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IT人士应当知道的10个行业内幕

  如果你打算从事IT行业或刚进入这个行业,也许本文下面的小内幕会吓到你,因为这些事平常都不会公开讨论的。如果你是IT资深人士,或许你已经遇到其中的大部分了。如果你愿意,请一起来参与讨论吧。

  这些内幕大多数是针对网络管理员、IT经理和桌面支持专业人士。虽然这些小内幕并不针对开发人员和程序员(这两类人员也有对应的小内幕。),但有些或许也适用于他们。

IT人士应当知道的10个行业内幕

  10. 虽然IT业的薪酬比其他很多行业要好,但有公司因此视你为其“佣人”

  尽管IT人士的薪水没有互联网泡沫之前要好,但和其他行业人士比较,IT人的薪资还算好点。在接下的几十年中,科技在商业和社会发展中所占分量会一直增加,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IT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会减少。

  然而,正因为IT人士的薪水普遍较高,所以有些公司认为给了你这么多钱,就把你看成是公司的“佣人”,拥有你的支配权,不管是不是在工作期间。

  例子1:因为某人加班(遇到问题),你在晚上9点接到他/她的技术电话,你很可能会听到“这是你工作的一部分。”

  例子2:为了避免工作期间的停工,你要在星期六花6小时来配置/升级软件,你很肯能又会听到“我们已经付给你大笔钱”。

  9. 有些用户明明错在自己,但他们还是会责怪你

  有些用户在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会对你展示他们深厚的“狮吼功”。他们会咆哮道,“这东西出了什么问题?上不了网!”或者“这台电脑根本没法用!”再或者“你在这电脑做了什么了呢?”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就是他们不小心把桌面的IE快捷方式删除了,或者是他们的脚不小心把鼠标线插口弄松了,或者是不小心把开水/咖啡洒到键盘上了。

  8. 每天或许徘徊在“替罪羊”和“英雄”之间,是很正常的

  如果10分钟前有个难倒了很多同事的网络问题,结果被你搞定了。但他们不会去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而是把那你奉为那个时刻的英雄。但是几个小时后,当他们在打印的时候因网速过慢遇到了麻烦,你的麻烦也来了,你的英雄光环也不见了,你成了那一刻的头号替罪羊。但当在那一天下班前,你和其他同事分享了一个简单方便的Outlook技巧,英雄的光环再次落在你头上了。

  7. 证书虽是求职敲门砖,但它却不能证明你一定是优秀的技术员

  猎头和HR部门都喜欢IT证书。他们用证书来衡量求职者是否和岗位匹配,他们也用证书来筛选求职者。你可能会听到很多IT老手说“某某有证书拿到Offer了”,而“某某”并没有那个岗位所需的经验。这种例子很多。但不可否认,证书的确是岗位的“敲门砖”。它们能说明你是个上进的青年,说明你是想拓展技能和提升能力的。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IT人,并且有和这些经验匹配的证书,那么你将发现自己是非常受欢迎的。有技术证书,可以说明你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明你能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但是,大部分证书却并不能说明你就能多么地胜任工作。

IT人士应当知道的10个行业内幕

  6. 你的非技术型同事会把你当成他们家的技术支持

  当你的非技术型同事(或朋友、亲戚和邻居)遇到电脑问题或网络问题时,他们会给邮件、打电话或来你办公室,问你如何杀毒,问你怎么解决无线路由的问题,问你怎么上传图片和视频到网上。

  他们有的甚至会说:“某某,我把家里的电脑拿来这吧(办公室),你来搞定吧。”虽然有些人会礼貌地说给你付钱,但也有些是希望并期望你能免费帮忙。虽然帮助他们是没有错的,但你要清楚底线,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拒绝。如果你不善于拒绝,请参考“不当免费技术支持的10种方法”。

  5. 当万事顺利时,顾问会居功;当有事不妙时,那是你的错

  和IT顾问一起共事是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事。顾问用其利基专长帮你部署/配置专业系统,当万事顺利的时候,你们是友好合作关系。但你必须要谨慎了。当事情进展不妙时,一些顾问会把错误归咎在你(公司)身上,并称他们的方案以前在其他地方都好好的,是不可能有问题的,问题肯定在你方。相反,当工程非常成功后,有些顾问绞尽脑汁抢功,忽视你所做的大量工作(比如:量体裁衣地改进方案以适合公司自身发展)。

  4. 维护“旧”技术所花时间比实现“新”技术的时间要多得多

  在IT行业,有种观念非常吸引人——玩最新的尖端技术。但是,这种观念并非适用于大部分IT岗位。通常来说,IT人士用在维护现有技术的时间比实现新技术的时间还有要多。即便是那些有能力运用大部分最新技术的IT顾问,他们更愿意采用现有的并行之有效的方案,而不是前沿技术组成的方案。

  3. 资深IT人通常是实现新技术的最大障碍

  很多公司是有能力采用前沿技术的。花时间来更新/更换软件/架构,可以潜在地节约成本或提高生产率和盈利。但是,很多情况下移植到新技术的障碍,并不是预算不够,也不是管理问题,而是IT部门的资深技术员工。很多IT老手对新技术有抵触,不愿意改变。当然了,你也不能说这是坏事,因为维护现有结构的稳定,还需要现有技术。但他们不能把这当成不学习新技术或扩展新方向的借口。有的人因此甚至变得懒惰和自满。

  2. 某些IT人士在选择技术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对自身的影响,而不是业务

  另外,一些IT人士还有一个诡秘又必须声讨的事情。他们挑选技术的标准是:看这些技术是不是业务非常依赖他们的,而不看这些技术是否真正适合业务本身。比如,某些IT人士宁愿选那些需要专业技能来维护的方案,而不选即可使用的方案。还有,即便Windows的方案更优秀,某些IT经理人因为自己有比较多的Linux/Unix背景,所以通常会选择基于Linux的方案,而不选Windows的方案。(当然了,拥有Windows背景的也会跳过Linux方案的。)类似上述的例子通常有很多借口和理由,但大部分都是虚伪的。

  1. IT人士经常用术语或行话来忽悠不懂技术的业务经理,借以掩盖其搞砸的事

  并非所有IT人所做的事件件都成功,即便是最最优秀的,也会犯错的。但是,在犯错后,并非所有IT人都善于承认错误。 有些人在把搞砸事情后,充分利用业务经理不是很懂技术(即便是一些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再用术语或行话来忽悠他们。比如,在向业务经理解释金融应用程序为什么“挂”了3个小时,技术人员或许会这样说,“在运行程序的时候,SQL服务器蓝屏了。该死的微软!” 他却不提蓝屏真正的原因——更新驱动后并没有在服务器上先测试。

  来源:伯乐在线投稿,原文链接

如何寻找创业机会?

  CHRIS DIXON不久前写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如何找到创业主意》。他的建议可以归结为:将那些创业想法记录在电子表格里,同时与众多聪明的人(企业家、潜在客户、风险投资者、大企业里面的人物)进行沟通。这是一个好建议。2008年时PAUL GRAHAM也写过一篇文章《他愿意投资的创业点子》。

  这里讲一个寻找创业点子的方法:在你家房子或公寓里面走走逛逛,寻找热点。一个热点可以是充斥着很多信息的、堆满杂物的、令人苦恼的、杂乱无章的地方,或者任何其它欠佳的环境。然后思考一下对于这些东西有那些网络或云计算解决方案。我们来看看一些例子:

  音乐光碟-> iTunes, Amazon MP3 store, doubleTwist, MP3tunes, 等。

  书架-> Amazon, Kindle, iBooks

  立体音响系统-> Sonos, Squeezebox, Rhapsody, Pandora, last.fm, Spotify, Grooveshark, MOG, Rdio,

  硬盘设备 ->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 Pogoplug

  好啦,这些看起来好像蛮简单而明显的是吧?我们更深入一些,你会如何处理这堆名片呢?

  成堆的商务名片-> CloudContacts(云通讯录)

  由此可以想到更多:

  银行对账单> Mint

  相册-> ScanCafe

  浴室磅秤-> Withings

  跑步机-> Fitbit

  电话->Google Voice, Twilio, Ribbit, Rebtel

  相机-> EyeFi

  大量的视频游戏-> Steam, OnLive

  DVD播放器> Roku, Netflix Instant movies

  跑步机或椭圆机器-> Nike+ shoe sensor, LoseIt! iPhone app, CardioTrainer app for Android, Fitbit

  钢笔-> Livescribe

  这些东西都是你家里的热点,并且引入了网络和“云”的因素从而使你的生活更简便、有效或美好。因此,当你看着这些东西时会怎么做呢?比如一堆手册或发票,闹钟,日语学习光盘,成堆的外卖菜单,大堆的烹饪书籍,一张刻满了MP3但是没有整理好的硬盘,一张没有备份的硬盘,一本过时的编程书,一箱满满的录像带,大把的过期刊物,一面没有贴海报也没有其它装饰的空白墙壁,放在车库里并打算出售或赠与他人的东西?你的钱包?

  其实点子就潜伏在你的身边。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小小的困难,愤懑或是热点,其他很多人也极可能会遇到。但你可以简化你的处理过程(你能将一些实体的东西转换成可以储存在“云”里面的电子信息吗?)你可以卖一个产品的利基版本(例如,T恤Threadless),你可以让人们制造一些他们从未制造过的东西(T 恤CafePress, 书籍LuLu),你可以将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起来(比如Craftzine博客,或者供书籍爱好者或健身的人交流的论坛),你可以专注于在某个具体领域的产品评论,可以教其他人做些事情。你可以成为一个某领域的有名专家,之后作为一个顾问专门提供你的时间以及专业技能。你可以先做个有用或有趣的免费产品,然后再出售更多的功能,或者提供更多关于这方面的顾问服务。你可以做很多这些东西的元版本,比如,ETSY超市是那些喜欢买卖传统工艺品的地方。

  结尾我要讲一个故事。我有个朋友在谷歌工作,他非常擅于观察那些让他恼怒的东西。从下车到走到办公桌的过程中,他可以轻易地发现六种让他生气的事物,因为那些东西应该改善了。在此我并非建议你让自己更容易生气,而是告诉你,每次你经过那些应该得到改善的事物时,如果你注意到了,那便是机会。我觉得寻找创业点子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好好观察一下你居住的环境以及你是如何打发时间的。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热点,你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很棒的产品或服务。

  「英文原文作者简介: Matt Cutts是Google所有工程师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因为他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blog上面和读者们分享与Google相关的一切信息,包括技术与非技术类。Matt写的文章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实用价值很高,因此他在互联网上具有相当高的名气。简言之,Matt Cutts是Google的Anti-spam之王」

  一起攀登8844(一个翻译美国优秀商业文章的博客)翻译

  英文原文出处中文翻译

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Web 2.0的社交工具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你每天要检查几次邮件?要上几次FacebookTwitter来查看最新消息?有多少次你受到网页上纷繁链接的诱惑,漫无目的地浏览,却忘记了最初想要找寻的资料?

  互联网变得像个电子糖果店,永远会以不同的方式诱导我们。那么漫无目的地云游于网络,是不是会把我们变笨?

  现代电子媒介(网络,手机和电子游戏)拥有强大的力量来吸引并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特别是青少年的。这种现象最近使许多人深感忧虑。

  对互联网持担心态度的人们说我们正在失去使自己安心做一件事的能力。比如完整地读一本书,学会一段乐谱并用乐器来演奏。互联网焦虑也许会最终使我们在思考时越来越浅薄。

  Tom Stoppard 先生上周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他警告说:印刷文章正面临着被技术的潮流所淘汰的危险,因为有动态图片的网上文章有着极大地优势,它们深入了年轻人的生活。

  “我知道所有人都不得不这样做,因为现今有太多东西吸引一个人的注意力了。”他说。“如果我是处在青春期的小孩,或甚至是他们的老师,我确实不再需要印刷文字了。

  “这不是新媒介就差,旧媒介就好的问题。而是潮流就是这样。”他补充说。何况,还有一个知名人士站在他这边。巴拉克奥巴马谈及到他过分溺爱黑莓手机时说:“信息应用的范围已远远超出发布命令,分配工作的职能了。信息已经变成了可供休闲的娱乐了。”

  美国的科技作家Nicholas Carr在他的新书The Shallows(浅薄的家伙)中深入探讨了这一主题。在这本书中,他认为新媒介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习惯,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科学家们在“神经塑性”的课题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并非是因出生遗传就确定了个性和智力。相反的,神经是可塑的。当我们进行着不同的活动,我们大脑神经便会改变。

  “我没有用以前的方式思考,并且这种现象在我阅读时得到了进一步验证。”Nicholas Carr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他推测长年累月的因特网阅读逐渐地削弱了他全神贯注地去深入阅读书籍的能力。在他已经陷入电子化的思维模式中,纸张已经不能满足他看似很高的要求:他认为他的大脑不只是因找不到信息而漂流无所依靠,他的大脑甚至正想如饥似渴地汲取无穷的信息。所以当然只有互联网能满足他脑袋的大胃口。

  他这样来描述当他阅读长篇的文章时感到的烦躁与焦虑:“上网时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环境。这个环境促使我们匆忙地阅读,草率并浅层次地进行思考。这样一来,我们只能从文章中获得浅层次的知识。我们从努力完善个人知识的耕作者”进化“为电子数据森林里的猎人和收集者。”

  Nicholas Carr引用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教授Gary Small的研究。Gary Small在他的研究中总结说:如果人们持续接收的现代媒介的信息,这会加强他们新的神经通道机能。相对的,旧神经通道的机能便会被减弱。仅仅5小时的因特网使用就足够唤醒大脑皮层前部睡眠的部分,这部分被认为是很小的。这一研究对于Nicholas Carr来说是证明网络可以改变思维的有力证据。

  Nicholas Carr虽然不想成为 Jeremiah(耶利米(圣经人物名), 圣经《耶利米书》, 悲观论者),但他确实察觉到了网络阅读中所潜伏的危险。认真细致地深层次思考是一种必须的能力。它可以让人们沉浸在某个领域的研究中而不浮躁,它可以让人们在听完故事,分析完辩论后能发出自己睿智的评论。但这种能力正在给匆匆忙忙的浏览让路。打个比方说,互联网的年轻使用者能轻易地搜集信息以便在学校的课程项目中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总结提炼这些资料。

  他说互联网上的超链接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超链接是文本里的“干扰因素”,它们会诱惑你,使你去点击进入其他文章而不是认真地读完你所在读的文章。但善变的思维是否比单一思维更蹩脚呢?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的Jake Vigdor和Helen Ladd进行了一个为期5年,覆盖超过100,000个小孩的研究。他们从中发现孩子们在学校中各项学术能力的下降与他们家中的宽带电脑不无关系。

  这项研究的截止年份是2005年。在那时候人们的社交方式还是比较初级和原始的。自从那一年开始,Facebook和Twitter渐渐地蚕食了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时间。 Vigdor和Ladd 总结说:当年轻人被家长监督时,通过家庭电脑实行的远程教育的价值才会被充分地利用。

  人们草草浏览的趋势逼迫被新媒介诱惑的用户不得不像电脑一样进行“多任务”处理信息。来看看一个年轻人可以怎么做:他可以在电脑上一边看Facebook,一边放cd,甚至还可以不时拿出手机发tweet.现代的时间管理理论似乎在赞颂这样的多任务处理能极大地提高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而科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大脑似乎并不适合进行多任务处理,除了一边做一些早已习惯掌握的事情一边干其他事。比如骑自行车或开车。

  密歇根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David Meyer说:“我的研究结果是你不可能一边计算着税款一边阅读一篇论文,就像你不可能同时对两件事进行思考一样。人们可能想到其他同时进行思考的方法,但请放弃吧!这样的思考方式也许只有神灵能做到。因为你的大脑机能就只允许你单任务处理事务,你不可能突破你自身固有的限制。”

  你是否集中注意力是记忆是否深刻的决定性因素。你越注意一件事,你的印象就会越深刻。“网上可快速获得的信息只会促使人们随意地进行匆忙且不严谨的研究。”那些担忧者说。人们无法迅速地消化吸收网络上庞大的信息资源。这也许为一些学者引用文章的习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对产生自己的见解,对外输送自己的价值观并没有好处。此外,头脑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积累思想并恢复。每时每刻都关注网络文章或tweet的青少年没有给他们的头脑一点儿休息时间。这样的情况很令人担忧,但这样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坏到极点呢?

  我们大人同样也曾被置身于这种情况之中。古希腊人曾因为用笔记下的文字取代了他们原始的习惯而感到悲痛遗憾。而印刷术的出现又引爆了私人藏书的狂潮。在18世纪,法国的政治家 Guillaume-Chrétien de Lamoignon de Malesherbes曾紧拽着一个新发明说:“这简直是恶魔撒旦的作品。它使人们变成了‘分离的独立个体’,使世界陷入一片死寂。”他说的这种发明其实就是报纸。

  现代媒介的胜利其实正说明了年轻人发现与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综合获取影像,图片和文字来达到被充分教育的目的。同样的,网络经常被人们指责说是耗费年轻人生命的恶魔。但可能是唯一一份足够权威的由世界卫生组织所整理的关于用在网上的时间的报告显示:孩子们每天只不过花了2-4小时在上网或看电视,而不是有些人说的6-7个小时。此外,他们有证据证明经常使用Facebook或MySpace的青少年在线下活动中表现地比其他人更活泼,更出色。

  受政府的委任,Byron重新对儿童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意义进行了调查。他同时参考了伦敦大学教育学院David Buckingham教授对学习方式的研究。他总结说:大体来说,关于现代媒介对人们的思维有消极作用的证据是不充分的,也不是决定性的。我们只能说现代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影响并不存在。但是如果说现代媒介确实对儿童的思考方式有伤害也未免太过武断。我只能说有一些影响,而影响并没有社会上主流批判的那么大。

  当然,古板的老式媒介并没有呈现出极大地劣势。一个一年一度的由 Nielsen BookScan组织的调查显示2009年的儿童图书销售量比2008年的高出4.9个百分点,售出了6亿本。而儿童过度的上网时间也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到他们与家人相处或是与同伴结伴游玩的时间。

  关于现代媒介把我们变成浅薄的多任务处理者这一问题,这儿有一段18世纪第四Chesterfield伯爵的精彩论述:“如果你每次只做一件事,你将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完你一天所有的任务。但如果你同时做两件事,给你一年时间你也会觉得不够。对一件事有着持久并不被干扰的注意力是一个人聪慧的最好表现;而匆忙,不经考虑就随意做事也是一个有着易动摇且轻率的思维的人的最好证明。”

  英文原文:Are Twitter and Facebook affecting how we think?

  中文翻译:蓝风绿影(dqaria)翻译

  译文地址:http://dqaria.com/playit/twitter-change.html

对百度“框计算”的几点看法

  框计算是由百度李彦宏提出的技术概念,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内容资源或应用提供商处理,最终精准高效地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这种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以及信息交互实现机制与过程,称之为“框计算”。

  看了李彦宏对“框计算”的解释,谈谈笔者的看法。

  1、“框计算”是包装,是营销口号,主体是网络信息和应用的查询与交易平台,非新事物,以苹果应用商店和淘宝为主要参考目标

  2、与淘宝的异同比较:相同点是都要做包罗万象的开放式平台,做底层结构,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不同点是淘宝的交易标的以实物商品为主,虚拟商品为辅;百度的“框”则基本上都是虚拟商品

  3、跟苹果的应用商店更为接近,都是搞虚拟商品的,不同点是表现形式不同。苹果的“框”是实物框:iphone、ipod touch、ipad、Apple TV......., 用手指触摸控制;百度的“框”是在Web 页面,用鼠标点的,离开电脑、手机,这“框”就没了。苹果的“框”不仅能赚开发者和广告商的钱,“框”本身也能卖钱,且利润丰厚,而百度没有实物可卖。二者高下分明。

  苹果的聪明在于把虚拟和现实贯穿、整合起来,无论将来网络如何发达,如何改变世界,有一点永远无法改变:人生活在现实世界。没有现实做基础,虚拟的东西终归是无源之水,断了电,黑屏了,还玩个P啊。在这方面,淘宝在做的”大淘宝“本质上与其相通的,打通一切线上线下,而且涵盖范围更广。

  4、百度的“框计算”技术难度大吗?要看怎么做。要是90%以上的工作量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难度非常大,例如涉及到语义判断和识别问题,具备这种能力的公司恐怕只有微软、Google等屈指可数的几家。百度不可能有这方面能力,看看百度的老本行-网页搜索吧。如果一个人跑100米都跑不好,说他能跑马拉松,你信吗?我反正不信。反之,若90%以上的工作量全部由人工手动完成,技术难度就很低,南方农民工供应不足,北京的蚁族数量倒庞大。这种靠人工干预的计算能力倒是百度的强项,尽人皆知。

  5、人工能够实现“框计算”吗?能。其实就是网页导航的升级版,跟搜索关系并不大。目前的导航网站的做法是把最常用的网站归类,然后密密麻麻的排在一起就行了,用户点击后离开。升级版的的做法是,什么都不列,先让你搜一下,根据关键词判断你在找哪一类网站,然后把关键词处理后提交给这类里的合作网站进行内部搜索,最后再把搜索结果显示在百度的页面上。怎样让人感觉没离开百度呢?简单的办法就用iframe嵌套,复杂点的就用API。像李彦宏说的在搜索结果页面上玩游戏等例子并不复杂,不就是在A网站上玩B网站的游戏吗?现在网上多的是,特别是网页休闲游戏。举例,这是赛尔号的官方网站,但你也可以在4399这个网站上玩,也可以在7k7k网站上玩。如果4399、7k7k不把赛尔号的链接放在页面上,也搞一个搜索框,等有人搜索“赛尔号”的时候再把游戏页面作为搜索结果吐出来,那么他们也实现了“框计算”。

  6、各种网站和应用那么多,靠人工做得过来吗?做得过来,因为大家常用的并不多。根据百度自己的分类,共有约80个的常见类别,每个类别挑排名靠前的3-5家,每家都返回终端结果,百度的搜索结果页也快放不下了。所以总共200-400个关键合作伙伴已经可以涵盖80-90%的搜索需求了。关键词数不胜数,靠人工能一一判别用户在找那类东西吗?关键词再多,归类也不难,只要根据关键词与用户点击的最终网站做关联分析就大致能归类了,而且这个工作已经做了

  7、百度会凭借“框计算”成为流量黑洞吗?不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强大和合作伙伴的同床异梦。如前述,百度的“框计算”技术含量低,国内能做类似交易平台的公司并不少,例如淘宝、QQ、中移动等。正如百度可以做“有啊”,淘宝当然也可以做“框计算”。我看不出在这方面百度有什么技术优势,反倒是淘宝在交易系统、支付手段、用户评价体系等方面具备无可置疑的先发优势,只要是涉及到交易,淘宝完全具有后发而先至的可能。QQ就更不用说了,见一个复制一个。中移动虽然反应迟缓,可综合实力远超前三者,看看飞信的成长速度就知道实力决定一切,况且中移动也正在效仿苹果搞应用平台,与百度的“框计算”基本形成正面竞争。即便淘宝、QQ不加入竞争,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比QQ还多的用户数,只要中移动一家下决心发力,百度的胜算便很小。

  从合作伙伴的角度来说,既可以在百度的平台上卖,也可以在别的平台上卖,就如同在淘宝、易趣、有啊、拍拍上建多个商店一样。用户规模一旦大了,就可以把用户引导到自己的网站上,干嘛非要给百度提成呢?一旦足够强大,没人喜欢永远依靠第三方。更何况百度还是个爱搞竞价排名的主儿,一旦百度的合作伙伴够多的时候,多半又要开始老一套,谁给的提成多,或接受百度参股,就让谁排在最前面。这事儿,百度干得出来!

  8、程苓峰说的“有望建成一个新的生态体系”,这想法,够理想,够浪漫!一件事能不能成,不在于这件事看起来多美好,关键要看做事的人是谁,其为人品性如何。一家公司做事,当然要看这家公司的决策层了。程说的“新的生态体系”是基于一个”先利人,而后利己“的思路,可百度的决策层是这样的思路吗?如果把百度决策层看作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品行如何?观其行,知其人。看看过去几年百度发生的事,百度的处理手法,就不难判断这个人的品性:”唯有利己,无论他人“。格局小了,做不来大事的。

   既然说到平台,最后就简单点评 一下目前国内的几个主要平台。

  新浪,作为信息和新闻的平台,地位突出,作风扎实,其博客与微博不仅成功巩固了平台优势,而且向真正的社区平台迈进了一大步,呈现45度角稳定增长趋势,持有。

  淘宝,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平台,整合虚拟与现实世界,鼠标为水泥服务,思路清楚,策略得当,能坚持”先利人,而后利己“,格局也够大,处在3浪主升期,持有。

  盛大,娱乐平台,大起大落,自盛大盒子之后亮点不多,随着网游行业整体发展滞缓局限,其网游平台并未获得预期中的成功。与电视台的合作,电子阅读器的涉足均给人感觉犹如流星划过,战略主线很不清楚,处于高位盘整期,可上可下,方向不明朗,观望中。

  豆瓣,真正的社区平台,面向小众,主线清楚,但有时头脑会发热,等到小众逐渐变为大众的时候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估计在3-5年以后,潜力股,可耐心持有。

  360,安全和软件平台,业务脉络清晰,力图以安全为切入点,控制整个桌面软件的安装入口。主要风险在于其管理层,思路总是要“控制用户甚至胁迫用户”,一副霸主心态。如此为人处事,成为一方诸侯,尚可,王天下,远矣。观望。

  QQ,即时信息平台,策略就是消极抵抗,什么都要有,以防用户流失,可什么做得都不好。继续向上的空间很小,向下的空间很大,因为直接竞争对手是中移动,风险很大,应逢高减仓,持续出货。

  百度,搜索平台,之前主线清晰,从”有啊“、”框计算“等开始方向逐渐偏离,搜索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典型题材股,高风险股,Google离开带来的直线飙升是出货最佳时机,中国股市在2007飙升以后的走势应该可以做个参考。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门户博客争抢微软Windows Live Spaces用户

  微软宣布Windows Live Spaces即将关闭后,已经开始了向Wordpress.com迁移的进程,据微软自己报道,Windows Live Spaces迁移进展较为缓慢,两天时间有5万账户已迁移,微软预计最终只有1%的用户会迁移至WordPress.com,大部分Windows Live Spaces都已经死亡而最终会被删除,对于一个共有3000万用户的大型博客网站来说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

  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没闲着,纷纷开发出了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并在各自的博客频道推广,试图从微软这里挖走用户。各个门户网站的搬家工具地址如下:

  QQ空间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 QQ空间于10月2日发布最新版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全力支持微软公司Live Spaces的中国用户搬迁至国内博客平台。这个工具需要输入MSN用户密码的搬家工具。地址:http://qzs.qq.com/qzone/msn.html

QQ空间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新浪博客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 新浪的搬家工具可以把用户的博文内容完整的迁移到新浪博客,后续会把MSN空间中的评论、与用户设置添加到新浪博客中。这个工具也需要输入MSN用户密码。地址: http://move.blog.sina.com.cn/admin/blogmove/blogmove_msn.php

新浪博客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网易博客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 网易的MSN搬家工具不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其最大特色是支持Live Spaces用户可以上传空间数据包Space.zip完成搬家,这对于大数据量的空间会很有用,对于那些被定点封杀的MSN用户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搬家。地址:http://blog.163.com/clone/clone.html

网易博客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搜狐博客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 也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地址:http://act.blog.sohu.com/move/apply.jsp

搜狐博客的MSN Live Spaces博客搬家工具

  以上门户博客的搬家工具,搬家后原有的Windows Live Spaces博客的数据不会丢失,将仍然保留;对于不输入MSN密码的搬家工具,无法搬走加密的文章,用户需要先放开权限才能搬走。对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搬家工具,不必开放权限也可以搬家。

  所以,对于Windows Live Spaces用户来说,不必急于从Windows Live Spaces搬家到Wordpress.com,因此那样会删除用户原有的Windows Live Spaces空间内容,用户等到明年1月份将其迁移过去也不迟。

  我建议的搬家步骤是,用户可以先下载一下Live Spaces的zip压缩包进行备份,以确保数据没有丢失,之后可以尝试一下各个门户博客的功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空间来继续写博客,如果要使用QQ空间或新浪博客,请务必先修改一下自己MSN的用户密码,以防不测。等到选中自己需要的博客空间并搬迁成功后,最后再使用Windows Live Spaces官方的方法把数据删除或者转移到Wordpress.com空间。

  就个人喜好来说,Windows Live Spaces迁移到WordPress.com并不是最佳的选择,我非常不喜欢WordPress.com的URL格式,文章文字的URL会包含汉字,导致其在很多系统上解析会出现问题,搬家后的文章URL全部都会是中文地址格式,虽然WordPress.com也提供自定义URL供用户修改,但大量博客文章来说,修改量相当巨大,难以令人接受。

电子商务常识整理

  这是个人整理出来的电子商务常识,难免浅薄。里面有很多是和网络营销相关的知识,因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联系太密切了。电子商务三流之中的物流和资金流,因为了解还不多,没有把它整理出来。比较有价值的常识在文章后半部,请耐心阅读。

  电子商务介绍:

  概念:电子商务,英文名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

  电子商务模式(常见类):

  B2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例子:阿里巴巴,生意宝(网盛科技)、慧聪网。

  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例子:亚马逊,当当,凡客,时尚起义,走秀网。

  C2C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对个人,例子:ebay,淘宝,拍拍,易趣。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专业名词(常见类):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的缩写,意即搜索引擎营销。

  EDM:Electronic Direct Marketing的缩写,就是电子邮件营销。

  CPS:Cost Per Sales的缩写,即销售分成。

  CPA : Cost Per Action,每次动作成本,即根据每个访问者对网络广告所采取的行动收费的定价模式。对于用户行动有特别的定义,包括形成一次交易、获得一个注册用户、或者对网络广告的一次点击等。

  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人成本。

  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点击成本。

  ROI:Return On Investment的缩写,投资报酬率。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缩写,搜索引擎优化。

  转化率:Conversion Rate的缩写,是指访问某一网站访客中,转化的访客占全部访客的比例。

  UV:Unique Vister的缩写,独立访客。

  AdWords:Google的关键词竞价广告。

  Alexa:Alexa.com是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网站,网站排名有两种:综合排名和分类排名。

  二跳率:二跳率,由99click最先提出,网站页面展开后,用户在页面上产生的首次点击被称为 “二跳”,二跳的次数即为”二跳量”。二跳量与浏览量的比值称为页面的二跳率。

  跳出率:跳出率是指浏览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用户占一组页面或一个页面访问次数的百分比。

  人均访问页面: PV总和除以IP,即可获得每个人平均访问的页面数量。至少人均访问页面需要超过10个以上,才算是优质的用户。

  电子商务商务常见营销方式:

  1.网络媒体:门户网站广告,客户端软件广告。

  2.SEM:竞价排名,联盟广告。

  3.EDM邮件营销:内部邮件群发,第三方平台,数据库整合营销等方式。

  4.社区营销:BBS推广(发帖和活动)SNS。

  5.CPS代销:销售分成(一起发,成果网,创盟)。

  6.SEO:搜索引擎优化。

  7.积分营销:积分兑换,积分打折,积分购买等。

  8.DM目录:传统单张目录,如麦考林,红孩子,凡客,PPG。

  9.线下活动:会展,体验店等。

  10.传统媒体:电视电台,报刊杂志。

  网络营销主要机构:

  3大在线媒体广告代理服务商:好耶,华扬联众,龙拓。

  3大在线营销创意服务商:奥美互动,阳狮互动Digitas,安瑞索思。

  3大网络联盟广告服务商:亿码(一起发),linkTech,alimama。

  3大小企业的基础性在线营销服务商:中企动力,上海火速,深圳时代赢客。

  3大网络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宣亚公关,新华美通。

  3大SEO服务商:王通,点石团队,新竞争力。

  3大营销2.0机构:陈格雷,陈墨网络推广机构,浪兄推广机构。

  用数字衡量网络营销效果:

  --网络营销效果可以100%以数字来衡量

  1.访问页面:网络推广的访问者访问 5个页面以上才是有效流量。访问10个页面以上是高质量的流量,访问2个以下页面是垃圾流量。

  2.停留时间:超过3分钟才是有效流量;超过6分钟是高质量流量;小于1分钟的是垃圾流量。

  3.二跳率数据:推广来主页二跳率70%以上是高质量流量。

  4.转化率数据:推广购买转化率为1%以上为高质量流量。

  网络营销需要辩别好:真实流量与流量,有效流量与流量,自然流量与购买流量,PV高的流量与PV低的流量,商业流量与娱乐流量。

  如何用数字判断一个网站:

  1.访问量:alexa,chinaz查询工具。

  2.网络流行度:搜索网站名,搜索结果越多相对来说越流行。

  3.行业排名:查询艾瑞的排名。

  4.网络新闻曝光率:用baidu新闻搜索。

  5.SEO表现:收录与PR,排名。

  6.百度指数:百度指数是用以反映关键词在过去30天内的网络曝光率及用户关注度。

  7.每天新增注册用户数=UV*1%=80000*1%=80

  8.活跃用户=注册用户/10=100000*10%=10000

  9.最高同时在线=活跃用户*20%=10000*20%=2000

  10.收费交易客户数=活跃用户*5%=10000*5%=500

  11.销售额:收费交易客户数*商品平均价格200=10000

  按照以上方法看不到对方内部数据也能大致判断这个网站很多数据。

  来源:focusec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解读百度《搜索引擎优化指南》

  近日,百度发布了《百度搜索引擎优化指南》来为SEO提供了一个优化的标准。在前言中,百度肯定了SEO的正面作用,并邀请广大的SEOer与百度共同改善搜索引擎的算法。走出了这一步,也可以说是百度的进步,因为在以往百度总是站在SEO的对立面。

  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优化指南》里面发现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百度将关键词区分为了“商业性推广结果”和“非商业性推广结果”,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不花钱,那么那些价值最高的“商业性推广词汇”将无法获得好的排名。而这也意味着,跟谷歌相比,百度只提供给我们广大SEOer运作资讯类网站的可能性。因为类似于网上商店、医药等这些“商业性推广结果”,其排名只决定与你花钱的多少。而这也决定了,百度目前只是出让了流量最大的那些“非商业性推广结果”给我们,而其自身然后控制着利润最大、价值最高的“商业性推广结果”。

  竟然无法利用技术来获得良好的“商业性推广结果”的排名,那么我们也还有这些拥有巨大流量的“非商业性推广结果”。比如小说这些关键词,都能带来巨大的流量,而网站流量的提升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网络广告中获取利益。下面,我将从百度《搜索引擎优化指南》中的四个目录来一一解说百度是如何判断一个网站的好坏的。

  一、网站的前期准备

  1、百度肯定了短域名的优势,并且。com、。net和。cn拥有的初始权重将会高于其他域名后缀。

  2、网站的访问速度以及服务器的稳定性也是网站好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而且独立服务器运营的网站将会获得百度更多的青睐。

  二、良好的面向搜索引擎的网站建设

  1、网站的建设仍然需要以文字建设为主,辅之与一些FLASH、图片等来点缀网站。而一些重要的内容仍然必须使用文字描述,因为百度的搜索引擎目前仍然无法识别Flash、图片、Javascript中的内容。

  ●使用文字而不是flash、图片、Javascript等来显示重要的内容或链接

  ● 如果必须使用Flash制作网页,建议同时制作一个供搜索引擎收录的文字版,并在首页使用文本链接指向文字版

  ● Ajax等搜索引擎不能识别的技术,只用在需要用户交互的地方,不把希望搜索引擎“看”到的导航及正文内容放到Ajax中

  ● 不使用frame和iframe框架结构,通过iframe显示的内容可能会被百度丢弃

  ● 使用文字而不是flash、图片、Javascript等来显示重要的内容或链接,如果必须使用Flash制作网页,建议同时制作一个供搜索引擎收录的文字版,并在首页使用文本链接指向文字版,Ajax等搜索引擎不能识别的技术,只用在需要用户交互的地方,不把希望搜索引擎“看”到的导航及正文内容放到Ajax中,不使用frame和iframe框架结构,通过iframe显示的内容可能会被百度丢弃

  2、网站结构的选择中,树桩结构要好于扁平型结构。但是如果你能结合树桩结构和扁平型结构,那么百度会更喜欢。

  3、网站导航对于百度蜘蛛来说非常重要,百度强调了为每个页面都加上导航栏的重要性。因为这不单有利于百度蜘蛛的抓取,而且对于用户体验的提高也非常有效。

  4、网站频道应该使用子域名还是子目录将取决与内容,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关联性将决定你是使用子域名还是子目录的方式。比如内容丰富和关联度低的频道就应该使用子域名,反之亦然。5、URL应该尽可能的简单和规范,让用户能从url判断出网页内容以及网站结构信息,并可以预测将要看到的内容的url将被视为最佳。其中静态页面比动态页面更有效,所以大家应该尽量将网站静态化,利用HTML、HTM等格式。

  5、SITEMAP将会越来越重要,而百度也将在近期内开放基于百度标准的SITEMAP平台。

  6、尽可能不要更换域名或改版(如果实在需要改版,那么应该是逐步更换网站的版面,而不是一次性全部更换)

  ● 如非必要,不要做整站内容的完全更换

  ● 网站改版或者网站内重要页面链接发生变动时,应该将改版前的页面301永久重定向到改版后的对应的页面

  ● 网站更换域名,应该将旧域名的所有页面301永久重定向到新域名上对应的页面

  7、title标签对网站的排名有非常大的作用,而description则只对网站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的摘要起作用。经常性的更改title将会对排名起到不利的影响。

  建议的title描述方式是:

  ●首页:网站名称或者网站名称_提供服务介绍or产品介绍

  ●频道页:频道名称_网站名称

  ●文章页:文章title_频道名称_网站名称

  需要注意的事项:

  ● 每个网页应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标题,切忌所有的页面都使用默认标题

  ● 标题要主题明确,包含这个网页中最重要的内容

  ● 简明精练,不罗列与网页内容不相关的信息

  ● 用户浏览通常是从左到右的,重要的内容应该放到title的靠前的位置

  ● 使用用户所熟知的语言描述。如果你有中、英文两种网站名称,尽量使用用户熟知的那一种做为标题描述

  Description的使用方法:

  ●网站首页、频道页、产品参数页等没有大段文字可以用做摘要的网页最适合使用description

  ● 准确的描述网页,不要堆砌关键词

  ● 为每个网页创建不同的description,避免所有网页都使用同样的描述

  ● 长度合理,不过长不过短

  8、投票、转贴等插件对于网站的排名也非常有效,网站应该建立起这种WEB2.0类型的投票、转贴系统。一些获得用户推荐数量很多的网页,将会获得非常好的排名。

  三、网站运营方面

  1、百度统计将对网站的排名起到较大的作用。跳出率、退出率和用户停留时间这三个指标将被用来衡量你网站对于用户是否具有吸引性。

  2、网站的评论和页面模板也对排名有一定作用。用户评论较多的将会获得较高的权重,但是页面模板的美观程度我也不知道百度是如何判断的。

  3、强调了“品牌”这一运行理念。

  ● 最低层次,让用户知道他所获取的内容来自你的网站

  ● 进阶,让用户下次再想找这个信息时,能想到你的网站

  ● 最终,能让用户在找同类内容时,能第一时间想到你的网站

  四、关于作弊与惩罚

  带有木马、假冒知名公司、群发、发布知名公司的客服电话以及关键词堆砌这些都将受到严厉惩罚。现实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群发和关键词堆砌这两个。尤其是群发,由于目前国内盗贴非常严重,经常会导致自己的原创内容由于被过多的盗贴而被认为是群发或者被认为“非原创”而导致了搜索引擎的惩罚。关于如何解决这一点,百度还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所以目前来说,盗贴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百度此次发布的《搜索引擎优化指南》并没有什么突出性的内容概念。其中很多的内容都是我们大家说平常熟知的,而关于如何区分盗贴等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不过此次的《搜索引擎优化指南》带有“版本号:V1.0”可能就暗示着百度将会逐渐推出后续版本的搜索引擎指南,或许我们心中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会在往后的版本中得到解决。而从这次指南的发布,也可以看出百度已经逐渐从SEOer的对立面到拉拢站长的改变,这也意味着搜索引擎的未来将会是共同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不是对抗。

  来源:彼岸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