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星期日

百度收购91无线的后续发展

  之前在《百度收购91无线,效果未必如愿》中曾经谈过百度收购的91的效果并不会有百度想象中的效果,现在笔者想分析一下在收购了91无线之后,百度会对91做些什么。

  1、 整合

  这个是必然要做的。相信91难以保持独立运作。为什么呢?百度自己原本也已经有了手机助手类应用——百度手机助手,如果同时运营两个,不仅会分散资金与注意力,还很容易造成同业竞争。搞不好,就会出现国美运营国美在线和库巴商城两个B2C电商的结果——库巴现在几乎都成了国美在线的招商部了。

  那如何整合呢?从品牌保留的角度来看,被整合的应该百度手机助手。从规模体量来看,百度的手机助手部门远小于91无线;从品牌认知度来看,在手机助手这一块领域里,91手机助手的名气也远高于百度手机助手。而百度收购91无线,也无非是想以更快的速度在应用商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被整合的91无线,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另外,由于91无线的总部在福州,而百度的总部在北京,如果要整合,这就注定了91无线无法像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那样直接到Facebook总部去办公,总有一方需要迁移。如果单从后续发展来看,搬迁到北京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直接得到总部的支持以及更方便地招徕人才。不过这样搬迁,对91无线的员工去留会有很大影响,有可能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员工的流失,极其不利于91无线的发展。另外,既然91无线可以在这人才、信息都没有北京丰富的福州发展起来,也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除了之前提到的人才的原因以外,相信政府的政策支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搬离了福州,所得的政策支持消失了,也不是很有利于91无线的发展。但从长期以及百度期望91无线在百度的移动互联网策略中所要扮演的角色,91无线最终会搬到北京

  那么,根据以上的猜测,我们可以判断,百度手机助手这个名字,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历史。而在福州的91无线将会在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也将会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北京的91无线。

  2、洗白。

  91无线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大家都很清楚。以前,91无线隶属于网龙这样的“小企业”,巨头们或许不会对91无线有什么大的动作。但,91无线的老大换成了百度后,估计巨头们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无动于衷了,尤其是苹果,对百度发动的攻势可能会很猛烈——现在的苹果已经成了专利和版权的官司的专业户了。当然,百度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业户——百度产品的盗版问题一直没有停过,站在被告席上也是不计次数了。如果百度不自行对91进行洗白,到时可能会有一场“好看”的版权官司。但从利益的角度来看,百度在接到苹果等巨头的投诉前,是不会自动对91进行洗白的:(1)、参考百度文库的情况。百度文库在没被投诉之前,可以说是盗版严重泛滥。现在被起诉了几次后,才有所收敛,但还是有不少盗版内容。(2)、现在的盗版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没接到投诉之前,百度是不会放弃该部分利益的。(3)、立刻进行大规模的洗白,将会重挫91无线发展的基础,或者91无线会因此一蹶不振。因此,百度对91无线的洗白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被投诉被起诉一次,改正一点,再被投诉被起诉再改正一点……

  3、 为91无线提供资源支持。

  包括了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流量资源等。流量支援的支持将会很明显。虽然现在百度搜索“手机助手”这个关键词,排在第一位的还是百度移动应用商店,估计不久的将来,将会变成91无线提供的应用。而排在第二位的也将不会是现在360手机助手,将会是原本排在第三的91手机助手。

  4、 在91无线的应用商店中推广“应用商店竞价搜索”。

  竞价搜索,这个是百度在传统领域里面极其擅长的。BusinessInsider旗下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估计,苹果App Store 2012年的付费搜索广告的年营收可以达到7.13亿至13亿美元之间。虽然,91无线的应用商店不能与App Store同日而语。但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其潜在的营收还是不能小觑的。面对应用商店的这一块肥肉,百度绝对不会放过。

  当然,以上都仅仅是猜测,百度将会怎么做,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投稿,作者:怡然博客,原文链接

用数据回答客户常问的SEO问题

  在行业混久的SEO人一定遇到过一些对SEO有误解、或者说完全不明白SEO是什么的客户,如果不让客户意识到SEO的重要性,那SEO推进起来会有点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消除客户的疑虑,去引导客户去认识SEO的价值,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客户常问的SEO问题以及如何应对。 

客户:“SEO有价值吗?能带来流量和订单吗?”

  回答:其实这个是非常好回答的问题,丢一些数据给他看就知道了。如下是来自Shareaholic关于网站SEO流量占比的数据,这个报告是基于研究了2.7亿个网站流量分布之后(paid排除在外),得出自然流量通常会占据网站一半以上的总流量占比,并且是其他social渠道流量总和的5倍以上。

shareholic-data-search-social

  且,SEO流量通常会有更好地转化,Hubspot’s的数据表明SEO流量是最好的潜在客户转化渠道,是付费搜索的2倍以上,将近social的4倍。

hubspot-search-leads-to-convert-data

客户:“我们在做竞价了,为何还要做SEO?”

  回答:竞价比如谷歌adwords、百度凤巢等确实可以给网站迅速带来流量和订单,而SEO见效相对缓慢,很难满足客户的短期需求,听起来好像不太有吸引力,但仍然有许多因素表明我们必须要去做SEO。

  1、SEO有更高的流量质量度

  免费的是最贵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用户点击付费ads的时候,本身就是抱着一种看广告的心态,不满意就跳出看下一条广告,这样会造成广告主成本不断上涨而ROI低下。而SEO则不同,由于SEO处在自然搜索结果的位置,少了商业化的气息让访客看SEO的自然结果不会像ppc那样没耐心,毕竟如果你的网站是搜索“某词”而未通过付费就排到serp第一页的话,多少会有一些料,访客会多一份“敬重”。

  当然你可以说用户根本分不清自然结果和付费结果,但有数据显示(Econsultancy)只有40%的用户不知Google Adwords就是广告 ,但我相信随着互联网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这一比例将会越来越小。

  2、SEO能够吸引更多点击

  通常来说,访客会更倾向于点击自然搜索结果,如下是百度的SEO和PPC的点击热力图,从图表来看,SEO平均可以分到60%的点击,ppc+seo可以覆盖首屏70%的位置。当然了,这是基于没有品专的前提下,你可以说百度有品专,品专可以覆盖90%的搜索点击,这是实话。但是先撇开品专高昂的费用不谈,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做品专(比如通用词),甚至很多词都没有购买了ppc广告,对于这部分流量来说,唯有seo才可以去获得更多关注度。

baidu-search-result

  而对于谷歌来说,这种情况更为明显,comScore数据展示,近92%的点击发生在自然结果,而非paid。特别是当你的自然结果中有(图片、视频)出现时,访客的注意力会先被自然结果中的图片或者视频吸引,从而再向四周发散。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要利用google adwords打品牌是有局限的,因为实际用户关注的第一着陆地不是adwords的位置,而是左侧的自然结果。所以企业,特别是一些外贸网站,要做好谷歌搜索营销,最大化抓住用户眼球,ppc需要和seo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品牌曝光最大化。

heat-map-ignore-paid-ads2

  3、PPC停止花费,停止流量;SEO停止花费,效果犹存

  回答:ppc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你账户里面没钱了,你休想从搜索引擎获得哪怕1个visit;而seo就不一样,seo是对网站进行所谓的“生态建设”,优化好网站自身的数据、体验、结构、权重,一旦搜索引擎认可你的网站之后,你的网站流量将会源源不断。即使停止了seo外包服务,只要维持这样一个“生态圈”,你的网站seo流量就不会停止。

  关于ppc和seo的区别还有很多,我这里就不详细说了,以后争取专门写一个总结贴,现在让我们move on!

客户:我们品牌词排的很好,我们不需要SEO

  回答:这个问题是上次参加ses会议的时候,一位客户说的,他说他们的网站知名度很大,品牌词常年都在第一名,我为什么还需要SEO。我问他:那第二名也是你的网站吗?他摇头否认了。我说,如果第二名、甚至第三名的位置也是你的,你可以获得比现在多至少一倍的品牌词流量,因为搜索结果的每个位置都是有它的点击占比的,在第一名的位置只能获得40%左右的点击量,如果要最大化回收品牌词的检索流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首屏全部占满。此外,如果你不做seo,你的竞争对手在做这个词,并且超过了你,设想那个时候情况就会很不妙了……

客户:SEO已死,现在是social的天下,我们为何还要花钱在SEO上面

  回答:social现在是热点,这是毫无疑问的,但social更多做的是品牌曝光,内容推送和用户互动,而搜索引擎是收口,当用户对品牌有一定印象时会产生搜索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seo把内容呈递在他们面前,这两者并不矛盾。

  另外,social虽然是热点,但毕竟年轻,基于Conductor’s analysis的数据显示,超过3100万的引荐流量中, 10个里面7个来自search,而还有一个来自social。

referral-traffic-distribution1

  再看Adobe’s analysis的数据,你可以看到分别拥有百万级流量的500个电商网站,34%来自搜索,只有2%来自social。

adobe-holiday-traffic-data-600x3914

  结论:用数据武装自己,说服不了解SEO的客户

  SEO行业本身就小,客户了解的途径本来就不多,而且很容易和其他营销推广手段混淆,所以常常造成被误解。我们需要充分地武装自己,把客户要问的问题事先先想清楚了,先把思路理清,然后寻找相关数据去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而说服客户,并且获得客户的认可,体现自己的专业度。

  来源:Fimen投稿,原文链接

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

Google+的浏览器书签工具

  Bookmarklet(书签工具)是指以书签的方式存储在Web浏览器上的一段小应用,用户通常只需在浏览器上的书签栏点击一下,就可以对当前网页执行某种操作,例如数据提取或查询等功能,Bookmarklet通常使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安装非常简单,只需要把链接拖到浏览器的书签中即可。

  Bookmarklet(书签工具)完全在浏览器上执行,不需要安装插件扩展,对浏览器本身的性能影响非常小,其使用的是JavaScript语言,所需的编程很少,因此被很多Web 2.0网站使用其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Google+做为Google大力推广的社交网络产品,目前只能在Google产品中分享,并没有提供官方的浏览器书签工具,这里为了方便网友分享信息到Google+,我提供一个Google+的浏览器书签工具,如下所示,在Chrome或Firefox里,拖动下面的“分享到Google+”按钮到浏览器书签栏里即可。

  分享到Google+

  对于iPhone和iPad用户,使用Google帐号登录Chrome后还可以在iOS平台使用这个Google+浏览器书签工具。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不必担心安卓系统被植入棱镜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安卓系统被曝植入棱镜”,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程序员,已经将一段NSA所编写的代码提交给Google,并且放入了其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NSA称,他们提交给Google并由Google放入Android系统的这些代码是“安卓安全增强”代码,能够防止APP被外部入侵,从而避免企业或个人信息被窃取。NSA发言人Vanee Vines在声明中称,几乎所有搭载安卓系统的手机、平板以及其他设备,都含有NSA所编写的这段代码。

  由于国国家安全局(NSA)参与了“棱镜”监控计划,并且Google也加入了“棱镜”计划,因此该媒体指控“安卓系统被植入棱镜”,进而推断全球3/4智能手机被美国国安局监控。

不用担心安卓系统被植入棱镜

  对于NSA的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到开源的Google Android OS,Google回应称每个人都有权这样做,NSA编写自己的代码,并且植入Android系统的做法是完全合法合理的,Google也认为这段代码经过很多同行的评估。

  我觉得,人们不必担心美国国安局的程序员向Android提交代码,Android是个开源的项目,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其他人的代码(至少能查看类似NSA的开发者),如果美国国安局将后门或监控代码提交上去,那无疑会成为众目睽睽下的笑柄。

  美国国安局(NSA)一直有开发过自己的代码,他们向Android提交的代码用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除了Android系统外,NSA还向Linux提交过代码,例如安全增强式Linux(SELinux)就是由NSA修改的一个Linux版本,这个版本提供了更强、更安全的强制访问控制架构,SELinux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集成到多个Linux核心版本中,可见美国国安局在于系统安全方面的开发能力还是不错的,这和我国“自主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有本质区别。

  更早的例证是70年代的著名加密算法DES,这个算法也被NSA进行过修改,包含NSA的算法,并随后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开来,一度成为加密算法的工业标准,被包括中国在内大量企业支持。几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NSA加入DES的代码有什么“后门”或“监控”功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些代码增强了针对破解的攻击。

  因此,人们大可不必担心NSA在开源的Android中提交代码,如果他真的提交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代码,那么美国国安局(NSA)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地自容。

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

  7月16日上午消息,百度今日宣布拟全资收购网龙旗下91无线业务,购买总价为19亿美元,相关各方已就此签署谅解备忘录。目前91无线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仍未发生变化。网龙称此次出售将提高网龙的盈利以及扩大资本基础。

  据悉,百度和网龙将进一步协商,就收购建议的相关条款达成一致,最终于2013年8月14日(最后截止日期)前,签署收购由网龙持有的91无线57.41%的股权。鉴于百度有意收购91无线剩余的42.59%股权,在最后截止日期前,如果其他股东愿意出售其持有的股份,百度将按与网龙签署的相同条款进行收购。

  如果上述交易最终完成,百度收购91无线的标的额将超过2005年雅虎10亿美金并购阿里巴巴,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已有多起并购案发生,包括阿里巴巴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百度3.7亿美元购PPS,以及阿里巴巴以2.94亿美元购入高德28%的股份等。

  今年2月,网龙宣布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拆分91无线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介绍上市不涉及融资环节,而这也被看作是网龙回避敏感问题的举措。今年5月,坊间传出消息称91无线暂缓上市脚步,并开始与多家互联网公司洽谈出售事宜。

  91无线是国内主要的移动应用下载渠道之一,主要从事开发和营运91助手及安卓市场两个在国�领先的智能手机应用分发平台,在2012年通过91无线进行的应用下载就突破了100亿次。收购91无线也是百度进一步加强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最新举措,意在进一步加强百度在移动应用分发方面的入口作用。

  无线互联网业务也一直是百度近年的重点。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几年4月百度移动搜索日活跃用户超过一亿,同时,百度搜索APP月活跃用户数也已经破亿,日活跃用户数超过2000万。在基于应用商店的入口建设方面,百度手机助手已经覆盖PC端和Android端,对APP的分发量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涨幅超50%。

  来源:新浪科技

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Twitter将投放定向精准广告

  Twitter发来邮件称,将允许广告商利用Twitter用户的网页历史浏览记录及邮箱地址等个人信息投放精准广告。不过,用户只要在浏览器选项中选择启用“不要追踪”(DNT),就能禁用此特性。

  Twitter称,新的广告投放方案将根据用户账户信息以及页面浏览记录投放目标广告,以此广告变得更加有效。用户可以通过简单设置,就可选择不接受这类广告服务。具体方式是在账户设置中,不勾选“Promoted content”(推广内容)选项,同时在浏览器选项中启用“不追踪(Do Not Track)”功能。

  以下是邮件全文:

  来自 Twitter 的最新产品和政策更新

  现在,我们开始试验如何让 Twitter 上的广告对我们在美国的用户更有用,方法是通过显示用户们表示过兴趣的品牌和商家的推广内容。这些定制广告基于我们的广告合作者与我们分享的信息,例如:与浏览器相关的信息(浏览器 cookie ID)。 点击这里在我们的博文中了解更多信息。

  我们想让我们的广告更有用,同时,我们还想向用户们提供简单有意义的隐私选项。 只需取消选中你的帐户设置中“推广内容”旁边的复选框,Twitter 将不再把你的账号与我们的广告合作人为个性化广告分享的信息进行匹配。 这是你在 Twitter 上禁用此特性的唯一地点。
由于 Twitter 支持 禁止跟踪统计 (Do Not Track, DNT),因此如果你的浏览器中启用了,Twitter 将不会收到我们的广告合作人为个性化广告提供的与浏览器相关的信息。

  我们总是会不断收到更新,因此留意Twitter 官方博客 或关注@twitter 最新信息。同时,请访问我们的帮助中心 了解关于这些选项的更多信息并检查第三方对我们隐私政策的简短更新。 感谢使用 Twitter!

  Twitter 团队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IFTTT推出iPhone应用

  IFTTT发布iOS手机版了,这个应用是个比较极客的应用,是“If This Then That”的首字母缩写,意为“如果发生此事就那样做”,基于任务的条件触发,类似编程语言,让用户可以根据他们设计的流程设计一些小程序,让网络服务能够对某些行为作出反应。

  IFTTT的iPhone版针对苹果公司的iOS平台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渠道,使得用户可以自主构建和使用各种自动化的活动,使得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照片、通讯录和备忘录等iPhone应用来完成指定任务。

  针对iPhone来说,IFTTT在触发通道主要是iOS自带通讯录、相册和提醒事项。网页端支持的应用有 Blogger、Dropbox、Email、Evernote、Facebook、Feed、Feedly、Gmail、谷歌日历等,不过不支持中国的社交网络服务和邮箱服务。

IFTTT推出iPhone应用

  iPhone 安装 IFTTT 之后,会有一些有趣且有用的用法,例如,当自己在iPhone里新建一个联系人时,自动给其发送问候邮件;自动同步相册到Dropbox;将已完成的计划事项同步到Google日历中,等等。

IFTTT推出iPhone应用

  不过,IFTTT也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不建议将自己的主要Gmail连接到IFTTT,那样会给Gmail的安全带来隐患,建议IFTTT只用于社交网络等应用,非要用邮件的话,就针对IFTTT单独申请一个Gmail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