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星期日

苹果iPad营销了世界

  不得不说,iPad这个小东西开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当乔布斯拿着这么一个放大版的iPhone Touch上台的时候,很多人一定在心里腹诽乔布斯一定会连内裤都输掉。因为这样一款产品实在是见所未见,所有人都能够指出iPad失败的N个理由。

  在大家期待着它刹羽而归的时候,iPad却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有个说法是iPod重新定义了MP3,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看起来iPad也许真的就要重新定义平板电脑,或者它需要一个足够特殊的名词。

  但是回过头来看,iPad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摘了网上的一个段子:苹果的手机打不了电话,笔记本用不了网线,台式机打不了游戏,mp4看不清视频,mp3音质不行,平板电脑读不了u盘,这些都没什么,没什么。虽然有夸大之嫌,但是也道出了我们这些非果粉的困惑。

苹果iPad

  事实上iPad的成功,更多离不开苹果公司公关的熟稔操作。例如不断地爆出最新硬件变动、软件更新和各种花边新闻。所有媒体都志愿帮苹果做营销,每一款苹果产品都能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且媒体对此趋之若鹜。因为苹果粉丝如此之多,以至于媒体跟进不及时就会面临读者的质疑。苹果公关是如此了解媒体和用户的心理,以至于iPad几乎都不需要太多的额外宣传成本。

  我把这种营销方式称为“苹果式营销”,苹果式营销不可或缺的一环还有乔布斯。他就是整个果粉世界的教父,因为苹果的几乎每一款重量级产品都广受赞誉,所以乔布斯的声望变得越来越有爆棚的趋势。

  乔布斯说iPod不只是一部MP3,世界将信将疑,最后iPod变成最畅销的MP3播放器;乔布斯说iPhone不只是一部手机,世界有一半的人相信了,最后iPhone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移动电话;这一次乔布斯说iPad将会是最成功的平板电脑,世界大部分人都相信了,因为苹果的成功让大家对于乔布斯有了太过偏执的信任和期待,所以iPad的风行速度比iPhone快了太多。

  乔布斯与苹果,这就是苹果式营销的轴心。在苹果越爬越高,大家对于苹果的期待也越来越大,也让苹果式营销越来越奏效。乔布斯与苹果,这已经是被神话的完美组合了。也许在定义论里面,还应该加入“乔布斯与苹果重新定义了营销”。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Twitter可能是Google杀手

  7月22日的新闻,百度CEO李彦宏今日在百度电话会议上谈及对实时搜索的看法,他认为实时搜索很容易充斥垃圾信息,百度对此很谨慎。实时搜索是伴随着twitter 的大热而诞生的新词汇、新概念,有关该词汇的新闻也看过不少了,但是很遗憾,总觉得有点一言堂的感觉,大部分的观点似乎都认为各家搜索引擎应该支持实时搜索,至少,当有道搜索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实时搜索的搜索引擎时,似乎人们对此相当赞誉,当搜搜也开始支持时,迎来的又是一片赞誉,我不知道有没有可能连续投递三篇都能有幸被月光接受,但我想试试看,就借百度CEO李彦宏的这条新闻谈谈实时搜索这个老生常谈的新话题。

  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就上一篇文致歉,在《破解新浪微博媒体性优势》一文后,一位朋友发来邮件提出了一个困惑:“特别是社区属性和社交属性,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各自的内涵是什么?”这位朋友很细心,相当尊重逻辑,我对此很惭愧,更准确的提法我应该这么说:控制转发率就控制了媒体属性,控制评论率就控制了社交属性,而控制发布功能便控制了社区属性,更具体比如说类似一些新闻提到twitter 月发推总量多少亿条,即信息发布的速率,这个指标代表用户对社区的投入程度,而社交属性好理解,所谓社交,过程即对话,当然,你可以把用户使用私信的频繁程度算进去。这么来提的话应该能解答很多读者的困惑。

  好,言归正传,话题回到实时搜索。

  李彦宏在电话会议上的看法,其顾虑应该主要是指监管问题,考虑到信息难以控制,在前景尚不明确之前,对于实时搜索的态度应该谨慎,这是我能从这条新闻中得出的唯一猜测性解读,换而言之,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没有政策性顾虑的话,百度会毫不犹豫的推出实时搜索。

  先确立一下基本的观点,我个人以为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巨头相继支持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信息的实时搜索,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称道的事,相反,这或许是一个愚蠢的决策。我所见过的最不着边际的相关新闻是:twitter 向google开放实时数据等于自杀。

  我至今没很搞清楚twitter 想google开放实时数据是twitter 向google付费呢还是google向twitter 付费,如果是twitter 向google付费,我觉得还能理解,如果相反,那么我会觉得,google简直疯掉了。

  我们知道,搜索引擎之所以强大,在于他在拥有导向流量的本事,能决定很多网站的兴衰,按钱来排序的百度之所以让人爱恨不能,就是因为这个,引导的本质是广告价值,开发实时搜索,将流量导向微博网站,本质也就是为微博网站免费提供广告效果,假如在这个过程中,twitter 所谓的向google开放数据库算是勉为其难,还要向google收费的话,那就恰恰搞反了,其逻辑无异于百度为我打广告,我还让百度付钱给我一样。

  按常理,这简简单单的一般人都能看得懂的逻辑那些伟大的公司应该看得懂,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所看到的新闻貌似都是google、bing等搜索引擎向twitter 付费。

  那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利弊,尤其是搜索引擎的格局走势问题。

  在中国,骄傲的google大概永远没机会成为搜索市场的霸主,如果有可能,我怀疑整个google搜索引擎都会被墙掉,那么,我们不考虑google百度争霸的因素,只问一个次要问题:为什么soso,搜狗,有道等二流搜索引擎撼动不了百度地位?是技术差距吗?

  不是!今天,对于绝大多数的中文用户而言,尽管两家搜索引擎基于同一关键字的搜索结果都能找到自己要找的信息,但是我们都不乐意打开其他搜索引擎,因为用百度搜索已经成为习惯了,当操作成为习惯,忠诚难以撼动,不是他们技术差劲,是大部分人们根本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或者这么来说,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搜索引擎之间的竞争,在用户心理层面上,google和百度那是品牌与品牌之争,而soso,搜狗,有道等搜索引擎对百度的竞争,是典型的不对等的竞争,这里仍然需要重复一个观点,战争从来不会以弱胜强,因为不对等,所以正面的竞争不能决胜。

  孙子兵法有云:“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根据孙子兵法,尽管百度在搜索引擎的地位处于垄断,但只要迂其途,而诱之以利,仍然可能有后来者后人发,先人至,其中,最有可能证明兵法力量的便是微博客。

  如何解释?

  我们不妨来做一道问答游戏,如果我问,当今哪一项热门服务的本质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你第一印象想到的大概是新浪微博,但是,我很不好意思的提醒你,我本意说的是搜索引擎。这个问答折射了一个值得搜索引擎警惕的未来,两家截然不同的核心服务拥有同样的逻辑本质,那么这意味着在若干年后,这两家公司的服务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竞争。

  如果你认为以上逻辑没什么错误,那么你也许可以审视一个看起来比较另类的观点了:twitter 不是facebook杀手,而极有可能是google杀手。

  目前,我们从新浪微博上所看到的搜索功能极其低调,个人主页上的搜索框体验甚至很差,相当的不显眼,但也许这正是新浪微博团队的高明之处,它需要麻痹对手,体验太好弄不好过早引起潜在对手的猜忌。这么说也许主观猜测色彩过重,但是一则新闻的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Twitter是现在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搜索引擎

  注意文中的数据:twitter 月搜索请求240亿次,google月搜索请求880亿次,比例是3/11,高于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twitter这么高的搜索请求仅仅只是来源于搜人和搜话题,那么进一步假设,那残缺不全的搜索按钮后面某天再突然补上一个“搜网页”的按钮,结果又会如何呢?

  让我们回到孙子兵法,搜索引擎之间的传统竞争都是正面竞争,所谓正面表现为如下形式:google的网页搜索VS百度的网页搜索,新闻搜索VS新闻搜索,图片搜索VS图片搜索,等等等等。然而当某一天twitter要全面进军搜索的时候,它和google的竞争并非正面竞争,它将是从自家的话题搜索直接跳到自家的网页搜索,而用户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了站内搜索习惯,这个跳转过程google的品牌直接被闪避掉了,在那场尚未到来的搜索PK,google将处于弱势!

  然而,反过来,google开发实时搜索对用户的意义并不大。为何,因为对实时信息的需求,用户不单单只是阅读,还包括回复,转发,而这些操作最终仍然要跳转到twitter 站内,对于用户而言,与其采用仅仅只提供信息输出的google实时搜索,还真不如直接在twitter 站内搜索了。这说明,从用户的需求来看,开发实时搜索并非多么华丽的事,twitter 本身提供的搜索本来就是实时搜索。再着,twitter掌握着信息源,它可以向google开放自己的实时数据,一样可以切断,不是吗?

  综上,横竖来看,所谓实时搜索,对于搜索引擎而言,都是一场虚幻的伪概念,而一场潜在的挑战正悄悄埋伏,如果看不到的话,就难免作出错误判断。

  末了,我想到了一个词汇:“养虎为患,伤及自身。”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越石父,作者电子邮件:yueshif(at)gmail.com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破解新浪微博的媒体性优势

  当今的微博格局已经相当明显了,新浪凭借先手优势遥遥领先,网易、搜狐、凤凰网已经基本失败,而百度的i贴吧虽然用户基数数量巨大,但是个残次品,唯有腾讯微博潜力巨大,可与新浪一决高下。

  今天我们知道,新浪是以媒体平台的定位来运营微博,而新浪网本身所积累的强大媒体品牌是新浪微博可以依托的天然优势,但是,这实际上只是一个以面概点的错觉,如果说新浪网的媒体资源是成就新浪微博的充分原因,那么逻辑上同为门户的搜狐和网易不会出局,实际的情况是,新浪微博本身已经成为品牌,先手优势所积累庞大的微博用户和良好环境使得用户对新浪的前景充满期待,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搜狐网易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他们拥有的资源新浪都有,而他们没有的优势新浪有,相较之下,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有了新浪微博,已经不需要搜狐微博或者网易微博。

  在古代,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多传之后世,更容易被祭上神坛,但自古以来,传奇背后的本质鲜被看破,真正能明白兵法韬略的军事家并不多见。我看兵法时悟出一个不那么浅显的道理:战争从来没有以弱胜强,都是以己之长克人之短。别人兵多,你就兵精,别人兵精,你就占据地利,别人也有地利,那就比粮草,别人粮草也足,那就赌谋略了,总之,想要胜利,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的弱点。

  关键是,你具不具备对手没有的独特优势,你如何放大这种优势,让用户相信你的前景,并付出热情?显然,在同等的条件下,要正面挑战已经强大的对手从来都不能决胜,从这个道理上看,网易搜狐的失败是必然。从一开始,笔者就只相信,唯一有足够优势挑战新浪微博地位的,只有百度和腾讯两家,百度数千万的注册用户以及搜索的天然输出,腾讯的无敌用户优势,都是新浪的软肋,只要将优势在用户眼中放大,那么必将三分天下。

  遗憾的是,百度的决策者对于这类产品的理解太浅,不能提前看到微博将来的进化走势,他们没有把微博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推出,相反,将其集成到贴吧内,格局的定位首先就不成大器,在运营的过程中,又不对比相关数据,针对毁灭性问题作出反应,这个问题在去年底他们的分析人员就应该看到,可惜至今听之任之,以致于把微博彻底做成了鸡勒。我想,无论是腾讯还是新浪,都应该感谢百度人,是他们将偌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了自己。

  请看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

  李彦宏最新的i贴(当年因为放弃了美国绿卡,现在每次进美国,都要在海关排很长时间的队)转帖24次,评论5806次,李彦宏个人的粉丝:1102.0270万,这一数据很直观:其一,转帖数远远低于评论数,比例之低居然小于0.5%,i贴吧的媒体属性堪称奇差;其二,在新浪,转发超过一万,评论近万的多的是,而拥有最多粉丝的姚晨也不过200万粉丝,而在百度,一千一百多万的粉丝却只有24次转发,纵然是评论也只有5千多,这意味着i贴吧的整体交互比例相当低,这不得不重提腾讯滔滔。

  微博的警钟在哪里?滔滔之死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案例。万物诸法相通,平衡是一切稳定事物的趋向。经济学最基本的架构原理是供求关系理论,这在互联网是同样适用的,在微博这类强信息流的平台中,一个相似的输出输入关系理论是存在的:用户发布信息这类信息输入类似于供,而阅读、评论、转发信息属于信息输出类似于求,当信息输入大于信息输出,供过于求,反之则供不应求。

  在经济学里,研究供求关系理论最基本的两个作用是调节和刺激。在市场经济中,供应及需求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刺激市场带来经济增长,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故而必要通过宏观调控来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控制整体社会的经济运行,来降低自由调节波动引起的震荡。

  广义的供需论提到了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供需差动:需求与供给产生差距,便有动力或动机寻求供给满足需求,这样的动力与供需差值有关。

  这两点应用到微博,同样意味着两点:

  A:宏观调控理论上是必要的。目前所有的微博平台延续twitter的惯例,都是自发调控的。

  B:信息输出决定输入,这中刺激作用在平台高速发展之初尤为重要。一个平台如果在信息输出渠道尚未打通之时盲目打通输入渠道,导入海量信息,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滔滔之死是一个经典的反例,滔滔上线之时,直接将QQ签名同步到滔滔,结果,海量的信息涌入,却没几个人阅读,以致耗尽了用户的热情,最后的结局是在半死不活的挣扎中覆亡。

  我们姑且不谈i贴吧的定位格局的大小,单论产品运营过程,百度实际上重蹈了滔滔的覆辙,在i贴吧推出之初,感到新鲜的贴吧用户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李彦宏的i贴吧不过月余,就直接达到了接近千万的粉丝量,但是,直接导入用户在贴吧的动态,海量的信息输入,却没有培养起相应的信息输出习惯,用户的热情被一步一步消磨掉,信息输出量进一步降低,恶性循环。

  周鸿祎说,好的产品是不断运营出来的,的确,世上没有诸葛亮,一出手就能顺风顺水毫厘不差,问题是,在这个不利背景下,百度贴吧并没有就此作出反应,在规则上作出新的调整,从宏观上调控平台的整体环境,这是百度相关人员的基本意识问题。

  今年3月份的时候,百度贴吧发出了所谓三不限的产品人员招聘: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经验,条件是写一篇对贴吧的分析。很巧,笔者发去了几百字的分析,当他们的一位贴吧负责人要求笔者写一份详细的分析后,我没有接受,反过来给他出了一道笔试题:百度i贴吧定位,媒体属性几何?社区属性几何?社交属性几何?想来他一定觉得笔者故作个性,实际上,这道题的答案就是解决方案,笔者试图告诉他:其实,他想几何就可以几何。

  如何解释?

  我们从RSS的起源说起,来追溯微博媒体从何而来?RSS的出现源自于用户更快获取优质信息的需要,最初的RSS纯粹是为了输出,方便用户订阅而生,也就是说,他的基本功能有两个:输入和订阅,输出相当于微博的信息发布,只要格式支持RSS标准就好,而订阅相当于微博的关注,然后,随着一批一批优质信息源被认同,大量的用户订阅了同一信息,阅读器也开始支持信息的评论,来满足用户的交流需求,这跟微博的评论功能是相当的,而最后,是信息的分享,通过信息的二次转发,那些优质的,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可以传播的更远,更宽。

  从以上简单的追随之中,不难看出,微博的本质是以一种私有的数据标准替代了通用的RSS数据标准,他们的出现都源自于用户更快获取优质信息的需求,并且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区属性、社交属性、媒体属性都是一步一步随着相应的功能的诞生而诞生的。

  那么,一个最简单却恰恰不被人注意的结论就诞生了:通过功能的控制,可以对平台的环境进行宏观调控。

  笔者之所以认为,一个微博产品定位,媒体、社区、社交三大属性可以自由控制,是因为笔者倾向于这样看:控制转发率便控制了媒体属性,控制评论率就控制了社区、社交属性,通过合理的宏观调控,便是想几何则能几何。

  比如说,一个最简单的关联控制规则,如果规定用户每发布四条信息,必须转发一条信息,那么,整个平台的转发率必大于25%,而用户之间的交互也会随之整体性提高,有利于用户的忠诚度,同时用户为了寻找值得转发的信息,就必须要阅读关注的信息,这对于保证信息输出是有利的。这种控制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现实中,人在享有权力的同时,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当你在享受无数人对你信息的关注的同时,你也应该实质性奉献对别人的关注,如此,环境才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由此来看,从一开始,人们就没有明白,新浪微博的媒体性优势并非来自于新浪所拥有的资源,而是源自于平台优良的高转发率,在一个号称人人都可以是媒体源的微博平台,名人战术并非无法破解,你只需要将平台的媒体属性提升,那么,即使没有名人,平台仍然会成为高效扩散信息的媒体平台,如果你能根据数据调整,最终使得一条信息的转发有几十万,评论上百万,并且拥有搜索的天然输出,我不相信那些名人都争着投入新浪微博的怀抱,又何愁无名人呢?

  备注:平台的转发总数跟用户基数有关,而平均转发率可以通过功能的关联控制来设定。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越石父,作者电子邮件:yueshif(at)gmail.com,感谢一位deardemi0506(at)gmail.com的朋友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2010年国内团购网站报告(二)

  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团购网站不完全统计报告(二),在上一期报告给出19家知名团购网站的销售额及活动量排名前十名统计外,本次我们将继续利用团购网站大全团800自动抓取的团购交易数据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

  各网站平均售价、成交人数和折扣幅度

  上次我们给出了国内团购网站典型交易的概括:“一个团购活动大概会有1200人参与,原价大致会定在413元左右,现价约在89元,平均为三折”。 这次我们把各家数据细分开计算,看看各家每次活动的成交人数、售价以及折扣幅度是怎样。

2010年国内团购网站报告

  如上表所示,从平均成交人数上看还是糯米网最为生猛,拉手网和美团紧追其后。在报告第一部分发布后,我们也得到一些网友的博客留言反馈,主要是质疑成交人数这项统计的准确性。一些朋友说这个数字各网站太容易改了,如果按这个来计算排名,会导致团购网站“放卫星搞大跃进”的时代再次来临。说的有道理,作为团购导航站来讲,也只能分析各家公开的交易数字,无法验证各团购网站的实际交易真相,也只能拜托团购用户们多发表点评分享团购经历了。因此,在本章报告中,我们尽量不把成交人数当作重要指标来分析。实际上,成交人数的多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就拿糯米网来说,7月以来的交易情况也日趋平缓,第一天(6月23日)15万人抢购电影票的盛况也不复存在啦。

  该卖多贵?售价50元~100元最合适

2010年国内团购网站报告

  直接看图,不解释。大部分团购网站的现货售价都集中在50元~100元之间。替酷团网补充两句,统计中它的平均售价跑到了265元的高位,主要是5月27日一个定价3888元的20台iPad限量抢购活动给闹的,如果抛去这个特殊活动,它的平均价格也就在114元。如果读者您也想自己做一个团购网站,不妨看看这个图估摸一下自己的活动售价多少钱合适,也猜猜看你的团购用户的心理门槛有多高。

  全场超低折扣:25%~30%的折扣最流行

国内团购报告

  在19家团购网站的观察组中,有8家的折扣区间落在25%~30%,有6家在30%~35%之间。折扣越低越好吗?那可不一定,大家又不是没逛过商场,那种“原价一万八,现在破盘价只要998!”的商家噱头在团购网站上,一样也只能吸引短期的眼球关注,而团购消费者们只会越来越精不再上当啦。

  团购主要卖什么?餐饮居首,网购再变身

  团购活动可谓包罗万象,从最开始的美食套餐到现在安全套都可以团购了……为了统计方便,笔者直接使用团购网站大全团800的分类,分为餐饮美食、生活娱乐、美容美体、团购精品、特殊活动五大类:餐饮美食无需解释;生活娱乐中包括电影院、台球城、真人CS、酒吧活动等等;而美容美体中涵盖足疗美容SPA之类的东东;对于那些不需要去实体店享受而在家里坐等送上门的咖啡玉米或者某个限量版的球鞋,都会算在网购精品这类;而“-1元抢购iPad”或者“2元抢购优惠券”、“为灾区捐款”等眼花缭乱接着团购做营销的主题活动,不如把它们都拆出来计作“特殊活动”,而不放到日常团购中去。

  如下图所示,各家网站的重心比例不同,而按照活动发起数量的总计来看,顺序如下:餐饮美食>生活娱乐>网购精品>美容美体>特殊活动。为什么团购网站里的网购能排到第三呢?实际上,国内的团购网站们把美国Groupon.com所创造的“地面商家?网络预购”新商业模式又进行了“改良”。在中国的团购网站上,可不一定都是地面商家实体店里的体验活动,有不少都是类似淘宝上的秒杀型网购促销活动,只不过说法上从去年流行的“秒杀”、“抢拍”变成了“天杀”、“限量”,一天内有效,原价XXX现价YYY!……对此有何评论?如果只看交易人头,确实有那么几百人掏钱付款,也应该算实打实的“团购”了。只是消费者的眼睛越来越犀利,谁也不比谁傻多少,这样的成功只能短期复制,可不能长期黏贴~

国内团购报告

  活动分类售价、折扣大曝光!

  下面这张表把各家网站在不同活动分类下的平均定价和折扣率都做了统计,请问如何使用呢?(呃,我也不知道……开玩笑啦,不知道我费劲做它干什么啊~)如果你是一个想尝试团购合作的新商家,你大概从此表可以了解以往与该团购网站的平均合作价是多少,大概是多大的折扣率,看看是否能否承担;如果你是团购网站,你大概可以知道对手们大致的定价策略,来照猫画虎或者声东击西;如果你是消费者,这张表对您确实……没有太大的用处。原因在于,任何一次团购活动对消费者们的吸引,绝对不是价格和折扣那么简单。团购网站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口碑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商家的活动是否货真价实不掺水分,则是消费者们犹豫是否团购的最大心头之患。

国内团购报告

  ==============话没说完,语重心长的分割线==============

  团购网站隐忧面面观

  既然上一节说到了消费者最大的担心是商家活动的真实无水分,我想再补充一些根据统计数据发现的问题,来作为整个报告的结尾吧。观察了半年来国内团购网站的潮起潮落,各家团购网站们的发展前景也有着不少的隐忧,其中既有政策监管上的收紧风险(网店不是都要实名制了么,央视等媒体也连续好几周在报道团购网站的方方面面,我个人估计这个新兴类别离监管的日子也不算远了),同时也有一些属于目前团购网站良莠不齐、运营不规范而带来的对消费者的误导现象。在这里也就点到即止,大家自己心领神会吧!

  负1元抢购的诱惑

  没看错,非但不用花钱还倒贴1元钱给你!只不过贴的钱不能直接提现,而是会放在你的团购网站账户里以后使用。所谓抢购,于是就有数量限制的,比如说……1台流行数码产品。于是,负1元活动不但可以快速吸引上万甚至上十万人的访问和注册,而且这些“喜获1元体验金”的消费者们为了使用掉这1元,就不得不参加下次的团购活动了。于是乎,网站招揽用户注册的成本大大降低,尝试团购的转换率大大升高,您说买的卖的到底谁更精?

  2元买来优惠券

  2元特价疯抢,团下来的是一张……神奇的48元代金券。定睛一看,花了2元买一个减免某商家商品48元的权利。再定睛一看,小字里面还说您必须再消费50元才能享用这个优惠哦。算算看,其实你要花的是52元,才能减免48元。以往商家的代金券都是路边免费发给路人,现在倒好了,网上发给你还要先收你2元现金,再美其名曰“疯抢”——谁疯了才会抢这个吧?

  禁不起推敲的数字游戏

  一个并不便宜的漂流能有3000多人下单购买,可是每天商家的接纳人数却是有上限的。在有效期的3个月内,假设商家天天伺候团购来的人都不能达到3000名的话,那这些花钱抢购的“人”都漂到哪里去了呢?实际上,数字游戏的招数在商场里并不少见——把原价抬得高高的,再搞一下打折活动,你要是转身就喊今天跳楼价了!2折拿走,只限今天,也就前500名有份!如果说大家逛街的时候都能有这个谨慎,为什么在网站上看到那个“已成交人数”和“还有3小时15分23秒结束”就忍不住点鼠标了呢?

  让人犯难的发票三角债

  试过索要发票吗?团购网站说,发票请和商家沟通。去商家消费后,商家说这发票你得跟团购网站要,因为你把钱给的他们没给我们,或者说如果要发票就得另外填钱。在团购网上购买时可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补充说明啊。你一闹,现场那么多人看着,你也不好意思再和团购网站、商家踢这个三角皮球不是,只好羞愤离去了。正所谓“吃了人家嘴软”嘛,等等,吃是我吃了,可是我没白吃啊,钱是我先预付了的啊?

  遇到假货怎么办

  问网站咋办,说可以退,不过要收往返双倍的高额邮费,合着就打算从这儿再挣笔钱呢。想找个网站的官方消费者QQ群,我勒个去,刚张嘴就被踢出来了……理由是,竞争网站恶意攻击。我是真的买了啊,可是网站上找不到任何透明的群体在线交流机制,只好逼得“团购控”们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自发组建论坛分享经验了。

  来源:团800官方博客投稿

谷歌中国将关闭谷歌热榜和生活搜索

  据谷歌中国官方博客报道,谷歌中国现在又将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调整,调整的范围包括谷歌热榜谷歌生活搜索谷歌问答等产品。

  谷歌热榜谷歌生活搜索即将被关闭,原因是这两个产品“没有受到中国用户的广泛欢迎”,对于问答产品,即将在未来几天上线的一个新版本的谷歌问答,Google和天涯将分别运营不同版本的问答产品。谷歌表示将重新调整自己的研发团队、让他们更专注于其他新的及现有产品。

  对于谷歌地图产品的调整,谷歌表示正在对此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更新情况。

  谷歌这些关闭的产品中,谷歌热榜的关闭令人遗憾,我个人觉得这是个挺不错的产品,其用户关注度应该也不算低,百度也有同类产品“百度搜索风云榜”,谷歌热榜唯一的问题就是,把用户的的真实搜索的热门关键字显示出来,而这些关键字谷歌并不想对其进行审查,有些中文用户在敏感时间还会主动刷一些敏感关键字,因此导致谷歌热榜这个栏目也受到相当的压力,最终遗憾的关闭。

  谷歌中国对于产品的一系列调整显然获得了中国官方的认同,工信部在阐述谷歌中国通过ICP牌照年检理由时表示:谷歌中国不存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煽动民族仇恨、宣传封建迷信、破坏社会稳定、散布淫秽色情暴力恐怖以及诽谤他人等相关内容,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经审核,其年检整改事项基本符合规定。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北京谷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年检结果为经整改后合格。

苹果iPad游戏推荐

  苹果公司今天官方宣布,iPad将于7月23日本周五将在包括香港在内的9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上市,苹果香港官方网站已经宣布,香港的iPad售价为3888港元起,折合人民币不到3400元,换算后与美国市场的499美元起价基本一致。而根据上周末从代理商泄露出来的信息,各款机型的具体售价为:WiFi版16GB 3888港元,32GB 4688港元,64GB 5488港元;WiFi+3G版16GB 4888港元,32GB 5688港元,64GB 6488港元,相信随着香港iPad的上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能够方便的购买和使用苹果iPad。

  在iPhone或iPad的应用商店里,最热门软件中,有大量的游戏应用,可见游戏是除了电子书外,iPad的又一个重要功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iPad的娱乐取向。这里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在苹果iPad上最好玩的一些游戏应用,供苹果iPad用户参考。

  Plants vs. Zombies HD

  价格:9.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PopCap的《植物大战僵尸》显然是目前iPad上最好玩的游戏之一,和各个平台的Plants vs. Zombies相比,iPad版本由于是触摸屏操作,玩起来感觉最佳,也最易入手,唯一可惜的是iPad版本没有花园这个小游戏,内容相对PC版要少一些。

  Fieldrunners for iPad

  价格:7.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炮塔防御》(Fieldrunners)的iPad是来自iPhone版的知名塔防类游戏,操作简单,画面非常吸引人,怎么在游戏中布局也是对玩家智慧的挑战,可玩性非常高。

  Flight Control HD

  价格:4.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航空指挥官》(Flight Control HD)是一个充分利用iPad触摸屏操作的一个游戏,在游戏中,玩家要模拟航空指挥官来进行交通管制,管理整个机场的航班起落,操作非常简单,如要控制飞机合适使用跑道,只需要将飞机拖动到相应的跑道上就可以了。

  Labyrinth 2 HD

  价格:7.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Labyrinth是一款控制钢球平衡的迷宫类游戏,游戏根据iPad内置的重力加速计制作而成,玩家将iPad横向平行举起,来通过iPad的倾斜度调节屏幕中钢球的滚动方向和位置,穿过迷宫达到终点,在Labyrinth里的地图非常多,设计的也非常经典。

  Minigore HD

  价格:4.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一款射击生存类游戏,画面很好看,场景也制作得不错,对于设计类游戏来说,该游戏的控制方式比起FPS类游戏的iPad移植版(如N.O.V.A、BIA2、SandStorm、COD_Zombies等)要易操作的多,总的来说,FPS还是在电脑上玩比较好。

  Sparkle HD

  价格:4.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类似祖玛的解谜游戏,玩法和祖玛类似,三个小球即可消去,喜欢玩祖玛的可不能错过这个游戏,此游戏有免费的Lite版本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for iPad

  价格:12.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红色警报系列是EA的经典,iPad版的红色警报移植自红色警报3,操作还算不错,就是屏幕较小,画面不如PC版的好。

  Asphalt 5 HD

  价格:6.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Gameloft的赛车游戏Asphalt 5是众多iPad赛车游戏中较为好玩的,支持重力感应,玩家左右摇摆屏幕即可控制赛车方向,玩起来体验不错。

  Resident Evil 4 iPad edition

  价格:6.99美元

Plants vs. Zombies HD

  CAPCOM的知名游戏大作生化危机也登录iPad了,可惜这个版本并不是完全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内容,要想体验真正的生化危机,还是玩Wii版的生化危机吧。

  QQ斗地主 HD

  价格:免费

Plants vs. Zombies HD

  腾讯的一个斗地主纸牌游戏,画面效果不错,可以单机也可以联网玩,出牌有声音,而且还是免费的,什么时候腾讯要是把QQ空间里的游戏(如QQ农场、抢车位等)也移植过来就无敌了。

  Angry Birds HD

  价格:$4.99

Angry Birds HD

  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是一款简单有趣的游戏。小鸟为了护蛋,展开了与猪头之间的斗争,游戏的玩法很简单,触摸控制弹弓,完成射击,将猪头全部砸到就能过关,游戏中小鸟的形态各异,有加速的、有分身的、有下蛋的、有爆炸的,关卡十分丰富,可玩性很高。游戏的配乐充满了欢乐的感觉,轻松的节奏,欢快的风格。该游戏原生支持中文。

  《愤怒的小鸟》无疑是十分成功的游戏作品之一,多平台的移植、好玩的角色、简单的操作、有趣的游戏模式让这款游戏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Fruit Ninja HD

  价格:2.99美元

Fruit Ninja HD

  水果忍者(Fruit Ninja)也是一款非常有创意的游戏,玩法简单,用手指代替忍者刀,把空中的水果切碎,屏幕上会不断跳出各种水果——西瓜,凤梨,猕猴桃,草莓,蓝莓,香蕉,苹果等等,在它们掉落之前要快速的全部砍掉,除了水果,还会有大炸弹不时地冒出来,要是不小心切到了,那就Game Over了。

  Mirror's Edge

  价格:9.99美元

Mirror Edge

  EA的动作游戏“镜之边缘”(Mirror's Edge)是第一人称动作跑酷游戏,玩家能够在第一人称视角下做出爬墙、撞门、荡摆、翻滚等跑酷动作。玩家需要根据地形和敌情,灵活运用多种跑酷技巧逃脱敌人的追击,并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

  Infinity Blade

  价格:5.99美元

Infinity Blade

  无尽之剑(Infinity Blade)是一款风格独具一格的RPG游戏,其出色的画面、音效和操作是整部游戏的亮点。游戏的操控简单,具有华丽的视觉效果和刺激的战斗。

  Dead Space

  价格:4.99美元

Dead Space

  死亡空间(Dead Space)是EA的经典家用机平台恐怖大作,移植到iPad的版本继承了家用机上那种让人窒息的恐怖感受,保持了家用机平台的高素质画面。在游戏中,玩家不但能体验到家用机级别的清晰画面,精美的游戏人设和荒弃恐怖的空间站也被完美的呈现出现,对比iOS平台以往的那些恐怖类游戏作品,在它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

  Contre Jour HD

  价格:2.99美元

Contre Jour

  Contre Jour(黑暗旅行)是Chillingo出品的一款风格独特的物理类益智游戏,画面精美,具有独特的氛围,游戏将会带领玩家进入到一个色调黑暗的2D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黑色和暗色将会成为主色调,但是一些零星的光明却会在其中闪耀出显眼的光芒。玩家将利用各种道具的物理特性,控制游戏主角吸收散落在空中各个角落的精华,通过拖移、滚动将主角送达到安全地点。 

  iPad上好玩的休闲游戏太多了,介绍不完的,其他好玩的游戏,好玩的游戏层出不穷,很多都非常好玩,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的来说,iPad上的游戏大多以休闲游戏为主,其他类的游戏也有,但操作体验并不高,例如FPS(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操作体验最好的应该是PC平台,而动作冒险类游戏则是家用游戏机的天下,以触摸操作为主的休闲游戏则在iPad上有良好的体验。虽然iPad上拥有很多有趣的游戏,但是能够媲美家用游戏机或PC等游戏平台的大作却很少,而且iPad也没有足够的机能去运行这些游戏。苹果iPad在最初的时候,就被定位为介于上网本和智能手机之间的娱乐终端,它的确能提供相当不错的娱乐体验,但是目前还不具备挑战家用游戏机和电脑游戏的能力。

流氓还是不流氓,这是一个问题

  说起流氓软件,经常使用电脑的用户总是深恶痛绝,有些深度用户,甚至有严重的“流氓洁癖”。什么意思呢,只要有任何软件没有经过同意擅自安装,或者是弹出一个广告,都将之称为流氓软件,哪怕这个软件是免费软件。然后对于一些初级用户,他们并未非此讨厌流氓软件,首先他们很可能并不知道流氓软件的存在,也可能是流氓软件某些功能让他们很喜欢,所以不在乎这个软件是流氓。

  我写的流氓往事一文发表后,发现用户的留言明显分为两派,初级用户觉得360安全卫士不错,而深度用户则觉得它太流氓,要坚决抵制。

  同样是耍流氓,不同人去耍,耍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比如说一个帅哥去耍流氓,摸摸小脸小手的,可能摸了也就摸了,指不定还半推半就成就一桩美事呢?同样是长得帅的,摸脸可以,袭胸可能就不行。有时候长得帅也可能会碰上一个清高的,没经过我的同意你就不能摸我,不能因为你长得帅就可以随便上街乱摸小女生。所以说流氓这个事,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长得帅的耍流氓那叫风流,长得丑的耍流氓那才叫流氓。得看谁在耍,耍谁,耍到什么程度。

  我们把流氓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度流氓袭胸的那种,这种软件接近于病毒,安装的时候不通知,强行修改用户的某些设置无法恢复,然后无法卸载。这类流氓软件像以前的青娱乐之类的,不知不觉就安装到用户的电脑中,然后修改用户的首页,并且有防止删除保护功能。对于这类流氓,我们要坚决予以打击,再不打击就不是流氓这么简单了。

  第二种流氓软件就是摸摸小手的那种,或者我们应该把这类软件称之为风流软件而不是流氓软件,这类软件的特点是软件本身不错,然后在升级的时候给你默认安装一个副产品,又或者弹出一个小广告之类的。深度用户可能会觉得不爽,但初级用户可能会觉得这些东西真是他要找的。深度用户就是阅人无数的美女,虽然这个风流软件长得帅,但也不能随随便便乱摸我。初级用户就是情窦初开的小少女,被帅哥摸了一下,魂都跟着走了,也就不管是不是流氓了,你要说那是流氓,没准她还跟你急。

  要说流氓软件,软件公司估计也是满腹的苦水要倒,我软件都给你免费了,然后弹一弹广告,你有什么说的。你又不付钱又不让我弹广告,我怎么活,我活不下去又怎么可能把这个软件做好呢?国内目前做软件的,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主要还是以广告为主。先靠免费走量,做大之后就开始靠广告营利,这种营利模式就免不了有些公司急功近利。收费的商业软件根本做不下去,复杂的软件有盗版,简单的软件有抄袭,防不胜防,一大批玩破解玩抄袭的人在等着呢。

  如果有一个良性的环境,流氓软件自然会少很多,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公司声名狼藉。很多公司推出流氓软件一方面是对用户权益的漠视,另一方面是急于求成。对用户权益的漠视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这么干,整个中国都在这么干,连CNNIC这样的官方机构都能推出流氓软件,普通企业有什么不能做的?急于求成也受大环境的影响,在这样一个不良气候的环境中,你没有办法去精耕细作,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很多企业都需要抢先机占市场,在这个时候难免会用些灰色的方式。

  我这么说当然不是说要为流氓软件辩护,而是希望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由你来做这个软件,你会怎么考虑?

  来源:涂雅投稿,原文链接,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涂雅并保留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