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人人网的崛起——中国局域网的信息集散地

  人人网,(renren.com)是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SNS网站,以实名制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日志、群、即时通讯、相册、集市等丰富强大的互联网功能体验,满足用户对社交、资讯、娱乐、交易多方面需求。是“校内网”改名之后的一个网站。

  以下主要涉及对“人人网”以及新一代的SNS社交网络等应用的七个方面,就现在而言:国内急需一个SNS,是有且只有的一个;而SNS的崛起,是需要一个很庞大的蚕食资本的;即时通讯王国的大一统,需要的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renren的暴风雨前夕,总是宁静的;不管在客户端还是服务端,速度与技术是一个网站的“血液”,联通的通道和血液的动力,都是比较重要的;真正“人人”的崛起,不需要零零散散的SNS,需要的是一个联合的互联网,而不仅仅是分开的互联网;其实,真正的SNS不应仅仅是局域网的应用。

  看人人网的崛起,蚕食中国互联网的用户

  (一)、国内急需一个,仅一个的SNS

  从性质上而言,人人网和校内网都差不多,都是一种比较真实的虚拟互动平台。人人网更注重的是分享。是一个比较强大的SNS,这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趋势,之前的那些CHINARen社区,以及一些门户,比如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都不能够很好的整合整个互联网的资源,都是各自为战,虽然每一个门户都有可观的用户数量,但是他们之间确实相隔离的。而腾讯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应用,但是腾讯败就败在其他一些应用断手断脚,比如QQ空间,根本就是不完善的应用,根本就没有很好地掌握大部分的用户。腾讯多重应用的sns整合,根本就不能够体现出是一个成功的SNS社交网络平台,因为腾讯就是想着怎么赚钱,根本没有远大的目光。

  开心网这些粘性相对没有很大的网站,现在也累积了大量的用户了,但是山寨开心网和开心网分流了,很多的开心网用户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在“另外一个开心网”而不能够交流互动而感到纳闷。这也是一个弊端,毕竟互联网的整合和开放接口,是含有很大的商业利益在里面的,商业化是市场经济驱使的。

  (二)、SNS的崛起,人人蚕食的资本

  说白了,人人网还是利用了尚没有被使用互联网整合的真空地带。

  现在的很多网站都拥有他们固定的用户群,一群用户都依靠着他们的使用方向,而驻守在那个网站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很多人的PC都会在任务栏里面出现一个小小的企鹅,他们都会在使用电脑的期间,保持这一个进程的有效运行。不管他们浏览什么网站,撰写什么文章,他们的QQ总是挂着。当然,这是大部分人的,因为在这大部分人当中,“没有上网,就没有上Q”,“没有上Q的话,除了隐身的话,那么就是没有开电脑了”。但是很多的人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于网络应用的正视,也慢慢淡出了QQ这种娱乐性质比较大的即时沟通工具了,转而更加专注于办公的MSN或者TM了。关于其他的一些应用类网站,比如:技术探讨在一些技术类的网站,一些体育的集中在一些体育论坛,一些视频分享网站、一些图片相册、一些文档共享中心(前两天百度也推出了百度文档中心了,是继Google docs之后的一个文档共享平台),这些应用都能够云集不同的用户。

  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人人网即将发展成为网络信息的中转站、互联网中央辐射到地方的战略应用。现在以及之后出现的云计算,云存储、云搜索,都需要一个信息的收发集散地。这需要一个成为互联网的指路标的应用!

  以下有两个数据:

  数据一,腾讯推出“QQ返利平台”,向第三方B2C网站导入用户。当用户登陆QQ后,可通过QQ返利频道的链接到达比如当当、京东、Vancl等商城。购物后,将收到QQ返回的占商品价格3%-22%不等的现金。

  数据二,QQ空间接入第三方网站的功能。用户可以在其QQ空间里直接玩耍到“5分钟”所提供的比如种菜、偷菜这样的社交游戏,阅读到豆瓣网提供的有关热门书籍和电影的评论。

  这两个数据说明了腾讯改变了他们这一个帝国的发展战略了,通过开放用户,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很多商业驱使的。

  (三)、即时通讯王国的大一统

  这个主要分为中国和国际,不过,相信大家都接触过国外的网站,并且都因为访问速度和语言的因素,而没有去与他们产生互动。QQ,是中国互联网即时通讯的老大,

  现在人人网已经慢慢地蚕食着QQ庞大的用户群了,像百度的hi即时通讯和百度的空间,这些中国局域网的一种应用,根本就不能够累积一大批的用户,毕竟即时通讯与电子邮件不同,即时通讯的用户是一个比较注重累积战略的,谁预先占有比较客观的用户群,谁就掌握了即时通讯的主导权。

  人人网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应用,并且是一个比较注重累积的应用。现在也正在蚕食着互联网的零零散散的用户,这些用户还是没有一个个人“空间”,慢慢地,互联网将从虚拟,通过真实名称,而走向类似QQ的社交互动。

  但是人人网没有这个能力,去开拓其他国家的人口,只有类似Google这些,才能够。Google的这种应用,没有打开,之前我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google要懂中国,中国才能够懂Google 这里就说明了,Google在一些地方,是有致命的缺点的。

  (四)、renren的暴风雨前夕

  人人网的logo标志:新品牌标志由两个抽象的人字变形,人字成圈形寓意每个人的人际圈,同时两个人字中间发生交集,寓意ren与人ren的沟通和交流,中间的红色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由图形和域名共同组合成的新标志,象征着renren网是一个人与人的沟通分享平台,分享真实、沟通快乐。

  不得不赞颂的是renren的这一次改名是一次战略的成功实践。这个市场,将学生青年社会转变成占领了中老年以及一些因为体验新奇的网友的综合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这么说,如果renren网这种sns就像是Google的中国应用——百度。而百度的成果,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让Google都没能够与它竞争。不过,看现在,除了twitter这种“微博”,国际上也很少综合了sns的网站,毕竟速度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五)、速度与技术是一个网站的“血液”

  速度,特别是在Google隐晦地提出:“网站的访问速度,将间接地影响网站的PR!”这一个概念之后,更多的网站,更加注重的是网站的速度,建立镜像。大家可能都有留意到百度和Google,在你搜索完一个关键字的时候,在搜索结果页面,会有一个小小的信息,类似“ 搜索 人人网 获得约 699,000,000 条结果,以下是第 1-10 条。 (用时 0.06 秒)” ,这里面也返回了一个搜索用时,其实这个用时主要是他们的数据库检索时间,根本就忽略了网络带宽的传输以及客户端的发送接收显示时间。这个时间也间接地反应出了搜索引擎对速度的要求,所以他们不断地优化数据库,当然,在首页也尽量做得间接,百度的和Google的首页都是仅仅一个搜索框,而Google的虽然有一个类似flash的图片应用,那种效果是利用js的,而首页的全部图片,都是出自一张图片的。所以,也保证了速度访问。特别是访问一些国外的站点,或者一些国内网站但是使用国外服务器的话,速度可以说是很让人感到烦躁的,因为一个页面打开都要近10秒的话,那么是没有一点冲浪的感觉的。

  从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对人人网的速度体验,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人人网的首页以及一些页面,都是以简洁为中心,没有很多花花绿绿的页面,不想QQ空间,花花绿绿的,看了就不想去访问其他的界面。所以,人人网的各个界面的加载还是比较快速的,并且在我使用的这一段时间里面,也没有发现很卡的页面。

  技术支持是一个站点应用的生命力所在,技术是创新!在一个网站中,只有跟着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不断地优化自身,为用户开发更多的符合潮流,符合个性的界面、应用,才能够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才能够增大网站应用的粘性,毕竟如果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站点的话,除了顾及基本应用,开发更多的有创意、有使用价值的应用,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说,速度和技术创新,是一个网站的血液,一个躯体如果没有了这两样东西,那么,什么都不是。

  (六)、真正“人人”的崛起,不需要零零散散的SNS

  互联网的发展,的确是非常快的。现在上互联网的人,包括一些股票、新闻、联系、共享之类的,都在无时无刻地享受着这些应用,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之快。

  人人网发布“人人连接”战略,与土豆网、56、有道、豆瓣、天极等各大的垂直网站全面连接。千橡集团的CEO陈一舟表示:只要有了“人人连接”,人人网不需要做内容。传统网站通过搜索引擎引入的用户需要注册,复杂度高。而人人网目前拥有一亿活跃用户,通过“人人连接”,人人网用户不用通过注册直接进入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网站。第三方网站用户产生内容的壁垒变低,其产生的内容能同时提供给人人网和自己的用户,产生加倍效应。同时,合作方网站通过“人人连接”还能提高自己网站的社交属性。

  而QQ也开始“开放”它的庞大的具有很大黏性的用户群了,这庞大的用户群慢慢的就会改变井底之蛙的观点,从而应用更多的互联网服务,不在局限于QQ帝国高墙内的服务。诸如下载软件迅雷、播放软件暴风、输入法搜狗等都属于“单一界面产品”。其特征是:只存在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信息交换,不需要第三方资源介入和信息共享,即“封闭性”。“单一界面产品”的起步都依赖技术壁垒或先发优势,比如下载软件、播放软件、邮箱或输入法,都是一家公司独立运营,缺乏与其它商业体间的合作、共生。牢牢黏住用户的腾讯能轻易剿灭一个精妙的单一界面产品,却难以复制一个已经成型的生态链。这就跟其它网站没办法从已成型为一个用户集群的QQ平台抢走用户一样。说白了,腾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网络霸主,跟它之所以不能撼动百度和淘宝,其原因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

  将来的中国互联网,大势力和大网站崛起的空间越来越小,相反长尾市场和中小网站更为兴盛。因为腾讯这样的已经崛起的平台一定会守住有战略地位的、尤其是一个单一产品就可以覆盖所有用户群的领域:比如门户、游戏、邮箱、搜索、下载、输入法。只有市场容量相对小、需要细分市场才能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领域才会拱手于人。

  (七)、真正的SNS不应仅仅是局域网的应用

  现在的SNS不需要各自为战了。互联网需要整合成为一个无缝的整体,这样子才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更好地体现互联网的互联性质。

  信息世纪的终极应用——将互联网无缝渗透到移动设备,将是物联网的合作伙伴。

  相信大家都了解过“物联网”,这是一个将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通过传感,放到计算机中处理,然后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物联网,很接近谐音的“互联网”,而同时也是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主要的工作模式,这种技术是全新的应用。现在还仅仅是一种概念和小规模的实验,并没有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但是这无疑是一种很实用的应用,这种应用突破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关口,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技术革命。“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最后,renren这个国际顶级域名还是一个中文的拼音而已。而世界级的应用,还是不能够很好的推广,但是Google,就有这样子的基础和使命。不知道Google什么时候才能够推出一个比较像样的sns呢?即便现在Google的很多应用都很成功,但是Google的与网民的互动太少了,网民的互动平台也太少了,现在的仅仅能够通过日历、文件协作平台、图片piscia这些共享信息,但是这些都不能够很好的提供给人们一种SNS的社交感受。

  现在的我真的很希望Google能够担当起这一个使命,通过我在广交会实习的一段时间,看着一些境外的客商在我们电商中心登录他们的本国的邮箱,因为DNS等等问题导致不能够访问他们的邮箱,感到束手无策。他们所使用的邮箱是都一些我看都没有看过的网址,比如XXX.au澳大利亚的,xxxx.us美国的,还有xxx.com.kr、xxxxx.en之类的website.当他们遇到不能访问的网站的时候,我都不能帮他们解决,而我那时就在想,为什么不使用Google的email呢,gmail在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都有部门,都有分部门进行处理他们国家的Google应用服务。之前听说过,“在gmail出来之前,人们认为:电子邮箱就是这样子的了”。我第一个邮箱是21cn,那时接触的21cn还不知道什么是网站,但是那时已经是初三了。然后就接触了163邮箱,这个是因为游戏而不得不申请的网易通行证,然后,受到老师的影响,就申请了一个126邮箱作为自己的常用邮箱,最后,通过广交会的这个认识之后,就申请了一个gmail邮箱。想以这个作为自己的终极邮箱了,我想以后都不会改的了。

  在经过广交会的对于一些外国人使用的网站以及一些互联网应用之后,我本人是非常期待Google的大作,期待Google担当起这个信息世界的主导者!

  GOOGLE SNS,名字听起来不错!

  来源[原子博客] , 原文地址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Firefox与Chrome的浏览器之战

  这样的讨论是建立在浏览器市场格局基本定型的前提下,按照现在的数据来看IE仍然是主流,Firefox是第三方浏览器的NO.1,但是看起来Chrome正在迎头赶上。

  Firefox与Chrome的东家Google始终保持着暧昧的合作关系,Mozilla基金会每年通过与Google的合作获取收益,这项合作的收益几乎占到Mozilla基金会收入比例的绝大多数。

  所以当Chrome发布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在猜测Google是不是会在某一天把Firefox给一脚踢开,如果自家的Chrome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即便Google在乎Firefox带来的用户成长而继续合作,但是Chrome正在疯狂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而其中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就是Firefox。

  试想一下,如果Firefox的市场份额被挤压到和现在的Opera一样,Google还会有兴趣以现在的价格继续合作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最新的二月份的消息是Chrome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至5.6%,而除Chrome还保持增长态势,其余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均在下滑。(Firefox市场份额继续下滑约0.2个百分点至24.2%;IE市场份额下滑0.5个百分点至61.2%,创下新低;苹果Safari浏览器市场份额略有下滑,跌至4.4%;桌面版Opera市场份额基本持平,为2.4%.)

Firefox与Chrome的浏览器之战

  当然,我们仍然要承认Firefox目前仍然具备优势,借助长期积累下的大量忠实用户的习惯以及庞大的插件库,Firefox仍然会成为很多用户的首选浏览器。

  但是这并不妨碍很多用户将Chrome请进电脑,在慢慢感受到快速的浏览感受之后产生好感,并且Chrome在最新的4.0正式版已经加入了插件支持,插件库正在快速成长,按照Google的号召力也许插件数量超过Firefox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认真体验过Chrome的朋友都会知道,除开用户习惯和插件,Firefox现在缺少能够真正狙击Chrome的壁垒。

  当然Firefox的产品团队也不是傻子,据说开发中的Firefox 4无论在界面、引擎上都有大幅改进,将会大幅降低大家对现有产品的抱怨。只是最终的成品,距离大家的期望会有多远?

  更何况,最近IE9也在蠢蠢欲动,谁能保证Firefox不会成为中间的肉夹馍。战争还在继续,竞争带来的革新最终让用户收益,保持围观。

  来源:读者XJP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

谷歌发邮件确认AdSense业务正常

  今天,谷歌AdSense通过邮件的方式通知Google AdSense客户,说明AdSense内容广告业务不受运营事件的影响,还将照常运行,以下是Google发布的邮件全文。

  致尊敬的发布商客户:关于谷歌中国的最新声明

  尊敬的发布商,

  自从谷歌一月份发布有关我们在中国运营的声明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谷歌中国将会怎么样”,特别是有关我们广告平台的询问。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能够继续为中国用户提供搜索服务,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3月23日早上,谷歌公司发表声明:中国大陆用户现在登陆Google.cn时,将会被自动跳转到Google.com.hk.中国大陆用户将会通过位于香港的服务器继续得到我们提供的简体中文服务。

  我们将继续向内容发布商提供完善的广告解决方案。其中基于内容匹配的AdSense内容广告和 AdSense移动内容广告的展示均不受影响。DFP广告管理系统(原“谷歌广告管理系统” )也照常运行。

  如果您在使用谷歌搜索广告(AFS)或谷歌搜索联盟(SDO),相关的技术变化细节,请您密切关注AdSense账户内的最新信息。

  我们感谢您的耐心等待,并期待与您继续合作。如有任何细节问题,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我们也将就后续的进展与您进一步沟通。

  此致

  Google AdSense 小组敬上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GoDaddy暂停中国域名注册业务

  据海外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域名服务商美国GoDaddy公司和另一家提供类似服务的美国公司Network Solutions LLC3月25日宣布,停止CN域名注册业务。目前,GoDaddy已在其官方网站上删除了.cn域名的注册链接,但在华其他业务未受影响。GoDaddy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批准从2005年开始在中国注册域名。该公司目前已注册了2.7万个.cn域名,不过这个数字不足其全球域名注册总量的千分之一。因此停止.cn域名注册根本不会对GoDaddy的业务有任何实质上的影响。

  为避免造成“追随谷歌退出中国”的误解,GoDaddy在华代理近日开始安抚用户,称GoDaddy在华其他业务如.com等国际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电子邮箱、SSL证书等均不会受到影响,用户仍可通过GoDaddy在华的代理商购买除.cn外的所有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在GoDaddy平台注册CN域名的多为外国人,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注册CN域名必须提供相关身份证明,这是Godaddy停止CN域名注册业务的主要原因。域名专家指出,不仅是.CN域名,所有在中国使用、注册或管理的域名都一样要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监管。

  此外,戴尔公司执行长戴尔(Michael Dell)在与印度总理辛哈会晤时,也暗示正考虑将营运自中国移往印度。辛哈接受《印度时报》专访说:“戴尔表示向中国采购了价值250亿美元的设备,他们有意移往有法律制度保障的更安全经营环境。”

  来源:新浪科技

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

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Google高级副总裁大卫德鲁蒙德在Google官方博客发布文章“新的中国策略(更新)”,声明停止在 Google.cn 过滤审查搜索结果,引起了国内IT业界的热议,对此问题众说纷纭,下面是读者XJP投递的稿件,阐述了他对这一策略的看法。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中国政那个府有两点没想到:

  1、没想到Google这个二愣子真的敢于挑战这个世界上潜力最大市场的当局政那个府,好听一点叫无畏,难听一点叫无知,中国人没见过这么傻的不懂得斡旋的大型商业公司。

  2、没想到Google真的敢用实际行动来挑衅,尽管并没有真正的退出中国,不过至少咱们的Government脸面无关是一定的。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Google真的是不懂中国,很久之前就提过一个构想,谷歌要强大必须要请一个具有强大统治力的本土CEO,不然一切都是扯蛋。

  所以,负责和Google谈判的人,还有咱们的某通讯社,咱们的国那个新那个办,都集体傻了。他们不懂究竟是Google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怎么了,竟然会干出这么二百五的事情。

  所以现在中国的处境很尴尬,干掉一个Google都是小事情,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会让人非常苦恼,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纠纷。

  1、首先,Google是目前世界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巨头,这一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影响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质疑。

  2、其次,这一事件会再次引发世界各国对于中国互联网审那个查制度的高度质疑,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的良好形象。

  3、最后,中国可能会面临外媒的轰炸,他们完全可能用头条位置连续跟踪报道。

Google

  这实在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当前要求维稳定、保增长的诉求下,一个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是必须的。正因为如此,Google的这一做法把中国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进也不是,退也觉得伤了天朝上国的面子,更重要的是关于Party的一些不能触碰的底线。

  所以现在,只是希望双方都保持克制,尽量不去损害普通网民的利益。

  网民也要克制,不要让Google和相关部门得到错误的信号,给他们一个正确地、稳定的舆论空间,也许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来源:读者XJP投稿,原文地址

  后记:Google的搜索服务退出了中国市场,到了香港的新家,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谷歌之后,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搜索引擎产业将如何继续发展,给各个相关IT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将会怎样,月光博客的另一篇文章《后谷歌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将从各个方面分析后谷歌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生态。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Google搜索服务退出中国

  Google高级副总裁大卫德鲁蒙德今天在Google官方网站发布博文“新的中国策略(更新)”,指出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在去年一年的时间内持续恶化,大量知名网站和服务,例如 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 Docs 和 Blogger 等网站都被封锁,这所有的一切让 Google 决定停止在 Google.cn 过滤审查搜索结果。

  Google在博文中指出,Google将从今天开始停止对Google.cn的网页搜索、新闻搜索、图片搜索的审查过滤,访问Google.cn的用户将会被自动重定向到Google.com.hk,在那里将提供没有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服务。香港用户的繁体中文搜索服务保持不变。中国大陆用户将使用香港的服务器进行搜索,因此可能会出现访问速度变慢或暂时无法访问的情况。

  Google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艰难的,Google希望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Google的服务,但Google在和中国政府的谈判中得到明确的信息是,没有审查过滤的搜索是违法的,因此Google相信通过使用Google.com.hk来提供没有审查过滤的搜索结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这种服务在香港那是完全合法的,同时还能帮助中国大陆的网民获取更多信息。Google很清楚这可能意味着搜索服务随时有被封锁的可能,但Google希望中国政府会尊重Google的这个决定。此外Google还创建了一个每天都更新的网页来检测中国大陆访问Google各个服务的情况。

  由于Google有着广泛的业务,因此原先谷歌中国的研发和销售团队还将继续留在中国工作,销售团队会有人专门负责中国用户访问Google.com.hk的情况。

  Google在博文的最后写道,Google明确指出,所有的这些决定的推动均是由美国的管理人员执行的,与谷歌中国员工无关,中国的员工不应该被追究责任,Google中国员工面对着大量的压力依然努力保证了谷歌中国的各项服务正常运转,Google对此深感骄傲。

  在以上声明发布之后,我这里检测,直接访问 www.google.cn 已经会自动跳转到了 www.google.com.hk ,首页提示:“欢迎您来到谷歌搜索在中国的新家”。这表明Google已经真的要放弃了google.cn了,谷歌中文搜索服务终于撤出中国,除此之外,谷歌音乐、谷歌热榜、igoogle等google.cn的服务还依旧能在中国访问。

  见证历史的时刻到来了,今天,我们一起见证了,全球最伟大的科技公司Google,第一次将其搜索服务撤离一个国家,这不仅仅是中国网民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耻辱,这一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在全球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革命的历史时期,向着闭关锁国的道路迈上了坚定的一步。

谷歌退出中国

  后记:Google的搜索服务退出了中国市场,到了香港的新家,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谷歌之后,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搜索引擎产业将如何继续发展,给各个相关IT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将会怎样,月光博客的另一篇文章《后谷歌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将从各个方面分析后谷歌时代中国的互联网生态。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我的南非之旅后记

  我的南非之旅结束了,终于到达深圳了,长达15天的南非之旅终于圆满束,这一路可真够累的,但这都是值得的,这一次我不仅仅看到了南非开普敦等城市的美丽风光,见识了南非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的发展情况,还认识了很多同行和朋友,对我来说收益颇多。

  旅途

  去南非的路途之遥远真令人乍舌,对于我来说,就是在不停的等飞机,换飞机,从深圳到北京,从北京到迪拜,从迪拜到约翰内斯堡,从约翰内斯堡到开普敦,我换乘四趟飞机,花了两天时间,横跨六个时区,才能到达目的地,真累死人啦。好在从北京到约翰内斯堡的这段最长的旅程,乘坐的都是商务舱,可以好好睡睡觉,否则可真会要命的了。

  商务舱一般有贵宾休息室,有免费WiFi和酒水、餐点饮料提供,厕所里还可以洗澡,上飞机前喝些酒可以减少一些坐飞机的苦恼,比如我在约堡上飞机前喝了一大杯酒,结果上了飞机后就困的不行,很快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已经到迪拜了,这样的飞行就愉快多了。

  上网

  出了国才知道,免费上网是多么的困难,在机场的WiFi全部都是收费的,好在阿联酋航空的贵宾休息室里有免费WiFi提供,在迪拜机场的休息室里上网,速度还算可以,这里的网络可以上很多国内上不了的网站,包括Twitter和Facedbook,并非任何网站都能上,例如著名的Flickr和Playboy网站就上不去,访问的时候出现下图信息。

上网

  到了约翰内斯堡机场,南非大使馆的Winnie和Paul帮我们去租用3G上网卡,有了这个上网卡后就可以在南非国内有3G和2G信号的地方上网,3G上网卡是深圳华为制造的,这是我踏出国门后看到的第一个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且是来自我居住的城市。在南非上网比迪拜更自由,Flickr和Playboy也可以上,基本上没发现哪个网站上不去的情况。

3G上网卡

  之后的几天基本上都是用这个3G上网卡来上网,因为南非酒店和外面店铺的WiFi大多数是收费的,即使免费也有流量限制(有的仅10M流量),根本不够用,3G无线上网在市区内基本正常,速度快,连接时显示的是3.6M的速度,实际使用大概1-2M左右的速度,对于无线上网来说速度还算可以,到了较远的地方(如好望角)则没有3G信号,只有2G信号,速度仅仅100多K,非常慢。

  出了国之后,才知道在中国上网是多么的便宜。我在深圳用的电信ADSL的8M宽带(带IPTV),每年只有两千多元,现在看看还算便宜。据说是因为南非地广人稀造成的电信基础设置不太完善。

  电源

  南非的电源插头是大三角,我在国内超市购买了一个所谓的“南非标”的三角插头,到了南非就发现,电源插头不对,插不进去,而刚到南非又正逢周日,超市全都休假,很郁闷。隔了一天终于在超市买到了真正的南非插头,想要去南非旅游的同学可看清了这两种插头的区别,左边的是南非插头,右边的是国内的山寨插头,请注意两者的细微差别。如果一时找不到转换插头,可以去酒店的前台要求借用转换插头。南非的电压为220伏,和中国一样。

电源插头

  经济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存在3个首都的国家,分别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Pretoria)、立法首都开普敦、司法首都布隆方丹。最大城市为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二大城市为开普敦(Cape Town)。南非人口四千八百万,失业率约为30%,人均GDP为五千五百美元。南非的经济结构和发达国家一样,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也是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我在南非的酒店、超市、餐馆的所见所闻,感觉其物价比深圳要高,生活成本较高,去的几个超市,一些进口的食品、饮料(如可乐)的价格都比中国要贵一倍左右,可能是因为关税高的原因,不过葡萄酒、啤酒等本地商品价格便宜,酒庄里普通的葡萄酒仅仅30元一瓶,Long Street上的酒吧里一瓶啤酒才14元,这些比国内要便宜的多。开普敦一般的酒店大概一千多元一天,估计世界杯之后会便宜一些,餐馆的饮食一般每人一两百多元,肯德基的价格倒是和国内的一样。

  交通

  南非的高速公路很多,大量的高速公路连接着各个主要城市,很多人都开车上班,非常方便。南非没有地铁系统,公交车很少,旅游这么长时间仅看到一辆公交车,而且上面还一个人没有,赶紧拍下来。一个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对旅游者不太好,南非大使馆参赞Paul跟我说,其实南非有很多类似中巴的小公交车,标识不太明显,本地人都在用,价格5元钱,外地旅游者就不太方便,外出只能靠包车或者打出租车,这里出租比较贵,每公里4元钱左右。

公交汽车

  环境

  南非的环境真是太美了,比起中国来说真是天壤之别,相信任何中国人去过了之后,都会爱上这个美丽的国家,这里的天很蓝,云很白,公园里到处是鸽子,野生动物可以在路边晒太阳,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发展。

南非环境

  语言

  这次南非之行,强行锻炼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以前没觉得口语和听力有什么用,现在才发现没有这两项,出国真是寸步难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都比口语听力强,这样出国会遇到很大麻烦。

  出国旅游一大要点就是要把常用英文食品和菜单记牢,否则在餐馆点菜将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一个小技巧是在手机上安装词典软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现查现用。

  货币

  南非的货币是兰特,在银行可以兑换货币,由于南非和中国一样,是个货币管制的国家,因此换钱挺麻烦的,需要出示护照,手续费很高(高达6%),建议还是使用信用卡在南非进行支付。目前1美元大概兑换7.5兰特,兰特的价值和人民币基本一样。

  小费

  在南非旅行需要处处给小费,通常给抬行李的小费10兰特,打扫房间的10兰特,吃饭通常是价格的5-10%左右。

  注意事项

  南非的旅馆不提供拖鞋、牙刷、牙膏等用品,需要自己准备,最好再多准备电吹风等其他日用品,有的酒店(如Farm Inn)就没有提供电吹风,这和国内的酒店有很大不同。酒店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贫富差距

  在南非,黑人和白人的比例是9:1,两者的贫富差距也非常大,我们参观的宝马工厂里干活的工人全是黑人,而参观的标准银行里的白领职员则全是白人,在开普敦,从机场到市区可以看到一路的黑人居住的贫民窟,而在开普敦海滩旁,又可以看到各种依山傍海的豪宅坐落在山脚,街头有很多黑人乞丐,还有很多黑人妇女抱着小孩乞讨,却从没有见到过一个白人做乞丐,在开普敦的酒店里,我还碰到了女黑人敲门问我要钱,还向我兜售巧克力,给了她十块钱就走了,感叹南非这地方贫富差距真大啊。

贫富差距

  社会问题

  南非的社会治安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都市里失业的贫困阶层以及从周边流入的不法移民使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旅行时都建议不要单独在街上,不要到危险地区去,不要在危险时间段内出行。特别是在约翰内斯堡这个犯罪多发地区,南非政府已针对犯罪问题做了许多工作,南非警察在城市中犯罪集中的街区都加强安全防卫,下图这个在约翰内斯堡曼德拉广场的黑人警察在闹市区也一点不放松警惕。

贫富差距

  其实,大部分南非人民都是很乐观和热情的,我在开普敦一个集市逛街的时候,就拍到了这个可爱的黑人小女孩,她看到我拍她的时候,不但没有躲,还对我发出可爱的微笑,真是快乐的南非黑人。

贫富差距

  南非即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了,其实很多国家的人们对于南非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不清的,很多印象还都是负面的,例如治安等问题,语言交流也不方便,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也许就能让很多外国旅游者对南非的印象有所改观。

贫富差距

  我的南非之旅系列文章:

  我的南非之旅

  南非之旅:比勒陀利亚

  南非之旅:工业、政治、经济

  南非之旅:约翰内斯堡

  南非之旅:开普敦

  南非之旅:桌山

  南非之旅:好望角

  南非之旅:开普敦攻略

  我的南非之旅后记

  “彩虹之国”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