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苍井空入驻新浪微博

  日本女星苍井空在11月11日,传说中的光棍节,正式开通新浪微薄,希望借此平台与中国网友增进交流,9点15分账号刚一开通,便引来大批粉丝围观,微博开通不到两小时,粉丝逼近4万,可见人气之高,想必也为喜欢苍井空的广大宅男们填上一丝节日色彩。

  火爆Twitter

  苍井空,这位1983年出生的日本女优已经几次在互联网上被中国网友热捧,自从今年4月11日苍井空注册了自己的Twitter账号后,就有中国网友源源不断到Twitter围观,苍井空起初只有两千多粉丝,在中文圈Twitter圈传播之后,一天内粉丝猛增一万三千人。苍井空看到自己的粉丝数高涨,十分感动,特意用中文写了篇博客,与中国网友互动,在Twitter中她称自己的粉丝为“球迷”,一度被传为佳话。 

苍井空的Twitter

苍井空的Twitter

  4月26日,苍井空又通过她的官方博客和Twitter为青海玉树地震义卖募捐,她在博客中说:“日本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对别国的地震也是感同身受。”最后她募集到10万日元,并通过日本红十字会捐出,此举让中国网友颇为感动,很多网友称她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火爆Twitter的苍井空接受香港有线电视专访

  6月17日,苍井空来华代言久游网旗下网游《勇士OL》也引发玩家热议,发布会邀请了日本人气女星苍井空到场与玩家现场互动,引起网友无限遐想。不过后来,久游网的这次活动遭到了文化部的批评,不得不为涉嫌网络低俗营销发致歉信。

苍井空的Twitter

  新浪微博超越Twitter

  苍井空注册Twitter造就了今日的成功,截至11月12日,苍井空在Twitter上的Followers数已达128568,然而,对于中国网民来说,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要远远多于使用Twitter的用户,这大概也是苍井空开设新浪微博的主要原因,因而在11月11日,她又在新浪微博开设了自己的官方账号,而这一天,也是她的27岁生日。

  苍井空的新浪微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微博开通不到两小时,粉丝逼近4万,仅仅六个小时,苍井空的粉丝数就已达到13万,超过了她在twitter的总粉丝数(128313),过了一天时间,苍井空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就达到了22万的惊人记录,几乎是她Twitter粉丝数总和的2倍,也创下了迄今为止新浪微博最快的粉丝增长纪录,可见新浪微博和苍井空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苍井空的新浪微博

苍井空的新浪微博

  目前苍井空的新浪微博只发了一条微博:“中国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苍井空。十分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在新浪的微博正式开通了,希望今后能通过新浪微博和大家交流,还请大家多多关照。”文字后面是她抱着新浪的公仔拍摄的一段中文字幕致谢视频。目前,该条微博的转发数为47699,评论数为32196,苍井空新浪微博的自我介绍是“大家好,我是苍井空。在亚洲很有名的哦!我有时演电影,有时唱歌,有时在电视节目中露露脸。为了能和大家更好的交流,我正在努力地中文学习ing”,新浪微博对于苍井空的认证介绍是“日本女星”。

  有Twitter网友称,自从苍井空上了新浪微博,大陆网友翻墙上Twitter的动力又会降低不少了。

  从苍井空火爆微博的现象可以看见,微博天生就有强大的名人效应,新浪网优秀的运营又将这个名人效应放大到最大,而另类名人效应更强,其传播效应更为凶猛。苍井空一天增加20万粉丝的惊人记录,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韩寒三天增加3万粉丝的记录。可算得上一个不小的轰动。

  苍井空新浪微博的地址:http://t.sina.com.cn/1739928273

电视推广和网络推广实例对比

  11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放了《揭秘网络推广》,对以网络推手和网络打手为代表的网络公关行业进行揭秘。抨击打着“网络推广”等幌子进行不正当商业竞争的行为。

  焦点访谈称,形形色色所谓的网络营销推广机构,通过各种手法几乎控制着国内所有的主流论坛,雇用了大量的网络水军,已经可以轻易操纵舆论,而这些网络炒作以色情、暴力、低俗为准则,以暴露隐私和负面消息为切入点,然后“澄清”,骗取网民的同情……雇用网络“水军”(五毛党)发帖,左右舆论风向,甚至不用五毛,一帖只需要两毛三毛即可。

  正当腾讯和360的网络大战进行到高潮阶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推出这个节目,也从侧面向那些热衷于网络公关炒作的公司敲响警钟,然而在整个节目中,却有很多不很专业的描述,使得整个报道的客观中立性遭到了质疑。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网络营销推广”对他们来说是个很陌生的行业,显然,央视的记者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很了解,在节目中,仅仅通过采访几家并不正规的所谓“推广公司”(实际上搞的是网络水军),就以偏概全,将他们所运作的“社区推广”夸大化为“网络推广”,混淆了网络推广基本概念。

  实际上,网络推广的含义很广泛,所有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的活动都可以被称之为“网络推广”,被推广对象可以是企业、产品、政府以及个人等等。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9调查中国93%的企业没有尝试过网络推广,而在国外发达国家只有16%的企业没有进行网络推广。这一调查研究表示中国互联网还处于萌芽阶段。

  网络推广常用的方法包括:搜索引擎推广(例如SEO、竞价排名推广、关键字广告、搜索联盟等)、目录网站登录(目录、在线黄页、网址站等)、电子邮件推广(非垃圾邮件)、社区推广(百度知道、QQ群、论坛推广等)、博客营销、微博营销、SNS营销等等。其覆盖面非常广泛,其中搜索引擎推广渐称主流,据艾瑞咨询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年度总结报告2009年》显示,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206亿元人民币,其中搜索引擎广告市场规模69亿,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8.2%的高速增长态势。

网络广告比例

图1:2003-2009年中国网络经济核心行业市场结构(来源:艾瑞咨询)

  中央电视台在这个报道则在节目中偷换概念,以论坛社区推广替换网络推广,误导观众,让大多数对于互联网一知半解的电视用户对于网络推广产生不信任的心理阴影,对于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进行了较为拙劣地抹黑。

  网络推广火爆的原因:价格低、效果好

  中央电视台这个报道刻意回避了一个事实,就是为什么当今“网络营销推广”这么火爆,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去电视做推广而宁愿在网络做推广,这背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使用过网络进行推广的企业都会明白这里面的原因:网络推广价格低廉,效果显著。

  无法否认,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上面做广告当然效果好,但问题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价格也是高的惊人,根据央视的广告报价,晚上7、8点左右,10秒钟的广告价格高达94000元,相信这样的价格一般的企业都难以承受,个人则更接受不了。此外,广告内容还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有些广告有钱也不一定能放,想在中央电视台上“出名”,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就像一场“白日梦”。

  而现在,一些人的梦想却可以圆了,网络推广价格低、效果好,一个好的网络推广方案能够以很低的价格获取最大化的收益,像芙蓉姐姐、凤姐这样的“网络名人”,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没有互联网这样的渠道是根本红不起来的,网络推广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灰姑娘”一样的格林童话,让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根”一跃成为“网络红人”,试想如果仅仅只有电视台这一个媒体,这些“灰姑娘”早就因为低俗、庸俗加媚俗而被扫地出门了。

  电视台可能非常怀念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日子,那时电视台做为一个唯一垄断的强势媒体,成功地垄断所有线上线下的媒体的话语权,对于那些电视广告客户来说没有其他选择,必须接受这个垄断行业的高昂价格。电视在那时更是一个强大的“卫道士”,不符合所谓电视“道德规范”的那些人根本没有任何露脸的机会。

  互联网的诞生是一场新技术革命,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和发展起来,甚至成为了一种“新媒体”,这显然引起了传统电视媒体的警惕和敌视,当本来属于电视台的广告收入纷纷被互联网公司拿走之后,电视媒体就开始不厌其烦地妖魔化互联网,开始对互联网的各种业务进行了刻意的抹黑和妖魔化,他们声称互联网存在着有害信息,破坏了社会道德,互联网的文化则是三俗。是啊,电视媒体实在不愿意失去目前这个低智商社会,他们掌握着大众的话语权,并驾驭和管理着大众,大众最好都是低智商的笨蛋,因为笨蛋是最容易管理的,笨蛋不会思考。

  网络营销的大趋势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广告商认识到在线广告是一种低价格、高效率的广告,广告商已经逐步从电视媒体转移到网络媒体。在美国,YouTube网站的影响力堪比电视台,而在中国,互联网做为一个媒体却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和压力。

  据《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的数据,2009年中国电视广告收入达675.82亿元,增幅10.94%,而中央电视台广告同比增加了0.44亿元人民币,这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成绩还算不错。然而,早在2010年初业内预测的电视广告将分流于网络营销推广等新媒体,这显然已在网络广告的成绩中有所体现。

  然而,这依然比不过新媒体前行的步伐。2009年电视广告价格不断上涨,广告主在难求好的时段和预算不充足的情况下,纷纷寻找其他的传播渠道,而优质的新媒体资源恰好适合预算分流。网络营销推广成为了广告主最新最便捷的机会,而网络广告也很快地进入了盈利的阶段。在全球广告市不景气的映衬下,中国2009广告市场却逆势而上。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前三个季度的广告支出已经上升至540亿美元,创下了同比增长12%的好成绩。这是整个广告市场的成绩,而电视广告却面临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处于我踏步你升高的局面之中。

  《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营收规模2009年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为13.8%,而预计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在2010年可以达到235.9亿元,增长率约为22%。摩根士丹利在关于中国媒体的报告中称,在五年前搜狐和新浪两家广告收入总和只是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的5%,但如今却已经增长为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的五分之一,这个数据已说明了网络广告的增速无比惊人。

  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也会面临这样一个抉择,就是用什么样的资金做广告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在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全国性电视媒体做一个植入性广告,到底投资回报率有多少?这应该是所有中国的中小企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小企业一般钱都不多,非常注重广告投入的实际回报而非品牌,戴维尼钻石老板曾经在今年4月份的百度营销行的推广会议上向大家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他在中央电视台投入几千万的广告费所得到的回报,还不如在百度推广上投几万元广告值,这种说法有根据吗?电视推广相比网络推广真的就这么差吗?我恰好有机会,我的一个小小的论坛能够意外的获得了一次央视植入性广告的机会,可以通过实际的数据统计来揭开这个谜底。

  实例测试电视推广效果

  我的这个论坛之前大约每天不到30人的流量,其流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当作一个新网站来分析。而这个论坛却无意之中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显示了几秒钟,那么这个“植入式广告”带来的访问量有多大呢?很多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人员可能都会对这个论坛那些天的后台统计数据感兴趣,是的,通常企业要花几十万、上百万才能知道的电视广告投放效果,我这里通过后台数据就能得出相应的报告,这个数据报告对于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绝对意义的参考价值。

  广告时间晚上8点左右,广告长度10秒,根据央视的广告报价,这样的广告价格为94,000元。广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电视新闻的植入性广告报道。第二阶段:门户网络跟进报道,带动其他论坛、博客的报道。平时的普通广告通常不会有第二阶段,因此这个案例具有一些特殊性。

网站数据统计分析

图2:网站一个月的数据统计分析

  前后一个月,该目标网站总共的访问统计数字如下:83,776 访问数,142,379 综合浏览量,1.70 每次访问页数,66.07% 跳出率,00:01:06 平均网站停留时间,94.73% 新访问次数百分比。流量来源数据是:搜索引擎57,526 (68.67%),直接流量13,156 (15.70%),推介网站13,094 (15.63%)。

  下面,我们对这些数字进行一些研读:

  1、广告播出当天,整个电视媒体带来的网络流量仅仅7000人。这个数字是令人震惊的,按照94,000元的广告报价,平均每个点击高达13元,而目前搜索引擎推广的平均点击价格只有4毛钱甚至更低,从价格上看两者差距很大。

网站数据统计分析

图2:网站按小时统计一天的数据

  2、流量水平非常低,跳出率高,访问页面数少,平均网站停留时间低。说明流量质量较低,目标用户很少,远远低于搜索引擎广告的精准度。

  3、为了测试这些流量的实际商业价值,我使用AdSense工具来进行分析,Google可以通过AdSense来测算出一个点击的实际商业价值,并能成功排除大部分无效点击和无效流量,根据测试,这一个月内,AdSense点击数总共为1104次点击,实际点击单价大约为每个点击3美分,总共通过AdSense可以获得的点击收入为36美元,而这些点击对应的电视广告费报价高达94000元。

  4、流量来源大部分是来自搜索引擎,这也说明电视用户记不住网址,只能记住中文名称,因此在电视推广前起个好听的名称,并使其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排名第一,这至关重要,否则就只能给别人带去流量了。从百度指数上来看,该名称的关键词在新闻播出之后几天有大幅提升。

网站数据统计分析

图3:百度指数上的数据统计

  广告播出之后,大量的网络媒体进行跟进报道,这是普通广告用户所没有的。这也是央视新闻广告特有的价值,央视新闻广告在播出之后,会产生极强的中央示范效应,带动全国媒体的大量转载、跟进,瞬间转遍全国。这种电视媒体带动门户网络媒体报道,使得该论坛流量在第二天达到最高。

网站数据统计分析

图4:网站一周数据统计

  尽管如此,总共一个月算下来,该目标网站的访问数也只有8万多次,还不到一个中型网站一天的访问量。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的电视广告并不能驱动门户网络媒体的跟进,只有植入式且带有新闻价值的广告才有可能带动网络媒体的跟进。因此实际运作的话,企业做电视广告的效果可能远远没有我这个论坛的效果好。

  结论:

  1、电视广告带来的用户具有较大不可控性,集中访问量大,如服务器性能不好的话,往往会造成服务器宕机,造成其他用户无法访问。

  2、电视广告给网站带来的流量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大,完全不适合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电视广告更适合于日常的线下产品的营销推广。

  3、用户群较杂乱,有效用户少,潜在和目标客户更少。

  4、三天效应,广告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流量将恢复到广告播放前的状态。

  因此,从这些实际数据结果来看,的确验证了戴维尼钻石老板所说的话,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电子商务营销,投资回报率几乎为0,这位在网上销售钻石的老板当初也是投入几千万费用到央视的广告,结果得到的回报还不如百度推广上投几万元的广告多。搜索引擎的推广广告是典型的“精准营销”,完全克服了电视广告的种种弊端,投资回报率(ROI)远远高于电视广告。

  网络推广——企业电子商务的首选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网络推广中效果较好的是搜索引擎推广,这种推广的具有持续性、精准性、低价格的特点,投资回报率很高,相比电视的广告推广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比之下,电视广告因为价格高昂,因此不得不陷入电视购物广告的怪圈之中,电视观众每次换台,都会发现同时有若干台在播购物节目,“吹嘘”的产品包罗万象,甚至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新奇特商品,表情夸张的主持人,激情洋溢地反复给观众洗脑:某产品如何高科技,如何多功能,如何比同类商品价格低,然后用限量版把观众的心挑逗得怦怦直跳,“赶紧拿起电话订购吧”,狂热、欣喜、躁动、兴奋的语调,千方百计地勾住观众的购物欲望。

  然而,很多电视上看着听着都很完美的商品到了消费者手中,一切都变了:产品质量有瑕疵、效果不如意、售后服务没有保障及退货无门等问题让消费者十分头痛。

  据一项关于电视购物的调查显示,认为电视购物广告存在虚假成分或夸大效果的占62%,认为电视购物产品的价格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并不便宜的占52%,认为电视购物产品的售后服务不好的则超过了一半。而电视台因为获得巨大的广告收益,因此对于自己开办的这种具有明显欺诈性“电视购物”服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网络营销推广的商业模式已经极大地威胁到电视台现有的广告盈利模式的时候,电视台又利用自己手中的舆论特权,挥舞大棒不断妖魔化网络推广和搜索引擎推广,丑化中国的搜索引擎企业(例如百度谷歌),丑化中国的网络推广行业,误导那些不明真相的观众,也难怪中央电视台被广大网友讥讽为CCAV。

QQ词典解释CCAV

图5:QQ词典解释CCAV

  因此可以看出,网络推广并非中央电视台所妖魔化的那样不堪和肮脏,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大多资金短缺,但急于推广自己的产品,搜索引擎广告的持续性、精准性、价格低廉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首选,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当你的企业面临电子商务这个巨大的蓝海时,你需要做什么呢?看完本文之后,相信这些中小企业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Google AdSense推出新界面

  本月上旬Google AdSense推出新一版本的后台,以v3为版本号的AdSense新界面让用户耳目一新。AdSense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重新做了架构调整和数据的梳理,新版的Google AdSense在使用上更加简单化和易用化,这样的改变更大地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Google AdSense栏目调整

  Google AdSense v3 版本主栏目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栏目分成首页、我的广告、允许/屏蔽广告、效果报告四大栏目,以前老版本的资源、帐户信息和新加入的概况、付款、信息组成现在首页的子栏目。新版栏目名称和用词是一个很大的改进,非常贴近用户的日常习惯,如我的广告、敏感类别这些即使是第一次使用Google AdSense也能非常明白,当然,google随时都会发挥幽默的本性,没有快讯的时候会提醒你“没有提醒,您可以出去玩了!”,这种人文情怀比送你50美元来得更为致命,不知不觉中你便有可能成为Google的忠实促虿。

Google AdSense推出新界面

Google AdSense老界面

AdSense新界面

Google AdSense推出v3新界面

  Google AdSense用户体验

  AdSense 新界面设计延续Google的简洁风格,各模块之间比以前紧凑了不少,导航感应效果更像真正意义上的按钮了,不会出现丝毫啰嗦重复的情况。信息组织方面发现Google AdSense非常重视一屏的概念,首页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前的简明报告占了一半的篇幅,使得用户总想下拉到底部看有没有什么信息,其实是没有信息直接输出的,新版面换成按渠道、按日的快捷报告链接,整个版面缩小很多,也就不会出现下拉条的情况了;在主栏目左侧面板加入了展开和隐藏的功能,像帮助一类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就可以直接隐藏起来,为整个版面创造更多可以透气的空间。

  Google AdSense新功能

  1.数据图表:加了了图表的表现力和更多详细数据输出,特别是用户关心的效果报告以简明的图表表现出来,更加直观看到每天的趋势变化。

  2.控制功能:以前的竞争性广告过滤器是被放到AdSense 设置的子栏目里,非常重要却要点几次才能找到,现在把用户关心的利益和冲突问题直接做成了允许/屏蔽广告,能更有效地控制广告。

  3.提高效率:一方面是上文中德意提到过的结构性调整和用户界面设计,很大地提高了整体功能的可用性,另外一方面是google没有明确提出来的,就是速度问题,在同一环境下面,新版Google AdSense速度比以前快了非常多,使用起来就像本地使用一般,非常畅快。

  Google AdSense的新要求

  新版的Google AdSense并非支持所有的浏览器,一旦版本不相符的时候在顶部自然会出现这样的提示:“新的 AdSense 界面针对新型浏览器进行了优化。由于某些功能无法在旧版本的浏览器上使用,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升级到支持的浏览器。”,建议大家安装谷歌浏览器chrome,你便可以体现飞一般的感觉。

  来源:读者德意投稿,原文链接

腾讯360之争对互联网行业影响

  腾讯和360之争已经接近尾声,360今天又一次弹窗,声称“在政府的干预下,QQ和360已经实现兼容”,这也意味着长达一个多月的腾讯和360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腾讯360大战对互联网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整合与竞争,一些潜规则被曝光,互联网行业的公开、公正、公平渐成共识,有助行业良性发展,腾讯的独大模式会得到延续,但从长远看,会影响其未来发展风格,更多会采取收购的方式扩展业务。

  潜规则被曝光,有助行业良性发展

  此次事件将互联网原先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进行了曝光,让“网民隐私”这个话题第一次公开地大规模讨论,唤醒了大多数网民的“隐私权利”意识,这本身就是一大进步,可以想象,将来某些互联网公司再像以前那样依靠出售用户信息的黑色产业链进行盈利将会给自身带来什么样下场。

  这次事件暴露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所带来的问题,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为此可能会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如果这方面的法制规范能够及早建立的话,对于将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会有良性促进作用。

  影响腾讯未来的发展风格

  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这次事件使得整个行业形象受到负面影响,一些利益集团妖魔化互联网的过程又会多了一个现成的案例。对于交战的这两家公司来说,此次事件导致腾讯公司的股价遭受重挫,用户也流失了不少,360也受到一些损失,流失了不超过20%的用户,有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恢复。

360公告

  从长远看,这次事件可能会影响腾讯未来的发展风格,使其四面出击的发展得以收敛,而是更多采取收购的方式扩展业务。

  对IM、安全、杀毒市场的影响

  从目前IM(即时通讯)市场上看,尚没有从功能上能超过腾讯QQ的产品出现,短时间内腾讯的垄断格局不会发生变化,腾讯QQ的独大模式会得以延续,但从长远看,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络有可能会借机冲击IM市场,这些社交网站可以很快地将SNS的关系复制到IM上,他们所缺少的,就是一个功能比QQ更强大的客户端软件。

  杀毒市场目前依然以免费杀毒产品为主流,付费杀毒产品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被逐步淘汰。金山毒霸今天宣布免费也是顺应这一潮流,传统的杀毒软件商业模式已经被破坏,相关企业必须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继续生存下去。360的模式是,安全和杀毒软件免费,但是依靠360浏览器的盈利来维持。QQ的模式是,基础业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这些都是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

  随着免费安全和杀毒软件的增多,360现有的业务也将会受到挑战,其发展将面临不少竞争对手的挑战。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UC浏览器扫描电话本的隐私问题

  先转一条新闻:最近,有用户指责UC浏览器没经允许擅自扫描了其手机号码本。UC浏览器所属公司优视科技当日作出回应,却被指“太含糊”而未获用户谅解。 用户:私自扫描用户信息?一位UC浏览器的用户发现,UC浏览器在自有游戏UC乐园中向他推荐的两位联系人,均为其现实生活中的好友。该用户认为,UC浏览器私自扫描了自己手机中的电话号码本。

  UC自有游戏的《隐私说明》也间接印证了这一判断,说明中称“UC乐园会在您同意的情况下检索您的手机电话本,以确认当前您的好友是否已经来到乐园。”不过,UC浏览器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步骤, 以征求用户同意。其《隐私说明》中也没有解释,如果用户“不同意”,该如何继续操作等情况。

  看了上面这条新闻,我作为UC浏览器六年的用户,也是第一批UC乐园的玩家,想说说自己观点,在注册UC乐园的时候我就认真阅读了他们的用户条款,当时给我的感觉是,UC乐园只不过是实验品,因为UC浏览器作为一个平台,它的作用应该体现在把网上最好的东西让用户浏览,也就是让流量向外扩散,而从中收取广告费,而UC乐园这东西明显是向里吸流量的,简单直接点来说就是假如UC乐园发展不了增值服务,那么优势就等于举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UC条款中在显眼的位置注明了,优势有权中止UC乐园的服务,这说明优势对发展UC乐园没有绝对把握,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也不用依赖这个来养家糊口,有人曾说过把全富家价拿出来做事那是一种方向的选择,把一点身价出来做事,那就是尝试,那UC乐园既然是实验品,当然要做点与众不同的事了,扫描用户电话本为其主人推荐好友应该是其中一件吧(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中国移动做过这样的事)!但老实说UC并不是私自扫描用户电话本的,在UC乐园中一键邀请好友那里是有提示的,而且还要用户按一下,UC才会扫描用户的电话本,有些用户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没注意看提示?而且我觉得这个并没有问题,本来扫描电话本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更快的找到自己现实中的好朋友,为人民服务有错吗?假如你不接受,那就大可不接受呀,上面已经说了,扫描电话本是有提示的,反正我第一次玩就清楚、明白那一键邀请好友功能的含义了。

  在网上看有关于UC乐园隐私问题的新闻中,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一些重要环节上应该提示用户,进行2次确认,其实我想问问,业内人士是谁呢?他有没有玩过UC乐园的呢?如果有玩估计他也是一个菜鸟,但菜鸟也应该长眼睛才对呀,进入邀请界面就可以看见提示了呀,但还要你按下一键邀请好友这个按钮,才会扫描你电话本,那不算是二次确认吗?虚拟的网络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不是流行实名制吗?现在买手机卡都实名登记了,未来手机上的SNS更应该是现实好友之间的互动,而上传电话本,可以省了手动添加好友的麻烦,反正我就觉得省下不少时间,移动用户应该知道139说客吧?139说客有个手机端的软件,有上传电话本的功能,其实139说客也有一键邀请好友功能,原理也是要扫描用户上传的电话本实现的,那为什么没有说139说客侵犯用户隐私呢?可能和移动的地位很特殊有关,前一段时间腾迅发布了手机QQ同步软件,有同步电话本功能,而且腾讯买下pengyou.com这个域名做SNS,本来人家腾讯开发个手机同步软件,就是为了扫描用户电话本,发展SNS的,我想其实好多网络服务商都想扫描用户电话本,因为这样可以快速实现网络上现实好友之间的互动,只不过优势这次做了小白鼠,现在看见优势被用户骂到狗血淋头,估计腾讯也不敢轻举望动了,做这样的事,还得移动来,因为移动才真正的巨头,人家有这样的底气,你用不用?不用拉倒……

  如果用户在网上担心隐私被泄漏,那就会“闷坏了自已”。

  作者:罪有英德。

也谈迅雷上市

  从邹胜龙创立迅雷前身三代科技(2003年1月)到现在已经七年,从三代科技正式更名为迅雷科技(2005年5月)到现在只有五年。在金融危机的余波顺利散去后,迅雷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上市征程,近期其创始人邹胜龙也开始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为公司造势。

  2003年三代科技获得IDG的100万美金种子投资,2005年IDG和晨兴科技向迅雷投资1000万美金,2007年迅雷获得来自联创策源和谷歌的2000万美金投资,另据传周鸿袆曾经给迅雷1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这些是目前已经确定的迅雷融资记录(阿里入资的消息未经证实),五年时间3100万美金打造了一个中国最大的下载客户端和知名在线点播网站,2007年开始实现盈利,迅雷勉强算是成功。

  迅雷是中国最大的下载客户端,在快车、腾讯旋风的强力竞争下仍然屹立不倒,核心原因是下载速度非同凡响地快,这一切都得益于迅雷自身的P2SP技术的确立。这一时期迅雷的收入仅仅来自于客户端广告的收入,这样一款单一产品无法支撑迅雷更快向前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当然是失败多于成功,甚至迅雷还不短地尝试过资讯服务。发展的转折点是迅雷看看这样一款在线点播类产品,基于迅雷在下载领域P2SP技术的优势,迅雷看看能够实现良好的联通速度,并且P2SP技术的特点让迅雷不用陷入传统视频网站的带宽黑洞中,在尝到甜头后迅雷果断全面转向迅雷看看,并且独立开发了一款迅雷看看播放器,迅雷看看产品的成功让迅雷在广告收入上有大幅起色。

  有了迅雷,有了迅雷看看,迅雷仍然需要一个能够更快推动前进的产品。这时候腾讯依靠增值服务称霸互联网的经历让迅雷看到了希望,迅雷推出了VIP会员体系,推出了去广告、离线下载、高速通道等功能,在增值业务有一定气色后,迅雷果断推出了迅雷7,这款产品的意义不亚于腾讯的蜂鸟,大幅减少了广告干扰从而更有效凝聚用户,通过增值服务盈利被看作是迅雷未来的盈利方向。核心点是迅雷软件不赚钱,咱靠其它周边业务赚钱。

  现在上市对于迅雷而言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外部环境良好,内部环境足够成熟。这是属于迅雷的一个仪式,让世界都知道咱迅雷成功了,也是对于员工、管理层、投资人的一个回馈。但是上市不仅仅是拿来更多的钱,还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对于迅雷而言无法避免。

  中国三大全民客户端软件QQ、迅雷、360,迅雷的成功说明了客户端软件的巨大潜力,最大的麻烦是由用户找不到盈利途径,迅雷的经验至少给你更多希望。我们下一个悬念是:360什么时候通过怎样的形式上市?

迅雷上市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也说百度的框

  最近百度的框计算被炒的很热,笔者在这里也来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我们知道,所谓的框计算是百度针对Google的云计算所做出的相关回应。框计算除了相关的算法之外,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其背后开放的资源平台,框计算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接口,相关应用及数据可以与框平台所对接,随之所作出相关的响应。

  当然,这也随之使百度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百度原来竞价排名也许会有所扩充与变异,这样的搜索结果对于中小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吸收了部分网站的流量,在下文中,笔者将会以百度的相关应用为主线,和大家来进一步讨论。

  毫不忌讳的说,Google的中文搜索技术的确这几年明显的超越了百度,再加之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模式,用户可以随意输入几对相关的词组,就会很明显的发现两大搜索引擎排序结果的差距。其次,就logo的美观度来看,百度对Google也颇有望尘莫及之感。于是很多人说Google越来越“谷歌”化,百度却越来越“Baidu”了。

  但是技术的优势在短期内是很难完全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这里要澄清一个事实,中国的网民总体基数是很大的。多达4.2亿的网民,很明显大部分都是初级用户,只是比较熟悉一两种应用而已(当然,这也就足够了,这本来就是网民之于互联网的意义)。在一个大部分网民连“Google香港”的域名都不能熟练输入的前提下,百度仅凭借广为传颂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一句,就早已经深入人心,不知可以粘住多少用户,被设为多少浏览器的主页了。

  其次,Google在退出大陆前,一直在“苦练内功”,想方设法的在中文搜索方面超越百度。百度呢,除了搜索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社区化的构建。凭借其流量上的绝对优势,用百度贴吧来粘住用户,构造庞大的社区,打造活跃用户,反过来进一步来稳固自己的搜索流量。其次,百度也造就出类似“维基百科”一样的“百度百科”,使得全民造词,也使得维基百科在国内处境难堪,毕竟没有多少用户在互联网上真正去使用过维基百科。

  当然,个人认为,百度多年前,凭借其流量的绝对优势,却没有及时推出自己的IM软件,以至于在百度HI推出后,腾讯QQ已经基本垄断市场,再没有百度的市场。这也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

  之后,百度又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当然,百度有啊的失败是必然的,阿里集团在国内电子商务基本已经可以是一家独大了,在这方面,想要与其一起分一杯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记得曾看到有人说“Google是想要让用户脱离搜索界面,而百度则是一直在努力让用户留在自己的界面”。当然,这样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至少就目前来看,百度就是努力在朝着这方面发展的。

  上面的引子不少,都是相关的铺垫,接下来就要谈及百度的框计算了:

  被炒的很热的框计算无非就是开放了平台,接入了大量的相关应用。在搜索的同时直接进行相关应用的对应罢了。

  一个页面里除了百度推广的几条广告以外,还接入了一个占用大量页面空间且精准度不足够高的结果。互联网上较为资深的用户一般不喜欢这样的结果占用大量的页面,干扰正常的搜索结果。

  客观的讲,由于初级用户的比例太大,以至于你会发现很多用户在查找相关数据及下载相关软件时基本上毫无头绪,找来找去,很是费劲,况且往往是得不偿失,然而百度的框计算就是让应用与搜索直接挂钩,这样的结果反倒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智能化。

  于是,在百度的框中输入一个手机号,一种货币名称,一个相关软件,框平台就会做出相关的反应,可以使用户完成“点对点”的搜索,从而直接进入应用。

  在互联网普及的年代,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这样的用户体验还是很不错的,至少真正的做到了简单与便捷,虽说最终得到的体验不一定是最佳的,但是之于大众而言,这肯定是足够优化的,是利大于弊的。且不说别的,仅是搜索时利用的相关关键词,本身就是一门潜移默化的学问,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掌握。

  因此,就绝大多数网民的体验而言,百度在一定的的时间内,使用所谓的框计算也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场博弈了。

  首先当互联网公司加入百度平台后,用户在百度界面上就可以完成基本操作,相关互联网公司自己的流量会大幅度减少,大量的流量都会被百度所吸收。其次,当加入公司过多时,对于搜索结果的排序来说,也是一个问题,这是否会是新一轮的竞价排名。再次,大部分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应用很可能被滞后,从而形成马太效应。

  说了这么多,但是之于用户来说,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益的。

  最后说明一点,小众时代还未完全来临,大众化依旧占据主流。这也就决定了目前的框计算模式在一段时间内的活跃性。

  发展到最后,还得说“框广天地”的野心太大,就如同人定胜天的决心一样。当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容纳一切时,这一切只会逐渐变成一种自我的隔离。究竟是百度边缘其它互联网公司还是自己被逐渐边缘化,这也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郭鹏程,联系邮箱:catkin.guo # gmail.com,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