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星期日

乐视云盘停止视频上传服务

  近日,有网友登录乐视云盘发现乐视云盘发布公告,为配合国家关于利用云盘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将暂停视频文件上传服务,用户原有视频数据保留。同时,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云盘上涉黄、涉盗版内容的清查工作,一经发现将自动清理,对于此类内容将无法提供备份下载服务。

  针对“乐视云盘”的停止上传视频的公告,乐视云盘微博回应称,这一通知不是近日发布的,而是今年5月21日发布的,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从五月份至今,乐视云盘的视频上传服务至今仍未恢复。

  以下是乐视云盘声明全文:

  尊敬的乐视云盘用户:您好,为配合国家关于利用云盘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整治行动,乐视云盘即日起调整服务器功能,包括以下(不仅限于)措施:

  1、暂停视频文件上传服务,用户原有视频数据保留。

  2、我们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云盘上涉黄、涉盗版内容的清查工作,一经发现将自动清理,对于此类内容将无法提供备份下载服务。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乐视云盘的支持,此次调整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乐视云盘团队

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

阿里旅行正式改名为飞猪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级为全新品牌“飞猪”,英文名为“Fliggy”。“飞猪”是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休闲度假品牌,与面向企业差旅服务的阿里商旅一起构成阿里巴巴旗下的旅行业务单元,让消费者获得更自由、更具想象力的旅程。

  “飞猪”品牌负责人介绍,“旅行、音乐、梦想…这些极光音乐会所代表的主题元素,恰好是现在年轻人最为喜爱和向往的,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在为现实奋斗的同时,也敢于追求梦想、享受生活。飞猪的概念和这一主题不谋而合。”

  在品牌logo方面,“飞猪”品牌的logo轮廓是代表飞翔的字母“F”的变形,也是翅膀的造型,中间为卡通形象,结合金黄色的主色,充满朝气与活力。

  “飞猪”品牌负责人表示,品牌动作的背后,是业务体量的扩大。据了解,2015 年,阿里旅行双11单日成交超15亿人民币,其中出境游预订超80万件,度假成交额超过5亿人民币,整体机票成交超过30万张,酒店客栈成交超过15万间/夜。

  据了解,启用新品牌“飞猪”是配合阿里旅行业务进阶的战略举措。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飞猪”总裁李少华在会上首次透露了一组数字:“飞猪”用户数目前已超过2亿,App 下载量超过1亿,日均访问用户数达1000万。

  在海外拓展方面,据介绍,“飞猪”计划与欧洲诸多国家展开深度合作,一站式呈现各大热门目的地丰富的旅行资源,并在当地建设地面实体服务站,为中国游客提供全面的中文服务。为此,“飞猪”提出了全球30分钟响应的24小时服务标准,成为出境游的服务新标杆。

  除了资源和营销上的合作,“飞猪”也将继续深化行业互联网创新。除了已经广受好评的未来酒店、未来景区等,“飞猪”还宣布即将上线出境超市,该功能将出境自由行的多品类商品要素化、精选化、便捷化,方便用户选购和搭配。

  另外,随着“飞猪”走向海外,支付宝的国际业务也将进一步扩大。伴随在芬兰的落地,支付宝和“飞猪”的服务已经覆盖到了北极圈。

  今年的双11全球狂欢节已经启动。据悉,“飞猪”也推出了众多产品,例如环球旅行套票、南极之旅、非洲大峡谷探秘等,这些都将成为今年双11的一大增长点。

国家版权局评360公司停止个人云盘服务

  10月20日,360云盘公告宣布停止个人云盘服务,自2017年2月1日起关闭所有的云盘账号并清空数据。近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负责人就360云盘关闭个人云服务一事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专访。

  问:2015年以来,国家版权局对治理网盘版权秩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随着网盘用户规模快速扩张、网盘免费容量不断增加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盘服务在为网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侵权盗版问题。通过网盘传播侵权作品、实施侵权盗版行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权利人对此反映强烈。国家版权局顺应形势要求与权利人呼声,将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纳入“剑网2015”专项行动,并且作为工作重点。

  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国家版权局2015年10月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要求网盘服务商建立必要管理机制,运用有效技术措施,主动屏蔽、移除侵权作品,防止用户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

  接到通知后,百度网盘、新浪微盘、UC网盘、迅雷快盘、金山快盘、微云中转站等网盘服务商积极整改,对权利人投诉的涉嫌侵权链接予以快速处理,并采取增加关键词等措施对侵权盗版等有害信息进行筛查和清理,网盘服务版权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受到权利人的积极肯定。近期,国家版权局对部分版权重点影视作品在主要网盘上的传播情况进行监测,未发现大规模侵权现象。

  问:国家版权局对此次360公司停止个人云盘服务有什么看法?

  答:360公司出于防止部分不法分子利用360云盘进行侵权盗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主动停止个人云盘服务,未来转型企业云服务,这种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反映了360公司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工作、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态度,为其他互联网公司强化版权保护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今年7月,国家版权局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启动开展为期5个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一步规范网络云存储空间的版权秩序。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网盘服务业务,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便利化存储服务的同时,云盘中也充斥着大量侵权盗版文学、影视、音乐作品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违规的文件,这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传播秩序和生态环境,不利于我国的网络安全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版权局希望广大互联网企业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技术管控措施,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供健康有序的云存储服务,为营造并维护良好的网络版权生态,建设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作出贡献。

  (原标为《互联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值得肯定——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负责人就360云盘关闭个人云服务答记者问》)

  稿源:澎湃新闻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做内容优化的三个基本套路

  世界上本没有套,做的人多了,套就诞生了;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对黄金组合,简称套路。现在的年轻人,提起套路就露出一脸贱笑。殊不知,懂套路的人才是聪明人。摸清了套路就掌握了一套方法论,可以解决一大片问题。

  说得装逼一点,套路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规律,掌握并熟练运用这种规律,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老司机。

  听起来很诱惑的样子。既然什么都有它的套路,做内容也应该有套路吧。我还真总结出了3个,希望可以帮到一些人。

  需要提醒的是,这3个套路,主要针对企业内容,而不是媒体内容。

  套路一:信息和情感

  这第一个套路,是针对内容本身而言的。

  这个套路的精髓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内容=信息+情感。

  好的内容,信息和情感是缺一不可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了哪条腿都跑不远。跑不远的内容,除了处在原地自嗨,别无他法。

  所谓的信息,就是告诉别人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做,具体就是各种品牌印记、活动折扣、行动按钮等。

  所谓的情感,就是各种故事、场景、互动、视觉冲击。

  比如:

  一篇软文,信息就是产品的介绍、体验效果、购买途径等,情感就是优美的文字、故事等;

  一幅海报,信息就是折扣、活动、二维码等,情感就是广告语和视觉创意等;

  一段视频,信息就是品牌的LOGO、吉祥物等,情感就是故事、画面质量等;

  一个游戏,信息可能就是LOGO和最后那个行动按钮,情感就是趣味性、简易性等。

  把内容分为信息和情感两个元素,可不是图好玩,而是有生理基础的。人脑分为两部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处理数据信息,右脑负责处理情感信息。左脑理性,右脑感性。我们消耗内容的过程,左右脑会同时运作,齐头并进。

做内容优化的三个基本套路

  如果内容只有情感或者只有信息,要么是给天才看的,要么是给脑残看的。

  例如:

  天才需要的内容:100%信息+0情感=说明书、解析图、配料表、医生手写字……

  脑残需要的内容:0信息+100%情感=心灵鸡汤、冷笑话、A片……

  越理性的内容,受众面越窄;越感性的内容,受众面越宽。做内容的时候,要到达的目的就是信息的情感化表达,把理性内容糅合到感性内容里。

  信息是内容的骨架,情感是内容的血肉。信息输出数据和逻辑,情感输出趣味、创意、逼格、审美,以及笑点和泪点。

  情感就像水,信息就像船。船要驶得快,走得远,需要水的推动,这就是全世界都在倡导讲故事的原因。

  套路二:静态和动态

  这第二个套路,主要是针对内容系统的迭代更新。

  一般的内容系统(网站、APP、公众号、微博等),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流动的,一部分是相对静止的。

  比如一个公众号的内容,每日推送的是流动的,在菜单栏里的品牌故事等则是静止的。还有一些相对静止的,就是时间固定的栏目内容。

  我们有时候做内容会陷入程式化操作的泥潭,就是天刚蒙蒙亮就琢磨着怎么更新今天的内容,吃完早饭之后就开始忙活,差不多到发布时间点了,赶紧把一些细枝末节搞定,一键发送,搞定收工,欧耶!

  一年之后,脸上的皱纹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苦逼】,疲于奔命的生活还在继续。

  只做流动的内容,则内容只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终究会一去不复返。

  流动的和静止的内容,就是所谓的流量内容和存量内容。为什么要这么分呢?主要是为了引导内容系统的厚度累积,让内容的影响力逐步增大。

做内容优化的三个基本套路

  那么,流量和存量内容,是怎么养大一个内容系统的?

  两个小方法:

  1、筛选和滞留优质内容

  平时做的更新内容当中,有些没有太多时效性的优质内容,可以沉淀成静态内容重新组织和布局。这可以理解为内容的复用。

  2、策划存量内容体系

  流量内容时常需要借助外力,比如蹭热点、抱大腿等。而存量内容可以独立制作,策划出多个经典的专题、系列,作为一个内容体系中的招牌内容。

  我们做内容时,既是在对外供应,也是在丰富自己的内容储备;既喂养粉丝,也养大自己。流量内容就像吃饭,吃饭的目的,除了维持日常的新陈代谢,还要进行同化作用,促进内容系统的生长发育。否则,就像一个甲亢病人,吃掉多少耗掉多少,自己则越来越虚弱。

  例如,逻辑思维的流量内容,就是每天的60秒语言。但它背后的内容库是一直在膨胀的,包括回复关键词的免费内容和APP的付费内容,储藏量极大。

  不断蓄容的存量内容应该逐渐形成一个池子,成为流量内容的源头,让展现出来的流量内容形成自己的血脉,有固定的领域和独特的风格。

  套路三:碎片和系统

  这第三个套路,主要是针对内容体系的搭建。

  有不少武侠小说都有这样的桥段:一本武功秘籍被分成了两半,有个大反派只拿到一半就使劲照着练,结果走火入魔,疯疯癫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接受不完整的训练和教育,是很危险的。我们每天被碎片化信息轮番轰炸,碎片化学习也成为很多上班一族的习惯性动作。可是,很少人能够在碎片化学习上能够学有所成,顶多涨了一点姿势。那些真正想脱颖而出的人,还是会花钱参加各种系统性课程,参加完整的学习班。

  说了这么多,这跟做内容有啥关系呢?难道做内容也要给粉丝们提供系统性的内容吗?凭什么?

  就凭一个理由:你要用内容培养更好的粉丝。

  其实企业做内容, 很大程度上是在做教育。教育什么?企业要倡导的理念。

  每个企业品牌都有它的存在的价值,卖什么货、做什么服务都是为了帮助别人。你为什么要卖这种货?为什么要提供这种服务?为什么要倡导某种生活理念?你是怎么帮助粉丝的?买单之后,粉丝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有答案,并且出现在你的内容体系当中。你不会知道哪一天、哪个粉丝通过哪条路径来找到你下单。

  实际上,在企业眼里,粉丝也有好坏之分。这种好和坏,就是根据关系的强弱来区分的。关系的强弱,可以体现在粉丝与企业的距离上。就像一个同心圆,越外围的粉丝,对企业来说质量越差,也可以说是越懵懂,需要培育。

  越里层的粉丝,也是越懂企业的粉丝。懂,就是对企业了解得更多。而在最外围的粉丝A,才刚刚踏进企业的内容体系。他看到最里层的粉丝B对企业爱得死去活来,可能会大笑一声“傻B”。其实是A还没有走到B那个位置,如果顺利走进去了,他也可能成为一个“傻B”。

  粉丝能不能顺利从外围走到核心,就是内容体系搭建是否完好的问题。好的内容体系除了能够圈粉之外,还应该有引导粉丝的功能。

  完备的内容体系,需要具备以下两样东西:

  1、完整性:满足内容不同粉丝角色,不同层次需求的内容板块是否完整?

  2、关联性:这些内容之间是否紧密连接在一起,给粉丝搭好了一座座桥?

  这两个维度,可以织成一张网,让粉丝从外围慢慢走到内核。路不一定好走,但一定要有。

  总结以上三个套路,第一个套路针对的是内容生产层面,后两个套路偏向于内容策略层面。三个套路其实都有一表一里的意味,表里互相配合,才能最大发挥内容的威力。离开策略的内容,就像离开地面的浮云,能飘到哪里只能听天由命。内容营销当中,我们能看到那些狂拽酷炫吊炸天的作品,只是一个排头兵而已,背后的转化逻辑是更考验功夫的环节。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公众号:zhangsa2012,原文链接

做竞价推广是否顺利,关键看创意

  做竞价推广是否成功关键在哪里,可能是很多竞价专员关注的问题,很多同行在交流如何更好的在互联网做竞价推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付费做搜索引擎竞价推广,但效果都不好,竞价的钱进去了,出来的钱却没影,相信这也是大多企业做竞价的一个困扰点,投入竞价钱花了,不投呢没咨询,徘徊在做与不做之间,如今想在互联网做推广,很多人都瞄准了竞价推广,见效快,推广效果好,但那么多做竞价的,顺利做好竞价的又有几个?

  为何大多竞价都没做好,笔者认为很大原因源于创意的撰写,对于在公司做竞价的专员来说,优势远比做SEO的大很多,但也要难太多,做SEO把排名做上去,至少老板高兴,但做竞价老板投了钱,要的就是更多的钱,而非那不费吹灰之力而来的排名,因此在这里奉劝做SEO的朋友,千万别认为做竞价的简单,SEO重排名,竞价重转换,工作和想法都不一样。也是在于这位朋友交流后,才发现做竞价原来这么辛苦,后来看了看他们做的竞价网站后,觉得唯一不足的就是创意的撰写。

  笔者认为,做竞价推广是否顺利,关键还得看创意,不妨以装修行业来看看众多装修公司是如何写创意的,搜索一下相关的关键字可以看得出,在装修行业,前三名基本都是自嗨的创意,我们做活动啦!首选我们,立省几万元!此类创意完全可以用于任何行业,而且适用于有意向合作的用户,上网的用户并不见得都是有意向合作用户,对于用户来说,早已看成免疫,根本无法抓住用户的痛点需求,上网查询装修的目的是什么?了解装修行情知识,看看效果图,找合适自己预算的装修公司,当看到这里自嗨的创意,会不会有点自吹自擂的感觉?往往会给用户一种玩套路的心理。

  于是笔者反问这位竞价的朋友,为什么要这么写创意?这位朋友的答案很简单:吸引客户咨询。做竞价不同于SEO,SEO要是标题不符合优化规则,根本没转换;也正因为竞价的优势,因此在标题上可以随心所欲,但这样写真的能吸引客户进行咨询吗?当然有用户会咨询,但至少创意并非抓住用户的心,甚至有的朋友不知道如何去撰写创意,直接参考同行做赤裸裸的广告,类似“别人都这么写,我也这样写。”

做竞价推广是否顺利,关键看创意

  那么,如何去写好一个竞价推广的创意呢?与装修朋友交流后,笔者提出了两个创意,让其去试试效果,发现点击率要比同行高得多,尽管是竞价广告第三位,创意大致是这样:

  1、不花一份冤枉钱的装修技巧

  2、2016贵阳装修公司排名表

  3、最新装修案例效果图鉴赏

  这位朋友带着种种疑问去试试,结果第二天的点击率远比第一天高出了一倍,咨询的用户也多,虽然点击的费用比之前的高了,但做竞价没点击还有何意义?若是大家不信,可以自己去试试。

  为何如此平凡的创意为何能让用户产生点击的欲望呢?仔细想一想其实非常简单,之所以觉得创意吸引,是站在竞价推广者的角度去看问题,而非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能给用户什么,和用户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后者自然是推广的强者,因为他们懂得迎合用户,21世纪,不再是拼产品的时代,而是拼服务的时代,想要服务好用户,前提是了解;当下竞价推广中也常犯一种通病,认为只要有排名展现,就有用户量,认为有人搜索关键词,就代表用户有这样的需求,于是只要把自己的产品优势描述清楚,就能赢得用户了,而且做竞价推广,创意的撰写肯定不止一两条,高的话可能有上百条创意,若全都是介绍优势推销产品的创意,想必效果肯定没有痛点型创意好吧。

  那么作为竞价推广专员,如何结合用户的需求点以及本质工作来写好高点击率的创意呢?

  作为竞价推广专员,本质的工作就是降低投入,提升转换率,减少推广成本,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有利的,这也是为何有的人感叹别人收入好几万,自己好几千,因为竞价高手做这竞价是玩心理战,而咱们做这个是为了糊口,定位自然不一样。一个合格的网站运营者,除了考虑推广外,更应该要换位思考,多个多角色的人,去思考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真的解决了用户的需求,只有双方有利益上的挂钩,才能达成合作上的共识,想要写好一个好的竞价创意,除了开低价和优势介绍,不妨从这几个点入手:

  1.降低用户的警惕性:想要达成合作的用户,都有投资的风险,在选取合作对象的时候,用户往往会有警惕性,这家公司如何?能提供我想要的吗?合作后服务有保障吗?如何降低用户投资风险,正是降低用户警惕性。用户之所以警惕,因为金钱,在撰写创意的时候,最好避免资金方面的创意,例如:首选XX公司,立省多少钱!或者是XXX产品,购满多少送多少等,若是用户有价格方面的需求,可以写成市场参考价格,这样就具备参考性,降低用户的警惕性。

  2.权威性:权威性指利用公司的实力与权威进行撰写创意,例如:十年老品牌,千家案例展示等,虽说这类效果不大,但远比自吹自擂要强得多。

  3.替用户想办法:大多做竞价的企业,接到电话的瞬间就想方设法让用户掏钱,就拿笔者之前的一个精力来说吧,偶然的机会下接到了百度推广的电话,刚说两句,觉得有点兴趣,近期也考虑换种方式推广,看看预算够不够,因此问推广多少钱开户,结果电话那头老是说,你要有兴趣,我过去你那里面谈,我们做百度推广有千家案例,效果非常好。说了一大堆,就是没有说到开户多少钱,笔者不耐烦的再问了一句,开户多少钱。电话那头依然要求面谈,当下心里怒火升起,就问个价格多少钱,价格贵的话就不做,价格合理就做,当下直接挂掉了电话。没过几分钟,电话又响起来了,依然是百度推广那边的,但换了一个经理,果然经理确实不一般,有问有答,同时还给出自己的宝贵建议,充分了解笔者目前的情况,虽说因为价格超出预算没合作成,但后期若是有这方面的考虑,肯定优先选择这位经理合作。因此,替用户想办法,也可以作为撰写创意的准则,看到创意就知道,这里能解决你的问题。

  就拿一个减肥药来做举例吧,一般减肥药企业做竞价,肯定会把创意写成,某某减肥药,一周瘦八斤,或者减肥药优惠活动等,但这些都是围绕出售减肥药而定义的,并未达到替用户解决办法。用户的问题重点在于肥胖,想要减肥,而未必是想购买减肥药,因此只能说只是卖产品,未必解决根本问题。

  例子:XXX公司,还千万肥胖者的春天。

  这类的创意虽然简单,但避开了金钱的字义,而且直戳用户的内心,具备吸引性。

  4.免费体验:用户也会担心产品的效果,在撰写创意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免费体验的字眼,每一个消费者都不会对免费二字产生反感,当然免费体验也未必适用任何行业,根据自己的服务定位。

  5.替用户省麻烦:用户都是害怕麻烦的,若要有心合作,当然想让服务商全包最好,就拿装修行业来说吧,对于一些想节省材料费用的用户来说,可以提供免费陪同购买材料的服务,在创意上完全可以表现出来,因此,不要只想如何刮用户的钱,而是如何为用户省麻烦。

  6.结合SEO的关键词匹配:很多人认为竞价和SEO技术沾不上边,其实两者结合才是推广的最佳利器,在关键词的匹配上,可以插入长尾关键词,一来是确保有用户搜索,二来是提升用户的转换率,将竞价与SEO结合,正是SEM的范畴,这也属于网络推广营销的升华。

  总结:本文重在强调推广创意的撰写,看一个竞价推广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可以看看创意是否撰写成功,是否是用户所喜的创意,痛点创意其实很简单,抓住用户所想,换多个角度去分析,作为一个运营者,互联网推广的视野应该更大化,希望本文对竞价推广的朋友有所帮助,仅是岑辉宇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来源:投稿,作者:岑辉宇   微信公众号:qq945748441  私人微信号:chy945748441,原文链接:http://www.chyseo.net/2361.html

2016年10月25日星期二

刘强东发飙:谁再叫“奶茶妹妹”我跟谁急

  刘强东在其朋友圈发飙,警告外界不许再提“奶茶妹妹”四个字,刘强东称他的老婆章泽天是最简单和富有善心的女人。以后任何人如果再在他的面前提到奶茶妹妹四个字不要怪他不客气,因为他们讨厌这个称呼。

  昨天,刘强东在其朋友圈转发了一条章泽天做公益的新闻,并附言说道:“只有每个人都是公益践行者才是真正的爱的源泉!只有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教育和流动机会才是社会和谐!”

  随后,刘强东发飙称,他的老婆章泽天是最简单和富有善心的女人。这一点无数人不一定理解。但是任何人都有基本原则:以后任何人如果再在他的面前提到奶茶妹妹四个字不要怪他不客气,因为他们讨厌这个称呼。

  从章泽天跟刘强东的恋情曝光,到二人结婚生子,网上对他们两个的议论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很多网友对奶茶妹妹的人身攻击言论,从刘强东此番发言来看,应该是受够了这样的情况了。

  更新:24日,刘强东在微博回应称,不许叫奶茶妹妹这段话是对朋友圈好友说的,不是对广大网友甚至也不是对京东员工。回应全文如下:

  刘强东:最近在国外出差不停会议,周日休息才知道我的一篇朋友圈这几天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既然被大家围观了,我想还是有必要和大家说几句:1.这段话是我对我朋友圈好友说的,朋友圈是私密的场景,不是对广大网友甚至也不是对京东员工。2.事情是缘于当天一次私人聚会中有人无视我的善意提醒,多次在我面前不以名姓称呼我的妻子。因此聚会结束后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了不满也是希望朋友以后能够改变。3.我希望每个人在私密环境下的言论都能够不被随意扩散!打扰大家,非常遗憾!

2016年10月24日星期一

马化腾分享腾讯的三道坎

  10月22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参加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6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与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进行对话,就自己的成长经历、腾讯发展历程中经历过的困难以及微信诞生背后的故事,进行了分享。

  马化腾谈到最开始做QQ的灵感来源于寻呼机,“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

  谈起当年创业的经历,马化腾坦言,自己并不是学霸,也并没有想过要领导什么人,“我就是想做一个产品,让很多人可以用。”知道自己不是全能,马化腾就一步步找合伙人一起做,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马化腾也提到了腾讯成长过程中有过三道坎,一是早期创业时,融资难,没钱买服务器;二是与MSN的竞争;三是微博的出现,“微博的出现对于腾讯来说有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当时有3个团队报名,做一个能够解决PC到移动端的产品,最后一个团队作出了微信”。

  关于腾讯的管理问题,马化腾采用了民主和强势兼顾的方法。“我的风格不是强势的,也不是一言堂,我们是互相商量。腾讯的风格也都是相对民主一点,也会比较多元化,一定有不同的声音出来啊,我觉得这是好事情。”但作为一把手,该做决策的时候马化腾还是会采取强硬态度,“关键时候还是要强硬的,该动手的还得动手。”

  以下是钱颖一与马化腾的对话整理:

  「 大学其实想学天文,喜欢看《三体》 」

  钱颖一:你是1989年入学,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为什么?这个选择后面是怎么的思考?

  马化腾:那时候填志愿,其实我喜欢天文,当时本来想读天体物理或者天文学,这是我中学时候的兴趣爱好。但是后来了解到好像读天文最后的结局就是当地理老师,这跟我想象的差别很大啊,因为我很喜欢天文,但并不喜欢地理,这个跟我设想不太一样。

  然后当时深圳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就是特区,如果你从深圳考出去的话,你可能就把深圳的户口弄没了,就回不来了。所以那时候很多深圳的学生就近考深圳大学。后来觉得(计算机)这个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后来越来越有兴趣。

  大学里没有再学天文的课程,但是业余看一些期刊,后来有机会去美国的时候,我去书店里面大肆搜罗所有有关天文的,很沉很沉的(书),就把它买回去了。

  到现在对天文还是有兴趣。喜欢天文,你会观测星星,对宇宙会有思考,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那包括整个地球可能都在这个宇宙长河中是一颗尘埃,是一个偶然,可能是一个片段。所以呢,很多事情,你只要想一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对稳定心态、对待挫折很有帮助。

  对科幻小说也非常有兴趣,包括《三体》这些科幻小说都让人脑洞打开,想象力很丰富。科幻小说对科技,对未来的发展给了大家一个前瞻性的展望,非常有意思。

  「 并非学霸,估计考不上清华计算机 」

  马化腾:讲计算机最强应该就是清华了,清华计算机绝对是非常难考的,我相信我当时如果要报考,估计还考不进来的(笑),分数太高了。

  在大学里面的学习是打基础,比如说像数据结构、算法,这些都对你未来成长非常重要;但是这只是一个基础,更多还是要靠课外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我们对机房里病毒的原理、机制很感兴趣去研究,当时还对一些病毒的样本进行解剖。我们在学校里面会很积极地和老师去寻找一些项目来做,可以全方面锻炼能力。这对你以后价值是无限的,它超越了你在课本上学的东西。

  那个时候我不算是学霸,大概在10名左右吧,班里总共有30多人。

  钱颖一:总共30多人,才10名左右,将来能做大事(全场笑)。

  「 卖电脑不行,转行写程序 」

  钱颖一:89年到93年,你念书的时候对职业有什么规划么?

  马化腾:这段时间在深圳其实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很多人创业。我看到师兄很早就帮别人编写软件,然后我说我很有兴趣,想知道这个项目收入怎么样,有哪些需求,他们是怎么实现的。然后就觉得,是不是也应该出来创业。

  但是,现实是还是比较残忍。那时候很多材料从海外运到深圳,所以我们当时很早就说,(在华强北)做一个电脑公司,其实就是帮人家装机,然后在里面配一些软件等等,就这么简单。后来我发现,在华强北干这个活的人都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可能只有初中、小学文化,但市场经验很丰富,像我们这个专业大学毕业的还竞争不过他。

  后来我在一个书店碰到同学,他在一个当时最大的民营企业,做寻呼台的;正好(这个企业)一个项目需要C语言,要很熟练的,我就给他展示我之前的成果,他说,就是你了。我就糊里糊涂先进去实习了,然后一干就是五六年。

  「 QQ最早叫“网络寻呼机” 」

  马化腾:也正好是因为这个行业是寻呼机,所以大家知道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
「 坐标!环境!跨界! 」

  马化腾:我很早就开始做计算机和通信,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所以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创业就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

  钱颖一:刚才Pony(马化腾)讲的几条,一个是Location很重要,在深圳很幸运;第二是环境、你周边的人很重要,周边有创业的对你有影响;第三,跨界很重要,有做计算机的,有做通信的,但是你这个正好是在两者之间,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正好是在结合之处。

  马化腾:院长水平还是高,总结得比我讲得好多了(全场鼓掌、笑)。

   

  「 从理科IT男到杰出领导者 」

  钱颖一:你是真从程序员,从写C语言起,变成了创业者、企业家、管理者、领导者,这个中间有相当大的跨越,我想知道你的领导能力和风格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马化腾:其实我是典型的理科IT男,我原来根本没有想象要去开一个公司,然后去领导什么什么人。我就是想做一个产品,让很多人可以用。

  最最开始的第一步是要生存,先能生存下来,这是最难的。你要创业的话,第一个想法是第一年的工资怎么办,你第一年的收入怎么着至少房租得交吧?(全场笑)房租水电你能不能挣回来,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所以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什么领导力的,因为这个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很难说,小企业的成功概率算下来是很低的。

  我父母都没有想到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但是当时你不开公司,又做不了这个事情(编者注:做产品),所以让我就一步步先找合伙人一起做,这样我的缺陷他们可以弥补。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全场笑)
「 民主、多元,不搞一言堂 」

  钱颖一:别人领导力在脸上都看得见,你这个让人看不见,但你实际怎么就把团队带好了?

  马化腾:关键是用好每个人的特长,平衡大家的想法。

  钱颖一:怎么平衡呢?

  马化腾:往往是你发展不好的时候,矛盾更多。大家会争应该往哪边做。说服人呢,我觉得我还有一套,我主要听,然后我会引导,就他觉得他的主意是他自己出的,其实是我引导的(全场鼓掌、笑)。但是这个功劳我这算是你的。

  钱颖一:你这招很厉害啊!

  马化腾:因为有时候管理上确实需要这样。我的风格不是强势的,也不是一言堂,我们是互相商量。腾讯的风格也都是相对民主一点,也会比较多元化,一定有不同的声音出来啊,我觉得这是好事情。

  钱颖一:那作为一把手,最后还是得你拍板对吧?

  马化腾:对,关键时候还是要强硬的,该动手的还得动手。

  「 抓住年轻人的方法:用人、投资 」

  钱颖一:腾讯很多产品是针对年轻人的,你怎么跟上这些年轻人的想法?

  马化腾: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玩的这些,我们都看不懂了。包括国外那些Snapshot软件,我们当时有很好的机会投资,价钱也不贵,但是犹豫了一下,就投得比较少。

  现在我们的思路更多是说,如果你自己不理解,那你应该找能理解这些的人在前面去闯,让他们多和年轻用户接触,了解需求。第二是通过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和产品。第三,是更年轻的这些员工能够更快速的浮上来。

  「 创业要解决小的痛点,或跨界 」

  钱颖一:这几年是创新创业高潮,上一轮是2000年左右,你赶上了,你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忠告?

  马化腾:现在创业的这个条件比当年好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因为门槛低了竞争也更加激烈。我的建议是要专注解决一个痛点问题。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些邮件,“马总,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帮你创造100亿的利润,但我要面谈。”

  他想的太大了,要想小一点,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说能不能用手机来解决找车位或者学校座位安排的问题。总有一些小的痛点。

  第二是要留意跨界。现在我们提互联网+,谈的更多的是两个领域之间是否存在机会,那是蓝海,跨界的部分如果你两边都懂,就有很大机会。

  「 腾讯惊心动魄的三道坎 」

  钱颖一: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马化腾:从小到大,应该有三个坎儿。

  第一个就是我们开发出来产品最早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但是投标失败,“小孩”在自己手上,用户又疯涨,没钱买服务器,融资很难的。但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能力。

  第二个坎儿就是MSN的竞争,那时候MSN很强势啊,基本上大家认为你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时候死而已。我们创始人也在讨论,有时候争议怎么办。最后还是挺住了,而且我们比国外的产品做得更适合中国人使用。当时中国的网络是分几块的,我们针对这个很奇怪的网络结构做了大量的优化,这样的话,你的用户才能使用起来速度最好、传送文件最快。当时最好的口碑是我们传文件很快,第二是有聊天室,包括我们的头像个性化。

  最近的一个坎就是五年前微信诞生之前。当时也是3Q大战之后,更大的危机就是“新浪微博”崛起,它开始从社交媒体转向,网络往下杀了,对于我们来说危机很大。

  「 微信其实是个邮件系统 」

  马化腾:(五年前)第一反应就是做微博,最后发现很难,同样的产品是没有办法去战胜对手的,你只有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当时微信就诞生了。纯手机的即时通讯,不是QQ做在手机上,又要解决PC的问题,又要解决手机终端的问题,包袱很重,不如重新推翻一切,自己打自己,所以我们当时是内部3个团队,同时一起做,一起开发,然后也都叫微信,谁最先出来,谁能跑赢了,那个产品就算(谁的)。

  钱颖一:这是你有意设计的么,3个团队都支持?

  马化腾:首先确实是有3个团队报名,这个要谈到我们内部组织结构的问题。微信其实就是一个邮箱系统,是个快速的短邮件,就是快到让你以为不是邮件,它后端服务器就是我们原来邮箱的这个团队打造,前端也是我们邮箱团队去改造、去研发。

  刚出来的时候数据不好,起不来,大家以为这就是个简单的QQ,有什么意思呢?真正的启动有几个因素,第一是语音,push-to-talk,国外同类产品没有这个功能,有这个功能之后迅速火爆;第二是跟手机通讯录的整合,最开始启动是把QQ的关系链推过去让它生存,但是把手机通讯录导过去会迅速发现一些朋友已经装了这个,会导入很多高端用户,增加黏性。

  「 中国互联网竞争远比美国激烈 」

  钱颖一:从0到1很伟大,但从1到N中也又很多创新,腾讯在这方面特别突出,能否分享这里面的经验和思考?

  马化腾:很多基础类的产品最早在美国诞生,但是在应用方面,结合到本土是非常不同的。刚有一个Idea出来,国内就有几十个团队在开工,都很快,关键是谁能跑得赢。

  国内的赛道本来就很挤,就很多好手在跑,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创新,所以这里的竞争激烈程度是远远超过美国的。

  我们有些企业开始出海,你看到国外有产品很好,就发现是中国开发者开发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沾沾自喜啊,因为毕竟还只是一个应用上的创新,很多基础性的创新上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未来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我感觉美国这方面的领先程度还是很大的。

  这方面基础性的研究投入,我觉得中国还是要加大。

  稿源: 中国企业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