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星期六

台湾宣布将禁售中兴通讯芯片

  台湾“经济部”国际贸易局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已将中兴通讯、中兴康讯两家公司列入战略性高科技货品出口管制对象。台商出口货品至该2公司,均须事先取得战略性高科技货品输出许可证后,再向海关报运出口。相关申请案件审核,如未涉及核子、生物、化学等军事武器发展之用,贸易局等发证单位于3至5工作日内发证,倘有疑虑则将协请相关单位审查,于10至15工作日内发证。

  美国禁止中兴2公司不得自美国出口任何商品、软体或科技,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亦不得为该公司进行出口;美国国内及海外之企业亦不得与中兴公司有任何交易。

  对于台湾禁止向中兴通讯出售其芯片的事情,联发科官方凌晨发微博称,依中国台湾地区经济主管部门要求,正积极准备相关文件,申请中兴的货品出口许可证,以期尽快获得货品出口许可证后继续顺利出货。

  联发科方面的官方声明如下:

  有关4月27日媒体報導联发科技(本公司)出货中兴通讯一事,兹说明如下:依台湾经济部国贸局之要求,本公司目前正积极准备相关文件,申请中兴通讯的货品出口许可证。以期获得货品出口许可证后,依法继续顺利出货。

  联发科强调,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台湾有关部门并没有禁止联发科向中兴通讯供应芯片。联发科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中兴通讯向联发科提出购买芯片的需求,联发科首先会向台湾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但现在联发科没有发布声明称不能供货。

  此前美国商务部表示,由于中兴违反美国政府的出口禁令和去年达成的和解协议,所以将对该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任何美国企业都不允许向中兴出售、提供任何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

2018年4月27日星期五

苹果退出无线路由器市场

  苹果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无线路由器业务,现有 AirPort 系列产品已停产并将售完为止,包括 AirPort Express、AirPort Extreme 和 AirPort Time Capsule。

  苹果声明如下:我们将停产 Apple AirPort 基站产品。现货可以在 Apple.com 、苹果直营店以及苹果授权经销商处购买,售完为止。

  虽然已经停产,但苹果并没有降价处理,目前该系列产品仍保持原价销售,其中 AirPort Express 售价为 99 美元、AirPort Extreme 为 199 美元、2TB AirPort Time Capsule 为 299 美元、3TB AirPort Time Capsule 为 399 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关闭路由器业务,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一年之前,该公司进行了部门重组,研发路由器产品的部门已经被解散,当时外界就猜测,苹果将迟早会放弃路由器产品线。

  已经拥有或者即将购买苹果AirPort无线路由器产品的用户也不用担心,苹果方面保证,在AirPort无线路由器产品停售之后,将会提供在未来5年继续向AirPort产品提供技术和售后支持。苹果目前仍然在其官网及线下销售其AirPort无线路由器的库存产品,并且在价格上没有变化。苹果公司宣布他们将会终止其AirPort无线路由器的生产,近五年来,这个设备一直没有过任何更新。

  AirPort无线路由器是苹果自家的无线路由设备,可以提供iPhone、iPad、Mac等通过WiFi来连接互联网。苹果的AirPort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有三个版本,分别为AirPort Express、AirPort Extreme和AirPort Time Capsule(时间返回舱)三款产品。其中AirPort Express在三款中价格最便宜,为688元,其体积也最小,主要适用于家庭环境。AirPort Extreme现在售价1398元,AirPort Time Capsule 2TB和3TB版本分别为2198和2898元。AirPort Extreme和AirPort Time Capsule的路由器参数基本一致,信号更好,连接设备数更多,适用于公司等环境,不同的是AirPort Time Capsule内置一块2TB或者3TB的硬盘,目的是为了配合macOS下的Time Machine(时间机器)来备份Mac电脑,可以让Mac电脑系统实时增量备份在AirPort Time Capsule中的硬盘中,保证电脑数据不会丢失。

  苹果的AirPort无线路由器自发布以来,以其对于苹果设备的配合及兼容性与稳定性,深受用户的喜爱。苹果方面宣布放弃这条产品线,应该是想更专注于主流手机及电脑产品线方面,而选择对于无线路由设备这条产品线做出精简。在这方面,苹果之前也有先例,就是苹果的显示器产品Thunderbolt Display,在2016年宣布停产。并于LG展开合作,在其官网销售LG UltraFine显示器产品。

2018年4月26日星期四

谷歌收集的个人隐私数据比Facebook更多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米姆斯(Christopher Mims)周日撰文称,Facebook因为数据泄露丑闻饱受批评。然而,从个人数据收集来讲,谷歌的做法都比Facebook更严重,前者收集的信息量、范围都超过了后者,而且也是在用户不知情或者没有获得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收集的。文章指出,谷歌Android系统协助企业收集用户数据,也需要在数据被不当使用时负有一定责任。相比之下,苹果的iOS系统就不会授予应用这么高的权限,限制企业背地里收集用户数据。

  以下是文章全文:

  近期,Facebook收集个人数据引发的争议催生出了这么一种见解:网络广告行业可能对我们的隐私和身心健康有害。

  尽管Facebook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并不委屈,但是这不能说明一切。如果人们只是担心企业可能会在用户不知情或者没有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收集部分个人数据,那么谷歌公司从多个指标来衡量都是一个远远更大的威胁:收集的信息量、追踪的范围以及人们在其网站和应用上花费的时间。

  新出台的监管规定,尤其是欧洲的新隐私法,将要求谷歌和其他公司披露更多信息,向用户征求更多许可。有了这一选择,许多人在权衡是否为服务提供个人数据时可能更放心。不过,目前为止,很少人知道我们的数据被收集和使用的程度。

  “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只限于Facebook,”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和助理教授阿尔文德·纳拉亚南(Arvind Narayanan)表示。他指出,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在侵犯隐私。

  谷歌如何收集数据?

  美国国会议员和其他人都向Facebook询问过所谓的“影子账号” (shadow profiles),也就是Facebook从没有其账号的人身上收集的数据。Facebook没有使用影子账号这一术语,但是确实在追踪用户。

  消费者隐私公司TrackOff CEO钱德勒·吉文斯(Chandler Givens)称,谷歌很可能也有影子账号,而且追踪的非用户数量至少和Facebook一样多。谷歌允许任何人退出定向广告项目,不管他们是否有谷歌账号。但是,和Facebook一样,谷歌依旧会收集你的数据。

  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服务无疑是互联网最受欢迎的分析平台。它被用于了大约半数美国大公司的网站中,覆盖了大约3000万个至5000万个网站。不管你是否已经登录,谷歌分析都会追踪你。

  与此同时,逾10亿谷歌用户被以更多方式追踪。2016年,谷歌改变了服务条款,允许它把追踪到的信息和广告数据与来自谷歌账号的个人识别信息合并。谷歌使用我们的浏览和搜索历史,已安装应用,年龄和性别等个人信息,这些数据来自其自主分析平台和其他来源,例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购物。谷歌称,它不会使用来自“敏感类别”的信息,例如种族、宗教、性取向或健康。由于谷歌使用的是跨设备追踪技术,所以不管用户在哪款设备上登录,他们都能发现用户。

  这就是谷歌和Facebook为何能主导网络广告行业的原因。通过把海量个人数据导入最新人工智能技术中,他们能够确定我们到底是谁,在哪里,不管我们是否主动公布了自己的信息。

  借助自身在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谷歌的数据收集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有多达4000个数据中介商(data brokers),他们对我们了如指掌,知道我们是否怀孕、离婚或者试图减肥。谷歌与其中的部分数据中介商展开直接合作,但是会对他们进行审查,防止他们基于敏感信息锁定用户。

  尽管数据中介商可以向保险公司、雇主以及其他任何感兴趣的人销售这些信息,但是他们的许多客户都是营销商,后者还需要另外一项技术的帮忙——谷歌人工智能,该技术可以向“类似受众”投放广告。

  Android协助企业收集数据

  借助全球20亿活跃Android移动设备,谷歌还是数据收集行为的最大推动者。美国东北大学法律和计算科学教授伍德罗·哈茨格(Woodrow Hartzog)称,由于谷歌Android系统帮助企业收集我们的数据,当大量数据被不当使用时,谷歌也要负一定责任。

  一个很好说明Android帮助企业收集个人数据的例子,就是Facebook不断收集Android用户通话和短信历史的方式。相比之下,Facebook从未在苹果公司的iPhone上获得如此高的访问权限,后者的iOS系统旨在降低企业在暗地里收集数据的权限。Android系统往往会允许应用向用户请求获取丰富数据,但是并未同时就这些数据可能如何被使用发出警告。

  要想让应用在谷歌Android商店上架,开发者必须同意只请求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谷歌并未阻止开发者把“需要”的数据用于其他目的。设计师把营销商和开发者欺骗、误导我们放弃自己数据的方式称之为“黑暗模式”(dark patterns),后者是一种利用我们认知上存在的不足和限制的策略。

  谷歌禁止开发者为获取用户数据发出欺诈性请求,例如隐藏退出按钮等。现在的问题是谷歌是否在这方面做得足够彻底。然而,谷歌自身使用黑暗模式来让人们在发邮件或浏览网页时转用自主应用。

  Android版Gmail用户将不断被要求允许应用访问设备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直到他们点击同意。同样地,在Android系统中,谷歌地图也要求用户打开他们的位置服务,对于一款地图服务来说当然合理,但是这么做同时也会被用于投放基于地理位置的定向广告。

  新的欧盟隐私法将迫使企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普通用户解释,他们会收集用户的哪些数据,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谷歌会把获得数据收集许可的责任推给广告商。

  谷歌需要承担责任吗?

  谷歌似乎已经知道其商业模式中固有的问题。谷歌反对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认为这项法案模糊,不切实际。加州隐私法案会授予消费者三项基本保护权:有权告知企业不能分享或销售你的个人信息、有权知道你的数据被分享或卖给了谁,有权知道你的服务提供商正在保护你的信息。就连Facebook也不再反对这项法案。

  解决方案可能很简单:开发更好的工具让用户清楚地了解他们选择加入的服务。如果获得了清楚的选择,许多用户可能会对他们被分享的数据感到放心。但是,用户也有可能选择拒绝,这可能会影响谷歌的利润。

  稿源:《华尔街日报》

2018年4月25日星期三

翟欣欣微博发声解释“真相”

  4月20日,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代理律师张起淮、余婧,及苏享茂家属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书,要求翟欣欣返还交往期间苏享茂所赠与的千万财产,法院正式受理了律师的起诉。

  苏享茂于2017年9月7日坠亡。他留下的遗书称,遭前妻翟欣欣威胁并索要1000万元和房产赔偿。而苏享茂亲属此后发布消息称,苏享茂和翟欣欣在3月30日经网络婚介平台介绍相识,到结婚,整个过程不到三个月。其间,苏享茂为前妻翟欣欣累计花费近1300万元。

  4月24日,认证为“当事人 翟欣欣”的用户“半夏微澜风”现身微博,自称是翟欣欣,就苏享茂事件发声。

  翟欣欣表示,自己受到的谩骂是有人为了名利给自己泼脏水,用歪曲事实的行为引导舆论,这些谩骂,都是建立在所谓“真相”的基础上。这个“真相”,是由苏享茂的家属和他们的律师说出来的。

  翟欣欣称,在亲友的鼓励下,决定不再沉默,说出所经历的一切。“接下来的几天,我将陆续讲述我和苏享茂的交往过程。真相交给读者去判断。”

翟欣欣

  这个世界可真是奇妙,翟欣欣大半年都不肯出来解释,前两天苏享茂家属向法院起诉翟欣欣,要求翟欣欣返还苏享茂赠与的千万财产,这时候翟欣欣立马跳出来解释“真相”了,还设置禁止评论,很好,死人是不会说话的,所以才叫“死无对证”,翟欣欣和苏享茂的交往过程到底是什么,苏享茂是无法出来辩解的,除了他死前的那封遗书,我想,翟欣欣要是真能连续几天讲述“真相”,恐怕苏享茂的棺材板快要按不住了。

  钱这东西可真是万能的啊,可以把好好一个人会变成畜生。翟欣欣和苏享茂交往三个月就获取一千万,苏享茂被逼跳楼自杀,家属仅仅要求返还财产,这是很正常的要求,翟欣欣为了这些粘着鲜血的钱也是拼了,为了自己的利益放下脸面赤膊上阵,对于接下来的这场大戏,我们只有一句话可说:

请开始你的表演

  以下为翟欣欣的微博声明和苏享茂去年临死前留下的遗书。

翟欣欣

苏享茂

2018年4月24日星期二

中兴内部员工发文解释网上非议

  近日,一张声称是中兴内部员工发声的截图在网络流传,针对当前各种非议,该员工表示事实并非完全和新闻上看到的一样,中兴2016年被罚确实违规,此后成立了总裁为首的合规团队,公司对于美国完全透明,所有的邮件及服务器全部开放,FBI常驻公司,这次没有明显违规的行为,都是正常的合规过程检查。

  至于媒体关于中兴“已在强化合规管理,要求每个员工重新学习欧美法律、法规、反贿赂等知识,参加合规考试要做到100分(满分)才算通过”的报道,该员工称是谣言,“从来没有什么学习欧美法律,是学习合规,学习合规考试,不是现在才开始,而是从16年开始的常规动作”。该员工同时发问——“你们设想,一个中国高科技公司被美国FBI随意监控,随时查看数据,还能怎么样?”

  “中兴没有任何的主观愿望去说谎”,该员工在文中强调,“一个已经被全部透明化。第二,四个最高层。包括总裁都处理了,还有什么人不能处理的。第三,明知道后续还有3亿美金的罚款等着,为啥为几个人冒这个风险。”

  此外,该员工还表示,华为也只是部分芯片自己设计,而且很少。对于“中兴不投入芯片, 所以才有这样的后果”等观点,该员工认为,隔行如隔山,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具备自己的生产工艺,芯片即使自己设计,生产中也是用美国的技术生产的,甚至于设计芯片的软件也是美国的。“不让你用,你怎么仿真算法? 所以说,任何一家公司被美国制裁都马上死掉。”

  以下为网传中兴员工发文全文:

  一位中兴员工对于当前网络上各种非议的解释,事实并非完全和你从新闻上看到的一样:

  1、中兴16年被罚确实违规,所以交了近9亿美金的罚款,但是这次确实没有明显违规的行为, 都是正常的合规过程的检查。

  2、不要把16年的那次处罚和这次的禁止令混在一起说,从16年后,中兴成立了总裁为首的合规团队,公司对于美国是完全透明,所有的邮件,服务器全部开放,fbi常驻公司。而且邮件,资料必须保存5年以上,随时准备绐老美检查。

  3、你们说的是谣言,从来没有什么学习欧美法律,是学习合规,学习合规考试,不是现在才开始,而且从16年开始的常规动作。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听来字习什么欧美法律。中兴从16后, 花费超过5000万美金,聘请美国最专业的合规团队,团队领导人就是美国人。

  4、关于培训,这个就是常规的培训考试,有什么问题吗?不知道你们讨论的焦点是什么?这 培训考试,我们从16年被处罚后就经常培训, 这本身是加强合规工作啊。这是我们在16年表达对美国商务部的诚意。就是说我们是真心改正问题的,你想所有的邮件,文档都是透明的,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理由有主观意愿去做违规的行为。

  5、这个是16年交了罚款后,为了重新得到订单,我们签订的条款,已经不能再卑躬屈膝了, 你们设想,一个中国高科技公司被美国fbi随意监控,随时查看数据,还能怎么样?所以说这次的处罚中兴不能接受。

  6、我发现现在的文章经常把16年的事情和现在混着说,16年的事情我刚才说了,接受处罚, 现在18年的事说什么35个人的事情,首先这不是承诺条文的内容,而且后续沟通协商过程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个正常协商的过程。

  7、类似于,美国说你要处罚这些人,然后合规团队去检查,发现有一些人处罚没有发布公告, 所以给美国写了邮件,本来很正常的往来。而且邮件还告知,是的,我们有遗漏,但是现在补上了。

  8、中兴没有任何的主观愿望去说谎,一个已经被全部透明化。第二,四个最高层。包括总裁都处理了,还有什么人不能处理的。第三,明知道后续还有3亿美金的罚款等着,为啥为几个人冒这个风险。

  9、这35人的事情不是之前写在处罚协议里的, 本身就是一个协商过程中的事情,是在协商的 程中,美国突然宣布禁止令,而且后续没有任何调查,协商。

  10、不管怎么样,我在中兴内部。从16年开始是经常学习合规,各种要求,各位觉得中兴蠢, 做得不到位。我觉得国内没有几个公司能够比得上现在中兴的合规团队。这个是交了9亿美金罚款后的学习成果。真的公司上下非常重视。而且经常学习,我刚才说了从16年后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学习

  11、合规考试各种考试考了无数次了,包括管理干部,普通员工,真没有想到这也成为新闻, 怎么可能,公司花费了5000万美金的投入,在交了9亿美金罚款后,谁敢忽视这样的学费,合规团队的头是公司总裁。我们真心改正错误,换了董事长,总裁,新的领导始终把合规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在做。

  12、现在还有个论点,说什么中兴不投入芯片, 所以才有这样的后果。很多类似fpga,dsp中国根本没有,而且操作系统都是美国的,电脑都不能用。

  13、反正类似奇葩观点,都能写到新闻里,都看累了。

  14、你们可能还不理解芯片的生产过程,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具备自己的生产工艺,芯片即使自己设计,生产中也是用美国的技术生产的,甚至于设计芯片的软件也是美国的。比如matlab仿真软件,美国的,不让你用,你怎么仿真算法? 所以说,任何一家公司被美国制裁都马上死掉。

  15、华为也只是部分芯片自己设计,而且是很少的,放大器,数模转换这些芯片只有美国有, 其实这个禁止令就是任何美国的技术你都不能用, 不说别的,就微软的操作系统,安卓的操作系统不让你用,你就啥事都干不了。

  16、 隔行如隔山,发现大家认知确实差异很大,没有的,但是我们公司有员工在飞机上,出差支持项目的,售后的工程师,我们国家高科技上不是简单一个芯片的问题,而且全产业链的问题。

  17、 大家前面觉得没有中兴声音,可能跟我们公司前面强调纪律,不允许私下评论该事件有关系,现在大家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开始不管了, 像我今天说这么多,昨天前是不允许的。

2018年4月21日星期六

中兴通讯就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发布声明:不能接受

  4月20日,中兴通讯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中兴通讯称,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以中兴通讯对涉及历史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未及时扣减奖金和发出惩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给美国政府的两份函件中对此做了虚假陈述为由,做出了激活对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公司拒绝令的决定。

  中兴通讯称,BIS无视中兴通讯过去两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艰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长足进步;无视上述两份函件中的问题是公司自查发现,及时主动通报;无视公司第一时间处理了对此可能有疏忽的责任人,并快速纠正问题,并聘请权威美国律所独立调查。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BIS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我们不能接受!

  以下为声明全文:

  中兴通讯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

  2016年4月以来,中兴通讯吸取过去在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教训,高度重视出口管制合规工作,把合规视为公司战略的基石和经营的前提及底线。

  中兴通讯成立了总裁直接领导的合规管理委员会;组建了覆盖全球的资深出口管制合规专家团队;引入多家国际一流的顾问单位提供专业指导,构建和优化中兴通讯出口管制合规管理架构、制度和流程;引入和实施SAP贸易合规管控工具(GTS);组织覆盖超过6.5万名员工的合规培训;全面配合美方指派的独立合规监察官对中兴通讯执行与美国政府达成的相关协议及出口管制合规建设进行实时、透明的监管,提供超过13.2万页文件。仅2017年中兴通讯就投入超过5000万美元用于出口管制合规项目,并计划在2018年投入更多资源。

  然而,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以中兴通讯对涉及历史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未及时扣减奖金和发出惩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给美国政府的两份函件中对此做了虚假陈述为由,做出了激活对中兴通讯和中兴康讯公司拒绝令的决定。

  BIS无视中兴通讯过去两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规方面的艰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长足进步;无视上述两份函件中的问题是公司自查发现,及时主动通报;无视公司第一时间处理了对此可能有疏忽的责任人,并快速纠正问题,并聘请权威美国律所独立调查。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BIS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我们不能接受!

  拒绝令不仅会严重危及中兴通讯的生存,也会伤害包括大量美国企业在内的中兴通讯所有合作伙伴的利益。

  中兴通讯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全体员工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履行对全球客户、消费者用户、合作伙伴及供应商的责任!

  作为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全球化企业,中兴通讯将凝聚全体员工,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

中兴通讯事件的警示和教训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告,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技术、产品。公告称,中兴通讯违反了2017年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和解协议。当时,美国政府指控中兴通讯违反美对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

  中兴通讯事件再次暴露出中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软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远不能自给自足的严峻现状,对于中兴通讯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也面临着三个月内破产倒闭的风险。

  什么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中兴通讯事件只是再一次给国人敲响了警钟:什么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次事件之前,很多键盘侠都不知道中国有几斤几两,看着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的繁荣,就以为中国已经天下无敌,这次事件则一下拔下中国虚假繁荣的底裤,只要在芯片上卡住你的脖子,你的支柱企业就会破产倒闭,实业都倒闭了后,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就蹦达不了多久了。

  看看中兴目前的惨状,确实是遭到了灭顶之灾,中兴跪在地上求着美国缴9亿美元罚款都无法解围,9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不错的中等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中兴从成立到现在,尚未创造过能与这个数字相匹配的净利润。从2010年至2016年,中兴全部利润加起来有73.115亿元,中兴缴纳和被暂缓的两笔罚金,高达11.9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82亿元。对于中兴通讯和其9万名员工来说,现在的确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美媒福布斯评论指出,中兴通讯基本上死定了,在无法贩售任何产品、错过5G发展转型的情况下,中兴通讯将会在未来几周内申请破产。对于中兴通讯这样一个拥有九万多员工的大型企业,如果在美国的这次打击中破产,那么中美贸易战的第一回合的胜利就属于美国了。

  让中兴认罚的主要原因并非美国市场,而是美国的芯片,如果没有美国芯片进口,中兴将寸步难移,这也是中兴冒着那么大屈辱,委曲求全,与美国政府和解,甘愿受罚的根本原因。如果中兴芯片研发能力很强,能够自给自足,那就没必要接受这样的罚款。

  虽然中兴是世界第四大通信设备公司,但其命脉却一直被美国人捏在手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中兴最大的隐患。

  什么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

中兴通讯

  资本市场吸血制造业

  中兴事件之后,很多人才发现制造业的重要性,早干什么去了呢?对于中兴华为这样的关键企业,政府的支持实在太少,甚至还利用金融和房地产从这些企业身上吸血,这些年华为被逼从深圳迁移到东莞,不就是因为房地产的吸血吗?这些年中国的高房价始终把制造业的血抽给房地产,最终的得意者是土地供给者和房产拥有者,辛辛苦苦干一年实业,还不如别人炒房的零头,人心散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就下去了。

  目前,所有的芯片概念股当前总市值和贵州茅台一个企业的市值差不多,反观美国,美国市值前5名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中国没有利用股市这样的资本市场为高科技输血,反而逼迫中国的高科技公司纷纷去美国上市,这就是畸形的发展。

  华为和中兴这几十年在深圳的发展我们都看着呢,这些做实业的辛辛苦苦干了十多年,最后要因为深圳地价贵员工买不起房而将公司迁移到东莞,华为都迁走一半了,钱都被搞金融和房地产的赚走了,实业谁还去做。

  人才是关键

  从长远看,人才的培养是绕不过去的关卡。中国的芯片为什么做不起来?缺少人才,芯片工程师的工资低,待遇差,做硬件的工程师,技术含量高,干活累,挣的钱还不如那些写游戏APP搞互联网的,于是这些工程师要么转行做游戏开发、要么转行APP开发、要么转行互联网或转行金融,毕竟人活着是要买房吃饭娶老婆的。最终结果是,芯片行业的人才大量流失,没有了人才,这个行业怎么发展?

  芯片业非常不好搞,风险很大的长远投资,特别是现在美国芯片业这么发达,搞芯片的中国企业很可能会长期亏损,在市场上也会处处碰壁,这就需要国家长期的支持和投资,这么重要的行业国家不去搞谁去搞,难道让企业赔本去搞?企业当然会选择赚快钱,毕竟企业不是活雷锋。

  总的来说,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九万员工的中兴如果破产倒闭,带来的冲击和镇痛是难免的,但如果能从中吸取到教训,面对技术差距,激发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那就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