媒体基金会开放知识之目标相左。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受信任的社群成员,可能已成为外部团体利用和伤害的危险目标。这项政策主要为了解决后者,减少相关成员被招募或胁迫的可能性。除了这项政策改变中被除权的用户能获得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之外,我们相信这些用户中的部分也可能面临危险。

  本日,维基媒体基金会已经推出第二阶段的方案着手处理关于渗透的顾虑。我们在两大受到影响的辖区之一内采取行动。在深入调查未获认可的组织“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Wikimedians of Mainland China,以下简称WMC)部分成员之相关行为后,我们决定全域禁制7位用户,并将12位管理人员除权。同时,我们向部分编辑者告知了拉票以及人肉搜索的相关政策,要求他们改变行为。

  通常来说,维基媒体基金会不会对于自身之行动做过多的解释,但此次破例是因为此次受影响范围之大前所未见。为了保护在特定国家,及未受认可之用户组的用户之隐私及安全,我们无法透露过多讯息。我承认这些行动实属激进,然而此决议并非轻易。我们并不想要打击及摧毁那些积极为开放知识奋斗的诚信的包含WMC成员的中国编辑者的努力。我们不希望他们担忧他们的贡献会不受欢迎。可是,我们也不能在明知他们的安全可能遭受威胁的前提下,放任他们暴露在危险之中,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限制了对中国大陆地区用户的个人信息访问,我们知悉到上述的威胁存在于我们的项目之中。我们了解到已有用户因此受到人身伤害。在确认案件真实性后,我们不得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在我的维基生涯里面,此次的事件是一场挑战,同时是一场胜利——维基百科已从一个受怀疑的非主流网站变成了全球高度信任普遍仰仗的网络百科。我在2007年第一次编辑项目时,就觉得维基媒体有成为世界最伟大的成就之潜力:大众的知识唾手可得。这是全体编辑者伟大的善举。但是我在我开始编辑之后很快地意识到在如何呈现信息上的角力之激烈,且有人利用该争端来达成其目的。在此,我并不是要说我有先见之明——我相信有许多维基成员在我之前早就意识到了相应的风险。我相信当今天的维基媒体项目备受信任,而外部势力控制维基媒体信息对他们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的时候,我们面临的风险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掌控”社群的威胁是实质存在的。数年来,维基媒体基金会一直知道克罗地亚语维基百科(Croatian Wikipedia)有面临相关的挑战——当中的相关档案可以追溯至近十年前。维基媒体基金会近期设置了打击虚假讯息团队,他们在评估相关风险、寻找适当的方式、并已聘雇外部研究人员来审查项目的相关资料,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面临相似情况时可以使用怎样的解决方案,以及该情境的起因。最近,我们也成立了人权团队,专门处理这些因有组织的控制讯息的尝试而造成的紧急人权威胁。我们今天所处理的案件展示了作为一个全球媒体活动,我们多么需要积极地处理面对的威胁,既要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编辑,又要保证这些人免受想让他们噤声的人的伤害。

  关于除权,我们希望可以于可见的未来跟国际中文社群作近一步的沟通,探讨我们对于选举制度的计划,以避免相关的维基媒体基金会项目被不合理的控制,并确保人们可以感觉安全并确实安全地编辑维基百科。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社群可以举办公正的选举——没有拉票或欺诈的行为。同时,我们希望对于选举制度的改变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中文维基百科之)使用者查核员(Checkuser)权限。

  在本信的结尾,我想要对你们当中被惊扰到人被表达我最真挚的歉意。这些人无疑包括那些担心个人信息是否已被泄漏的(我们并不认为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及时采取行动避免了此事。)以及那些担心更多此类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行动可能影响他们正常编辑和他们的社区的用户(我们认为我们目前的行动已经在中短期遏止了相关的风险)。我对于受到相关威胁的社群表示抱歉。维基媒体基金会将继续加强建设,以支持所有需要我们支持的社群,我们也仍然在学习如何能做得更好。同时,我们将继续改进我们在这两方面的认知:我们在人权领域的影响以及我们解决相关挑战的能力。您们值得有更好的服务——我们无法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们将积极努力专注地提升改进。

  在此,我想要对在全球活跃贡献的为五洲四海的读者服务的四千多名中文维基人表达歉意和遗憾。我向你们保证,我们将会做得更好。您们向在世界各地的中文维基读者分享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善举——我们保证会持续支持您们的付出,为您们提供所需工具,使您们在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心想事成。

  在此重申,我会在法务团队及其他相关团队的帮助下,尽力回答你们的问题。我们会在元维基上设立一个专页,以讨论此系列的行动,并于几周之后,我会主持公听会,让我们能更深入的讨论本案相关议题。

  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Maggie Dennis (WMF)

2021年9月16日星期四

希区柯克女郎盘点

  希区柯克,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导演。他从影近六十年间,拍摄制作了超过六十部作品,为影迷们奉献了众多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他创造并完善了制造悬念的艺术,使银幕下的观众 “身临其境”,他名字甚至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历届“希女郎”向来被影迷们津津乐道,她们往往外型精致优雅,金发飘飘,多情又柔弱。

  据说希区柯克七岁时,在他家附近曾发生过一起毒死金发女郎的案件,他对此事一直记忆犹新,但无法确定这对他的电影创作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女演员有着固定的、独特的审美趣味,使得“希区柯克女郎”成为一个传奇色彩很浓的名词,“希区柯克女郎”有着统一的标准:美艳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甚至一样的体型与心理形象--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难以捉摸的神秘气质,甚至垂在耳边的发式,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都是金发。几十年来,银幕中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希区柯克女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那些“希女郎”吧。

  琼·芳登

  在好莱坞,琼·芳登(Joan Fontaine)可以说是最早的一位“希女郎”。她出生于1917年10月,在成为“希女郎”之前,芳登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演员,但她的亲生姐姐,是曾在《乱世佳人》里担任女二号的奥丽维亚·德哈维兰。1939年希区柯克应邀从英国到美国发展,她就在他到好莱坞后拍摄的第一部作品里担任女主角,即《蝴蝶梦》(1940)里的德温特夫人一角。该角色为她赢得了一项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并打开了她的星途。次年,她再次担任希区柯克《深闺疑云》(1941)的女主角,顺利成为了奥斯卡影后。

琼·芳登

  《蝴蝶梦》

  女主角琼·芳登扮演的是一个年轻而贫穷的灰姑娘,她的演技简直绝了,表情总是柔弱无辜又惊慌失措,看上去那么弱小、单纯而羞怯,像一个受惊的小鹿一样,将一个初入社会的青涩的灰姑娘演的出神入化、我见犹怜。童话里的灰姑娘最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现实中的灰姑娘却要面临一段残酷的折磨,在迷雾中寻找真相。

  《深闺疑云》

  女主角琼·芳登扮演一个出身富裕家庭的羞涩的大家闺秀,男主则是个嗜赌成瘾的花花公子,两人邂逅之后,女主在男主凌厉的攻势下迅速缴械投降,闪电般和男主结婚,然而婚后男主恶习不改,不断撒谎骗取女主的钱财,谎言不停地被女主揭穿,剧情的发展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最后的一段戏更是惊悚之极,琼·芳登受惊吓的样子真是太可怜。据说希区柯克就是喜欢虐待女主。

  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与希区柯克合作时正是她事业的巅峰时期,刚刚凭借《煤气灯下》获得奥斯卡奖便连续两年与希区柯克合作,共同创造了两部经典作品《爱德华医生》(1945)和《美人计》(1946),她高个子、大骨架,和以往的金发女郎有很大反差。但外表冷酷私下豪放,这点吸引了希区柯克,两人甚至一度传出绯闻。

英格丽·褒曼

  《爱德华医生》

  英格丽·褒曼扮演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医生,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医生和一个患有失忆症病人的故事,精神病院的院长即将退休,接手的是年轻有为的爱德华医生,然而这个爱德华医生竟然是假冒的,并且丧失了记忆,悬疑点贯穿全剧,直到结尾才真相大白。年轻女医生的勇气和胆量太让人佩服了。

  《美人计》

  英格丽·褒曼扮演一个战犯的女儿,剧情和《色戒》差不多,一个美女被军方特工发展成为女间谍,以女友身份去刺探敌方首领的秘密,女间谍被迫嫁给敌方大叔,在刺探过程中被发现,敌方大叔偷偷给女间谍下毒,女间谍病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军方特工才把她救出。看到后面,越看越难受,这姑娘做出的牺牲可太多了,实在太傻了。

  格蕾丝·凯利

  在众多“希女郎”中,格蕾丝·凯利无疑是希区柯克最喜爱的一个,也是希区柯克唯一的“真·女神”,在和希区柯克合作之前,格蕾丝·凯利没什么名气,希区柯克是靠一卷1950年的废弃广告视镜发现格蕾丝的,当时她的片酬仅有1.4万美元,希区柯克通过慧眼发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完美女主角。

  希区柯克和格蕾丝只合作了两年,其间有三部作品:1954年的《电话谋杀案》、《后窗》,和1955年的《捉贼记》。可惜的是,格蕾丝在戛纳宣传《捉贼记》的时候,结识了未来的王子丈夫,随后就嫁入摩纳哥王室,从此息影。

格蕾丝·凯利

  《电话谋杀案》

  格蕾丝·凯利扮演一个红杏出墙的少妇,男主发现妻子和他人有染,于是设计了一个完美的谋杀妻子的计划,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妻子从被人谋杀一下转变为反杀凶手,剧情更是发展的扑朔迷离,格蕾丝·凯利虽然给自己的丈夫戴绿帽,但气质高贵脱俗,举止端庄优雅,外表冷若冰霜,内心却热情似火,她的精彩表演让这个具有道德劣势的角色却让人同情和喜爱,成为男人的性感尤物。

  《后窗》

  摄影记者因为一次意外摔伤一条腿,不得不在家养病,平时闲得无聊,经常偷窥邻居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偶然发现邻居家夫妻间的争执似乎有异常,因此怀疑是一场杀人分尸案件。

  格蕾丝·凯利扮演摄影记者的女友,她的扮相非常具有诱惑力,衣着华丽精致,美丽的脸庞更是无懈可击,在破案的过程中,她更是铤而走险,只身独闯虎穴,成功破解案情,可谓有勇有谋。

  《捉贼记》

  影片讲述了昔日闻名的大盗为摆脱盗窃嫌疑,亲自调查模仿他的手法屡屡作案的窃贼,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捉贼行动。

  男女主角可谓是郎才女貌,格蕾丝·凯利的气质实在太好了,举手投足都是那么优雅、精致、性感,真是一个最完美的女主角。可惜她纵有绝世的美貌,早早成了摩纳哥王妃,没有拍很多电影。1962年,希区柯克力邀凯利复出主演《艳贼》和《群鸟》,但在摩纳哥人民的反对下只好作罢。

  爱娃·玛丽·森特

  希区柯克为《西北偏北》(1959)准备了十年,他一直等待着格蕾丝王妃能复出主演智慧的女特工,为此拒绝了制片公司的所有推荐,直到开拍前才不得不找了个其貌不扬的玛丽·森特。

  作为“希女郎”,爱娃·玛丽·森特(Eva Marie Saint)虽然名气不如格蕾丝或芳登,也不像多丽丝那样多栖发展,但她不仅曾经夺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还以其漂亮的金发造型闻名。

  爱娃·玛丽·森特对希区柯克很信任,希区柯克也打算将她打造为下一个“格蕾丝”,他教导她举止优雅、连休息时喝杯饮料都要符合片中的身份,就像高贵的格蕾丝一样,森特也感觉自己完全被改造成了另外一个人,她记得希区柯克只给了她三条简单的指示:

  “放低嗓音;不要用手;和男主角演对手戏的时候盯着他,直视他的眼睛。”

爱娃·玛丽·森特

  《西北偏北》

  《西北偏北》可谓是高配版的《三十九级台阶》,是一部精彩的谍战片和悬疑片,讲述的是一个好人蒙冤的故事,普通人被逼入绝境后,在重压之下孤注一掷释放出自己的潜能、突破心理障碍、不断攻克难关摆脱困境。

  这部电影早年被引入过中国,是儿时的经典,看多少次都很过瘾,中文的配音特别棒。

  蒂比·海德莉

  蒂比·海德莉是典型的金发女郎,五官精致,气质高贵。虽然演技平庸,身材也略高,但完全不碍于希区柯克将她培养成“下一个格蕾丝·凯利”的计划。蒂比·海德莉1963年出演希区柯克拍摄的《群鸟》,1963年出演希区柯克拍摄的《艳贼》。拍电影之前,海德莉只是纽约的一名平面模特,有时也拍拍广告,但和希区柯克夫妇的相遇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蒂比·海德莉

  《群鸟》

  一开始是家庭片,一个单亲家庭里,母亲对儿子的占有欲,以及对儿子女友的排斥,后来成了灾难片,一大群鸟莫名其妙发狂攻击人类,妇女和儿童在鸟类的攻击下没有丝毫还手之力。最后,一家人乘车逃离了被群鸟占领的海湾。

  影片中大部分鸟攻击人的镜头用的是机械鸟,但在影片最后,女主角在阁楼上被群鸟攻击时,假鸟换成了真正的鸟。希区柯克没有告诉海德莉,海德莉来到片场才知道实情,希区柯克让工作人员将一笼一笼的鸟掷到她身上,海德莉被鸟啄伤了眼睑,濒临崩溃,立即被送往医院,诊断为焦虑症。

  《艳贼》

  影片讲述了霸道总裁试图收服一个美艳无比的女贼,却发现她内心深处隐藏着神秘的身世,以及她和她母亲奇特的关系,经过一系列调查,终于解开了这背后的谜团。

  《艳贼》的女主角,希区柯克原本属意格蕾丝·凯利,可是贵为摩纳哥王妃的她不便在银幕上偷东西,但最后女主角还是落到了海德莉身上。

  从《群鸟》开始埋下的矛盾,到拍《艳贼》时终于全面爆发了。海德莉和希区柯克关系彻底恶化,双方都相当不满意,希区柯克对海德莉也因爱生恨,予以封杀。一度风光无限的海德莉再也没能拿到希区柯克的一个重要角色。

  维拉·迈尔斯、珍妮特·李

  在1960年拍摄的《惊魂记》中同时启用了两名金发女郎,维拉·迈尔斯(Vera Miles)、珍妮特·李 (Janet Leigh)。这部成本仅80万美元的电影,一举造就了悬疑电影的精神分析范本,浴室杀人的场戏也成为了经典恐怖场景。

维拉·迈尔斯、珍妮特·李

  《惊魂记》

  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可谓教科书级别的悬疑片,镜头的运镜,人物的特写,光影的效果,紧凑的背景音乐,扣人心悬的剧情,使得恐怖效果具有层次感,让观众的悬念不断增加,喘不过气来,不到最后一秒,都不知道最终的结果。

  昆汀恋脚,吴宇森恋白鸽,那放在希区柯克这里就是金发女郎,他曾说,“悬念就像一个女人。想象空间越多,就越兴奋。”所以,他挑选出来的金发女郎,无论是演员本人或是那个角色,都是优雅而老练,冷艳而又随时带着性的魅惑。

  希区柯克对“希女郎”们怀有一种既迷恋又蔑视的复杂情感,这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而正是这种痛苦催生了他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以及神经质般的恐惧感,从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二十世纪一百大中文小说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亚洲周刊》于1999年6月仿效西方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而提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书单。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只评选长篇小说,而本书单则将短篇小说集涵盖在内一同评等。

  历经大半年时间完成评审工作的“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首先由《亚洲周刊》编辑部列出500余本小说作为参考名单,再由14位评选委员根据书单选出百强。14位评委由来自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及美国的作家学者共同组成,分别为中国大陆的余秋雨、王蒙、王晓明、刘再复、谢冕,台湾的王杏庆(南方朔)、施叔青,美国的郑树森、王德威,香港的刘以鬯、黄继持、黄子平,马来西亚的潘雨桐,新加坡的黄孟文。 所选出的本世纪的百部华文小说,评选范围极广,从纯文学类到通俗文学类都有。

  一百大中文小说名单:

  《呐喊》,鲁迅

  《边城》,沈从文

  《骆驼祥子》,老舍

  《传奇》,张爱玲

  《围城》,钱锺书

  《子夜》,茅盾

  《台北人》,白先勇

  《家》,巴金

  《呼兰河传》,萧红

  《老残游记》,刘鹗

  《寒夜》,巴金

  《彷徨》,鲁迅

  《官场现形记》,李伯元

  《财主的儿女们》,路翎

  《将军族》,陈映真

  《沉沦》,郁达夫

  《死水微澜》,李劼人

  《红高粱》,莫言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棋王》,锺阿城

  《家变》,王文兴

  《马桥词典》,韩少功

  《亚细亚的孤儿》,吴浊流

  《半生缘》,张爱玲

  《四世同堂》,老舍

  《胡雪岩》,高阳

  《啼笑因缘》,张恨水

  《儿子的大玩偶》,黄春明

  《射雕英雄传》,金庸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

  《鹿鼎记》,金庸

  《孽海花》,曾朴

  《惹事》,赖和

  《嫁妆一牛车》,王祯和

  《异域》,柏杨

  《曾国藩》,唐浩明

  《原乡人》,锺理和

  《白鹿原》,陈忠实

  《长恨歌》,王安忆

  《吉陵春秋》,李永平

  《黄祸》,王力雄

  《狂风沙》,司马中原

  《艳阳天》,浩然

  《公墓》,穆时英

  《旧址》,李锐

  《星星·月亮·太阳》,徐速

  《台湾人三部曲》,锺肇政

  《洗澡》,杨绛

  《旋风》,姜贵

  《荷花淀》,孙犁

  《我城》,西西

  《受戒》,汪曾祺

  《铁浆》,朱西甯

  《世纪末的华丽》,朱天文

  《蜀山剑侠传》,还珠楼主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于梨华

  《浮躁》,贾平凹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王蒙

  《玉梨魂》,徐枕亚

  《香港三部曲》,施叔青

  《京华烟云》,林语堂

  《倪焕之》,叶圣陶

  《春桃》,许地山

  《桑青与桃红》,聂华苓

  《蓝与黑》,王蓝

  《二月》,柔石

  《风萧萧》,徐??

  《芙蓉镇》,古华

  《地之子》,台静农

  《城南旧事》,林海音

  《古船》,张炜

  《酒徒》,刘以鬯

  《未央歌》,鹿桥

  《沉重的翅膀》,张洁

  《果园城记》,师陀

  《人啊,人!》,戴厚英

  《黄金时代》,王小波

  《狗日的粮食》,刘恒

  《棋王》,张系国

  《赖索》,黄凡

  《妻妾成群》,苏童

  《霸王别姬》,李碧华

  《杀夫》,李昂

  《楚留香》,古龙

  《窗外》,琼瑶

  《沉默之岛》,苏伟贞

  《白发魔女传》,梁羽生

  《古都》,朱天心

  《尹县长》,陈若曦

  《四喜忧国》,张大春

  《喜宝》,亦舒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

  《将军底头》,施蛰存

  《蓝血人》,倪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活着》,余华

  《冈底斯的诱惑》,马原

  《十年十意》,林斤澜

  《北极风情画》,无名氏

  《雍正皇帝》,二月河

二十世纪一百大英文小说

  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是指于1998年7月,由美国现代图书公司(Modern Library)所选出的20世纪一百大英文长篇小说,评选小组由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以及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的编辑组成。

  一百本长篇小说中,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位居榜首;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一人共入选了4本,为入选册数最高的作家。

  一百大英文小说名单如下:

  《尤利西斯》(Ulysses)乔伊斯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F.S.菲茨杰拉德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乔伊斯

  《洛丽塔》(Lolita)纳博科夫

  《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赫胥黎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Fury)福克纳

  《第22条军规》(Catch-22)海勒

  《中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柯斯勒

  《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约翰·史坦贝克

  《在火山下》(Under the Volcano)劳瑞 (英国)

  《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塞缪尔·巴特勒

  《一九八四》(1984)奥威尔

  《我,克劳迪亚斯》(I, Claudius)罗伯特·格雷夫斯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吴尔芙

  《美国的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德莱赛

  《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卡森·麦卡勒斯

  《第五号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冯内果

  《隐形人》(Invisible Man)拉尔夫·艾里森

  《土生子》(Native Son)莱特

  《雨王亨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索尔·贝娄

  《相约萨马拉》(Appointment in Samarra)约翰·奥哈拉

  《美国三部曲》(U. S. A.)约翰·多斯·帕索斯

  《小城故事》(Winesburg, Ohio)舍伍德·安德森

  《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E·M·福斯特

  《鸽翼》(The Wings of the Dove)亨利·詹姆斯

  《奉使记》(The Ambassadors)詹姆斯

  《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F.S.菲茨杰拉德

  《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法雷尔

  《好兵》(The Good Soldier)福特

  《动物庄园》(Animal Farm)奥威尔

  《金碗》(The Golden Bowl)詹姆斯

  《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德莱赛

  《一掬尘土》(A Handful of Dust)伊夫林·沃

  《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福克纳

  《国王的人马》(All the King's Men)罗伯特·潘·沃伦

  《圣路易·莱之桥》(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桑顿·怀尔德

  《此情可问天》(Howards End)E·M·福斯特

  《向苍天呼吁》(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詹姆斯·鲍德温

  《事情的真相》(The Heart of the Matter)葛林

  《蝇王》(Lord of the Flies)高丁

  《解救》(Deliverance)詹姆斯·迪基

  《与时代合拍的舞蹈》(A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鲍威尔

  《针锋相对》(Point Counter Point)赫胥黎

  《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海明威

  《间谍》(The Secret Agent)康拉德

  《诺斯特罗莫》(Nostromo)康拉德

  《虹》(Rainbow)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米勒

  《裸者和死者》(The Naked and Dead)梅勒

  《波特诺伊的抱怨》(Portnoy's Complaint)罗斯

  《微暗的火》(Pale Fire)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福克纳

  《在路上》(On the Road)克洛厄

  《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达许·汉密特

  《行进的目的》(Parade's End)福特

  《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华顿

  《朱莱卡·多卜生》(Zuleika Dobson)毕尔邦

  《热爱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沃克·柏西

  《总主教之死》(Death Comes to Archbishop)凯赛

  《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詹姆斯·锺斯

  《丰普肖特纪事》(The Wapshot Chronicles)约翰·奇佛

  《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塞林格

  《发条橘子》(A Clockwork Orange)柏基斯

  《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毛姆

  《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康拉德

  《大街》(Main Street)刘易士

  《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华顿

  《亚历山大四部曲》(The Alexandraia Quartet)达雷尔

  《牙买加的风》(A High Wind in Jamaica)理察德·休斯

  《毕斯华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奈波尔

  《蝗虫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cust)威斯特

  《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海明威

  《独家新闻》(Scoop)渥夫

  《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慕尔丽·丝帕克

  《芬尼根的守灵夜》(Finnegans Wake)乔伊斯

  《金姆》(Kim)吉卜林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E·M·福士特

  《重返布莱兹海德庄园》(Brideshead Revisited)伊夫林·渥夫

  《阿奇正传》(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索尔·贝娄

  《安眠的天使》(Angle of Repose)华勒斯·史达格纳

  《大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奈波尔

  《心之死》(The Death of the Heart')伊丽莎白·鲍恩

  《吉姆爷》(Lord Jim)康拉德

  《爵士乐》(Ragtime)达特罗

  《老妇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阿诺德·贝内特

  《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杰克·伦敦

  《爱》(Loving)亨利·格林

  《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萨尔曼·鲁西迪

  《烟草路》(Tobacco Road)厄斯金·卡德威尔

  《紫苑草》(Ironweed)威廉·肯尼迪

  《占星家》(The Magus)佛勒斯

  《辽阔的藻海》(Wide Sargasso)简·里斯

  《在网下》(Under the Net)艾瑞斯·梅铎

  《苏菲亚的选择》(Sophie's Choice)威廉·斯蒂隆

  《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保罗·鲍尔斯

  《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詹姆斯·凯恩

  《眼线》(The Ginger Man)唐利维

  《伟大的安伯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布斯·塔金顿

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

阿里巴巴:积极响应工信部专项行动

  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有关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指出,互联网发展一定要能够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助力各方面发展,最终促进互联网行业、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屏蔽网址链接是7月启动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问题之一。当前正在按照专项行动的方案安排,指导相关互联网企业开展自查整改。

广告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当天回应表示:“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这与专项整治行动启动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Q1财报分析师会议上的表态一致。张勇8月3日曾表示,平台之间的大循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定远远大过在单一平台内的小循环。对中小企业,解除外链屏蔽能降低流量费用,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更好的经营便利;对消费者而言,则有助于提升生活便利度。“从我们了解到的声音来看,这些都是他们的关切,”他说。

  会后,腾讯对此表示回应:我们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而在近期关于“互联互通”的多项网友调查中,关于外链解除管理后垃圾信息泛滥、侵占社交空间、阻碍沟通效率的顾虑也层出不穷,网友纷纷呼吁各互联网平台间需尽快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合理保障用户权益。

  稿源:新京报

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

工信部要求限期解除屏蔽网址链接

  9月9日下午,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据了解,此“限期内”指的是9月17日前,各家必须按照合规标准完成整改。当天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与会企业都明确表态,严格按标准要求落实。

  业内人士称,工信部提出的相关合规标准,有助于维护用户合法权益,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夯实互联网行业长远发展基础。

  据报道,工信部对互联网行业互联互通的态度早有显现。7月26日,工信部在前期APP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互联网行业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决定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专项整治行动聚焦8类问题,在扰乱市场秩序方面,重点整治恶意屏蔽网址链接和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问题,包括无正当理由限制其他网址链接的正常访问、实施歧视性屏蔽措施等场景。

  综合多方消息来看,互联网行业的互联互通将有实质性推进,“开放”或将再次成为互联网的题中之义。

  来源:人民网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

美国法院重创"苹果税"

  9月11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周五,负责主审视频游戏《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 Games诉苹果反垄断案的美国法官对此案作出裁决,要求苹果不得禁止应用开发商提供链接以引导用户选用苹果以外的应用内购买方式,同时要求原告Epic向苹果支付至少400万美元损失。

  在Epic Games提起的10项指控中,苹果赢得了9项。但根据加州法律,苹果被判犯存在反竞争行为,将被迫改变其应用商店政策,放松对应用内付费功能的控制,“苹果税”体系又遭遇重大打击。该禁令将于12月生效。

  此消息一出,苹果公司股价立马直线下挫。截至收盘,苹果跌超3%,市值蒸发846亿美元,约合5451亿人民币。同样通过应用商店抽成的谷歌也跌了,收盘跌超2%,市值蒸发399亿美元,约合2600亿人民币。

  据路透,当地时间周五,一名法官推翻了苹果公司的一些应用程序商店规则,并迫使该公司允许开发者将用户发送到其他支付系统,这是“Fortnite”创作者Epic Games和其他应用程序制造商的部分性胜利。

  但法官没有要求苹果允许应用程序制造商使用自己的应用程序内支付系统,这是Epic的最重要诉求之一。此外,法国还允许苹果继续为自己的应用程序内支付系统收取15%至30%的佣金。美国地区法官伊冯·冈萨雷斯·罗杰斯(Yvonne Gonzalez Rogers)称,她的裁决要求对苹果的规则进行“有节制的”修改。

  苹果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如法庭承认的那样,成功并不违法。苹果在我们开展业务的每个领域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我们相信客户和开发者选择我们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世界上最好的。”

  苹果不会单独披露App store的收入,但CNBC报告显示,苹果App Store 2020年销售额或超过640亿美元(约合4100亿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28%。据悉,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部分用户选择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APP和游戏之中。

  按照苹果此前30%的抽成比例估算,2020年,苹果大约可从App Store上获得192亿美元收入,约合1200亿人民币,即收了1200亿人民币左右的“苹果税”。

  据Market Watch,在9月初,苹果已经对“苹果税”做出了重大让步,更新了应用商店的政策,将允许媒体类应用程序的用户绕过苹果商城,直接在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的网站上进行支付。

  据悉,媒体类的应用程序包括提供数字杂志、报纸、书籍、音频、音乐和视频等内容的服务,比如奈飞(Netflix)和Spotify,这项政策将在2022年初在全球范围内生效。

  而此前,在应用商店上架的所有应用程序,只能通过苹果支付平台进行程序内购买功能。

  稿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