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星期二

人民日报评“蓝瘦香菇”:过度用网络流行语是种病

  如今的网络流行语,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比如说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仅仅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让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近期网上热传的“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帖子中,与“蓝瘦香菇”一同入选的还有“洪荒之力”“老司机”“狗带”等等。

  如果说“洪荒之力”还是源于现实社会中的新闻事件的话,那么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源于网络“原生态”,而且常常具有这样的特性:突然爆发、病毒式传播、寿命大多很短——就如同一场流行病。

  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为毕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已在口耳相传中“扶正”,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如“给力”“蛮拼的”等等。但无论如何,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一些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蔓延网络。

  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因为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但毕竟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聪明的人,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稿源:《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01日19版)

苹果App Store有多少个App应用

  苹果App Store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商店,有大量的APP应用,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自己没办法弄清楚具体数量,幸运的是,苹果会定期告诉我们。

  应用公园列出了苹果App Store在过去8年间不同日期可用的APP应用总数,该表格基于Apple公告,数字为大约值。

  下面列出了iOS Apps、iPAD Apps、Apple Watch Apps、Apple TV Apps四项数据。

苹果App Store有多少个App应用

  在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

  iOS APP应用数的爆炸式增长。从2008年7月开始,苹果更新了IOS系统以支持原生APP,到2010年1月结束时App Store发布了近14万个APP应用。每天发布约245个应用程序,这是一个惊人的开始。

  iPad应用增速同样迅猛。你可能认为iPad应用的增长速度会比iPhone应用更快,因为在iPAD应用发布前App Store生态系统已经成熟。而在2010年5月-2011年10月,这18个月里iPad有大约14万个APP应用,增速与iPhone不相上下。

  数据比较模糊。有些APP应用只适用于iPhone,有些只适用于iPad,有些APP应用程序在iPhone和iPad上都可以使用。不知道表格中的iPad应用数据是否仅针对iPAD应用,否则,App Store中iPad的应用实际总数要小于此表数据。

  来源:应用公园(APP在线制作平台)投稿

亚马逊发布中国Prime会员服务

  10月28日上午消息,继沃尔玛会员服务借助京东上线之后,今天上午亚马逊全球高级副总裁罗素·高在亚马逊发布会上,针对中国消费者发布了“亚马逊会员”服务,据介绍,该服务针对中国消费者将可享受亚马逊提供的全年全球无限次免费配送服务。

  据罗素介绍,该会员服务是亚马逊全球首个提供跨境订单全年无限次免费配送的会员服务,也是国内首个提供从美国直邮中国跨境订单全年无限次免费配送的会员服务。据了解,该服务将涵盖亚马逊海外购商店中超过400万海外产品,单笔订单满200元人民币,可享跨境订单免费配送,全年无限次。亚马逊PRIMe会员的跨境订单从亚马逊美国直邮中国,其中82个城市预计可在平均5到9个工作日送达,速度优于目前亚马逊海外购商店提供的标准配送时间。罗素认为,此举展现了亚马逊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承诺及对中国市场的热情。

  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定价为一年388元,消费者还可享受30天免费试用。针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和跨境电商黑色星期五两大电商促销节,Prime上线同时,亚马逊中国推出限时抢先价,仅需188元消费者便可获得一年会员服务。

  在罗素看来,中国消费者在亚马逊海外购购物时,经常会在海外购平台上的配送速度和价格之间进行权衡,考虑到这一点希望借助会员计划打消中国消费者的疑虑,据罗素介绍,中国82座城市可以在平均5-9个工作日送达。

2016年10月30日星期日

乐视云盘停止视频上传服务

  近日,有网友登录乐视云盘发现乐视云盘发布公告,为配合国家关于利用云盘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将暂停视频文件上传服务,用户原有视频数据保留。同时,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云盘上涉黄、涉盗版内容的清查工作,一经发现将自动清理,对于此类内容将无法提供备份下载服务。

  针对“乐视云盘”的停止上传视频的公告,乐视云盘微博回应称,这一通知不是近日发布的,而是今年5月21日发布的,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从五月份至今,乐视云盘的视频上传服务至今仍未恢复。

  以下是乐视云盘声明全文:

  尊敬的乐视云盘用户:您好,为配合国家关于利用云盘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乐视云盘即日起调整服务器功能,包括以下(不仅限于)措施:

  1、暂停视频文件上传服务,用户原有视频数据保留。

  2、我们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云盘上涉黄、涉盗版内容的清查工作,一经发现将自动清理,对于此类内容将无法提供备份下载服务。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乐视云盘的支持,此次调整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乐视云盘团队

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

阿里旅行正式改名为飞猪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级为全新品牌“飞猪”,英文名为“Fliggy”。“飞猪”是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休闲度假品牌,与面向企业差旅服务的阿里商旅一起构成阿里巴巴旗下的旅行业务单元,让消费者获得更自由、更具想象力的旅程。

  “飞猪”品牌负责人介绍,“旅行、音乐、梦想…这些极光音乐会所代表的主题元素,恰好是现在年轻人最为喜爱和向往的,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为现实奋斗的同时,也敢于追求梦想、享受生活。飞猪的概念和这一主题不谋而合。”

  在品牌logo方面,“飞猪”品牌的logo轮廓是代表飞翔的字母“F”的变形,也是翅膀的造型,中间为卡通形象,结合金黄色的主色,充满朝气与活力。

  “飞猪”品牌负责人表示,品牌动作的背后,是业务体量的扩大。据了解,2015 年,阿里旅行双11单日成交超15亿人民币,其中出境游预订超80万件,度假成交额超过5亿人民币,整体机票成交超过30万张,酒店客栈成交超过15万间/夜。

  据了解,启用新品牌“飞猪”是配合阿里旅行业务进阶的战略举措。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飞猪”总裁李少华在会上首次透露了一组数字:“飞猪”用户数目前已超过2亿,App 下载量超过1亿,日均访问用户数达1000万。

  在海外拓展方面,据介绍,“飞猪”计划与欧洲诸多国家展开深度合作,一站式呈现各大热门目的地丰富的旅行资源,并在当地建设地面实体服务站,为中国游客提供全面的中文服务。为此,“飞猪”提出了全球30分钟响应的24小时服务标准,成为出境游的服务新标杆。

  除了资源和营销上的合作,“飞猪”也将继续深化行业互联网创新。除了已经广受好评的未来酒店、未来景区等,“飞猪”还宣布即将上线出境超市,该功能将出境自由行的多品类商品要素化、精选化、便捷化,方便用户选购和搭配。

  另外,随着“飞猪”走向海外,支付宝的国际业务也将进一步扩大。伴随在芬兰的落地,支付宝和“飞猪”的服务已经覆盖到了北极圈。

  今年的双11全球狂欢节已经启动。据悉,“飞猪”也推出了众多产品,例如环球旅行套票、南极之旅、非洲大峡谷探秘等,这些都将成为今年双11的一大增长点。

国家版权局评360公司停止个人云盘服务

  10月20日,360云盘公告宣布停止个人云盘服务,自2017年2月1日起关闭所有的云盘账号并清空数据。近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负责人就360云盘关闭个人云服务一事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专访。

  问:2015年以来,国家版权局对治理网盘版权秩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随着网盘用户规模快速扩张、网盘免费容量不断增加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盘服务在为网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侵权盗版问题。通过网盘传播侵权作品、实施侵权盗版行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权利人对此反映强烈。国家版权局顺应形势要求与权利人呼声,将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纳入“剑网2015”专项行动,并且作为工作重点。

  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国家版权局2015年10月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要求网盘服务商建立必要管理机制,运用有效技术措施,主动屏蔽、移除侵权作品,防止用户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

  接到通知后,百度网盘、新浪微盘、UC网盘、迅雷快盘、金山快盘、微云中转站等网盘服务商积极整改,对权利人投诉的涉嫌侵权链接予以快速处理,并采取增加关键词等措施对侵权盗版等有害信息进行筛查和清理,网盘服务版权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受到权利人的积极肯定。近期,国家版权局对部分版权重点影视作品在主要网盘上的传播情况进行监测,未发现大规模侵权现象。

  问:国家版权局对此次360公司停止个人云盘服务有什么看法?

  答:360公司出于防止部分不法分子利用360云盘进行侵权盗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主动停止个人云盘服务,未来转型企业云服务,这种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反映了360公司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工作、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态度,为其他互联网公司强化版权保护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今年7月,国家版权局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启动开展为期5个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一步规范网络云存储空间的版权秩序。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网盘服务业务,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便利化存储服务的同时,云盘中也充斥着大量侵权盗版文学、影视、音乐作品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违规的文件,这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传播秩序和生态环境,不利于我国的网络安全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版权局希望广大互联网企业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技术管控措施,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供健康有序的云存储服务,为营造并维护良好的网络版权生态,建设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作出贡献。

  (原标为《互联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值得肯定——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负责人就360云盘关闭个人云服务答记者问》)

  稿源:澎湃新闻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做内容优化的三个基本套路

  世界上本没有套,做的人多了,套就诞生了;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对黄金组合,简称套路。现在的年轻人,提起套路就露出一脸贱笑。殊不知,懂套路的人才是聪明人。摸清了套路就掌握了一套方法论,可以解决一大片问题。

  说得装逼一点,套路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规律,掌握并熟练运用这种规律,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老司机。

  听起来很诱惑的样子。既然什么都有它的套路,做内容也应该有套路吧。我还真总结出了3个,希望可以帮到一些人。

  需要提醒的是,这3个套路,主要针对企业内容,而不是媒体内容。

  套路一:信息和情感

  这第一个套路,是针对内容本身而言的。

  这个套路的精髓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内容=信息+情感。

  好的内容,信息和情感是缺一不可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了哪条腿都跑不远。跑不远的内容,除了处在原地自嗨,别无他法。

  所谓的信息,就是告诉别人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做,具体就是各种品牌印记、活动折扣、行动按钮等。

  所谓的情感,就是各种故事、场景、互动、视觉冲击。

  比如:

  一篇软文,信息就是产品的介绍、体验效果、购买途径等,情感就是优美的文字、故事等;

  一幅海报,信息就是折扣、活动、二维码等,情感就是广告语和视觉创意等;

  一段视频,信息就是品牌的LOGO、吉祥物等,情感就是故事、画面质量等;

  一个游戏,信息可能就是LOGO和最后那个行动按钮,情感就是趣味性、简易性等。

  把内容分为信息和情感两个元素,可不是图好玩,而是有生理基础的。人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处理数据信息,右脑负责处理情感信息。左脑理性,右脑感性。我们消耗内容的过程,左右脑会同时运作,齐头并进。

做内容优化的三个基本套路

  如果内容只有情感或者只有信息,要么是给天才看的,要么是给脑残看的。

  例如:

  天才需要的内容:100%信息+0情感=说明书、解析图、配料表、医生手写字……

  脑残需要的内容:0信息+100%情感=心灵鸡汤、冷笑话、A片……

  越理性的内容,受众面越窄;越感性的内容,受众面越宽。做内容的时候,要到达的目的就是信息的情感化表达,把理性内容糅合到感性内容里。

  信息是内容的骨架,情感是内容的血肉。信息输出数据和逻辑,情感输出趣味、创意、逼格、审美,以及笑点和泪点。

  情感就像水,信息就像船。船要驶得快,走得远,需要水的推动,这就是全世界都在倡导讲故事的原因。

  套路二:静态和动态

  这第二个套路,主要是针对内容系统的迭代更新。

  一般的内容系统(网站、APP、公众号、微博等),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流动的,一部分是相对静止的。

  比如一个公众号的内容,每日推送的是流动的,在菜单栏里的品牌故事等则是静止的。还有一些相对静止的,就是时间固定的栏目内容。

  我们有时候做内容会陷入程式化操作的泥潭,就是天刚蒙蒙亮就琢磨着怎么更新今天的内容,吃完早饭之后就开始忙活,差不多到发布时间点了,赶紧把一些细枝末节搞定,一键发送,搞定收工,欧耶!

  一年之后,脸上的皱纹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苦逼】,疲于奔命的生活还在继续。

  只做流动的内容,则内容只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终究会一去不复返。

  流动的和静止的内容,就是所谓的流量内容和存量内容。为什么要这么分呢?主要是为了引导内容系统的厚度累积,让内容的影响力逐步增大。

做内容优化的三个基本套路

  那么,流量和存量内容,是怎么养大一个内容系统的?

  两个小方法:

  1、筛选和滞留优质内容

  平时做的更新内容当中,有些没有太多时效性的优质内容,可以沉淀成静态内容重新组织和布局。这可以理解为内容的复用。

  2、策划存量内容体系

  流量内容时常需要借助外力,比如蹭热点、抱大腿等。而存量内容可以独立制作,策划出多个经典的专题、系列,作为一个内容体系中的招牌内容。

  我们做内容时,既是在对外供应,也是在丰富自己的内容储备;既喂养粉丝,也养大自己。流量内容就像吃饭,吃饭的目的,除了维持日常的新陈代谢,还要进行同化作用,促进内容系统的生长发育。否则,就像一个甲亢病人,吃掉多少耗掉多少,自己则越来越虚弱。

  例如,逻辑思维的流量内容,就是每天的60秒语言。但它背后的内容库是一直在膨胀的,包括回复关键词的免费内容和APP的付费内容,储藏量极大。

  不断蓄容的存量内容应该逐渐形成一个池子,成为流量内容的源头,让展现出来的流量内容形成自己的血脉,有固定的领域和独特的风格。

  套路三:碎片和系统

  这第三个套路,主要是针对内容体系的搭建。

  有不少武侠小说都有这样的桥段:一本武功秘籍被分成了两半,有个大反派只拿到一半就使劲照着练,结果走火入魔,疯疯癫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接受不完整的训练和教育,是很危险的。我们每天被碎片化信息轮番轰炸,碎片化学习也成为很多上班一族的习惯性动作。可是,很少人能够在碎片化学习上能够学有所成,顶多涨了一点姿势。那些真正想脱颖而出的人,还是会花钱参加各种系统性课程,参加完整的学习班。

  说了这么多,这跟做内容有啥关系呢?难道做内容也要给粉丝们提供系统性的内容吗?凭什么?

  就凭一个理由:你要用内容培养更好的粉丝。

  其实企业做内容, 很大程度上是在做教育。教育什么?企业要倡导的理念。

  每个企业品牌都有它的存在的价值,卖什么货、做什么服务都是为了帮助别人。你为什么要卖这种货?为什么要提供这种服务?为什么要倡导某种生活理念?你是怎么帮助粉丝的?买单之后,粉丝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有答案,并且出现在你的内容体系当中。你不会知道哪一天、哪个粉丝通过哪条路径来找到你下单。

  实际上,在企业眼里,粉丝也有好坏之分。这种好和坏,就是根据关系的强弱来区分的。关系的强弱,可以体现在粉丝与企业的距离上。就像一个同心圆,越外围的粉丝,对企业来说质量越差,也可以说是越懵懂,需要培育。

  越里层的粉丝,也是越懂企业的粉丝。懂,就是对企业了解得更多。而在最外围的粉丝A,才刚刚踏进企业的内容体系。他看到最里层的粉丝B对企业爱得死去活来,可能会大笑一声“傻B”。其实是A还没有走到B那个位置,如果顺利走进去了,他也可能成为一个“傻B”。

  粉丝能不能顺利从外围走到核心,就是内容体系搭建是否完好的问题。好的内容体系除了能够圈粉之外,还应该有引导粉丝的功能。

  完备的内容体系,需要具备以下两样东西:

  1、完整性:满足内容不同粉丝角色,不同层次需求的内容板块是否完整?

  2、关联性:这些内容之间是否紧密连接在一起,给粉丝搭好了一座座桥?

  这两个维度,可以织成一张网,让粉丝从外围慢慢走到内核。路不一定好走,但一定要有。

  总结以上三个套路,第一个套路针对的是内容生产层面,后两个套路偏向于内容策略层面。三个套路其实都有一表一里的意味,表里互相配合,才能最大发挥内容的威力。离开策略的内容,就像离开地面的浮云,能飘到哪里只能听天由命。内容营销当中,我们能看到那些狂拽酷炫吊炸天的作品,只是一个排头兵而已,背后的转化逻辑是更考验功夫的环节。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公众号:zhangsa2012,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