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一个深圳博客被关了

  今天我访问他的博客,发现他首页显示的是关站通知。

  我第一次看到Zola博客上的文章,是今天三月他写的一篇:“2005,中国BLOGGER的寒冬来临”,没想到这篇文章今天在他自己身上验证了:他的博客因为没有备案而被关了。

  前几天去Zola博客,他还说要“创业”,就是出售虚拟主机空间,我那时还在暗笑他不成熟。自己的BLOG还在虚拟主机上,却去卖虚拟主机空间。这个小伙子前一阵还代表深圳BLOGGER去参加“上海网志年会”,现在的结果是:Zola的博客网站终于“被按”住了,光荣了一把。

  他自己怀疑是因为一篇攻击方兴东的文章引起的,我觉得不像,当然,不可否认博客中国网有一些政府公关能力,不过应该也没有到对普通网站的生死也能呼风唤雨的程度。我估计可能是因为这些天信产部开始发飙了的原因。前几天我自己的托管商还两次打电话警告我,要求我的服务器上的所有域名都必需备案,否则就封IP。当然,我的域名是备案的,不怕这些,即使他们真的敢乱来,我也有应急手段。

  首先,从今年起我新注册的域名全部使用美国的注册商来注册(决不注册CN域名),一年八美元的费用,价格便宜,量又足:)

  其次,我将我以前所有国内注册的域名都迁移(transfer)到美国注册商处,以防不测。

  再次,就是去备案了,看情形这不是一阵风走过场的,他们是需要切切实实的控制住我们这些站长。因为他们恐惧,这种恐惧,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最后,要有双币信用卡,有PAYPAL帐号,用于购买国外主机空间。目前国外主机才五美元一个月,有20G左右的月流量,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他们真的乱来的话,这就是最后的选择了。

  这时候,我想起了78岁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评论矿难死难者的一句话:“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早已经死了。唯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一直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而我没有。

  人之不人,国之不国,生有何欢,死有何惧!

2005年12月16日星期五

驴行阳朔

  《驴行阳朔》是我以前的同事白洁写的散文游记,她和我几乎是同一时间来的公司,是公司里有名的才女,典型的深圳文艺女青年,吟诗作画,无所不能,风华绝代,才华横溢。下面这篇她写的游记大概写于几年前,文中的插图是我去阳朔时候的图片,以下是全文。

  放假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比如我,实在是件无聊的事。如果毫无创意也好说,大可以在家里间歇性地睡上三天,只要坚持睡完元旦,就可以在某一天早上,神采奕奕的去上班。可是身为一个娱民,自认为还有那么一点尚未泯灭的情趣,所以这个假期还是决定出去。脑子里不断跟自己碰撞出无数火花,最经典的就是一分钱不带骑破单车(注意,单车一定要破,这很重要)去做三天的霸王旅行,捧场人不少,可一说到几时一起上路?歇着吧您。于是这个伟大构想的最大功用就是哄自己睡了几天的好觉。眼看元旦迫近,一哥们教导我说,象你这样有点儿现代又有点儿附庸小众的女青年,最好是揣几个钱去阳朔,特合适。又逢一曾驴过阳朔的同事特地发来阳朔攻略,吃住行指点的妥妥当当。于是决定去阳朔,一个人。

象鼻山

  原本是一个同事及其家眷一同前往的,当然我们事先约定,自上车起三天内,大家谁也不认识谁,假装自个儿都是独行侠。这哥们后因夫家的原因,临时改了主意,不去了,票是退不了了。于是我怀揣着三张车票,趁着夜色,大款似的奔了银湖车站。身上背着旅行包、休闲包、摄影包及三脚架包,俨然一头气派的驴。一上车,卖票的就冲我嚷嚷,大抵是指着我的鼻子或嘴巴或看脸上有什么其他好指的部位,义愤填膺地说“她居然一个人占俩位子。”我的脸刷了红了起来,第一次体会到当富人其实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但为了不辜负同事极其老公的400多块钱,我还是涎着脸,并脱了鞋,忍气吞声地横亘在两张椅子上。前排一姑娘掉转头,迷惑而又同情地跟我说,“你不知道坐飞机也可以去阳朔吗?” “......??”

  到阳朔是第二天凌晨6点多钟,天还黑着,有点冷,但空气新鲜,我跟在同车的一拨人后面摸向西街,一路敲旅店的门,原来是需要提前定房的,同事推荐的几处旅店都没了房,情急之中,同行的那拨人中一好心的姑娘说,“我们定了一个六人间,正好空一个床,一起住吧”。感激之余,欣然接受了同居的邀请。我们三男三女住在一间雅致的木屋里,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为驴们之间的伟大友谊,闻着新鲜木料的香气,幸福地睡了过去。

  一个早觉醒来,正好上午10:00,天已大亮,走出旅店,看到了人们传诵以久的西街,一条石头铺就的步行街,窄窄的,两旁店铺林立,酒吧、旅馆、个性小店。基本上是木质的门面,怀旧中透着现代。白天的西街更象是个集贸市场,或叫驴市。沿街过去,各地的驴子们三五成群地在街边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筹划着一天的行程。这里的店铺基本上是为驴们而服务的,多功能的,比如酒吧楼下可以用餐,楼上是旅社可以下榻,门口还提供各色的性能良好的山地车,供租用,一天15块钱,任骑。

山地自行车

  我租了一辆车,开始一天的行程,去大榕树和月亮山。久违了骑单车的感觉,在群山环绕的公路上一路狂奔,用口哨和不认识的驴子们打着招呼,一路上,不断收到各种新年短信。沿途的山,高而俊朗。你象骑在他们的怀里,空气是甜的,一股小资情绪顿时涌了上来,本想在车上赋诗一首,一时陷入了思维的死角,却想起了一句恶俗的广告词,套用一下“今年过年不骑车,骑车就要在阳朔。”可见,我这个人对山水没什么心得,不过是喜欢折腾自己而已,骑着粗笨的山地车,心情愉悦的喘着粗气,越汗流夹背就越得意,我是驴,所以我快乐。驴和猪,是我最推崇的两种牲畜,驴的自虐和猪的自恋,这两种美德已经成为现代人快乐的源泉了。好象扯远了。。。冬天的阳朔多少有些萧条,沿途经过田园农庄,勾起了儿时在姥姥家的美好回忆,不过一些农社已经不复古朴,修得挺气派,贴了瓷砖,透着对城里的向往。

遇龙河

  在大榕树遇上了农家石大姐,蹭她家的竹筏在古树边的江里胡乱划了一阵,上岸后去了石大姐的家,农家古朴的小院来了客人,腿脚不太灵便的奶奶也出来迎接,石大姐的15岁女儿长得比我还高,叫茉莉,好听的名字,小茉莉透着山里人的灵气,大方又有一点寡言,默默地帮我剥自家种的釉子。我一口气吃了俩釉子(是因为不要钱吧,平时没这么大饭量)。石大姐家新起的三层小楼,没有装修,四处透着风,屋里陈设很简陋,除了日常的用品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坐在空荡的厅堂里吃着釉子,跟奶奶聊天,奶奶的普通话说的极遛,让我惊讶,奶奶总是笑的,笑起来很好看,年轻时也必定是个美人,我这样在心里恭维着。下午由茉莉带我去月亮山,临走,石大姐还给我揣了一釉子,并嘱咐,晚上回来吃饭。乡里人的淳朴就是让城里人不费什么周折就可以又吃又拿,只要付出一些感动就可以了。于是,我顺势,心头一暖。

  从月亮山回来,天色已经有点晚了,因为一早在西街订了房,终于没有吃上石大姐的晚饭,那三代母女和一顿农家饭,直到现在还惦记着。赶回阳朔,途径蝴蝶泉目击攀岩,并在一小时之内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

  晚上回到西街的旅店,冲了一个热水澡。出街来觅食,晚上的西街才是真正的西街,十足小资。到西街泡吧腐败是来阳朔的驴们必做的功课。一天暴走或骑车后的驴们回到这里,夜生活也就开始了。在Anna的酒吧里,我要了一个麻婆豆腐(???刹风景)。看女老板留着长长的马尾辫,很有风情,菜单扉页有一段英文,落款是Anna,看了才知道这是一个国画世家,Anna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画家,Anna本人也学国画。环顾四周,酒吧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于是我上前,挨个瞻仰,假装看懂了,意味深长的坐下继续吃麻婆豆腐。聊过之后,知道女老板并不是Anna,是Anna的姐姐,心想Anna是个什么样呀,必定是飘逸的。

  酒足饭饱之后当然是逛西街,沿街过去有许多个性小店供你留连,比如扎西德勒,就是西藏风情的个性小屋,不少西藏的工艺品任你淘。随手在街边烤几串羊肉串,边吃边跟店主讨价还价。随处可见的西洋驴也是西街的一大风景。偶尔牵手而过的一对英姿飒爽的同性恋人,一坐在酒吧门口,留着大胡子、穿着清朝太监服的喝多了的西洋驴,冲着大街自言自语,这时候如果跟他对话,英语水平一定见长。因为有了各色的驴们,这里跟北京的三里屯和上海的衡山路都有了区隔。虽然是简陋的陈设,廉价的啤酒,没有乐队的轰鸣,但每个人身在其中,都俨然是贵族,因为是驴嘛。记得INTERNET风行的时候,流传这样一句话:“今天,你逼着你死了吗(BUSINESS)?”当CEO、CIO、COO、WCO们流行起来的时候,就演化为“今天,你O了吗?”既然是经济疲软、娱乐横行、驴子当道的时代,我们也不妨套用一下“今天,你驴了吗?”又扯远了。。。话说在攀岩酒吧,老板攀岩第一人老铁正在室内练习场爬上爬下。灵巧如一只猴子,让我绝望的企羡。酒吧也是攀岩俱乐部,是岩驴们聚集的地方,晚上在这里喝酒,撞上了广州来的一群驴子。驴们在一起,不需要彼此递名片,喝一杯酒,就可以一起上路。正如攀岩酒吧里的一句话:“in god,we trust. in climb,we trust.”在放过一阵烟花,攀过一阵岩,喝过一阵本地啤酒之后,我们相约明天的暴走。

九马画山

  第二天一早,搭顺风车一小时到兴坪,沿漓江暴走到阳堤。中间要过三个渡,体味着南方的灵秀山水,传神的九马画山和灵动的倒影画布,一路美景与美驴相伴,造访沿途的村庄,蹭农家饭,虽然历经5个多钟头,并不觉得太辛苦,只是忘了时间,到阳提,已经没有了渡船,于是我们在岸边一阵驴叫,终于惹来了已经下班的最后一班渡船。过了渡,一家伙还得意说,我们的时间掌握的恰到好处。没想到,回阳朔的最后一班车也刚刚开走,要到12公里以外的大路口才可以拦得到车,这次可没那么走运了。天已经全黑了,不曾想就在此时,突然涌现了桂林来的两大款,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上演了一出“大款救驴”,让我们搭了顺风车到大路口。没想到山野之中还有大款出没?这让我对阳提及大款都肃然起敬。

漓江

  当晚离开阳朔,在回深圳的车上,两天来的骑车、攀岩和暴走开始出现临床反应--腰酸背疼。当然还不止这些,我对阳朔的好感,来自她带给我的快乐,毫无理由的快乐。如果你去过草原,你会发现笼罩你的是巨大的静谧和孤独,直入你的眼,直抵你的心灵。有时让你不堪撞击。面对草原,有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上帝,蓝天在你头顶上,草原就无声无息的躺在你的脚下。面对海,你有时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绝望的沙。而在阳朔,你就是一头简单而快乐的驴。

桂林

深圳光明农场游记

  补发一篇游记,是在2003年4月份和同事去光明农场的活动。

  光明农场位于深圳西北部,到处青山绿水,仿若世外桃园。作为深圳一个绿色环保的天堂,常有港及国内外旅游团体来光明农场旅游。

  我们初到农场,发现这里环境真不错,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道具和节目。

  我们部门的人喜欢打野战,于是就先去光明农场里玩打野战了。

打野战

  穿上迷彩服,戴上透明面罩的专用头盔,再握一支新型的彩弹枪,还瞒象那么回事的,野战教官煞有介事地讲解着“武器”的用法,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近距离射击,而且头盔一定要戴好,前往别摘下来。

打野战

  接下来,装上彩弹,我们分成两队,战斗正式打响,呵呵,比起打CS可不太一样啊,偷袭和爆头都不太容易了啊。

打野战

  打完野战,大家兴致都很高,一起拍照留念,后面那位意犹未尽,还在那里瞄准呢。

  接下来,玩“双人情侣自行车”,就是一种挺奇怪的自行车,要两个人前后来骑,美其名曰“双人情侣自行车”,骑车去感受附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实在是一种享受。骑在后面的感觉其实非常舒服,不用担心方向,可以欣赏风景,再抬眼看看前面那熟悉的后背:温馨、浪漫的幸福感觉油然而生。

  然后玩的是滑车,坐上新奇刺激的滑草车,双脚舒展地放在车上,抓好护杆,从山坡上向下飞驰。车速越来越快,越接近缓冲坡便越飘然欲仙……过程虽很短,却有非常刺激的感受。在这里名副其实的当了一回“草上飞”。

  滑草是一种很累人的运动,在滑雪鞋上装上滑草履带,跟滑雪差不多,速度稍差些,还很容易摔跤,我摔了多次之后,就决定躺在草地上休息了。

打野战

  最后我们去做光明农场的气球。坐上气球高高地飞上天去,可惜的是气球飞的并不是很高,感觉不刺激啊。

  总的来说,光明农场的游乐项目还不错,除了个别的以外,比如下面的项目就太···

打野战

2005年12月12日星期一

破解图片验证码限制的一般思路

  相信大家都有在论坛灌水的经历吧?但是如果你连续发表统一内容的东西在论坛中,不久论坛的整个板块就全是你发表的信息了,其他信息全被挤在了后面。假设你发表的信息够多,版主都删不完时,那么这个论坛基本就报废了!其他的商业论坛也意识到了防止恶意灌水的重要性,纷纷使用了一些防止恶意灌水的措施,有发贴间隔时间的限制、同一IP地址的发贴数限制、内容不能重复等,但是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点,由于论坛使用的是一个公用发贴表单,需要突破唯一的难点是验证码。(为了防止某个黑客对某一个特定注册用户用特定程序暴力破解方式进行不断的登陆尝试或是防止不断提交某网络信息而采用的一种网络通行方式。随机生成字符信息放入图片中,防止计算机直接识别。比如招商银行的网上个人银行,腾讯的QQ社区等等)

  验证码分为如下几类:数字型、字符型、符号型、综合型。

  一般验证码属于数字型的,不过有的图片中生成了不少彩色和黑白的噪音点(指验证图片上的斑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识别呢?传统的验证码识别方式很简单,由于数字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提取每一幅数字的图片(没有噪音点的)然后把每一个特殊数字独有的象素位置记录下来,然后在网络上提取需要破解的特征码,祛除噪音点,对其位置和记录位置进行比对,那就是么就能确定相应的数字了。

  总结一下传统的就是:

  1.先分析验证码,前景颜色是否不定

  2.然后把验证码的宽度/验证码文字个数,比如一验证码下载后宽度为60,有4个数字,那么就60/4=15,然后保存每个字,如果只有数字保存0-9数字到位图文件,如果英文那更麻烦点,0-9,A-Z都要保存到位图,位图的前景色都不变,保持一种颜色,背景随便你改不改

  3.如果前景要变则将文字统一为同种颜色,每个数字0-9的点阵都有个公共点,取该公共点颜色然后把前景全部统一成一种颜色,比如白色{255,255,255},位图的结构是BGR,而不是RGB

  4.然后进行比较,如果验证码的一点为白色,第2步保存的位图同一点也是白色,那么频率增加1

  5.最后频率最高的就是验证码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个post程序了,这个太简单了,代码你就自己写吧!不过也要做到如下细节:做成多线程程序进行发贴,不然程序会失去响应的。最好是可以导入大量的代理IP的,然后就是发贴的内容最后加上几个随机字符,这样可以防止重复贴的过滤!最重要的,只是做测试,发贴量不要太多、不要乱发广告贴!

  其实上述方法已经不是只是对验证码进行识别了,完全可以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比如说手写体识别、车牌识别等等,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加工,比如说圆形检测,多边形检测等等。所以说从网络安全技术中,也有很多东西能造福社会,还等待我们继续创造!

2005年12月10日星期六

为什么广东人不看央视

  刚才在论坛上看到一篇不知道谁写的文章,说大多数广东人不看央视,文章的跟贴很多,讨论也挺热烈。

  大多数广东网友都赞同,一些北方网友则攻击广东人写此文目的险恶,是瞧不起北京人云云。

  我自己也算是一个来到广东的北方人,我刚来广东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因为香港的四个无线电视台的节目的确在娱乐性和真实准确性都比内地的强,刚开始的时候,本地有线电视还没有拦截和插播香港电视的节目,那时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就新闻节目来讲,央视的新闻联播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闻,全是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行踪、会议和活动,没有我们想看的内容,还不如直接上新浪网看新闻方便。而香港台的新闻则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虽然新闻内容很多是负面新闻,比如某地又有禽流感了,某处又发生游行示威了,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反动”新闻也照播。电视片的节目也很精彩,虽然那些剧集都是粤语的,但是都有中文字母,听不懂却可以看懂,很多搞笑的节目在内地都是看不到的,让我更惊讶的是,有一次香港的电视台竟然在午夜后播放朱茵的三级片《强奸2制服诱惑》,虽然里面的一些片断被剪裁了,但这也令大多数内地人目瞪口呆了。

  即使是电视台的广告,香港的电视广告也很比内地电视广告有看头,可惜的是本地无耻的有线电视却从这里发现了发财的途径,无耻地通过插播的方式将香港的电视广告换成本地有线电视的广告,真是恬不知耻。

  就内地这些电视台这样的道德素质,请问,你们有什么资格让我们看你们的节目?你们配吗?请你们在做电视节目之前,先回小学里学一学怎么做人吧。

CCAV

  附录:绝大多数广东人不看CCTV

  绝大多数广东人不看CCTV,这是铁的事实。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火暴10-20年的春晚,很多广东人甚至还没看过。

  并不是广东人自以为是,不是谁有文化谁没文化、谁瞧不起谁的问题,只是一种存在,无法否认的存在,只有承认这种存在,才能解决问题。至于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港台节目丰富

  无可否认,电视首先用来娱乐大众。由于地域关系,广东人从有电视开始,都习惯收看香港的电视,主要为香港的无线电视(翡翠和明珠)、亚洲电视(本港台、国际台)。无可否认,香港的影视娱乐节目丰富发达,综艺节目、连续剧、电影都非常吸引大众。人家是私营电视台,主要面对观众,靠收视率来取得效益,香港同行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不象中国的电视台都是官办,不精彩不行啊,中国的朋友有不服的,但你不服不行啊同志。

  有人说CCTV10就很好,可你不知道,CCTV10的精彩节目同样来自美国的国家道理频道,播出也比香港的要慢得多,无线的明珠和亚视的本港台,都是英语节目为主,主要节目都来自美国。举例来说,以前央视播出的影视《兄弟连》和《飞棍之谜》,人家香港明珠台N年前就播过了。

  2、新闻节目的快速真实

  这一点就不必多说了。香港的电台、报纸什么新闻都敢播(当然,背后是否有不敢播的就不得而知),但亚视和无线肯定是什么都敢播的(国人爱看的凤凰卫视,如果也说是敢播的,会被广东人香港人笑掉大牙了)。反正很多的重大消息,我们都率先从港台里知道的。这点说太多了出不了贴,打住。

  3、地域文化的差异

  普通大众来说,电视主要为了娱乐。广东是典型的南派文化,你别指望北方人会爱看粤剧,同样你也别指望广东人会爱看东北的二人转。但问题恰恰在这里,中央电视台由于地域的关系,娱乐节目主要以北方文化为背景,电视小品一年到头是东北腔、陕西腔、山东腔、河南腔,那几个所谓的赵本山、郭达、潘长江(其他实在记不住了)一出口,保证广东人马上就转台。轮唱歌,国内的歌星不比港台的强,论搞笑节目,国内的也强不过曾志伟、吴宗宪。

  广东人也有爱看普通话的小品的,如早年的陈佩斯朱时茂,人家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不象郭达的陕西话那么难听。可人家早就不在央视露面了。多几个陈、朱或者可以把广东观众南方观众拉回央视。

  好像老人家说过,文艺是为广东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汉文化为主体中国文化也是南北文化境界分明。央视以北方文化为主,也没有什么不对,广东以港台文化为主也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国家应该允许影视行业的竞争,让南派的广东电视也给予参与全国性电视台的竞争,不要独尊央视一家,这才符合先进文化的表现。
 

被遗忘的纪念日:一二·九

  今天是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七十周年,不过,这个日子似乎被遗忘了,看遍了今天所有的媒体和网站的新闻,都没有一个地方提到了一二·九。仿佛七十年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真是可叹啊。

  什么是一二·九运动呢?这里有一篇新华网的资料,代表了目前官方对一二·九的定义。

  一二·九运动

  一九三五年一二月九日,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一九三五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一二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一二月九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看完上面的定义,很多人会发现,今天四月份似乎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结局也很相似:上海一个叫汤晔的倒霉小伙子,因为发放“上海地区抗议日本右翼活动的详细说明书”的传单,而以“传播虚假信息”为名被判刑五年。

  对于一二·九运动描述,很早以来我就发现里面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因此我一直都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一二·九运动当时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谁会从中受益,为什么第二年就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为什么张学良获得自由后却再也不肯踏上大陆一步?

  毛泽东曾经于一九三九年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有一篇讲话,里面提到了一些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红军经过了万里长征,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十一月下旬,在富县还打了三场仗。并声称“一二九运动中共产党起了骨干的作用。没有共产党作骨干,一二九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

  综合上面的一些说法,我们会被这非常的奇怪历史逻辑所迷惑,一九三五年红军已经被围剿的只剩下几万人,溃退到陕北的山区,处于一个自身难保的处境,它靠什么来“北上抗日”?为什么他们不关心自己的存亡却去关心“北上抗日”?如此高调的宣传抗日,其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借抗日战争的时机利用日本人打击国民党,自己获得喘息之机,并趁机发展壮大并最终夺取政权?为什么八路军在抗战中打的最大的两场战役,其中之一的“平型关大捷”,日方统计只损失了两百人,另一个“百团大战”,毛泽东是根本不赞成的,认为“暴露了实力”,彭德怀率领的军队对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模骚扰和破坏。但彭德怀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后来成为了他反对毛泽东的“罪证”。

  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发生的时候,虽然力量微不足道,只控制着江西省南部的一小部份山区,可是在抗战结束的时候,却拥有将近一百万正规军和一百二十万民兵,为以后打下江山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毛泽东的发展壮大、保存实力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后来得到了天下,而蒋介石则在抗战中元气大伤,和日本人两败俱伤,最终失去天下。

  我认为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中处于一种“捣乱”的作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干扰了蒋介石的抗日路线,迫使中日战争提前爆发。西方有论者言,一九三七年中日全面开战,对中国而言,早了两年,对日本而言,则晚了两年,如果早两年开打,则日本可以轻易征服中国;若晚两年开打,则中国可以独立抵抗日本,从其间的差别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功劳。事实上,到一九三六年,蒋介石已基本上在政治上,军事上统一了全国,经济上,一九三六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达到上世纪前半叶的最高水平,这样中国才能与日本展开一场持久的胶着的战争。若中国能再有两年的平稳发展,便能独自击退日本,当不是虚言。

  代表中华民族精神而与日本正面抗拒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和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正是由于中国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使得在“九一八”以后的特殊时代,分裂的中国国民党几乎神奇地立即团结起来,蒋介石以他的智慧、坚忍和毅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领导中华民族战胜了外部的强敌。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首先是尽力避免战争爆发,日本政界的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也认为中日之间的战争对双方不利。但在日本狂热的军人的鼓动下,军人浪人不断地在华挑衅,局面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国民政府不得不进行战争的全面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和精神的准备,也开始了“攘外安内”的策略,来解决有苏联的国际背景,并且掌握有军队的共产党问题;同时尽量延缓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在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同时,遵照“一面交涉,一面抵抗”的原则,忍辱负重,以换取准备战争的时间。这是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期间的基本战略和策略。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所制定的战略和策略是成功的,只是“西安事变”的出现,使得“攘外安内”的策略半途而废,而有抗战胜利以后的形势的剧变。

  以下文字为转载佚名的一篇讨论蒋介石为何不同意“抗日”的文章,对于蒋介石的政策有了很详细的说明。

  蒋介石为什么不同意抗日的主张,最后激发出西安事变?从常识和逻辑来说,当时连一般老百姓都无法容忍日本侵略,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中国领导人,蒋介石怎么可能就不准备抗日呢?从蒋介石的一生可以看出,尽管他和毛泽东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份子,这点从后来他和毛泽东都无论如何要坚持“一个中国”可以看出。蒋介石宁肯中华民国忍辱退出联合国,也绝不放弃大陆版图,更不走台独。

  而且八年抗战的历史事实已证明,蒋介石不仅坚定抗日,而且领导了整个抗战(国民党部队承担了主要战场,共产党军队仅是敌后打打游击)。据香港学者李谷城的研究统计,八年抗战,国民党军队伤亡340 万人,共产党军队伤亡61万人。从牺牲的人数大小也可以看出谁在承担主要的战场和责任。

  从台海两岸出版的史料都可以证实,蒋介石并不是不抗日,而是在抗日的时机上和张学良有严重分歧,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即抗日之前,先统一内部,清剿红军。这种政策主要出于两个考量:

  一是当时中国虽结束了军阀割据,但政令难以统一,尤其是共产党不仅仍拥有军队,并割据陕北一方。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最大不同之处是,蒋对共产党有相当的了解,深知如果不铲除红军,它会利用抗日之机得以发展壮大(后来的历史正是这样演变的)。

  蒋介石苦心经营的五次围剿红军和共产党,虽然前四次失败,但第五次获得成功,红军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溃退到陕北的红军仅剩下几万人,蒋介石多年的艰苦剿共,终于有了眉目,他怎么让它功亏一篑呢。

  二是以当时中国的国力无法与日本匹敌,必须尽量争取时间,以储备力量。史学家黄仁宇在《从大历史读“蒋介石日记”》一书中说,当时蒋介石“深知两方的实力,如即此仓卒应战,只有自取败亡。”因此蒋的策略是,尽量避免全面抗日的爆发,以争取时间组建更多师团,建造兵工企业,构筑能够对日作战的国家能力。

  1934年,蒋介石就把为抗日而建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直属蒋直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大后方创建军工厂和重工业。西安事变时落到张学良手里的蒋介石日记中对这些国防设计有详细描述(这也是促成张学良醒悟的原因之一)。在西安事变前一年,蒋介石还坚持“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

  但蒋介石为什么不把他的想法告诉群情激昂要求抗日的中国民众呢?“918 ”之后,日本内部对是否攻占整个中国也有分歧,当时日本政府向“国联”(国际联盟)提出的对华五项条款,其中主要有“有效保护日本臣民在满洲之一切和平业务,尊重日本在满洲之条约利益”,日本“尊重中国土地之保全”。虽然这种条款是完全不合理的,但中国仍有可能和日本周旋,拖延日本全面入侵中国的时间,以积蓄自己的力量,从长计议。因此如果作为当时中国领袖的蒋介石公开这种战略部署,等于告诉日本人,中国正卧薪尝胆,准备全面抗日,会刺激日本鹰派提前全面侵华。因此国人当时多不知蒋介石的这种国防设计。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中国人慷慨激昂,誓言抗日,尤其是大学生和小知识份子们,更是游行示威。在高喊“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文化背景下,很容易热血沸腾,难以听进去理性的声音。

  当时中国知识界对此保持清醒头脑的是胡适和他的弟子傅斯年等人,胡适发表“华北保存的重要”一文,主张“停战谋和”,指出以中国之国情“不足以对日言战”:“战则必大败,而和则未必大乱”。胡适后来还提出,“日本倘能自华撤兵停战,中国不惜承认满洲国”。胡适为文解释说,当年比利时曾被德国占领,法国割两省给普鲁士,都是由于实力悬殊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后来有实力又收回。

  但胡适的见解不仅无法成为主流声音,而且被指责为“汉奸”“卖国贼”。胡适当年曾感慨:中国有古训“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应该再加一条“时髦不能跟”。胡适和汪精卫的本质不同是,一旦所有谋和手段失败,日本进攻全中国,胡适则坚决主张全民血战,直至最后一寸土,最后一个人。这也是后来他为什么打破不做官的自律,在蒋介石的几次恳请后同意到美国做“中国大使”争取美国援助的原因之一。

2005年12月9日星期五

招行信用卡和中行信用卡的对比

  今天我注销了我使用有两年的中国银行的人民币信用卡,以前用过的中行国际卡和附属卡较早也停了,目前我已经把我所有的中行信用卡都注销了。

  我的信用卡使用历史比较早。2002年12月招商银行推出一卡双币的个人信用卡的时候,我就成为招行的第一批用户。后来中国银行到我们公司推销其信用卡,我也就办了3张中行的卡(人民币主卡,附属卡,国际卡)。我这里将这两种信用卡进行一些对比。

招行信用卡

  年费:中行的信用卡年费是每张卡50元,招行的是100元。招行目前实行刷卡6次免年费,实际上算取消了年费,不知道这项优惠能持续多长时间。中行信用卡可以使用积分来抵消年费,消费5000元的积分可以抵消一年的年费。

  网上银行:招行的信用卡一开始就有网上银行,其专业版的网上银行则更加安全。中行人民币信用卡没有网上银行,国际卡有WEB界面的网上银行,但功能很少。

  服务:招行有800免费服务电话,一打就通。中行信用卡是95566收费电话,而且以前很难接通人工服务,不过现在招行的800电话也开始难打了。

  信用额度:招行的信用额度控制相对来说比较灵活一些,一开始招行给我的信用额度只有8000元,不过随着我后来频繁地使用招行卡消费,招行就主动将我的信用额度提高到13000元,这很出乎我的意料。中行则需要去柜台申请提高信用额度,并且要给出相关的信用证明。

  一卡双币:招行的一卡双币非常好,美元卡和人民币卡同时使用一个卡号,很方便,我用招行卡在国外消费美元,全部都可以成功消费。中行分两个卡,不是象招行那样共享额度。美元消费和还款不方便。

  美元还款:招行可以通过电话来设置人民币还款美元。中行则要去柜台办理。

  消费通知:大额人民币消费,两个银行都会发短信立刻通知。招行信用卡消费后,第二天就可以看到帐单,并提供每天电子邮件对帐单的功能,非常实用。中行信用卡什么都没有提供,只有每月通过信件邮寄帐单,没有网上查询,只能等到月底才能看帐单,很不方便。由于招行的卡可以在国外网站用美元消费,因此有一段时间,每当我在国外网站消费了美元,哪怕只有5美元,招行的小姐就立刻打我手机向我确认,我开始以为只是临时的,没想到以后每次美元消费他们都来确认,烦的我只好打他们客服电话,警告他们停止对我进行电话骚扰,之后他们才停止了美元消费确认。中行则从来没有电话消费确认过。

  销卡:招行销卡很方便,只需要打800电话就可以注销信用卡。中行则必须本人带身份证去开户银行的柜台才能办理注销手续。他们是上门来推销信用卡,但是我注销的时候却要坐一个小时车去他们的分行去注销,很不方便。

  消费积分:招行的消费积分实在是笑话,有和没有其实没什么区别。中行的消费积分按年度,可以换取一些小礼品,其礼品内容相当丰富,有日用百货,还有小家用电器,很实惠,这一点招行应该向中行学习。

  我的选择:通过几年来使用2种信用卡的经验,我感觉招行的信用卡无论是从功能还是服务上都好于中行,因此我也就逐步注销了中行的信用卡,希望招行能够继续在信用卡上努力,不要辜负了我们这些老用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