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星期三

苹果手机价格为什么越卖越贵

  苹果手机的商品价格堪称中国所有行业的商品商家的典范,为什么呢?苹果手机越做越有价值感,手机卖的也是越来越贵,例如iphone4s出来的时候iphone4就卖贵了,之后的苹果手机每更新换代一次大家都是挤破头去购买,例如这次的iPhone6 Plus机在中国即将登陆,但是价格却没有丝毫降价的迹象,苹果的商品价格确实给中国商家们一直以来惯用的降价低价拼价格战来了一记重重的耳光,难道不是吗?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商品价格和价值的思维区别

  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段子:天堂门坏了,上帝招标重修。印度人说:3千块弄好,理由是材料费1千,人工费1千,我自己赚1千;德国人说:要6千,材料费2千,人工2千,自己赚2千;最后中国人淡定地说:这个要9千元,3千给你,3千我的,剩下3千给那个印度人干。上帝拍案:中标!

  后来地狱的门也坏了,招标时吸取教训,制定控制价3000,德国人看了一眼走了,印度人报价3000,中国人给了评标的小鬼500,报价3000,中标。德国人印度人都纳闷。再后来,中国人花了500材料500人工,修了一半宣布停工。拖了半年,地狱追加投资3000,完工!

  再后来天堂连接地狱的电梯坏了,也要重修,经过前面两次教训后。控制定价3000而且要一次性修好。德国人又来,看了一下走了,印度人报价3000,中国人也报价3000而且还称完工后有茅台送,中标。拿到钱后中国人开工。材料500人工500,完工后,上帝叫人验收,验收员(事先收了中国人红包500)说不合格,要重建,于是追加资金9000重建!

  再后来,人间的大门也坏了,投胎的上不来,经过前几次的教训之后,严格定价3000,监理,审计现场跟踪!并且免费保修1亿年,德国人吓跑了,印度人报价3000,中国人来了,无偿修好,免费保修2亿年,但要5万年的管理权,上帝同意了,于是中国人修好了后在门口设了个收费站,投胎每人每次500,双向收费上不封顶。

  段子看完了,大家有没感觉到中国人大部分都是这尿性,都喜欢用商品价格进行恶意竞争,中国人一心想的是自己通过价格的恶意的竞争,直到打垮对手,甚至自己再提价经营,核心就是:压缩商品价值、降低商品价格赚过瘾!用低价吸引客户,让对方垮掉,压缩商品的价值,不从商品的本身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价值体验入手改善,而从商品本身的特性重手压缩,价格低到白菜价,然后再附加提价销售,这是通病,得治。中国企业学人家到学的挺快,本土企业学的最厉害的就是小米手机了,但是小米手机还是无法从根本上与苹果手机进行比较,为什么呢,因为小米手机的市场价格会略微松动,而苹果手机几乎在市场上一直坚挺不衰啊。

  那么商品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相信更多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例如:商品的质量、功能、用户体验度等等,其实70%的功能用户都用不上,这点周鸿�老板对用户研究的是最透彻的了;很多商家看不清楚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区别,用低价手段让商品的质量、各方面压缩,企图打败对手后,自己再吃饱赚翻,岂不知这就是著名的七伤拳,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用户也会养成低价索取的习惯,等你商品提价就难咯。

  中国人的市场商业竞争思维

  这里我也用个段子来说明一下:犹太人与中国人的经营之道第一个犹太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 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加油站生意很不错,想到加油站的客户需要吃饭,所以投资开了个餐馆; 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来小镇的人多了需要住宿,于是开了个酒店; 第四个犹太人又发现住店的人需要生活用品,于是开了超市; 第五个,第六个……来的人越来越多,吃饭住宿旅游经商的人又需要加油,于是加油站、餐馆、酒店、超市们的生意相继更火了,逐步小镇就成了个一个经济繁荣的小镇,很多犹太人都富裕了。 第一个中国人来到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很火; 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第一个人投资的加油站生意真令人羡慕,赶紧开了第二个加油站; 第三个中国人又来了,看见前面2个同胞的加油站生意很好妒嫉得眼红,火速开了第三个加油站; 第四,第五个同胞过来都是一样,开加油站还打折促销……最后恶性竞争,然后纷纷倒闭,小镇又回到原点……

  从苹果手机目前的商品市场价格行为来看,说明了中国人并不一定偏爱低价,高价也能行得通,各种风骚独特的功能优势、商品的独特性能、优质的售后服务等等维护好一批用户,那么这批小量的用户口碑传播远比你的广告更为有效,中国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广告做的是最牛的,但是你看那些知名的高端商品从来不用轰炸式的广告一样能够获得市场的知名度,究竟因为什么呢?他们从用户商品本身的体验、功能、质量各个方面入手,花大力气和成本来维护,而不是通过价格战、通过压缩商品的质量、售后等方面来进行市场竞争,这样只能带来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招到市场的抛弃。

  苹果为何不采用低端策略占有市场

  因为低端市场就不是苹果的那盘菜,在饭桌上,大家都知道,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菜,但并不是所有的菜你都能够到而且吃到,而苹果就选择了最有价值的那盘菜,虽然苹果也想吃低端市场的那盘菜,可惜占领低端市场是需要付出精力和代价的;如果产品不够吸引人,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去购买呢,那就是降价,或者推出低端机。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推出低端机可以完成任务,就不用想破脑壳的去创新了,那么基于此,低端机会一定程度的阻碍企业创新机制,低端苹果手机也会分散公司的精力,低端机会破坏手机的价值体验,所以没有了低端机的扩大市占率的方法,苹果只能吃那盘最有营养价值的菜了,所以苹果找到了红烧肉,苹果相信高价格能获取高质量的用户,一样的可以占领市场,获取用户的认可,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之路,逼迫苹果向前,这样苹果的市场价格也就不会降下来,同时也就无法采用低端策略占有市场了,这就是从商品的体验价值上来入手,而不是从价格上来入手的策略。

  低端商品策略、低端价格策略的坏处还有就是除了压缩商品质量、成本空间之外,甚至还有压缩售后服务的服务水准,苹果手机的售后服务为何能够做的比大部分商品售后都好,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商品的利润足以维持售后的维修退换,让苹果手机对这些没有售后的压力,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用户的良好口碑传播。

  市场并不一定看价格,是看价值体现的。你的商品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体现,就是一分钱一个,用户都觉得贵。你的商品若能用户带来价值体现,就是5000块钱一个,用户都会排着队去买。

  所以:为iPhone苹果手机价格越卖越贵但是购买人群还是挤破头愿意去购买,中国很多商品越卖越便宜,但是用户还是针尖必究的选来选去,甚至还会招来一片骂声,你身边肯定有一些用户会说联想牌子的产品质量不好、朵唯的手机质量不好等等,虽然他们观点片面,但是不可置否的是,你身边又有多少人说苹果手机不好的呢?倒不是说苹果手机高端,我朋友买了苹果手机坏了,拿去售后,人家检测之后,直接二话不说换一部,中国哪个手机商家能做到?都是嘴巴说的好听,办事的时候拖沓,甚至处处刁难用户,这样的后果就是逐渐失去用户的信任感。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4年10月14日星期二

提高网络营销的效率

  很早就听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当时我觉得很可笑。到现在我才发现,第一印象原来真的很重要。有多重要?重要到有了第一印象就再也没有第二印象了,更没有第三、第四印象了。也就是说,第一印象的统治力是很野蛮的。它一旦在你脑子里占了一个坑,就会赖着不走了。

  这个思路投射到营销上面,就是传说中的定位理论。所谓定位,就是在用户脑子里找到空位,然后填补这个空位。注意,这是一个空位,是没有人占的坑。定位的时候先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定位不在于创造,而在于关联

  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充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

  也就是说,在定位的时候不要标新立异。每个正常人看到一个新事物的时候,脑子里首先冒出的是问号,在这些问号打破之前,他是不会去碰这个新事物的。而打破问号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他脑子里已经存在的知识和经验去推测这个未知的东西是什么。

  所以,你的形象要跟大众熟知的事物关联起来,否则别人会一直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你,对你敬而远之。

  那些借助市场老大的名声上位的企业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如最初的蒙牛就打出了“向伊利老大哥学习”的口号,处处提到老大伊利,然后大家都知道蒙牛了。在蒙牛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伊利是大众熟知的品牌,蒙牛通过把自己与已有的伊利关联起来,就狠狠地借了一把力。

  再如,之前可口可乐推出过一种水晶可乐,是透明的,跟传统的可乐颜色不一样,结果停产了,因为用户觉得可乐不是这个颜色的。

  认知不是用来颠覆的,而是用来关联和延伸的,不要企图强迫用户在脑子里为你开辟出一块认知的孤岛来。

  2、空位在用户的脑子里找,而不是在市场中找

  我们不能总想着去卖那些没有人在卖的东西。当你发现一种产品在市场中没有人在卖的时候,先不要兴高采烈地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市场空位,你要先想想是不是那种东西压根就没有人要。你跑到非洲去卖美白产品,累死累活都是活该。

  所以,要找到你的位置,你要先问问人们到底缺什么。先从人的脑子里找空缺,然后再到市场中对比一下竞争度,这两个最基础的步骤千万不要颠倒了。

  要是用户觉得你是多余的,你喊爹喊娘也是多余的。他们脑子里没有你的位置的时候,连同情你的功夫都没有。

  有时候待在办公室通宵分析市场报告,还不如回家陪七大姑八大姨唠嗑来得实在。多听听他们的声音,因为市场报告是死的,也是滞后的。

  3、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第一意味着吃到盘子里大部分的菜,剩下的残羹冷炙就留给剩下的第二、第三、第四……。每个细分领域的市场结构都只有一个:一个脑满肠肥的成功者后面跟着一群面黄肌瘦的失败者。

  是的,如果你做不了第一,要么绕道,要么死翘翘。

  凉茶领导者只有一个,搜索引擎一家独大,免费杀毒软件就一个土豪,就连三流学校大家也知道挖掘机技术哪家好。我们都知道第一个上月球的是谁,谁记得第二个?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是一直友好并存吗?可是,他们的份额差距不是一点点,而且可口可乐看起来总是毫不费力。不是因为它非常努力了,而是它占了第一个坑。第一跟第二的差距,绝对不是一点点,而是天壤之别。而且占据第一的位置之后,依靠惯性就可以轻松地滑动很长时间。

  如果你想挑战老大的地位,其实就是鸡蛋碰石头而已。定位的游戏规则是:你不能同定位强大、稳固的公司正面交锋。你可以从侧面、底下或头顶上迂回过去,但绝不要正面对抗。蒙牛出来的时候都自认第二了,你就省点劲吧。

  你越强调你有多牛逼,别人就会越觉得你傻逼。他们会问:既然你这么牛逼,为什么还没做第一?

  这种定位理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用户脑子里的坑有大有小,大坑就那么几个,小坑数都数不清,先占稳一个小坑再扩散到其它坑是很聪明的活法。在互联网,大平台、大品牌的坑已经被占得差不多了,相信垂直领域的空缺会被加速占领,互联网长尾经济要开始繁荣了。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的博客,原文链接

2014年10月13日星期一

斯诺登建议用户弃用Dropbox、Google和Facebook

  据新浪科技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周六接受了“The New Yorker Festival”活动的视频采访。在与《纽约客》记者简恩·梅耶尔(Jane Mayer)的一小时对话中,斯诺登建议,如果希望保护自己隐私,那么观众应当停止使用Dropbox,同时避免使用Facebook和Google等知名在线服务。

  在观众问答环节,斯诺登表示,用户应当“寻找加密通信服务”,因为这样的服务能保护用户权益。他同时建议用户提防那些“对隐私保护持敌意态度”的在线服务,尤其是Facebook、谷歌和云存储服务Dropbox。后者不支持加密技术(不过Dropbox表示,该公司将用户隐私视为“最高优先级工作”)。斯诺登建议用户使用其他存储服务,例如SpiderOak,该服务支持加密技术。不过他也表示,公众需要的许多技术尚未被发明出来,或是尚未获得广泛接受。

  斯诺登同时建议,美国人不应通过手机发送未经加密的文字信息,而是使用Silent Circle和RedPhone等加密服务。而即使提供了加密技术和更好的安全性,斯诺登也认为,没有一款手机,尤其是运行苹果最新iOS系统的手机,能够完全避开第三方监控。主要移动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包括Verizon、AT&T,以及苹果可以被传唤,而相关部门仍可以请求搜查令,从而获得嫌疑人手机中的信息。

  斯诺登表示,他从不后悔曝光了NSA的的机密文件。他指出,曝光这些信息并不是为了推动政策的调整,而是推动关于隐私保护,以及政府干预公共领域的讨论。斯诺登还多次表示,公众必须专注于推动政治改革,从而形成一个“更好、更安全、更自由的社会”。

  斯诺登不会在短期内返回美国。他表示:“我希望将我的案件公之于陪审团,但他们表示了拒绝。”在与政府进行谈判期间,他并未能获得类似丹·艾斯伯格(Dan Ellsberg)的公正审判。艾斯伯格于1971年曝光了多份机密的五角大楼文件。

  斯诺登还表示,他逃亡至俄罗斯和中国的做法有些讽刺。他表示,莫斯科实际上只是他转机前往拉美的中间一站,但美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冻结了他的护照。斯诺登透露,他正在从事一个项目,帮助那些在敏感领域进行报道的记者。不过他拒绝透露这一项目的更多信息。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斯诺登显得镇定而谦虚。在采访末尾,一名观众将他称作英雄,而斯诺登回应称:“我感激所有人提供的支持,但重要的是,需要记住我只是一名普通人,而不是英雄。”

  微评:斯诺登的建议恐怕应该是对美国网民的建议,我觉得,对于中国网民来说,应该尽量使用以上三个服务,国内的替代服务没有一个能在隐私和安全方面做的更好,可惜的是,中国的网民现在已经无法访问这三个服务了。

大数据时代,厂商该如何协调安全与隐私

  大数据作为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云计算主要为数据资 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而数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人与人交互信息、位 置信息等,其数量将远远超越现有企业IT架构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实时性要求也将大大超越现有的计算能力。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人们对于大数据的关注就日渐升温。各类软件、硬件、生活服务都搭上了大数据的快车。大数据应用正在快速落地,但大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还是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个人隐私保护、大数据的污染,这些正在成为大数据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家或许还记得,今年夏天,小米智能手机被曝搜集并向其服务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此事一出,立即在博客圈引发热烈讨论。几番升级之后,此事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 又把此事带回公众视野。该委员会8日称,小米智能手机或仍在不知不觉中向其服务器传送用户数据。

  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称,小米手机向用户提供一项免费服务,可以从中国区服务器下载杀毒软件。这款杀毒软件通过扫描手机搜集数据,再把结果传送给服 务器。现在,既然小米公司并没有告知用户这项特殊的操作,该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信息安全漏洞。从大数据来讲,小米智能手机收集用户信息,目的还是为了构建 属于自身的大数据库。毕竟,小米的核心还是在于MIUI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生态圈,只有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分析,才能更好匹配用户习惯,推送符合用户习惯的 内容,更好的对自身产品,或者合作应用产品的推送等。

  好莱坞明星艳照门事件不断的发酵,更让信息时代的隐私安全再一次成为话题,以安全为卖点的手机厂商黑莓也不忘在推特上对苹果进行了嘲讽。反观市场,不论国 内国外,大公司还是小作坊,通讯录云同步,照片短信云储存等技术已然成为了标配。当越来越多的数据以云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上存储和传播时,隐私的安全防线 也越来越脆弱。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一个节点,每个人的信息已经越来越透明,大数据时代还有没有隐私安全?大数据的发展与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 是否天生矛盾?

  “云安全(Cloud Security)”计划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 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虽 然云安全将安全软件轻量化,查杀不再仅仅依靠本地大容量的病毒库,用户的体验更佳,查杀性能也有了质的提升。但随着一些厂商被爆出“泄露用户隐私”“对用 户访问记录进行监控”等事件,云安全的“安全性”也值得商榷。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价值,让决策更加精 准,但是同时,也让个人隐私有更多暴露的机会。数据的收集是否透明,大数据的发展与安全的提升该如何平衡?百度杀毒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家都鼓吹每日病毒数据分析量,查杀量的时候,它则内置了一个隐私保护白皮书,并时时告知用户自己所有的数据传输行为,让大数据、云安全更好,更透明的服务于用户。

  大数据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点在哪,厂商还在路上。

  来源:投稿,作者:天原

2014年10月11日星期六

O2O新变局:由团购到本地生活服务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尤其是餐饮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都想要而且也必须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利用O2O的平台打通和消费者的关系。通过各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窝窝、点评、百度地图、淘点点等)的数据来看,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所带来的交易额基本上都超过了50%,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意识的普及,给我们的本地生活服务商户带来很多新的想象。

  未来,移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的加入,会从本质上改变本地生活服务商家的运营方式。几年前团购网站的出现是一块敲门砖,让中国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第一次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对他们带来改变的可能。而现在,原本的团购网站都已经不再以团购网站自居,纷纷转型成为综合的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如此才能更全方位、更可持续的为我们的线下商户提供服务,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团购将死 本地生活服务需求永生

  事实上,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现阶段可以预想的一个事实是:团购将死!曾经靠团购起家的窝窝、美团、聚划算等平台都已经不再是团购网站,以往团购“低价、多人成团、每日一团”等特性都已经没有了。当然这里说的团购消失并不是物理上的消失,毕竟其消亡或者转型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两年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悟“团购网站的产品比以前更贵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行业健康发展的表现,如果“团购”网站还是给大家低级的感觉,那么说明这个行业还停留在“团购”阶段,没有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转型。这几年下来,我们发现活下来的“团购”网站,都不再是“团购”网站,而是都在打造一个O2O完整的生态体系,从线上到线下的到达,用户的管理,标准化的运营等等环节都在一步步完善。

  用户服务到商户服务的变化

  在以前,团购网站或者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承担的角色是“卖产品、卖服务”,产品和服务来自本地生活服务,产品怎么上架、放哪个位置、标价等方式都是团购网站方面来进行操作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2C模式。

  窝窝商城CEO徐茂栋认为,“商户需要有自主权,能够独立的管理店铺,进行促销,并且商家需要管理用户信息,进行二次营销”,就此窝窝商城推出了“网店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商户的后端管理系统,能帮助商户做独立的APP,这个系统能够管理商户在各大平台的商铺,并且拥有时下流行的CRM等功能。在笔者看来,窝窝商城做的事情就是原本直接给消费者服务的模式之外,又新增了一项给商户的服务产品,最终通过给商户提供服务,方便到更多的消费者。

  开放式的闭环体系

  开放有时候和闭环似乎是相违背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平台服务商既想做一个开放的平台,又想把这个平台每个环节和链接实现闭环。这其中最成功的代表就是美国的苹果,在中国做的最好的当然是腾讯和阿里。

  如果推出一个能够闭环的网店通,商家从开店到用户营销再到CRM管理,再到多平台维护,用一个产品就够了,此所谓之闭环。然而这个闭环又是开放的,因此要把这个产品和一些标准化的第三方平台接口打通,方便协作管理,相信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总结:有人说本地生活服务大局已定,现有的领先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几万亿的市场,任何企业和平台都不可能一家独大,未来还依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微信公众号不适合草根站长

  在社会科学领域,有一种“左”代表完美、理想、但封闭;有一种“右”代表自由、放任、但不完美,就如同平壤与纽约。同样,在互联网科技领域,该理论同样适用,以苹果为代表的“左”一类科技公司,追求完美的浑然天成,典型产品如iOS,代表着极致的体验,艺术般的设计,但是需严格遵守其设立的规则;而以谷歌为代表的“右”一类,相信群众的智慧,典型产品如Android,代表不那么极致的体验,不那么艺术的设计,但却足够的自由,不受各种规则限制,永远有进步的空间。

  曾经,在PC互联网时代,草根社区站长凭借着Discuz!、Phpwind论坛软件,摧城拔寨,夺下一座又一座城池,小说、漫画、电影、音乐、地方城市等等各种社区蓬勃兴起,抢占BAT等巨头还乳臭未干、纵横捭阖时,筑立自己的地盘,超越全国人民,集体优先奔向小康,那是一个叫做“站长壕”的时代。后来,百度修改了算法,版权专利法案执行开始变得严格,各类漫画、电影、音乐小站作鸟兽散,草根站长的春梦初醒。但是凭借着扎实的运营,地方社区依然屹立,他们不依赖百度联盟的广告,靠得在本地居民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以及本地商家的信赖,并且越做越强大。

  直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站长们所熟悉的玩法与规则发生了改变。如今,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手机占据了,似乎一切都移动化了,甚至人们上厕所不带手机都没法蹲坑了。站长们守着流量与收入日益下降的PC端社区,一筹莫展,一开始他们持观望心态,寄希望Discuz!、Phpwind官方推出移动端插件,一步步更新优化,帮助他们发掘移动端的商业模式,如今Discuz!也停止了更新。另外,Discuz!、Phpwind官方什么时候帮助站长发掘过商业模式了?都是站长们自己辛勤探索而来的。

  有人说,让我们去做微信公众号吧。微信如此火热,腾讯如此大树,在其之下,定能谋得一个好钱途。可是没有“定能’……,想法就此打住吧。如前面所说,科技公司也有“左右”之分。腾讯是一家“左”的封闭的公司,微信是一款“左”的封闭产品。腾讯发展15年,大家有曾听说过”开放的腾讯“的名号(只听过“山寨的腾讯”吧),微信自然也是一款“左”的封闭产品。微信的基础是一个社交通讯软件,凭借其“极致”的体验与设计(圈内所传腾讯的“产品”名号岂是浪得虚名),俘获全国最最广泛的用户。所谓基础,乃是安身立命的根本,6亿用户的基础需求要妥妥善善满足,要严格遵守其规则,不能让杂乱无序的东西进来,稍有不慎乃是毁坏根基。放任自由更是不可想象,而令社区论坛兴盛的Discuz!是一款“右”的开放自由的软件。Discuz!官方未曾限制对用户有任何严苛的限制,靠得是站长群体的智慧,取得当前的地位。你能想象地方社区内那无处不在的浮动小广告出现在微信公众号里面吗,当然不能。

  所以说,从“右”到“左”,不是一个简单的平滑转移,而是根本方位的变换,是短暂繁荣之后,可以预见的萧条,如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萧条。那么问题来了,站长们该如何做呢?与其风风火火快速投入一场过热繁荣,不如脚步慢行,认真观察,相信会有人继续拾起前人未走完的脚步,创造次时代的Discuz!。总之,还是让右的继续向右,左的继续向左吧。

  来源:投稿,作者:傅瑞栋,深圳周百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运营OpenCom网站。微信公众号“wwwzbt”。

2014年10月9日星期四

通过DLNA将电脑视频投射到电视屏幕

  近日以来,广电总局对电视盒子和智能电视进行了种种限制,导致绝大多数视频APP应用都无法在电视盒子和智能电视上使用,身为用户的我们如何摆脱广电总局的封锁,在电视上继续看自己喜爱的视频应用,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通过DLNA协议来实现电视、手机、电脑、盒子实现互联互通。

  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是由索尼、英特尔、微软等发起成立的一套解决电脑、移动设备、消费电器之间互联互通的协议。它们的宗旨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照片和视频”。DLNA与苹果的AirPlay功能比较类似,协议也大体相同,他们都可以让用户手机中的媒体内容投放到电视屏幕里,用户只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各个视频应用的APP,然后使用应用内嵌的AirPlay或DLNA,即可将手机上的视频投射到同一个局域网下的电视盒子或智能电视。

  不过,很多用户的视频文件是放在电脑硬盘上的,将电脑上的视频投射到电视也是可行的,下面就着重介绍下电脑视频投射电视的方法。

  先要保证电脑和智能电视或电视盒子同处于一个局域网下,然后在电脑上使用一个支持DLNA的视频播放器打开视频文件,打开视频之后鼠标右键会看到DLNA/WIDI播放,点击后会出现播放设备选择界面,选择设备即可将电脑正在播放的视频投放到电视机上播放了,点击电脑上的“切回本机播放”就可以停止播放。我测试小米乐视的盒子和电视都支持DLNA播放。

通过DLNA将电脑视频投射到电视屏幕

  支持DLNA的视频播放器主要有Windows Media Player和迅雷看看,迅雷看看不用设置,右键即可投射,Windows Media Player则需要先进行一些设置,方法如下:

  第一,首先保证系统为Windows7以上系统的Windows Media Player,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左边的“更改高级共享设置”,在“流媒体”那一栏中点击“选择流媒体选项”然后点击“启用”。在弹出来的窗口中保持列表中的设备都是处于“已允许”的状态,然后点击“确定”。

  第二,接下来打开Windows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点击左上角的“流媒体”,勾选“自动允许设备播放我的媒体”。

  完成以上两步后,就可以将Windows Media Player的“媒体库”中视频投射到要处于同一个无线WIFI网络环境中智能电视或盒子了。

  对于网络视频的投放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例如腾讯视频和搜狐视频都有电脑PC客户端,其客户端就于DLNA投射功能,播放方法和手机投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