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英国新冠疫情防疫策略的逻辑分析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后,欧洲出现了暴发的态势,成为世界疫情的中心。3月12日英国公布了国内的抗疫方案,英国首相鲍里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英国进入抗疫第二阶段——"拖延"阶段。

  按照英国政府公布的完整的防疫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围堵、拖延、研究和减损四个阶段,进入"拖延"阶段时,就意味着英国的疫情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需要考虑进行"社会隔离"。

  约翰逊还表示,根据科学和医学顾问的意见,英国目前不需要关闭学校,也不必取消大型公众活动,比如体育赛事,这些都是权衡多种因素之后的决定。这些措施都与欧洲大陆上多国正在采取的取消公众活动,对确诊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大相径庭。

  不少英国网民都对这一策略感到不解、震惊和愤怒。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主编霍顿称:英国政府的决策是在拿公众的安危玩儿"轮盘赌注",是个重大的错误。甚至不少中国网民也认为,英国的防疫政策会"拖累"中国前期的防疫措施。

  那么,为什么英国会采取这样的防疫措施呢?我这里就具体分析一下原因:

  1、新冠病毒可被消灭,还是无法被消灭

  英国的防疫策略是基于新冠病毒不可能被消灭的假设。

  如果新冠病毒无法彻底消灭,并且每年都会发生,那么英国目前的防疫做法可以花费极少的人力物力并保持了国家经济发展,拖到疫苗或特效药出来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有很多观点认为,气温变暖有助于病毒的消退,因此夏季疫情将有所缓解,因此,英国采取的防疫措施,核心就是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希望将疫情峰值达到的时间尽量延后,等拖到夏天天气变热时,疫情能有所好转,如果能拖到明年,疫苗和特效药出来之后就能彻底解决新冠病毒。

  2、医疗资源足够,还是不够

  英国的防疫策略是基于现有英国医疗资源完全不够用的假设。

  对英国来说,新冠病毒是境外输入,英国本身是受害者,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不可能像某些国家那样快速建造医院,全民居家隔离,英国也没有能力对所有感染者都进行免费治疗,医疗资源会被拖垮。

  英国选择的方案虽说风险和运气很大,却是损失最小的方案,通过各种方法降低病毒扩散的速度,医疗资源只针对重症病患,一直拖到夏天看看疫情能否好转,等明年的疫苗和特效药来解决根本问题。

  3、新冠病毒是可防可控,还是不可防不可控

  英国的防疫策略是基于新冠病毒不可防不可控的假设。

  意大利对新冠病毒的防疫是欧洲最早的,1月31日意大利出现最早确诊病例,是两名来自中国的游客。当天意大利政府就暂停了所有来自中国的直航,宣布进入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然而意大利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成为欧洲重灾区,堪比欧洲的武汉。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新冠病毒是不可防的,意大利处于交通高度互联且无边境检查的申根区内,即使取消直航中国,很多人通过改签中转机票即可入境,所以禁航相当于无效,病毒早已默默的进行了社区传播。

  在病毒疫情汹汹扑来,普通的防疫措施难以有效对抗,必须采取极为严格的防疫政策:封城。

  如果英国像某些国家那样采取封城等严格的防疫措施,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企业长期停工,对经济和社会的伤害会远远超过病毒本身造成的伤害。

  既然用极大的代价也无法将病毒斩尽杀绝,英国就采取"减小损失"的防疫策略,承认病毒大流行的现状,选择可持续的手段,尝试与病毒长期共处,拖延到有利时机到来,再反击不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色,有些国家的防疫经验是无法复制的,英国的防疫思路不同于意大利,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会采取让社会停摆的措施(像意大利的封城封国)。因为一旦停摆,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国家会立即陷入更大的灾难,医疗资源遭到挤兑,死亡人数会远远超过疾病本身。在控制疫情的同时不会因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尽量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这就是英国所行策略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