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星期三

人人影视字幕组因盗版视频被抓

  业内大名鼎鼎、注册用户超过800万,发布各类影视作品超过2万部的“人人影视字幕组”,近日因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被上海警方摧毁。据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9月,上海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人通过“人人影视字幕组”网站和客户端提供疑似侵权影视作品的在线观看和离线下载。经与相关著作权权利人联系,上述影视作品未取得著作权权利人的授权或许可。

  对此,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虹口公安分局开展侦查。以涉案网站和客户端所留会员付款、周边产品销售付款两个二维码作为突破口,警方锁定了位于山东的梁某、丛某,以及位于湖北的王某,并很快摸清了整个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

  2021年1月6日,上海警方历经三个月缜密侦查,在山东、湖北、广西等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成功侦破“9.8”特大跨省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抓获以梁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14名,查处涉案公司3家,查获作案用手机20部和电脑主机、服务器12台,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

  经查,自2018年起,犯罪嫌疑人梁某等人先后成立多家公司,在境内外分散架设、租用服务器,开发、运行、维护“人人影视字幕组”APP及相关网站,在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情况下,通过境外盗版论坛网站下载获取片源,以约400元/部(集)的报酬雇人翻译、压片后,上传至APP服务器向公众传播,通过收取网站会员费、广告费和出售刻录侵权影视作品移动硬盘等手段非法牟利。现初步查证,各端口应用软件刊载影视作品20000余部(集),注册会员数量800余万。


人人影视

  目前,警方已对上述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稿源: 警民直通车上海

  微评:对于“人人影视”因盗版视频被抓这事,我感到很遗憾,国内视频网站很多美剧不引进(例如《后翼弃兵》),引进后还进行阉割(例如《权力的游戏》),网民没处看正版美剧,才不得已看盗版美剧,不在源头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进行封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人人影视的封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是人们的文化需求和中国目前文化贫瘠的现实矛盾,文化需求这种东西,一旦提升了,就很难降下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看惯了《老友记》、《绝命毒师》、《权力的游戏》这类美剧的观众,再看国产剧会有天然的抵触情绪。

  对于人人影视事件,我觉得最佳的解决方法是中国开放文化市场,引入Netflix、HBO、NBC这些常见的美国电视台,让国外影视剧和国内影视剧自由竞争,这不仅仅可满足不同中国人的文化需求,也可兑现中国在加入WTO时候所承诺的开放中国文化市场的许诺,对中国加入CPTPP以及其他自由贸易协议也有很大帮助。


Netflix

  据Netflix网站显示,Netflix (网飞)可在 190 多个国家/地区进行流媒体播放,Netflix 目前还未在中国、克里米亚、朝鲜和叙利亚推出。

抖音起诉腾讯垄断要求解封

  2021年2月2日,抖音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提交诉状,起诉腾讯垄断。这是自2020年底《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公布以来,国内首例发生在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反垄断诉讼。

  抖音方面主张,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构成了《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抖音要求法院判令腾讯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刊登公开声明消除不良影响,并赔偿抖音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9000万元。

  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4月,微信和QQ开始封禁抖音,用户分享抖音链接到上述平台均无法正常播放,至今已经持续近三年。但腾讯旗下及其他第三方短视频应用,如微视、快手等,均可以在微信正常分享和播放。

  抖音在起诉状中表示,即时通信类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规模最大、普及率和使用率最高的基础应用。微信、QQ月活跃用户数分别超过12亿和6亿,加上其即时沟通分享功能及网络效应,决定了用户几乎不可能集体迁移。此外,目前市场上没有其他经营者,能够提供与微信和QQ具有对等功能的服务。这意味着腾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抖音认为,腾讯封禁抖音的行为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征。封禁不仅损害了用户权益,破坏了抖音产品和服务的正常运营,还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腾讯的)垄断行为,妨碍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于提升经济效率和社会福祉并无裨益,而只能有助于其扭曲其他领域的竞争、巩固自身已有的市场地位”。

  以下为抖音的声明原文。


  关于抖音起诉腾讯垄断的声明

  2021年2月2日,抖音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向腾讯提起反垄断诉讼。自2018年4月起,腾讯旗下产品微信、QQ以“短视频整治”为由,开始了对抖音等产品长达三年的持续封禁和分享限制。这侵犯了抖音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用户利益。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抖音合法正当的权利。

  腾讯回应称,字节跳动“恶意构陷”,说多款产品包括抖音“通过各种不正当竞争方式违规获取微信用户个人信息,破坏平台规则,已被法院多个禁令要求立即停止侵权”。

  对此,我们声明如下:

  1、腾讯封禁抖音等相关产品达三年之久,涉及数亿用户。微信封禁最初的理由是“短视频整治”,而在整治期间,腾讯自己却推出十几款短视频产品。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样的事实基础,不容腾讯公司抵赖,腾讯所谓的“恶意构陷”没有任何依据。

  2、腾讯所谓“违规获取微信用户个人信息”不属实。真实情况是,腾讯认为用户的头像、昵称等用户数据都属于腾讯公司的“商业资源”,并据此认为,除非腾讯同意,其他任何产品,即使获得用户授权,也不能使用这些用户的相关数据,否则即构成腾讯所谓“非法使用”。与此同时,腾讯旗下产品、游戏及其投资公司却可以“合法使用”这些用户数据。腾讯这种对于用户数据的垄断行为,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3、确实有部分专家和法院支持腾讯关于个人信息属于腾讯商业资源的主张,其本质是,这些专家和法官认为,腾讯对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的权利高过用户本人,天津滨海法院还因此对我司多闪、抖音下达诉讼禁令。我们认为,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具有绝对的、可完全控制的权利,应该远远高于平台的权利,用户数据不应该成为腾讯公司的“私产”。

  4、微信、QQ,作为月活用户分别超过12亿和6亿的国民级社交通讯产品,不仅有完备齐全的用户好友关系,而且已经深入用户生活的各个领域,属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基础设施。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毫无疑问构成了《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当下,国家正不断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我们也希望这起诉讼,有助于厘清平台经济如何规范竞争,完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

  我们对可能旷日持久的诉讼充满乐观,因为我们对公义、对时间充满乐观,而这两者,恰恰是腾讯这样的垄断者永远都无法垄断的。

  抖音

  2021年2月2日


2021年2月2日星期二

无资质自媒体将禁止发布新闻

  1月29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全平台网络传播秩序工作。中央网信办部署加强全平台网络传播秩序管理,将重点整治“自媒体”、热搜热榜、PUSH弹窗、短视频平台等存在的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

  最近几天,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百家号等平台相继出通知,要求公众账号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如不具备相关资质,不得发布或建议不要发布时政类新闻。

  很多微信公众号收到了《关于公众账号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需要资质的提醒》。通知提到,如账号不具备有关资质,建议不要采编发布、评论解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相关信息内容。


  你好,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公众帐号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等相关媒体资质。如你的帐号后续计划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请尽快完成资质材料整理并通过平台完成资质申报。如你的帐号不具备有关资质,建议不要采编发布、评论解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相关信息内容,避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运营规范,对后续创作发布造成不便。微信公众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感谢你为营造平台良好生态环境所给予的理解与支持,期待你在所擅长的领域创作出更多的优质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用的是“建议不要发布”字样,搜狐号、百家号明确给出的是“不能发布”“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措辞更为严厉。

  1月18日,百家号发布《账号资质补充说明》,通知要求,通过网站、公众账号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1月25日,搜狐号小秘书发文公告,明确规定,无资质公众账号不得发布和转载时政类新闻,无资质账号发布时政新闻,一经发现将永久封禁。

  各大平台推出新规是在贯彻国家网信办1月22日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定第十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等服务。

  1月2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给出了明确定义:本规定所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是指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注册运营,面向社会公众生产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的网络账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是指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公众账号注册运营、信息内容发布与技术保障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是指注册运营公众账号从事内容生产发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根据上述定义,《规定》所适用的平台几乎可以无所不包,不仅仅包含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百家号,一切非官方的网站以及今日头条账号和抖音账号等,都必须受该规定的约束。

  目前看来,国内所有自媒体平台,没有新闻资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账户,将禁止再发布、解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及社会突发事件等报道和评论。

  这次估计键政(键盘议政)自媒体将被重点整顿,末日来临,建议那些键政类自媒体账号趁早转型,这类流量以后洽不上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2021年2月1日星期一

我看键政营销号的转型

  1月31日,微博170万粉丝的南方周末的前首席评论员李铁(微博账号:猩猩吸猩猩),发布了一篇文章,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宣布告别公知生涯,由恨国公知华丽转身为爱国五毛。

  公知还是伪公知?

  公知,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缩略词,公知的标准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公知的定义原本是“公共知识分子”,属于这个群体的人起码要是知识分子才行,李铁做为杂志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在新闻行业是具有一定资质的,但是在学术上的研究还是令人质疑的。

  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需要比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专业素质,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普通的上班族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新闻行业和学术研究也八竿子打不着,自称为公知恐怕不妥,大不了算是“伪公知”。

  真正有时间的,是那些以盈利为目标的营销号。

  怎么做营销号?

  李铁是创业三年失败两次,他在文章中也提到,在创业的几年之后,已经逐渐会放下那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感,而创业失败所带来的困惑也让他倍感焦虑,他可以说是遇到了人们所常说的所谓“中年危机”。

  目前的中国社会,键政(键盘议政)自媒体的内容创业(也就是所谓的营销号)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伪公知”营销号在十年前或许有流量,但是在整个社会全面围剿的情况下,以“伪公知”的身份做营销号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恰“反公知”的饭,也就成为目前门槛最低的营销号模式。

  缺钱的、创业失败的“公知”都比较容易转变为爱国五毛,虽然这种180度的反转看起来挺难看,但这其实无可厚非,真正实现财务自由了,谁有闲工夫干这行呢。

  挣钱并不可耻,只要守住底线就行。

  有一些五毛营销号是没底线的,他们吃的是“反公知”的饭,那么最来流量的就是针对某些“公知”或是“伪公知”进行人身攻击,这个本身就是违反法律的。做五毛也应该有底线,和气生财,不能为了盈利目的去损害他人的人格权,无非就是恰饭恰流量而已,做生意赚到钱就行,没必要违反法律搞人身攻击。


自媒体

  营销号的另一条路

  在国内做五毛营销号的确门槛低,但实际上并不是键政自媒体的唯一出路,键政自媒体实际还有另一条路。

  缺钱的、创业失败的,键政(键盘议政)自媒体如果想通过内容创作获得收益,不一定非要做五毛,其实还有另外的出路:会翻墙的话,一个方法是在YouTube上做视频,通过AdSense获益,这个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袁腾飞目前就这么做,另一个方法是在国外做键政类的内容网站,通过AdSense获益,这个现在很少人做了,难度较大。

  总的来说,我认为做键政自媒体没什么前途,做时间长了,人也会废了,不如趁年轻多学一些专业科技知识,在科技领域多发展一些,会更有前途。

2021年1月31日星期日

埃隆·马斯克:做空是一场骗局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网站推特发表推文指出“做空是一场骗局”。马斯克推文称,“你不能卖不属于你的房子,你不能卖不属于你的车子,但是,你‘可以’卖不属于你的股票!?这太离谱了——做空就是一场骗局。”

  过去一周,科技龙头股FAAMNG集体下跌。而散户抱团的“WSB概念股”(WallStreetBets)走出了迥然不同的曲线。游戏驿站(GME)周涨幅达到400%,高斯电子大涨1816%,AMC院线全周涨277%,Express全周涨235%。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所担任CEO的特斯拉公司也曾一度遭到大规模做空,马斯克也因此对做空机构大为愤恨。

  据海外新闻网站Electreck报道,早在2018年,马斯克就向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大卫·爱因霍恩(David Einhorn)发送了一箱装满短裤的“空头”箱,在那之前大卫·爱因霍恩大量做空特斯拉股票。

  2020年7月5日,马斯克发布推文称,限量版做空短裤已在特斯拉商店里推出,每条售价69.420美元。

  如今,马斯克已是世界新首富。截至当地时间1月28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报收835.43美元/股,降幅3.32%。该股三年内的涨幅已超过1192%。

2021年1月30日星期六

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整治自媒体、热搜热榜等突出问题

  据中央网信办官网消息,中央网信办部署加强全平台网络传播秩序管理,将重点整治“自媒体”、热搜热榜、PUSH弹窗、短视频平台等存在的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

  1月29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全平台网络传播秩序工作。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就加强网络传播秩序管理工作作出批示,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出席会议并讲话。

  庄荣文指出,加强网络传播秩序管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维护好网络传播秩序,确保网络空间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庄荣文强调,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重中之重在于抓好过程管理和行为管理。要抓住导向这个根本,不论什么性质的平台,不论什么传播形式,都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放在首要位置,把激发向上向善精神力量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要抓住稿源这个基础,坚决关“后门”,严管违规自采、违规转载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前门”,加快合规稿源的扩容提质,进一步丰富网上信息内容供给;要把“自媒体”的规范管理作为突出任务,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和所在平台的处置处罚力度,让监管长牙齿,让违规主体长记性;要抓住流量入口这个关键,紧盯重要平台、重点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发现新平台、新应用暴露出的风险隐患,确保规范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庄荣文指出,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需要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各地各网站要主动承担起网络传播秩序规范管理的责任,要把严的要求、严的举措贯穿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生产传播全过程,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网络传播秩序。

  牛一兵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网络传播秩序管理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全面做好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管理工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忧患意识,充分认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是明确重点,强化监管,以传播秩序规范管理新作为推动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四是勇担当善作为,全力以赴确保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以网上传播正能量生态的有力打造、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的显著成效,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会上,北京网信办、上海网信办、广东网信办负责同志以及央视网、澎湃新闻、腾讯公司、新浪微博、哔哩哔哩、斗鱼直播负责人作了发言。中央新闻网站、中央新闻单位新媒体部门、地方新闻网站负责人,商业网站、应用程序、浏览器、微博客、音视频、网络直播、搜索引擎、即时通信工具、论坛贴吧、信息分享、公众账号平台等各类商业网站平台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网信办负责同志,中央网信办相关业务局(中心)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新京报

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

深圳南山法院判决: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用户隐私

  2021年1月22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用户起诉腾讯的侵权纠纷案作出判决,明确微信好友关系不属于个人隐私。

  2019年初,哈尔滨王先生发现,自己使用微信或QQ登录腾讯“微视”APP后,微视会获取其全部微信或QQ好友信息。王先生认为,腾讯公司未经其授权将他的微信、QQ好友关系提供给其他APP,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2019年4月,王先生向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腾讯公司删除其个人信息、赔礼道歉并赔偿维权合理支出。

  哈尔滨香坊区法院受理该案后作出裁定,要求腾讯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隐私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立即停止在‘微视’APP中使用原告微信头像、昵称的行为,停止在‘微视’APP中将申请人推荐给其他用户以及获取申请人所在地区及好友关系等全部个人信息的行为。”

  腾讯公司提出了管辖异议,申请将该案移送至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审理。该申请被香坊法院驳回,腾讯公司随即上诉。2019年8月,哈尔滨中院作出终审裁定,将该案移送至深圳南山法院。2020年5月,该案在南山法院进行了开庭审理。

  针对王先生的起诉,腾讯公司辩称,其并未侵犯王先生的隐私,“隐私是指用户对其生活领域不愿公开的信息享有不被他人知悉的权利。原告主张的性别和地区属于公开信息,不构成隐私。”

  南山法院经审理认为,王先生所主张的性别、地区和微信好友关系三类信息均形成于其使用微信软件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已公开,即上述信息已被包含软件运营商在内的相关主体所知悉。“其中,原告所主张的性别、地区信息由原告注册微信账号时选择填写,该两类信息通常不具有私密性。”

  南山法院认为,王先生所主张的微信好友关系既未包含其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密关系,他人也无法通过其微信好友关系对其人格作出判断从而导致其遭受负面或不当评价,故认定王先生所主张的微信好友关系也不属于原告的隐私。据此驳回王先生的诉讼请求。

  稿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