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谷歌巴西街景地图发现尸体照片

  据Gizmodo巴西站报道,谷歌巴西的街景地图服务近日刚刚上线两天时间,就被巴西网友在其中发现了两具尸体的照片。

  这两具尸体分别被发现在里约热内卢和贝洛奥里藏特市。照片最早由Gizmodo巴西站曝光,随后在巴西网络上被网友疯传。一具尸体侧卧在里约热内卢的街头,另一具尸体有警车在一旁,在贝洛奥里藏特市街头发现,可见巴西在市区内的犯罪率也非常高。

  这两个街景地图的链接分别在这里这里,不过你如果试图点击链接,不会看到图片,因为谷歌已经撤下了这两张图片,图片所在的位置现在只剩下黑色的背景。

  这里是谷歌对去除这两处巴西街景图像的声明:

  我们在我们的产品中发现问题非常严重的不适当的内容,我们被告知这个消息后,迅速删除了图像。对我们来说,隐私和用户的选择仍然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些非常手段,如果人们看到了他们认为是不合适的街景地图,他们可以使用地图上提供的工具很容易地向我们报告,不合适的图片会被迅速而及时地清除。

  下面是来自Gizmodo截取的原始街景地图图片,警告,点击查看大图可能会引起不适,请慎重点击。

谷歌巴西街景地图发现尸体照片

谷歌巴西街景地图发现尸体照片

搜索引擎的新浪潮

  百度做说吧,网上有两种讨论的声音,媒体或社区?笔者的研究看法,百度做说吧,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社区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带有复杂动机的故事,它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一个媒体或社区型的微博。从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来预测,我们认为下一轮的浪潮是I2I。

  一、百度为什么做说吧

  1.首先从公司的定位讲起

  百度的定位是搜索引擎,一旦变成百度是一间经营综合业务的IT公司,它就会从中国搜索引擎排名第一的位置退下,被原来的老二或老三打败。因为,这个时候的百度已经不再是意味着“搜索”。

  百度做说吧,本质仍是为搜索引擎服务,完善即时信息的搜索。Google的实力很强大,在美国也无法颠覆推特和脸谱。百度要做“中国的推特或脸谱”,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百度说吧面前有两大强劲对手,新浪和腾讯,新浪是互联网的声音,腾讯是互联网的关系。

  百度说吧面对新浪微博这种强大的对手,无法讲我就是“中国的推特”。一万人的声音比不上一百个领袖的声音。什么是领袖?他后面有队伍,一个领袖后面有一万人,一百个领袖就是一百万人,一万人的声音怎么会比一百万人更响亮?新浪多年来坚持做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树立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是百度难以超越的。百度只有实行差异化的定位,避免直接竞争,谋求错位发展。

  百度说吧的定位转向社交方向时,又遇到了腾讯,你没有杀招,无法干过腾讯,于是百度说吧就推出了实名认证,借实名认证来重塑社交价值,做大自己的微博产品。

  2.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做搜索引擎产品的腾讯、搜狐、网易都在做微博产品,网络传闻新浪也要做即时信息的搜索。腾讯收购了康盛,可以加强社区势力和地方化的广告推广,借助地方门户和社区应该能做到针对市县级投放广告,这是百度的短板。在二三四线的城市和农村市场,腾讯的搜索引擎和联盟广告可以快速突破。搜狐和阿里巴巴合作搞搜索,阿里巴巴也收购了Phpwind,这对百度的压力也不少。百度的竞争对手都有微博产品,百度不可能无视这种情况,导致在即时信息搜索的战局输掉。

  3.中国式的经营思想

  推特收了Google的授权费,允许抓取内容做即时信息搜索。以后中国的微博向搜索引擎收取授权费用也可能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是这几大门户都有搜索引擎的时候,一是你必须要交钱,二是可能不让你抓取信息。百度就可能会想,与其每年为某个微博付费几千万元,倒不如自己也做好一个微博产品,这样还可以避免终止合作的风险。

  二、I2I是搜索引擎下一轮的发展浪潮

  1. 什么是I2I?

  I2I就是将IP和ID的关系打通,实现跨站沟通,获知IP的背后是谁。

  假设,某老板做红酒生意,有一个手机短信群发器,路人甲走过来推销,说有10万个手机号码,但不知道都是谁的,某老板不要。路人乙走过来推销,说有 10万个手机号码,这些号码有9万个是老板的,1万个是经常买红酒的,某老板买下这些号码。路人甲为什么卖不出?原因是搞不清楚号码是谁的,找不到目标顾客。路人乙为什么能卖出?这是因为可以搞清楚号码是谁的,找到了目标顾客。

  如果一个网站实行实名认证,将手机号码比之于一个IP,将实名认证比之于手机的主人(ID)。这样,搜索引擎借实名认证就搞清楚了IP的背后是谁,像路人乙一样让手机号码变得值钱了(打个比方,炒卖手机号码违法)。

  2.搜索引擎能不能不做I2I?

  你可以不做I2I,但是你的对手做不做?腾讯的QQ客户端,从技术上讲可以最快解决I2I,了解IP的背后是谁?加速搜索引擎在用户行为方面的分析,让搜索引擎的广告变得更精准。腾讯发力网站数据统计会是早晚的事情。

  3.搜索引擎盈利的核心业务是什么?

  关键字广告。一个具备“I2I”分析能力的搜索引擎,肯定能大幅度提升关键字广告的精准营销。假设:一个IP为“111.111.111.111” 的用户张三登陆了实名微博,然后张三又登陆了另一个网站,如果这个网站又使用了这家搜索引擎的统计服务,同时又挂了搜索引擎的联盟广告。发生的现象是什么?统计服务根据IP为“111.111.111.111”告诉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广告系统,张三来了,快投放针对张三的广告。

  4.微博是什么?

  微博除了是媒体或社交,还会是一个自我曝光的平台。你正在做什么?你喜欢关注什么?你自曝的内容越多,登记的认证信息越准确,越是有助于数据分析,精准地向你推送哪些广告。你的姓名、地区、年龄、性别、学历、社会关系、爱好、收入、消费等数据,过去搜索引擎是很难分析的,要搞一大堆数据模型和恐怖的算法,结果还不是精确的。联盟网站挂着它的联盟广告,它的广告系统也搞不清楚每个IP的背后是谁?

  现在一下子就解决了。你实名了:IP111.111.111.111的访客叫张三,北京大学毕业,工商管理硕士,男,31岁,未婚,爱好旅游、摄影、体育和文学,年薪20万,住在北京X区X街,工作单位XX公司,职务XX部门经理。在微博发的图片是佳能单反(广告不要推尼康镜头)。在微博谈的是篮球(广告推篮球鞋,不要推足球鞋)。

  5.I2I时代让微广告崛起

  我在2010年1月就提出了微世纪和微商业概念,微博云信息的背后是商业价值。分析微数据的概念就是当微博客发布一条信息“我下周去北京”。微博客看到的酒店广告,这间酒店是在北京的,而不是在广州。如果你在Google搜索酒店,搜索引擎的广告不知道你去北京,你必须要用“北京酒店”的关键词。然后,这个ID去浏览其它网站的页面,也能看到北京主题的广告。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在I2I时代,这种想法终会变成现实,你在搜索引擎输入“酒店”,会预知你找北京的酒店,而不是要找上海的酒店。

  微广告是把广告投放给哪个人或哪类人,这是革命性的变化!一家销售高尔夫球会员卡的公司,可以在投放广告时候选择高管、老板这样的目标客户来投放,可以区分这是外资公司的高管,还是民营企业的高管?是大公司的老板,还是小公司的老板。如果客户想把高尔夫球会员卡卖给“张三”,微广告就会出现在“张三”的眼前。故此,微广告是针对目标客户的订制广告,属于一个广告计划,是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为目标的广告计划。

  6.微广告时代有巨大的利益链驱动

  我们听说过有搜索引擎把广告当作是搜索结果来展示。I2I时代不需要这样做了。这一千万的ID都是有能力投资第二套房的,在CCTV做广告不知道哪个张三李四会买第二套,可是这个搜索引擎的I2I知道住在广州某街18号1203室的李四想买;这两百万的ID今年准备买车,汽车品牌你要不要针对这些 ID投放广告;这两千万的ID是白领丽人,经常购买服装,服装品牌你要不要针对这些ID投放广告;这三千万的ID正在谈恋爱,鲜花网站你要不要针对这些 ID投放广告?

  三、网站数据统计的发展前景

  如果I2I是搜索引擎下一轮的发展浪潮,那么搜索引擎会布局收购网站统计公司,或者是要做大网站统计。从这点来看,经营网站统计是有前景的,它解决了“来者何人,报上名来”的问题。如果国内只有5家网站统计,每家值两亿,你全部买下来,价值肯定会超过10亿。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收购都做对了,网站集成统计和搜索引擎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站长也会乐意提高收入。做通行ID也是这种情况,一旦和商业模式挂钩,就能实现强大的数据营销。

  解决了I2I,解密网络谣言也相对容易多了。例如一个造谣帖,这是谁发的?过去只看到一个发帖的IP“111.111.111.111”,但是,如果这个“111.111.111.111”登录过其它网站有实名认证的关联ID,那么I2I的分析能告诉公安“111.111.111.111”是张三,通过ID和IP的相互侦察,张三还有什么网站的ID,这一年都上过哪些网站,浏览过哪些页面。还有,在造谣帖围观和发言的网民都有谁,他们叫什么名字。

  I2I还可以通过逻辑来判断ID是谁。例如IP“111.111.111.111”登录了十个不同的网站。

  1.通过某个网站的ID来认定。如果都没有使用ID,那么就通过下面的方式综合判断。

  2.通过地区来识别,如果大部分的统计都显示此ID的主人在广州,那么来自外地的IP可以初步排除。

  3.带有ID特征的网址链接结构,如name.abc.com和www.abc.com/name结构的页面,这些页面通常只有ID用户才会经常登录和停留较长的时间。当出现两个或三个以上的网站,识别率会不断提高。

  4.从来源上判断,IP“111.111.111.112”从搜索关键字来到这个name.abc.com的页面,IP“111.111.111.111”从收藏夹来到页面的,相比较,后面的IP更像是ID的主人。

  5.从客户端的反馈来判断。某些客户端会让用户参与产品反馈,或者扫描了什么上传,网页的浏览统计,你无从知晓这些数据,但是掌握数据的人可以。搜索引擎会不会借此分析I2I?它肯定不会公然对用户说“我们分析了你,然后针对你投放了广告”。

  如何通过IP、数据、逻辑和行为科学来判断IP是谁,应该还有更多方法,这些就留给专家研究了。最后的假设,一个人犯了事,跑路了,某日弄了假的身份证去上网,无意使用了以前的某个ID,假设警察已合法侦察ID的数据,那么他在上网时被捕会莫名其妙。他不知道,通过I2I能从一个IP或ID侦察他其它ID.

  I2I肯定会引发用户上网隐私的思考,甚至是声讨,但是一个公司去研究I2I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从法律和技术的层面去规避风险,因为他们不缺钱,也不缺专家和法律顾问。

  来源:简哲投稿,原文链接,本文仅为简哲创意实验室的看法,不代表文中提到公司的官方看法。

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

微软升级Windows Live Sync

  据国外媒体报道,6月份,微软对外发布了Windows Live Essentials 2011的测试版,并同期发布了Windows Live Sync和Live Mesh的测试版,使得用户能够同步不同PC或者是PC与云存储之间的文件和数据。

  近日,微软宣布,该公司将会合并Windows Live Sync和Live Mesh这两个应用程序,将其合二为一成“Windows Live Mesh”。

  据了解,Windows Live Sync能够使得用户同步两台Windows或者是Mac电脑,共享两台电脑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甚至允许用户同步微软软件的设置,其中包括IE和Office.

  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SkyDrive同步Windows PC或者是Mac中的文件。

  起初,SkyDrive仅提供2GB的存储空间,不过随着Windows Phone 7发布时间的逐步逼近,用户将会在云存储空间中存储更多的文件,因此微软将SkyDrive的控件升级为5GB。

  目前,Windows Live Sync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24万,平均每个用户同步675个文档,平均文档大小为1.8MB,并使用了240MB的云存储空间。

  此外,微软还宣布,在Windows Live Sync更名为Windows Live Mesh之后,该公司将会继续发展这一服务,进一步提高它在系统中运行的性能。

  Windows Live Sync是微软云计算平台,它允许用户同步、共享、存储和访问文件和文件夹,并且支持移动设备和网络云计算。

2010年10月1日星期五

程序员眼中的《盗梦空间》

  越来越觉得《盗梦空间》是给程序员们拍的了。那么进入一层梦境到底怎么映射到编程?是递归?是循环?还是简单的函数调用?

  对于一个进入梦境中的人来说是递归,一层层push进了再一层层pop出来,对于很多进入梦境中的人来说,是函数调用,因为停在某一层梦境中的人与其他进入更深梦境中的人是同时工作的。更加确切的说,进入梦境中的人算是程序中设定的全局变量,梦境中虚拟出来的人算是局部变量,而一个程序中一般不会只有一个全局变量,所以进入梦境不是递归操作而是函数调用了。每一个虚拟出来的梦境都是一个函数,可以由任何其他梦境任何时候调用(进入),进入此函数(梦境)的变量(人),一般还是要返回的,就是函数返回的参数了,此变量返回时作为人并非没有任何变化,比如Cobb给Ariadne在梦境中注入了一个思想,那么Ariadne作为变量返回时就是经过处理的了。一般来说编程中函数最好是返回参数的,要么是直接处理后得到的最终值,要么是得到的一个标志变量,但也可以不返回参数,也就是void型的,对应到电影中就是:进入此梦境中的人可以返回,可以不返回,永远留在梦境中。

盗梦空间

  为什么进入一个梦境中比前一个梦境(或许是现实)时间要变慢了?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们把现实世界看作主函数(main函数)的话,那么我们一般不喜欢在一条主线中写太长的代码,那么我们希望写一个函数来调用,写好函数之后,在此流程中直接写一个函数调用语句就行了,具体的过程就由此函数来完成,我们默认允许此函数用长一些的时间去完成逻辑功能,当然很多情况下处理时间越短越好。

  进入梦境的时候会选择进入谁的梦境,被选定的这个人在程序中就对应一个最主要的变量,这个人在梦境中如果被杀掉,就对应此函数中的主要变量有问题,不符合此函数(梦境)对此变量(人)的要求。此时就要throw exception并且return回到上层梦境(函数)。

  设计梦境的人就是编写此程序的程序员。此人也可以进入他设计的梦境,而程序员面对自己的程序也要不断深入,因为要找各种bug.如果此程序员留在了梦境中没有出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程序员出了问题或者说这个程序员写的程序出了问题。所以说选择一个好的造梦师(程序员)至关重要,所以cobb才会回到巴黎找他老师(也是父亲?没太弄清楚)要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并把她培养成一个优秀的造梦师。cobb作为一个造梦师,自身条件是很好的,可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总是抛不掉自己过去的或是生活中或是梦境中做的不好的场景,并且这些场景会经常出现在新的梦境中。对应地,一个程序员,如果总是沿用自己过去写过的程序,那些代码段自己以前写的时候或出现了问题或者问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在新的要求下并不符合要求了,或者写新的程序时候总是沿用自己过去的编程思想,或许那些思想并不适用于新的情况。所以一个程序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遇到问题即使跟以前遇到过的很像也要仔细地重新审视。打破常规,发散思维,这样一个程序员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作者:alexzhan,作者电子邮件:alexzhan12@gmail.com ,欢迎来信交流

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

破解周鸿祎的战术精要

  近两日,360再次出尽了风头,屏蔽广告的争议还没散去,出人意料的新故事又已经开始登场。张朝阳说,当今互联网的战国七雄是腾讯、百度、盛大、阿里、新浪、搜狐、网易,如果上面七家公司非要排出个座次,那搜狐勉强算是第七位了,但想必很多人都不这么以为,可能张朝阳这种级别的人物用的电脑太高端不需要用安全软件,所以他把自己算进了七雄里了。

  事物会两极双生,对立转化,地位的优势有时候会变成劣势,当张朝阳享受着高品位的生活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站那么高离绝大多数网民的距离实在太远了,也许可以说,当今互联网,大多数的大佬们对网民的理解相当少,当然他们自己可能不相信,但这是规律,视角往往是由位置决定的,当有的人作出“一百万一套的房子还喊贵,不要钱啊?”之类的表示,通常他们不是故作反问。

  但周鸿祎无疑是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应该是早期对搜索失败的反思带给他的财富,但是,360的对手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于是他们很自然的败了,这一次,360挑战的是东方不败的腾讯,只是,结局一如既往不会改变,360又将赢到最后。

  但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一件很出人意料的事,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按理,360要挑战腾讯目前还是不现实的,QQ被骂再严重也影响不到他的万世基业。

  1. 一条短信引发的大战

  片段一

  某日,周鸿祎突然收到一条消息,是360的某技术骨干x发来的,大意是公司有人开发了一个QQ监测小软件,发现QQ在扫描用户电脑的其他无关文件,其中包括360的文件,要请示下周总是不是该放出去。

  周鸿祎收到短信,琢磨了一夜,作出了批示:此事不得再提,但这个小软件检监测方向有点意思,日后可能用得着。

  片段二

  某日,周鸿祎突然收到一条消息,是腾讯网的某编辑y发来的,大意是由于360屏蔽各大网站广告,腾讯网内部会议作出决定,必须反击,公司内部正在创作和整理大量不利于360的新闻,准备两天后头条曝光,其中不乏#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 公安介入调查#这样的狠招,发短信呢也没别的意思,主要是大家都这么熟了,提前知会下周总。

  周鸿祎收到短信,一边若无其事的回复没什么大不了的,360从来不怕口水,一边连夜召集abcd商讨,最后定下了先发制人的策略。

  第一, 抢在腾讯网之前发布,转移网民的注意力,这样,等腾讯网再次发文曝光,人们都会认为那是刻意报复了,从形象上就变得低级被动了

  第二, 软件要单独发布,先探探腾讯的底线再说,输了就拉到,即使腾讯反应超级强硬,它的对手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隐私监测软件而已,要是情况好就添加进安全卫士

  2. 攻则有余,守则不足

  奥,前面胡诌乱侃漫天瞎猜的,只是个玩笑,好吧,言归正传,回到兵法注解上面。

  《孙子兵法》是一部很受人尊重的著作,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都是经过注解的,由于注解者并非孙子,于是也不可尽信书籍,那些专业的解读未必比也许来得精准。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叫“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

  这句话里后半句比较明晰,而前半段则颇有争议,何为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我个人之前所读的读本里是这样注解这句话的:防守是由于力量不足,进攻是因为力量有余,如果我的力量很强大,我就采取攻势,积极进攻,占据主动;如果我的力量比较小,比较弱,我就采取守势,进行防守,以逸待劳。但是该读本还额外表示,后世的史学家(指孙子后世的著名的很有名的史学家)怀疑,孙子在写兵法时这句话不小心写错了,应该是“攻则不足,守则有余。” 意思是:防御,常常可以做到绰绰有余;进攻,常常会感到兵力不足。

  但是放到上下文中,这两种解释似乎都很牵强,另外,曹操对这句话也有过注解,但是一样不能令我信服。于是第四种注解就出来,这并不是我原创的,是我无意中从博弈论书籍里看到的,觉得注解相当令人惊叹,是可以信服的。

  具体分析过程没搜到,只好凭记忆粗略模拟了,肯定没原作者分析的严谨,下面的数据好像也有些问题,但一时也没想明白问题的假设出在哪里,请见谅:

  回到古代的战场,让我们做出一系列假设,有一座城池正面临孙武的进攻,我们来守城。一般而言城池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为了简化我们假设孙武只可能进攻其中的两个门,即两个攻城点,敌我双方的队伍无论战斗力还是数量都相当,显然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是,城防不要高三丈,十万大军也攻不破一个三万守军的城池。我们主要还是在一个兵力数量上做文章。

  还需要继续假设。

  双方将兵力三分,在同等兵力攻守的情况下,我方占地利,胜利。若,攻方对守方兵力数量比是2:1,则地利不足以抵消兵力劣势,孙武方胜,城破。同样,如果兵力数量比是3:2,也算孙武胜。(为什么这么算,据说有一个兵力数量战力理论表示,战力跟兵力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3:2的数量会产生9:4的战斗力差别,这是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在假设以上假设成立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下是进攻方孙武胜算大还是防守方我等胜算大?

  如果孙武这样用兵,同时擂鼓呐喊要进攻东门、北门两门,我军也必须同时守卫两门,但是由于我们无法判断孙武在东北两门外的兵力配置是2:1还是1:2,又或者是虚张声势的3:0或者0:3我们只能赌。

  第一种情况,我方在必须在东门配置绝对数量的3才能胜利胜率是25%.

  第二种情况相同。

  第三、四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只有25%的概率赢。

  话说回来,不管上面的数据假设问题出在哪里,比较显然的是,在这个故事里,进攻和防守的胜算概率颠覆了我们平时的感觉,因为同样的兵力,居然进攻优于防守,这正是为什么,历史上居然有一万大军围困十万大军的奇怪的战局出现。

  以上这些更重要的是说明了进攻的重要性,因为在同样的兵力下进攻可以最大程度的把握主动权,这样比较符合孙子一贯的“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的积极战术原则。

  《战国策》里其实也有一句同样意义的台词:“强者善攻,则弱者不能自守。”

  3. 破解周鸿祎的兵法精要

  有了以上的结论基础,再回过头来审视周鸿祎,他就光环就会退去不少,成功不能预判,因为还涉及到对手的反应,而失败却可能是必然,所以,如果说你可以预判一场占据的胜败,那么逻辑上你通常只能这样表示:

  1. 某某必败。

  2. 某某可能有机会。

  尽管每一次360开战,我个人都预判360必胜,但从纯逻辑上讲,这是不对的,如果说战争最后必然要落到资源层面,那么以奇虎系的实力,他不应该无敌才是,所以,周鸿祎成为战神,不是因为他真是战神,而是因为他的对手愚蠢,不堪为将,他们或者不知天命,让私怨埋没了自己的判断,方向上就有问题,或者正面报复,没找准突破口,战术错误,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总意味舆论决定结果,那是意识问题,现在时代早变了,思维模式还停留在80年代。

  在以往的口水战里,只要周鸿祎一动作,触及到某方的利益,立刻激起一片反弹,但是?你反击你就输了,你口水战输了你输,口水战赢了你一样输,因为他是进攻方,攻的是你的弱点,用户反对你,你输了,用户反对周鸿祎,他又没丢皮毛。

  人家抓的就是你们这些弱点。很多人说360QQ大战,没有赢家,那是扯谈,除非QQ表示,只要用户装了360,QQ不给用户运行,直接逼迫用户卸载掉360,否则,360赢定了,但,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这即使不违反中国法律,也违反国际法律吧,腾讯的业务应该属于国际性的,所以,光脚的溅了你穿鞋的一身,腾讯是虽败犹荣,不要不服,悖逆民心,继续搞大,卸载了360,他还是会卷土重来,这是挡不住的。

  4. 决战境外

  读者们可能很难想象,我个人过去对于兵法的注解,居然是以魔兽争霸为题材的,很多战争的道理我是在玩暴雪的竞技游戏魔兽争霸时形象领悟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跟同学一起对抗,通常对战的情况是,你如果在基地外输了战争,那么还可以卷土重来,要是你在自己基地里防御进攻失败,那这一局你就输了。

  所以,你如果真想打败周鸿祎,让他也郁闷郁闷,这里有两大原则,每次他进攻你,你就默默受着吧,爽快认个错,把事结束,把漏洞补上,把错误的理念摒弃,让对手去成就你更优秀的文化,然而过段时间,过把战火烧到他家门口吧。

  堂堂战国七雄,英豪云集,周鸿祎之后,谁会成为下一个名将呢?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越石父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Firefox书签同步工具Xmarks宣布关闭

  据Xmarks的官方博客报道,美国知名社交书签服务和搜索工具提供商Xmarks周一在该公司官方博客中宣布,由于无法找到有效盈利模式,Xmarks服务将在今后90天内关闭。

  Xmarks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服务,效果非常好,能将我的Chrome书签同步到Firefox中,还支持备份恢复功能,在跨浏览器书签同步领域处于领先。然而由于运营上的失败,以及Chrome和Firefox均推出自建的书签同步工具,因此Xmarks的用户量预计将会随着Firefox 4的推出而减少,盈利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只得宣布关闭服务。

  Xmarks创建于2006年,公司原名称为“Foxmarks”,当时主要向火狐(Firefox)浏览器提供免费书签插件服务。2009年3月,Foxmarks更名为Xmarks。截止目前,Xmarks服务已向微软IE8、谷歌Chrome及苹果Safari等浏览器延伸。此外,Xmarks还在其服务中增加了搜索功能。

  目前Xmarks活跃用户量为200万左右,所收录网址达10亿个,但一直没能找到有效盈利模式。今年4月,该公司曾宣布推出名为“SearchBoost”的广告和流量分析工具。Xmarks希望通过SearchBoost,能够增加用户点击文本搜索广告的比率,并给广告主提供更为直观的流量分析工具。但该计划同样没能给Xmarks带来更多收入。

  Xmark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TO)托德·奥古尔尼克(Todd Agulnick)周一在该公司官方博客中撰文称,Xmarks决定关闭现有服务的原因是:用户群基数不够庞大,故而无法从各项服务中盈利。今年早些时候,Xmarks曾试图为自己寻求潜在买家,结果未能如愿。

  Xmarks首席执行官詹姆士·华金(James Joaquin)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我们曾试图通过为产品增加搜索功能来提高收入,但仍无法找到规模化的市场增长模式。由于火狐和Chrome已提供了免费的数据同步服务,这意味着Xmarks已走到了尽头。”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微软关闭Windows Live Spaces

  微软今天发布消息,微软即将关闭已经运营了四年的Windows Live Spaces服务,并在未来六个月中将用户转移至WordPress.com博客平台。

  微软和Wordpress共同宣布了这一消息,目前Windows Live Spaces拥有3000万用户,而WordPress拥有2600万用户。微软表示,将在2011年3月前完成博客迁移。在此期间,用户可选择将博客的全部内容迁移至WordPress.com,或选择下载保存日志文件。

  具体的迁移计划是:

  1、现在开始用户依然可以在 Windows Live Spaces 发布新文章。

  2、从2011年1月起,用户将无法再发布新内容,但已有文章仍是可见,用户可以选择迁移、下载或删除博客。

  3、2011年3月是最后的机会,Windows Live Spaces 正式关闭,用户在 Windows Live Spaces 的信息将被全部删除。

  如果用户选择迁移到 WordPress ,微软会自动将原 Windows Live Spaces 地址跳转至用户的 WordPress 博客,包括所有文章链接。此外,WordPress.com将与微软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相关联,当用户在WordPress博客发文时,Messenger将向用户好友的Feed发送通知。

微软关闭Windows Live Spaces

  现在用户访问自己的 Windows Live Spaces 页面,会看到一个要求用户向WordPress迁移的页面。当用户选择开设新博客时,将被自动引导至WordPress的注册页面。

  博客看来真的是衰落了,连世界最大的博客服务之一 Windows Live Spaces 也即将关闭,还有什么博客服务是可靠的呢,鉴于 Wordpress.com 经常被和谐,中国用户已经到了放弃 Windows Live Spaces 的时候了,下一个关闭的会是 Google Blogspot 吗?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博客已经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博客运营商会关门大吉,而依靠博客进行盈利的相关第三方服务,例如Bloglines等博客相关服务也相继关门,博客走向衰落已经成为事实。

  当然,这里所说的衰落的博客应该是第三方博客服务和博客托管商,独立博客和门户博客因为没有盈利的压力,不会因此而关闭,而所谓的博客转型SNS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国内以开心、人人为首的SNS网站同样也在走向衰落,流量也一直在下滑,游戏总会玩腻的,依靠SNS游戏进行运营都会存在这个问题,除了QQ空间之外,国内的SNS网站最终结果恐怕都会和现在的博客服务一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