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4日星期四

Wordpress的RSS“实时”了

  据WordPress官方博客报道,WordPress已经正式支持了PubSubHubbub(有些人称其为PuSH),这种更新方式可以在谷歌阅读器中实时阅读到用户的博客更新,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点完发布按钮,支持PubSubHubbub的系统(如Google Reader、FeedBurner等)就可以自动获取更新的RSS内容。

  现在,在WordPress.com上托管的1050万个博客已经自动支持PuSH了,其工作模式是后台自动执行,用户不用做任何配置即可使用,实现了实时RSS的功能。

  对于使用WordPress.org的程序自己搭建博客的用户,WordPress也推出了一款官方的PuSH插件:PuSHPress,推荐大家使用这个官方插件来支持PubSubHubbub功能。

  除此之外,Wordpress.com目前的博客功能也很强大,支持邮件发布文章(工具 - Post by Email)和Google Webmaster验证(工具 - Webmaster Tools Verification),要是能支持免费域名绑定的话,那就可以完全抛弃Google Blogger了。

  既然WordPress.com支持PuSH,而且支持邮件发布和Google Webmaster验证,那么用户现在可以发送全文邮件到自己的WordPress实时通过邮件发布全文的Buzz了。此外,由于ping.fm支持Wordpress.com的更新,因此可以通过Twitter - GAE - ping.fm - Wordpress.com - Google Buzz的方法实现实时同步Twitter信息到Buzz,这个方法不用输入Google账户的密码,有效的保护了Google账户的安全,且同步速度非常快。感谢Google的PubSubHubbub协议。

  PubSubHubbub项目是Google的工程师开发的一种协议,可以在ATOM和RSS更新的时候,订阅者能实时得到更新,实现一种基于RSS Feed的类似Twitter的实时效果。

  另求证一下,我这里好像可直接访问WordPress.com的博客,例如 williamlong.wordpress.com ,其他人也可以吗?

自定义Google Analytics导出数据功能

  Google analytics支持将报告中的数据以四种格式导出:PDF - 便携式文档格式;XML - 可扩展标记语言;Excel (CSV,CSV for Excel)- 逗号分隔值;TSV - 制表符分隔值。但在导出时,Google analytics只提供了10,25,50,100,250和500六种等级供选择。并且限制一次最多只能导出500条数据。

  有时会感觉不方便,比如在导出PDF格式时我们只需要前面的9条数据,或者是12条数据。而在默认的选项中我们只能选择10或者25这两个数量进行导出。导致报告上同时显示着一些无关的数据。又或者导出流量来源中的关键字报告时,我们需要一次性导出500条以上的数据时必须要分两次导出,如果是上万的数据就更麻烦了。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修改google导出数据的URL来自定义导出的数量,并突破500条的限制,一次性导出50000条数据。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如何操作。

  通常我们导出数据的步骤是:

  1、打开要导出数据的报告。

  2、在报告底部选择显示的行数(也就是要导出数据的行数。)

  3、点击顶部的Export,选择导出的格式。

  4、点击导出的格式后,google会新打开一个窗口,并弹出保存文件的对话框。

  5、选择文件保存路径后,开始下载导出的报告。

  自定义导出数据数量的步骤是:

  1、打开要导出数据的报告。

  2、点击顶部的Export,选择导出格式。

  3、点击导出的格式后,google会新打开一个窗口,并弹出保存文件的对话框。

  4、关闭保存文件的对话框,在该窗口地址栏的URL中找到“&trows=10”参数。

  https://www.google.com/analytics/reporting/export?******* &trows=10*******

  5、将trows=后面的数字修改成你想要导出的数量。(最多500条)

  6、确定后,该窗口重新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选择文件保存路径后,开始下载导出的报告。

  一次导出50000条数据的步骤是:

  1、打开要导出数据的报告。

  2、点击顶部的Export,选择CSV格式。

  3、点击CSV格式导出后,google会新打开一个窗口,并弹出保存文件的对话框。

  4、关闭保存文件的对话框,在该窗口地址栏的URL尾部加参数“&limit=50000”。

  https://www.google.com/analytics/reporting/export?*****************&limit=50000

  5、确定后,该窗口重新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选择保存文件保存路径,开始下载导出的报告。

  PS:

  1、在Firefox中可能无法操作,因为Firefox不会弹出新窗口。

  2、“&limit=50000”只支持CSV格式导出。

  3、超过500条的CSV格式数据可通过“&limit=”自定义导出数量。

  来源:读者王彦平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MySQL会消失么?

  Oracle 对 SUN 收购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就在北京时间1月27日的凌晨,Oracle 美国总部将发布对 SUN 收购后的战略。

  越来越多的“开源软件(自由软件)”爱好者都释放出了对 MySQL 的哀婉叹息,大家群情激昂,表现出了对知识产权自由分享极高的热情,甚至还出现了“拯救 MySQL 网站”。但我个人认为这难免是有一些盲目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大家对“自由软件”理念以及相关协议理解的不透彻。

  接下来,为了澄清可能有的误区,我将通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

  问题:

  1、是什么让 MySQL 成功?SUN 在 MySQL 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MySQL 会被 Oracle 扼杀么?

  3、Oracle 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扼杀 MySQL?

  答案:

  1、MySQL 是开源软件社区的得意之作,其真正的成功完全不取决于 SUN 对 MySQL 的支持。要知道,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开源软件都没有找到像 SUN 这样实力雄厚的靠山,他们却依然坚挺着、活跃着。

  Samba的作者Jermy Allison这样描述自由软件:

  Free software is created by collaboration —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companies and universities. It‘s developed by soft engineers in the same way that scientists do science — openly, collaboratively, peer-reviewed.

  自由软件是通过个人、公司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而创造的。它是由软件工程师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通过自由、协作、互相审阅的模式开发出的。(翻译仅供参考)

  MySQL 的成功,不是仅仅依赖于 SUN 的支持,我想更多地是依赖于站在它背后的无名英雄。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视频,讲述的正是人类知识的分享。

  2、MySQL 会不会被 Oracle 封杀谁也说不清楚,那是 Larry Ellison 考虑的问题。他曾经发表过声明,会投入更多的资源给 MySQL .如果他能够兑现,那绝对是好事;不能兑现,我认为也没什么妨碍,至于为什么下面会有说明。就本人对 Oracle 的了解,Oracle 公司内部电脑是预装了很多开源软件的,比如说 7zip 、 Thunderbird 、 Pidgin 、 Firefox ,而且内部的 Web 邮件界面选用了 Zimbra ,同时也非常倡导大家使用这些开源的软件。

  3、我认为 Oracle 完全没有任何能力毁灭 MySQL .上面讲到开源软件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个公司能支撑起来的,更多的贡献者来自于民间。 Oracle 如果停止对 MySQL 的支持,没问题,一支从 MySQL 衍生而来的新的产物即将诞生。根据自由软件的相关协议,人们有权对 MySQL 的代码进行修改,只是不可以再用曾经的商标罢了。自由软件还在,分享的精神还在,咱们广大劳苦大众怕什么?

  综合以上的考虑,我想大家会更明白什么是分享的精神,也更能体会到自由软件的强大生命。最后,表示一下对 MySQL 及开源社区的敬意。

  来源:读者Marco YIN投稿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Google Buzz高级使用技巧

  Google BuzzGoogle Profiles的关联非常紧密,从而让很多不熟悉Google产品的用户对于某些操作并不熟悉,这里就介绍几个较不常用的Buzz技巧,供大家参考。

  添加自定义网站连接

  当用户在Google Profiles中创建个人资料以后,Google会自动提供一些建议的链接,用户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公开个人资料中显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链接。除了Google自己的产品之外,其他网站或博客的链接都可以通过Google Webmasters来实现验证。

  比如用户想要在Google Buzz中添加自己博客的连接,使得Buzz可以自动发布自己的博客的文章,那么就可以先在Google Webmasters中验证自己的博客地址,验证的方法有meta法和上传指定html文件法,当用户验证网站成功之后,Google就会认为这个网站属于该用户管理,之后Buzz的连接网站界面就会出现该网站链接,用户就可以把Buzz连接到这个网站上了。

  删除Google Profiles中的链接

  对于企业网站来说,一个网站的管理员通常需要多个用户来管理,Google Webmasters支持一个网站的多个用户管理,即几个不同的用户可以分别通过验证并管理这个网站,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已验证了网站所有权的员工离开了公司,那就存在一个非法管理网站的问题,需要将该用户的权限删除。

  Google Webmasters提供了用户删除自己的验证,也可以删除其他人的验证,在Google Webmasters删除一个用户操作,被Google隐藏的非常好,删除的方法是,在主页上,该网站的后面,点“已验证”链接,在“已通过验证的用户”中的操作里,点“删除验证记录”即可删除自己或其他人对该网站的验证。

  全文邮件发布

  我们知道,在自己的Gmail中发一个邮件到 buzz@gmail.com 中,就可以通过邮件更新自己的buzz,但是,这个方法只是将邮件的标题更新到buzz中,邮件内容并不更新,因此并不适合较长文字的全文更新。

  我这里想到一个方法可以实现全文邮件发布,先在 Google Blogger 上申请一个博客,然后在“设置”-“电子邮件和移动博客”-“电子邮件发布地址”中设置一个邮件发布信箱,接着在 Google Webmaster 中验证此博客,并在Buzz中连接此Blogspot,这样,就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到指定的信箱,而发布全文方式的Buzz了。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网站备案新政策或遇执行难题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咱们中国的站长为了办理备案将会必须去专门现场照相,有点类似二代身份证的采集过程,当然也有网友评论很像入狱的照片。我们总喜欢说猪是愚蠢的动物,骂人都喜欢“说笨得和猪一样”,但是回过头来想想猪未必真的蠢,没准在他们眼里我们更像是一群傻子,一群自以为是的傻子。

  2月22日,福建省通信管理局与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相继在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接入商在3月底前实施网站备案信息当面核验工作,个人站长备案时需要到接入商处当面拍照核验备案资料,如备案信息不真实,将关闭网站并注销备案。

  这绝不是讽刺和攻击,是真心的赞美,有猪脑子未必是坏事,怕的是长着人脑子干了猪都鄙视的蠢事。两地信管局的备案新规,最大的变化集中在资料核实阶段,现场拍照更成为站长们关注的焦点。理想总是美好的,备案新规会遭遇哪些执行难题,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网站备案

  难题一 站长隐私难以得到保障

  根据目前披露的部分规定,网站的资料合适是需要携带核验所需证件原件、材料到“接入服务单位”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这一规定引发了关于接入服务商资质与用户隐私的争议。

  首先,网站备案并不能等同于居民身份证的重要等级,即便是提到相同的重要程度也应该由当地信管局进行办理,因为接入服务商是否有资格对身份证件以及用户资料进行核查,暂时是一个未知数(个人猜测是否)。

  假设接入服务商具备这样的核查资质,那么怎样保证核查过程中的个人资料不会被泄漏、滥用,这是一个问题。也许办理身份证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公安机关表达信任,但是对于服务接入商可能大多数站长会心存疑惑。

  难题二 站长分散与带宽集中将提高备案成本

  很多内地站长,由于本地的机房以及带宽建设相对落后,所以选择服务商的时候更多会倾向于广东、北京、上海等成熟地区,假设该站长需要办理备案手续的话,是否意味着需要打飞的去外地核查资料?

  我想这样高昂的成本是中国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站长们所无法承受的,假设这样的规定将会得到施行,我会建议重新设计整个资料核实的流程,最大限度将所有过程网络化,减少站长的备案成本与时间。

  难题三 可能遭到IDC与接入商的消极抵抗

  最近一年来,由于备案严打的展开,有大量中小网站开始了长途迁徙。相比之下,稳定优质并且不需要备案的国外虚拟主机是他们的好选择,除了稍慢的访问速度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多区别。

  福建、广州两地试行的备案新规可能进一步恶化这种局势,愈发繁琐的备案过程将会让更多站长“出国定居”。而这将较大损害接入商以及IDC的利益,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客户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完全可能对备案新规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帮助”客户简化备案流程,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案例中并不鲜见。

  尽管如此种种,我们的站长除了发出自己声音的同时,暂时还不需要有更多的担心。因为福建、广州两地信管局的这一规定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两地地一些熟识的IDC表示已经接到通知,但是信管局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更重要的是暂时没有其他任何地区会跟进的消息,并且工信部并未公开对这一所谓新规置评。

  换言之这份新规可以看作是信管局的一份试探问卷,是对于工信部近期下发的“加强和核验网站备案的通知”的回应,换言之是想要去贴马屁股的脸,至于这张脸好不好看、合不合用还需要工信部最终拍板。

  不过面对这样一份备案新规,咱们仍然可以强势围观,释放自己内心无处安放的寂寞。

  来源:XJP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PopCap休闲游戏推荐和下载

  春节假期的时候,因为深圳突然降温,所以一个假期都宅在家里避寒,倒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小游戏让假期的生活不再无聊,那就是PopCap的“植物大战僵尸”。这个小游戏是我近年来碰到的少有的令人着迷的游戏,我个人感觉,玩PopCap的休闲游戏所得到的快乐要远远高于玩SNS游戏和网游。

  很多人玩游戏并不记得公司,“植物大战僵尸”的开发者PopCap(宝开)在业界算是知名的小游戏开发商,开发的休闲游戏非常多,而且其游戏质量很高,这里我就介绍一下PopCap最为出名的几个经典休闲游戏。

  植物大战僵尸

植物大战僵尸

  这个游戏实在太出名了,但我却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个游戏的精彩之处,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桌面小游戏,总共才30多M,但玩起来却是乐趣无穷。比起网游那种打打杀杀来说,“植物大战僵尸”是一个锻炼智慧的休闲游戏。强烈推荐。

  宝石迷阵

宝石迷阵

  又名“钻石迷情”,是消除类游戏的鼻祖级作品,玩法很简单,画面也很简单,游戏里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宝石,游戏的规则就是通过交换相邻的两块宝石,使3个同一颜色的宝石连在一起,就可以消去他们。后来“宝石迷阵”又出了一个姊妹篇——Bejeweled Twist (一些人管这个叫宝石迷阵3),玩法做了很大的变化,一次旋转四个来进行配对,玩起来感觉有些难了。

  祖玛

祖玛

  超经典的休闲消除游戏,POPCAP的代表作,祖玛游戏由于简单可玩而风靡世界,其普及性和知名度不亚于著名的俄罗斯方块,自从祖玛问世以来,各种跟风之作接踵而至,包括QQ龙珠等等,祖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祖玛的玩法很简单,也是消除类的游戏,游戏的主角是一只青蛙,会吐出各种颜色的珠子,与轨道上的珠子颜色相同即可消去,当轨道上的所有珠子被消除干净时即取得游戏的胜利。和“宝石迷阵”一样,“祖玛”后来也出了续集——名为祖玛的复仇(Zuma's Revenge),画面有了较大提高,新增了不少关卡。

  吞食鱼

吞食鱼

  又名“大鱼吃小鱼”,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游戏,只要晃动鼠标控制鱼儿游动吃小鱼就行了,很容易上手,手感非常好。

  除了上述这四款游戏之外,POPCAP还开发了《幻幻球》、《毛毛球》、《书虫》、《怪怪水族箱》、《恐龙蛋(泡泡龙)》、《打砖块》等休闲游戏,也非常好玩,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

  上面几款游戏都非常好玩,为了方便大家,我这里提供了这几款游戏的简体中文绿色版打包下载。

  点击下载:经典PopCap休闲游戏

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CFIDO BBS回忆录

  十天前,也就是2010年2月16日,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是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正式诞生32周年。1978年的2月16日,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在美国芝加哥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BBS系统(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hicago),其后经过几番修改,1984年美国的Tom Jonning开发了一套具有电子功能的电子公告板程序FIDO,可以在FidoNet(惠多网)实现自动互传信息的功能。

  1996年的时候,BBS在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开始涌现大量商业和业余的BBS站点,这些BBS站点每天都通过长途拨号互相交换信件,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ChinaFidoNet(中国惠多网)。

  我在1997年买的第一台电脑,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次上网,我最开始好像是从电脑报上知道的CFIDO BBS,我的网络生活应该是从CFido BBS开始,CFido是中国FIDO网。

  CFIDO简介

  CFido BBS这个名词对于现在的网民可能是非常陌生的,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字符终端模式的BBS,不需要上网,而是通过普通MODEM拨号到服务器端进行发送和接收论坛的帖子(也称信件), CFIDO也是互联网没兴起前中国最大最早的BBS网站,在全国都有站台,有些还支持国内站台之间的相互转信。

  CFIDO上的牛人

  当年能开BBS站的都是响当当的牛人,著名人物有深圳Ponysoft BBS站长马化腾、珠海西线BBS的求伯君、雷军、大自然站的站长、自然码的作者周志农,那时候已经开始做网站的洪波、高春辉、华军、戴志康等等都是活跃的CFido站友。

  CFIDO BBS常用软件

  那时候基本还是DOS的天下,上CFido的主要工具也是DOS的,包括中文环境,例如天汇汉字系统就是DOS下玩BBS的最好平台,它的五笔及拼音输入法都非常经典,拨号软件主要是Telix,阅读工具是蓝波快信,还需要配置一些压缩软件等。这些软件在现在的Windows系统下是运行不了的,不过安装一个DOSBox虚拟机,可以完全模拟以前的DOS环境,这一系列软件竟然都可以正常运行,使得我现在还可以查看一些当年的讨论记录。下面就是这几个常用CFido BBS软件的介绍和截图。

  TELIX

  我估计现在听说过这个软件的人几乎都很少,可在当年,这是大名鼎鼎的拨号专用软件,BBS网友必备工具,一根电话线,再加上这个软件,就可以拨号上Cfido BBS了。

TELIX

TELIX界面

  BWAVE

  蓝波快信,当年最流行的离线BBS客户端,有了这个软件,不需要一直在线就可以上BBS,使用TELIX拨号后下载BWAVE格式的ZIP信包,再将自己的回复信包上传,就可以连线使用BBS了,用这个软件可以节省很多电话费。

BWAVE

BWAVE界面

  压缩软件

  使用BWAVE必须要安装几个压缩软件,这是当时必装的几个压缩软件,ZIP格式到现在还是通用的,其他几个压缩软件,例如ARJ、LHA、PAK等等,大概没几个人知道了吧。

BWAVE

BWAVE界面

  当时我使用的第一个MODEM是2400bps的,后来又花了不菲的价格购买了一个33.6Kbps的MODEM,我上的第一个BBS是西安优势BBS,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电话号码,然后拨号上去的。想想现在使用8Mbps的带宽上网,当年上网那点带宽真是太痛苦了。

  CFIDO BBS特点

  CFido BBS其实和现在的灌水聊天室差不多,不过有一个现象是现在没有的,就是流行实名制,大多数人用真实的姓名注册,还会在个人签名中写上真实的中文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却是真实存在的,原因很简单,那个圈子很小,很真实,大家拥有最难能可贵的真诚,聊天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现在很难再看到这么纯洁的小圈子了。

  Cfido BBS的圈子的确非常小,一个几百万人城市的活跃用户也就几十个人,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用户都是男性的。这主要的因素是CFido在那时相当Geek,操作和使用都较为麻烦,而相关介绍的书籍和文章也非常少,因此很难在女性中流行。当时整个西安的BBS圈仅只有一个女性站友,叫做Chen Bo(陈博),她在BBS圈子里的知名度那时很大。这种奇特的现象在各地基本都一样,我上深圳晨星BBS的时候,那里竟然没有一个女站友,当我介绍Cat Sun这个MM上这个BBS后,曾经引起BBS上的一阵骚乱,大家争先恐后跑去冲着MM笑一笑,随着互联网络的易用性越来越好之后,女性网民的受宠程度已经远远没有当年那么夸张和变态了。

  BBS上有所谓的十大E人,就是把平时发贴最多的灌水者名单列出来,灌水的越多,就属于E人(恶人),记得我当年就经常上榜。

  我经常上的BBS

  我那时经常上的BBS不多,有西安的星光BBS(站长马劲柏)、西安仁超BBS(站长李仁超)、深圳晨星BBS(站长李宗桦)、深圳PonySoft BBS(站长马化腾),不过当时我没想到马化腾后来搞QQ能搞那么大,深圳的BBS我还是上晨星BBS更多一些。

晨星BBS界面

晨星BBS界面

  搭建BBS

  搭建这样一个BBS现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当年却并不容易,使用一些第三方的软件可以实现架设,我曾经在自己电脑上使用“野猫BBS”成功架设过BBS,但搭建蓝波快信和转信却没有成功,因为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黑客破解和中国电信

  那时候的BBS上就有研究黑客和破解的了,和现在的盗号木马病毒等相比,那时候研究黑客几乎没有任何功利性,不会有人想去偷别人帐号的Q币或网游装备,那样的人会遭到大家鄙视。那时的黑客的目的大多很简单和单纯,很多就是破解一些代理服务器密码。能“免费”上网,那个时候网络很不普及,和上网费昂贵有很大关系,我记得当时的上网费是网络服务付费0.2元每分钟+电话费0.14每三分钟,每天上网十几分钟,一个月就要100多元费用,企业用户更夸张,64K的专线就要每个月3万元,中国电信那时简直是在抢钱啊。有些人就通过搜索一些免费代理服务器,然后通过这些免费代理上网,那时企业专线也按流量收费的,有时这种免费代理会惹麻烦。

  记得1998年7月份就发生过一件事,一个网名叫“冰人”(Ice Man)的CFido站友被江门公安局抓起来了,那时广州日报的新闻称:“公安民警发现新会市一自称‘冰人’的人分别在广州、湛江等地某单位的免费资源上建立个人主页,内有大量关于黑客的软件和材料。办案民警在查案过程中,还发现林某以盗用他人的帐号、密码,在家里用电话拨号上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网页,用下载网上数据等手段,侵占用户利益,占用用户上网时间长达265小时14分,给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第一起电脑网络案件,而被抓的恰好又是一个CFido BBS的用户Ice Man,这事要是放在现在,根本不算个事,不过那时候就很倒霉,记得那时大家普遍都很同情冰人,他可能的确是没有钱上网的,其一大罪名是“占用用户上网时间长达265小时14分”,仅仅200多个小时,美国一个网虫一个月的上网时间,面对美国20美圆的月上网费,中国当时的上网条件真令人感叹。

  CFido的没落

  上面只是说了CFido BBS的一些好处,例如费用低、离线阅读等,其不好的地方就是拨号很难通,一些热门的BBS站点经常占线,除非架站的时候使用多线,否则很难做到一拨就通。这也是拨号BBS最令人不爽的地方。还有一点不爽的地方是升级机制,有些地方的BBS升级规矩很多很繁琐,低等级帐号有很多限制,升级又非常困难,比较打击普通用户的积极性。

  1998年之后,Internet四处开花,CFido四处凋零,随着上网费用的逐步减少,互联网的易用性和多样性逐步显示出强大的威力,CFido BBS逐步走向了没落,除了费用低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吸引力,当人们发现CFido BBS其实就是一个异步聊天室的时候,就大多离开了CFido,到了1999年,CFido已经在中国逐步消失。

  现在,CFido留给人们的记忆已经非常少了,大多数新网民根本都不知道CFido是什么,CFido也没有一个很好的Internet展示接口,很多以前有用的文章都很难找到,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CFido整理的11期电子邮件杂志“龙音”,也算是剩下的一点点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