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星期五

iPhone手机和Android手机的对比

  自从iPhone横空出世,就以简单易用,并功能强大,作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直到Google推出Android平台,才棋逢对手;数据显示,目前iOS和Android已经垄断了智能手机平台,那么,iPhone手机和Android手机到底哪个好用,在此我做了粗略分析比较。

  产品类型

  iPhone的产品型号比较单一,只有苹果一家出产,基本上同一时间只有1、2款手机畅销,在中国市场,其产品价格较高,在新品的推出节奏上,苹果显得较慢。

  Android做为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阵营相对于iPhone来说颇为庞大,三星、HTC、摩托罗拉、TCL、华为、小米……等等众多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Android手机,不仅提供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也提供了不同的交互界面,不同的机型选择也带来了不同的价位的选择,从1000元不到一直到4000多元,各式各样的Android手机分布其中,用户可以灵活按照自己的预算来。

  不过,一些低端Android手机的价格虽然低于iPhone,但是其使用体验却全面落后于iPhone,而高端Android手机使用体验有所改善,但价格却接近甚至超过了iPhone手机。

iPhone手机和Android手机的对比

  电池续航

  电池方面,大屏幕Android手机的待机时间普遍只有一天,大部分都低于iPhone的待机时间。界面显示上,Android原生系统不提供百分比形式的电池显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数字通常是错误的。

  这方面,iPhone在软硬一体结合造就了这个优势,苹果在硬件中插入对软件的优化,使得基于苹果芯片的设备不仅省电,而且流畅。做为对比,Android手机厂商只能通过用大号、再大号的电池或者使用更节电的屏幕来解决,这也使得Android手机普遍体积偏大。

  用户体验

  界面方面,iPhone在各个细节的优化可谓做到了“极致”,用户使用体验不错,而Android手机在很多细节上,如短信锁屏显示,短信界面,电话通讯录界面,目录文件夹等都体验不佳,名称上更是混乱,sdcard目录是手机内部存储,真正的sd卡目录却是sdcard2,各种各样的混乱名称让用户感到无比疑惑和迷茫。

  不过,由于iPhone系统的封闭性,对于中国用户来说还存在两个重要的本地化问题:来电归属地、黑名单和中文输入法,当然,如果iPhone越狱后也可解决这两个问题。而Android手机的开放度比iPhone手机要好很多。可以安装各种中文输入法和来电管理软件。从这点看,Android手机的用户可定制性要强于iPhone手机。

  在屏幕尺寸上,iPhone 5之前的版本均是3.5寸,iPhone 5则达到4寸,而Android手机普遍都在4寸以上,就屏幕尺寸上看,Android的尺寸要比iPhone更大,并且选择性更多。大屏幕尺寸的手机在游戏、办公、视频等应用上都会占有一定优势。

  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方面,现在的Android电子市场可真够乱的,从里面下载一些热门应用,通知栏就会不停的弹出各种各样的广告,而普通用户根本就无法识别这些广告是从哪个应用里出来的,只能在电子市场中安装一些安全软件进行检测和删除。

  国内很多国内的Android应用商店的运营也不正规,有些甚至从谷歌官方Andorid市场下载了一些热门应用,然后将其重新包装,嵌入自己的广告代码,通过通知的方式发布广告,隐蔽性很强,有些甚至偷偷地在用户手机上进行恶意吸费,形成黑色利益链。

  应用质量

  普遍认为,Android平台上低质量的应用数量庞大,甚至存在不少恶意应用,对于中国的大量第三方应用商店,这种情况更甚。

  iPhone上的应用数量虽然不如Android,但应用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极少出现恶意应用,苹果在应用商店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开发商的应用有损害用户利益的功能,通常会被苹果下架。

  游戏应用

  虽然近两年Android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大有超越iPhone之势,但Android平台在游戏领域还是远远落后于iPhone。这一点无论是商业游戏厂商还是在个人开发者方面都有体现。

  商业游戏方面,现在Android平台上能拿得出手的大作,无一不是去年甚至是前年iPhone平台上的游戏移植过来。由于Android用户普遍倾向于免费应用,因此游戏开发商很难在这个平台上盈利,这也是为什么大的智能手机游戏开发商都是先开发iPhone版本的游戏,等成本回收了利润差不多了的时候才会抽点闲功夫移植给Android平台。很少有什么大厂商会冒险直接开发Android平台的大作产品。

  应用稳定性

  Android上的应用程序稳定性普遍低于iPhone,同一个应用在Android平台上更易于崩溃,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软硬件平台的不统一给开发者设置了障碍。众所周知,Android平台系统版本多,硬件规格多,产品又多又杂,软件开发商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比如不同版本系统功能上的兼顾性,比如不同硬件架构上的兼容性等等,而且不可能在所有平台上测试其应用程序。而iPhone的硬件平台仅有有限的几个,系统与硬件基本是统一的,开发商只需要测试几个平台即可。

  系统升级

  如果不越狱的话,iPhone用户的系统升级非常简单,使用其内部的OTA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傻瓜式的升级,而Android手机在升级方面则良莠不齐,一些大厂商的手机尚可和谷歌官方同步更新,一些小厂商则干脆不提供后续升级操作,这也使得该手机的生命周期被人为缩短。

  总而言之,尽管在新品的推出节奏上苹果已经开始落后,iPhone目前依旧是用户体验最好的一款手机,它的系统稳定性、操作流畅度依旧好于绝大部分Android手机。虽然iPhone的价格较高,但稳定的升级使其生命周期得到了不少延续。

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Google Play台湾商店恢复付费下载

  Google Play商店终于再次开放台湾用户购买付费App,2011年Google因“Android收费应用七日退款期”与台北市政府法规会起争议,并因此关闭Google Play对台湾区的付费软件服务。

  之后,台湾数码开发联盟声明,认为台湾消保法规定主要着眼于实体商品,未顾及数码商品特性。相关规定将造成台湾数码属性业者风险大增,面临营运困难。

  台北市政府日前让步,表示在权衡考察消费者最大利益下,决定不再上诉,27日起在台湾地区GooglePlay商店中已开放付费软件下载。

  Google总部发表声明指出,即日起,台湾Android使用者可再度透过Google Play购买付费应用程序。

2013年2月25日星期一

浏览器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多问“Why?”可以增加了解。多问 “Why not?”可能带来突破。

  浏览器的诞生为的是将世界互联,于是需要有通用标准。所以有史以来,所有性本善的人,尤其是web前端开发,都极度厌恶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显示差异,一堆无奈花在兼容上。

  很显然,消灭差异,世界才是美好的!

  但人们没有意识到,另一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其实正是在制造差异,极大的差异:同一篇新闻网页,在手机端,多余的区域干脆全都没有了,只剩新闻主体内容了。

  由于这种差异制造本身契合了手机和PC的极大差异,这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

  与其说UC开创了手机浏览器,不如说这是另一种网页数据的显示模式。这里所谓的显示模式,指相同的数据模型M,不同的控制处理R和视图显示V.

  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可能从来没有人想过的东西:为什么PC浏览器,对同一个网页,就不可以有更多的显示模式?例如做类似乃至更进一步的优化?

  1、比如一个视频网页,浏览器将flash窗口之外的多余信息全部干掉,然后取而代之以自家的功能模块,类似影评、电视剧列表(可参看百度视频浏览器、风行播放器),再美名其曰:视频模式、影评模式。

  2、比如一个新闻网页,浏览器将主题内容之外的内容全部干掉,取而代之以自家的边栏推荐。再美名其曰:清爽模式。

  (这看上去是反互联网精神的,因为,它可能一举颠覆掉了整个视频市场、成为最大的媒体平台,掀起滔天大浪,引发无尽的口水和反弹……诸如添加一个黑名单啊,将这些大网站的页面优化掉,当然啦啦,还是要提供正常模式,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啦啦……跟当年的杀毒行业一样,很多人疯掉了……)

  搜索中立、浏览器中立,这或许只是一定阶段的理想,所有的软件都是为了信息到达用户而生,任何一个必经的环节,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变化。信息在到达用户之前,必然要经过搜索或推荐的传送门跳转,还要经过浏览器这种显示容器来解析,既然可以被搜索截流,就一定可能被浏览器截流!

  Web不死,得浏览器者,绝对可得天下!(仅指PC端)

  来源:QT朱玉洁投稿(微信号zhuyujie2013)

2013年2月22日星期五

2013年网页设计趋势预测

  设计行业日新月异,设计师和开发人员都需要紧跟潮流。但有些时候,要不断接纳新的潮流有点难,因为每当我们抓住潮流,潮流又变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加快速度,预测下一个趋势是什么。可惜的是,未卜先知在我们这行不太容易成功,所以我们不得不依靠分析技能,但好在总会有一些迹象帮我们描绘未来的蓝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点点滴滴连结起来。今天,我就把这些点连起来,试图搞清楚要在2013年获得成功,我们现在需要关注什么。

  整页背景

  网页背景经常遭到忽视。当然,它们本身也不应该太受关注,否则前景中的东西也就不那么显眼了。但有时,当设计师灵感迸发时,也会把背景做成网页中最显著的部分。

Gavin Castleton

Gavin Castleton的这个专辑需要的不仅仅的文字!

  这个技巧最近比较流行。当设计师没有很多内容可以展示的时候,他们就会这么做。

  响应式网页设计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这里就简要描述一下:响应式网页设计就是要让网站能够适应所有分辨率。不管你使用什么分辨率,网站的要素都能够重新组织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样的网站在大屏幕显示器上和在手机上都能很好地显示。

 iTheme2

iTheme2是一个著名的Wordpress主题(模板)。

  CSS3几乎能将所有网页设计转变为“响应式”网页设计。为此你应该熟悉CSS3代码,例如min-widthmax-width

  单页布局

  和CSS3一样,HTML5也带来了很多变化。其中一项最大的变化就是,其所支持的jQuery几乎要把Flash淘汰。HTML5能带来绝佳的动画,这种动画能力让我们能设计动态的单页布局。

 Anna Safroncik

模特Anna Safroncik的主页。

  尽管单页网站看起来很酷,我还是怀疑它们会成为公司部门的首选。不过它们会成为作品集和个人页面的首选。

  结论

  我们所做的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我们就跟医生一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市场保持同步。如果医生不能诚实地工作,就相当于把病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如果我们不诚实地工作,就会把我们自己的生活置于危险之中。所以,关注未来,时刻准备着。

  不断学习和适应行业的最新潮流,因为新的很快就会变成旧的,而现在正在变成过去。

  英文地址:http://www.designzzz.com/predictions-web-design-trends-2013/

  中文翻译:牌巴子

  译文地址:http://www.sunyansong.com/web-design-trends-in-2013/

如何利用robots.txt对wordpress博客进行优化

  笔者在百度站长平台检测自己的博客时,出于优化的惯性,对博客的Rbots进行了检测,进而在百度搜索了wordpress博客robots的写法设置问题,看了很多wordpress高手对robots优化设置后,终于有所领悟,在此也分享给一些wordpress新手看看如何去善用robots.txt对wordpress博客进行优化。

  一、先来普及下robots.txt的概念:

  robots.txt(统一小写)是一种存放于网站根目录下的ASCII编码的文本文件,它通常告诉网络搜索引擎的漫游器(又称网络蜘蛛),此网站中的哪些内容是不能被搜索引擎的漫游器获取的,哪些是可以被(漫游器)获取的。这个文件用于指定spider在您网站上的抓取范围,一定程度上保护站点的安全和隐私。同时也是网站优化利器,例如屏蔽捉取站点的重复内容页面。

  robots.txt目前并不是一种标准,只是一种协议!所以现在很多搜索引擎对robots.txt里的指令参数都有不同的看待。

  二、使用robots.txt需要注意的几点地方:

  1、指令区分大小写,忽略未知指令,下图是本博客的robots.txt文件在Google管理员工具里的测试结果;

  2、每一行代表一个指令,空白和隔行会被忽略;

  3、“#”号后的字符参数会被忽略;

  4、有独立User-agent的规则,会排除在通配“*”User agent的规则之外;

  5、可以写入sitemap文件的链接,方便搜索引擎蜘蛛爬行整站内容。

  6、尽量少用Allow指令,因为不同的搜索引擎对不同位置的Allow指令会有不同看待。

  三、Wordpress的robots.txt优化设置

  1、User-agent: *

  一般博客的robots.txt指令设置都是面对所有spider程序,用通配符“*”即可。如果有独立User-agent的指令规则,尽量放在通配“*”User agent规则的上方。

  2、Disallow: /wp-admin/
  Disallow: /wp-content/
  Disallow: /wp-includes/

  屏蔽spider捉取程序文件,同时也节约了搜索引擎蜘蛛资源。

  3、Disallow: /*/trackback

  每个默认的文章页面代码里,都有一段trackback的链接,如果不屏蔽让蜘蛛去捉取,网站会出现重复页面内容问题。

  4、Disallow: /feed
  Disallow: /*/feed
  Disallow: /comments/feed

  头部代码里的feed链接主要是提示浏览器用户可以订阅本站,而一般的站点都有RSS输出和网站地图,故屏蔽搜索引擎捉取这些链接,节约蜘蛛资源。

  5、Disallow: /?s=*
  Disallow: /*/?s=*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屏蔽捉取站内搜索结果。站内没出现这些链接不代表站外没有,如果收录了会造成和TAG等页面的内容相近。

  6、Disallow: /?r=*

  屏蔽留言链接插件留下的变形留言链接。(没安装相关插件当然不用这条指令)

  7、Disallow: /*.jpg$
  Disallow: /*.jpeg$
  Disallow: /*.gif$
  Disallow: /*.png$
  Disallow: /*.bmp$

  屏蔽捉取任何图片文件,在这里主要是想节约点宽带,不同的网站管理员可以按照喜好和需要设置这几条指令。

  8、Disallow: /?p=*

  屏蔽捉取短链接。默认头部里的短链接,百度等搜索引擎蜘蛛会试图捉取,虽然最终短链接会301重定向到固定链接,但这样依然造成蜘蛛资源的浪费。

  9、Disallow: /*/comment-page-*
  Disallow: /*?replytocom*

  屏蔽捉取留言信息链接。一般不会收录到这样的链接,但为了节约蜘蛛资源,也屏蔽之。

  10、Disallow: /a/date/
  Disallow: /a/author/
  Disallow: /a/category/
  Disallow: /?p=*&preview=true
  Disallow: /?page_id=*&preview=true
  Disallow: /wp-login.php

  屏蔽其他的一些形形色色的链接,避免造成重复内容和隐私问题。

  10、Sitemap:http://***.com/sitemap.txt

  网站地图地址指令,主流是txt和xml格式。告诉搜索引擎网站地图地址,方便搜索引擎捉取全站内容,当然你可以设置多个地图地址。要注意的就是Sitemap的S要用大写,地图地址也要用绝对地址。

  上面的这些Disallow指令都不是强制要求的,可以按需写入。也建议站点开通谷歌管理员工具,检查站点的robots.txt是否规范。

  好了,以上就是对利用robots.txt对wordpress博客进行优化的详细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和我一样刚接触wordpress博客的同学。

  文章作者:北漂书生,原文链接

2013年2月18日星期一

数据显示:“即刻搜索”使用率几乎为零

  《长江日报》报道,国内著名IT数据平台CNZZ数据显示,2013年1月,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上,百度的使用率和占有率均超过70%,占去3/4个蛋糕。360、谷歌、搜搜等瓜分剩余份额。“即刻搜索”没能排进前10位,占有率低于万分之一,使用率几乎为零。

  有业内人士表示,搜索引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连百度这样的巨鳄都面临着衰退,李彦宏大谈“狼性”,可见其面临的挑战。近来,360搜索、搜狗呈上升态势,凭的是浏览器入口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市场又将迎来一场新的争夺。网传腾讯的“富二代”搜搜也面临被搜狗纳入囊中的命运。“即刻”想在对手环视的市场里闯出一番名堂,可能性很小。

  知名IT观察家柳华芳认为,“即刻搜索”很难占有市场。它的产品虽然中规中矩,但没有差异化竞争,网友不买账。另外,也没看到它的有效营销。

  根据互联网Hitwise的数据,2012年12月,中国搜索引擎访问量前10位分别为百度、360综合搜索、搜狗、谷歌香港、百度图片、搜搜、谷歌(英文)、必应、谷歌中国、有道搜索。搜索行业的小弟弟“即刻搜索”不见踪影。

  “即刻搜索”的前身是人民网推出的“人民搜索”,是搜索行业国家队。与它同期诞生的,还有“盘古搜索”。

  作为搜索行业的“奇葩”,根据人民网招股说明书,2010年“人民搜索”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却达3000余万元。

2013年2月17日星期日

Facebook遭黑客攻击

  Facebook周五表示,其网站上月遭到了一次“复杂的黑客攻击”,导致Facebook员工的笔记本中被植入了恶意软件,但并未透露攻击来自何方,调查人员也未发现用户数据泄露的迹象。

  Facebook表示,多名Facebook员工访问了一个被安装了恶意软件的移动开发者网站,导致员工笔记本被植入了恶意软件,黑客利用了所谓的“Java零日漏洞”,攻击一家移动开发者网站,然后通过这个网站感染了多家公司员工的电脑。

  Facebook表示,攻击者这次采用前所未见的手法,黑客似乎锁定网络应用开发商和科技公司的网站,植入木马程式,不管谁连上这些网站,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下载恶意程序。

  目前,Facebook已经与FBI合作调查这起攻击事件。

  早先Twitter也宣布遭到类似攻击导致25万个账号被盗用,包括我的Twitter帐号在内,Twitter认为,此次攻击“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