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CFIDO BBS回忆录

  十天前,也就是2010年2月16日,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是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正式诞生32周年。1978年的2月16日,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在美国芝加哥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BBS系统(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hicago),其后经过几番修改,1984年美国的Tom Jonning开发了一套具有电子功能的电子公告板程序FIDO,可以在FidoNet(惠多网)实现自动互传信息的功能。

  1996年的时候,BBS在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开始涌现大量商业和业余的BBS站点,这些BBS站点每天都通过长途拨号互相交换信件,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ChinaFidoNet(中国惠多网)。

  我在1997年买的第一台电脑,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次上网,我最开始好像是从电脑报上知道的CFIDO BBS,我的网络生活应该是从CFido BBS开始,CFido是中国FIDO网。

  CFIDO简介

  CFido BBS这个名词对于现在的网民可能是非常陌生的,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字符终端模式的BBS,不需要上网,而是通过普通MODEM拨号到服务器端进行发送和接收论坛的帖子(也称信件), CFIDO也是互联网没兴起前中国最大最早的BBS网站,在全国都有站台,有些还支持国内站台之间的相互转信。

  CFIDO上的牛人

  当年能开BBS站的都是响当当的牛人,著名人物有深圳Ponysoft BBS站长马化腾、珠海西线BBS的求伯君、雷军、大自然站的站长、自然码的作者周志农,那时候已经开始做网站的洪波、高春辉、华军、戴志康等等都是活跃的CFido站友。

  CFIDO BBS常用软件

  那时候基本还是DOS的天下,上CFido的主要工具也是DOS的,包括中文环境,例如天汇汉字系统就是DOS下玩BBS的最好平台,它的五笔及拼音输入法都非常经典,拨号软件主要是Telix,阅读工具是蓝波快信,还需要配置一些压缩软件等。这些软件在现在的Windows系统下是运行不了的,不过安装一个DOSBox虚拟机,可以完全模拟以前的DOS环境,这一系列软件竟然都可以正常运行,使得我现在还可以查看一些当年的讨论记录。下面就是这几个常用CFido BBS软件的介绍和截图。

  TELIX

  我估计现在听说过这个软件的人几乎都很少,可在当年,这是大名鼎鼎的拨号专用软件,BBS网友必备工具,一根电话线,再加上这个软件,就可以拨号上Cfido BBS了。

TELIX

TELIX界面

  BWAVE

  蓝波快信,当年最流行的离线BBS客户端,有了这个软件,不需要一直在线就可以上BBS,使用TELIX拨号后下载BWAVE格式的ZIP信包,再将自己的回复信包上传,就可以连线使用BBS了,用这个软件可以节省很多电话费。

BWAVE

BWAVE界面

  压缩软件

  使用BWAVE必须要安装几个压缩软件,这是当时必装的几个压缩软件,ZIP格式到现在还是通用的,其他几个压缩软件,例如ARJ、LHA、PAK等等,大概没几个人知道了吧。

BWAVE

BWAVE界面

  当时我使用的第一个MODEM是2400bps的,后来又花了不菲的价格购买了一个33.6Kbps的MODEM,我上的第一个BBS是西安优势BBS,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电话号码,然后拨号上去的。想想现在使用8Mbps的带宽上网,当年上网那点带宽真是太痛苦了。

  CFIDO BBS特点

  CFido BBS其实和现在的灌水聊天室差不多,不过有一个现象是现在没有的,就是流行实名制,大多数人用真实的姓名注册,还会在个人签名中写上真实的中文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却是真实存在的,原因很简单,那个圈子很小,很真实,大家拥有最难能可贵的真诚,聊天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现在很难再看到这么纯洁的小圈子了。

  Cfido BBS的圈子的确非常小,一个几百万人城市的活跃用户也就几十个人,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用户都是男性的。这主要的因素是CFido在那时相当Geek,操作和使用都较为麻烦,而相关介绍的书籍和文章也非常少,因此很难在女性中流行。当时整个西安的BBS圈仅只有一个女性站友,叫做Chen Bo(陈博),她在BBS圈子里的知名度那时很大。这种奇特的现象在各地基本都一样,我上深圳晨星BBS的时候,那里竟然没有一个女站友,当我介绍Cat Sun这个MM上这个BBS后,曾经引起BBS上的一阵骚乱,大家争先恐后跑去冲着MM笑一笑,随着互联网络的易用性越来越好之后,女性网民的受宠程度已经远远没有当年那么夸张和变态了。

  BBS上有所谓的十大E人,就是把平时发贴最多的灌水者名单列出来,灌水的越多,就属于E人(恶人),记得我当年就经常上榜。

  我经常上的BBS

  我那时经常上的BBS不多,有西安的星光BBS(站长马劲柏)、西安仁超BBS(站长李仁超)、深圳晨星BBS(站长李宗桦)、深圳PonySoft BBS(站长马化腾),不过当时我没想到马化腾后来搞QQ能搞那么大,深圳的BBS我还是上晨星BBS更多一些。

晨星BBS界面

晨星BBS界面

  搭建BBS

  搭建这样一个BBS现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当年却并不容易,使用一些第三方的软件可以实现架设,我曾经在自己电脑上使用“野猫BBS”成功架设过BBS,但搭建蓝波快信和转信却没有成功,因为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黑客破解和中国电信

  那时候的BBS上就有研究黑客和破解的了,和现在的盗号木马病毒等相比,那时候研究黑客几乎没有任何功利性,不会有人想去偷别人帐号的Q币或网游装备,那样的人会遭到大家鄙视。那时的黑客的目的大多很简单和单纯,很多就是破解一些代理服务器密码。能“免费”上网,那个时候网络很不普及,和上网费昂贵有很大关系,我记得当时的上网费是网络服务付费0.2元每分钟+电话费0.14每三分钟,每天上网十几分钟,一个月就要100多元费用,企业用户更夸张,64K的专线就要每个月3万元,中国电信那时简直是在抢钱啊。有些人就通过搜索一些免费代理服务器,然后通过这些免费代理上网,那时企业专线也按流量收费的,有时这种免费代理会惹麻烦。

  记得1998年7月份就发生过一件事,一个网名叫“冰人”(Ice Man)的CFido站友被江门公安局抓起来了,那时广州日报的新闻称:“公安民警发现新会市一自称‘冰人’的人分别在广州、湛江等地某单位的免费资源上建立个人主页,内有大量关于黑客的软件和材料。办案民警在查案过程中,还发现林某以盗用他人的帐号、密码,在家里用电话拨号上网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网页,用下载网上数据等手段,侵占用户利益,占用用户上网时间长达265小时14分,给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第一起电脑网络案件,而被抓的恰好又是一个CFido BBS的用户Ice Man,这事要是放在现在,根本不算个事,不过那时候就很倒霉,记得那时大家普遍都很同情冰人,他可能的确是没有钱上网的,其一大罪名是“占用用户上网时间长达265小时14分”,仅仅200多个小时,美国一个网虫一个月的上网时间,面对美国20美圆的月上网费,中国当时的上网条件真令人感叹。

  CFido的没落

  上面只是说了CFido BBS的一些好处,例如费用低、离线阅读等,其不好的地方就是拨号很难通,一些热门的BBS站点经常占线,除非架站的时候使用多线,否则很难做到一拨就通。这也是拨号BBS最令人不爽的地方。还有一点不爽的地方是升级机制,有些地方的BBS升级规矩很多很繁琐,低等级帐号有很多限制,升级又非常困难,比较打击普通用户的积极性。

  1998年之后,Internet四处开花,CFido四处凋零,随着上网费用的逐步减少,互联网的易用性和多样性逐步显示出强大的威力,CFido BBS逐步走向了没落,除了费用低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吸引力,当人们发现CFido BBS其实就是一个异步聊天室的时候,就大多离开了CFido,到了1999年,CFido已经在中国逐步消失。

  现在,CFido留给人们的记忆已经非常少了,大多数新网民根本都不知道CFido是什么,CFido也没有一个很好的Internet展示接口,很多以前有用的文章都很难找到,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CFido整理的11期电子邮件杂志“龙音”,也算是剩下的一点点回忆吧。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对中国网站备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最近出台的备案真实性核验方案引发了个人站长和网友们的热议,有读者也投稿给我,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一些颇有新意的建议,这里发布一下,供大家参考,全文如下。

  最近,工信部的一纸《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事实上已经触动了整个行业的核心利益。至此,笔者不得不出来阐述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此案一出,99%以上的个人网站应该是退出历史舞台了。在cn域名要求实名注册的时候,cn域名的注册量1月份减少了20多万个。

  个人网站的退出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影响:

  1.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首当其冲。网站就像个图书馆。政府和门户网站就像是公共图书馆,个人网站就像私人藏书室。私人藏书量远大于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百度曾经说:它收录的数据用A4的纸打出来,能够绕地球好几圈。如果这个方案试行,个人网站覆灭的话,它的数据能不能绕中国一圈都成问题。

  2.个人网站大部分是正常的站点。扫黄查出来的色情站、病毒站占全部个人网站的比例相当低,而且大部分非法站点源于国外。

  3.从上百万个cn域名可以推断,个人站长约有三十多万。这些人是行业的最底层,他们的失业将向上首先打击IDC行业(包括:中国万网、新网、美橙互联、华夏名网等),再向上打击提供机柜的电信、移动、联通等地市级运营商乃至省级运营商。

  4.个人网站的违法信息并不多,而且个人站长在配合行政机构删除与和谐信息的时候也比较积极。

  5.如果个人网站能够有上万的用户的话,它的管理者一般是比较理智的,而且它的背后一般是有一个团队(不一定是企业)在运营,而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

  6.个人网站的退出将影响:个人网店,大部分的个人网店都有自己的网站。

  工信部的这个试行工作方案应该是一个外行人写的。笔者这里提点小建议:

  建议工信部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可以采用Google Adsense的身份认证方式即PIN码认证,全部由机器操作完成,根本不需要人工。又简单,又省事,又安全,又方便,又不能作假。至于怎么开发Google Adsense的认证程序,工信部可以把这件事情交给一些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去做。通常的开发公司大概只需要一周左右就能完成得差不多。

  最后,对中国互联网的未来,笔者是持悲观态度的。它注定要走弯路的,就像当年的文革。百度被黑,谷歌退出,网络扫黄,手机实名制,cn域名新规,版权风暴,央视网进军视频领域,魔兽世界停服,“抢占”网络电视发展的制高点。随后,搜狐CEO张朝阳也抛出了最新的网络“权贵资本主义”、“国进民退”的理论,连网易的丁磊也说要回家“养猪”,它的覆灭注定要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的。

  作者笔名:无网则无网络经济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谷歌中国可以做的一些产品和应用

  谷歌中国曾经开发了不少出色的产品和应用,不过有不少应用开发的功能比较少,我做为使用谷歌产品的用户,感觉有不少应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和可能,这里就列举一些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提升的产品应用。

  谷歌音乐播放器:

  谷歌音乐是一个不错的本地化产品,速度和界面都不错,虽然歌曲库相对较少,但各方面功能都算全面,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感到不解,就是音乐播放器为什么没有客户端。

  音乐播放器的客户端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实际,就是用户需要不联网的时候能听音乐。QQ就专门为QQ音乐做了一个客户端软件“QQ音乐”,可以管理本地的歌曲和歌手、自动下载歌词等,功能类似“千千静听”,并不复杂,如果谷歌也做一个音乐播放器的客户端,不但能提升谷歌音乐的访问量,还可以用这个小软件占领用户的桌面,用来推广谷歌的其他产品,可谓两全其美。

QQ音乐

QQ音乐的界面

  谷歌浏览器中国版:

  谷歌浏览器有中文版,却没有在国内进行过类似火狐的推广,我们都知道,火狐浏览器有一个专门的中国版网站g-fox.cn,提供一个专门的“火狐中国版”,该版本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做了一些定制扩展,并集成在浏览器里,对于网络初级用户来说有些用处。谷歌浏览器的界面简洁虽然让高端用户很喜欢,但这往往会让低端网络用户感到不知所措。

谷歌浏览器界面

谷歌浏览器界面

  浏览器不仅仅是用户上网的入口,还能带来大量的收入,这方面360浏览器的推广是一个成功盈利模式。下图是我统计的前段时间网站访问者浏览器对比,可以看到对于月光博客这样的IT类网站,360浏览器都能达到第二名的水平,比Google Chrome几乎高了一倍,而这个浏览器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的推广。

访问者统计

月光博客网站访问者统计

  360浏览器推广成功的秘诀在于免费营销和绑定推广,前期以免费安全产品360安全卫士为主导获取了大量市场份额,之后再通过360安全卫士安装时的默认选项,让用户不知不觉中安装了这个360安全浏览器,如下图所示。

360浏览器

  而在360安全浏览器的安装最后,又会默认将上网首页设置为360网址导航,这样,随着360浏览器的装机量上升,360网址导航的访问量也会随之上升。而360网址导航则是360系列免费产品中最赚钱的,通过网址广告、搜索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广网络游戏获得游戏收入等等,成为一个成功的免费盈利模式。

360浏览器

  谷歌以“不作恶”为信条,当然不可能按照360的这种推广方式营销,但其中某些做法也值得学习,因为中国有大量低端用户根本就不会上网,也记不住网站,如果谷歌浏览器可以针对这些低端用户进行一些插件扩展的定制开发,并设置主页为谷歌265上网导航,相信不但能提高这些用户的上网体验,还能开辟另一条完全不同的盈利渠道。

360浏览器界面

360浏览器界面

  谷歌拼音输入法手机版:

  谷歌拼音输入法的桌面版很不错,但奇怪的是,其他各个拼音输入法都推出了手机版输入法,例如腾讯QQ手机输入法、百度手机输入法、搜狗手机输入法等,唯独谷歌没有针对各个手机平台推出手机输入法,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手机平台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了,而手机输入法又是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必装的软件,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占领手机端的应用都会被遗忘呢?

  谷歌Picasa:

  谷歌的Picasa是一款不错的照片管理软件,各方面功能都很齐全,但Google Picasa目前只支持自己的网络相册,在Picasaweb经常无法访问的情况下,如果Google能像微软的Live照片库那样默认支持Flickr等其他网络相册,甚至支持国内各个门户网站的网络相册,那对于Picasa在国内的推广无疑会起到很大作用。

  谷歌Buzz:

  关于Google Buzz,我试用了一段时间,感觉需要修改的功能还是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提供140字的录入限制版,目前Buzz不限制字数我认为不是一个明智的措施,这使得其在移动产品应用上的体验会差于Twitter,此外针对中国用户来说,Google Buzz还可以考虑做一个同步器服务,将Buzz的信息同步到新浪微博等国内微博客系统,当然前提还是需要140个字的录入限制。

  总而言之,谷歌开发的一些免费的客户端应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运营的好,可以帮助谷歌提高不少搜索的市场份额。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工信部要求站长当面拍照核验备案信息

  昨日,福建省通信管理局与广东省通信管理局相继在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接入商在3月底前实施网站备案信息当面核验工作,个人站长备案时需要到接入商处当面拍照核验备案资料,如备案信息不真实,将关闭网站并注销备案。

  详细的接入服务单位网站备案核验规程包括:

  (1)网站主办者登录接入服务单位备案系统录入网站备案信息。

  (2)接入服务单位受理网站主办者提交信息后,对主体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预核验:初步判定主体信息是否真实,通过电话、邮件等途径核验联系方式是否正确。预核验后,接入服务单位应向网站主办者发送现场核验通知或信息退回的短信提示:“您提交的网站备案信息已通过预核验,请在1个月内由网站负责人本人携带有关证件原件到我单位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或“您提交的网站备案信息未通过预核验,请修改后重新提交”。预核验工作必须在主办者提交备案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

  (3)网站主办者接到通知后,由网站负责人本人携带核验所需证件原件、材料到接入服务单位备案现场办理核验手续。

  (4)接入服务单位在本单位备案现场采集并留存网站负责人彩色正面免冠照(电子照片规格:800×600像素)。备案中心统一制作、提供带有标识的幕布作为拍照背景,照片应显示拍照时间和背景标识。

  接入服务单位备案人员登录本单位备案系统,依据证件原件内容对网站主办者网上提交的主体信息进行核验:核验证件持有者、证件类型、证件内容与备案系统中录入的网站备案信息是否完全一致,不一致不予受理。

  在接入服务单位应在与网站主办者签订业务合同中,明文要求:“如备案信息不真实,将关闭网站并注销备案。当备案信息发生变化时请及时到备案系统中提交更新信息,如因未及时更新而导致备案信息不准确,依法对接入网站进行关闭处理。”双方签字、单位盖章确认。

  整个核验工作方案的推行计划是:

  接入服务单位应在2010年2月底前设立现场核验网站备案信息部门,专门负责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并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

  接入服务单位应在2010年3月底前正式实施网站备案信息当面核验,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许可证发证机关和单位注册所在地通信管理局。

  基础电信企业应在2010年4月份对租用本单位电信资源从事接入业务的接入服务单位是否设立当面核验人员、履行当面核验备案信息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未履行当面核验责任的,不得为其提供电信资源。2010年9月底前,要完成全部网站的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

  我的服务器正好就在福建省,而我住在深圳,工信部的这个规定要我必须坐飞机去福建拍照和校验身份证,试问这里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由谁来赔偿?对于大多数个人虚拟主机用户来说,购买一个虚拟主机一年就一百多元,但去工信部备案的成本却比这个高出几十倍,这正常吗?其他国家部门都在积极引进外资,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唯独工信部为了自己管理方便,重重设卡,处处收费,变着花样折腾互联网企业和个人,难道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也难怪中国的用户纷纷到国外注册域名和购买主机,国外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撤资离开中国市场。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现场拍照验身”的可操作新也不强,中国的网络带宽和和服务器资源基本都集中在东部几个重点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内地的服务器或网站通常都是托管在东部的这些城市的机房,以中国目前的网络资源现状,还无法做到每个城市都具有足够的出口带宽,因此拍照验身在交通上就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此外,目前的IDC也是鱼龙混杂,有很多小IDC公司的运营都不很规范,如果站长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等核心个人隐私放在这些公司里,很难保证个别人会不会用这些身份证去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如信用卡恶意透支等。因此,如果这个政策强制执行的话,中国大多数个人网站将面临彻底关闭的前景。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原文:http://www.fjca.gov.cn/make-html/3267.html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原文:http://www.gdca.gov.cn/site/20.asp

Google Reader支持PubSubHubbub

  据新浪科技报道,Google发言人证实Google Reader已经实现了实时更新,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订阅更新将实时出现在Google Reader页面上。Google将在未来几天就此事正式发布消息。

  此前热门博客或新闻网站上的更新要半个小时之后才会出现在Google Reader上。而现在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订阅源(包括RSS订阅源)的文章可以几乎即时出现在Google Reader上。

  Google Reader推出之后,博客作者和读者就开始抱怨更新滞后的问题。但Google一直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PubSubHubbub协议是由Google员工布伦特·斯拉特金(Brett Slatkin)和布拉德·菲茨帕特里克(Brad Fitzpatrick)研发的pubsub(发布/订阅)协议,可以显著缩短订阅源从发布到被客户端发现之间的时间。Google于2009年7月正式发布这个协议,此后相继应用到Google产品Blogger、Google Alert和Reader当中。

  需要指出的是,Google Reader的实时更新只适用于支持PubSubHubbub协议的博客。对于使用Wordpress的网站管理者来说,需要安装PubSubHubbub插件。而Blogger用户不需要安装。

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Twitter的RT回复问题思考

  这些天,Twitter上很多人在讨论RT回复的问题,有人倡议使用官方RT,不要使用民间RT,有人威胁对于所有使用RT进行回复的人unfollow,一时间好不热闹。

  我个人的看法是,Twitter民间的RT和官方RT各有特色,官方RT更为规范,减少了信息的重复,但民间RT也有自己的用处,虽然造成了信息的冗余,但让用户不会错过一条热门的消息,对于看Twitter很快的人来说也很有用。

  至于一些用户使用RT进行回复的问题,这也不能全怪用户,Twitter的RT评论问题其实也算是Twitter自己的架构造成的,熟悉新浪微博和Facebook的用户都知道,看到别人信息时,只要点一下“评论”,就能看到其他用户对该信息的所有评论和回复。然而Twitter和新浪微博、Facebook不同,所有回复都用@显示在用户自己的时间线内,不会出现在被评论者的界面,用户无法方便的看到别人某条信息的所有回复,让所有人看到自己针对某个信息回复的唯一办法就是RT回复,如果Twitter能改变一下时间线显示方式为其他微博的树形结构,就能大为改善查看回复的体验。

Twitter的用户评论界面

Twitter的用户评论界面

Facebook的用户评论界面

Facebook的用户评论界面

  对于使用RT进行回复评论的用户也需要注意,回复写在RT前面还是后面有些学问,如果你打算将Twitter信息导出到EXCEL并进行分类(如原创、回复、转载)的话,那么将评论用//写在RT后面更为合适,因为在EXCEL里好排序,所有转载的信息都是以RT开头,如果写在前面就不好处理了。

  改造Twitter的回复评论界面其实并不难,下图是新浪微博的回复界面,Twitter完全可以使用这样的界面重构一下评论系统,参考这种方式,回复的时候添加一个选项,“同时发一条微博”,微博评论可以直接在信息下全部展开观看,这将具有更好的使用和浏览体验。

我理想中的显示方式

我理想中的Twitter显示方式

  总的来说,Twitter上的信息还是很大的,不可能全部都看完,信息过载问题需要通过多个方法,例如分组(list)等方式来解决,依靠限制用户使用RT是不能彻底解决这类问题的,况且相对Google Reader来说,Twitter上的重复信息并不算多,即使重复,也大多是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用户回复评论的使用体验来说,Twitter与Facebook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的确是有待改善,希望Twitter能在未来改善一下用户评论的界面显示方式。

中国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后果

  互联网的发展让个人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让世界的知识信息共享实现了即时性,并推动者整个世界的发展,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域名管制将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1、极大的遏制了中国人的创造性,从而减慢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拉越大。

  中国网络技术本来就比国外落后,中国的网络环境更是比国外幼稚,而这项规定更直接扼杀了国民思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相关部门提供防范措施:无

  2、导致国家资金外流。

  裴多菲·山陀尔Petogfi Sandor曾作著名诗歌:“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中国革命解放之路多少文人志士曾引用此诗励志,国家相关部门对互联网的一系列做法直接把千百万的中国网民推向了敌对一方,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人的思想总是渴望自由的,那么针对这项规定,中国人会做什么呢?大量的涌向国外的域名注册商,这直接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国家资金外流。据统计,CN域名停止个人注册后,.com域名的数量现在疯长,3天增加了10W域名,很多人都在把域名转到国外的服务商手上,很担心会被停止服务。

  更让中国人感到悲哀的是,国外的域名提供商笑了,美国域名注册商专门针对中国的这项胡扯规定推出了新的政策——我们敞开怀抱欢迎中国难民,我们的域名只要0.99美元/个——这是对中国人自尊的讽刺啊!而我们的相关部门却主导了这种讽刺胡扯的事情。

  为相关部门提供防范措施:购买国外域名者,按情节轻重罚款并刑事处罚,没收作案工具(类似随地小便者没收作案工具)。

  3、更全面的封锁网站。

  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必须更全面封锁国外域名提供商的网站,这将导致国内外大片网站不能访问,直接截断中国人获取并交流信息的途径——或许也正是相关部门想要的结果,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愚民政策?

  照这个势态发展下去,在不久以后,中国的网络将会变成国内的局域网,夫妻之间在网络中说房内之事都会被过滤。

  这里提供防范措施:无,这正是想要的成果。

  4、极大损坏政府职能形象

  发达国家总在追求公平,法制,开明,并因此调动全民的创造能力建设发展国家,所以即使我们中国有让我们盲目自豪的所谓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破锅古董也抵挡不住西方列强的几百年发展铁蹄,西方列强用他们人民的智慧创造了科技的奇迹并实践着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我们只有在挨打瓜分之后举着被时代蹂躏了的乞讨可怜的模样高喊要为历史讨公正的口号,一代又一代……

  一个时代的没落缘由是否能体现在这些莫名的制度上呢?

  中央电视台曾经录制过12集的纪录片——《大国的崛起》,总结了如何对待新兴事物,如何对待国民需求,什么才是强国之路,而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却完全背道而驰,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为相关部门提供弥补途径:取消相关规定(怎么可能,出尔反尔影响威严,有错就改根本不符合政治规范!所以目前还没想到。)

  5、网络支付平台公司受益

  网络支付是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元素,方便,快捷,比如CC,paypal,neteller,moneybookers,1-pay,click2pay,entropay,2co……

  这些网络支付平台直接帮助人们解决了国外购物的困难。在中国,持有信用卡的人并不多,而这些网络支付平台正好提供了只要借记卡就能充值并且在国外购物支付的途径,毫无疑问,人们要涌向国外购买域名,都要借助这些网络支付手段,当然,本地银行的借记卡,信用卡服务也会相应的提高创收。

  为相关部门提供防范措施:为了防止网民通过网络支付途径导致国家资金外流,要全面封锁国内与国外的电子支付接口,禁止信用卡的国外购物功能……道路交通改用马车,以贝壳取代货币。

  另外提醒相关部门,托封锁的福,导致了中国从事IT行业的不知道损失了多少国家外汇,因为金融性质的网站一旦封锁,是绝对不能使用代理登录,一旦使用代理,帐号则自动冻结,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一向非常的差,要解冻是非常非常麻烦的。

  6、中间代理的商业模式大量揭起

  热热火火的网络封锁在我们国家铸造了对应的商业模式,比如提供代理服务,销售VPN,socks5几乎也形成了一项产业,经过研究国外各大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多逐渐的转向中国用户,最典型的要算vbuzzer,原来是专门提供非常便宜的网络电话服务的,估计是看到中国代理需求的商业潜力,VPN即将推出作为他们的产品项目。

  这次域名注册封锁,很多中国用户是不熟悉英文的,那么中间代理国外注册域名的商家必定大量的产生,抓到猫的就是好猫,能赚到钱的又不犯法,为什么没有呢?必然是有的!

  为相关部门提供解决方法:明文规定,凡是销售并提供国外代理链接到被国内封锁的网站的公民一律严惩不贷,轻则判处有期徒刑1年,重责10年以上,以代理收入衡量罪行轻重。(这点可行哦,类似黄牛党的外汇交易。)

  7、全面提高国民的英文实际应用能力

  毫无疑问,这项规定让中国网民从实践上体会了,我们的英文教育的必要性,你要和老外交流,没有英语可不行,不会说至少会写,能看得懂吧,不然要给中间代理商付费咯。

  这项规定当然会导致更多的人接触并学习英语,即使没有懂得太多,但相关的比如domain,server,help me please,hello,dedicated,static,register,login,sign up,first name,last name,phone,address,postcode,zip,address,country,date of birth等等总还是会懂的,不免感到欣慰——禁止域名注册,让全民提高英语水平,实现文明教育,加速与国际接轨。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爱这个国家,我们希望强大,发展,不被外族歧视,但我们总是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蹈覆辙,我们到底是怎么啦?

  来源:读者icalendar投稿,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