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被匿没的恐惧——也谈blog的发展趋势

  每次仰望星空,想像浩瀚得超出想像的宇宙,而我们只是在其中若有若无的一粒微尘,这里想借着这个话题扯开来,谈谈我对blog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这种类似的心理体验也有过,不过我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些片段:

  ——当你从高速运转的列车上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人群吞没……

  ——当你很不幸的要在上下班高峰期经人民广场换乘地铁,汇入汹涌澎湃的人流……

  ——当你满怀希望的提前赶到不接受预订的饭店,却被眼前排队的长龙吓懵……

  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当这些场景出现的时候,潜意识里通常会涌现一种恐惧 —— 被匿没的恐惧!

  也正因了这种恐惧,所以我会选择在人群中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去,提早拥有一些自己的空间,呼吸到一些新鲜的空气

  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命题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人过着与你一样的生活,当你总是能从身边很多人身上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

  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在哪里? 你为什么存在? 你怎么表达你自己? 怎样让别人了解你的内心世界……

  毫无疑问,网络上的blog提供了一个出口和希望,在这里你可以独立的表达思想、体现自我、分享生活。

  正是这种强烈的冲出重围、表达自我的冲动,为以下的第1个趋势提供了最根本、最原始的驱动力:

  趋势1——网上社区的blog化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网上社区,最终都会考虑到人们的这种需求,所以facebook也好、微博也罢,就算是购物的网站也开始把人们的网上行为blog化—— 不仅提供交流互动平台,而且把个人信息汇聚成blog;

  于是大量的blog拥现,大有早些年email风靡的趋势(现在blog已经攻陷了为数众多的个人名片,在上面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背景下同样有匿没于 blog之林的危机,于是blog们继续着自己的分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体现自身的个性与价值,这就带来了下面的两个趋势:

  趋势2——blog价值的体现与分化

  为了摆脱被匿没的恐惧,blogger们各显神通,大放异彩,所以有了技术类、专业类blog,有了创意与搞怪的blog… 这一趋势下也使得个人blog逐渐开始体现出其商业价值,包括:择业、交友、宣传(产品)、甚至直接产生利润(广告、软文)

  趋势3——独立blog、blog自主联盟的大量涌现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体现独立性,有更多表达的自由,开始选择脱离facebook、blogcn、博客大巴这样的平台,转而建立个人独立的blog(鄙人也未能免俗~)。

  但是独立blog在将自己推销出去时会遇到更多的障碍,于是会有blog自主联盟的出现(比如月光博客),大家抱团取暖,共同努力营销自己,产生一个更大的合力。

  以上主要是从“人”这个角度展开,其实对于一个公司、一个组织同样存在被匿没的恐惧以及相应的表达自我的需求,这就是要谈到的第4个趋势:

  趋势4——blog的广泛化与专门化

  除了个体以外,未来会有更多的公司、社团、组织加入到blog化的进程(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blog);而且随着blog广泛化趋势逐渐深 入,必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门化的blog——这个blog的拥有者可以是某款产品、动画片中的一头大象,甚至是动物园里的一只熊猫。

  如果以上分析的这些趋势成立的话,未来能够经营好blog也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想未来这些blogger们应该会胜出,挤身于互联网blog森林之顶端吧:

  勤于思考、思想丰富的人

  拥有专长、乐于分享的人

  出其不意、创意无限的人

  拥有资源、交游甚广的人

  来源:读者王聪投稿,出处链接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Dropbox是常用的网络存储服务,可以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共享和同步文件,Dropbox提供的初始免费空间是2GB,可以通过邀请增大到10GB,Dropbox的运营有很多值得推荐的技巧,可供互联网软件开发商参考。

  使用体验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使用体验,Dropbox的使用体验非常优越,不占用太多系统资源,下载速度快,上传速度也快,几个G的文件通常几个小时就可以下载完毕,良好的传输速度是一个云产品所必须的。在使用便捷性上也是突出的,Dropbox颠覆了传统网盘的概念,使用一个特殊目录来自动同步本地硬盘和网络存储空间,用户不用做特别的操作也可以完成文件的上传下载,非常方便易用。

  推荐机制

  Dropbox的推荐机制是标准的病毒式营销,新注册用户只有2G的空间,如果用户想要免费增加自己的空间到10G,那就要邀请自己的好友注册,每一个成功注册好友会让自己的存储空间增加250M,这样,用户只要让自己32个好友注册使用即可达到10G空间。

  推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Dropbox提供了三种,1、分享链接形式,用户可以将邀请链接发送到Facebook、Twitter或自己的Blog上。2、通过邮件通讯录发送给自己的邮箱联系人,支持Gmail, AOL, Hotmail, Yahoo等常用邮箱。3、在线群发邮件,Dropbox提供了一个在线群发邀请链接的界面。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对外宣传

  参加一些知名科技大奖竞赛也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方法,Dropbox就成功赢得了2008年度Crunchies 2008 Award Winners的最佳新产品大奖,使其名气大增。

  盈利模式

  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光提供免费产品而不盈利,则难以支撑庞大带宽和服务器的使用资源,Dropbox的盈利模式也非常简单,就是付费购买空间,50G空间每年99美元,100G空间每年199美元,这个价格相对其他产品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开放接口

  开放接口(Open API)可以让第三方软件厂商为Dropbox开发各类应用,甚至还能从中盈利,一个开放的应用接口能够提高用户的黏度和忠诚度,目前Dropbox API提供了一套用以 Object-C,Python,Ruby,Java 等语言编写的客户端类库,用户可以注册一个Dropbox开发账户,获取这些类库以及文档。
 

  需求开发

  Dropbox的需求开发成功的与用户进行了互动,让用户来投票选择最需要的功能,在Dropbox Votebox中,每个用户每个月都有6个投票权,用户可以选择你最需要的功能进行投票,Dropbox会优先开发投票最高的功能。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总的来说,做为一个成功的客户端软件,Dropbox使用了一些不作恶的方法占领了很多用户的客户端电脑,这和国内桌面产品的运营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国内常用的软件捆绑、木马病毒、联盟推广、下线分成等等营销手段都会让用户产生反感情绪,Dropbox的运营和推广的确值得大家学习。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Google搜索启用新界面

  从本月5号开始,Google搜索开始启用新的外观和界面,首先是Google.com网站,接下来是其他37种语言版本的网站,现在,包括谷歌香港在内的所有语言的Google搜索都变成了最新的搜索界面。

  这次界面修改可谓翻天覆地,搜索界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左侧增加了导航栏,提供了与用户搜索最相关的搜索工具。

  去年,Google曾经推出过搜索百宝箱(Search Options),也是在搜索的侧边栏显示搜索选项,用户可以选择打开或是关闭该功能,通过这种方式Google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搜索工具。在现在发布的新UI界面里,Search Options成为固定的左侧搜索工具栏,显示的内容会根据搜索关键字而动态变化,用户点击“更多”后会显示全部搜索选项,包括:所有结果、资讯、博客、图片、视频、地图、购物、图书、动态更新、论坛、问题解答。

Google搜索启用新界面

  其中,“动态更新”为Google的实时搜索功能,包括Twitter、Friendfeed、Buzz等微博的更新,“论坛”则是Google抓取各大论坛、天涯来吧、百度贴吧等社区的帖子,“问题解答”则是问答的搜索,内容来源于天涯问答、百度知道、谷歌支持论坛、搜搜问问等问答网站。

  Google称这次改版会使得用户的搜索体验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微软的Bing也是这样的设计,根据我的体验,在普通1024×768的屏幕下,感觉Google新的UI搜索界面并不太令人习惯,搜索界面非常别扭,搜索的内容被压缩在中间一小块,左右两边空着大片的内容,用户视角的核心内容被迫跑到了中间,体验非常不好,但是在大屏幕宽屏显示器下就没这种感觉,宽屏下,感觉新的UI界面内容位置似乎正好合适。

  新的界面将使得用户的多样化搜索更为方便,可以更简便的从普通搜索切换到资讯、图片、博客、视频等搜索界面,但是由于Google的前后搜索界面相差太大,用户对于新界面的适应可能要花一段时间,很多用户可能会更习惯原有的UI界面。

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电子商务网站用户分析

  当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有了购买行为之后,就从潜在客户变成了网站的价值客户。电子商务网站一般都会将用户的交易信息,包括购买时间、购买商品、购买数量、支付金额等信息保存在自己的数据库里面,所以对于这些用户,我们可以基于网站的运营数据对他们的交易行为进行分析,以估计每位用户的价值,及针对每位用户的扩展营销(Lead Generation)的可能性。

  评价用户价值的指标

  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这里遵循3个原则:

  1、指标可量化:没办法,要做定量分析,这个是最基本的前提;

  2、尽可能全面:根据底层数据选择尽可能多的可以获取的指标,这样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3、线性独立:即指标间尽量保持不相关。比如如果选择用户的购买次数和总消费额,那么一定是购买次数越多的用户总消费额越高,也就是导致了评价维度上的重合,而选择购买次数和平均每次交易额可以避免这种相关性产生的弊端。

  根据以上几个原则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同样根据网站的特征选取合适的统计时间段):

  1、最近购买时间:用户最近一次购买距当前的天数;

  2、购买频率:用户在这段时间内购买的次数;

  3、平均每次交易额:用户在这段时间内的消费总额/购买的次数;

  4、单次最高交易额:用户在这段时间内购买的单词最高支付金额;

  5、购买商品种类:用户在这段时间内购买的商品种类或商品大类。

  用户评价模型的展示

  一样的,也可以用雷达图进行展示,同样也使用离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每个指标进行消除度量单位的10分制评分。下面是一个雷达图的示例:

雷达图

  通过这个雷达图,我们可以读到比用户忠诚度更多的信息。图中的上面3个指标——最近购买时间、购买频率和购买商品种类可以用来评价用户的忠诚度,而下面的2个指标——平均每次交易额和单词最高交易额可以用来衡量用户的消费能力。如上图,用户1虽然购买频率和购买的广度不高,但其消费的能力较强,而用户2是频繁购买用户,对网站有一定的忠诚度,但其消费能力一般。所以图形的上半部分面积较大的用户拥有较高的忠诚度,而下半部分面积较大的用户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这两类用户都是网站的有价值客户,但由于其类型的不同,在营销策略上可以分开对待。

  用户交易行为分析的意义

  1、发现网站的高价值客户(VIP),为客户关系管理(CRM)及保持有价值客户提供支持;

  2、发掘网站的可发展用户,对于一些新客户或潜力客户进行针对性营销;

  3、及时发现可能流失的客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根据用户交易行为细分客户群,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来源:网站数据分析投稿   作者:joegh

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实时搜索——搜索引擎的未来

  时下,以Twitter为代表的实时网络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应用领域之一,而正是基于网民对新兴资讯速度和实时性的更高要求,搜索引擎领域应需而动,“实时搜索(Real Time Search)”概念应孕而生。

  此前曾经有一个号称Google杀手的Wolfram Alpha引擎,它的目标就是直接给出用户想要的结果而不是一大堆的建议,不过最终它还是没能实现这个伟大的设想。在可未见的未来,实时搜索将是搜索引擎的一个发展方向。

  是的,可能在很久远的未来你能通过搜索引擎直接定位你的目标,就如果你在Google地图上输入经纬度就可以定位一个位置一样,不过在当前搜索引擎们只能做到你关心的东西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一、搜索引擎已经或者正在实现实时搜索

  不过说实话,目前真正实现搜索实时化的搜索引擎还并不多。Google是最早的一个,其最初的实时搜索结果来自Twitter、FriendFeed等,来源比较单一。我们通过Google的新版Google Search可以看出实时搜索的来源不仅限于前两者,新华网、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经营报、网易、新浪、腾讯等大量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此外还包括大量的论坛和微型博客。

  在国内搜索引擎中实时搜索做得比较好的当数有道。说句题外话,除百度外,中文搜索引擎中当数有道最为出色,虽然搜狗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没有多少变化,可以看出搜狐对搜狗的投入很少。2010年4月15日,有道搜索引擎推出国内第一家实时搜索服务,其搜索结果既有新华网、网易等主流新闻媒体,也有来自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的内容,信息量较Google略少。

  Bing(必应)是微软的新版搜索引擎,目前它也在做实时搜索,并且Bing和Twitter达成了合作意向,其实时搜索主要是面向twitter的。目前你可以通过www.bing.com/twitter来访问,不过国内用户暂时无缘了。

  目前百度、搜狗还没有实时搜索,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很快,百度就是会推出自己的实时搜索功能。至于搜狗,真的很难说,发展很慢,投入很少,不用说是和百度比,较之有道也已经差了一大截。

  二、微博催生实时搜索

  无论是哪家的搜索引擎在做实时搜索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微博客内容,而在微博2.0时代的混战中搜索引擎无疑是一个获利者。有道搜索凭借网易微博和新浪微博等做起了实时搜索、Google和Bing凭借Twitter着手做实时搜索。而也有消息说百度有可能把百度i贴吧打造成有微博性质的产品,抑或直接推出自己的微博,届时百度将拥有自己的实时搜索,这是早晚的事情。而同属搜狐放下的搜狗和搜狐微博,前者将内容后者内容整合进去实现实时搜索的初级功能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至于像腾讯的soso,最近有传言说腾讯将脱离Google推出自己的搜索引擎,而腾讯微博目前还在内测,但是未来结合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的确,微博客是搜索引擎实现实时搜索不可缺少、也是最方便的捷径。而最有利的是各家搜索引擎公司都有自己的微博资源可以利用。微博内容的实时性是任何媒体都不能比拟的,每秒几十万条的信息量,无论是传统的门户网站还是传统的博客、论坛都无法与这媲美。而其内容的实时性、传递信息的时效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媒体,要想搜索到实时内容,不靠微博靠什么呢?

  三、实时搜索带我们进入“搜索引擎only”时代

  如果是以前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去搜索最新信息,比如访问门户网站和大型新闻网站的页面来获取最新的新闻,而现在你可以完全依靠打开某个搜索引擎的首页,在那个长长的搜索框里输入你关心的内容来看最新的进展情况,现时你还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微博、论坛上的观点,你甚至都不需要点击一下鼠标,那些搜索结果会自动出现并自动向下滚动。知道怎么抢腾讯微博的邀请码吗?在Google的搜索框中输入“t.qq.com/invite”然后打开“百宝箱”选择最新即可,一旦有最新的立刻猛击。据说命中率很高。

  我在Twitter上看到很多人因为国内微博的混战而无所适从,你选择这个就会意味着放弃那个,即使你使用一款同步工具来同时更新,但是你不能收到它们所有反馈来的信息。那个搜索引擎的实时搜索正好弥补了这个功能,还能过滤到你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是的搜索引擎only的时代到来了,它们让你和这个世界同步。只要你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你就永远不会OUT,这是搜索引擎only时代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静静地等待这个时代的到来吧。

  来源:读者dudo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BuzzSync—实时Atom Feed同步新浪微博的应用

  BuzzSync是我开发的一个实时同步Atom Feed(例如Google Buzz的feed)到新浪微博的应用,此应用使用了PubSubHubBub技术,实现了完全实时的Atom Feed同步到新浪微博的功能。

  该应用主要的功能有:

  1、标题、摘要一起输出,如果Buzz内容少于140个汉字,则不输入URL地址,否则会输出URL地址。

  2、使用Tinyurl缩短网址,而不是用bit.ly服务。

  3、支持Google Reader和Google Buzz的ATOM Feed地址。但目前只能绑定其中的一个地址。

  PubSubHubBub是Google的工程师开发的一种协议,可以在ATOM和RSS更新的时候,订阅者能实时得到更新,实现一种基于RSS Feed的类似Twitter的实时效果。

  支持PubSubHubBub的服务有Google Reader、Google Buzz、Blogger等服务,找出Buzz的ATOM Feed地址的方法是:在个人Profile页面找到自己Buzz的Feed,通常使用IE或Firefox进入 https://www.google.com/profiles/me 后,会看到地址栏的RSS图标,点击后可看见RSS地址,这个地址格式类似:https://www.googleapis.com/buzz/v1/activities/112646999948608559077/@public 。如果不明白的话,查看其源文件,找到类似 <link rel="alternate" type="application/atom+xml" href="https://www.googleapis.com/buzz/v1/activities/112646999948608559077/@public"> 这一行也可以。

  本程序使用 OAuth 登录新浪微博,不会记录用户新浪微博的用户名和密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新浪微博帐号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BuzzSync目前只能添加一个ATOM Feed地址,不支持添加多个ATOM地址,多个地址添加后会有一些异常。

  BuzzSync的访问地址是 http://buzzsync.appspot.com

  本程序为开源程序,源代码地址参见这里

  另外,我早先做的另一个同样功能的ATOM同步Twitter的程序也进行了更新,支持Google Buzz的Feed了,该程序的地址是 http://feed-twitter.appspot.com ,同样也是开源程序,源代码地址参见这里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Google地图发布上海世博会专题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园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世博会正式开始运营,并对外开园,为方便大家了解世博会,日前,谷歌地图推出了“妙用 Google,畅游博览会”的专题页面。

  这个专题Google在AdSense联盟网站也有推广,这些天不少网站的AdSense广告都显示为该专题的广告。虽然Google的搜索服务去了香港,但Google地图服务依然在中国运营,并不断更新,依旧保持着地图服务的领先优势。

  该专题分为三个模块,第一部门是展馆介绍,同时还把场馆按照区域和类型分类,并在卫星地图上显示各个展馆的位置和名称,让用户能方便找到相应的场馆。

Google地图发布上海世博会专题

  第二部分是每日活动,用户可以选择日期,查看世博会每天的演出、表演和活动信息和地点。

Google地图发布上海世博会专题

  第三部门是世博会的历史,从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一直到现在,从这个世博会历史介绍中,我第一次知道,1999年昆明也办过世博会,不知道那次为什么那么低调,而现在这次又为什么这个高调。

Google地图发布上海世博会专题

  另外,在Google 3D模型库中也有一些世博会场馆的3D模型,可以在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中使用,也值得一看。

Google地图发布上海世博会专题

  点击访问:Google畅游博览会专题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