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星期日

也谈百度说吧

  一般而言,只有你有某个独有的优势,那么逻辑上只要出招正确,一路应对正确,就可能成功,所以,尽管百度说吧闪电上线后,比较主流的是反对声,也尽管这个时候的社交领域已经有了不止一个强大的领路者,笔者对麦田却付出了很大的期待。

  这种期待跟麦田这个人没关系,仅仅出于一种简单的逻辑推导,本质上是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当然,笔者个人对隐私没什么顾虑,注册身份证和手机号时算得上毫不犹豫了,在亲密接触百度说吧之后,再次坚持了自己的看法,麦田的百度说吧有戏,但是……

  与转折句相对应,分两部分说吧:

  1、实名所带来的变化

  2、祸起萧墙

  (一)实名所带来的变化

  何为实名?从人的属性来说,一个确定的人即实名。这些基本属性首先包括了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通常情况下,这三个属性足以确定一个人,但是我们知道,再某种人为的奇迹下,可能出现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还同姓名的人,那就是有人假冒你了,于是人的属性还需家庭亲友关系,总之,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了证明,你是谁。

  从证明目的来看,所谓实名,并不局限于代表本名,比如keso和洪波,keso更加能代表一个确定的身份,洪波这个本名反而还不能确定一个人,重名太多了。

  所以,对于百度说吧而言,所谓实名认证,仅仅只是一种运营策略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实名并不是新浪微博的潜在杀手,如果有什么可能改写格局,是这个改变

  实际上在半年前,笔者曾经试图请业界某位著名的V帮忙联系腾讯微博的负责人,希望献上两策来破新浪的媒体优势和名人优势,以谋一打杂的职,当然,笔者没有得逞,V跟笔者毕竟身份有别,这两策其中之一大家并不完全陌生,是功能残缺控制和关联控制的宏观调控策,通过放大腾讯的用户优势来破媒体性优势,另一策笔者一直舍不得提,舍不得的原因是朋友告诉我得留一手,万一人格反被侮辱了,还可以回头报仇,这一策留到今天也失去了意义,叫七彩认证法,其实跟控制一样,相当简单。把认证的门槛从名人调低到精英,如果所有用户里,名人不过1%(实际的比例会更低),精英占据了10%,那么分散重心,将99%的重心分到十倍的点上,有利于环境的均衡和平衡,同时也避免了后手劣势情况下名人资源被过份稀释。

  麦田比笔者想得更狠,他直接扩散到了100%.这个策略最大的优点在于,他让我们这些看着V心理不平衡的屁民有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但是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大幅稀释了名人的光环影响力,让习惯了这些的名人失去了鹤立鸡群的优越感错觉,从人性的角度说,名人的潜意识会抗拒,尽管这未必是坏事。(光环的意思?玩过魔兽吗,光环能提升一定百分比的攻击力、护甲、攻击速度,移动速度,回血速度、回蓝速度等等等等,名人的实际影响力正是来自于一系列光环的加成结果,本质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而麦田要做的正是要破除这些)

  另一个后果是视觉效果被严重干扰,不利于用户体验,所以目前我们看到的界面效果也不可能是最终形态,日后麦田肯定会调整的。

  由于一正一负,所以麦田这一手不能判为错,另一方面,从避敌锋芒的角度说,这是先手棋,综合来看是一步好棋,因为无论是新浪还是腾讯,反过来跟一个后来者的调整成本很大,不太现实。所以,除非新浪认为百度说吧对新浪微博没有威胁,否则,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学陈一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山寨,遏制这种可能性,但这不解决问题,反而会帮到麦田,不会改变百度说吧。(如果新浪内部恰巧有人倡议山寨先行预防,那这个人可能不是内鬼,胜似内鬼)

  所以,最终的胜败,不在于新浪手上,也不在腾讯手上,而在麦田手里,纯粹是麦田的理念和方向有没有致命问题的问题了,这一路走下去有没有犯大错的问题。

  (二)祸起萧墙

  从这出手的第一步来看,麦田是成功的,至少塑造了一个势。然而,一个失败过的将军心理上会有阴影,这是人性的弱点,这种潜意识层面的影响会干扰到麦田的冷静判断力,容易让麦田产生错觉,而不能在24小时内作出敏锐反应。我在百度说吧看到了一个家伙的发言,截了图:

百度说吧

  请注意其中一个台词“而且发现关注在两万以上的,好几个都是百度公司的。”所谓祸起萧墙,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古代将王者有两种,一种是圣明的主,一种是仁君,如果上有圣君,那么万事好说,如果上只是仁君,中无贤臣,那么祸患就潜伏了。

  在这个问题上新浪团队怎么做的,他们自己都不加V的,连陈彤都不加V的,到了百度,技术人员不补漏洞,反而利用漏洞自己先刷粉丝再说,OK,笔者不知道麦田究竟算仁君还是圣君,单由此来看,麦田怕是要累坏了。

  笔者在上面啥都没做,结果24小时没到,粉丝飙升到24,笔者耐心的查验了一下,个个接近两万的关注,假如笔者此刻站在麦田的位置,笔者会乘势设置关注成本(被关注者获得电话号码)先宽后紧是大忌,方便日后宏观调控,先测试最难的,把虚火降下来,先变态点不要紧,权当测试,不行可以再放宽,比如关注人要附加为什么关注,一则可以缘起点话题,二则增加关注的成本,都可以。

  关键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平台的平衡性和塑造的文化环境,关系到人和,目前百度说吧的外部环境和平台环境还是颇好的,但之所以实名,更多就就是为了提升信用优势,无论什么时候,用户的心理变化是时刻需要警惕的,若麦田不反应,日后控制成本成几何级数暴增,弄不好千里之堤要溃于蚁穴了。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越石父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个人独立网站博客的内容过滤的风险

  一个内容提供网站在WEB2.0的兴起的时候必然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因此很多新闻网站及blog网站都提供了网站评论功能。同论坛一样,这些留言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对于大型网站一般都有数百人的人工审查部门。这些人员专门的刷选删除工作。但是对于个人独立网站,独立blog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审核这些内容。

  目前存在风险的内容主要是涉及到社会类新闻,影响比较大的热点新闻。这类新闻一般都是社会的负面报道,而且十分贴近民众的生活。有的甚至或多或少的亲身接触过类似事件,所以这类新闻很容易就能让浏览者情绪激动,从而发出过激言论。往往这类带有很强烈情绪的言论又会带动其他一部人,从而留出大量对社会不满的言论,从而导致网站存在被查的风险。

  个人网站的内容多半是合作或则程序自动抓取的,因此,网站管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控制这类新闻的发布。从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导致网站下线。

  个人独立blog同样存在类似风险。比如因为博主的文章触动某人,导致该人的报复,那么就会招致大量不和谐内容出现在留言区域。当然博主可以关闭该功能和删除。关闭留言功能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删除是要耗费精力的,博主不可能一直在线。如果出现违规内容,有可能会触发服务器提供商的过滤系统,从而影响网站的正常使用。另外如果使用了专门软件来发布这些违规内容,在动态的情况下,博客留言区域会在大部分时间存在这些内容,从而引起有关部门对网站的关注。因此增加了博主的管理成本。

  如果使用一些第三方的数据存储服务,将这些留言转移就可以将这些风险转移了。

  例如iroaring.com就提供类似服务,这是一个第三方中立的评论网站,目前提供了获取评论列表的API和提交评论的API,调用网站也可以屏蔽某些言论显示在自己的网站,但是这iRoarng.com,上并不会删除,同时iRoaring.com 也会对你的网站页面进行评价,当然需要你共享你的用户,同时你也有可能获得其他网站的用户。

  来源:读者chopin xiao投稿。

2010年上半年Web2.0行业报告

  从2005年开始,Web2.0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兴起,在随后的几年至今,这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而且根据用户使用的方向不同,网站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了2006年以后国内网站数迅猛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CNZZ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地区的中文网站总数达到363万家,相比2005年6月的网站数增长了435.7%。

  Web2.0的概念虽然提出的相对较晚,但这类网站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已经有了原始形态,比如网民最熟悉的网站类型——论坛就是其中的一种,博客也是历史较为悠久的一种Web2.0网站,不过在国内,博客业务从2005年才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期。近两年来以SNS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型Web2.0网站开始崛起,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热点。Web2.0网站是目前互联网最引人注目的网站类型,CNZZ结合数据发表论坛、博客、SNS和微博这四类网站在2010年上半年的发展报告,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Web2.0在2010年上半年行业报告

  论坛类网站现状

  在国内网站发展历程中,论坛类网站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即便到今天,论坛类网站依然是站点数目最大、访客量最多的网站类型之一。

  截至2010年6月末,国内有论坛类网站19.8万家,比2010年1月初增长了24.1%,超过了国内网站总体的增长速度。该类网站的日均访客数在6月末达到了1.06亿,比年初增长了10.7%,这其中每天访问3次以上的活跃访客数达到了1252万,比年初增长了11.6%.论坛类网站的活跃访客数占其总访客数的比例达到了11.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论坛类网站的访客数还是网站数都有着明显的增长,而且其活跃访客的增长率也略高于总访客的增长率,这说明经过漫长的发展,论坛类网站不仅没有像其他古老的网站类型一样慢慢消失,反而增长的越来越快。

  特别的,论坛类网站是建站程序使用率最高的网站类型,事实上,多数个人站长的第一个网站都是使用建站程序搭建的论坛。截至2010年6月底,在19.8万个论坛类网站中使用建站程序搭建的网站比例达到97.7%,比年初的97.2%略有增长。其中使用建站程序搭建的论坛的访客数为1.01亿,占论坛类网站总访客的95.2%.其中活跃访客数为1173万,占总活跃访客的93.7%。

论坛类网站现状

  一般来讲,使用建站系统搭建的论坛以个人中小网站为主,上面的数据表明,这些中小网站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访客,论坛类网站并未出现顶级通吃的局面,只要找准方向以及努力经营,中小论坛还是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不过由于论坛类网站数太多,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型网站的难度也很大。

  论坛类网站由于数量众多,经营的主题也十分丰富,因此对于各种话题的访问集中度很低,今年上半年,最热门的话题也仅仅吸引了3.1%的访客浏览,而上半年的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吸引的访客比例均没有超过2%.

  SNS类网站现状

  SNS是最具代表性的Web2.0类网站,从2005年开始,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类网站在一夜之间火遍全球,无数类似的网站出现在互联网上。在今年上半年,Facebook的访问量首次超过Google,成为全球流量最大的网站。在国内,SNS也在蓬勃发展,成为过去两年最火热的网站类型之一。

  国内中文SNS站点数在2010年6月底为814个,比年初骤降了22%.访客数达到了7303万,比年初下降了1.6%,这其中每天访问3次以上的活跃访客数达到了2420万,比年初下降了2.6%,活跃访客比为33.1%.

SNS类网站现状

  经过了2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国内SNS网站暂时进入了稳定期,有一大批小型SNS被淘汰,同时访客数也略有下降,由于SNS是一个赢家同吃的行业,因此现有的SNS还将被淘汰一部分,SNS行业的整合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SNS大量出现期间,SNS建站程序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有93.5%的SNS是由建站程序搭建的,在这些SNS上的访客数为2500万,占SNS总访客数的34.2%,活跃访客数为536万,占总活跃访客的22.2%.

  当前在SNS行业中,网站的同质化倾向很严重,特别是使用建站系统搭建的SNS,其网站风格、展现形式以及内容都十分接近,这使得各个SNS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网民在SNS上的聚合效应,使得在SNS行业中呈现强者愈强的态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消失的SNS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使用建站系统搭建的SNS,其访客损失量也非常大,半年间使用程序搭建的SNS的访客量降低了22.2%,活跃访客数降低了7.6%,可以说上半年SNS行业的调整主要出现在使用建站系统搭建的中小SNS上。

  在SNS中,访客话题集中度非常高,在上半年,最热门的话题吸引了81.9%的访客参与浏览,在月排名前三的话题中,最低也有37.3%的访客浏览,这主要是得益于SNS独特的话题推荐模式,人们对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推荐的话题总是更感兴趣。

  博客类网站现状

  博客类网站是从2005年开始在国内火爆,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博客是最好的展示自己的舞台形式,无数草根明星依靠博客一举成名,成为了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截至2010年6月底,国内有323家博客类站点,比年初增长了9.5%,访客数为4849万,比年初减少了3.2%,这其中每天访问3次以上的活跃访客数达到了831万,比年初下降了5.3%,活跃访客比为17.1%.

博客类网站现状

  当前建立博客站点的成本越来越低以及“我的博客我做主”的本性驱使,使得独立博客网站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不过由于受到SNS和微博等其他信息分享方式的竞争,通过直接访问博客网站来查看文章的访客数略有下降,同时受到独立博客的更新速度的影响,在独立博客上的活跃访客数量下降的更多。

  在博客类站点中,话题主要由博主决定,而由于博主的关注点相对较为分散,因此博客类网站的话题集中度没有SNS和微博那么高,在上半年,最热门的两个话题都出现在2月,分别是春节和春晚,分别吸引了92.3%河56.6%的访客参与浏览,但对于其他时间的话题来讲,对访客的吸引力没有这么高,在月排名前三的话题中,平均有20%左右的访客浏览。

  微博类网站现状

  2010年上半年什么类型网站最炙手可热?答案只有一个——微博。各大门户几乎同时推出微博功能,这股热潮与当年博客的兴起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以快速分享短消息为主的网站是今年上半年风头最劲的网站类型。微博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这个词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的代名词,其他主导的社会网络网站如Facebook、Myspace等也有其自己的微博,但被称之为状态更新。

  截至6月底,国内有中文微博36家,比年初增长了111.8%,访客数量达到了4759万,比1月初增长了43.2%,这其中每天访问3次以上的活跃访客数达到了1928万,比年初增长了63.8%,活跃访客比达到了40.5%.

微博类网站现状

  毫无疑问,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微博是上半年增长速度最快的网站类型。特别是活跃访客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普通访客的增长率,由于微博使用者的更新速度很快,一般每天都要更新几次,这使得活跃用户数对微博来讲更加重要,当前微博行业的整体活跃用户比是所有网站中最高的,这表明目前在用户方面,微博的发展还很健康。

  不过在这些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这一行业也隐藏着一些隐患,目前国内微博同质化较为严重,基本上都是在Twitter上加一些本地化的改进,这也从微博访客数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微博站点数的增长率中可以看出。微博的使用者在增加,但从国外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微博使用者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发布者,因此对于微博网站来讲,目前竞争的重点在于吸引信息主动发布者,特别是名人微博使用者。在这种竞争中,中小网站在与网络巨头们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位置。

  伴随着微博网站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实时信息也随之产生,这对搜索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各大搜索引擎提供商都在尽力与微博网站合作,提供实时搜索功能。

  微博网站的访客对热门信息的集中度非常高,在上半年,最热门的话题吸引了97.5%的微博访客浏览,不过一般只有最热门的话题能够吸引大量访客,排名2、3的话题吸引的访客量有着急剧下降。

  在上半年,Web2.0行业网站总体上呈现增长的态势,论坛类网站依托广大草根站长继续保持着规模最大的网站类型的地位。经过了2年的高速发展,SNS类网站在2010年上半年进入了调整期,网站数量、访客数量等规模数据均有一定下降。博客类网站进入了个人时代,独立博客有着显著的增长,不过由于受到SNS和微博的竞争,博客类网站的访问量略有下降。微博类网站是今年上半年最热门的网站类型,在短时间内的各项指标均有着高速增长,由于同质化程度很高,各个微博网站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互联网在诞生之初就承担着交流沟通的作用,到了互联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来分享信息,这使得Web2.0类网站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CNZZ将继续关注这类网站的发展情况,持续发布相关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来源:CNZZ投稿,作者:邓鸿飞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腾讯社区开放平台发布

  今天,腾讯社区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腾讯社区开放平台是基于QQ空间、朋友社区(QQ校友)两大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主要用于连接分享网站间的信息,引入优秀的第三方应用。

  这个平台面向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和网站主开放,对于应用开发商,利用腾讯提供的一套通用的API,开发商可以方便地在腾讯社区开放平台上开发各类应用,并最终将开发商的应用程序呈现给腾讯的海量用户,从而可以迅速积聚用户量。对于网站主,可以通过使用腾讯分享等社交组件,方便在腾讯用户中快速传播网站的优质内容,并持续维系目标用户,以增加网站流量和用户活跃度。

  据了解,目前酷6网、cnBeta、YOKA等多家网站已参与合作,首批有8款第三方应用上线运营。

  腾讯社区开放平台推出,引发了开发者的强烈关注,虽然有开发者认为这一开放平台标志着腾讯的迈出了开放的重要一步,但仍有很多开发者对于平台的开放性持怀疑态度。而另有分析称,开放平台的“喜欢组件”功能将有可能威胁百度的广告体系。

  目前,腾讯社区开放平台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分享组件、喜欢组件(like)、认证空间和应用接入。

  使用“分享组件”功能,网站主只需要在自己的页面上嵌入一段简单的代码,就可以立即实现将自己网站的内容“分享到QQ空间”,在腾讯海量用户中迅速传播,且用户通过点击来源链接可进入您的网站,从而提升内容曝光量和网站流量。“喜欢组件”是一种简单的插件,运行于iframe中,可放置在网站任意网页的任意位置上。用户通过一键点击,即可成为网站的粉丝。“认证空间”是指经过腾讯官方认证的,针对知名品牌、机构、媒体、名人推出,拥有更多专属功能的QQ空间。同时,腾讯社区开放平台为第三方开发的社交应用提供开发接入入口,提供软件与硬件全方位服务。

  根据腾讯方面披露的信息,腾讯社区开放平台采取的是审核机制,腾讯对上线应用的主要评审指标如下:应用的题材,产品交互视觉体验,产品增值空间,产品生命周期,架构海量用户支撑能力,应用团队快速响应能力等。

  腾讯目前并未披露分成的具体比例。而据接入腾讯QQ空间的开发商透露,腾讯可能不会采取统一的分成比例,而是会根据收入规模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分成比例,比如收入规模低的情况下开发者的分成比例高一些,而收入规模做大了,开发者的分成比例就会更低。

  来源:腾讯科技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百度推出百度说吧

  继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微博之后,百度也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百度说吧,现在,百度说吧已经开始进行内部测试,用户通过邀请码即可注册和使用百度说吧。

  百度此前推出过类微博产品“i贴吧”,但实际使用中更像百度贴吧,里面的社会化功能并不强,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因此,“百度说吧”的发布的侧重点就是SNS,百度说吧虽然和目前流行的微博产品一样,字数设定为140字,但是百度说吧和常见的微博客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所谓的“实名社交平台”。

  百度说吧对注册用户采取了“实名制”的方式,用户账号需与手机号码绑定,注册时的验证码将直接发到你所填的手机号码上,并且还需要填入身份证号来进行实名认证,通过认证后可以一个“V”型百度说吧认证。

百度说吧

  百度说吧对于用户身份证的验证非常特别,其后台可能连接了公安系统的中国居民身份证的数据库,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必须和姓名完全对应,才能通过认证,这说明了百度说吧有可能和政府机关进行了深度合作。

  如果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和中文姓名不匹配,那么就无法通过认证,也就没有“V”型标志,但用户依旧可以正常发布信息。

  在手机号码的隐私处理上,百度说吧也显示出一些独特的“功能”,在百度说吧里,在双方都互相关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看到对方手机号的前三位和后四位,并且百度提供了交换双方手机号的服务。

  “百度说吧”的域名是t.baidu.com,目前处于公测阶段。内测人员获得的说吧号都为五位数,公测将从6位数开始,用户的说吧地址是类似t.baidu.com/6位数字,用户并不能使用个性化域名,就凭数字域名这点,我不看好百度说吧,因为注册人数增多之后,使用者很难记住长长的数字地址。

  百度搞的这个“百度说吧”,算是中国实现“实名制”的一个急先锋,但我对此表示质疑,一个简简单单,并非生活必需的微博,注册居然还要身份证号码和中文姓名,用户在注册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一下风险得失,使用这个微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自己为此将失去什么。

  实名制本身也是一个双刃剑,本来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在这么严格的实名认证下,用户将不能畅所欲言,这显然不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并且,百度通过“说吧”建立起来的实名用户资料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百度被黑导致用户用户的身份证信息泄漏,这责任谁来负责,如果有人使用这些身份证和姓名去办理信用卡或其他违法犯罪的事情,由此个人遭受的损失由谁来负责,这中间的争议由谁来监管,难道百度真以为自己可以承担公安机关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并具有相关的公信力?

  由于从身份证号码即可得知用户的出生日期、出生地以及性别,因此,百度就知道了你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身份证号、手机号,百度还知道你每天搜索了什么信息、你的个人喜好、你想买什么东西,现在,百度可以据此来发布史上最有针对性的百度广告了,Google AdWords自愧莫如。那些群发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的公司和百度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样发展几年后,百度面向广告主的推介词就会变成:“你想让哪个人看到你的广告?”什么叫精准营销,这就叫精准营销。

百度说吧

  所以说,百度这样搞个实名制的“说吧”,很容易引起用户的抵触情绪,用户大不了“不说吧”而已,百度就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儿去吧。

  不过,如果百度说吧换个思路,不以通用型微博为发展方向,或许还有一些机会,例如,既然已经实名并且能交换手机号码了,我觉得百度说吧应该向婚恋交友的平台方向上发展,在注册的时候应该提供婚姻状态的说明以及相关证件(如户口本、未婚证),上传照片后提供视频认证,防止使用假照片,单身美女帅哥优先投放到首页,已婚者不推向首页,并无法关注未婚者,参考样例网站:“世纪佳缘”网站。

  另外,问我要百度说吧邀请码的同学,因为百度说吧要求录入正确的身份证才有邀请,我没录入正确的身份证,所以没有百度说吧的邀请码。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如何添加WebQQ 2.0应用,以谷歌音乐为例

  腾讯推出了WebQQ 2.0, 但应用市场均为腾讯各类产品,以网页游戏居多,而QQ音乐又是IE Only,QQlive又是需要安装插件……等等,反正比较实用的应用不多。所以,这里将以添加谷歌音乐的应用为例,介绍如何自定义添加应用。

  1. 找到自己需要添加的应用的真实链接。以谷歌音乐为例,我们需要添加的是谷歌音乐的播放器(http://g.top100.cn/16667639/html/player.html#loaded),而不是其主页(http://www.google.cn/music/homepage?sourceid=cnhp)的地址。

  2.记录相关地址在WebQQ浏览器中打开,或者直接在浏览器中寻找您要的地址。主页旁边有一个蓝色带箭头的按钮“一键另存为应用”,然后在您网页应用的页面进行点击。

  3.在弹出的新窗口中输入相关介绍,并将您的应用共享给大家。

  以下是谷歌音乐应用设置好的相关截图:

相关截图

  相关注意事项:1. WebQQ浏览器应用多为小窗口浏览,而添加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不然添加的应用就只剩拖滚动条的份了。以Gmail为例,宁添加移动版的地址,也不添加网页版的地址,但移动版的网址超出140字符,而应用网址一栏有140的限制(所以就要用到缩短网址服务)。2.目标地址一定要准确,以谷歌音乐为例要直接选择播放器,而非谷歌音乐的主页。

  以下是添加完Gmail移动版后的界面截图:

相关截图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阿莫,Google产品交流QQ群52189480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腾讯WebQQ 2.0上线

  腾讯在今晚低调上线了一款名为WebQQ 2.0产品,这是早先腾讯推出的网页版WebQQ的一个重大升级版,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与上一个版本不同的是,WebQQ 2.0着重强调自定制的桌面化体验,一站式服务的理念,除了可以实现IM的即时通讯功能,还集合了QQ客户端、搜搜、腾讯浏览器、QQ空间、QQ音乐、邮箱、微博、输入法等腾讯旗下的众多产品和应用。

  WebQQ 2.0已经默认为用户添加了40多种应用,5种桌面主题,用户可以在WebQQ上添加、管理应用,批量管理好友,使用腾讯云拼音输入法,修改个人资料等功能。

  WebQQ 2.0使用IE访问速度有点慢,但是在Chrome下访问十分流畅,看来不同浏览器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腾讯WebQQ 2.0上线

  腾讯Web OS?

  虽然在名称上,这个产品依然叫WebQQ,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WebOS,腾讯将自己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集成到了这项服务,用户可以像操作桌面应用一样在WebQQ中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整个操作和界面给人的感觉还是挺震撼的,Google的Chrome OS现在还没个影子,QQ的Web OS就已经可以使用了,上面集成了QQ、浏览器、电影、音乐、游戏、微博、邮箱、云拼音输入法等一系列服务,已经足够大多数网名日常使用了,对于跨平台的系统,例如Linux和Mac来说也可以正常使用其中的大部分功能,因此我非常看好WebQQ在iPad和上网本上的应用前景。不过目前在iPad下目前还有一些BUG,但如果后期能在细节上多做一些修正,这显然这是继QQ阅读之后的又一个iPad杀手应用。

  Web OS这个东西国外好几年前就有了,但一直没什么发展,用户量也不大,没有在业界产生什么影响,主要恐怕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应用导致其用途不明朗,这次腾讯的加入让这类应用产生了新的变化,相比百度应用平台来说,腾讯的这个应用平台使用量更为广泛,如果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的话,也很有可能会吸引众多软件厂商加盟,再加上腾讯自身丰富的产品线,这个平台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这恐怕也是Web QQ 2.0一开始曾经集成Gmail服务的一个用意吧。

  Gmail钓鱼事件

  腾讯Web QQ 2.0在推出的初期,集成了一个Gmail的服务,这大概是想为了展示一下腾讯应用开放平台,搞一个和苹果App Store一样模式的应用商店,以期待日后能利用开放平台应用接口,引入第三方应用。这个用意本来是好的,但这个Gmail服务的集成显然不是Google官方做的,而是腾讯做的,因为按照Google常规API的认证方法,Google账户的认证工作应该跳转到Google.com下进行登录认证,而不是在qq.com域名下登录认证,这让网友怀疑这个Gmail Pre模块存在钓鱼的嫌疑,经过大量Chrome和Firefox网友的举报,该Gmail Pre模块的网址已经被Chrome和Firefox标记为“网上诱骗网站”。因此在中午的时候,腾讯已经紧急撤下了WebQQ 2.0中的Gmail应用。目前的应用大多数都是腾讯自己及其伙伴的应用了。

Gmail Pre事件

  QQ地图和QQ阅读

  除了新版WebQQ外,新版QQ地图也上线了,其功能比腾讯原有的SOSO地图多一些,腾讯并没有说明QQ地图SOSO地图的区别。

新版QQ地图

  腾讯另一个新上线的产品是QQ阅读(个性化杂志),这个产品在排版上参考了iPad上的知名应用Flipboard,以图文杂志的形式显示内容,这种形式在iPad上浏览体验很不错,不过QQ阅读目前在iPad上浏览也有一些BUG需要修复。

QQ阅读

  我个人非常期待“QQ阅读”能出一个iPad应用,那样在iPad上就能像看杂志一样看阅读器了,体验估计会非常好,Flipboard由于连接的Facebook和Twitter都无法访问,对中文支持也有一些BUG,可以说在中文环境下存在一定劣势,QQ阅读如果能推出这样的应用,可谓iPad中文界的一个“杀手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