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

谷歌反对联合国管理互联网

  谷歌中国的首页底部发布了一个名为“采取行动”的网站,号召全世界网民签名捍卫互联网的言论自由,反对联合国管理互联网。

  谷歌此举旨在抵制12月举行的国际电信大会审议互联网监管议题。据称俄罗斯与中国届时将建议把互联网纳入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电信联盟的管辖范围之内。谷歌对此声称:“联合国大会不是决定互联网未来的正确场合。”

  此前,俄罗斯等国就曾向联合国提交世界网络空间行为国际准则,希望各国尽早就规范网络空间行为的规则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各国不应利用互联网实施敌对行为或制造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强调各国有责任保护本国信息和网络空间免受干扰与攻击破坏,并建议建立多边、透明和民主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

谷歌反对联合国管理互联网

  这个提议遭到一些公司和国家的反对。在“采取行动”网站上,谷歌发表声明称:“互联网将全球20多亿人联系在一起。一些国家的政府想要在12月召开秘密会议,以期就网络内容审查制度达成共识。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维护互联网自由与开放。”另外,在抵制活动中最积极的两家公司“停止网络盗版”和“为未来与现实而战”也发出警告称“联合国机构将令互联网关上自由之门”。还有反对者说,如果联合国机构接管网络大权,互联网将由组织严密的、老派的、以政府为中心的机构管理,监控将被合法化,网络通信将被阻塞。

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

浅谈互联网竞争中的不对称战争

  引子:facebook为什么会以10亿美金的高额代价收购Instagram,这个手机上的照片分享应用,听说团队只有十人。是什么让这个小小的团队赢得了创业的胜利的呢?我觉得是“不对称战争”。

  当年,微软以免费的方式发布IE,打击了网景公司的付费浏览器。其实浏览器对于互联网的重要性,这么多年后,现在中国大公司才意识到。所以现在中国很多大公司,言做客户端,必谈浏览器。微软打击网景,是因为浏览器背后是互联网。QQ做手机Qq浏览器,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之争。UC在浏览器市场份额上比QQ浏览器还高,这个现象也值得我们深思。

  UC做浏览器时,还是wap时代,流量是很贵的。网速也慢,所以这决定了UC做的是小众市场,也是硬需求。而这个暂时小众的市场,远景却是大市场(在这里佩服下微软当时的CEO比尔盖茨,有远景意识)。当然,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爆发,UC的入口效应突显,所以估值也飞涨——接近上百亿了吧,甚至可以做开放平台了(小公司哪能做开放平台,但UC却能)。

  回顾QQ的发展,我们也能发现一个类似的过程。聊天是刚性需求(本质上是通讯,低廉的通讯)。刚开始时,我们很少人上网,资讯也贵。一般只能上网吧上Q.我记得当时我第一次使用QQ的时候还在初二。这这十多年过去了。腾讯已经从小公司变成大公司了。而且是航母式的公司。谈创业必谈腾讯。谈腾讯必谈:如果腾讯做我们这个,创业者怎么办。

  UC怕腾讯做手机浏览器吗?UC或许有些担忧,但我想也不足惧。UC已成气候了。起码算是跟360一个级别的公司。

  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如何做到像UC一样,做到最后,无所畏惧。

  我们再来回顾下GOOGLE的发展历程。google出来的时候,不是没有搜索公司。而是没有把搜索当成是主业,甚至是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搜索只是雅虎的一个功能。当然google的算法创新,还有对搜索市场的远景估计,坚持做好这个市场,也是他们能颠覆雅虎的主因。

  我们要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把一个别人原来不看好的市场,最终做成大市场。(当然,前提是这个真有可能成为大市场,这个看人的远景预判能力了)。

  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分析,为什么facebook会收购Instagram这个小产品小团队。instagram的流量,facebook能分析出来,因为instagram很多用户把相片分享到facebook了。这样,经过数据分析,他们知道这个应用流量增长过于恐怖,说不定哪天就取代facebook成为移动社交的主流了。反观facebook的html5客户端,速度慢,体验也跟不上PC版的网站。

  facebook怕什么?作为最火的社交平台?

  怕被移动互联网抛弃?怕自己的应用跟不上移到互联网的发展潮流,怕……不再酷!

  大公司怕的东西太多了。像腾讯,什么都做。事实上只有几个产品能做到最好。而其他的都是光投入不产品。大公司的五星级产品,起码是上千人参与研发的。这个投入跟产出对比,性价比instagram差太多了。所以facebook收购instagram一个产品外加十人,创始人还真觉得:值,真他妈太值了!

  怕,意味着:不对称战争。

  大公司最怕这个,小团队做出了周教主说的“颠覆式创新”的产品。甚至可能不足十人,甚至是三五个人,甚至是像张小龙一样,做foxmail一个人?!互联网的竞争太恐怖了,也太残酷。其实我说,创业与竞争,在互联网上,大公司才是弱者!

  美国怕恐怖主义,在很多人看来是个笑话。只不过是战争的由头。但微软的当年的头儿比尔盖茨说,他们离破产只有18个月。是什么能让一个帝国式的公司,产生18个月就可能破产的想法的呢? 是互联网!所以有了微软打击网景,微软打击……  当然还有腾讯做、腾讯copy

  其实,这本质上来说,互联网上的竞争,就是不对称的。跟投入多少钱、多少人关系不大。跟创始人、跟人心、跟人性有关。

  互联网的日渐繁荣,这事实上是给予了创造者无限的可能。十个人,一年,创造出instagram,价值十亿美金。还有什么比互联网更加适合创造性产品的吗?张小龙语录:产品设计师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我说古来哲人不少,出名的不多。或许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因为他不止是圣人。更是最伟大的产品经理。他的“产品”很简单,却深入人心!

  互联网的创造性工作,当属灵魂范畴的。与神学、宗教、哲学、文化、艺术是一样的。而互联网的竞争,当适用于:不对称战争。

  来源:投稿,作者:周百通,原文链接

中国未来电视发展之路

  对电视将来的发展发向,目前电视的功能,主要是接收节目,相比互联网,他有着价格低,使用门槛低,不受宽带限制等特点,目前互联网许多软件平台也可以线看电视,如中国宽带哪天价格亲民,接宽带比接天线还方便,平均速度都可在线看1080P或是2K的分辨率,目前的电视也没他存在的价值,广播电视管理局。

  关于电视发展,目前中国电视发展主要看广播电视管理局的条条规定,目前电视基本都走向大屏、高清、3D,智能,多用途等趋势,其中大屏、高清、3D这是硬件的发展,如果想发展智能,多用途还需要广电的配合,如果配合出现分歧,就会出现类似于中国用户翻墙或越狱…………

  如果把电视比作广电的一个孩子,那电视将会变成一个畸形的孩子。出现不正常发展,可能会出现电视与PC分不清的情况,显示器做成电视大小55寸、60寸、70寸或更大,有高清,3D支持手势等特点,而运行设备可能是电视机箱,电视盒,甚至电脑主机,而电视智能后控制设备,可能是专用输入设备,手势,甚至是语音。到时这样设备生产出来也会像新出的I Pad一样,大家不知道称他叫什么好,是电脑还是电视。所以这样的电视己经超出传统电视的概念,他是有着电视的功能,但他绝非是按广电管局的路线走。

中国未来电视发展之路

  电视盒=趋势?

  电视盒,将来一定成趋势,自己用过的品牌有佳的美,天敏等电视盒产品,发觉这类产品相比传统电视非常好用,传统电视存在许多缺陷,像功能单一、用途单一、虽然可以接些像DVD,U盘等外围设备,但扩展性不强,而且非常限制用户的使用感受,就像目前我宿舍使用的那台09年的平版电视,换一个节目反映速度几乎要三秒才会跳,并且使用体验及差,而接了电视盒后几乎秒换……

  个人觉得电视盒就类似于,电脑的独立显卡,虽然平常不用独立显示也可以日常应用,但要做像视频、图像、媒体、大数据显示、处理离开它体验会非常差。而电视只有集成基础功能,但如果想高性能,多扩展,智能的用户体验,都离不开独立出来一个处理器(电视盒),电视行业的高速发展,创新,都离不开独立的硬件设备。目前电视行业发展就慢,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曾经是庞然大物,到目前手掌大的设备都可以处理大量数据,离不开的是他的硬件模块独立发展。

  如果计算机每个厂商都像电视一样整套设备生厂出来还加自己的一个基础软件,没有硬件模块独立发展,我想要想用到现在的Window8,IOS……,可能还要等上几年,几十年,或是上百年。电视行业目前就如此发展,速度堪比蚂蚁要转地球一圈……

电视盒

  电视将来用途

  电视将来用途一定是超越目前的收看电视节目或是收音机,就如以前的黑屏手机,只能发短信打电话,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拍照,办公,投影,看电视等等。趋势就是趋势,这些不是广电总局的条例可以制止的了的。因为屏幕大,电视的优势就很明显,可以做电脑许多无法感受到的体验,有可能变成多功能多用途像家庭电视购物,发微博,收发邮件,或家庭影院请朋友回家看4K高清大片,家庭大型游戏机,甚至可以是将来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等等……

未来电视

  总结

  虽然目前电脑已经拥有电视的所有功能,但电脑永远不会完全取代电视,就像如今的移动电脑,便捷电脑,平板电脑它只是在人们获得资讯,体验,办公等更人性化,更符合大家的需求,将来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如此。

  作者:老狼,作者微博

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

苹果发布iTunes 11

  苹果周四正式推出了iTunes 11,用户可以通过苹果官方网站或者点击软件里的“检查更新”进行下载。苹果对新版iTunes 11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增加了对云服务iCloud的支持。

  界面的巨变

  新版本iTunes下载安装包大小为83M,笔者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下载安装试用,总体来说,这可能是iTunes界面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动,乍看似乎就像一款全新的软件,用户要适应新界面需要一段时间。

  新版iTunes和旧版的界面差别非常大,除了菜单之外,几乎所有内容都变更了界面,菜单栏现在可以隐藏,建议隐藏一下,目前的菜单实在太难看了。隐藏方法是,“查看”-“隐藏菜单栏”。

苹果发布iTunes 11

  如果使用的是美国应用商店,在音乐界面系统会自动将用户在iTunes上购买的音乐显示在界面上,还好应用程序没有这么做,否则我恐怕会疯掉。当然,如果用户不喜欢这个设置,也可以在“偏好设置”-“Store”里关闭“显示iTunes云服务购买项”。

  iTunes 11默认不显示侧边栏,如果用户还想使用原有的操作方式,可以选择“查看”-“显示边栏”。

  集成iCloud

  iTunes 11最大的特色是加强了对iCloud的支持,用户购买的音乐、电影、电视等都会默认显示在资料库中,通过选项设置,可以让桌面电脑、iPad、iPhone等各个客户端自动下载最新购买的音乐或应用。

  iTunes 11的新特性还包括基于iCloud的Playback同步功能,以及改进后的搜索功能等。整体而言,iTunes 11比此前版本“更简单”和“更智能”。

  不足之处

  新版iTunes的一个令人沮丧的地方,就是在App Store首界面中,应用价格不显示了,无法看到应用是否是Universal(通用程序),甚至在列表页面也无法知晓应用是否通用,只有到了最终的应用介绍页面才能看到。

iTunes

  iTunes下载地址:http://www.apple.com/itunes/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

整理Gmail邮箱的大邮件

  据Gmail官方博客报道,Google发布了一项新功能,可以用于搜索Gmail信箱中超过指定大小或者指定日期的邮件,这个功能主要用于清理Gmail的空间,防止邮箱爆满。

  指定大小搜索:size或者larger命令,单位是字节、KB、MB等,可以使用缩写,例如搜索size:5m 或者 larger:5m ,就可以找到大于5M的邮件。大于 500KB 可以使用 size:500k ,相反,小于某个大小的搜索可以使用smaller命令。

  指定日期搜索:older_than命令,单位是年、月、日等,例如搜索 older_than:1y 就可以找到1年前的邮件,older_than:2m 是2个月前的邮件,older_than:3d 是3天前的邮件,相反,小于某个日期的搜索可以使用newer_than命令。

整理Gmail邮箱的大邮件

  如果你的Gmail邮箱已经快满了,那么不妨使用 size:5m older_than:1y 来搜索一下1年前超过5M的大邮件,并将其删除吧。

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手机游戏共性分析

  笔者对安卓、IOS平台的热门手机游戏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总结成文与大家分享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图,其中数据分为别安卓(360手机助手)与IOS平台(pp助手)手机游戏下载排行榜对比。不难发现其中重叠率非常之高,我们可以理解为手机游戏用户均非常喜欢这些游戏,而这些游戏却都有几个共有特性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分析,具体如下:

手机游戏共性分析

  有且仅有一个目标,贯穿整个游戏

  这点不难理解,比如:水果忍者,永远都在切水果、切水果、切水果;爆破小鸟,永远都在消方块、消方块、消方块;捕鱼达人,永远都在捕鱼、捕鱼、捕鱼。简单且唯一的目标,对于手机用户来说这种目的明确的游戏方式更加容易上手。

手机游戏共性分析

  在任意时间,系统反馈结果恒大于用户输入,从而使操作者对于未知结果的期待无限延生

  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近似「无脑」的操作但得到的乐趣(反馈)很多。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捕鱼达人,在捕鱼场里你的操作只需轻点但是开炮之后的整个回馈颇多,炮弹的方向有无大鱼阻挡?是否能捕到鱼?能捕到多少鱼?哪些鱼网住了却捕不到?捕到的鱼多少分?当然这点在其他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中也有类似的体现,例如豆瓣FM的下一曲、微信的摇一摇。

手机游戏共性分析

  难度呈几何倍数递进,不断的挑战自我

  挑战自我的好处是设计者永远不用担心玩家没有对手,而且这个对手既不会太强悍导致用户屡屡失败从而放弃也不会太简单两三个小时游戏全部通关。让玩家遵循奥林匹克似的更高更快更强精神不断让挑战自我,从而使得游戏的对手看上去那么近但又那么远,不断的吸引玩家继续下去。但同样玩下去的代价是你永远得比上一次更强大,难度随着你玩的深入几何倍的增长要继续突破所消耗的时间也就更长,从而达到设计者的目的。

手机游戏共性分析

  奖励立即可见,30秒-5分钟可以通关,不断刺激用户,以获得长时间的投入

  在手机碎片化使用的场景当中,大部分情况下不可能指望用户能像类似游戏主机或是PC上有大段大段的时间。所以,如何让用户随玩随停不断给用户甜头吃不断吸引其继续就成了游戏开发商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不难发现多数热门手机游戏的关卡时间基本都设定在30秒-5分钟内即可完成,通过不断的让玩家通关不断的奖励刺激,使得用户不断的消耗时间投入继续游戏。

手机游戏共性分析

  场景固定且单一,易于沉浸其中从而沉迷

  固定简单的场景一方面利于品牌传播性,简单固定的游戏界面相对容易被记忆而且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从而被识别率也增高不少;二是简化玩家学习成本,熟悉的场景、熟悉的道具玩家无须过多的考虑只需要快进入游戏即可。

手机游戏共性分析

  总结:

  结合以上几点共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手机游戏主要的用户群体为「无脑」游戏者:他们喜欢在单一的场景通过简单的输入完成一个目标,快速通关获得奖励后不断挑战自我。因而我们平时在做游戏或是相关衍生产品的探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这几点出发做一些思考和改进,或许能有一些新的收获:-)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微信公众帐号的四种玩法

  近日,腾讯科技推荐了一篇《最创新的十大微信公众帐号》,文章推荐了包括和菜头在内的10个创新有趣的公众帐号。小微按图索骥关注了其中几个,感觉的确蛮好玩的,比如琢磨先生晚上发的“美国版新闻联播”、斑狸的闯关游戏、腾讯科技的“小小说科技”话题互动等。

  在腾讯科技的“忽悠”之下,估计也有不少人和小微一样关注了这些帐号,估计被推荐的各位也觉得推广效果很好。比如和菜头今天就发微信说他的订阅量突破了1万,而斑狸也打算重新继续自己的微信新篇章…。本来,小微也想推荐自己喜欢的公众帐号的,但腾讯科技推荐在先,小微再推荐就显得无趣了。所以,小微微创新一下,分析一下我所订阅的部分公众帐号的玩法儿!

  从今年8月下旬,微信悄悄推出公众平台至今,关于如何利用微信营销,微信营销的效果分析就有各种文章出现。似乎已经玩腻了微博的媒体、机构、大V们也纷纷开启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帐号,并不遗余力地通过微博进行宣传(微信团队没花一分钱赚足了眼球哦~)。截至11月8日,小微分别在腾讯和新浪微博检索“微信公众号”,发现新浪有105万余条讨论、腾讯有近11万条话题,微信公众帐号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小微从公众帐号推出至今,也收听了不少帐号(刚才检查了一下自己订阅的帐号已超过100个了)。虽说这么多帐号,但综合来看这些公众帐号的玩法不过如下四类:

  一、图文推送型

  媒体、机构及部分名人类帐号主要采取图文推送的形式来第一时间给用户推送消息。因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熟悉程度不同,有的推送图文版信息(如腾讯新闻、南方周末、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财新网、程苓峰、冷兔等),有的则只是文字+链接信息(如潇湘晨报、喷嚏网、李开复等)。当然图文信息形式的推荐有可能因为手机版本不支持或微信版本不支持而无法顺利阅读,而文字+链接的形式虽然简单,但能保证每位用户都收的到。

  二、语音推送型

  名人帐号及部分媒体帐号主要采取语音推送型的方式,比如李冰冰、范晓萱、莫文蔚、声优小孽等多数时候都是一条语言发给订阅者,对于名人的疯狂粉丝来说,能听到偶像对自己说话,感觉还是很不错地说;部分媒体如腾讯科技的“小小说科技”、“iweekly周末画报”则在部分推送中加入了语音(巧合的是两者都以女性编辑的声音形象出现)。微信的出现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人们的手指,对于媒体而言,在图文推送之外如能加入语音的推送,给人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滴!

  三、闯关互动型

  利用这种方式互动的比较少见,如果不是腾讯科技推荐的话,我还真不晓得会有“斑狸”这种帐号的存在。此种方式的有点是可以让网友不断地探索与你互动,但弱点呢…每个网友都会有耐心玩完你的游戏吗?至少小微没有玩完第一关啦!(但小微旁边坐的90后MM就玩完了5关)

  在微信公众号中有自定义回复的功能,现在也有不少帐号如微成都等采取了关键词自定义回复的功能,好处是网友可以调戏机器人,不足是关键词密度不够、设置不合理的话,网友容易对机器人产生厌烦的情绪。自定义回复仅限于针对新用户,如果有真人来回复的话,最好还是真人吧。

  四、综合互动型

  所谓“综合互动型”就是图文、语音、闯关、机器人加真人与网友互动等各种手段都用到的账号了…这种类型的帐号现在还比较少见(可能是小微孤陋寡闻哈),目前小微已知的也只有我们@微成都 在这么做。适时地精选图文信息推送给我们的网友,偶尔会有语言,小编忙的时候有小微机器人自动回复,编辑不忙的时候就会抽空上到公众平台看完大家所有的留言。有信息推送,有图文互动,有活动推荐,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真诚与网友沟通的心…。呃,自我表扬一下,“小微你辛苦了”…小微心声:“为大家服务!”

  来源:微成都官方博客投稿,作者:Aren,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