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6日星期二

月光博客的微信公众号

  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微信,微信公众号也越来越多,很多以前写博客的人,现在都开始写微信公众号了,这两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从引流的角度看,这只是两个不同的写作平台而已。

  博客平台的流量来源是开放的,例如基于BSP的博客平台主要流量来自门户,例如新浪博客的流量基本来自新浪编辑的推荐,百度百家的流量也是一样,独立博客的流量则大多来自不同的搜索引擎。

  微信公众平台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封闭的平台,里面基本上没有来自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流量,相当于是腾讯自己的一个生态系统:微信,腾讯控制了所有微信公众号的生杀大权。

  对于博客来说,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是变动的、不稳定的,随着博客权重的变化以及页面收录情况而变化,长期不更新的博客流量会慢慢降低,用户的黏性不大,基本上是看了就走的那种。

  在RSS阅读器流行的时代,RSS阅读器是一个用户入口,阅读器用户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来成为一个博客的真正“订阅者”,然而RSS的天生缺陷是社交能力不足,缺少用户之间的关注、评论、赞等功能,随着Google Reader的灭亡,博客的这种RSS订阅平台用户大量流失。

  而在中国,还存在着网络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个人开通博客网站在很多省份是“非法”的,开通评论、分享等社交功能的网站通常会被要求以“企业”身份进行备案,这也让个人博客的生存空间备受挤压。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腾讯微信的封闭用户池,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是私有的,只有公众号运营者自己知道自己多少用户,用户属性都是怎么样的,自己的用户喜欢什么类型的服务,微信用户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公众帐号,随着时间的增长,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是处于稳定增长的状况,这也提供了一个自媒体的新型平台,虽然你控制不了这个公众号的生死,但却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来获得大量用户。

  因此,对于个人博客来说,将博客文章同步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是一个增加稳定的订阅用户的一个好方法,既然Google Reader已经不存在了,但真实的用户并不会消失,用户们会在自己喜欢的平台继续订阅各种信息。

  接下来推荐一下月光博客的微信公众号:名称是williamlonginfo,是一个已认证的公众号,提供互联网信息前沿资讯,分享互联网无限资源,关注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博客媒体。订阅二维码如下图所示。

月光博客

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

华为代工谷歌发布Nexus 6P新机

  9月30日凌晨消息,谷歌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由华为代工的Nexus 6P手机等两款手机产品,以及Android 6.0棉花糖系统、新一代chromecast、Chromecast Audio等。

  Nexus 6P以及Nexus 5X

  谷歌首次在一次产品更新中推出两款手机,包括华为代工Nexus 6P和LG代工Nexus 5X。其中Nexus 6P采用5.7英寸WQHD 2560 x 1440分辨率显示屏,骁龙810+3GB RAM基本硬件组合,屏幕表面覆盖康宁大猩猩第四代防刮玻璃,以及一体铝制机身;拍照方面,新机配备前置摄像 头800万像素,和索尼制造1200万级别主镜头,当然画质是另外一回事。其他方面,Nexus 6P拥有USB Type-C接口充电速度是iPhone 6 Plus的两倍,并且配备指纹识别模块。

华为代工谷歌发布Nexus 6P新机

  Nexus 6P负责旗舰系列,Nexus 5X则负责中端发展,新机采用5.2英寸1080P显示屏,搭配2GHz骁龙808处理器+2GB运行内存的基本硬件组合。不过,这款手机反倒成了发布会主要讲解对象,譬如Nexus Imprint的背置指纹传感器,可用于识别、支付;支持每秒120帧连拍和4K视频录制,CMOS规格也和Nexus 6P相同。最后,新机同样是USB Type-C接口。

  具体到发售方面,两款手机均会在10月和各位见面,并且在谷歌的官方在线商店就可以买到。价格上Nexus 5X为379美元,Nexus 6P为499美元。

  Android 6.0

  虽然上半年刚刚进行版本更新,但是此次Google对系统再次进行调整。譬如会精简预装应用,同时还会增加Now on Tap,可以看成是Google Voice和谷歌搜索扩展出来的应用抽屉,根据打开的App快速呈现你想要的内容;锁屏状态下也可以通过“OK,Google”语音启动Google Now,电池性能也会增强30%。

  谷歌服务

  依旧是一段国内关联不大的内容,新的谷歌音乐家庭计划需要用户每月花费14.99美元,可支持6台设备;相册玩法更多样,可以和别人共享相册,对照片进行多维度注释,方便查找分类。

  当然,既然云上有了用户这么多秘密,自然安全也是个问题。到现在为止,Chromecast已经卖出超过2000万台。新Chromecast采用双频无线网络连接,以及改进的Wi-Fi性能;另外chromecast的音频设备也亮相了,对于国内用户,看看就算了。

  Pixel C

  Chromebook Pixel一样由谷歌设计,不同的是,Chromebook Pixel运行Chrome OS操作系统,而Pixel C则运行Android。外观方面,Pixel C采用金属材质机身以及10.2英寸302ppi显示屏,屏幕分辨率为2560 X 1600像素。

  配置方面,Pixel C搭载英伟达Tegra X1处理器,3GB运行内存,USB Type-C接口,运行Android 6.0 MarshMallow软件。类似于Chromebook Pixel,Pixel C背部或有能显示电池电量的光条,同时支持外配键盘盖。存储方面有,32GB和64GB可选。

  售价方面,基础版售价499美元,而64GB版本售价599美元。

  稿源:新浪科技

苹果音乐电影图书服务进入中国

  9月30日消息,苹果宣布即日起为中国大陆用户推出Apple Music音乐、iTunes电影以及iBooks图书服务,这是苹果入华以来首次在国内推出其音乐、电影和图书娱乐生态内容,使用这些服务要求用户有iOS 8.4或更高版本。

  Apple Music

  苹果表示,Apple Music囊括数百万首歌曲,并特别呈现陈奕迅、李荣浩、林俊杰和邓紫棋等华语乐坛音乐人,以及TaylorSwift、EdSheeran等在内的一系列国际艺人的精彩内容。从9月30日起,中国的乐迷将获得为期3个月的免费会员试用,试用结束后需支付每月10元人民币的个人会员资格费用。另外,还可选择家人共享计划,每月需15元,即可让六位家庭成员享受此服务。

苹果音乐电影图书服务进入中国

  中国大陆地区用户包月后可试听大部分音乐,中国版Apple Music的音乐只能通过在线和离线试听两种方式收听,不能被下载或转存。鉴于国内音乐软件的多样化和资费较低的情况,苹果此次针对中国用户除下调了资费外,还将提供独家定制内容,也会有林俊杰、邓紫棋、李荣浩等本地艺人通过Apple Music的Connect(明星与粉丝互动的社交平台)与歌迷互动。

Apple Music

  iTunes电影

  与Apple Music一同上线的还有iTunes电影服务,用户还可以通过iTunes电影来租借或购买来自中国以及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精选影片,同样的苹果也会提供很多资源,例如《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2》、《速度与激情7》等电影。目前,iTunes电影在国内的正常价格是租借高清电影5元人民币(即只能在线看);购买18元,可以下载到自己的iCloud云空间,在其他设备也能看。

  苹果电影服务在中国在上线之初也开展了优惠活动,用户可以免费下载《智取威虎山》等电影,另外还有50多部电影可以用一元的价格购买。

iTunes

  iBooks图书

  中国区iBooks Store提供了付费和免费图书服务,苹果联合了国内20多家出版社,为用户提供几万种图书选择。上线之初,苹果同样采用独家资源吸引用户,例如提供《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中国人的家当》、《暮光之城》系列等内容,用户在购买后,可在多平台上的iBooks终端继续观看此前购买内容,同时iCloud可以记住上次停止观看的地方。

iBooks

  至此,苹果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其娱乐生态内容服务,不仅代表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更意味着苹果硬件、系统、内容提供三者之间的环路正式打通,iTunes Store或将成为苹果在华盈利的又一利器,但国内提供影音娱乐的内容服务早已完善,部分厂商早已采取硬件、系统与内容搭配的模式提供服务,因此,苹果iTunes Store的压力还是不小。

  视频服务的小米和乐视都提供智能电视的硬件设备,可以与其视频服务相匹配,毕竟在大屏幕电视上看电影的体验才是最好的,苹果也有自己的电视硬件设备Apple TV,既然苹果iTunes电影都已经进入中国了,那么我很希望Apple TV也能进来,但我明白广电总局是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地在客厅看Apple TV的,因此苹果在视频服务上会遇到广电系统的各种阻碍,做为对比,国内的众多电视盒子都已经被广电总局玩的半死不活了

  此外,虽然苹果中国版的iTunes电影里面有不少1元钱的大片,但你要是只有16G存储的iPhone会感觉很无力,或许这是苹果在逼着你购买64G和128G的iPhone设备。

  图书服务中的佼佼者亚马逊早在2013年就进入中国,凭借着Kindle优异的阅读体验和低廉的价格,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同时,Kindle也推出了iOS和Android版本,让用户在亚马逊购买的电子书可以在全平台观看。而反观苹果iBooks里的书,价格相比亚马逊的要贵,而且数量也相对要少,并且购买的书只能在iOS设备上观看,不能在其他设备上看,这就难以和亚马逊Kindle相竞争,既然Kindle的书可以在iPhone上看,而iBooks的书却不能在Kindle上看,那么就没必要用iBooks买书了。

  音乐服务的国内竞争对手也非常多,虽然从硬件上说,iPhone天然就是一个音乐播放器,但腾讯、网易、百度等平台都有非常多的免费音乐资源,并且也都能在iPhone上使用,苹果如果能在内容丰富性与价格灵活性上多做些功夫,那还是有可能成为中国音乐服务上的后起之秀的。

2015年9月29日星期二

手机流量不清零政策正式实施

  9月29日下午消息,三大运营商今日同时发布通知,宣布手机套餐内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将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下月起,用户当月剩余流量可转存至下月继续使用,流量套餐结转周期为一个月。

  在方案的执行方面,本次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自10月1日起面向符合条件的所有手机套餐用户默认开通,用户无需再单独订购。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速降费其实是运营商一直在干的事情,未来运营商还将持续推动降低国际漫游费、降低4G套餐门槛、流量阶梯定价等提速降费方面的工作。

  方案详情

  三大运营商的方案显示,可转存至下月的流量套餐范围为按流量计费的手机月套餐,包含基础套餐、流量可选包、闲时套餐等。

  流量套餐结转周期为一个月,即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结转至次月月底前使用,若次月仍未用完则第三个月仍然清零。

  在流量使用规则方面,结转流量与原套餐流量使用规则相同,即如果上月所剩流量为本地流量,次月流量仍为本地流量;当月存在结转流量时,同一类型的流量优先扣减上月未用完的结转流量,再扣减当月套餐内流量。

  据了解,从国际上来看,目前主流运营商中仅有美国AT&T、日本的NTT DoCoMo和软银等少数几家向用户推出了流量不清零的服务。

  三大运营商在公告中同时指出,由于流量不清零服务的推出涉及大量的系统改造割接和多个软件版本的发布上线测试,还包括数亿用户的服务数据梳理,涉及的工作量很大,细节非常多,在服务提供初期可能还会有不尽人意之处,欢迎广大用户拨打客服热线或到当地营业厅反馈以便改进。

  据了解,流量加油包、假日流量套餐等灵活周期产品,以及促销赠送的流量不在不清零之列,数据卡也不在不清零之列。

  此外,若用户因欠费或其他原因停机时,若套餐月费成功扣费,剩余流量可结转至次月,状态恢复正常时可使用;但如出现户、销户、携号转网、变更套餐等情况时原套餐剩余流量也不可享受流量不清零服务。

  据中国移动预计, 此次推出普惠制的手机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100%月套餐客户可自动享受,受益客户约占全部流量客户的80%。

  响应提速降费号召

  自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提速降费的要求以来,三大运营商纷纷承诺了相关工作目标,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在刚刚结束的通信展上再次强调要督促运营商完成提速降费的任务。

  事实上,为响应提速降费的号召,部分运营商此前已推出流量季包、半年包及年包,部分实现了流量不按月清零的服务。

  而在没有更好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情况下,部分虚拟运营商也以此作为卖点来吸引用户。

  不过据了解,这些流量季包、半年包及年包无法享受本次推出的单月流量不清零优惠。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中国移动提出的八项提速降费举措自6月起已陆续实施,6、7月份陆续上线的举措已覆盖超7500万用户,截至8月底,被网友调侃的夜间流量用户数已超835万。中国移动还将在11月陆续公布更大范围的国际漫游优惠、降低4G套餐门槛等措施,而完全没有套餐的阶梯定价方案也预计将在2016年初试点结束后陆续向社会上公布并推出。

  中国联通方面表示,为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通信需求,中国联通先后推出了丰富灵活的套餐品种,如:使用周期为半年的“流量半年包”,全家共享通话时长和4G流量的“智慧沃家”组合套餐,近期又推出了“主副卡”业务,用户可以将剩余流量与亲朋共享。

  业内人士表示,每月流量不均衡的用户能从月度流量不清零中受益最大,其他用户受影响较小,而更大范围的提速降费需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预计到5G时代,流量单价或降至0.5元-1元每GB。

  稿源:新浪科技

百度帝国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中医养生里面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这人啊,睡眠质量下降就容易犯糊涂,做出错误的论述和判断”。

  这不,近日百度CEO李彦宏因为一段时间以来长期的劳累,睡眠不规律,加上因股价下跌投资人带来的压力,开始走昏招了。百度CEO李彦宏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百度将来有可能完全从美国退市,回归国内A股市场。

  乱棋,彻底的乱棋!10年前冲刺美国资本市场,单日股价暴涨350%创造历史成为全球焦点的百度,这个时候居然因为美国市场不理解其O2O战略的落地,而任性的表示将退出美国资本市场,回归中国A股上市。

  当然,以我对李彦宏的理解,他的上述观点可能是在某种特定语境和环境下说的,然后被国内外媒体一番添油加醋后形成了目前引发热议的“百度将从美国退市,回归中国A股”这篇颇有噱头能够吸引眼球的文章。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建议李彦宏此时此刻彻底要打消回归A股的错误思想,坚定的并且持续的相信美股市场(这个观点和爱国与否无关,网络喷子请绕道),用实际行动和业绩来说明一切,三季度到四季度的时候,美股市场自然会认可其O2O布局的表现。

  A股面对中国 美股面对全球市场

  李彦宏发高烧,烧的很厉害,很多人也跟着发高烧。这批发高烧的人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A股面对的是中国市场,而美股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市场,更是全球市场。

  很久之前,我就呼吁A股市场尽快开放,允许外国的企业进来,允许国外的投资人注资,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者中,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中国最好的公司回归上市。但这两年我们看到A股虽然有开放的迹象,但短期两三年内没戏,A股今年前半程的牛市也有很大的水分在其中。但美股不同,美股相比A股更加成熟,整个体系也更完善更稳定,受政策干预也少,也就是说在美股市场好的公司股价长远来看表现也会利好。美股的投资人来自全球各地,想象空间比A股大了很多倍,所以在美股诞生了太多的神话和不可能(当然,中国A股也有所谓的资本神话,比如今年A股市场上的暴风影音,暴风影音以后有时间再来分析,这里不谈)。

  李彦宏只要足够自信百度的业绩和O2O的布局能够增长,那就应该信任更加开放的美股市场,虽然2015年美股市场的中国明星企业股票普遍市值跌了50%以上(详情百度搜索“《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已失?》),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种短期的市场调整和挤泡泡的过程,后半年会调整到位,到时候好的公司(百度、阿里、58、去哪、京东、360等)自然会得到应有的估值,烂的公司市值会进一步走低。

  老外不懂O2O? 纯粹一派胡言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圈有一个观点很流行“百度股价下跌是因为老外看不懂O2O”。事实上,稍微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很遗憾的是,这种低级错误的观点把很多百度的人都给影响甚至腐蚀了。

  我之前多次撰文分析过,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最大的矛盾就在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和从业者的能力以及素质不成正比,这个矛盾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互联网从业者甚至其中的精英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经常闹出来很多笑话。

  “老外不懂O2O”,从哪个维度来看这都是一个十足错误的观点。要知道O2O这个概念和模式以及几乎所有的落地应用都是老外发明的,并且全球最大的几个O2O项目也都是老外在操盘,中国知名的O2O产品和项目也大部分是从美国学习过来的。

  不管是团购领域的Groupon、还是点评领域的Yelp、在线旅游领域的Priceline、出行打车领域的Uber、短租领域的Airbnb等等,都曾经或者正在引领各个O2O领域的潮流,成为中国学习的典范,如此看来,老外怎么可能不懂O2O。

  百度现在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这两年业界纷纷认为百度已经走下坡路,并且掉出来BAT的阵营,被阿里和腾讯甩开。BAT掉出中国互联网三强阵营的这种观点我不认同,况且李彦宏和张亚勤还是我的山西老乡,情感上更不认同了。不过,我们大家都认可的观点是:百度现在有问题,有比腾讯和阿里更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这两年我也看了不少分析百度问题的文章,有人说百度没有某某基因,有人说百度的产品做的不好,有人说布局的战略布局不够,有人说百度的人因为搜索赚钱太容易就缺乏了狼性,有人说百度内部存在腐败和内斗,还有人说百度的问题是给太多卖假药的企业提供了平台,最近又有人说百度的O2O粉饰数据…..

  在我看来,以上分析都没错,但都没有说到点上,虽然很多文章也长篇大论,但分析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皮毛。以上这些问题对百度帝国来说并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要知道阿里的平台卖了那么多假货、腾讯山寨了那么多产品也没倒闭,可见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不是表现问题,而是那些看不见的问题。

  那么,百度这个看不见的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只有一个问题:人!

  仔细来讲就是:百度的高管无法深刻理解李彦宏,无法理解李彦宏的战略规划和细节布局,李彦宏的能力和理念已经超出其他高管一大截,百度高管层面的断层才是真正威胁百度帝国的致命问题。高管层面的理解和协调不到位,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执行层面的一锅粥,无故的浪费了很多有生力量和资源。

  关于这个问题,李彦宏深刻的明白,但必须得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且李彦宏也深刻明白,只要百度的业绩在高速增长,这个问题大家都会忽略,也就是所谓的一俊遮百丑。但是按照我之前的分析,2015年到2016年这两年,BAT三家公司都会遇到一个瓶颈:营收增幅大幅度放缓!而一旦营收放缓,所以的问题都会凸显出来,所以这个时候李彦宏真正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难道阿里和腾讯就没有“人”的问题吗? 这两个公司当然有这样的问题,不过相比百度幸运很多。其中,阿里的高管虽然大多是庸才,但好在合伙人的数量够多、够稳定、够听话。腾讯方面,马化腾能力弱于马云和李彦宏,但好在有一批任宇昕这样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干将。

  写在最后:当然,百度解决人的问题非一时之功。一般来说可以用这两种方式有效解决,一种是柳传志式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种是王健林式的“给你高薪,你行你就上,不行就下课”。这两者方式无所谓对与错,关键是看李彦宏怎么选择。

  来源:丁道师投稿

北京工商局立案调查小米公司虚假宣传

  9月28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此前青葱手机CEO谭文胜实名举报小米公司虚假宣传一事已有新的进展。据记者获得的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的文件显示,该局已经决定立案调查处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在文件中表示,在接到举报材料后,经分局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小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涉嫌在本公司网站发布的广告中使用“最佳”用语的违行为。

  根据以上核实的情况,该局决定予以立案调查处理。

  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重点商品和服务广告准则、活动规范都做了明确规定,还加大了对虚假违法广告的惩治力度。新广告法规定,企业在宣传过程中将不允许使用最大、最低、独家等一系列极限用语。

  谭文胜在此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举报小米的原因是小米的宣传存在不实之处。据其提供给记者的小米网站页面截图显示,小米公司的多款产品在宣传中使用了“屏幕之王”、“世界一流”、“最低”等词汇。谭文胜认为,“以上种种最终导致消费者在选购手机产品时非常容易被夸大、虚假的广告语误导”。(黄荣)

2015年9月25日星期五

新型思科路由器后门

  思科路由器在国内使用量不小,而且时常作为核心部件连接企业网络。但最近出现的一个新型思科路由器后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企业安全。这次思科路由器"SYNful Knock"后门事件引发业界恐慌,纷纷开始着手应急预案。

  影响范围涉及4个国家及常见型号

  通常来说,思科路由器的植入后门以前经常被认为是理论可行或较难实现,但近日有国外安全公司FireEye发现这种针对路由器的植入式后门正悄然流行,涉及Cisco 1841/Cisco 2811/Cisco 3825路由器及其他常见型号。目前发现在乌克兰、菲律宾、墨西哥和印度这4个国家中正有至少14个类似的植入后门在传播。

  要知道,大部分公司的核心网络设备使用的都是思科路由器。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网关设备被黑,不仅可以控制企业网络出入口,更可以对过往的信息进行修改及欺骗,这危害就验证了。

  通过弱口令登录替换思科路由器固件

  这个后门是通过修改思科路由器的固件植入恶意代码实现的,类似病毒感染正常文件。攻击者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将这个后门固件上传或者加载到目标路由器上。目前看攻击者并没有利用任何的0day漏洞来上传固件,而是利用路由器的缺省口令或者弱口令来登录路由器,然后上传后门固件,替换原有正常固件。只要路由器管理员不升级固件,攻击者就可以持久获得对路由器的长期控制。

  放进去的后门类似病毒感染正常文件,攻击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个后门上传或者加载到目标路由器上,而且它还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随时加入新的后门功能。这种做法与大家电脑上的僵尸木马非常相似,但用在路由器后门中还是比较少见。这个后门被命名为" SYNful Knock",可能是因为其后门的网络控制功能中有个特殊的标记。

路由器后门

  将僵尸木马的手法移植到路由器上

  这个后门植入了一个万能后门口令,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个后门口令通过telnet或者控制台登录路由器。它还采用了动态加载模块的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随时加载新的恶意功能模块,在Windows/Unix系统下的僵尸木马网络中这已是很常见的技术了,但用在路由器后门中还是比较少见。每个模块都可以通过HTTP协议来更新、加载和删除。

  这个后门被命名为“ SYNful Knock”,可能是因为后门的网络控制功能(CnC)会通过一个特殊的TCP SYN包来触发。

  思科路由器植入后门的技术细节

  (由于尚未获得真实样本,本章节技术细节均来自FireEye公司的相关技术报告,仅供参考)

  这个后门通过篡改一个正常的Cisco IOS映像文件来植入恶意功能,主要的修改操作包括:

  修改所有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 (TLB)的属性为可读可写(RW)

  正常IOS映像文件中,有些TLB的属性是只读的(RO),而此后门会将所有TLB的属性都设置为可读可写(RW),这可能是为了实现通过Hook IOS函数来加载模块。如果TLB属性不是可读可写(RW),那对缓存内存页的修改就不能被同步到内存中原始内存页中。可以通过“ show platform”命令来检查TLB的属性情况,如果发现全部TLB属性都被设置为RW,那可能意味着系统被植入了恶意后门。

  据信是修改了一个与进程调度相关的函数入口,将其指向一段恶意代码,这段代码完成恶意软件的初始化后,再执行原有正常函数功能。选择该函数是因为其在每次系统重启时都会被调用,这样攻击者就可以持续获得控制权。

  用恶意代码重写一些正常的协议处理函数

  为了防止映像文件大小发生变化,此后门会直接用恶意代码替换原有的一些正常函数的代码。

  用恶意代码需要使用的字符串重写正常函数用到的字符串

  同样为了防止大小变化,攻击者还会将CnC通信时用到的一些字符串直接替换正常函数使用的字符串。这样导致在执行一些正常IOS命令时,就可能返回一些如下的异常结果。

  后门口令

  攻击者在后门映像中植入了一个万能口令,保证攻击者可以绕过正常口令限制随时登录系统。这个后门口令可以通过控制台、Telnet、enable(提升到管理员时)时输入,一旦匹配则赋予攻击者管理权限,否则就会继续正常的口令检查过程。目前看SSH和HTTPS登录时没有设置后门口令。

  网络命令和控制(CnC)

  此后门还使用了模块化方式来完成命令控制,可以随时将恶意功能加载到路由器中执行,这在路由器后门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大大增强了恶意软件的可扩展性。一旦路由器重启,所有加载的恶意模块都会消失,攻击者需要重新上传恶意模块。

  攻击者通过发送一些特殊的TCP报文来开启CnC控制,即使路由器管理员设置了一些过滤策略,后门仍然会接收并处理这些报文。

  CnC命令格式

  后门支持5种控制命令,包括显示模块状态、为模块加载分配内存、加载模块、激活模块、卸载模块,最多可加载100个模块。

  防护方式

  常见的国外厂商防护方式

  既然有漏洞,那就打补丁,升级!但在实际的操作环境中,执行会遇到挑战:

  1. 安全需求弱的小客户,难度特别大

  2. 安全需求强的小客户,可执行,但是整改周期特别长

  3. 安全需求弱的大客户,难度特别大,因为要涉及到整体业务链路停机

  4. 安全需求强的大客户,可执行,但是整改周期特别长,牵涉面广

  绿盟科技推荐的防护方式

  绿盟科技推荐用1个基准3个阶段来进行落地防护。1个基准,把风险面转化为风险点;3个阶段,分为设计及实施、试运行及验收、长期运维。各部分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细节较多,下面仅提要说明。

  设计、实施

  1. 统计系统范围内cisco设备的数量以及需要纳入统一策略管理的其他厂商的设备集合,实现风险的识别

  2. 设计时采用区域隔离:管理域与生产域严格隔离(VLAN技术和防火墙),实现风险的控制

  3. 管理域实现堡垒机统一纳管,并且在堡垒机中设定相关口令策略,实现风险的转移

  4. 设计选型时,在稳定的基础上使用较为新的IOS固件并做MD5校验,实现风险的削弱

  5. 设计网络入侵检测及防护设备(NIDS/NIPS)对此事进行检测,并且把对应异常网络事件进行每日监控,实现风险的监控

  a) 从整个SYNful Knock事件过程中,有三个重要阶段事件:弱口令猜测,后门外链,后门命令控制。NIPS不仅仅能够针对每一个阶段单独防护,同时能够建立起逐层防护的机制;

  b) 首先是弱口令,NIPS中弱口令规则能够进行Telnet弱口令事件告警,提示管理员关注账号弱口令问题,同时也能够阻断暴力猜测行为;

  c) 其次后门外链,通过检测TCP会话建立过程中特征,阻断后门的通信连接;

  d) 最后后门命令控制,需要使用CnC或者TCP方式进行命令控制,NIPS在检测流量时,对控制命令进行检测,达到阻断控制的效果。即便是植入了后门,阻断命令发送无法对其命令控制

  6. 选型考虑国产设备,实现风险的规避

  试运行、验收

  1. 做基础安全评估(漏洞扫描、基线核查、内网渗透测试)

  2. 重新规整所有用户口令;

  3. 测试入侵检测日报的可用性;

  等等……

  长期运维

  1. 新交维的系统:按设计、实施规范定期作为维护;

  2. 老系统:

  2.1 快速处理: 搭建TFTP服务器 强制备份所有线上IOS镜像,并且对已经备份的IOS进行与官方下载IOS镜像进行md5校验;

  md5校验成功的处理方式:参照 2.2

  md5校验失败的处理方式:

  本着安全原则,清除IOS已经不保险了,建议采用替换的方式把有问题设备替换下来;

  有问题的设备返厂检测吧,当然也可以考虑将其做成蜜罐;

  建议做一次网络区域内的大排查,不然很危险哦;

  2.2 按新系统设计标准,对管理域进行整改。

  3. 分析 每日入侵检测报告(木马)

  小结

  本文主要技术细节部分来自于FireEye公司的一篇技术报告,其大致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1. 寻找能登录的cisco 设备(通过暴力破解、社工、弱口令等方式),能进去是前提;

  2. 传一个带马的IOS上去;找机会重新加载新的IOS,同时痕迹清理;

  3. 然后加固路由器,防止被其他人拿走这个“成果”;

  4. 开始植入木马等恶意程序,然后实施攻击动作,比如JS劫持等

  从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针对Cisco路由器的后门映像植入技术已经逐渐从理论走向实用化,后门功能从简单的万能口令已经扩展到模块化远程加载任意恶意代码。由于路由器位于网络的核心出入口位置,一旦攻击者可以在路由器中执行代码,意味着攻击者可以对经过路由器的网络流量进行各种操作,而不仅限于路由器原有提供的功能,从而导致更大的危害。

  来源:绿盟科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