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网络浏览器统计分析

  现在的互联网网络浏览器市场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变化莫测的景观,各大网络互联网公司都有推出过自己的浏览器。那么,各种版本和各种性能的浏览器也就会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WEB开发人员以及相关的用用程序开发人员想要自己的网站或者是应用程序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版本的浏览器上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对于一名互联网开发人员来说,在自己开发一款应用之前,一定需要先了解现在人们所使用的浏览器现状:人们都习惯使用什么样的浏览器?他们使用的又是哪一个版本,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版本?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事先搞清楚的。所以,对当今互联网市场上的浏览器现状有一个好的分析成为必要。下面也许就是你想要知道的。

主流浏览器

  1、最常用的浏览器版本

  StatCounter对现在占有市场份额0.2% 以及以上的浏览器我们做了统计,下图是StatCounter在6月上旬对超过300万个网站的浏览器访问情况所作的统计结果。这里包括超过150亿的页面浏览量,所以统计结果应该是能够代表整体情况的了。

各大浏览器市场占有率

  分析结论:

  • 占主导地位的浏览器(也许你还没有使用):IE8.0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多的浏览器,远远超过其他浏览器。(译者注:这个也许在中国情况会不同,毕竟大部分景德镇人民喜欢IE6.0的哈!)
  • IE9.0的现状:虽然说IE9.0是微软的最新版本的IE浏览器,但是其使用量还没有超过IE7.0,当然在本月末的时候,也许形式会有所改观,现在IE9.0的使用大部分需要通过Windows系统的自动更新来升级,但是最终是否使用或者升级到IE9.0还是取决于用户自己的选择。
  • Safari、Mac和 IE6:Safari的最新版本目前为5.0,其使用量仅仅超过IE6.0的0.1个百分点,当然这是由于其使用环境的限制所致,Safari主要用在Mac系统上面,然而,相比于Windows系统来说,Mac系统的市场占有率毕竟太小,而且Mac系统的使用者仍然可以去选择其他的浏览器。然而,IE6.0还是XP系统使用者的最原简单选择,毕竟是内置的。
  • 火狐4.0仍然在火狐浏览器版本中占主导地位:在3月22日发布以来,火狐4.0就占有了火狐浏览器版本的大部分。
  • 测试版本的浏览器:毫无疑问,在众多浏览器发布的开始就需要各种测试,于是,有很大的一部分用户使用的是测试版本的各种浏览器,也就是专业说法的Beta版本。比较明显的是Chrome和Firefox,可以看到将来即将发布的新版浏览器,如Chrome13 以及Firefox5.0。
  • Chrome份额的稳步上升:Google的Chrome浏览器以简洁出名的,Google在逐步将用户的Chrome12版本自动升级到Chrome13(用户你们应该知道的哦!)
  • Wow, iPad:尽管Ipad仅仅推出一年多,但是iPad版本的Safari就已经占有了0.68%的市场份额。
  • 老的浏览器版本:从这张表图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多的用户习惯使用老版本的浏览器,也许仅仅在系统进行升级的时候才会勉强更新一下自己的浏览器吧。(译者注:至少在景德镇是这样的情况了,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新下自己的软件设施了哟。)

   2、占主导地位的浏览器:

最常用的浏览器

  分析结论:

  • IE市场份额的下降:在不久前得一段时间里,IE一直可以说统领着浏览器的整个市场,在2004年火狐浏览器出来之前,其市场占有率基本上是95%。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决然不同了,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还不到44%。
  • Chrome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在IE份额急速下降的同时,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事是Chrome的市场份额急速上升,这款Google的浏览器推出壳才不到3年得时间啊。
  • WebKit的增长:如果将基于WebKit的浏览器(如Chrome和Safari)加起来,他们的市场份额占有25.35%,相比于Firefox的28.57%,不过这仅仅是个人电脑桌面的份额,如果加上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上的浏览器,情况又会有所不同了。

  3、利用自己的站点统计数据

  希望上面的统计和分析对您会有帮助,如果您是一位Web开发人员或者是网站架设人员,对于上面的信息您一定需要了解。

  如果您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网站,在这个网站的开发和维护改进过程中,别忘了您自己的网站统计数据,这可是很重要的信息。通过您自己的统计数据,您可以判断每天都是什么人在访问您的网站,他们都是用什么样的浏览器,然后您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去改进您的网站,以期让更多的人能以更好的用户体验度访问您的站点。

  所以,不管您是做网站架设还是Web应用程序开发,对当今的浏览器现状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这些后,有针对性的去注意开发过程中的细节有助于世界上更多的用户更好的体验到您的服务和提供的信息,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度。

  英文原文:Report: The most common web browsers and browser versions today

  中文翻译:晨露博客

2011年7月3日星期日

不懂微博价值的营销人伤不起

  在微博上,140个字、一张图片、一段音频或者视频,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如此受到追捧?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三点。

  1、足够开放。通过微博,我们可以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他们可能是明星、偶像、老师、爱人、领导等。通过微博,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对方联系并达到有可能的沟通的机会;

  2、展现自我。我们可以在一分钟内写完、发表、并有机会被评论到这条信息的结果,充分的展现自我的观点;

  3、快速分享。我们可以在微博上,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分享出自己想要表达或看到的趣事,而这些,比新闻来要得快和即时,另外,这些信息是有可能来自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有趣事情。

  回到微博的价值。微博的核心价值在于快传递的价值,而有传递则有营销,所以新名词由此诞生: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

  可我们往往会发现,即便是名人发帖,即便粉丝量超过百万,带有硬广或明显广告目的的内容都似乎都是收效甚微的。而出现这样的结果,则是因为网民们普遍认为在微博上,我的地盘因该由我做主,而纯商业的硬广人们看得太多,假如不是特别诱惑,基本很难打动已被广告麻木了的网友的心。

  有一组电视广告数据,我相信大家看完后一定会明白原因:

  在美国,平价每个儿童每年会看到4万多条电视广告,而一般成年人每年看到电视广告超过5.2万条。更为直观的说,年龄在65岁左右的美国人已经看过200万条电视广告,相当于他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每天8小时都是在看广告。

  而在中国呢?数百个电视台、数亿辆公共汽车、数以亿计的灯箱广告、每天都会打开的网站等等,我相信中国网民的广告摄取量不会比美国低。假如是你,面对如此众多的广告内容,你会麻木么?

  所以,正确认识和了解微博,让微博的快传递效应为己所用,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懂微博营销的未来企业伤不起啊!

  有价值的微博需要有明确的信息定位

  一个微博,专注一个方面内容,找到那些与你志同道合需求你产品的人,才是将微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目的之一。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百度、谷歌我们可以在数秒钟内找到想要的信息。但我们真正想要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即便有答案了,但也同样会被无数的广告欺骗,所以,网民开始变得很浮躁,变得真的很想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他们迫切希望找到真相。

  一个主题定位明确的微博,是可以培养出一个庞大的粉丝团体的。因为,在你那里他们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收听你,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价值的。

  微博的快传递仅仅只是在信息传递上所表现的快而已,但是,与粉丝的交流就如同恋爱的过程,相识只是为了更好认识及了解的基础,而相恋到相爱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信息核爆炸不懂微博的伤不起

  快的目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信息通过一个原点以几何基数的形式迅速膨胀起来,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信息的核爆炸效应。

  在微博上,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而这个价值,也是微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目的之一。

  对于一个品牌、一个人在引爆热点关注后,将会持续或不间断的引发争论。可往往这件事情的产生则如同走钢丝一般,风险成本也是非常之大的。

  网络的出现,让危机公关的最佳时间所短为了4小时,而微博的出现呢?或许只是一瞬间而已把。倘若你的声音无法掩盖负面影响,那么,可能一个很好的品牌、人会因为这一次事件永远的被掩盖以至于身败名裂。

  当然,我们很少会去做这些危险的事情。顶多只是在促销或者宣传时会希望达到事件营销的目的,但是,促销和宣传属于直接硬广,那么,如何让你的广告游戏规则更吸引人是你需要考虑的课题。

  微博传递是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跑

  微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跑。在微博上,传递的价值可能比自己蛮干要有意义得多。人们可能不会花一分钟时间读完140个字或者一段视频,人们也无法信任你说的是否真实,但是,他们始终是会相信自己心目中那个意见领袖的。

  所以,在一条内容出现以后,是否被传递、被谁传递、传递的内容是什么意义是很深远的。

  通过微博亲切的呵护每一个网友

  微博是一个自我的空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关注。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最好的广告传播方式不是硬广而是口碑传播。在微博上,最佳的口碑传播方式就是晒单。而网友晒单的目的一方面是炫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告诉更多人自己的眼光。

  但是很现实的事儿,我们的网友绝大多数的粉丝量和传播效应其实是很有限的。所以,搜索这方面的内容,对相关内容加以评论和沟通,用心的通过微博直观的呵护他们,那些为你产品晒单的人心里是不是会感觉很爽?

  好吧!今晚分享到此为止,得空之时在得瑟我的心得和想法。希望得到踊跃拍砖并提出更多想法,一起沟通才能碰撞更多的火花。

  来源:大麦博客投稿。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

ifttt:让整个互联网成为每个人的自动服务机器

  if … then … else 是基本上所有编程语言的最基本语句,当(if)参数满足规定条件时(then)触发特定函数(else)触发另一函数,通俗理解这一语句就是程序里的道道关卡,这些关卡将一个个小的代码片段衔接成运行有序的庞大程序,从而完成复杂的计算。所有的软件、网站、移动应用的背后都是如此。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真正“神奇的网站”ifttt.com,则将 if … then … else 机制扩展到了整个互联网。ifttt的本意是 if this then that,它将Facebook、Twitter等各个网站或应用通过API衔接成一个跨互联网的自动机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完成种种不可思议的任务。但与if … then …语句不同的是,ifttt.com呈现给用户的不再是代码,而是现成的服务,从而让编程变得不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整个互联网的不用编程的“程序员”。

  ifttt结构拆解

  ifttt是一个神奇的服务,但却非常简单,主要由任务、触发器、反应器三部分构成。

  任务:ifttt 即 if this then that,它能完成什么任务呢?只要你能将任何复杂的任务定义成“如果事件A(this)触发,那么事件B发生(that)”这样的简单结构,ifttt.com都能帮你搞定。

  触发器:this,例如“我在新浪发了条微博”,或是“我在人人网的某张图片被圈了出来”,或是“iOS上的天气应用提示明天有雨”。

  反应器:that,例如(与上面的三个触发器示例对应)“在人人网发一条状态”,或是“给我发送一条短信”,或是“给梦中情人发一条米聊消息说‘我夜观天象发现明天有雨可别忘了带伞哟哈哈’ ”。

ifttt:让整个互联网成为每个人的自动服务机器

ifttt示例

ifttt:让整个互联网成为每个人的自动服务机器

ifttt支持的服务(还有更多)

  ifttt的魔力:由简单组成的复杂

  上面的3个例子可能稍显单薄,而ifttt的真正魔力在于“由简单组成的复杂”,也就是由众多简单的ifttt相互衔接成跨越整个互联网、跨越多平台、跨越多设备的超级自动机器。

  这就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分形理论一样,无论多么复杂的大尺度的地形地貌、股市行情、社会结构都是由自相似的小尺度几何形状组成的。

  回到ifttt.com,一个简单的复杂例子是,如 @hecaitou 在Twitter里所说的,理想状态下的ifttt应用场景:一旦老婆的推上出现“加班”字样,立即激活一条手机短信通知。同时,自动检测谷歌日历,找出几个今晚没有事情的老友。随后,在FB上新建一个活动“今晚喝大酒”,一旦超过3人同意,触发一条订餐消息给餐厅。餐厅查询Evernote,找到这群人最喜欢的菜和酒。

  ifttt发人深省:给用户服务而不是产品和技术

  ifttt解决了用户的两大问题:

  一是之前的产品过于零碎、分散化,尽管云服务已经解决了单个应用的跨平台跨设备同步问题,但却不能解决产品之间的分散化问题,即单个产品只能解决用户的单个问题。如果在线下很好搞定:请一个或者多个秘书就行了,秘书能帮着搞定各种繁多的琐碎任务;但在线上反而会落后很多,各种产品间的通信和协作非常困难,比如当你的某条微博转发数达到10000次,就给你发条短信并截个图分享到推图和人人网,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都相当困难。

  二是技术的复杂程度,RSS、API等为各种服务的集成提供了便利,比如Instagram就利用了Twitter的API,让用户在Instagram拍摄的图片也能分享到Twitter里,但是这又陷入了第一条所说的分散化的老问题,单个产品也只能利用其它产品的API开发出有限的服务。如果用户要自行集成各项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随心所欲,那么将面临着相当复杂的技术难题,更何况没有时间,因为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我们只是想要这样随心所欲的服务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就这么简单。

  ifttt的创始人 Linden Tibbets 和 Jesse Tane 正是遇到了这两大问题,才决意开发ifttt.

  ifttt凭借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将所有的API调用、服务集成都挪到了后台,由ifttt的工程师和程序来处理,而面向前端用户的,就只是现成的随心所欲的服务,而且让用户像“编程”一样地设定 if … then … 的条件,让用户以极简的方式为整个互联网“编程”,运行结果就是自动化的随心所欲的服务。

  事实上ifttt的理念也跟Apple前不久推出的iCloud云服务有着某种暗合,即只给用户呈现最简单的现成服务,将其它一切用户不关心的都挪到云端或是后台。

  ifttt网站地址:http://ifttt.com

  来源:雷锋网张涛投稿。

2011年7月1日星期五

Google+试用体验

  6月29日,谷歌正式推出了其酝酿已久的Google+社交网络服务,作为和Facebook抗衡的重要社交产品之一,Google+的推出给目前的社交网站的格局带来一定的变数。

  早先Google+内测并没有大规模开放,从今天早上开始,Google+突然向普通用户大规模发送邀请测试,并且用户注册后可以大量邀请自己的好友,让这个服务突然火爆了起来,我也因此早早注册了Google+,并进去一睹这个传说中的Google+网站。

  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使用Google帐号登录,登录进去后会要求用户上传头像、填写生日、昵称等信息,有意思的是,性别选择是“男、女、其他”,很好玩。

Google+试用体验

  之后还会要求用户将 Google+ 与 Picasa 网络相册相关联,以便当做用户的贴图相册。

Google+试用体验

  顺便提一句,当用户关联了Picasa相册后,其相册空间会发生巨变,所有2048 x 2048像素以下的照片,以及15分钟内的视频都不计算容量了,我原先在Picasa相册里上传了600多M的照片,现在看我的Picasa相册的已用空间变成0了,实际上相当于这个相册无限容量了,这种策略明显针对Facebook的无限容量相册,需要注意的是,Facebook里的照片尺寸会受到720像素限制。

Google+试用体验

  之后即可进入Google+的首页面。在欢迎页面,Google隆重推荐了Google+的几个重要功能:“圈子”、“视频群聊”和“灵感话题”。

Google+试用体验

  圈子

  Google+通过“圈子”来实现Facebook的群组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好友进行分类,划分为不同的“圈子”,然后可以将不同内容的信息发布到不同的圈子里,以避免将信息公开给所有人,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圈子”的设定需要手动一个一个操作处理,不能将Gmail通讯里里的分组设置复制过来,而GTalk一个很要命的缺点是没有用户分组,而这些在MSN和QQ里都有,这导致在Gtalk、Gmail、Google+三个不同的系统里,好友分组要操作三次,很麻烦。

  视频群聊

  Google+左侧集成了Gtalk,用户可以和自己的Gtalk好友发起视频群聊,允许多达10人加入并参与聊天。对于Chrome用户来说,视频聊天前需要安装一个插件。由于其iPhone应用还没有发布,因此目前还无法获知其是否支持iPhone用户与电脑用户之间的视频聊天。

  隐私保护

  和Buzz不同的是,Google+为了保护用户Gmail地址,所有用户名链接地址都是Google ID的一长串数字。不过,使用Google+之后,和当初使用Buzz一样,Gmail收到了N多邮件通知,这些邮件通知可以在Google+设置里取消掉。

  用户如果不喜欢这个服务,可以随时关闭Google+而不丢失任何数据,和Facebook一样,Google+一开始就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备份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发布的所有数据进行完整地备份,包括:照片、个人资料信息、联系人、圈子、信息流中的信息以及 Buzz 信息等,以防丢失。

Google+试用体验

  邀请机制

  Google+的邀请机制比较变态,一个人可以无限制大量邀请用户,导致Google+的访问出现瓶颈,可能因为新用户增加过快,谷歌屏蔽了原有的邀请链接,早先可以在右下角看到Goolge+的邀请链接,从中午之后就无法看到原有的邀请界面了。

Google+试用体验

  谷歌社交服务主管维克。刚多特拉(Vic Gundotra)表示:“我们在晚上关闭了邀请机制,因为需求太大了。我们需要以可控的方式谨慎行事”。

  导航条

  Google+的那个顶部黑色导航条(Sandbar)让很多人感到不爽,这个导航条在Gmail里是白色的,但在Google Reader里是黑色的,实际上,在Google的大部分服务里,使用白色的背景会比黑色的背景要好一些。

  这个顶部导航条可以让用户在Google及其相关网站里(例如Gmail、Google Reader、Google Maps等)获得Google+的通知消息,是底层消息机制的基础,此外还可以快速分享发布信息。上次Google发布Buzz不惜改变Gmail,这次发布Google+不惜改变Google的整体风格,可见谷歌对Google+的重视程度。

Google+试用体验

快速发布

Google+试用体验

消息机制

  手机端

  目前Google+仅仅上线了Android客户端,还不支持中国商店,其iPhone客户端也正在上线过程中,估计不久即可使用,心急的用户可以先使用iPhone的Safari浏览器访问 plus.google.com ,也可以看到其界面,总的来看Google+的手机端效果不错,还支持签到功能,希望能早日在苹果商店上架。

Google+试用体验

  不足之处

  不过,Google+对于中文的支持还存在不少BUG,例如@功能对英文ID来说没问题,但如果ID是中文,就无法使用。(更新:这个致命的BUG目前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Google+的邀请功能也有个小BUG,输入很多以逗号分割的Email进行邀请的时候,最后一个Email无法显示出来,必须单独将最后一个Email再次邀请一次。我对此的解决方法是:在最后一个Email结尾添加逗号。 

  总而言之,面对Facebook这个强大的对手,Google+想要轻松超越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判断Google+这个开放平台是否成功的一个因素是,Google+能否让第三方开发者赚到钱,能否诞生出一个基于Google平台的Zynga出来。

  最后,我的Google+地址是 https://plus.google.com/112646999948608559077 欢迎加我好友。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Google+:Google给Facebook的终极绝杀

  昨晚你可能听说在Google.com的顶端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黑条,也许你已经亲眼所见,放心,这不是你的幻觉,这个标志表示Google有“重磅武器”登场了,那就是:Google+

  你可能会问,Google+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是正常的,因为这可是Google在过去几年一直在悄悄研发的高度机密项目。这个项目是由Vic Gundotra和Bradley Horowitz负责,要知道,他们俩在Google的地位,那就相当于美国的巴顿将军和麦克阿瑟将军。尽管一再有关于这个项目的风声走漏,但Google仍尽可能地刻意对此轻描淡写。在这个项目上,Google的态度一直相当低调。但它是真实存在的,现在它终于登场了。 Google一直将Google+低调处理,不是因为不看好它,也不是因为不把它当回事,而是因为它现在还只是整个发展宏图的草稿而已。Gundotra和Horowitz认为Google+不只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种战略方案,而是一个扩展后的Google。 Gundotra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认为目前在线共享服务还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糟糕的。在我们看来,与其他人联系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直以各种方式与别人接触,但我们的在线工具却很死板,他们要不就硬把我们塞进桶里,要不就将我们完全曝露在公众面前。真实生活的共享是微妙且丰富的,这很难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Google+的演示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设计周到的产品,甚至看起来不太像是Google的作品。Gundotra说,他们投入了很多心思和精力去做Google+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

Google+

  下面简单介绍几款吸引人的Google+功能。 在Google+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可能是一个叫做“交际圈(Circles)”的功能,交际圈并不是一款独立的产品,而是Google+的一个重要功能。Gundotra说,“它是我们产品中的一部分核心内容。”用户可以通过交际圈来选择加入和组织群组从而达到最优的共享模式,虽然用户不大喜欢做群组管理,但Google尽可能地将管理过程做得讨人喜欢。你只需从一份推荐联系人的名单(来自于你的Gmail或Google通讯录)中选择合适的人选,然后将他们拖进你指定的交际圈中。整个过程的用户界面都简单直观,甚至可能会让人觉得有趣。它完全可以打败Facebook的建群功能。Gundotra知道很多社交服务商尝试让用户建群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坚信交际圈会获得成功,因为他们是运用软件来恰当地模拟真实世界。更重要的是,用户还会因使用交际圈而得到好处。

Google+

  Google+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它作为一个工具栏存在于所有Google网站的顶端,你一旦设置了自己的交际圈,就能通过工具栏极为方便地将任何Google网站分享给任何交际圈中的人。 Horowitz说,考虑到不同网站提供所分享模式五花八门的现状,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名为Sandbar的黑色工具栏来进行统一,这个工具栏以同样的形式存在于Google的扩展浏览器和手机版本等等。 Gundotra还展示了一个名为“火花(Sparks)”的功能,在Gundotra看来,精彩的内容可以成为好的话题,让聊天更为顺利。使用火花,你可以输入一个所感兴趣的东西,Google会在网上帮你找出他们认为你可能会关心的内容,Google可以搜索出任何相关的博客、视频和书籍。如果其中有你喜欢的,你可以将其收藏。你也可以在其他人的收藏区中看到他们所喜欢和谈论的东西。

Google+

  为了便于人们互相联系,Gundotra设计了Google+的即时上传(Instant Upload)功能,其想法是让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台相机。这个功能适用于喜欢使用Android手机拍照和拍视频的用户。这个新的应用程序可以自动将这些内容上传到Google+并存储在一张私人专辑中,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分享。

Google+

  Google+的另一个功能叫做“聚集(Huddle)”,它实质上是一个群发信息的应用软件,可以在Android、iPhone和SMS上面与交际圈的人进行交流。

  还有一个功能叫做“巢穴(Hangouts)”,Gundotra说“现在每人都拥有高速的网络,但有多少人会使用群视频聊天呢?没多少人。”群视频聊天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聊天方式并未受到社会欢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ogle+的团队想到了真实生活中那些坐在门廊的邻居们。如果你的邻居坐在门廊,你知道他们应该有兴趣聊聊天,而且如果你只是一言不发地走过去,这多少有些不礼貌。基于这种想法,Google+的巢穴功能可以让你的好友知道你想要与人聊天,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视频聊天的问题。如果你准备好与交际圈中的人聊天,那交际圈中的每个人将收到一个来你的巢穴逛逛的邀请。它最多能支持10个人同时进行群视频聊天,而且Google+聪明到能够随时分辨出谁是谈话的主角然后关注此人,这将便于聊天者观看聊天过程,就像是有个编辑坐在屏幕后面,随时对视频进行剪接。

  Google+还有很多其他实用吸引人的功能,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报道中陆续为大家介绍,就像Gundotra所总结的,“Google+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它是为了让Google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今的网络是以人为本的,想要掌握世界动向,必须了解人们的想法。”

Google+

  注:那个该死的黑条并不是Google+,想要体验Google+需要获得邀请才可,不知道这玩意会不会像当年的Wave那样。

  英文原文:Google’s Facebook Competitor, The Google+ Social Network, Finally Arrives

  中文翻译:雷锋网

优化移动搜索的三个技巧

  Jason Taylor是Usablenet公司平台战略的副总裁。Usablenet平台掌控了大量的手机网页,财富1000强集团中20%的集团手机网页都在Usablenet公司的平台上运行,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雅诗兰黛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达美航空、联邦快递、ASOS等。

  Google前任CEO Eric Schmidt最近表示,手机搜索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桌面搜索。

  随着手机逐渐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如何把优化搜索引擎纳入公司的手机网页推广战略,如何确保其手机网页能很快被搜索引擎找到进而被消费者浏览,这两点已成为各大公司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购物前,超过60%的消费者会用移动设备上网搜寻品牌信息。另外,在刚过去的6个月里,49%的消费者曾用手机购物。手机网页浏览量的增加会带来潜在的收入增长机会,因此,各企业应该把手机平台视为整个市场营销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高级的搜索引擎优化(SEO)策略,各大品牌公司应考虑将其整合进整个企业的手机营销战略,以确保品牌知名度的最大化。

优化移动搜索的三个技巧

  1、针对不同的移动设备建设手机网页

  手机浏览器的搜索引擎采用多项指标决定网页排名。站点的整体性能、易用性、下载速度和屏幕效果等都是影响排名的因素。因此,相比那些专为小屏幕设计、只包含了简单信息的网站,一个全面优化、涵盖了所有功能和关键信息的网站的排名,显然会靠前很多。

  假如某网站使用了一个已经被用烂了的网页设计模板,那么整个网页的关键信息都会变得支离破碎,整体易用性也会降低。如果某手机网页的页面导航不易使用,页面排版又很糟糕,那么它的排名肯定会很低,而且会带来负面的用户体验,降低回访率。

  消费者访问移动站点时使用的移动设备类型也会影响网站排名。不同的移动站点渲染方式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也需要针对那些自己并不了解、但同样会访问公司页面的手机类型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支持当前市场上种类繁多、操作系统各不相同的移动设备访问本公司的手机页面。

  比如,Staples的手机网页就支持所有可以上网的设备。为了降低网页跳转率(假如用户查看的网站上只有一个网页,他们很有可能选择离开),当网页加载的时候,企业的手机站点要能自动识别消费者使用的设备,根据设备的不同对网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能以最好的效果适应用户的移动设备屏幕。

  2、在新平台上实行传统的搜索引擎优化方法

  只有将传统的搜索引擎优化策略引入移动平台,企业才能确保其手机站点在拥挤不堪的营销市场上鹤立鸡群。常见的传统搜索引擎优化方法也应该被纳入所有的手机站点,其中包括:

  在标题和文本处显示适当的关键字:消费者使用手机进行搜索和用电脑上网有着很大不同,使用手机时通常是为了查找某个特定的东西,比如特定地点或商品。通过了解用户的这一习惯,企业可以预测用户的搜索范围和大致搜索方向,并以搜索关键字的形式纳入到页面文本中,以便增加整个网页的被搜索率。

  相关的页面标题和准确的页面描述:页面标题是决定手机网页排名的第一要素。和传统的SEO相似,当用户搜索的关键词和页面标题相近时,将大大增加用户点击该页面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了网页排名。

  站外链接:尽管极少房地产公司和手机网页有什么关联,但假如网站提供了相关资源的站外链接,这将大大改善用户体验,而且将手机网站和其他一些值得信赖的品牌联系在一起。

  标准化编码:想要支持各种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遵循网页的HTML编码规则就显得极为重要了。通过解析HTML代码,浏览器为搜索结果的相关性进行排名。一旦编码错误或无效,可想而知网页的排版和排名都将十分糟糕。按照统一编码标准建设的网页将确保所有设备都能有一致的访问体验。

  3、将链接和数字通讯紧密结合

  超过20%的营销邮件是用手机阅读的,因此对公司来说,测试并支持数字通信十分重要,这不仅包括网站的所有链接,还包括相关的宣传材料。但如何才能确保公司的链接能够成功转移至手机?具体而言,这些链接不仅提供了完整的用户体验,而且凭借手机创造的相互连接的网络,企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电子邮件时事新闻和社会媒体也为用户提供了史上最快的信息分享渠道。未被妥善测试或正确保存的链接在重新指向手机网页时,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此外,对于移动网站来说,这些链接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视,因为任何有上网功能的手机都可以使用这些链接,不管该手机是否支持JavaScript.

  例如,在Staples的数字时事通讯中,它采用了多个环节,引导消费者进入不同的产品页面或特殊优惠页面。点击“热门优惠”按钮的消费者将会被引导至Staples的主页,这一过程和用户直接点击产品促销然后被带入特定的商品页面并不相同。

  手机搜索的未来

  公众对于智能手机的迅速接纳,以及快速发展的手机技术,意味着手机搜索引擎优化已经成为移动网络的强有力工具。诸如HTML5这样的新一代编码已经可以与手机移动搜索引擎优化相结合,以确保手机站点的可用性和良好性能,也提高了网页的排名结果。

  位置搜素和综合实时社交搜索结果方面的进步,将进一步影响消费者使用手机搜索的方式和浏览器排名结果。为了增加手机网页的流量和收入,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手机搜索引擎优化来提高品牌忠诚度、最大化访问量,已经成了各品牌必须关注的战略性问题。

  英文原文:3 Tips for Better Mobile SEO

  中文翻译:雷锋网编译

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评判外链质量的四个要点

  从事或者了解SEO的人都知道,一个网站的外链,对于网站的权重帮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内有云:内容为王,外链为皇。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让我们的外链成为网站的皇。一个网站的皇,它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条件?

  外链的质量,笔者目前总结了从四个方面去评判,四个方面分别为“相关性,权威性,广泛性,健康性”。

  第一、相关性

  网站外链的相关性,我想大家都明白这一点,特别是友情链接体现这一点特别突出,很多站长换链接都会选择和同行也交换链接。我们对于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我们要选出来一个最好的医生。如果采取投票的方式来选(外链就相当于网站的投票,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是一个医生,或者护士,或者病人来投的一票,肯定要比非医疗行业或者没看过病的人投的一票要重要的多,这就是外链的相关性。

评判外链质量的四个要点

  第二,权威性

  网站外链的权威性,这一点,我们接着上面说到的选最好的医生接着说,投票的时候,在医疗行业,又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师,护士等等。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想象出来,主任医师投的一票肯定要比护士投的一票重要的多,在这里还要说一下,你再想象一下,假如有一个市长,不懂医疗行业,也没怎么看过病,他如果投了某个医生一票,他的这一票可能比医疗行业里面大部分人投的那一票都要重要很多。这就是外链的权威性。

  第三,广泛性

  网站外链的广泛性,我们也就是说的外链来源IP要分布广泛,通过上面两点的介绍,你是否能想到为什么外链要分布广泛呢?接着上面的说,大家都有投票权,和互联网一样,每个页面都可以做链接。一个家庭有四个人,四个人都投那个医生一票,就是四票。四个家庭,每个家庭里面出一个人来投这个医生一票,那么也是四票。同样的四票,很明显,后者的四票要比前者的四票重要的多。这个就是外链的广泛性。

  第四,健康性

  网站外链的健康性,这一点大家应该也明白。外链肯定是越健康越好,和投票一样,假如是一个罪犯或者骗子投了那个医生一票,我想你也不会承认那一票或者相信那一票,搞不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某个骗子说某个医生好,你敢去找那个医生看病吗?当然,你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网站会被竞争对手来做垃圾链接,搜索引擎对其的判断方法应该是不计权重,也就是这一票无用。因为只有SB才会信骗子的话,搜索引擎不是SB,我们都知道。当然,如果竞争对手拉动成千上万的骗子来说你好……这个可能就严重了。你想象的到的。这就是外链的健康性。

  可能上面笔者说到的,你都知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其实很多行业,很多事情,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在理论上都是相通的,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看完了上面说的,你可能会认为垃圾群发或者买大量的垃圾链接没有用,但是你要综合四点来考虑,虽然健康性方面差一点,但是在广泛性上面有了很大的补足,高PR高权重的网站买链接,权威性和健康性自然不用说。但是你也要考虑到,如果搜索引擎知道这个网站是拿人家钱来投票的,情节轻微则不计权重,情节严重,你这就是贿赂!他就是受贿!这样肯定是要受到惩罚的。我相信你在看完上面的内容之后,对于如何去评判网站外链的质量肯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来源:万人往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