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

山寨机的末路

  还记得2010年底的时候,想要去趟深圳华强北,连穿马路都需要从人群的缝隙一路穿行,低下头来也只能看到黑压压的一片脚步,还惊叹于那四面八方同时出现的密集人流。没想到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如今的华强北同样的路口,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却是路口中央终于显现出的斑马线。这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大山寨机时代”。

  随着潮水退去,我们终于能够看到,曾经轰轰烈烈的国产手机厂商们,已经有了明确的等级分化,原本第二阵营中的手机厂商们,与第一阵营中的魅族、小米、OPPO等厂商的差距越来越大,几乎无可挽回。也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武断的将所有第一阵营之外的国产手机,全部称为“山寨机”。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

  市场动作迟缓

  笔者从来不认识国产手机厂商们缺乏创意,只要你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在图片那里搜索“山寨机”,就可以从那些五花八门的照片中明白这一点。但是,正如发明了PC的IBM最终放弃了PC,发明了手机的摩托罗拉也差点一蹶不振一样,无论在任何市场中,“创意”从来不等于“市场”。市场最核心的工作,在于如何让你的创意,快速的让更多的人知道。

  国产手机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

  举个栗子来说,就像当年曾经红极一时的英雄钢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渐渐开始不用钢笔写字了,转而使用电脑,于是英雄钢笔遍逐渐随之没、消失。相对于英雄钢笔的悲惨结局,国外的派克、凌美等同样生产钢笔的品牌,却依然火热。归其原因,非常简单,多年的品牌沉淀加上成熟的市场运作。

  任何的市场,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都必然会伴随著新一轮的洗牌,一定会有一些无法跟上时代脚步从而被淘汰的人,这是无法避免的。

  好在,仍然有许多厂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了他们的自救。有资金优势的就走资本运作,有规模优势的就强化品牌,有渠道优势的就专心搞销售铺货,还有一点点技术优势的就转向代工厂。而那些其他的,行动迟缓的厂商,只能在这新一轮的市场洗牌中消失。

  可是这些转型的行动,只能让这些厂商勉强自保,却无法阻止市场份额的萎缩。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对于市场的反应行动迟缓。

  当用户对于大屏幕、双核、甚至品牌等等,越来越在意的市场,我们的“山寨机”们却依然我行我素的,延续着原本的节奏,去不断的做着那些早已被用户所抛弃的低端产品。这一点,懒风君的《国产手机为何总是“长不大”》中已经总结的很好,推荐一读。

  但是,真的仅仅只是这些厂商没有意识到市场的变化吗,还是他们不想,或者根本就无法跟上?

  核心优势缺失

  曾经,中国山寨机能够如此的有名,至少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技术门槛非常低,市场相对混乱,但却因为移动通信的普及,手机大量流行,市场需求日渐增长。这就给那些原本一无所有的小公司,创造了机会。

  三星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能够在手机领域与苹果相抗衡的仅有的几家公司之一,无疑是与其成熟的市场运作分不开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核心的技术优势。从CPU、闪存、到屏幕,这些手机中最关键的部分,三星都能够自己制造,并且都是业界最好的,因此连苹果都只能选择三星作为自己的芯片供应商。

  反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国产手机厂商,优势如何?

  随着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手机的技术含量早已今非昔比。曾经随便买芯片回来拼在一起就能用的手机,几乎随着智能机时代的到来而一夜之间彻底消失。芯片要买,主板要设计,要焊接,哪一项都是技术含量极高的工种,即使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需要一个成本巨大的屏幕。随着技术的革新,行业总是会被分的越来越细。

  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没有技术优势。比如那些依靠以前的积累,成功转型为代工厂的公司。可是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其实许多品牌的山寨机,是没有自己的工厂的,他们只运作品牌,提供一个设计,然后去找成熟的代工厂去生产制造。于是,现在就面对了这样的一个局面,不同的代工厂报价不同:国际知名大厂的价格,比不知名的小工厂,报价高出20元。尽管在故障率方面还有差距,可是之间的差价完全能够弥补这所有的损失。于是许多的山寨机厂商就会去选择小工厂,虽然质量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利润更高。

  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样还是之前的两个工厂,他们的报价差距仅仅只有5元,而这5元甚至还不足以弥补故障率所带来的售后成本。此时,山寨机厂商已经别无选择,因为订单量太低,所带来的有限的议价能力根本不足以让大型代工厂重视自己的产品,只能去选择那些小工厂进行生产。

  而这最终所带来的结局就是,生产出的手机不仅质量差,而且利润薄。这样的山寨机公司,也就只能面临倒闭。

  商业模式模糊

  至此,你可能已经开始觉得,还能活到现在的国产手机厂商们,至少是都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的厂商们,应该是活的还不错了吧。其实并非如此,他们面临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商业模式。

  什么是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仅让用户愿意买,而且公司也有动力持续去运作的理由。智能手机与传统的功能机,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拉近了手机用户与手机厂商的距离。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的增加了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对于这样一个每天都面对的东西,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上升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高度,也是不足为奇的。

  魅族与小米的成功,不仅仅只是市场运作的成功,他们还建立了各自不同的商业模式,让用户能够持续的使用、关注自己的产品,从中获取持续的利益,进而不断的升级原本的手机系统,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但是,做商业模式,显然不是我们国家的手机厂商所擅长的。他们更喜欢一次性的买卖:我制造手机,你买的手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殊不知,当用户买到手机之后,真正的商业模式才刚刚开始。

  智能手机绝非一个一次性的商品,如果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国产手机公司就永远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缺少互联网基因

  总结了以上这么多原因,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用户所购买的是手机,但是他使用的却是APP,是应用,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的终端。

  笔者个人很喜欢基因论,因为他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那些曾经依靠炒货一夜暴富的厂商们,很难意识到什么是互联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款手机再卖出去之后还要不管的去运营,即使想明白了这些,对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也仍然一知半解。

  这就是互联网的基因。这种基因并非是天生的,但却需要后天不断的积累和完善。凡是能够存活下的成功厂商,均不同程度的有着这样的基因。他们真正的明白,这个时代的智能手机用户所需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Loli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