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与360腾讯大战有关的故事

  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影响人数最多的一次热点事件。腾讯与360的这场“战争”不仅搅动了众多的互联网用户,也引发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腾讯QQ与360之争已经波及到越来越多的网民,这场网络公司之间的斗争也被网友演绎成多个不同的版本,孰是孰非,网络界争论不休。

  一、危机危机危就是机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写的:

  在某年某国,前线告急,大将军提兵与敌将对峙,然而祸不单行,后方数百里处突然发生特大地震,一时空前混乱,百姓流离失所,奸淫抢掠。考虑到敌将极有可能遣人煽动动乱,冲击后方,丞相对当地都丞、都尉下达死命令:

  十五日之内,联合大户,务必控制灾情,否则,撤职查办。

  然而,官粮远远不够,粮食价格又十倍上涨,当大户们得知朝廷不肯给赈灾钱粮,都丞都尉极有可能被撤职查办时,他们拒绝捐很多粮,由于那些囤积居奇的大户们个个有背景,强抢是不行的,期限很快过去一半,灾情愈发严重了。

  眼看只有被撤职查办了,这时候副都尉之子表示,这个局面是因为丞相下了一个错误的命令,他献上了一破局奇策:“危机危机不危哪有机会,两位大人之所以看不到机会,不是因为你们情况很糟糕,而是不够糟糕。他给出了两个关键:一,以缺人维持治安为名特赦所有死囚,受制麾下。二、假传王命,称七日之内,若灾情不能控制,满门抄斩。”

  接下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都丞宣称朝廷赈灾金银不日将到,火速召集订购粮食,当他们都到了之后,被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死囚团团围困,当他们得知都丞都尉已经被逼上绝路的时候,他们相信了,这两人为了赈灾,的确有理由什么都做得出来。

  于是,粮食捐出来了,灾情稳定了,前线的兵源也充足了。

  二、错误在哪里?

  为什么我当日认为尘埃落定,360完胜。在11月3日之前,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腾讯居然用践踏法律的方式来反击360,我只是相信,如果QQ只是不兼容保镖,腾讯永远没有胜算。

  但我错了,错在我没有意识到一个反思逻辑:既然正常的手段没法胜利,那么腾讯就不会按照预料的方式走棋。

  很多读者可能会说,不兼容这招不是腾讯首创,只不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里我可以明白的说:如果腾讯只是不兼容扣扣,是不是违法法院没判之前不会有定论,但是QQ空间跟360安全浏览器有什么冲突?

  周鸿祎一直只是擦边,未必犯法,腾讯直接越界,绝对犯法。

  如果这都不违法不垄断,那什么叫违法?什么叫垄断?

  三、360是怎么受困的

  11月5日,百度金山可牛遨游+搜狗?五家新闻发布会,宣称不兼容360,即使玉石俱焚。这真是一个愚蠢的发布会,我火线给了360朋友一建议:立刻向QQ认输,宣布不兼容以上四家公司,与之决一死战。(特别备注,我11月2日才知道他是360公司的,11月3日之后,还没回复过我消息)

  四家公司制造所谓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不兼容事件,大概是为了给有关部门施压,让主将腾讯在政府公关上面压倒360.但是,多一个因子也多一个变化,如果仅仅只是腾讯360政府三方博弈,腾讯在这个问题上能保持绝对的主动权,因为马化腾敢赌,但周鸿祎绝不敢赌。

  同样是不兼容,于腾讯而言是超级必杀,于百度而言是双输,于金山、可牛、遨游简直是自寻死路,(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家伙宣布不兼容之后还找不到很好的不兼容的方法。)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360同样玩朝鲜边缘游戏,政府不强力干预,金山、可牛、遨游三家从此残废,如果360再狠点,直接把搜索流量倒给腾讯谷歌,百度也大概要终结搜索垄断了。但反过来说,如果政府为了保护金山、可牛、遨游、百度,强力干预,那么,360事实根本就不需要向腾讯低头,这个局势就解了。

  关键是,现在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只调停,不强力控制,让腾讯举着个核武器逼着周鸿祎不得不低调退步,于是,360陷入了无比被动的局面。

  看着自己浏览器被违法追杀,却没有办法。

  四、解析边缘策略

  当腾讯作出一个绝对违法的举动时,却居然没有招来巨大的麻烦,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个过程:

  360:危局→可能的灾难→退步的代价。

  腾讯:杀局→谈判筹码(掌握局势主动权的拥有筹码)→退步的收益。

  有关部门:调停的风险和成本,让双方必须接受的理由

  也就是说,360缺少了一个让调停者迫使腾讯必须退步的理由。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么?一个违法的行为,本来应该是腾讯公司一部臭棋,居然变成了谈判筹码,这简直没有天理了。

  但是很遗憾,危机让人失去冷静,周鸿祎如此,我在愤怒和担忧中也是如此。

  如今,攻防双方已经完全对调,360步步陷入了困境,这就是后退的代价。如果不破除不兼容这个魔咒,接下来很长时间,360会陷入完全的被动,等有关部门研讨个几个月,黄花菜都要凉了。唯一的办法是,逼有关部门出重手,明确破掉腾讯的超级必杀。

  所有的争端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解决,这是原则!

  怎么破?

  五、商人保安小孩的故事

  一个商人拔枪对准一个保安:道歉,承认你违法了,并保证以后不动我一根毫毛,我就不开枪!

  保安大呼救命。

  一堆小孩在旁边为商人拍手:杀了他,杀了他,杀了这个动我毫毛的流氓。

  保安的手臂还在流血,不敢动,警官上来调停。

  警官对商人说:兄弟,哥知道你有钱,低调点好么?你非法动用枪支,非法枪击人了,你违法了你知道吧?

  商人说:他非法进入了我的私宅,还盗窃!我要不拿枪,他肯定要了我的命,然后换上笑脸,哥哥,你相信小弟,我枪在手,他不敢不听。

  于是警官又对保安说:我知道你是顶级保安,但是你看看,对方怒了,情势不太好,你提刀,他提枪,完全不对等,先保命再说,好吧。

  于是保安输了。

  余下的问题是,这个商人不肯罢手,又对保安射了几枪,你给老子记住,以后再有出格的事情,我一定一枪爆头!然后转身对警官笑道,怕什么,他不敢动!拍拍屁股,没事走人了。

  由于害怕被杀,保安忘记了,对方非法持枪,非法射击,应该被追究责任的。

  我要是那个保安,我一定顶上去,把那几个拍手叫好的小孩抓过来,一刀砍了其中一个,然后对警官说:

  “商人打断了我一只手,这样你们都不抓他是吧?行,为了自救行动,我也打死一个再说,从现在开始,他敢开一枪,我就砍死一个,想跟老子斗狠是吧,看谁倒霉!”

  小孩一听慌了:警官叔叔,救命啊。

  警官这下也慌了:别别……有话好说,别冲动,放下刀,你这样违法的,会收到法律制裁的,你放下刀,他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保安说:大哥,我也不想啊,但我也没办法,等到法律制裁他,我早已经成木乃伊了,既然违法,大家都违法嘛,彼此扯平,你说是不是?

  六、说说金山可牛遨游吧

  对于这三家公司,我没有什么多说的。有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杀敌一千,自伤800,一个庞然大物的消亡需要你们用代价去交换,请问你们准备用什么代价来交换?

  这800的伤伤在腾讯身上,一点都不疼,哪怕赔偿多少亿,商人有的是钱,但如果那800伤在你们身上,可以这么说,要是我今天坐在周鸿祎的位置上,只要我的用户量损失超过25%,我一定直接卸载,让金山可牛遨游三家公司的所有软件一夜之间消失于整个江湖,要赔偿是吧,你也等个一年半载吧,至于百度,真要不兼容,鹿死谁手还真不知道。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挺360

  从我学会用QQ开始,病毒和杀毒就是一个烦躁的存在,不停的跳病毒库过期。直到360出世,世界清静了。我发现不需要杀毒,光装一个360安全卫士就足够了,我至今都没有赚360杀毒,但我的朋友,爱死了360杀毒。

  问金山,为什么非要有对手了才记得用户?你倒下活该。

  我心里可牛一直很无辜,虽然真相难分难解,但我相信,云暗杀是真的有那么回事,但是我可以这么说,那是周鸿祎聪明一世,蠢在一时,就跟QQ抄袭UC桌面一样,白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机会闹腾这么久。其实,360杀毒先手发布,你本来根本就没有机会。

  一款辅助软件,能做到这样的市场,你们以为用户都是煞笔吗?我只是一个用户,当世界让我爱上360,那一定是当初被逼的,而现在,我们都用出感情了。

  (如果有人能证明我是水军,是枪手,我把头都拧给你们)

  最后提二三私事

  这几天是我从写文章以来最郁闷的几天,由于当日开篇随意,判错了变化,月光事前事后都在帮我补台,心里一直很难受,有人追到我新浪后花园,讽刺:我是来挖坟的,楼主不是说360完胜么?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说实在的,这没什么,我不想说谁没犯过错呢,判断错了就应该付出代价,要是没人骂我也许更难受,但我极度难受的是,还有人追到gmail:死枪手,360要死了……

  这位哥,你见过这样的枪手吗,我只是一个用户、一个观战者、一个互联网爱好者,你对我也倾注太大的感情了吧?难不成,360这道坎,也成了我越石父这道坎?

  同样,我也收到另一位朋友的纸条,极度难受,觉得自己前番判错了有负人的期望,也觉得别人有负我的期望:

  “很迂回地找到你的博客。这个网站发了一篇文章,上面写的佚名(链接)我又追到月光去,知道了”越石父“这个笔名……从来没搞过这些博客啥的,不知道咋找你的联系方法,又追到sina……终于看到个发纸条的按钮……还得注册…… 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

  我点过去了那个链接,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朋友,盗亦有道,你要知道,写错字是有后果的,你如果实在厌恶越石父这三个字,你至少标注来自月光博客或techweb,谢谢。

  作者:越石父,作者电子邮件:yueshif(at)gmail.com

  注:本文作者为越石父,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法制不完善360与腾讯战争的缘由

  最近关于360与QQ的纷争,只要上网的人都被一定被卷了进去,腾讯“艰难的决定”让广大用户深切体会到腾讯的霸主地位,你也许很气愤,也许很想从此放弃QQ,但最终却仍然与腾讯QQ难以割舍!360与腾讯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会是最终胜者?到底孰是孰非呢?

  从对战的两方来看,腾讯是绝对的强者,而360则属于弱者,但整个纠纷却是360挑起来的,最初的起因是9月27日,360公司发布 “360隐私保护器”并宣称,该软件将可实时监测并曝光QQ客户端软件窥视用户计算机隐私的行为,直指腾讯侵犯用户隐私,而后斗争逐渐升级,直至360推 出针对QQ的软件“360扣扣保镖”,能屏蔽QQ秀、QQ软件广告、QQ迷你首页弹窗及QQ新闻弹出,这些已经触及到QQ收入及媒体流量的核心,而让腾讯 忍无可忍,在11月3日晚,整个事件进入了最高潮,腾讯在下午发布公告,称在双方纠纷解决之前,腾讯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逼迫用 户作出二选一的选择。在这期间双方展开了弹窗大战,互相指责对方,互相像用户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口口声声的表明“为用户着想”,这期间的来龙去脉, 大家都应很清楚了!今天对于两者纷争的起因“腾讯窥视用户隐私”是否为真,我们无从知晓,只是大家应当很奇怪,属于弱者的360为什么要发起和绝对的强者 腾讯的这场战争呢?

  很多朋友应当都阅读过七月份计算机世界发表的一篇很出名的文章:《狗日的腾讯》, 其中将腾讯描述为互联网的公敌,互联网创新的终结者,腾讯的抄袭是让互联网创业者深恶痛绝的,互联网比较火的应用,能够赚钱的业务,腾讯有哪想落下了?涉 足输入法,搜索引擎,影音播放,游戏,团购网等众多领域,利用自身QQ客户端用户群广阔的优势,向用户发出一个弹窗,这一弹窗让很多互联网创业者不寒而 栗,让众多创业者丢失了辛苦多年争取的市场份额,让众多创业者失去了希望,最终无奈的放弃辛苦多年的领域!详情浏览::《狗日的腾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腾讯作为一个“抄袭能手”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成为互联网众多公司的公敌!但谁又能耐“腾讯”如何?

  腾讯涉足了生活,游戏,娱乐等众多领域,对于安全领域一直没有深入染指!但安全领域绝对是腾讯的目标,2010 年春节前后,腾讯选择在二三线和更低级别的城市强行推广QQ医生安全软件,也就是一夜之间,QQ医生占据国内一亿台左右电脑,市场份额近40%.这不禁让 360打了一个冷颤,360快速的意识到腾讯的威胁,360员工被紧急召集回来应对这场突发事件。由于QQ医生本次匆忙上阵产品尚不成熟,再加上360安 全卫士提示阻止QQ医生漏洞更新,最终,这次交锋的胜利者是360.但腾讯并没有就此罢手,在五月杀毒领域两大巨头360与金山的一场口水战激战正酣,腾讯的QQ医生3.3升级版电脑管家却悄然上线。很快人们就发现,这款原本只是用来查杀QQ盗号木马的防护软件,已经了包含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实时防护、清理插件等多项安全防护功能,甚至还搭载了免费半年的诺顿杀毒。这一举措开始让360感到紧张了!如果腾讯再次强行让用户安装QQ电脑管家,或者利用弹窗等其他媒体大肆宣传推广,360的末路也许就真的到了!

  360该怎么阻击腾讯帝国进入安全领域?如果等腾讯大肆推广让用户安装QQ电脑管家时就太晚了,虽然腾讯很强大,但为了生存,狗急了也会跳墙,360不得不首先动手!估计从五月到九月,360一直在策划者怎么对付腾讯,以避免来自腾讯的威胁!在推出隐私保护器的几天后,又推出了360扣扣保镖,扣扣保镖的开发绝对不是几天就能完成之间的事情,可以表明360为了这次争斗时做了充分的准备的!

  360的主动攻击的策略也许有两个目的,一是借着腾讯这棵大树,让自己的名气更大,二是搞臭腾讯,说其窥窃用户隐私,让网民感觉到腾讯不适合做安全 软件,但这些似乎对腾讯帝国影响仍然不大,最终360亮出了其重量级武器——360扣扣保镖,短短几天,上千万人下载,可以说让腾讯损失惨重,腾讯会怎么 应对?360也应当想过的,如果用法律解决,其过程是何其的缓慢,而且最终判决结果也不一定是腾讯胜利!最终腾讯会采用其他措施,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让 用户二选一,腾讯是绝对的自信,不然是不会做出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的。最终的选择结果360也应当会预料到,大多数用户选择放弃360而选择腾讯,但 这一过程,腾讯已经把所有360的用户甚至绝大多数中国网民得罪了,就算腾讯以后大肆推广安全相关软件,用户也未必买帐!但360可能没想到的是腾讯做的 如此的绝,其不仅仅是屏蔽“损害腾讯核心利益”的扣扣保镖,而是屏蔽360全系列产品,这一点应当让360乱了阵脚!360更未预料到的是此次战争最终不 仅仅是其与腾讯之间的战争,腾讯拉了一群与360有过节的公司,共同抵制360,金山毒霸推出一年免费版,卡巴斯基赠送安全部队一年版激活码,这一切让360措手不及!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互联网战争中,最终解决可能是在相关部门的调节下两者息战收场,但还有一种结局,360联合其他聊天工具或自己推出并同步QQ数 据,一起对抗QQ,虽然360明确说过不会推出IM软件,但面对腾讯的步步紧逼,360也会采取绝对措施的,因为腾讯推出了电脑管家,360难道就不能 360安全聊士?从此两家井水不犯河水。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很小,就算360推出了IM软件,腾讯也未必会败,因为QQ的粘性太强大了,关于IM软件的更换,并不是可以简单到卸载、安装这样简单,更换一个IM软件更换的不仅仅是一个账号,一个软件,其核心是自己的人际圈子。而且,无数的圈子环环相扣,是不可能被打乱的!

  纵观以上,虽然360率先攻击腾讯,但也是360为了保护自己而不得已的,所有斗争的渊源,应当是腾讯赤裸裸的,名目张胆的抄袭,而不用受到任何法 律相关的制裁造成的!QQ是一个封闭的帝国,它强制弹窗、强制扫描、强制升级、强制推广,它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用户在QQ上积累的社会关系,强制用户接受 它的产品。这种商业模式,让整个互联网行业创新寥落,寸草不生,是何其的不道德?其实何止是腾讯,360在推广自身产品时同样也采用不和道德的策略,以近 乎“恐吓般”的语言甚至直接屏蔽的措施阻止用户安装其他与自己利益相冲突的软件。在使用其产品时,种种煽动性的语言让用户感觉到,没有360的电脑是不安 全的,用户要都按照360的指示进行软件的选择才能保证电脑的安全,这些都是对普通用户的欺骗!《狗日的腾讯》和《360的八大谎言》真实的描绘出了两家公司不道德的一面,对于百度的竞价排名也是饱受争议,很多人因此受骗上当,但为什么这些不道德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横行如此之久?法律缺失,互联网缺乏规范是其直接原因!

  在美国抄袭和垄断上了是会受到严格制裁的!

  抄袭与垄断一样,也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在美国,当年微软模仿苹果发明的鼠标,被判罚数亿美元;当今的facebook创业时期 Mark Zukenberg(Facebook创始人兼CEO)听了他同学的一个建立哈佛校园联系网络的想法而有剽窃嫌疑,被判付给他同学六千五百万美元。

  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却是抄袭成风,却从未被起诉!种种案例就不再列举了!

  也许只有法制的完善才能终结中国互联网的一出出的闹剧吧!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虾虾,原文地址

腾讯QQ和360战争后的战后重建

  这是360与QQ之间的一次利益之争,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互联网战争,全世界第一场在数亿网民桌面上演了一场生死大战;中国的互联网界,又曝出了许多纠葛;广大的网民,更是亲历了网络“江湖”的险恶与莫测,腾讯和360的密集过招,吸引行业内外的强烈关注,也成为互联网数年来网民参与度最深的娱乐话题。

  这几天来该事件的发展过程自不用我重复,目前周鸿祎称在与腾讯的交锋之中360流失不到20%的用户,腾讯QQ流失的用户目前尚不明朗,但从百度指数上看,MSN、移动飞信、新浪UC等IM工具的关注度都有大幅上升,腾讯控股的股票价格也由11月13日的189.20港元跌至在11月4日的178.60港元,市值最大蒸发240亿港元。可见腾讯QQ也没占到太多便宜。

  撇开这场浩大的战争,似乎中国网民和整个互联网,都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这些数据每天都在发生改变,每天也都新的使用者加入。不知不觉的,很多用户开始在各种事件和舆论的影响下提升了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

  怀念当年的OICQ

  让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腾讯的霸主地位的建立,那也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些书中提到过,当年资金困难的时候马化腾甚至找过新浪,如果新浪很早以前收购了腾讯,或许现在的互联网会变得非常不一样。

  腾讯是一家非常让人敬佩的公司,即时通讯工具市场也有过一场混战。当年UC、泡泡,甚至还有盛大的圈圈,都打得不可开交。可是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腾讯的IM是主业,而主业的东西做的总是比别人好,当其他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侧重点并开始懒惰的时候,腾讯则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笔者个人感觉,QQ从2009开始,几乎变成了最好用的IM,各项服务也都极大的满足了普通用户的需求。

  当非程序员的用户进入互联网的时候,腾讯给了他们很多精彩的内容。对着电脑就可以和远在他方的人对话。那时笔者的同学申请了QQ号,然后就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QQ号是多少,然后就直接就告诉我他们的密码是多少。原来中国网民一开始就没什么隐私意识。

  后来笔者身边有更多朋友注册了QQ,可是大家对互联网的认识似乎一点都没有提高。那时,大家直接把QQ号说成是自己的网号,好像上QQ就是上网。即便在现在,对于一些接触互联网比较晚的用户,QQ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认为用QQ就是上网。换个角度,QQ对中国互联网的贡献也非同一般。

  但是用户是在成长,年老的用户终有一天不会再继续使用这些产品,新的用户也在自己的实践中重新认识互联网。于是他们知道了,QQ只不过是一款IM工具,网络还有好多功能,可以用淘宝购物,可以用优酷看视频,可以用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了解那么多东西。网络是信息的产物啊,更方便的信息的提供与利用才是网络真正的意义。

  不得不说,早期中国的舆论造就了大量的互联网神话。当这些对互联网充满憧憬的人加入到这个领域的时候,发现当初亲切的腾讯几乎什么都要涉及,一股反对腾讯的情绪开始缓慢地蔓延。

  有一天,一个叫360安全卫士的软件开始叫板QQ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隐私的问题,我们有隐私吗?隐私具体的界定是什么?这个问题在Google和Facebook上也都有讨论过,即便在法律比较严明的欧美,互联网公司侵犯用户隐私都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吧?

  腾讯自己也承认了超级名单的存在,可是这对用户产生了多少伤害呢?这个答案则是非常不确定。隐私被侵犯的事情,在其他领域更严重,也更应该受到重视,只是360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隐私知识普及。

  再说那些被抄袭的软件,被腾讯打败只说明自己的软件做的不够好,如果真的很好,为什么用户不选择你呢?就像马化腾访谈中说的一样,如果要了解对手,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市场调查等等,效果不一定会比这个差。腾讯模仿了你,难道你就没有模仿国外的公司吗?

  而360,他们的确很会利用舆论,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只是360成功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无论是腾讯还是360,两家公司都是钻了中国法律不成熟的空子,都利用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发展自己。

  两家让人敬佩的公司

  首先法律对一些问题的界定不明确,腾讯可以无所忌惮的垄断、模仿(姑且说这是抄袭吧),即便是界面100%的模仿别人也无所谓。

  360呢?因为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不太关心用户体验的问题,做一款软件就弄一大堆垃圾文件在用户的Windows上,几乎所有的软件安装后都会自动开机启动吧?周鸿祎看重了用户这方面的强烈需求,然后用尽自己的所能做了一款360安全卫士。

  刚才说了我们既然无法界定QQ的行为,那依然无法判断360到底做了什么。

  所以笔者敬佩两家公司,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做的都非常好,不然上亿的装机量是哪里来的呢?同时的例子还有迅雷,当年还没广告的暴风影音。

  一款软件好不好用的标准就是用户最切身的体验。

  笔者也渐渐感觉到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舆论神马的影响作用在发生改变,不是变弱了,而是舆论无法再去主导错误的价值观了,反而成为了网民的工具。舆论以前强奸民众,如今则被民众强奸。产品好不好,得不得民心,顺不顺应用户的要求才是最最重要的。

  这场战争会有结局吗?

  不管未来发展怎么样,起码现在有那么多朋友声讨腾讯,同时也有很多低端用户仍然使用QQ.媒体闹很凶,但是马化腾也只让15%的用户受影响,UC和MSN用户暴涨,事情就是这样的,在当前的状态下,两个软件都有用户需要。

  接下来事件又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也说不好,毕竟两家都用了让大家瞠目结舌,并且从来没有见过的招数,如果还有别的也见怪不怪了。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或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两家公司就像翻脸的恋人永远不会走到一起。

  然后接着上诉,诉讼无限期延长,最后给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判决。毕竟这样的问题法律太难界定了,更何况中国有非常糟糕的司法系统,他们连肖传国10万雇凶杀人都能给判个拘役,能指望他们对这个事件做些什么建树呢?

  这场战争中的两家公司都是拥有超多用户数的大鳄,他们的对手再也不是身单力薄,容易屈服的小公司了,受伤的永远只用中国网民,特别是那些还在成长中的中国网民。

  战争过去了,也应该反思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每当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更应该动态的思考。现在QQ是成功的,但不代表以后,这次的结果就已经反映出我们的思考没跟上事件的变化。

  IT行业的历史都证明,老大不是只靠某一方面就能坐得住的,当初IBM是老大,苹果是老大,然后是Google、Facebook.往大的说整个世界历史的更替都证明了,只有让自己变化,让自己适应变化的社会,才能让自己永远处在不败的地位。我相信马化腾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

  虽然QQ坐拥10亿注册用户,但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在发展,带宽在不断增加,CPU频率不断加快,电池续航能力不断提高,网民的需求绝对不会局限于即时通讯这一个层面。

  笔者更愿意把腾讯理解成为一个危机感极强的公司,这公司知道自己拥有的不是不会贬值的黄金,而是一个不断强化自身的用户。如果不去扩张,寻找新的赢利点,这些用户就会瞬间流逝,自己则成为明日黄花。如果能把产品做到极致,怎么会被打败呢?

  腾讯无法战胜的对手又不是没有,淘宝、百度。就算是360,腾讯也没有完全的战胜。

  这次网民的反应其实已经证明QQ的秥粘性可能并不是百分百绝对的,起码在它正在开始削弱。马化腾用全中国的用户做了一次代价不小的实验,而来自这场实验的数据都是指导我们未来行动极其珍贵的依据。有头脑的公司早就应该搜集这次的数据了吧。

  我们的未来还需要QQ吗

  我想很多朋友应该都经历过一个时期,有一天你厌倦了在线聊天,但是仍然会有一些新用户兴冲冲的找你聊天,他们可能是你的侄子,你的爸爸妈妈,但你可能还是不胜其烦。

  用户是不分国界的,好的东西自然会受到用户的欢迎,只是需要特定的形式。

  作为即时通讯只有在适合的人之间建立起来才算是合理。假设我们500多个QQ好友都在MSN,为什么还有留在QQ呢?我是个淘宝卖家,我的买家、顾客同行都在旺旺,我也没必要再开个QQ吗?而当我们处于一个情景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即时通讯,而且即时通讯既可以让我只使用一个账号来登录,同时也可以保护我自身信息的隐蔽,让我在多种身份间切换。如果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起码理论上可以让我们抛弃对QQ的依赖。

  将来,各种电子产品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后,一个浏览器内就应该能承载所用的功能,而智能的匹配也可以帮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人,并且屏蔽掉不需要的信息。那时,通讯只是众多互联网功能的一种,那我们还需要QQ这样客户端吗?

  笔者觉得这不是乌托邦,十几年前,应该不会有人想到互联网会有今天的发展吧。所以与其花时间来炒作舆论,不如真正在这些技术领域下苦工,或许你就是下一个微软、下一个Google,下一个Facebook。

  我隐约看到的是用户话语权的不断增强,以及战争中网民表现出来的一些需求。

  那,你看到了什么呢?

  来源:读者游利卡投稿,作者邮箱:pcedb0189#gmail.com(#换成@),原文链接

腾讯朋友社区会是谁的“敌人”

  目前微博被热捧,各方评论纷纷唱衰SNS的时候,为什么腾讯要投入这么大的资源发展朋友社区?如果朋友社区顺利发展壮大,究竟会成为谁的敌人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分析,仅供参考:

  1.直接剑指开心网、人人网。

  众所周知,朋友、开心、人人是目前国内SNS市场的前三甲,而腾讯向来以后发制人而闻名。三家网站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实名制注册,都拥有一系列插件。人人网最初通过确定学生用户的姓名、学校、班级,来展开用户的同学关系;而开心网最初则是通过确定社会用户的姓名、公司,来展开用户的同事关系;目前,人人和开心都在向对方的领域渗透。而朋友社区则直接为用户打造了更为紧密的人际关系网,通过用户的姓名、学校、班级、行业(杀手级功能,见下文)、公司等资料来展开,这样无论用户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会很轻易的找到自己亲朋好友,继而产生人际交流,而且找寻朋友的精准度会更高。所以,从这一点说,朋友社区直接打造了开心网和人人网的综合体,竞争实力不可小视。

  2.间接打压天际网、若邻网、优士网、人和网。

  一直以来,商务SNS的发展潜力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因为商务社交人士为主的受众既可以有效规避以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的人人网被质疑受众消费能力低的问题,又可以规避受众以游戏为主要目的开心网受众价值不够高的问题。但是由于一直没有为用户找到很好的交流方式,以及用户数量不够多的问题,商务SNS的发展一直在为如何发展更多用户以及留住用户而烦恼。而朋友社区可以说将商务SNS的规划做到了极致,不仅加上了公司属性,而且还加上了行业、职位、工作关键词;不仅引入了一度、二度人脉统计,还加入了名片互换功能;而这些都可以为商务人士间的交流提供巨大便利,从而真正实现商务人士间的SNS。

  3.未来偷袭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

  可以看到目前招聘网站已经开始加入一些SNS类的元素,比如前程无忧的“粉丝团”,而早前也有人人网布局招聘市场的实质性举动,所以说网络招聘与SNS的整合也是大势所趋。因此,通过前面关于商务SNS的分析,朋友社区布局网上招聘业务(高端猎头、一般招聘)也是水到渠成。

  总体上看,腾讯的朋友社区是极具攻击性的,而依仗腾讯巨大的用户基础,相信未来一定会成为SNS及更多领域的劲敌。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祁浩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一场360很难取胜的战争

  果然不在笔者的意料之外(笔者在上一篇文章《360与腾讯之争——娱乐化时代的产物》中提到,马化腾很可能在用户的终端自动升级QQ后并安装QQ电脑管家且提醒用户卸载360),腾讯虽然采取了另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但是依旧在起初的公关策略失败后,使用了以静制动的策略,在基本上连续了几天的静默后,向360摊牌。

  错就错在周鸿祎太过于自信,反而低估了腾讯,低估了马化腾。其实腾讯在中国可以算得上是最有资本与能量可以与360摊牌的了。

  360在与腾讯矛盾升级之后,不仅利用扣扣断了腾讯的财路,居然戏剧般的在马化腾生日当天进一步恶化了其声誉,这对于一向注重自己声誉的企业家们来说是十分反感的,从客户端之间的争夺战到了咬人的地步,况且官司的输赢也就几百万的事情,根本不能起到遏制作用。同时,腾讯也非常自信自己的客户端对于用户来说必不可少,于是,最终向360摊牌。

  周鸿祎一向属于非常老练,而马化腾则属于那种低调处事,淡然冷静,在这件事上,基本上是对360一剑封喉了。

  无论如何,360不过是一种工具,笔者上篇文章《360与腾讯之争——娱乐化时代的产物》中一直在强调,360不断地在引起大众关注,活跃于用户的视线之中,就是想要树立一种自己的影响。

  但是周鸿祎高估了360的能量。也低估了马化腾的策略。

  同样是客户端软件,但是本质截然不同。

  360的粘性是自己渲染的,QQ的粘性则是用户自发的。

  作为IM的QQ则早已经成了广大用户一种生活方式。其粘性是用户自发而形成的,就这一点来说,其粘性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国内第一,无可匹敌。一旦脱离了QQ,用户就会脱离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具体见笔者文章《分析腾讯复制模式》)

  而360呢,不过是工具而已,3亿装机量,又如何呢?又能产生多少粘性呢?

  所以360与腾讯抗争,基本上是徒劳,无论4.2亿用户对你360有多少好感,无论你表现出多么无辜,但是你不可能让用户为了一个工具软件而卸载QQ.

  360可以攻击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除了粘性远大于自己的QQ.因为这是一场360不可能取胜的战争。

  周鸿祎的老谋深算一旦遇上马化腾的淡然处事,现在基本上是让周鸿祎情何以堪啊,哎,何必当初呢?

  结语:客观的讲,这场娱乐化的争斗无论谁是谁非,谁胜谁负,最后遭殃的都将会是用户,因为战场永远是开始于用户的桌面。360开始强硬,但终究实力不足,无法强制用户,这也是工具类软件的劣势,因为它们不会使用户产生足够的依赖感,也不会使用户之间有足够的信息互递,所以基本缺乏粘性;腾讯虽说貌似取胜,却也失道寡助,遭到一片指责,用户觉得失去了自我,受制于腾讯,各大门户也觉得腾讯杀鸡儆猴,太过强势,亦是纷纷指责。

  附1:

  笔者关于QQ的可替代性问题的一点看法

  看到了很多站点在不断地讨论QQ的可替代性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斩钉截铁的说——无可替代。

  关于IM软件的更换,并不是可以简单到卸载、安装这样简单。记住,你要移动的不仅仅是一个账号,而是一个你自己的人际圈子。因此,无数的圈子环环相扣,是不可能被打乱的。

  而360则是一个工具而已,更换仅在于几分钟的时间。

  所以,关于大批量用户切换IM软件的说法,在笔者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360的对手们都在自己的首页上推出了相关免费“套餐”。积极筹划着抢占用户的客户终端。

  附2:

  腾讯公布三项和解条件:360必须卸载扣扣保镖:

  我们呼吁360痛改前非,承诺给用户一个安全和无干扰的环境使用QQ和其他合法软件。

  要达到全面解救QQ用户安全的目标,腾讯要求360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腾讯才能停止目前的自救行动:

  1.360必须在所有客户端完成对扣扣保镖和恶意污蔑腾讯的隐私保护器的卸载;

  2.360立即停止拦截腾讯和其他合法程序,并公开承诺今后不拦截腾讯程序,公开承诺今后不发布攻击腾讯产品任何软件,公开承诺今后不盗用任何QQ用户资料;

  3.360向腾讯公开道歉,赔偿损失。

  笔者观点:

  看来这下基本上是马化腾牵着周鸿祎的手在不断地兜圈子,这是在让全民围观周鸿祎的风采尽失。

  在此次战役当中,马化腾的态度非常强势,在持续的静默中冷不防给了360与周鸿祎当头一棒。可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作为互联网业界的老大级别的腾讯,这样强势的对待360,其实也是在杀鸡儆猴,做给整个业界看。否则今天360来挑战,明天又会出来一个460.索性腾讯狠下心来,抱着绝杀360的态度来让其妥协。

  这也算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制衡。

  当然,还是那句话,在强势的背后,还是马化腾基于对QQ的绝对自信。关于昨日360对于用户的相关回应,在向用户恳切放弃QQ三日的公告中,也表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缺乏信心。事实也如此,360也在当晚乱了阵脚,周鸿祎全面公关,360主页也向用户再三表示可以与QQ共存的态度。这其实也暗含出一种妥协。

  这之后,腾讯又断了webQQ的这一座独木桥,看一看周鸿祎还能撑多久。再后来腾讯就又扔过来一个救生圈,于是有了相关的和解条约,让周鸿祎在这场战争中乱了阵脚,且失去了以往的风采,马化腾用的果然是一剂猛药。

  但是说句实话,这样的折腾也使得广大用户颇为不满,因为受伤的永远都是用户。同时用户也会非常反感别人去干涉自己的桌面以及对于软件的取舍。

  作者:郭鹏程,Email:catkin.guo(#)gmail.com,原文链接,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360浏览器自动升级伪装

  自腾讯在11月3日晚上宣布其QQ服务和360系列软件不兼容以来,腾讯的QQ空间就开始全面禁止360浏览器的访问,大多数使用360浏览器的用户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非常难的决定”。

  360浏览器使用率剧变

  从很多站长都在网站流量统计分析发现,QQ空间封杀360浏览器已经初现效果,月光博客的统计数据表明4日使用360浏览器访问的用户仅为3日的一半,其他网站的站长也发现用户使用360浏览器的平均份额在3日之后出现大幅度下跌。

  这里是百度统计关于某网站浏览器访问量的数据曲线,从这张表可以看出,11月3日之前,用户浏览器排名分别为:IE6(38%),360浏览器(20%),IE7(13%),IE8(9%),而11月3日后360SE的访问量突然大幅下降,而微软IE6,IE7,IE8浏览器均有大幅上升。而根据CNZZ的数据统计看,360浏览器的访问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20%下降到6%左右,而微软IE浏览器整体表现出了上涨的趋势。

360浏览器使用率剧变

  变化原因:伪装访问QQ空间

  我们知道,自从腾讯采用强制措施阻止360浏览器用户访问QQ空间后,使用360浏览器就不能访问QQ空间,跳出“关于腾讯公司软件服务与360软件不兼容的声明”。

  由于QQ空间采用的是针对User-Agent来识别浏览器,所谓User-Agent,简单的说就是客户端浏览器等应用程序使用的一种特殊的网络协议,在每次浏览器进行HTTP请求时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就知道了用户是使用什么浏览器来访问的,通常来说UA都是可以更改的,Firefox和Chrome都有UA修改的扩展插件,修改UA的设置后,就可以伪装成为其他浏览器,比如把浏览器伪装成手机上网。

  因此,对于360浏览器来说,只要修改自身的User Agent,就可以继续访问QQ空间,具体方法是:

  点击360浏览器工具栏,在下拉菜单中选择“360安全浏览器选项”,在弹出页面的左边栏中选择“其他”后,在右侧“杂项”一栏中勾选“统一IE和360安全浏览器的User Agent标示(重启后生效)”,勾选后系统将自动保存设置。关闭360浏览器后重新打开,再重新进入QQ空间,成功。

变化原因:伪装访问QQ空间

  自动升级:强制修改User Agent

  然而,对于360浏览器的用户来说,进行上述操作修改User Agent显然有一定困难。因此,360浏览器就进行了一个自动更新,自动将用户的360浏览器的该选项设置为勾选状态,强行让360使用IE的User Agent,大家可以进行测试,在选项中将“统一IE和360安全浏览器的User Agent标示(重启后生效)”的勾选去掉,重启浏览器之后,该功能又会自动勾选。

变化原因:伪装访问QQ空间

  对于用户浏览器User Agent的查看,大家可以在地址栏直接输入 javascript:alert(navigator.userAgent); 回车即可看,可在任何浏览器任何网页上看,可以看出目前360浏览器已经默认使用IE做为其User Agent,这就是导致各大网站浏览器统计数据中360SE大幅下降的原因,实际上360浏览器的使用量可能并没有多大变化,因为360SE下降的同时,IE6、IE7、IE8在同一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说明网站无法再通过User Agent来判断360浏览器了,360浏览器的数据已经被混入了IE统计数据之中了。

自动升级:强制修改User Agent

  浏览器份额的影响

  360浏览器对于360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产品,360浏览器的使用量直接关系到360网址站的广告收入,如果360浏览器的使用量真的大幅下降的话,将会导致360网址站的广告收入大幅减少,冲击360公司的资金链,360早先还推出过滤其他网站广告的功能,这回腾讯就直接反攻360最大的收入来源:广告收入,最终导致360不得不采用伪装其他浏览器的方法来应对。

罪恶的客户端

  这几天,恐怕中国网民没有人不知道360和企鹅之争的,事情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的端口,笔者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最新发展。

  弹窗之战

  从360推出隐私保护器开始,再到扣扣保镖(QQ保镖),企鹅也耐不住寂寞,联合5家网企向360公司发起了正面抵制书之后,360除了作出回应之外,28日还利用自己的客户端,发出了“遭腾讯打击报复”的短消息,双方的“口水战”演变成了“弹窗战”。企鹅和360的“弹窗之战”算是正式拉响。

  二者择一

  当360拥有两亿用户,同时企鹅基本占据中国网民的电脑桌面时候,二者择一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史无前例!是360这个免费的杀毒软件呢?还是这只笨笨的企鹅呢?大部分肯定会认为是卸载360,因为相对360杀毒可以取代性相对较高,而腾讯企鹅取代性相对低,因为企鹅是一个聊天工具,对于用户的粘度会较高。

腾讯明确拒绝360浏览器访问

腾讯明确拒绝360浏览器访问

  拒绝360

  也正是被腾讯点中了这一点,这只企鹅公然宣布拒绝360,并提供卸载360的途径,和拒绝360访问QQ空间(小插曲:腾讯并没有拒绝360浏览器访问QQ邮箱,笔者在想这里面是有一定理由,这是因为可替代性的程度空间比邮箱低,如果拒绝邮箱,我们可以选择163邮箱,Gmail.这样对腾讯并没有好处!),这只企鹅就是点中了360的死穴。笔者可以想象马化腾心里在想:“哼,360,你行!看用户卸载谁?看谁对用户重要些。”虽然这是笔者的猜测,但笔者可以肯定企鹅在作出拒绝360之前就是想到了这些,才敢做出这么大的举动!

  可是世间万物物极必反,我们本质里讨厌被别人威胁,正是在企鹅的威胁下,网民是一边用着QQ,一边在等着有一个可以替代的产品的出现。那么这个替代品是谁呢?我们拭目以待!

新浪网上调查大部分人选择卸载腾讯QQ

意外:新浪网上调查大部分人选择卸载腾讯QQ

环球网上调查大部分人选择卸载腾讯QQ

意外:环球网上调查大部分人选择卸载腾讯QQ

  黄雀在后

  在360和企鹅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这边新浪UC和MSN正在争当黄雀,也就是在这几天新浪UC推出了新版,并推出推广活动,试图在360和企鹅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争得一口地盘。

  结局

  笔者一直在猜测可能这件事的最后的结局,其一:和解,赔偿。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大,因为从目前的事态来看,腾讯已经明确要求360赔偿道歉,和解的可能性很大,最后360和企鹅从新占据用户客户端。其二:彻底撕破脸皮,360联合其他聊天工具或自己推出并同步QQ数据,一起对抗企鹅,虽然可能性小,360也明确说过不会推出,但面对腾讯的步步紧逼,360也会采取绝对措施的,因为腾讯推出了电脑管家,360难道就不能360安全聊士?从此两家井水不犯河水。

  客户端

  这一切之争,无非就是因为抢占用户的客户端,为了客户端,可以明确指责对方,攻击对方,打击对方,也许这一切都是“客户端的罪恶”吧!也许只有在这里才能发生吧,为了各自的利益,不顾用户的感受,我想问你们打的很爽,我们的损失到底谁来赔呀?罪恶的客户端呀!

  小消息:腾讯搜搜已经屏蔽360的搜索结果,全部指向指责360的新闻链接,看来事件暂时还没发平息!

腾讯搜搜关于360的搜索结果

腾讯搜搜关于360的搜索结果

  作者:Hap Ju  ,QQ :903115812 。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