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星期日

甲骨文北京研发团队全数裁员

  近日,美国科技厂商甲骨文中国公司的员工爆料称,2017年1月14日上午9时左右,甲骨文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收到了来自美国总部的邮件。邮件中提到,由于市场变化,公司开始整合各研发中心资源,公司将在云计算方向发力。邮件的最后,单独提出了中国公司将会进行裁员,将裁减约200个北京研发岗位,并且2017年3月31日,所有人必须离开。

  根据该员工描述,此次裁员主要针对北京研发中心Solaris操作系统和存储系统两条业务线的员工,据其了解,被裁的人数不低于170人,其中存储系统业务线被裁人数约占1/4.同时,此次裁员并不完全是人员缩减,存储条线的人员裁减后,部分工作岗位将调整回美国和印度。

  消息称,由于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不仅开始采取各种手段使制造业回流到美国本土,也在高科技产业领域采取动作,使美国的跨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开始缩减人力,并将相关职位撤回美国。在2017年1月14日上午,甲骨文北京研发部门就传出大多数员工都收到电子邮件,信中说明由于市场变化,公司要开始整合各研发中心资源,并且北京将会进行裁员,被裁人员必须在2017年3月31日前离职的消息。

  据悉,早在一个月之前,甲骨文北京研发部门就已经有十多人被告知裁员。这次又有200多人同时收到这封措辞严谨的公开信,说明甲骨文北京云端运算储存的相关研发团队要全部裁员。日前特朗普与硅谷大老板们在圆桌会议上,甲骨文CEO Safra Catz承诺未来将兑现特朗普政府的竞选承诺,现在或已开始正式执行。

  公开资料显示,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红木滩,是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为遍及145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应用软件及相关的咨询、支持和培训服务。公司于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3年,甲骨文已超越IBM,成为继微软之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目前,甲骨文公司在华下设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和甲骨文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和南京均设立了分支机构,向中国市场全面提供企业管理软件、中间件、数据库、一体化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在中国的员工达5000多人。此次传出裁员的,就是甲骨文北京研发中心。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专家称美图获取的权限过多

  据科技网站TechCrunch报道,美图秀秀过去几天在美国大火,无论是Facebook还是Instagram上都充斥大量的美图自拍,引发网友纷纷效仿和评论。这款可以在自拍中添加美化效果的应用已经在中国流行多年,但是直到最近才引起美国用户的注意。

  但是安全专家很快指出,对于一款自拍应用来说,美图从用户获取的数据远远过多,而且它据称还包含部分可疑代码。公平而言,美图并非唯一一款需要用户数据的免费应用,但注重隐私的用户最好在下载前三思。

  照片应用要求用户许可进入相机和相册很正常,这样它就能拍照或者编辑设备上已有的照片。但是据情报安全研究员克雷格·利纳雷斯称,Android版美图需要的远比这些更多:它可以获取用户其他应用的信息,用户的精确位置,设备唯一识别码,呼叫信息,运营商信息和WiFi连接状况。

  iOS版美图同样需要大量的用户数据。尽管苹果采取措施,让应用无法获取用户的设备唯一识别码,但安全专家指出,美图可获取用户的手机运营商信息,或者iPhone是否“越狱”。专家称,iOS版美图可能已经违反App Store的数据搜集政策。目前,苹果尚未回复关于美图的置评请求。

  尽管美图称,它使用这些数据只是为了身份保护、服务升级、犯罪调查和客户反馈,但利纳雷斯警告称,这些数据同样可以用于其他目的。

  美图发言人在致媒体的一封邮件中表示:“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报道,我们的应用能够引起媒体、名人和消费者的注意是一件好事。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和苹果、谷歌就每一次产品发布进行了密切合作,而且我们严格遵守隐私条款。我想我们的工程师足够聪明,没必要使用偷来的代码。”

  美图并没有回应,为何它需要某些类型的用户数据,以及它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真正的问题是,你是否愿意将数据交给一家你不认识的公司?答案是NO,我就不会,”利纳雷斯说。

2017年1月17日星期二

域名管理新规会导致网络封闭?专家们看法不一

  据媒体报道,工信部制定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已接近尾声,有望尽快出台。该草案第三十七条指出,在境内进行网络接入的域名应当由境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并由境内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有人认为这将影响境外网站访问,导致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封闭”。#月光博客 在微博上提到此事,把这条又带到舆论中心。也有专家称,规定实施并不影响网民浏览全球网站,针对的是服务器和域名“两地分居”的网站,对一般人的影响非常小。

  工信部新规引争议 有人担心影响境外网站访问

  搜狐公众号极光注意到,早在2016年3月25日,工信部发布《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该草案第三十七条就引起较大争议。而1月10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域名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管局互联网处处长裴玮透露,2017年或将出台域名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让此事再次引发热议。

  这个引起争议的三十七条规定内容为:“在境内进行网络接入的域名应当由境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并由境内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在境内进行网络接入、但不属于境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管理的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在网络上,一些网友认为这一规定是“封锁网络”的行为,可能影响境外网站访问,有网友举例称,“比如百度的域名注册商是美国,那么国内主机商应该禁止百度的网站接入”,也有网友认为,这会导致“今后国外网站就看不了,人家国外网站域名凭什么要在你国注册”。

  月光博客:工信部制定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即将出台。《办法》规定,在境内进行网络接入、但不属于境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管理的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微评:中华局域网建成指日可待)

微博用户“月光博客”在微博讨论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来源:#月光博客

  《环球时报》也曾发文解释称,许多人觉得“在境内进行网络接入”意味着“可以在境内访问的网站”,但事实上,在“境内进行网络接入”指的是“服务器在境内的网站”。

  《环球时报》因此说,第三十七条的真正意思是:1、服务器在境内的网站,需要选择在境内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注册,并由该机构对该域名进行管理。2、服务器在境内,但域名没有在国内的相关机构进行登记注册的,那么网络接入商就要停止相应域名的网络接入服务。

  在去年3月30日,工信部信管局也公开表示,该办法与全球域名管理体系没有根本性冲突,相关条款重点要求在境内接入的网站应使用境内注册的域名,不涉及在境外接入的网站,不影响用户访问相关网络内容,不影响外国企业在华正常开展业务。

  据百度百科,域名注册商(英语:domain name registrar)是一个商业实体或组织,它们由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或者一个国家性的国家代码顶级域名(ccTLD)域名注册局委派,以在指定的域名注册数据库中管理互联网域名,向公众提供此类服务。并负责提供DNS解析、域名变更过户、域名续费等操作。

  .COM 域名的管理机构是Verisign,已有上千万个.Com域名被注册。CN域名的管理机构是CNNIC,CNNIC授权注册商,在CNNIC和注册商之间就没有类似Verisign这样的公司,注册商是直接从ICANN批发域名。

  专家观点不一 有人称赞有人担心网站被控制

  方兴东预测称,“1.不会影响全球网站的浏览;2.不会影响全球网站的基本服务;3.会影响在中国境内架设服务器的经营性网站,尤其是对于全球统一域名,而又在中国架设服务器的网站,需要一些变通方式。对于中国境内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影响较小。”

  “这一规定主要影响的是跨国经营的商业门户网站、跨国交易的商业公司和跨国公司”《中国域名经济》主编沈阳对极光介绍称,这一规定对相关企业影响不大,只需他们在中国注册域名即可正常运行,“把域名弄到中国,最快3个小时、最长3天都可以生效了”。

  “全世界的域名调查显示,只有大概24%符合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负责协调全球域名和IP地址管理政策)的域名注册信息规定”,沈阳介绍,域名信息是否真实会影响公众对域名网站的可信度,这几年不少人要求ICANN推动域名注册信息实名制,而ICANN也一直在鼓励WHOIS(域名注册者信息的数据库),中国的CNNIC在实施这一条款上,自2009年开始就按照工信部要求、用了3个月时间实现1380万个。cn域名符合域名实名制的要求,走在世界各国前面。

  在沈阳看来,第三十七条体现了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原则,“同样服务器放在中国的网站,(域名)在中国注册,中国就有人管住我,(域名)在外国注册,中国就管不住它,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政策”。同时,在中国注册,有利于中国政府监管,对一些重要网站提供技术保障,推动IP地址和域名“绑定、固化”的安全,避免出现类似百度域名被劫持的情况发生。

  IT分析师姜伯静也告诉“澎湃新闻”称,之所以推出第三十七条,“一是彻底截断那些在海外注册的不良网站或者其他危险网站;二是推广中文域名;三是如果海外机构想发展国内业务,那最好和国内合作”。

  “该规定是我国网络主权观念的一种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在接受《法制周末》采访时认为,企业将域名迁移至境内虽不会花费什么成本,但这些企业更多考虑的是,一旦将域名迁移回境内,必然要面对政府的制约和管控。

  刘还建议说,“我们对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大可不必自缚手脚,可以跳开域名注册、域名跳转的方式,先允许网站进来,一旦这些网站在中国境内发生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就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对其进行警告、罚款、甚至关停等处理。”

  方兴东同样认为该条例存在改进空间,“一方面关于一些概念和措辞的界定比较模糊,存在被误读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这个条款的实施细节应该更明确,以打消境外企业过度的担忧”,更加务实完善,少些多余的惊吓。他举例说,“极端地讲,如果各个国家都是以域名本地化注册为基础,那么一个像谷歌、Facebook或者腾讯、阿里巴巴这样全球化的互联网企业,总不能每一个国家都需要注册一个新域名,200多个国家就得在各自国家注册200多个域名吧?”

  对于该条例,科技自媒体“月光博客”的博主龙威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有些担心,中国域名注册商主要是万网提供,迁移域名到国内,可能导致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网站被阿里巴巴所控制。他举例说,2011年,由万网提供域名注册的慧聪网遭到投诉后,被万网暂停解析长达数小时,之后慧聪网对外推出“反万网霸权”网站,指控其行为越权。

  来源:搜狐公众号极光,作者:吴荣奎

2017年1月15日星期日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背后:被罚15亿 投资泰国

  在即将发布2017财年Q2财报之前,希捷突然宣布关闭中国苏州的硬盘厂,遣散2200多名员工,按照法律要求给了2个月工资补偿。此次关闭中国工厂、大裁员是希捷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大背景是PC市场需求低迷,HDD出货量快速下滑。但是另一方面来看,苏州工厂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组装中心,并非不盈利,而希捷也不会放弃HDD市场,此前还宣布在泰国投资4.7亿美元扩大HDD业务,更早之前希捷还因为漏税问题被政府部门征税2.25亿美元(约合15亿人民币)。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背后:被中国罚15亿投资泰国

  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希捷HDD硬盘工厂主要是在中国和泰国,其中在中国有两座工厂,分别位于无锡和苏州,苏州工厂早前是迈拓的,2006年收购迈拓之后归于希捷,现在已经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组装中心,占地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

  不过苏州工厂虽然是希捷最大的组装、测试工厂,但它本身并不生产硬盘零件,需要从其他地区运输零配件,这势必会增加很多额外费用。

  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背后:被中国罚15亿投资泰国

  希捷全球的供应链组成,中国有无锡、苏州两个工厂

  希捷为何关闭苏州工厂?官方的说法称这是是缩减全球生产规模,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的措施之一,不过苏州工厂本身还是盈利的,这也是员工抗议关厂的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还关闭工厂必然有更深的考虑。

  很多人把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跟2年前的税收案联系起来。或许有读者还记得2015年有传闻称江苏省某个知名美企的工厂涉嫌偷税漏税,当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AMD,因为他们在江苏南通有封装厂(去年AMD把南通工厂也卖掉了),吓得AMD还紧急辟谣,后来这事公开了,涉事的是希捷公司。

  当时官方认为希捷在2007到2013年少缴税了,希捷当然不同意了,双方经过谈判,最终博弈的后果就是希捷补缴2.25亿美元税款(当时折合15亿人民币),并且跟税务部门达成了APA预先缴税协议,政府部门每年增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约4亿元,希捷江苏每年执行APA协议将会增加利润4.5亿元。

  上述公告还可以在江苏国税局网站找到,希捷提交给美国SEC的文档中也有提及,此事中江苏政府及希捷双方还各自发表了感言,希捷首席财务官及执行副总裁欧马立先生表示,希捷江苏将认真履行协议要求,承担起应尽的纳税义务。他同时对江苏省国税局在APA谈签中所做的积极努力和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看起来好像挺和谐的,但是双方谈判过程肯定没这么甜蜜,对希捷来说这次协议的背后是补缴15亿税款,而且每年会预交税款,传闻称双方谈判时希捷威胁称撤资关厂——尽管最后看来还是希捷认输了,但希捷撤资关厂也成真的了。

  对普通大众来说,税收问题太专业了,希捷当时是合法避税还是真的偷税漏税,外界是不好判断的,很多人指责这件事是希捷关闭苏州工厂的根源也是没道理的,因为希捷关了苏州工厂但没有关无锡工厂,而且全球裁撤的工厂也不止苏州,还有马来西亚的工厂。

  有一点能肯定的是,希捷虽然调整了HDD生产工厂,但他们并不会放弃HDD业务,这更像是一种战略转移,因为2015年希捷宣布未来5年在泰国投资4.7亿美元,扩大泰国Korat硬盘工厂,建成之后将占据希捷49%的产能,新增2500员工。

  希捷公司1983年进入泰国设厂,现有员工大约1.64万人,而在希捷之外,泰国还是西数HDD工厂的主产地,2011年泰国洪水中西数因此遭受严重损失,希捷因为当时HDD主产地在中国,损失就小多了。

现在做公众号还有没有前途?

  最近一个空闲的下午,我找了一家星巴克,点了杯咖啡,做了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取关了一百多个公众号。不得不说,这个过程还真他妈爽,取关一个爽一下,那满足感丝毫不亚于啪啪啪。

  我已经不记得当初为什么关注这些号了,总之我现在不需要它们了。不需要的原因有两个:

  1、我找到了更好的。

  2、我用不上它们。

  分析以上两个原因,就可以解答〖现在做公众号还有没有前途〗这个问题。

  你比得过别人吗?

  如果你的公众号是一个纯媒体属性的号(做内容给人看的),这个问题就很现实了。这种公众号的粉丝个个都像臭男人,他关注你只是因为你长得好看(内容做得好),哪天他遇到更好的,就会头也不回地取关你。

  这时候千万不要抱怨这届粉丝不行,不行的永远是你自己。如果你不反思改进,你每推一次就会掉一批粉。实际上这是很多号的现状,有推送就有掉粉,不吭声还能苟且一小会。

  其实我取关的时候也不仅仅是为了图个爽,像我这么理性的人,会根据类别进行取关,每一类只留下一个或两个。比如明星八卦的,我留下了关八和芭莎娱乐;医疗健康类的,我只留下了丁香医生。

  内容圈子里最近有一个词挺流行:头部。尤其是在跨年宣誓期间,人人都喊着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头部自媒体。不是因为成为头部有多风光,而是因为不成为头部就可能死在2017。

  所以,接下来应该是公众号的淘汰期,那些曾经热情洋溢的粉丝会亲手把不喜欢的公众号弄掉。最后留下来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头部公众号。

  公众号太多,粉丝根本不够用,每个粉丝的精力也有限,能够招架的号也就那么几个。

  不在头部就只能等死?

  死不了。

  有些人连直播睡觉都能捞得风生水起,你还怕你的内容不够好?

  我把媒体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内容,一种是兴趣内容。前者拼的是独家和新鲜滚热辣,带有传统媒体的影子,以稀缺取胜;后者拼的是个性,自带新媒体属性,以微创新取胜。前者满足知悉,后者满足体验。

  举几个栗子:

  1、做减脂餐的公众号,就是做信息内容的,大家想知道的是食材配方和做法;而日食记这个公众号做的是兴趣内容,大家不会多关心菜的做法,而是享受每道菜背后的温情故事。

  2、 Ayawawa推送的就是信息内容,关于心理情感的知识经验,大家对她也是各种求助;咪蒙做的则是兴趣内容,关于爱恨情仇,各种情绪泛滥。

  信息内容主要是补脑,各种资讯知识方法论;兴趣内容主要是补心,各种鸡汤治愈求安慰。

  信息内容稍有竞争就会你死我活,有所谓的头部效应,它只能在渠道和资源上取胜。而兴趣内容通常另辟蹊径,本身走的就是差异化路线,在角度、形式和运营方式的创新上取胜。

  近两年开始流行一个很高大上的词:消费升级。其实不仅消费在升级,内容品味也在升级。很多粉丝对于内容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道什么(信息内容),各种各样的兴趣体验需求也冒出来了(兴趣内容),比如搞笑、走心、恶搞、暴黄、丑萌、参与、VR等。就像现在很多人买书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故意买一些珍藏版摆在客厅以备不时装逼之需。

  一场球赛,有人喜欢看赛事报道,有人喜欢看现场直播,也有人喜欢看花絮杂锦。内容体验已经开始温饱思淫欲,既需要有专家慷慨激昂地分析国家大事,也需要有段子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所以,如果感觉自己挤不进头部,可以把个性特质和形式创新(如直播、短视频、语音)发挥到极致,在兴趣刺激上使点劲。因为那些以前看起来没什么卵用的内容,即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憋不出创意,还有没有戏?

  有。

  媒体基因不够强大的,适合走产品路线。

  创意这东西,有时候很讲天分的。况且要熬出头来,创意还要像滔滔江水一样延绵不绝。我把命都给你了好不好?

  我取关的公众号当中,除了那些特别好看的,我还留下了一些长得丑但用得上的,比如违章查询、12306、某行信用卡等。我从来不看他们的内容,但是一有需要,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搜出来。

  这有点像最近推出的小程序,用完就走,逾时不候。我只会在某个时间段需要它,就像自行车没气了要找个打气筒。我不是图它有多美,而是我必须用它。

  所以,找出刚需,走工具路线的实用类公众号,也是一种生存方式。现在有些企业放弃app和订阅号,转战服务号或者小程序,就是这个道理。

  撸起袖子开干吧

  所以,现在做公众号还有没有前途?

  如果你心中也有这个疑问,我劝你还是别问了。很多人对公众号的前景趋势了解得一清二楚,但就是做不好公众号。反而有些傻乎乎的家伙,靠一根筋把一个小号拉扯大了。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着走着就有路了。

  前方雾霾很大,能见度很低。所以,你得先上路。在这个阶段,前面提到的几个路口都可以作为上路的第一步参考:

  1、做工具类的公众号。

  2、做垂直小领域内容,精耕粉丝群,先成为小领域的头。

  3、在大众领域做微创新,比如形式、角度、运营方式。

  两年前你还可以先大而全再小而美;而现在,你必须先小而美再大而全。每个平台几乎都会经历从渠道为王到内容为王的过渡,唯一的不变就是随机应变。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的博客 / 公众号:zhangsa2012,原文链接

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微信小程序大观

  如果说2017年开年最火爆的互联网盛世,无疑是1月9日微信小程序的上线发布会。虽然距离罗振宇的号称PK掉无数明星的跨年演讲刚刚过去十来天,移动互联网的神经已经完全被罗振宇口中所说的傲娇的“用完即走”的小程序所牵引,一时间无数文章介绍小程序,无数口水论战也甚嚣尘上。

  笔者认为,论战是必要的,是建设性的,但是不能耽于论战。信就去做,不信就不要BB.动手干事才是正理。而很多文章的介绍也是浮皮潦草,仅仅是把腾讯自己公众号的内容通过介个截图去介绍一下,并且内容极端同质化,实在不利于广大网友在一头雾水中快速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至少不是非常有助于快速窥视全貌。诚然,有几篇文章还是写得很不错,从大势上对小程序的未来给了非常有建设性的研判,在此,笔者将在文末列出这几篇文章的名称和作者,予以致敬。但是从具体细节着眼,深入细致观察小程序的文章还是寥寥无几。因此,笔者不揣简陋,贡献此篇文章于各位方家,也博各位网友一笑尔。

  一

  当马云叔叔在美利坚与特朗普先生商谈如何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创造100万的就业的时候,在南国深圳的张小龙先生祭起了微信小程序的大旗。这个微信的战略级新产品被寄予了微信乃至整个腾讯的厚望,甚至被寄予了整个互联网界的厚望,期望能完成百度、Facebook、Google、Amazon所未能完成的伟业,让互联网服务真正“无处不在,触手可及”。所有互联网界人士都为之虎躯一震,各自顾盼。

  然而最先要做的应该是,站在用户的立场来发问,小程序是什么?用户该怎么使用小程序?怎么找到小程序?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A.小程序是什么?

  在百度百科上,小程序的定义如下:

  “微信小程序,简称CX,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

  “小程序处于内测阶段。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个人、企业、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小程序、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是并行的体系。”

  “1月9日0点,万众瞩目的微信第一批小程序正式低调上线,用户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小程序提供的服务。”

  不知为何,在看着百度百科上的这个“万众瞩目”四个字,我百感交集,不知百度人此时是何内心体验,更不知李明远先生是何感想,曾几何时,百度轻应用也曾经试图走过类似的道路。

  1. 小程序是什么?

  答:运行于6.5.3(当前最新)及以上版本(未来)的微信,一种无需下载、安装、注册、卸载的类APP应用。用户只需要微信扫一扫或者搜索一下即可打开应用;用完之后,退出即可,无需关闭卸载;不会打扰用户,更不会推送消息、产生订阅关系、分享到朋友圈。

  2. 怎么使用小程序?

  答:首先升级到最新版本(6.5.3),不会升级的自行百度,或苹果用户直接登录AppStore直接更新微信;然后搜索“小程序示例”,点击相应搜索结果进入小程序示例窗口即可激活小程序菜单,就能在“发现”中看到小程序的入口。此处内容不再详述,已经有大量文章讲述。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升级到相应版本的微信,不一定要搜索某些小程序,你的朋友通过微信对话转发一个小程序给你你打开了也是可以的,因为,微信“发现”那个位置的入口,本质上是一个历史记录,一旦使用过一次,就会自动出现。

  B.问题来了,那从哪里找这些小程序呢?

  这个问题与微信小程序的产品哲学有关系,张小龙团队是史上最具备克制精神的团队之一,当然他曾经解释过,克制不是压制自己,而是基于合理性。曾几何时,微信变成了一个营销阵地,人们被动沉浸在了各种微商广告和心灵鸡汤里面。当微信月活跃用户到达8亿,这个超级的国民应用到了增长的减速期,而人们沉浸在微信里面的时间日益增长,微信在单位时间上对用户的价值正在衰退。作为一个国民级应用,对生产力和边际生产力的考虑就不再是矫情和傲娇了,而是一种对长远发展的必然。因此,抑制过度营销,重新回归服务,并且走向线下就成了必然。

  因此,小程序前所未有的重视了“扫一扫”的功能,希望每个小程序的使用都是基于一个真正的基本需求点,而不是被各种营销。“我们不会因为你已经使用了一款学英语的小程序就给你推荐学英语的小程序”,张小龙如是说。甚至在举例说明最希望小程序在何时被发现和使用,公交车和汽车站,“扫一扫”就可以知道时间表,就可以在线购票等。也就是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线下,来自于场景。

  关于营销,张小龙团队克制到了极致,这在以下几个问题中都有体现,也能看到伟大团队是如何践行克制原则的。

  但是,用户总是要找到小程序的,用户总是要尝鲜的,用户总是要更方便的找到想要的小程序的。

  3. 微信小程序的入口?

  答:发现栏的“小程序”,记录的是历史使用过的小程序;小程序有限的搜索功能。这两个功能都是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了小程序团队的良苦用心,下面会详细分析。

  4. 腾讯有没有应用商店?

  答:腾讯官方没有;这同样是其产品哲学的体现,也是与之前所有的轻应用类平台所不同的地方。

  5. 那有没有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

  答: 有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例如unclerong.com,几个清华中科院理工毕业生开发的。用户需要的就是合理的。一个大平台上容易导致滥用的功能,在一个独立的平台上可能会不一样。当然还有其他的,都刚刚起步,也都难说确定的未来。

  6. 那么,用户究竟怎么找到自己想用的小程序?

  答:方式一,微信搜索,这个要求你要完全知道小程序的精确全名,基于你现在能够看到的各种名单;

  方式二,公众号关联,陆陆续续你会在你关注的公众号上面看到,公众号简介上会有该公众号开发的小程序,一个公众号可以关联5个小程序(一个小程序只能关联一个公众号);

  方式三,好友推荐,可能是在群里,可能是单独的会话,这个推荐很有意思,牵涉到一个子概念“小程序子页面”,引发很多新体验,后面会详述;

  方式四,扫码,这个是微信最愿意看到的,未来某天,很可能到处都是二维码,让微信实现“连接一切”的雄心;

  方式五,历史记录,也就是“发现”节目的入口,这个界面也有非常有意思的机制,下面会详述;

  方式六,在未来微信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找附近的可以使用小程序的店;这实在也是一个匠心独运的设计,并且十分必然的设计,难怪有人会高呼,百度地图的危机到来了;

  方式七,到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这个是微信最不愿意看到的途径,但是,存在就会是合理的;

  方式八,朋友圈虽然不能直接分享和扫码,还是挡不住大家在朋友圈的各种“自报家门”,估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各位的朋友圈都会有人跳出来安利自己的小程序的名字。

  C.你使用之后,小程序是如何保证体验的?微信团队的匠心都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7. 先说一个最核心的体验,“即搜即用,用完就走”,微信团队是如何保证的?

  答:微信首先规定了小程序的大小是在1MB以内,这基本就是一张稍微清晰一点的图片的大小,搜了就能立马到你的缓存里面来;然后,微信给小程序开放了微信用户体系,也要求小程序无需注册,直接使用,这意味着你既不必看APP打开时的那3s到5s广告,也不需要注册,而且1MB大小的限制,几乎让小程序将关键核心功能裸露出来,让用户直接使用。这就是即搜即用。至于用完就走,两层意思:第一,无需关闭,这个是微信的内存管理的事情,就跟IOS系统一样,退出就好,后台自己会管理好内存;第二,无需卸载,因为你不曾安装,所以你也无需卸载。当然,你可以删除,小程序列表界面选中一个小程序手指向左滑就是删除该小程序,数据也就会同时删除。两个存疑的问题是,如果微信重装了会怎么样?我在另外一台手机登陆我的账号,小程序们还会在那里吗?当然,更进一步说,实现小程序的即搜即用、用完即走,不仅仅是微信的克制,还是微信对服务商的约束和克制,这背后的代价是惊人的,所体现的“用户至上”的产品哲学也是淋漓尽致的。

  8. 再讨论微信小程序是如何最大化小程序的功能性的?又是如何让用户体验到这种功能的丰富和强大?

  答:小程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组件,包括视图容器、基础内容、表单组件、导航、媒体组件、地图、画布等;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接口,包括开放接口、界面、设备、网络、媒体、位置、数据等七项接口;还提供了实时通信的Websocket API这样对垂直社交极具潜力的API,提供了小程序子页面这样创新的分享界面;简言之,小程序提供了具有一定丰富性、完整性又极具创新性的开发工具,这让小程序的功能可以包罗万象。对用户可感知的,是各行各业的应用都有入驻到小程序里面来的可能。另外,小程序可以挂起、可以置顶、可以离线使用、可以后台使用、可以任意页面进入、可以任意页面分享,可以快速切换任务、甚至可以想象未来能小程序与对话直接交互,无一不给客户使用极大体验度和新的体验度。现在很多小程序的不好用,个人认为,因为一切都刚刚开始。

  9. 微信小程序团队又是如何在各种细节上,保证大家一个最干净和人性化的环境和体验?

  答:首先从搜索的克制上来说出去。用户需要完整准确的名字才能够搜到小程序。是不是微信团队的模糊搜索能力很差?这件事具体来讲,还不是这么笼统的一定要完整准确的名字。事实上,早批参与内测的小程序,不用输入完整的小程序名称即可搜索到,比如美团;已经添加了的小程序不用输入完整的名称;其他的需要。笔者认为,这是微信在抑制关键词的搜索优化技巧,“能让用户收到小程序,但是我们会极力的限制搜索的能力,避免它被滥用”。否则,为什么你自己使用过的就可以模糊搜索?因为你使用过,就不是被营销而来的,而是你要找到自己曾经沉底了的服务。这里其实也给了第一批小程序便利,如果你起一个好名字,会有人搜到你的,碰巧要完全一致。因此,小程序在命名规则上,肯定也会有一些限制,否则,就会出现一堆以类目命名的小程序。当然,还要确认的一件事是,可不可以重名?

  其次,抑制消息分享朋友圈,抑制消息推送,没有订阅,抑制长按二维码线上直接打开小程序,不做应用商店,同时,小程序里面不能有任何外链,HTML里面的<a>标记都是禁止的,无法在小程序里放置各种外来广告,一切都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干净环境。

  再次,许多人性化的设计,在最润物无声中,实现最自然的用户习惯和系统进化。例如,小程序列表的排列顺序是按照使用时间自然排序。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就是曾经保证了那些你只用一次就不再使用的微信群沉底,而你天天使用的微信群最容易被找到的设计。小细节,大妙用,就是匠心。又例如置顶功能,一段时间不使用,置顶就会消失,是不是非常很人性化?是不是你并不知道?这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就像周星驰的电影一样,每当你再看一遍,就会再多发现一些,然后再次露出会心的微笑,并对创作者发自内心产生敬意,这就是我当下对微信小程序团队的感觉。而且,在极端克制了小程序的搜索的同时,又可以最多搜索5个功能性页面,这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新体验。

  对安卓用户而言,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权,就是可以将小程序“钉”在桌面上。

  10. 微信小程序团队使用起来,安不安全,会不会让微信越来越卡,会不会特别费流量?

  答:这个问题,小程序完全处在微信的控制之下,任何一家国内公司开发小程序,都需要严格按照微信的规范制作,而且在上线前需要拿到微信的审核;服务商拿不到你的微信账号和密码,也拿不到你的微信号和社会关系,只是通过OpenID拿到昵称、头像和基本的个人资料;没有外链,没有跳转。因此,小程序比很多APP,某种意义上更加安全。当然,前提是你认为微信本身是安全的。数据安全在未来的若干年,都将会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

  关于账号体系,还有一个细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对相应的小程序进行授权,关联相应的账号。这个是每个小程序自己设计的事情了,微信只是给了可能性。如果关联,就可以更加的打通信息流,体验更加流畅。

  至于会不会卡,费不费流量,启动小程序后,主要是业务数据。如果你看的是视频,无疑是费流量的;如果看的是文字,流量自然比较低,就跟你上浏览器看网站一样的,取决于你看什么网站。微信会不会卡,也当然取决于你自己的使用习惯。没有小程序,很多人的微信也可能卡,那么习惯不好,小程序也照样拯救不了你。笔者实测,用小程序浏览了十来分钟的文字,大约几kB的缓存,并没有多少流量。

  11. 微信小程序是不是完全遏制了营销?

  答:不是。正如梅姨在金球奖终身成就奖领奖时所说,不尊重会滋生不尊重,暴力会滋生暴力,一个什么样的指挥棒会滋生什么样的生态文化。公众号一出,遍地营销专家。小程序一出,自然希望遍地都是好好干服务的。服务为本,服务得好,合理的营销是应该的。

  只是小程序认为的合理的营销,是用户发起的。因此,小程序不能分享朋友圈,只能在对话里面传播;而且分享的页面也不是一个注册登录页,而是用户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个最确切的网页,是一个活的数据,被分享人也可以最直接的看到价值,并且点击就是使用。这个用好了,威力极大,想象空间也极大。

  微信认为,小程序不是另一个公众号,而是另一件事,小程序和公众号某种意义上是互补的。公众号可以关联小程序,因此,公众号运营做得好的,自然也还是有小程序的营销入口的。

  而且未来,基于地理位置的发现,会是一个极有想象空间的入口。张小龙表示,在线下,微信要做的是提示用户附近有哪些小程序存在,附近有哪些提供小程序的店,这个店能买什么东西是肯能的。这个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对于真正的O2O零售来说;难怪说小程序最适合的是电商。

  至于大家一直被误导的没有消息推送,其实不是的。有消息推送功能,但是限制很严格。那些回答没有,都只是看了2016年底张小龙的演讲稿。那个没有只是告诉你,不要想着用消息推送来骚扰用户。实际上,在没有用户确认的情况下,小程序每周只能主动推一条消息,而且不是任何消息都能够推送,是严格的审核过的模板信息才可以推送。而一旦用户主动向小程序发起消息,支持文字和图片,就启用客服消息,开发者可以在48小时内回复用户。非常类似服务号的消息机制。

  因此,微信小程序不是完全遏制营销,而是当下的矫枉必须过正,是一个生态发轫文化固本时期的坚决与克制。好的商业,小程序一定会支持的,否则怎么实现“连接一切”里面的“连接人和商业”呢?只是有的时候,有些行业在一开始并不适合,或不适应。

  细节枚举不尽,详细的细节,可见我的下一篇文章,《小程序的细节之美》。只是管中窥豹,可知小程序对用户,是完全的尽了心了的。

  二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从来都生存这一批弱势群体,他们顶着时代的光环,内心的渴望,他人的鼓励,在貌似一切皆有可能的道路上,上演着一幕幕可惜不是我的热剧。双创的热风催生的土地看似肥沃,实则干涸。不是揠苗助长,就是竭泽而渔。但是,每一轮的风起云涌里,总有一两个弄潮儿,用象征的成就,激励每一个自命不凡或自以为自己不自命不凡的人,下一个可能就是我。移动互联网作为最具典型浪潮,已经过去了好几波,教育了好几代创业人。而小程序的上线,一时间也红了多少双眼睛,躁动了多少个内心。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一波,又是一个怎样的浪潮?

  D.哪些行业正在涌向小程序,哪些行业适合小程序?

  截止2017年1月11日,小程序上线已经接近400个,据统计,一共涉及16个行业,其中以生活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旅游出行四大领域占据了一半以上。这些行业里面的小程序先行者们,既有对初试效果满意的,也有不那么满意的,甚至还有退出的。总的来讲,大家都还是充满了激情和期待,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但是,一个新的生态的形成,必然有其客观的规律和限制,也有其天然的适应和不适。

  12. 从小程序功能形态的角度讲,什么行业适合,什么行业不适合呢?

  答:除了小程序所不能实现的,和小程序所抑制的,剩下的就应该是适合或可能适合小程序的行业,包括现在有的,或者未来才有的。

  这个话题,有好几篇佳作分析,并且每个行业也都会有优秀的大脑,提前洞察其不行或甚至将不行转化为行,我只想说,头部APP、需要深度复杂线上服务的行业、以内容为核心或依赖大量社交营销的行业、游戏行业,都暂时不是小程序的菜。

  头部APP们加入小程序阵营,当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卡位。万一一不小心,让一个不知名的同行在小程序上卡了自己位置,岂不是“阴沟里翻船”?另外也还有研究的心态。

  线下场景的增量,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地方。如果百度地图上连接的商铺都有百度轻应用,百度应该早就成功了。场景的参与个体,可能是小商小铺,没有开发运营能力,但是同类场景的整合者,则是一个可能做大的角色,例如美味不用等。小程序二维码,最多可生成带参数二维码10000个,这意味着无数的场景有被渗透进去的可能。

  13. 具体来讲,哪些行业行业会特别被看好?

  答:大家最看好的行业有:电商(因为腾讯的梦想)、工具(微信的本质精神,也十分契合用完即走的特性)、服务(小程序的本质回归);O2O(扫一扫的生态,线下流量时代,互联场景非常多,细分的垂直行业更加多);公众号(这个存疑,有的适合,有的不适合);垂直社交(这个领域非常有想象力,那种约完就走的社交充斥了社交的大部分场景,却一直没有好的产品来覆盖,微信本身更加适合熟人社交);2B产品(场景非常多,灵活的协作也非常多,适合轻量级的产品)。

  14. 有哪些小程序的概念股?(仅供参考)

  答:腾讯、波导股份、友阿股份;拓维信息、朗玛信息、红旗连锁、石基信息、天源迪科;证通电子、新大陆、新国都;利欧股份、蓝色光标、华谊嘉信;东方通、神州数码、天玑科技;信雅达。

  答:涉及O2O、涉及微信平台合作、涉及二维码的股票。

  E.作为微观的创业者,如何拥抱小程序生态?

  历史永远是人民创造的,尽管历史永远只记得伟人。微信小程序生态的真正创造者,其实是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和使用者,用他们的才华和时间,才能创造得出一个伟大的生态。就如同微信一样,因为广大商户和个人的参与,才真正使微信变成一个超级平台。离开这群人去想象微信小程序生态,只会剩下极其贫乏的可能性。

  作为微观的创业者,又可以如何拥抱小程序的生态呢?干永远是第一位的。

  15. 小程序对创业者的意义?

  答:至少可以作为验证MVP(最小产品)的战场。另外,降低了开发的成本,在相同的人力和物力条件下,小程序的开发和设计时间只有相同功能的APP的五分之一。微信解决了兼容性的问题,省了前端开发的大量工作。

  16. 如何开始你的小程序之旅?

  答:第一,注册你的小程序,打开微信公众平台,点击“立即注册”,选择“小程序”即可;第二,关于小程序的专属域名,腾讯云1月4日宣布,开放微信小程序专属域名8元优惠抢购活动,是“lite app”的专属域名。la,是开发微信小程序的必要条件,优惠活动时间是1月4日到1月20日;第三,关于小程序怎么命名,不能模糊搜索,越早将一些常见命名注册越占优势。

  17. 如何进行你的小程序开发?

  答:第一,了解开发小程序的语言,WeLang语言,小程序专用的语言;第二,小程序是网页的集合,一个微信页面包含四个文件:WXML(页面结构)、JS(页面逻辑)、WXSS(页面样式)、JSON(页面配置,非必须);第三,善用微信提供的组件和接口,组件包括视图容器、基础内容、表单组件、导航、媒体组件、地图、画布,接口包括开放接口、界面、设备、网络、媒体、位置、数据等七项接口;

  18. 小程序的审核是否严格?

  答:非常严格,有内测公司甚至说,“对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上,小程序可能是最严格的”。在《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规范》里,有一条是“可用性和完整性规范”,基本要求是完品,能打开,能运行,不应该存在严重bug.十之八九的开发者都倒在了看似简单的要求上。例如,用户点击了收藏,但是页面未显示收藏“+1”,这在微信看来,也是不可接受的。

  19. 小程序如何利用微信生态?

  答:一个简单例子,小程序可以调用微信支付、获取微信用户信息等。

  20. 商家可以怎样扩散小程序?

  答:线下二维码,公众号关联。就像当年的公众号一样。

  F.作为微观的创业者,除了做小程序还可以做什么?

  21. 小程序生态还有哪些参与者?

  答:小程序商店、小程序开发服务商、小程序运营推广服务商、小程序数据分析服务商。

  三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适合每一个时代。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主题。

  马化腾认为,AI是下一代的基础设施,他预言在下一代基础设施上,未来10年,人机交互界面的迭代是个大概率事件;张小龙也幻想未来系统会藏在眼镜里,那么,无需下载,用完即走,将会是所有应用的趋势。谁也没法阻挡他们去连接一切,“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人与商业、连接人与物品”,AI和物流网也不行,因为也会是他们的菜。看来只有上帝和时间能够阻止他们了。

  只好用一个网友的精辟比喻结束本文:APP就像原配,一年也用不了几次;服务号就像小三,每月固定用几次;小程序就像炮友,用完即走。

  2017,让炮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致敬

  写得真好。

  1. 《小程序生态,成败看此三点》,马文的文;

  2. 《微信小程序的想象力与不可想象域》,Jason Ng.

  ——谷小安 写于2017年1月12日凌晨5点

  小程序讨论QQ群:46587846

  邮箱:465267089#qq.com

  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注明出处,版权独家授权于www.unclerong.com,转载请注明。

  来源:小程序应用商店,原文链接

2017年1月11日星期三

支付宝回应安全漏洞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支付宝发现致命新漏洞:陌生人有1/5的机会登录你的支付宝,而熟人100%可以登录你的支付宝,甚至可以不用原密码直接用手机号就可以更改。

  按网友的说法,原理是这样的:登录手机账号——忘记密码——手机不在身边——淘宝买过的东西9张图片选1个——好友验证9个好友图片选1个——登录成功。这时就可以直接扫二维码付款不用密码。

  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支付宝登录界面,输入帐号后点击忘记密码;

  2、输入帐号后直接点无法接收短信;

  3、这里有很多验证方式,选择你所知道的方式,熟人验证,你知道的朋友信息;

  4、更改密码,原密码直接忘记,直接更改。

  修改完直接登入账户,拥有全部功能,且支持免密支付。

  对此,支付宝官方给出回应称,这一方式仅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实现。且一旦用户支付宝在其他设备被登录,本人设备会收到通知提醒。

  此外,支付宝表示,在今天上午接到网友反映后,我们也进一步提高了风控系统的安全等级。目前仅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才能通过识别近期购买商品以及识别本人好友来找回登录密码,通过其他手机设备是无法应用这一方式找回登录密码的。

  以下为回应全文:

  我们接到网友反映,称可以通过识别好友、识别近期购买物品,来找回支付宝登录密码。

  这一方式仅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实现。通常情况下,用户找回登录密码至少需要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对于部分暂时无法收到短信的用户或者更换移动设备的用户,我们的风控系统会先进行评估(比如账户信息完整程度、网络环境等因素)。在安全系数较高的情况下,才让用户回答一系列安全问题,只有在回答正确后,才能修改登录密码。

  这一策略只能找回登录密码,仅通过回答安全问题并无法找回支付密码。且一旦用户支付宝在其他设备被登录,本人设备会收到通知提醒。

  为了更好提升用户的安全感,在接到网友反映后,我们也进一步提高了风控系统的安全等级。目前仅在用户自己的手机上,才能通过识别近期购买商品以及识别本人好友来找回登录密码,通过其他手机设备是无法应用这一方式找回登录密码的。

  我们也欢迎用户继续对我们的安全策略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