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

百度权重是什么

  百度权重是第三方网站推出的针对网站关键词排名预计给网站带来流量,划分等级0-10的第三方网站欢迎度评估数据,百度权重只是针对关键词排名方面给网站带来的欢迎度进行评级。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有爱站权重,站长权重,5188百度权重等等。经常用站长工具的人应该知道,站长工具对应的词库里,只要你的网站有一个关键词有排名了,就是权重1,而爱站相对更严格一些,所以既然是第三方网站的评估数据,网站使用不同的查询工具,权重也不同。

  百度权重最开始出现可以说并不是爱站等查询工具的首创。记得前些年盛传google取消PR之时,很多人就开始关注网站在于百度上面的表现。这个时候,或 者说更早那些专注于百度优化的站长,就对于百度权重有一定的理解。只是这个时候的百度权重观念并不是一个通用的称谓。一直到爱站出现之后,百度权重才清晰 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可以透彻每一个网站的权重。

  百度权重受什么影响

  前面已经说到,百度权重只是针对关键词排名方面给网站带来的欢迎度进行评级,所以百度权重主要受关键词的影响,包括关键词的排名,关键词的搜索量,关键词的数量。

  关键词排名:关键词排名越靠前,网站的权重越高,SEO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网站关键词的排名,说白了就是提高权重。

  关键词的搜索量:关键词的搜索量,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百度指数,第三方查询工具一般都有一个词库,一般带有指数的词都会出现在词库里。这个指数也会影响 到百度权重,两个网站,两个词相同排名,指数越高的关键词对应的网站权重值则越高,有一种刷百度权重的方法就是人为的去刻意挺高网站某个关键词的搜索指 数,可以短时间迅速提高百度权重。

  关键词的数量:关键词的数量越多,积累的权重也会越高,这句话的前提是两个网站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差不多。如果关键词的流量非常的低,即便排名很靠前,权重 也不会积累到很多,不过可以积少成多。另一种刷百度权重的方法就是:搜集一些垃圾权重词(垃圾权重词是指:一些有百度指数的关键词,但这些词几乎很少甚至 没有人搜索,而且大多数都很生僻,比如是一些垃圾网站的域名等等),把这些词分布在网站里,由于垃圾权重词的搜索很低,只要带有垃圾权重词的页面被收录, 对应的垃圾权重词就会有排名,如果一个网站被布局成千上万的垃圾词,可以迅速的让你拥有成千上万的关键词排名,积少成多,从而达到刷权重的目的。

  百度眼里的百度权重

  关于第三方站长工具中提供“百度权重”的声明:百度从未提供过网站权重信息数据以及对外查询服务。第三方站长工具的数据并非百度官方数据,不代表真实的网 站情况,百度对使用此类数据而造成的困扰不负任何责任。请网站管理员不要将这些“百度权重”数值当成真实数值来参考使用。所以,百度官方从来就没有承认过 百度权重,我们也只当做一个参考数据,没必要较真。

  不可否认的是,百度权重确实存在!!或许百度内部对于我们所理解的所谓“百度权重”的称呼不同。或者叫做百度权值,或者叫做BR,或者是其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理解百度权重为:搜索引擎百度对于某个网页针对相应关键词所赋予的权值(重要性),就是百度权重。因为,某网页针对相应关键词所展示的排名就是其在于百度所拥有权重值的表现。所以说,百度权重是确实存在的。

  百度权重究竟是什么

  有的人经常会说:百度权重越高,收录的越快,排名就越靠前,网站流量就越大。这种说法其实是说反了,网站排名和流量和百度权重的关系就跟空气温度和气温计 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空气温度越高,气温计显示的温度就越高,但是,如果我们刻意的去降低或者提高气温计的显示温度,这并不会影响到实际的空气温度,实际 的空气温度还是是不变的。所以百度权重、温度计的温度其实只是一种数据的表现,百度权重的高低并不会影响到网站的排名和流量。所以,纵使通过一些手段把网 站的百度权重刷的再高,也只是自欺欺人,根本也不会给网站带来排名和流量,最多忽悠一些小白,骗取交换一些友链。

  来源:八公自媒体(微信/QQ号:1278721)投稿

百度排名规则及算法

  百度排名规则以及算法非常复杂,简单地说,要想百度给你网站排名,只有三种理由,第一你给百度钱了,第二你是百度旗下的公司或产品,第三你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提高了百度搜索的用户体验了。除去这三个理由,你别想着要百度给你排名,那么我们围绕这三种理由,展开我们的分析。

  百度竞价

  百度竞价主要是根据关键词出价以及关键词质量度来获得排名的,这个排名数值是根据关键词的创意质量、点击率、账户结构、帐户历史表现(账户生效时间、账户内其它关键词的点击率)等多种因素计算得出的值。质量度提高了以后,广告可能跳左,提高点击率。

  百度竞价最大的好处,就是排名时间快,马上投放广告,马上就有排名,所以不少的企业选择百度竞价做前期推广,而百度竞价的原理也非常简单,百度公司要赚钱生存,所以推出了这个百度付费推广的模式,通过他们的后台直接操作给你排名,你有排名可以赚到钱,但你得给他们钱,不可能永远依靠百度竞价来支撑,所以除了百度竞价,我们还可以这样去做。

  百度旗下产品

  百度旗下产品非常多,能够参与排名的也非常多,比如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经验、百度百家等等,这些百度产品只是一个平台,百度官方人员从来不会编辑里面的内容,这些平台里面的内容都是由第三方企业或个人编辑而成,既然要我们来编辑,那么推广的机会就来了。咱们还是先说说,他们排名算法以及规则吧。

  百度旗下的产品是由百度自己开发而成,在排名上有很大的优势,优势在哪里呢,就是通过阿拉丁通道排名的,说白了就是走后门。

  百度旗下产品的平台与付费推广不一样,他们不属于推广,而是直接优先展示他们网站的排名。展现的形式还是与普通网站自然排名展现的形式一样。

  但是这种阿拉丁通道的排名也是有规则的,第一他们没有收录规则,基本是审核通过的内容直接收录,所以收不收录就看你的内容是否会审核。但是他们的排名是有规则的,也的根据需求来。论权重新浪、搜狐等大型网站不比百度经验差,但是百度为了让自己旗下产品生存,获得流量,只有通过后门技术,直接用百度经验的页面来做排名。

  百度免费排名

  百度免费排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了,因为咱不是百度家的亲戚,也不是土豪玩家,所以在其他两个方面,我们没有优势,只有选择百度免费排名了,百度免费排名的规则和算法也是最多的,最麻烦的一件事情,总体还是围着信誉度(权重)展开的。这个信誉度从综合因素判断,并非单一的优势。

  收录规则

  要想有排名的前提下是收录,要向收录的前提下是有内容,所以很多网站内容太单一是很难被收录,但也有网站明显有内容就是不收录的,我是这样理解收录的。

  抓取:百度收录一个网站或页面的前提是网站被百度抓取过,也就是百度的机器来过你的站点,来你站点的前提是有一个入口,百度的入口有三个,第一自己提交、第二SEO外链、第三浏览器。浏览器大家可能不是很明白,当你的网站刚刚建立后,没有人知道你的建站建立好了,自然百度也不会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你自己了,如果你使用百度浏览器打开你的网站,这也就意味着,百度浏览器已经知道了这个站点的存在,数据也就交给了百度搜索引擎,从而达到了抓取的效果。光抓取还是不够的,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会被百度收录,所以他们收录也是要判断内容标准。

  识别:抓取了一个页面,肯定是有内容的,如果说没有内容是很难被收录的,什么是没有内容的页面呢,比如登录注册页面,这类页面是属于有内容没有意义的页面。直接会被列入到空白页面,想这类页面,我们的网站还是非常多的,比如: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之类的页面。

  所以页面肯定得有内容,并且是可识别的内容,什么叫可识别的内容,就是文字内容,百度搜索引擎是机器在识别,当遇到视频、图片、flash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视频、图片里面展现的内容是什么,所以无法识别,所以前期最好还是以文字为主。

  释放:最终才考虑到释放出来,如果释放出来后,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你的URL,释放你的页面也是需要有条件的。

  首先会判断你的页面站外推荐很多,这也就意味着这个页面是高质量的页面才会被站外推荐,容易被收录,其次是被站内推荐,这也意味着是这个页面是高质量页面才会被站内推荐。说白了,要向释放出来的内容,绝对是高质量的内容,除非发生了下面这种情况。

  最容易被收录的内容绝对是互联网新闻源最多的内容,说白了就是抄袭者很多的内容是最容易被收录的。这个时候太多人不容易理解了,抄袭越多越容易被收录?

  新闻内容是具有时效性的,当一篇新闻发布以后,马上就有很多媒体转载你的内容,而百度机器识别出来,很多新闻源有同样的内容,也就被列入了新闻的话题页面,从而这方面的内容收录也就非常简单了,不会等一天或几天后才收录,如果过几天才收录,这个新闻内容已经过时了,自然也就影响了百度的体验。

  排名规则

  参与排名的规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听到这位大哥分析了以后,自认为有一定的价值,其实无非就几个方面解决排名问题。

  得分规则:得分规则是根据一个网站的总体信誉度,比如网站的原创度、网站的停留时间、网站的跳出率、网站的打开速度、网站图片的处理、网站代码的优化等综合判断,总体被称为得分规则。

  点击规则:当你网站信誉度达到一个基础标准后,你网站会出现一些非常长尾的关键词,可能关键词排名并没有在首页,这个时候就是根据点击率的规则来计算排名的。如下图所示,当一个关键词展现量和点击率达到一个比例后,你的排名就会上前一个等级。而这个比例是根据用户的点击来计算的,并非百度定义的,比如搜索“翻墙”这个关键词,排名第二的网页比第一的点击率还高,自然排名第二的页面会会给他排名第一。

  链接规则:当你的一篇文章被站外链接过多推荐,这意味着这篇文章价值非常大,不然对方不会推荐,另外也被站内推荐多次,这也意味着这篇文章价值非常大,所以链接的规则就非常简单的,但是由于百度绿萝算法一直在打击垃圾外链,所以在链接上,最好还是自然链接比较安全。

  百度算法规则

  本不相信百度的算法有那样的神奇,但是百度确针对这一系列的算法做出了公告与K站降权的举动,不得不让我仔细分析百度算法的原理,以下几个算法仅为我个人推测。

  百度绿萝算法:我一直不相信百度绿萝算法竟然可以算出来你的链接是否购买的,但是实际百度却做到了,其中主要原理还是根据一个网站对另一个网站的链接判断,是否有反向链接、链接个数来进行判断。

  百度石榴算法:石榴算法主要打击的对象为低质量页面,其中百度蜘蛛主要是根据网站html代码来抓取的,并且搜索引擎根据文章的标签(包含排版)、重复读来进行判断网站的质量。

  百度星火计划:星火计划的原计划是为了打击抄袭者,其星火计划的原理非常简单了,也就是判断重复读来决定网站是否抄袭,同时百度蜘蛛也肯定了自己的抓取程序,目前正在往每一个网站时刻爬取靠拢。

  总结:这位自称是百度官方的人给了我百度排名规则和算法,经过我的判断,貌似这三年来,我一直根据这个条件在进行优化。

  来源:久闻网(QQ/微信号:394062665)投稿

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在IT行业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改变世界的产品,如iPhone智能手机、第一代英特尔迅驰笔记本、 Bose出品的去噪耳机。同样的,在此期间也曾出现过一些非常糟糕的产品,并且失败得一塌涂地。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比如说诺基亚的游戏手机,试图与任天堂和索尼在游戏领域开展竞争,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这些产品的教训告诉我们,光有好的概念,但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极为容易遭遇惨败的。下文是ZDNET评选出的史上十五大最糟糕的产品。

  《模拟城市5》(2013)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2013年发售的《模拟城市5》或许是近两年最失败的一款游戏。这款游戏发售后很多用户都无法连入游戏,那些顺利连入游戏的幸运儿也无法在游戏里做任何事情,开发游戏的Maxis工作室甚至不得不正式向玩家道歉。

  苹果Newton MessagePad (1983)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苹果推出的Newton MessagePad是世界上第一款掌上电脑(PDA),可以说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可惜当时的用户并不接受这款概念超前的产品,而且Newton MessagePad售价高达700美元,手写功能也并不完善。

  索尼Betamax录像机(1975)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JVC推出革命性的VHS录像技术之后,索尼也紧跟着推出了自家的Betamax录像技术。技术层面上来看索尼Betamax更胜一筹,但一方面Betamax售价更高,另一方面Betamax录像带的录制长度仅为1小时,而VHS录像带却能录制3个小时,消费者自然更倾向于 “便宜大碗”的VHS录像机了。

  HTC代工的第一代Facebook Phone (2013)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Facebook Phone是一款发布前就已经注定要走向失败的产品。Facebook Phone主打Facebook Home定制系统,然而Facebook Home用户体验非常糟糕,而且其他Android手机也可以安装Facebook Home。这款手机上市时的合约价为99美元,即使AT&T将合约价调整到了99美分,依然没有多少用户愿意购买这台手机。

  惠普TouchPad (2011)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2011年惠普发布TouchPad平板电脑,试图与iPad展开竞争。惠普TouchPad的性能并不差,在百思买上架49天内就卖出了2.5万台,但它在与iPad的竞争中却全面落在了下风,最终造成惠普公司资产减记8.85亿美元。之后惠普放弃TouchPad平板和所有WebOS手机,这一策略又让惠普损失了7.55亿美元。

  激光视盘Laserdisc(1978)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尽管在上世纪70年代,这种大容量存储媒介,然而激光视盘体积较大,价格贵,还容易损坏,最终还是没有被市场认可。

  微软Bob (1995)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1995年,微软发布一款颇具创意的图行操作界面Bob,尽管这个想法很好,但却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在短短的一年后就销声匿迹了。比尔-盖茨之后曾这样归纳Bob失败的原因:“很不幸的是,这款软件需要的硬件性能当时绝大多数的电脑都无法满足,而且当时的市场条件也不算合适。”

  Windows Vista (2007)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作为Windows XP的后继产品,Windows Vista或许是微软历史上最失败的一代操作系统。2007年1月发布之后,微软就忙着为Windows Vista准备各种补丁,然而问题依然是层出不穷。

  东芝HD DVD (2006)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2006年,东芝主导的HD DVD和由索尼主导的蓝光DVD这两种高清存储媒介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最终蓝光阵营全面胜出,东芝因此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Twitter音乐分享应用#Music(2013)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Twitter推出的#Music音乐分享应用曾一度攀升至App Store应用排行榜前列,然而经历最初的火爆之后,其下载量却直线下滑,使用率也不高。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Twitter战略规划上的失误,对于这项业务Twitter并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应用开发团队的负责人也在应用上线后跳槽,Twitter最终放弃了这款应用。

  初代Xbox 360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微软2005年年底推出第二代游戏主机Xbox 360,结果最初几批次的Xbox 360却遭遇了致命的三红问题,据称初代Xbox 360的返修率高达68%。为此微软遭受巨大损失,据称修复和退还故障机器让微软赔上整整10亿美元,微软还不得不将Xbox 360的保修期延长到三年。

  Mobile ESPN定制手机(2006)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美国体育频道ESPN推出一款定制手机,预装应用可以查看ESPN的独家体育视频和其他一些资源。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卖点,然后这款手机就信心满满地贴上了400美元的价格标签上架销售了。这款手机最终在开卖八个月以后停产了,销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奥巴马医改网站Healthcare.gov launch (2013)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美国政府推出的医保网站Healthcare.gov launch简直就是个灾难。这个号称耗资8亿多美元,由5亿行代码写成的网站上线以后问题不断,网站屡屡奔溃不说,还曾遭受黑客攻击,直接导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部长凯瑟琳-西贝里乌斯(Kathleen Sibelius)辞职。最终走投无路的政府高管们只能找来谷歌等科技巨头帮忙拯救这个网站。

  三星智能手表Samsung smartwatches(2014)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顺应潮流,三星2014年推出Gear 2,Gear 2 Neo等多款可穿戴设备。遗憾的是,压根没人买这几款产品。由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销售不给力,三星2014年利润大跌60%。

  亚马逊Fire phone手机(2014)

史上最糟糕的十五款科技产品

  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开始做硬件了,Kindle电子书大卖,Fire TV电视棒和Echo智能音箱也不错,但去年风风火火推出的Fire Phone智能手机却砸了。Fire Phone发售时的价格为649美元起,现在却只能和Prime会员服务一起搭售,而且是买会员送手机…

  英文原文:The most epically bad tech product launches of all time , 翻译:网易科技

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互联网装修2015大事件盘点

  2015年是中国家装产业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两轮股灾和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对下游行业影响巨大,传统家装公司赖以生存的中高端家装市场受损严重,另一方面,新兴的互联网装修与家装O2O公司背靠资本,又迅速抢走了过去不太被重视的低端家装市场。

  年初从小米装修爱空间的概念营销开始,到齐家网土巴兔两大平台相继融资,互联网的入侵给家装行业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一些传统家装如实创金螳螂被迫也开始打起了互联网的旗号积极转型,但无奈积重难返,不久前,金螳螂和家装e站的合作结束,颇有些洋务运动的悲凉意味。

整个互联网装修的概念因雷军而起

整个互联网装修的概念因雷军而起

  其实最早的时候,传统大佬是看不上互联网装修的,《新闻晚高峰》上有个去年的视频,当记者采访业内一知名装修公司老板,询问对新兴互联网装修看法时,对方把玩着念珠不屑一顾的表示“那都是骗人的”。那架势让人想起清末,面对列强的滑膛枪,自信能刀枪不入的拳民高手,谁知没过多久,还没等这些传统大佬施展鹰爪铁布衫的绝学,那边互联网装修公司依靠 “标准化套餐”和“免费设计”已经对传统家装进行了“降维攻击”。

  整理后的2015年全年互联网装修行业的大事年表:

  2014年底,爱空间创始人陈炜与雷军见面,商讨融资事宜

  2015年2月,爱空间利用雷军投资进行话题宣传,因为小米特有的互联网属性,“互联网装修”“小米家装”等概念初步形成。

  2015年3月5日,记住这一天,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国家战略,大量O2O创业者涌现,雷军的“风猪”理论被奉为圭臬。

  2015年3月,有住网,柚子装修,蘑菇装修等第一批垂直互联网装修公司首先发声,并且围绕小米进行各种公关论战,但心照不宣的是,所有人都暗暗将矛头指向了传统家装。聚通,东易等传统装修大佬感到压力,开始宣称将拥抱互联网积极转型。

  2015年4月,两大老牌互联网装修中介平台,齐家网与土巴兔相继获得融资。当月齐家网开始吸收柚子装修,有住网等垂直家装O2O公司开始进驻。

  2015年5月,地铁与公交上开始密集出现互联网装修公司的广告

  2015年7月,互联网装修概念大火,又一批新兴的家装O2O公司出现,为了博取关注,这些新加入战局的公司往往相比第一批家装O2O公司更加激进,在一场发布会上,悦家网CEO直接开炮攻击同行,此后一些新公司也把攻击爱空间作为博取上位的手段之一,但事实上叫嚣得越厉害的企业往往越弱小,当月的另一件大事是老牌工装金螳螂和家装e站解除合作,再次折射出传统装修和互联网的磨合困境。

  2015年9月,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做客齐家网,呼吁未来家装O2O的价值在于行业整合。

  2015年10月,受互联网寒冬影响,一些小型互联网家装公司被资本抛弃,逐渐衰落。由腾讯投资的美家帮成为唯一公开宣称获得B轮的垂直公司。

  2015年11月,互联网装修开始进入两极分化的下半场,业内自媒体和专家呼吁,互联网装修最重要的是加强供应链和施工队的管理。

  为什么2015年互联网装修公司会扎堆出现?

  没有人能否认,首先是资本的注入造就了今年的大部分创业者,从爱空间到齐家网几乎每一个与互联网家装有关的公司背后都能够找到资本的身影。

  而在用户方面,人群迭代, 85、90后开始成为买房装修的主力军。这部分年轻用户成长在互联网次世代环境下,同为互联网人,对新兴的互联网装修更具有亲近感,与他们的父辈相比,这些用户更加勇于尝试,但一旦发现没有满足自己的预期,他们也非常容易将一些家装过程中的负面信息进行放大和扩散。

数据来自于企鹅智酷与艾瑞iresearch

(数据来自于企鹅智酷与艾瑞iresearch)

  根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CIDA)发布的数据,2013~2014年,中国家装行业增速超过了10%,2014年家装行业总产值约1.5万亿元,我国家装行业总规模十分庞大,十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2.3%,增长势头迅猛,如果加上家具,电器,软装,泛家居等,行业总产值超过3亿万元。

数据来自于艾瑞iresearch

(数据来自于艾瑞iresearch)

  在网络需求上,2014年家装行业日均搜索指数达到了260.0万,环比增长14.4% 2014年家装行业搜索指数受楼市回暖影响,呈现稳步升高的趋势,日均搜索指数为260.0万,较上季度环比增长14.4%,从数据上看,应该说网络需求之下,互联网家装顺应而出。

  2015年那些受人关注的互联网公司做了哪些布局

  互联网装修具有两种形态,其中数量较多的是直营家装O2O公司,这部分公司大多历史较短,以爱空间,海尔有住等为代表。

  爱空间

  如果说爱空间是本年度最具关注和争议的互联网装修公司,没人会反对,其对业内最大的贡献是作为领头羊教育了市场,普及了“互联网装修”的概念,其借势投资人雷军的“小米家装”头衔在早期吸引了巨大的关注,后期的699套餐+20天工期,其中699套餐推广模式更是被业内大部分公司学习,而自有产业工人则颇具争议性。

借势小米,爱空间创始人陈炜(右)开始进军互联网装修

借势小米,爱空间创始人陈炜(右)开始进军互联网装修

  2015年7月爱空间率先开展城市合伙人,进入了互联网装修跑马圈地的第二轮,但同时爱空间的模式又决定了未来两大挑战:一是扩张规模后,品牌和管理都会被稀释,如何保证服务和产品标准化是个难题,二是爱空间的“自有产业工人”模式成本不菲,无论手头有没有活,工人都得照发工资,在资本观望期,如何节约成本并且拿更多的单成为一大难题,众所周知,入冬以后,装修市场会萎靡相当长的时间。

  有住网

  有住网的背后是海尔装修,算是系出名门了,主打智能家居,依托海尔是天然优势,业内共识也都认为智能家居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应该说有住网是含着金匙的一家家装O2O公司,当大部分同类公司还在资本寒冬中挣扎,盼着投资人雪中送炭的时候,有住网轻松获得1亿A轮融资,由于有住早期有海尔直接注资,所以这一轮融资实际上可以视作B轮。

  不过在营销策略上,有住网主打的“百变加”概念对一般用户来说难以理解,对主品牌是一种稀释。另外有住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营销方法,但中间经历的手段让人哭笑不得,从3月起诉爱空间进行碰瓷营销,之后靠炒作王思聪,清华装修工等新闻蹭头条,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有住网的基础本有机会可以执行业牛耳,但是格局问题却让它显得总是亦步亦趋。

  之后我们盘点平台,以前业内曾有一个比较有名的预言:家装O2O会诞生下个京东,这句话其实没有说完,那就是这家公司一定是平台模式,因为规模效应。国内从事家装垂直电商的平台非常多,像一起装修网、我爱我家等众多平台,甚至58 赶集也有相应的家装服务产品,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真正有机会为下一个京东只能在下面的平台型公司产生。

  齐家网

  齐家网创立于2005年3月,总部设在上海,按历史来说算是比较资深了。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家居(含装潢、建材、家具、家电等) 、婚庆和大众生活消费品。齐家的口号是在让消费者轻松、放心、便捷地完成家庭装潢消费,帮助他们购买到更便宜、更合适他们的家居产品。2012年齐家网宣布战略转型,为了更好的经营,将业务分拆为了齐家团购、齐家装修、齐家商城三块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所有互联网装修模式公司中,齐家网非常注重供应链管理的。在去年获得百度战略投资后,齐家网率先投资4亿入股海鸥卫浴,在业内创业者都热衷于项目做轻的时代,齐家网此举算是前无古人的行为,颇有点当年刘强东一意孤行做自有物流的味道。

  为什么布局供应链,对于家装产业后端来说,从供应链、从仓储、物流到施工,是一整条链条的。供应链对整个家装运营成本和效率的影响最大,为了最大化利用供应链优势,利用资本快速布局线下体验店也是一条方法,从2008年开始起,齐家网就开设了线下的展示门店,据CEO邓华金介绍,未来齐家网的融资主要是加强供应链+体验馆的建设。

线下体验店是齐家网O2O布局的重要一环

线下体验店是齐家网O2O布局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整个家装电商行业还处在交易的初期起步阶段,不少创业者受资本推动,纷纷布局,把家装O2O市场变成了群雄逐鹿的沙场,但是对于家装来说,真正的着力点恰恰在线下。

  土巴兔

  土巴兔创立于2008年,在今年刚刚拿到2亿美元的C轮融资,据土巴兔董事长兼ceo王国彬表示,此次融资完成后,将加速土巴兔在其它城市的落地进程。

  土巴兔的品牌VI(品牌视觉识别)是所有互联网装修中做的最好的,绿色调+安全帽兔子的形象,有点三只松鼠的味道,霍格斯黑德的《迷恋》里专门有一章阐述品牌人格化和如何将品牌变成具象来与用户产生对话机制。选用的汪涵代言策略和广告推广规模的费用比例,也彰显出团队市场部门的老练(估算广告费应是汪涵代言费用的7~10倍) 。

今年随处可见的土巴兔广告

今年随处可见的土巴兔广告

  所以今年我们在公交车,地铁,和电梯电视中频繁的看到土巴兔的广告,土巴兔董事长兼CEO王国彬曾在融资后表示,资金将更加强化土巴兔在精准装修用户群的入口,未来有可能向智能家居布局、大数据+C2B模式配合建材厂商打通家装O2O整个链条。不过根据《IT时报》的一篇报道上看,土巴兔在装修公司的管理上,依然有一段路要走。

  未来资本寒冬会给互联网装修带来哪些影响

  家装不是一个模式与融资故事就能支撑一个企业的行业,也没有别的O2O模式那么高大上,它是一个典型的泥腿子行业,行业离散度高、线下交付难、交付周期长的产品,交付依赖于人、依赖于本地化。而目前的资本寒冬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家装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些没有线下沉淀的初创公司会被逐渐消失。

  在寒冬中,资本大多会选择观望,看一下业内有所少没拿到B轮的公司就知道了,舍予兄身在其中所以知道,2015年底会非常难熬,而家装是一个讲究现金流的行业,接下来会有很多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但是明年3月开春以后,全国家装市场又会迎来金三银四的旺季,对创业者来说,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多的订单,谁就能活下来。

  结语:

  这一年来,写了太多模式,融资,营销,一年过去了,最后我想写的人,不是创业者,不是投资人,是那个工地墙角默默批着腻子的工人,我想写他们如何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里挣扎与奋斗,但无奈我是个TMT行业作者,但这个结尾我必须加上,算是对这一年奋战在一线的工人们表达一丝敬意,他们才是家装行业真正的建设者。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舍予兄,三只松鼠前广告负责人,社会化营销及家装O2O研究者,自媒体人,微信号shuyang9451

2015年11月29日星期日

电商代运营亦产品为王

  我们经常讲产品为王,不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电商,但“产品为王”是否就是王道?笔者认为,这似乎也还不够,如果要完整,就应该是产品为王,而品牌是王后。如果是电商行业,则平台也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电商项目的子宫。

  王与王后结合,通过子宫,然后才能产生销量。这就是产品为王得以实现的保证,否则,只是空话。

  这是一个电商代运营企业壤歌电商为我们做的经典诠释,最近他们获得了投资,在此之前,他们曾打造了数个品类全网至少TOP10的业绩,包括家居、婚庆、伞类、推车等多个类目全网TOP1、TOP2、TOP7、TOP10.

  从一个本跟“产品为王”无关的电商代运营企业说起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电商代运营的真实案例,讲讲产品、品牌、平台三者之间对打造一个全网TOP1品类的作用。

  通常来讲,电商代运营企业应该跟“产品为王”无关,因为他们运营的往往是别人的产品。但是,下面这个公司,却很好的掌控了这点。

  杭州电商代运营公司壤歌电商竟然创造了家居、婚庆、伞类、推车等多个类目全网TOP1、TOP2、TOP7、TOP10等骄人业绩,其中婚庆类目更是全网销量TOP1.近期,他们更是获得了来自浙商产业资本的战略投资。

  他们奉行的原则就是,产品为王,这是基础,而品牌是王后,它是产品的另一半,是产品的灵魂,是附着在产品之上的主宰。但是,它又源于产品,离不开产品,正如神话里说的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总之,他们相互依存。最后,平台是子宫,负责产生销量。而这,或许也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笔者也认为,在后电商时代,随着电商红利期的过去,必须三者紧密结合,然后才能做好包括天猫淘宝京东苏宁在内的所有电商平台运营。

  在以往,很多电商企业,也有很多电商代运营企业要不就忽略产品,要不就忽略做品牌提升,而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平台运营上。

  现在,是时候换换思路了。即便是一些已经有线下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也应该要考虑,怎么打造互联网品牌知名度,并充分利用好平台“子宫”了。

  如何“产品为王”

  产品为王肯定是颠扑不破的至理,但是,要真正实现产品为王真的不容易,电商代运营企业更是如此,因为他们运营的往往是别人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上没有太多话语权。

  但是,产品为王,绝对是一个电商项目成败的关键。不管是自己运营,还是代运营。很多时候,很多电商企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做不起来,可能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

  那么电商企业,特别是代运营企业,如何确保“产品为王”呢

  壤歌电商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有优质产品的企业合作,即便目前而言,它还没有品牌知名度,或者没有互联网品牌知名度。这是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只要对消费者负责了,才能赢得市场认可。而这对于壤歌电商来讲,其作用在于,也维护了他们自己的品牌,因为每次合作的企业都产品优质的企业,所以,他们每次代运营的项目都是相对比较成功的,这就为他们培养了好的行业声誉。

  对于一些产品质量不怎么样的企业,如果企业本身不愿意配合壤歌电商进行产品调整,壤歌电商宁愿放弃这样的生意,即便对方开出的服务费用相对较高,但壤歌电商认为,这种合作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合作很难见到效果,也就意味着合作企业赚不到钱,那就必然会在某一个阶段中止合作。这种合作的中止,这意味着前期双方的付出都付诸东流,合作企业如此,壤歌电商也是如此。既然这样,那还不如不合作。

  所以壤歌电商的第二个策略是,对于一些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的企业,可以合作,但是一定要由壤歌电商针对产品提出专业性的改进意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产品符合互联网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

  是的,产品质量只是产品为王的一个方面,是否符合互联网特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质量是产品的一个重要价值,互联网消费者需求是另一个重要价值。

  为此,壤歌电商首先会提供市场调研,然后形成完整的方案,用以指导传统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当中实现互联网+的转型,帮助传统企业实现其现有产品、业务与电商市场环境的“升级与调整”。

  壤歌电商认为,传统企业互联网+是应该渗透的企业的方方面面的,产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何“品牌为后”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过了电商风口时期,很多人甚至认为现在已经是传统电商时代。而壤歌电商认为,现在是电商升级时代,即2.0时代。在电商2.0时代,传统的流量思维、爆款思维难以支撑电商品牌持续成长,竞争逻辑将进一步回归到商业基本价值,即战略决策、品牌格局、产品价值。

  战略决策决定品牌格局,品牌格局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壤歌电商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提出决策先行、品牌先行、产品先行的观点,将深刻的消费者洞察与完整的品牌价值塑造相结合,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打造不一样的电商品牌。

  这也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传统线下品牌,进行互联网品牌调整,帮助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品牌决策、品牌梳理与呈现等进行全方位的互联网品牌升级。

  其次,针对那些暂未形成较好品牌效应的企业,帮助他们通过在电商平台的深入运营,实现互联网品牌形象的提升。

  前提都是,这些企业产品本身都非常优质。产品为王,始终是核心。

  具体而言,在品牌打造方面,壤歌电商实现的是对现有品牌形象、营销方式、客户体验与线上消费者需求的“重塑与变革”。

  首先是品牌形象的改观。最经典的案例是对推车品牌CHBABY的打造,在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后,壤歌电商在CHBABY品牌旗舰店形成了针对改品牌的一套新的视觉系统,外加个性化的文案体系,用时尚的画面和语言对品牌进行了体现,实现了该品牌“从婴宝到‘极致辣妈推车品牌’”的品牌形象重新塑造。

  其次是营销方式的改变。以前的电商运营公司很多都基本只有销售,没有营销,他们通常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平台内部流量的抓取,所以往往缺少基本的品牌打造意识。壤歌电商通过全媒体互动营销整合,以情景营销为主线,通过对故事、情感、场景的展现与描绘,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架设情感链接,以极强的带入感和体验感强化品牌价值,体现品牌差异。并充分运用到了事件(话题)营销、新媒体营销等各种新型的数字化营销方式。如他们打造的年品经典案例,一只盒子,就充分运用到了各种营销手段,包括事件营销、话题炒作等。

  最后,为实现品牌的二次传播,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口碑,壤歌电商以良好的客户服务,实现了客户体验与线上消费者的深度结合,确保消费者能对品牌提升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并针对客户反馈,以用户思维为导向,进一步来改进产品和品牌形象,使之趋于更大完美。

  怎样将平台打造成子宫?

  可以说,针对产品为王和品牌为后,壤歌电商的思路非常清晰,它包括五个方面的清晰流程:

  一、战略先行:从源头开始对项目定位、盈利模型、产品策略、营销方式、客户价值等多个维度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系统规划电商业务的开展模式,对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指引。

  二、策略规划:根据电商战略定位的需求确定项目的产品、营销、客户等各项策略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指标。

  三、重塑品牌: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理念和市场竞争环境对项目品牌形象、视觉表现、文案策略进行系统定位和建设。

  四、情景营销:通过对故事、情感、场景的展现与描绘,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架设情感链接,以极强的带入感和体验感强化品牌价值,体现品牌差异。

  五、分享体验:通过富有趣味的品牌互动和客户体验设计,引导消费者主动分享品牌理念,为品牌的二次传播和社会化营销奠定基础。

  做好了这些工作,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深耕平台。因为平台是子宫,它连接的是产道,任何电商企业,只有有销售,才能存活。壤歌电商在平台运营方面经过数年的积累,多个全网前十案例的打造,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运营经验,这个无需强调。

  与其他代运营企业和电商企业不同的是,在做好平台运营的同时,壤歌电商实现的是对产品为王和品牌为后的脉络梳理之后,顺理成章地销量提升。这就像一个小孩的孕育过程,夫妻两口,一个王,一个后,经过长期的备孕准备终于形成了受精胚胎,然后在十个月的怀胎过程中,经历产检、营养补充、心情调整等各种流程,最终走进了产房一样。

  所以壤歌电商认为,自己与一般电商企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前面两个部分。孩子怀上了,到了子宫里,只要生出来了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怀上孩子,并且让其安全度过十个月的周期,最终具备一切条件可以生,这个会相对较难。

  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电商企业会难产,甚至流产的主要原因。

  来源:投稿,文/杨子seo

故事很美却没人买单,问题可能出在这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大人讲故事,各种妖魔鬼怪、爱恨情仇扑面而来,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长大之后,大部分故事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记得起来,也只是呵呵一笑,顶多浮现一下讲故事那张慈祥的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而,也有一些人,被一个故事影响了一生。

  举个例子。小明,小时候奶奶经常给他做糖吃,那种味道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长大后,小明把那种糖做成了一个很畅销的产品。

  这才是内容营销中的故事。

  讲故事本来是很轻松随性的事情,但是内容营销中的讲故事就不能这么慈祥了。对内容营销来说,达不到营销目的的故事都不是好故事。

  那么,怎么提高故事的营销力呢?

  强行插入太没品了,这个年代不流行这个;软性植入又太没有存在感,容易被无视掉。

  怎么破?

  这里提供一个故事模板,很老套却很实用,是内容营销故事的经典套路。

  即现在很不好-通过某某东西-变好

  或者  现在挺好–通过某某东西–变得更好

  总之,就是要变好。

  这就跟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或者电视里看到的故事有很大的差别了。这些故事就是纯粹叙述或者熏染氛围,但是内容营销中的故事总会突出某一样东西。要突出的东西,就是上面模板中的“某某东西”。

  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而各种产品和服务就是帮人变得更好的工具。

  内容营销中的故事,要给别人构建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就是一个改变现状的场景。我们大概可以这么描述:

  有个小男孩,还有一条大河。小男孩坐在贫穷落后的一岸,痴痴地望着繁华似锦的一岸。然而,整条河没有一坐桥。所以,小男孩只能痴痴地望着,心里时而羡慕,时而嫉妒,盼望着某一天出现一座桥。有了这座桥,他就可以奔向对岸愉快地玩耍了,甚至还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从这个场景中,除了主人公,有三个关键元素:此岸-桥-彼岸。

  这三个东西,如果要做一个优劣度对比的话,最�p的是此岸,最美好的是彼岸,而那座桥,不好也不坏,但是最有用。

  是的,你的产品或服务,就是要做那座桥。有了这座桥,此岸苦逼的小明就可以通往彼岸,变成幻想中的自己了。

  讲故事的时候,最常见的两个陷阱:

  1、桥喧宾夺主

  花太多口水去描述那一座桥,甚至抢了彼岸的风头,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一旦桥的风头盖过彼岸,就会破坏故事的艺术价值,变成赤裸裸的推销,自传播的命根子被切断。

  比如:天天鼓吹“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特色 ”、“我们的承诺”,满篇都是“我”、“我们”,而且主题只有一个:我们好牛逼。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强行插入。很卖力,也很恶心。想象一下:你站在桥上欣赏大好河山,旁边有个没刷牙的人在朝你喷口水……

  对此我只想泼一碗隔夜的冷鸡汤:不要整天风情万种,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其实桥本身就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少了它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不用再过分吹嘘,只要告诉别人这里有座桥即可。

  2、彼岸过于抢眼

  一个故事中,不怕此岸有多暗淡,就怕彼岸亮瞎眼。彼岸太抢眼的后果,就是此岸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光直愣愣地看着彼岸,很自然就忘记了桥的存在。你想吸引别人过桥,然后收过桥费,可现在大家都紧紧地盯着对岸在尖叫,所以桥就显得毫无存在感了。

  比如:在一个故事中,品牌的信息只用“某某公司负责人提到”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整个故事与品牌无关,只在文末摆一个可怜的logo和slogan。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弱弱的软性植入,疲软得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就没了。

  所以,一个故事当中,不要给你的客户一下子画太大的饼,大家会觉得脱离实际,不会想到找座桥跑过去吃饼。

  现在有一种颇为极端的现象在抬头。有些公司内容意识超强,公司上下齐刷刷地喊着“无内容不营销”。由于太强调内容的重要性,请来了很多内容制作专家。而这些内容专家,手段之高明,简直上升到了艺术家的层面。没错,他们就是被大手笔请过来的作家、画家、创意大师,这些人才天天在那里写小说,写散文,作画。他们的作品,大家都很喜欢,喜欢到只顾欣赏,都忘记作品背后是想要突出产品了。

  这就是彼岸过于抢眼的例子。

  如果内容营销中的故事有一个表达程度的问题,那么只要满足了需要即可,而不用盲目取悦。雪中送炭容易让人动情,锦上添花别人不一定领情。需求是一层一层剥开的,满足需求的过程也要循序渐进。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有效故事的几个要点:

  1、让看故事的人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小明,这是有效故事的根基;

  2、有一个较差的现状-此岸,和一个较好的状态-彼岸,以及一个改变现状的东西-桥;

  3、三者分工合作,此岸负责恶心人,彼岸负责诱惑人,桥充当一个实用工具,负责提供逃离通道;

  4、如果要给三个元素的属性一个定位,那就是:此岸-低端小气Low到爆,彼岸-高端霸气上档次,桥-低调奢华有内涵。

  把产品安放在一个不那么显眼但很重要的位置,才能构成一个由营销力的故事。所有产品和服务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让他人活得更好。如果你的产品没有这个基因,故事讲得越多,产品死得越快。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公众号:zhangsa2012

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程序员的楷模:全自动化的生活

  俄罗斯程序员实现了全自动化的生活,写了一堆脚本,会给老婆发加班短信、会在宿醉不醒时给自己请假、会自动根据邮件恢复客户的数据库、还可以一键远程煮咖啡。还原这一故事的GitHub项目已经成了这几天最为火热的项目之一,真是程序员们的楷模啊……

  GitHub上这个名为“hacker scripts”的项目收获7800多星,甚至超过了微软开源Visual Studio Code的受欢迎程度……

  这个项目,其实出自于一个“故事”——它原本来自于俄罗斯聊天记录收存网站bash.im上的一段聊天记录,由JitBit网站的Alex翻译为英文后,GitHub上这名为NARKOZ的用户试着还原出了故事中的相关脚本,其实更多还是起到分享这则故事的作用。

  以下是这段聊天记录的中文翻译

  (译文省略了一些编程和linux相关的专用名词和程序名,因为我也不是很了解。能看懂的应该都能看原文吧……)

  是这样的,我们的构建工程师前段时间离职去了另一家公司,这货基本算是生活在终端里吧。这么说吧,如果有任何事情要花费他超过90秒的时间,他一定会写一个脚本来实现那件事情的自动化。

  总之,该程序员离职后,同事在他的电脑上发现了几个显眼的脚本。

  脚本1:拍老婆马屁

  这个脚本会给程序员的妻子发一条“今天加班”的短信,同时还会从文本库里随机选取一条加班理由,让短信每次都不一样。这个脚本通过定时任务来触发,如果在工作日晚上9点之后,这名程序员运维的服务器上还有正在运行的SSH进程时执行。

  脚本2:库马尔是个傻逼

  (库马尔是公司一个客户的数据管理员,从文件名就可以看出,这位工程师经常和他打交道... ... )

  这个脚本会自动扫描程序员的邮箱,一旦发现有“库马尔”发来的新邮件时,会随即进一步扫描邮件内有没有出现“求助”“出问题了”“抱歉”等关键字,如果找到了这些关键字,系统就会自动连上客户公司的服务器,把(提到出错的)中间数据库恢复成最近的一个可用备份。然后自动回复一封邮件,内容是:“没事儿哥们儿,下次小心点啊。”

  脚本3 :请假

  这个脚本也属于定时任务,只会在工作日早上8点45分后服务器依然没有活动SSH进程时执行。运行后自动给公司发一封“今天身体不适”或“今天我在家上班”的邮件,同样会从文本库中随机抽选出一条请假理由附上。

  脚本4:老子要喝咖啡

  这个脚本在执行之后,会先精确等候17秒,然后打开一个SSH进程,远程连接到公司的咖啡机(妈蛋我们都不知道公司的咖啡机居然还有Linux系统)然后传送一堆代码过去,咖啡机就会煮一份中杯半咖啡因的拿铁咖啡,然后精确等待24秒后,再倒进咖啡杯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等待时间呢,因为这个脚本运行的全程,正好是这名程序员从自己的办公桌前起身,走到咖啡机所需要话费的时间。

  这么说吧,如果有任何事情要花费他超过90秒的时间,他一定会写一个脚本来实现那件事情的自动化。

  内容来源by @fall_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