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美国退出万国邮联 中国跨境电商要黄

  继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协议或国际组织后,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白宫10月17日宣布,美国即日起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的程序。

  此次美国计划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因为美国认为该联盟当前的"终端费"政策对其不公,据悉,万国邮政联盟当前的"终端费"政策,使得中国可以在该组织框架下向美国以较低费率邮寄包裹,被特朗普认为损害了美国利益,"占美国的便宜"。

  白宫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说,美国国务院将向万国邮政联盟发函通知美国的决定。未来一年内,美国将在万国邮政联盟内部就新规则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如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声明同时说,不管协商结果如何,美国将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实施美方自定的"终端费"费率,实施日期不会晚于2020年1月1日。

  据悉,美国所指的"终端费",是指向外国邮政收取的本国投递的国际邮件的处理费用。也就是说,当一个包裹从A国寄往B国,A国邮政需要给B国邮政支付终端费。

  据了解,这一"终端费"的定价采取的是普通民主原则,所以这个终端费的制定并不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而是反应普遍意愿。在过往的历史中,发达国家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交流为原则,也长期同意将终端费保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享受了较低的终端费。而中国同时又是一个电商大国,中国占据了巨大的世界市场份额。而美国恰好就是中国电商的最大买家之一,运往美国的包裹中,约60%来自中国。特朗普政府认为,低廉的邮费使得一些外国企业能够以极低的快递费向美国消费者发送快递小包,使得大量外国商品廉价涌入美国,比美国本土卖家更具市场优势。

  中国跨境电商要黄

  如果美国加收终端费,就意味着日后发往美国的小件包裹邮费会涨,中国的EMS快递和邮政国际小包业务或将受到不小的影响。当下国际邮件中,网购商品是主要的运输产品。因此,中国的跨境电商行业将遭到迎头重击,这也是贸易战进入C端的表现。

  2018年,中国电商在美销售额已经达到了800亿美元左右。

  在万国邮政联盟体系下,有一条全球邮寄的信函通道,该通道原本主要是为寄送信函设定,运输费用相对较低。由于这条通道主要以重量来计费,这使得很多小商家打"擦边球"通过该通道来运输小件包裹,只要在设定重量范围内,商品皆可以低价运往各国,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小商品可以打出"全球包邮"的口号。

  如果美国真的退出万国邮政联盟,中国跨境小商品商家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邮政小包涨价,意味着ebay、wish、亚马逊等平台上自发货的小卖家的盈利模式将难以向美国发货,想继续维持,只能转向非美国跨境市场。

  不论是终端费上涨,还是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美国此举都堪称国内跨境小商品卖家的"灭顶之灾"。而对于快递公司和电商公司而言,邮政成本上升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纽约时报》提到,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的决定是在特朗普的强硬派贸易顾问纳瓦罗的敦促下作出的,他认为此举是挫败中国的一种方式。而打压中国电商的同时,也给美国本土卖家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于1874年,是一个协调各国邮政政策的联合国机构,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宗旨是促进、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并向成员提供可能的邮政技术援助,目前有192个成员国。据《纽约时报》报道,自1969年开始,该组织就规定了贫困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低于发达国家的邮政费率。

  原文链接:《美国退出万国邮联 中国跨境电商要黄》

2018年10月17日星期三

YouTube出现大面积宕机

  据外媒报道,据全球各地用户反馈,YouTube今早出现大范围宕机,多地用户无法打开首页吗,或者无法播放视频。宕机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从目前来看,该宕机时间影响广泛,涉及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随后,YouTube团队在Twitter发表了致歉声明,称正在解决问题,并对造成的不便表示抱歉。

  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全球用户超10亿。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显示,YouTube名列第65位。

  原文链接:《YouTube出现大面积宕机》

谷歌针对中国专门研发搜索引擎

  在本周一,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首次公开承认了谷歌正在建设一个专属于中国的搜索应用程序,这个程序会通过技术设置一个筛选机制,能够筛选出一些敏感词汇。桑达尔·皮查伊表示,即使是筛选过后,它可以"满足超过99%的查询"。

  桑达尔·皮查伊表示,我们遵循每个国家的法治。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希望了解谷歌在中国的情况。如果谷歌在中国运营,谷歌能够提供超过99%的查询服务,而且我们在很多领域会提供比现有更好的信息。

  由于加剧对审查和网络攻击的担忧,谷歌选择在2010年从中国撤回了搜索服务,随后失去了中国这个7.72亿互联网用户的巨大市场的入场券。而现在谷歌想回到中国,可谓是难上加难。

  谷歌已经20岁了,对于现在的谷歌来说,它必须平衡其价值观"为用户提供信息访问,言论自由和用户隐私"。此外还要在任何运营谷歌的国家,遵守当地法律。

  上个月,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和Twitter首席执行官杰克·多尔西在参议院就选举安全,虚假信息以及公司算法的偏见等问题作证。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的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和谷歌的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受邀,但两人都拒绝了,导致立法者的震怒。对此桑达尔·皮查伊将在下个月中期选举后作出自己的国会证词。

  稿源: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谷歌针对中国专门研发搜索引擎》

苹果就“AppleID账号被盗”发声明

  苹果公司就近期中国用户Apple ID账号被盗一事向媒体发布声明,称正对此事正在调查中,同时呼吁用户开启双重认证。

  这是一份正在进行中的调查说明。根据苹果的说法,"少量用户的账户在尚未开启双重认证的情况下遭遇钓鱼诈骗",另外发现"试图通过欺诈性的退款申请试图牟利的情况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在这段期间,有人以账户被盗为由申请退款进行牟利。

  苹果称已经尝试通过多种措施保护用户,例如近期账户变动之后的购买申请、并拒绝了高风险的订单,他们称这些措施已经有所成效。同时强调用户应该开启双重验证,防止被盗情况发生。

  以下为声明全文:

  媒体声明

  我们非常重视中国消费者,希望确保他们拥有最佳的产品体验。针对消费者报告的有关网络钓鱼诈骗Apple ID盗刷事件我们进行了调查,在此,我们想就尚在进行中的调查给出一个说明。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事件后,第一时间组织了Apple工程师来寻找事件的根源。消费者的隐私和安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的调查发现,少量用户的账户在尚未开启双重认证的情况下遭遇钓鱼诈骗。同时,我们发现通过虚假的和欺诈性的退款申请试图牟利的情况有所增加。

  我们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用户,并已防止了相当数量的欺诈交易。比如,通过审查发生在近期账户变动后的购买请求,我们拒绝了高风险的订单。由于我们的持续努力,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现已显著减少。

  因网络钓鱼诈骗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我们正主动识别可疑活动,并与受影响的用户取得联系。我们强烈建议所有用户开启双重认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同时,我们正与相关消费者保护组织保持沟通,并倾听用户对这些措施的反馈。如需了解有关 "安全性和 Apple ID" 的更多信息,可随时访问: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1303,或联系AppleCare进一步了解相关问题。

  事件回顾:

  最近一段时间,多位用户在微博上反映:自己的Apple ID被盗,并购买了多项App Store中的软件或游戏道具等虚拟产品,损失从几百到上万不等。

  对黑客们来说,Apple ID因为关联支付信息,属于"优质资源",尤其游戏充值是黑客最喜爱的。盗刷问题此前也曾发生过,但今年9月前后明显增多。一些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有大规模撞库、洗号攻击出现。

  这也是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的原因:不法份子通过"撞库"(利用用户相同的登陆名和密码习惯,尝试登陆其它网站 )方式来批量获取用户邮箱和密码,如果用户的Apple ID也正好为此邮箱及同样密码、并关联了第三方支付、且没有设置双重验证等安全措施;则给了犯罪份子可乘之机,他们会利用此ID盗刷购买App等,若支付方式等没设定免密支付额度,则可能进一步加大损失。

  一些安全专家认为,"撞库"并非安全漏洞,从技术上没有特效封堵手段,只有用户为自己的多个账户设置唯一且复杂的密码才能避免。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骗取用户ID的方式是虚假邮件,不法份子制造一些看起来很像苹果官方发送的邮件,邀请用户填写自己的AppleID用户名和密码去登录,从而获得Apple ID。

  目前苹果提供的付款方式有支付宝、微信支付、信用卡或借记卡等。我们也建议用户应该立刻开通App ID的双重验证保护,防止账号被盗。

  稿源:新浪科技

  原文链接:《苹果就"AppleID账号被盗"发声明》

苹果账户频频被盗 支付宝发安全提示

  近期,全国各地的苹果手机用户频频投诉自己的苹果ID被盗号,绑定的相应支付平台被扣款,而上海苹果中国公司对被盗刷用户提出的退款申诉却表示无法操作。支付宝于10月10日凌晨表示,已多次联系苹果公司尽快定位被盗原因,并建议用户降低苹果支付的免密支付额度。

  有报道称,不少苹果用户称自己的ID账号被盗,所绑定的支付平台被扣款,被扣的付费项目多为游戏及苹果账号充值或者用户曾使用过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的订阅服务,大部分被盗刷的情况发生在今年9月份。

  日前支付宝在微博官方回应,发布《关于苹果手机的安全提示》,称目前已经多次联系苹果公司并推动其尽快定位被盗原因,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并彻底解决用户权益损失的问题,苹果公司回复已经在积极解决。

  支付宝提醒用户,在苹果公司没有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之前,无论Apple ID绑定了哪种支付方式,都可能出现资金损失风险。用户在确保方便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调低苹果支付的免密支付额度以最大限度保护支付宝账户的资金安全。

  支付宝建议用户若发现自己的苹果支付账号出现异常,可通过苹果公司官方客服电话40006668800进行反馈。

  以下为支付宝声明全文:

  关于苹果手机的安全提示

  近期,支付宝监测到部分苹果用户的ID出现被盗,由此带来相关ID绑定的支付工具遭到资金损失。

  支付宝已经多次联系苹果公司并推动其尽快定位被盗原因,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并彻底解决用户权益损失的问题。苹果公司回复已经在积极解决。

  在苹果公司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无论您的 Apple绑定了哪种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或者信用卡)都可能出现资金损失风险。在确保方便的前提下,您可以选择调低苹果支付的免密支付额度以最大限度保护支付宝账户的资金安全。

  支付宝用户可以单独给 Apple设置免密支付限额,您可以在支付宝App里,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App Store Apple Music,& iCloud】-【安全月限额】设定符合自己安全预期的月度限额。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苹果支付账户出现异常,可以通过苹果公司官方客服电话4006668800进行反馈。

  原文链接:《苹果账户频频被盗 支付宝发安全提示》

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

Google+社交媒体的死亡

  据国外CNET媒体报道,上周谷歌宣布关闭其社交网络平台Google+,成了该产品漫长而艰难道路的终点。2011年,Google+在大张旗鼓的宣传中上线。尽管其界面干净、照片功能实用,一直备受赞誉,但它从未真正威胁到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的地位。Google+的消亡提出了我们在现代技术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当一个大型社交网络平台关闭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谷歌表示,这项服务将在未来10个月里逐步降温,最终在明年8月份停止,以确保用户有足够的时间将信息和照片从网络上转移出去。

  当然,Google+并不是第一个失败的社交网络。Friendster和MySpace都是社交媒体时代之前的先例。Friendster在短暂转向游戏内容后于2015年关闭。从技术上讲MySpace仍然存在,尽管它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音乐网站。而Twitter旗下的视频网站Vine于2016年宣布关闭。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大多数用户随后转向了Instagram和YouTube。

  但Google+还是有所不同,作为由谷歌打造的主要社交网络在当前这个人们严重依赖社交媒体的时代关闭,还是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Altimeter Group分析师布莱恩·索利斯(Brian Solis)表示:"作为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或者你所选择的生活表现方式将会消失。""对于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真正的理解。"

  对于大多数在几年前就忘记Google+的人来说,其关闭可能是虎头蛇尾。毕竟用户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包括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Snapchat和Pinterest。

  但Google+并没有被用户完全抛弃。2015年,一名外部研究人员估计有1.11亿个活动用户。谷歌拒绝分享该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但本周早些时候,该公司表示,90%的Google+会话持续时间不到5秒。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迈克尔·帕切特(Michael Pachter)表示:"谷歌没有给我们使用Google+的充足理由。""Facebook足够好,可以满足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需求。"

  不过,与任何服务一样,Google+也有自己的死忠粉丝。由于其照片存储和编辑功能广受好评,这项服务在摄影师中很受欢迎。比如说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就是一个忠实的Google+用户。这是他唯一一个经过认证的社交媒体账户。

  雷德克里夫说过,他喜欢Google+的主要原因正是其缺乏参与度。他在2016年表示:"这里不会有评论和其他东西。"

  还有盖伊·川崎(Guy Kawasaki),他是苹果最早的麦金塔电脑(Macintosh)的传播者。他有近700万的Google+粉丝。相比之下,其在Twitter上有146万粉丝,在Facebook上有43万粉丝。就在谷歌宣布关闭社交网络平台的当天,他在自己的页面上写道:"这有什么好处?我在Google+ 中看到了很大的潜力。"他甚至在Change.org网站上签署请愿书,要求谷歌不要关闭它。

  对于像他这样的公众人物来说,一个平台的终结是一个打击。对于那些在几个社交媒体网站上吹嘘自己粉丝数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打击。川崎说,在其他平台上复制他的粉丝是不可能的。

  "这是不可能的,"他说。"我明天醒来要告诉自己,我如何在Facebook或Twitter上获得700万新粉丝?你告诉我怎么在不买粉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何况我不花钱买粉丝。"

  最后,他说,Google+对于像谷歌这样大的公司来说并不是优先考虑的事项。其母公司Alphabet已经涉足从搜索、电子邮件到无人驾驶汽车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个不断衰落的社交网络是可有可无的。

  "但我会想念Google+的,"川崎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实验。"

  英文原文:Google+ and life after social media death

  原文链接:《Google+社交媒体的死亡》

2018年10月10日星期三

共享单车的梦醒时分

  作为一家自身缺乏造血能力的企业,从击鼓传花停止那一刻,它就已经躺在资本的刀俎之上了。(文丨舍予兄)

  资本正在等待ofo倒下。

  就在不久前,多家媒体报道称,ofo在近期收到了来自阿里的6000万元的借款。知情人士称,"这笔钱和融资无关,这六千万的借款是给ofo发工资用的"。

  消息很快被ofo方面否认,但是在公司内部,戴威承认ofo迎来了"至暗时刻",并且一度表态:不想战斗到底的员工,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

  相比之前阶段动辄数十亿的融资, 6000万的数字充满了鸡肋感,如果传闻属实,ofo团队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平衡滴滴和阿里之间的利益分歧。

  一位业内投资人认为,戴威在引入阿里投资前,可能错误地高估了自己平衡资本的能力,而滴滴和阿里对ofo的计划与戴威团队存在着明显分歧。如果没有阿里,滴滴的想法是想将ofo纳入滴滴的战略体系,滴滴App内推出共享单车平台,平台将汇集ofo小黄车、小蓝单车和即将上线的自有品牌,未来还会接入更多单车品牌。真正实现对国内互联网的"出行"入口的垄断。

  但戴威显然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有王兴的先例在前,戴威坚持ofo独立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引入阿里系投资,就是ofo团队希望能在一帮江湖大佬的博弈中保持独立发展的话语权,但是戴威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与滴滴和阿里的这些老玩家们相比,90后的他,在创立ofo之前身上最大的博弈常识仅仅来自于竞争北大的学生会主席经历。

  "这当然不是公平(的对话),他的段位不够,在程维面前都还是孩子,而况马云。"一位业内人士评价。

  但资本不会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分外温柔,很快,因为ofo的倾斜感觉到压力的滴滴开始了动作,首先实施的,就是复活ofo的曾经的一个对手——小蓝单车。紧随其后又在一线城市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单车"。

  从规模上看,似乎滴滴的动作象征大于实际,与之相比阿里投资永安行和哈喽单车是动了真格。说到底,不将所有筹码投入到一个创业者身上,是阿里投资部门的常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重仓了饿了么,阿里还是执意平行发展自己的口碑。

  一位了解阿里投资的内部人士透露,单车赛道毫无先发优势可言,只靠免押金、大规模融资就可以"烧"出用户和订单量。而哈罗单车背靠上市公司,也有供应链加持,阿里没有理由舍近求远。

  "让ofo资金枯竭,自然死亡可能是双方的共识,因为时间拖得越久,收购金额就会越低,到其接近破产之时,戴威只能选择将ofo卖给其中一家"上面的人士猜测,一度占领大街小巷的ofo,恐怕难逃在2018年底卖身的结局。

  "如果说两边的投资人现在有什么共同点的话,可能就是希望他(戴威)早点倒下了。"

  扑朔迷离的商业价值

  谁能说清楚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

  潮水退去的时刻,所有人都看清楚了一个事实,戴威手上最后的底牌,居然还是动产抵押,除了手上大量生产的,随着时间会快速贬值的单车,ofo似乎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筹码了。

  也就是说除了规模,连ofo自己都难以解释公司的商业价值到底是什么?!

共享单车的梦醒时分

  而单车是一种每时每秒都在吞噬金钱的动产,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戴威自己在2016年10月举办的盛景核心学员大会上计算过ofo的折旧成本:一辆小黄车成本不到300元,12个月报废。有机构统计截至2017年12月,ofo在中国投放的单车车辆数达1000万辆,这么一看,一个月光是折旧成本就高达数亿元。

  面对每秒钟都在烧钱的事实,ofo急需讲一个新的故事。流量等于金钱,尤其是大量拥有付费能力的线下优质流量的时候,所以广告变现成了唯一的那根救命的稻草。

  广告往哪里放?对于车身广告的利用,ofo近乎"无所不用其极",其出售的广告位几乎包括了整辆小黄车的视觉面,从车筐、车座、车把三角区、后轮三角板以及品牌定制车。据公开刊例显示,ofo 的广告资源是"1500 万辆单车、覆盖全国 2.5 亿用户",品牌定制车身的广告价格为每辆 2000 元/月,开屏广告价格为 100——120元/1000CPM 起售。除了线下广告,开屏广告同样重要,但一位业内人士评价"App 开屏广告都是些没听过的公司"从中也能看出ofo的财务窘境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了。

  2018年8月底,ofo终于上线了短视频广告业务,ofo将这项最新推出的短视频广告业务命名为"视听风暴"。从名字上看,项目被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很快,第一批广告主包括可口可乐、趣多多等品牌。相比之前的广告主,这次的广告业务受认可程度似乎高了一些。

  卖广告之外,ofo 还取消全国 20 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如果用户不购买 95 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缴纳一笔数百元元的押金才可使用 ofo。

  所有的目标都在指向赚钱。

  一顿操作猛如虎后,人们开始关注ofo的营收是否有关键性增长。ofo 内部高管邵毅向媒体透露,业务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同时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盈利。

  但不幸的是,美团的招股书撕开了ofo最后的遮羞布,依然是折旧成本,招股上透露出关键信息,作为ofo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单车被收购26天以来,收入共1.47亿元,折旧和运营成本分别高达3.96亿元、1.58亿元,毛利亏损4.07亿元。这意味着摩拜每天亏损金额约为1560万元,如果以这个数字来计算,摩拜单车每年的亏损额度将高达57亿元。再来一番横向比较,号称规模远超摩拜的ofo,正在面临亏损数字只会更大。

  Ofo引以为豪的扩张规模,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阿克琉斯之踵"。

  尽管从最近上线的广告业务可以看出,团队仍在努力证明自己的变现能力。但根据折旧费用和亏损产生的巨大窟窿来看,广告业务和开卡的营收简直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一位内部人士透露,ofo上线更多的广告唯一能带来的正面效应可能是未来面对资本谈判时,在谈判桌上增加一点砝码。

  但似乎他的竞争对手们同样不知道盈利模式到底在哪里。

  作为戴威的对手,摩拜CEO王晓峰曾经公开表示:"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这些发言曾经在投资圈引起了轩然大波,从中也能看出,胡玮炜应该比王晓峰更适合公关。这听上去像一个魔幻主义的笑话,一位早先退出共享单车行业的投资人表示:"如果没有人接盘,这就是把大把钞票往海里扔"。

  事实上,关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问题并非只在国内引发争议,去年夏天,一篇名为《白痴经济:中国的共享泡沫》的文章出现在德国的《经济周刊》上,这本刊物是德国经济周刊报是德国最大的经济类商业新闻杂志。

  文章中引述了中国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面对正在德国开疆拓土的摩拜,作者算了一笔账,每辆车价值250欧元(约合人民币1978元),每天必须使用5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而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4天才借一次车,每小时12欧分(约合人民币0.9元)的价格对这样的低频消费来说,实在是太便宜。

  《经济周刊》是少数坚定看空共享经济的外媒,心直口快的德国人在仔细研究了一番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模式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怎么可能靠这玩意赚钱?

  但在当时,这篇报道并没有引起太大影响,无论是ofo还是摩拜,正在铆足了劲头地希望进军海外市场,偶尔看到的小粉红群体的开启了集体吐槽模式,大家一致认为是严谨古板的的汉斯老爷看不懂中国的新经济。与国内软文四起一直唱红的科技媒体相比,《经济周刊》的声音更像是那个戳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

  后面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了,共享单车出海业务目前的结局无一例外的是裁员、收缩,曾经的征服全球的口号演变成了艰难的海外撤退。

  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近两年的创业赛道上,流传着两种成功故事。

  一种是属于明星投资人的,早期扑进一个高增长的行业,投了一个投资项目后四处站台,把项目鼓吹成风口,再引入投资,打上一场烧钱大战,最后在崩盘前夜,等到BAT的入场,成功解套,上岸脱身,玩的就是刺激。

  一种是属于创业者的,冒着一旦玩脱倾家荡产的风险瞄准一个行业,编织出一段故事,靠融资烧钱获得大量的高增长,最后在行业增长达到顶峰,各方资本涌入之时,成功脱身,成为北上广的"中产阶级"们人人称羡的财富自由者。

  前一种故事属于朱啸虎们,后一种故事,属于胡玮炜们。没有第三种故事,那些踏踏实实独立发展走向成功的创业故事只存在《激荡三十年》的文字里。

  这些创业者就像是西进运动中的淘金者,在乔布斯老爷子的精神感召下,无数内心追寻财富的玩家,披着"改变世界"的画皮进入了消费领域的赛道。他们遵循两个信条:一是"规模起来,车到山前必有路"二是"用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需求是可以被创造的。"

  朱啸虎作为ofo的早期投资人,也是国内"共享经济"的重要鼓手之一。

  朱啸虎对自己投资的项目是有高度自信的,曾经为了ofo的商业价值争论,可以直接在朋友圈与马化腾激烈开怼。甚至放出豪言,共享单车的战场将会在"三个月结束战斗"。基于曾经滴滴合并uber的成功,后续的投资人有理由幻想,在"独角兽捕手"的加持下,未来ofo也会成为下一个"共享经济"的奇迹,如图它的前辈滴滴一样横扫国内的出行市场,成为称霸一方的小巨头。

  直到被自己的前妹夫欧成效在今年年初曝光早已套现ofo走人,整个创投圈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三个月结束"的战斗,真正指向是朱啸虎自己的"快进快出"的战斗。

  小的资本开始离场,很快,一场共享单车行业的大逃杀,拉开了帷幕。首先是重庆的"悟空单车"宣布破产,成为第一个退出市场的玩家, 8天之后,3Vbike因同样的原因而停止运营,创始人巫盛华说出了心声"再也不看好共享单车模式了",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小玩家却相继死去。

  寒冬来临之时,人们就发现,似乎头部企业也开始体力不支了,而就在戴威"进入深水区"的时候,一旁的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却宣布"提前上岸"。

  似乎这更像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不同于行业top1的龙头执念,"知止而有得"是行业老二们常见的选择,在共享单车尚未完全退潮的时候上岸,把摊子交给腾讯,算得上是摩拜最好的结局。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在接受《财经》杂志的采访时称,"摩拜的股东中没有人亏损,收益大约都在20%以上。"

  应该庆幸,27亿美元,附加10亿美元的外部债务。摩拜的投资人们抱了泥牛入海的准备,但还能赚回一部分收益,这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朱啸虎,何况如果如果再不赶紧撤,估值只会越来越低。

  而与此同时,一篇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推文在朋友圈疯转,一个财富神话就此诞生,令北上广格子间里那些还在焦虑打拼的"中产"人生艳羡不已。

  对于被摩拜长期可能的债务问题折磨许久的胡玮炜的来说,内心一定是庆幸的:好险,末班车票也是车票,好歹上岸了。

  胡玮炜到底有没有套现15亿?当吃瓜群众忙着关心这条八卦时,大部分人还没有注意到共享单车的泡沫已经开始破裂了。

  就差一步,摩拜就可能沦为今天的小黄车的处境。虽然后面又经过数轮易主,但如今的小黄车在腾讯和美团的麾下,呈现出了另一派"佛系运营"的态势,不求规模第一,但求稳定运营,至少比ofo多了一股喘息之机。

  盈利反思

  当年百团大战的时候,最终活下来的为什么是美团。因为王兴在认真分析了国内团购行业的烧钱扩张特征后,断言这样的烧钱速度不可能持续,美团的策略是在死命咬住前三名的同时,练好内功争取盈利,最终,依靠"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挑翻了抢跑上市的窝窝团和其他一众玩家,成为了死人堆里站着的唯一玩家。

  某种程度上,共享单车和空气币的本质是一样的。

  它们都是资本之间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并且,每一名入局者开始都不相信自己是那个最后接盘的傻子;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无法为项目的盈利自洽,只能靠后进的资本续命。

  近几年诞生的明星消费类互联网公司,就像前面说的,创业者似乎有一种莫名的自信,永远相信"用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需求是可以被创造的。"补贴开始盛行,烧钱变成通用的竞争手段,融资变成企业唯一的输血来源,这样的公司无论能推出多高的估值,但最终等待它们的,必然是迎来价值的回归。

  进入2018年,蒙眼狂奔的创业时代真的结束了。

  朱啸虎套现之后面对媒体说出了一句有落井下石之嫌的大实话:烧钱起来的都是伪需求,以后不会再投这样的项目。这句打脸的金句几乎扫翻了自己过去所有的明星案例。简直和李笑来的录音异曲同工,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独角兽捕手名副其实。

  聪明人,都是离场之后才会说实话的。

  而对于留在场上的ofo来说,作为一家自身缺乏造血能力的企业,从击鼓传花的鼓声停止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躺在资本的刀俎之上了。

  作者资料:舍予兄  传媒分析师 钛媒体、黑马、创业邦专栏作者,本文由舍予兄(微信号:shuyang9451)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作者。

  原文链接:《共享单车的梦醒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