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星期三

苹果手机防止垃圾信息骚扰的方法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手机上的垃圾信息骚扰一直人们头疼的一个问题,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无所不有,令人非常头痛。对于苹果手机而言,除了一些传统的垃圾短信以外,在开通 iMessage 信息以后,还会收到更多的 iMessage 垃圾信息。这里要介绍的是怎么在苹果 iPhone 手机上屏蔽各类垃圾信息的操作方法。

  1、固定号码的电话和短信骚扰

  对于一般的来自某一个人的骚扰垃圾短信,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屏蔽他的号码来实现,比如来自你生活中认识的人,也或是同一个号码经常发送垃圾短信这一类。先在信息中找开想要屏蔽阻止的垃圾短信,点击右上角的“详细信息”选项,接着请在短信详细信息界面里,点击“更多信息”图标,随后在简介界面中,点击“阻止此来电号码”选项,最后再点击“阻止联系人”选项,即可屏蔽此号码发来的所有短消息以及电话了。

苹果手机防止垃圾信息骚扰的方法

  2、iMessage垃圾信息骚扰

  当我们在 iPhone 上开通了 iMessage 以后,会经常收到一些垃圾短信。并且它们是来自不同的 Apple ID 账号,对付iMessage垃圾信息又不想关闭该功能的方法是,设置-信息里,选择“过滤未知发信人”,这样垃圾信息就不会通知,而单独显示在一个分类,不会影响到正常信息接收,想删除的时候也可以批量删除。

  当然,用户也可以彻底关闭 iMessage 功能,这样也可解决来自 iMessage 的垃圾短信。

  3、iCloud日历垃圾信息

  如果用户将iPhone系统日历与iCloud日历进行同步,便有可能会在iPhone中收到提示并且显示由不法分子预设的垃圾信息。而这种方式由于并不经过邮件系统,导致我们的垃圾邮件防御机制无法起到作用。

  建议大家在收到此类垃圾信息时,切勿点击任何链接,同时也不要理会。此类邀请信息底部一般有系统提供的三个选项,即“接受”、“可能”和“拒绝”。不论用户点击了哪个选项,发送者端都会显示回复者的真实姓名,直接造成用户敏感信息的泄漏。在拥有用户邮件地址和真实姓名后,不排除发送者会有进一步的钓鱼攻击等诈骗行为。

  如果希望避免收到此类邀请,则可在iOS的设置中进入“邮件、通讯录、日历”选项,找到并关闭其中的 “邮件中找到的事件”选项;找到并关闭其中的 “邮件中找到的事件”选项。

  另一个避免苹果iCloud日历垃圾信息的方法是,登陆电脑端 iCloud 日历点击“左下角的齿轮→偏好设置→高级”,把接收到的邀请更改为直接发送到邮箱里,这样邮箱就会帮助你过滤垃圾广告,而不会直接发送到本地日历应用上了。

  4、启用勿扰模式

  在设置列表里找到“勿扰模式”。选择系统自动开启的勿扰时间段是从晚上22:00到次日08:00,这个时间段里所有的消息都会被屏蔽,不会显示也不会有提示声音。

2016年8月30日星期二

丁香园冯大辉离职引发期权之争

  小道消息创办人、丁香园CTO冯大辉在被曝离职一个月后,围绕着冯大辉在丁香园的讨论依然在延续。日前,有匿名用户在知乎上抨击冯大辉,主要有几点:1,冯大辉到底是不是技术大牛? 2,冯大辉在丁香园工作期间,保持非常高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更新频率,很难理解冯大辉作为CTO如何工作的。3,CTO是否应该亲自写代码?4,丁香园过去很多重要的成绩是不是冯大辉带来的。

  随后,冯大辉对这个帖子做出了回应,写了一篇《一个不写代码不称职被扒皮的水货 CTO 的自白书》,逐句逐段的进行回应和反驳,于是,这件事情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不少相关人士也不断爆料,有知情人士称,丁香园CEO李天天不同意冯大辉行权,说董事会不同意。只能公司回购,而回购价格又是上上轮融资的某个打折扣,算法基本没钱了,这又引发了冯大辉的不满。

  之后,丁香园CEO李天天的一份致丁香园员工的公开信曝光。公开信指出,公司认可大辉过去在公司做出的成绩,网络流传的“冯大辉完全不能胜任 CTO 工作”的言论和观点,公司表示不认同。

  邮件还指出,冯大辉提出离职之后,其一部分言行严重违背事实真相,并且已经严重损害公司声誉。公司已经开始处理,并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公司名誉。

  搞技术的很难玩的过搞权术的。

  附文一:冯大辉:一个不写代码不称职被扒皮的水货 CTO 的自白书 (冯大辉对知乎帖子的回应,附文较长,大概10000余字)

  按:我在某公司工作了六年,任职 CTO.在离职后,一些争议(期权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知乎上突然出现了所谓「丁香园码农一枚」发的匿名信息。颠倒黑白,极尽贬低挖苦。这位「码农」写作手法一流,陈述的信息让不少即使是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也真假莫辨。本来在这种敏感的时间我没必要回应,很容易陷入更大的风险。但看起来,这事情愈演愈烈,无休止,有朋友说,这看起来是「有组织有预谋」啊。我知道人性的恶,但没想到底线是这么低。所以有必要回应一下。

  括号内的内容是我的回应。 文末有对匿名者身份的分析。

  原帖: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23557

  (最初匿名者发的内容已经被知乎屏蔽。不过正在源源不断的重复贴上来)

  作者:匿名用户。 (Fenng : 作者在知乎上匿名发布的此文。然后在文中说是「丁香园码农一枚」。)

  冯大辉到底是不是技术大牛? 一个程序员眼中的 Fenng (Fenng 按: 这是原文标题。我不是技术大牛的话会怎样?应该得到的工作收益就抹掉吗?现在这个文章被不少媒体转载,也有一些乐衷于黑我的人在起劲儿转发,但愿这个事情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点乐趣。)

  利益相关:丁香园码农一枚。(Fenng: 你是真的码农吗?说实话,我原来管理的团队,没有人用心有这么险恶,有这样文字功力的也不多。全公司有这个文字功力的,恐怕都没几个人。)

  现在看大辉的朋友圈,称呼他 CTO,他都会愤怒,言下之意是他何止是 CTO.从我的角度来说,他在丁香园期间扮演的确实不是 CTO,他可以说是丁香园的 “首席产品体验师”,也可以说是 “首席邮件挑错师”,就是不能说他是 CTO.听说大辉要自己创业了,从一个程序员角度看,我最想说的是 “希望他能尽快找到一个靠谱的 CTO” (Fenng: 我讨厌别人叫我 CTO ,并不是我看不起自己原来的工作,而是因为很多人听到我离职了之后纷纷来找我做 CTO ,多大的公司都有,都是一副捡便宜的心态来跟我聊。我当然会讨厌。换了别人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讨厌。其他请继续。)

  在丁香园写代码时间并不短,说一下我知道事情,确切的说是我理解的事实,因为也不是最早加入的,有些事儿是听公司老程序员说的。(Fenng: 姑且当你真的是程序员。)

  大辉在丁香园工作期间,保持非常高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更新频率,你去看他的 timeline,有些天几乎是平均几十分钟一条。作为一个不愿打断编程思路的程序员,我开始的时候很难理解他作为 CTO 是如何工作的。(Fenng: 这事情不用老程序员说,所有人都知道。我工作的时候一天发几十条信息,这不假,有谁注意到有多少信息是为了宣传产品呢?我的微博有几百万关注——不排除里面其实有一定僵尸粉,真的活跃粉丝也不少。请问,那么多宣传产品和推广的微博怎么没人说我是在工作呢?我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线,我不是做那种朝九晚五的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我把工作当成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我爱这个工作。)

  后来也慢慢了解了,因为他在丁香园任职 CTO,一行代码都没有写过,一行都没有。(Fenng: 在丁香园写代码能证明什么?哪一个 CTO 会自豪自己每天可以写代码?嗯,确实有,用自己标准评价别人的 CTO 都是这个心态。顺便说过,在阿里做了五年技术,我也没写过一行代码,从没写过。有人问,写 SQL 不是写代码吗?怎么能算呢。)

  更加奇怪的是,他也从来不做 Code Review,从来不做。( Fenng : 此处暗示说不 Review 代码的 CTO 是不合格的 CTO.)

  他在丁香园也同时管理产品团队,但据我所知,他从来没有实际参与过任何一个产品的原型设计,需求评审也基本不参加。(Fenng: 产品团队有产品总监,产品总监管理的大约一半的产品向我汇报。他没有说的是,我不但管产品团队,还负责很多产品的运营。)

  你可能觉得一个管理岗位,何须亲自写代码、Code Review 和需求评审呢?可大家不要忘了,他加入丁香园是在丁香园刚刚完成 A 轮融资以后,整个公司也不到 100 人,技术产品加起来也就 20 多人吧。(Fenng: 当时公司 50 人左右,技术团队 11 个人,加入公司的时候我也明确跟团队 (包括 CEO) 同事说,我不懂写代码。老同事也调侃过我,「你又不写代码」。)

  一个 A 轮公司的 CTO 不去了解公司产品和技术的架构正常,不深入技术细节做技术决策正常吗?(Fenng: 如果当时不了解公司产品,不熟悉公司架构,不深入技术细节,不做技术决策,请问当初的产品改版,当初的技术债务,都是怎么搞到现在的?靠发微博做出来的吗?如果没有任何作为的话,是不是这个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是同行最落后的?这才符合逻辑啊,但,事实是这样吗?如果我做了什么的话,那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什么都没做,都是团队成员做的。当初我来做 CTO 干嘛呢?团队自己发展就可以了呀。什么都可以解决。)

  事实上在这几年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架构规划上,有数据库的,有技术选型的,有性能优化的,他一边对外写着介绍 Facebook/Twiiter 等流行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架构科普文章,在技术圈内博取技术大牛的名声;另一边却在公司从未亲自带领团队去解决这些问题,他常说的一句话:对我们最好的培养就是丢一大堆问题给我们解决。最后技术架构一团糟,大辉却叉着腰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公司,推给一线程序员,唯独他作为业界技术大牛,却不需要为技术架构的问题承担责任。(Fenng: 这几年的技术问题,那么请是怎么解决的?这几年客观的说,没遇到架构规划,没遇到数据库问题,没有技术选型问题,没有性能优化问题。为什么?团队成员解决这些足够牛逼,难道我还要去假装跟他们一起干活,然后说这些问题是我解决的?「从未亲自带领团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不是还应该存在?问题是什么?拿出来一两个比较有说服力吧?没有的话,我给你说一个,就在我离职前的 2 个月,我还和社区技术产品团队在频繁讨论如何防新的 Spam 的问题。也就是我走之前,还在看所谓的技术细节,包括发现同事处理规则的瑕疵,还会掺和一点决策。)

  很早以前,丁香园就上马过问答项目,完全是撞大运的心态,根本没有完整的运营思路,最好笑的是,这个项目一个程序员离职以后,公司无人能够接手这个项目,要让人接手,就必须先 “重构代码”。这种才开始就要重构代码的事情在后来经历了很多次,包括后来公司非常重要的丁香云管家项目。(Fenng 的回应: 以前做过的问答项目,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解释过为什么停掉。主要的原因是运营力量不够,没达到知乎这种水准,这是当时的客观水平。停掉的时候,如果没记错的话,做这个项目的 PHP 程序员姓胡,当时还在公司,我在会议室里也给胡当面讲过为什么停掉这个项目。现在想起来,小熊应该也参加了,他还在公司。至于新的问答项目,我没掠美说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也没说自己的功劳多大,我只想说一点,没有我,丁香园不会有这个项目,这算是我临走给丁香园留下的东西,虽然未来怎么发展不可知。之所以去写一篇文章提及「大弓」,那是是签署合同的时候,我跟大弓作者说过,未来要给他宣传一下。这是个承诺,因为变动,我只能用我的影响力去兑现。人家当时也没提别的要求。再说,我宣传的时候也是宣传公司的产品。我从中获利什么了?利用这个宣传出名了?还是利用这个赚赞赏了?)

  说起云管家这个项目,先是从外面请来了一个 “首席科学家”,大家都以为很厉害的样子。结果呢?这个首席科学家非要用 Redis 做底层的数据持久化存储,美其名曰:“微博就是用 Redis 存储的”,期间很多研发同事都不同意,都快吵翻了,但是他是大辉任命的首席科学家,大辉也从来不管技术选型这种 “小事情”,而是忙着写微信公众号发微博。(Fenng 的回应: 至于「首席科学家」(其实是「首席架构师」, 不知道怎么搞出来「科学家」来了?因为当事人很特殊(背景相对又比较资深,但是待遇要求又不高) 的引入,纠结了很久。这个决策不是我一个人下的,而当事人确实背景有些复杂,这事情没法公开说。当时我也担心这个 Title 会出问题,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心理,跟 CEO 反复商量过,有聊天记录和邮件记录。当事人做项目的产品经理是谁呢?是 CEO,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问过是否有问题,CEO 说正常,到了后半程,项目越来越复杂,解决方案的选择也引入得确实很业余。这个产品的重要程度在我的判断当时并不至于要投入公司两个高管去管理,后来也跟 CEO 说过同样的话。至于后面是不是擦屁股,我参与了这个事情,背后的决策和处理过程我不能透露太多。我后来也多次跟个别同事反复说起过这个事情我有责任。)

  所幸后来有人来替他擦了这个屁股,罢免了 “首席科学家”,替换掉了 Redis,改回了 MySQL 数据库,云管家项目才得以顺利上线和运营。(Fenng: 替换 Redis 这种小屁问题,还用「有人」来解决吗?「有人」当初还计划这玩意儿要再找几个人,替换现在的团队,然后搞几个月再上线呢。顺便说一下,大概你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做云管家吧?不知道是谁的建议吧?不知道之前做了多久的规划和调研吧?)

  关于整个公司的技术架构和选型,作为一个程序员我是从来没有看见大辉做过这种事情,也从不组织这种讨论,完全是随着各个团队自己搞,各种编程语言、各种框架,各种版本随便程序员自己用,这给很多项目埋下了坑,这些坑到后来都演变成各种冲突和矛盾。(Fenng: 这个逻辑比较好,你没看过就代表我没做过。一个公司,如果技术和产品并不需要频繁变化,整天讨论什么啊?技术团队在各个阶段有侧重点,现阶段任务是什么?整天技术选型?整天 研讨技术架构吗?你多大个网站?多大的流量?多少用户?炫技干嘛? 哪个有历史遗留产品的公司没有坑?那个公司没有矛盾和冲突?这个就是常态。)

  说到团队培养问题。这几年,我有印象的,总共大约请过 4-5 个人来公司培训,基本上也没有太多规划,以他的好友为主。日常团队内部的技术交流完全靠团队小 Leader 自己搞,有一搭没一搭,你还不能抱怨,一抱怨他就要到朋友圈不阴不阳的说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抱怨培训不够,你代码一堆 bug,公司那么多问题没有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不就是最好的培训吗?”。(Fenng: 第一年大概我就至少刷自己的脸请 4-5 个人来做过分享。后来随着人多,我反对那种把所有人拉去听一个不相干的培训的培训,反对为了培训的培训。培训是不是一定要在会议室里进行?出去开会是不是培训?跟其他公司交流是不是培训?)

  可是你是 CTO 啊,在资源永远不够,别人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你倒是给我们指点一下方向,规划一下架构,判断一下解决方案,决策一下技术选型啊?对于这样的业界技术大牛,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你来说,不就是很轻松搞定的问题吗?你有时间发朋友圈和微博给大家所谓示范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就没有时间亲身示范一下如何写代码吗?哪怕你是 DBA 出身,给我们示范一下如何调优 SQL 语句,程序员怎样注意和避免 SQL 注入漏洞也好呀,但只是骂,从来没有亲自示范。(Fenng :我没有说过所谓的「最好的培养就是丢一大堆问题给你们解决」或是类似的话, 或是谁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我写过类似的话,也麻烦告诉我一下,谁听到过,告诉我一下,如果有,我承认错误。如果没有的话,你捏造我的话也要熟悉一下我说话的风格吧?至于「指点一下方向,规划一下架构,判断一下解决方案,决策一下技术选型」,这更应该是一个架构师做的事情。同样,我并不觉得亲自能写代码就是一个好 CTO.没有格局和视野算是个毛 CTO?)

  以前在另外一家初创型公司工作,CTO 都是碰到问题,团队解决不了的时候,自己亲自上阵的,这个能力在大辉身上是没有的,他只有逼急了骂人。(Fenng: 另外一家初创公司多大?几个人?CTO 浑身是铁,能捻几根钉? 你看到我逼急了骂人,你看到过我跟同事解决紧急问题了吗?你没看到过就没有,还是你故意捏造?我这个 CTO 还在负责具体的业务拓展,而那将影响公司的未来走向,我急不急?哪一个更急?)

  看见他在外面和别人互喷吵架,总是想,那么多时间精力用到我们自己的开发和产品上多好呢?而他在外界和人互喷,最大的资本就是这几年丁香园产品发展的不错,一副 “老子有后面的产品做背书,你们能说我只是会喷吗?” (Fenng:  你知道我有多少精力用在自己的开发和产品上?难道每天跟我一起上下班?24 小时看过我做事情得出来的结论?另外,产品发展的不错,谁做的?)

  现在他离职了,不停给外界传递丁香园过去很多重要的成绩都是他带来的。可是,对于一直参与产品研发的同事会认同吗?(Fenng:  请问:我在哪里做了「不停给外界传递丁香园过去很多重要的成绩都是他带来的」之类的事情,请举出一两个例子来?我写微信公众号说功劳都是我的?我接受媒体采访了?我参加会议了?还是我在社交媒体上说我过去做的牛逼了?如果举不出来,你信口雌黄干嘛?)

  公司面向企业的业务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这部分业务他根本就不关心,还总是设置各种障碍,总之在他眼里这些做企业业务的人都是笨蛋,根本不值得尊重,公开和私下里经常说一下很难听的话来攻击团队同事。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公司团队的矛盾,也和公司的文化格格不入,在朋友圈喷,在公众号含沙射影,就是不愿意面对面坦诚交流,以 “开会都是浪费时间” 的名义。(Fenng: 这部分业务的支持在很长时间里已经不是我负责,我关心什么?有独立的开发团队, 有独立的汇报关系。我有什么权力去给他们设置障碍?事实上,我说过绝大多数都是笨蛋,那能代表什么?我自己还说自己是脑残呢。说我攻击团队以及一大堆话,举例子来吧。我讨厌开会。从来都不掩饰这一点,我在大公司经历过这种痛苦。但我与同事的交流并不少,因为你可以通过其他工具和渠道做同样的信息交流。这些只是做事方法的不同。一家公司不是只有通过开会才能解决问题。在我决定离开的半年里,确实比较消沉,不愿意跟同事交流。那是一段痛苦的时间。但是,没有现在被中伤被污蔑痛苦。)

  在移动方面,丁香园做的最成功的就是快速移动转型,现在的日活非常高的用药助手 App 几乎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应用,而丁香园和丁香医生系列微信公众号更是在微信上有巨大的影响。(Fenng: 不好意思,最成功的还真不是移动转型,移动转型太慢了,而且也不够狠。否则,哪有其他几家的机会。你这个结论又暴露了你是谁。我听你说过类似的话。)

  用药助手 App 的创意是天天老板在海外参会看到美国用药助手(名字忘了)在美国上市,回国后迅速召集团队讨论,然后大家都尊敬的叮当叔挑起产品大梁,团队迅速研发,踩上了 App 的红利期,产品迅速走红,并且带来了公司 B 轮融资。(Fenng: 用药助手等产品是怎么决定要做的? 我至今仍保留有当初拍的白板上的信息架构图,盾安大厦时代我办公桌前面的白板。第一个版本的开发是托关系找的外包。现在所有的当事人都在。这么快就开始清洗事实了?天天到处跑每次回来想法多着呢。这事情跟他有什么直接关系,请问:他什么时候用上的智能手机?)

  而微信公众号,丁香园大号最开始一直都是 CEO 张老板用一己之力写出了大几十万粉丝后来交给团队处理,丁香医生系列号则是大众医学传播团队的巨大贡献。据我所知,大辉从来都不参加丁香医生微信号的工作例会,从来都不参加,从来都不。(Fenng: CEO 写的确实挺带劲儿,不过我整天吭哧吭哧带粉也有一点小贡献呀,要不,开始那 10 来万粉丝那么容易来?后来大几十万是怎么来的?是我做了广点通才他妈的迅速增长的啊,当然钱是公司的,你可以说我没做什么贡献。我参加过丁香医生团队的例会,然后每个同事都不自在,后来就不参加了。不参加不代表我不作为,我在运营的群里,每天跟同事讨论各种运营的细节。这他妈的叫「从来都不」?)

  这个团队在初太医的带领下,帮公司在大众传播领域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公司内部的同事一度都认为丁香医生就说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Fenng: 这是啥意思?要不让初太医出来说两句,我起到了什么作用?大众传播为什么开始做?那是我设计的业务架构图,必须要有这一块,我给团队多次讲过这个架构,给公司讲过,给投资人讲过。除了我,当时公司里谁能讲清楚微信流量体系怎么来的吗?难道吭哧吭哧发文章就有粉丝啊?花钱做广点通就有读者啊?)

  然后是公司目前重点投入的 “来问医生”,说起来更是有趣。大辉在外面说这个产品是买来的,实际上呢?实际上是团队没日没夜关小黑屋封闭开发出来。他买来的那些代码根本就没法维护,完全无法用。要使用的话,就必须和原来掉过无数次的坑一样,必须全部停下业务来重构。现在我们技术团队一说重构这个词,业务部门就头大。(Fenng: 事实是,这个产品就是买来的。封闭开发也是基于人家的业务模型。解释什么呢?要是这么牛逼,为什么团队自己不从头做一个? 要真有人有这个意识,还用去跟别人买?之所以吭哧吭哧小黑屋开发,那是给产品灌入了太多想法,可能是错的哦。)

  在丁香园的产品和技术都有一个体会,大辉总是时不时的喊 “我们太慢了,我们要快”,但是怎么快呢?谁知道呢?喊完以后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已经早早脱离技术的管理者,只知道召集所有人半夜喊几句,或者在群里骂几句,看周报主要是标点、大小写和错别字等等,有一次他把另外一个同事的周报猛夸了一阵,而这个同事一直被数个业务部门投诉。(Fenng: 没错,从来都是觉得慢。我一周周报也看 100 多封,看这么多还能看出来标点问题,大小写和错别字…呵呵。我讨厌不重视细节的人,不重视细节的话,怎么去跟同行做区分?我夸过这位同事的周报,她周报是写得好,这跟她平时工作被投诉有关吗?一个小姑娘,同时面向数个业务部门的事情,请问,其他产品经理同时负责几个产品?这位小姑娘负责多少产品?何况都是别人不愿意接难以维护的烂摊子,这些事情确实不好做,在投诉她的时候,作为她的间接管理者给她一点正向激励有错吗?将心比心,我们评估一个人的工作是根据投诉评估吗?要不要看结果,要不要考虑她/他所使用的资源?)

  丁香园的程序员们都知道:大辉根本就不管技术团队,也不懂编程,他只管产品经理,丁香园从技术层面我想不会有哪个程序员会认同他做了什么实际贡献。而谈到管理,研发体系的梳理和完善是从范凯老师来丁香园以后开始的吧。与医疗行业的其他公司比,过去丁香园在技术领域还不至于落后,或者说有一些领先,其实是因为陈良、文磊等真正的一批优秀的骨干工程师在顶着,大辉总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Fenng: 为什么不说产品经理我也不管呢?注意这里的「有一些领先」下文有线索。提到的陈良、文磊等同事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那也是平时够放权啊,如果我高估自己,怎么能这么信任他们?另外,他们能顶住的话,还用的着我跟他们每天开会做决策?至于所谓的「管理,研发体系的梳理和完善」,呵呵,再等等看。咦,这么多次提到范凯老师…为什么呢?)

  丁香园的技术实力,与丁香园品牌和医生资源等是不匹配的,我觉得技术是拖了后腿的,丁香园本可以用互联网中上的技术实力加上丁香园过去积累的品牌和资源跑的更快。现在丁香园只能说比那些更烂的团队要好。(Fenng: 前面说「有一些领先」,现在又「技术是拖了后腿」,请问一下,市场上哪家同行公司比丁香园技术产品还强的,多举出几个,以便证明我之前做的不好。跟烂团队比好,我觉得还是挺丢人的。)

  如果说从大辉身上学到了点什么,那就是如何喷人吧,怎么喷同事,怎么喷同行,怎么喷很多其实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和事,然后感叹时间不够用,应该把时间用在 “美好的事情” 上。(Fenng: 其实,我觉得「喷人」没什么不好,至少我没有匿名,我公开的说。)

  张小龙曾经说过 “要提防那些 blog 写得好的产品经理,因为在 blog 上花的时间越多,在产品上花的时间就越少。原来还以为有例外,现在看起来无一例外。”  (Fenng: 不好意思,我不是产品经理。乔布斯还说过,匿名的都是蠢货呢,看起来也毫无例外。)

  我想说,这句话要是用在 CTO 身上更加合适,在朋友圈、微博和公众号上花的时间越多,在真正技术上花的时间就越少,这个绝无例外。无论是技术精进和管理能力,我再也不会相信,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社交媒体上和人互喷的人能够做好。(Fenng: 不好意思,一个 CTO,如果在一个垂直互联网公司整天标榜「真正技术」,我觉得他真不配做  CTO,写多少代码都不配。另外,Wikipedia 上有 CTO 的职责定义,有空可以看一下。)

  最后,听说大辉要自己创业了,我最想说的是 “希望他能尽快找到一个靠谱的 CTO”。(Fenng: 如果能找到一个 CTO 的话,我希望他至少是正直的。他最好不要写代码。)

  关于一些其他不太好说的事情就不说了,希望大辉能够像自己表现的那样,有尊严一点吧,别做那些让兄弟们不好意思说的事情了。(Fenng: 既然已经说得如此不堪,不妨都说出来一点如何?比如,我侵害公司利益没?我吞钱了没?我吃里爬外了没?说出来啊,这些才更有杀伤力。)

  Fenng: 最后我再做一点补充。

  一个 CTO 的工作怎么评估?我是当事人不好说。但我认为,不管怎么评估,要看看他的团队,他怎么组建的团队,他怎么做招聘。还要看做事情的结果。他拿出的结果是不是令人满意。看一个人的缺点或是不足之处太容易了。随便一个人站出来,看他的缺点他一无是处,但是,他有优点吗? 他的优点体现了什么价值?

  每个人有自己的管理风格。我不喜欢开会,如果别的管理者喜欢开会,那是他的行事风格,但我并不会从这一点来评估人的高下。有的 CTO 坚持一线亲力亲为甚至写代码,有的 CTO「一行代码都不写」,但我并不觉得前者就一定比后者是更合格的 CTO.

  尽管有些人劝我说,清者自清,读者有自己的判断。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如果我不做回应,不明就里的人就会把那些当成事实。我并不想在离开一家公司之际夸自己有多大「功劳」,也不想再次陷入「跟老东家对掐」的尴尬局面 — 这恰恰是很多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热闹。我欢迎公开的批评我,指责我的不足,我承认自己有不足,比如,我就是不喜欢跟很多人开会,有的时候沟通直来直去说话会伤害人,甚至在一些社交网络上无意说的话也会让不相干的人有所联想,虽非我的本意,但有了坏影响,我承担后果。

  一个技术人,除了技术过硬(我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写「真正的」代码了,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训练这种技能,除非我退休),还有什么比较重要呢?他做的事情是不是有价值?还有什么更重要呢?他是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我不能说我有多正直,但是这位所谓的「丁香园码农」,你不够正直。你匿名攻击我只是一例,你还匿名给公司同事写邮件,让他们去知乎上看你写的东西。

  你不但不正直,你也不负责任。你做的事情,已经让丁香园蒙羞。遗憾的是,丁香园目前也尚未公开澄清此事,尽管天天之前的采访还在肯定我的价值。 但你所做的,让他们怎么想?

  最后做个简单分析,写这个檄文的人:

  0.有多大的利益驱动会让你写这个匿名信息?不好意思,你匿名,我必须怀疑你的动机。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你是获利者。

  1.你对  CTO 的评判标准是 CTO 应该写代码。

  2.你乐衷于开会。技术团队里有几个喜欢开会的?

  3.你乐衷于定期搞培训,甚至夸大这事情的价值。

  4.你不清楚丁香云管家之前的事情(启动的时候你还没来,并不是你说的「在丁香园写代码时间并不短」),但这个项目你参与了。

  5.你更不清楚丁香园移动当初怎么做起来的,想必那时候你还没来。

  6.你重度参与了「来问医生」这个项目。

  7.你乐衷于做原型设计(甚至自己还会简单的 P 图,伪造张小龙跟我的对话),喜欢参加项目评审,架构选型,尽管那是软件开发思维。那样显得你做的事情有价值。

  8.你的潜意识驱使你说「技术实力」「技术水平」「真正技术」,平时团队里哪个人会把这个挂在嘴边?

  9.知乎上修改时间是当天下午六点多。写那么长的内容半小时写不完吧?准备这些内容起码一下午吧?你上班不用工作的吗?公司里谁有这个自由度?

  符合这些特征的是谁啊?

  原来技术产品部的人不会相信这个人是你。这些人都太单纯,包括我自己,太容易相信别人的好,低估人性的糟糕一面,低估人心的险恶。

  当各种证据,包括一些朋友的仗义协助(原话是「实在是看不过去这种抹黑文章」),把一些线索指向你的时候,我宁愿相信那个人不是你。

  我对得起你,可是,你对不起我。

  我相信未来某一天,你会向我道歉。尽管那已经没有意义。

  最后,对于乐衷于传播那篇谣言的自媒体,说我被「扒皮」了,还有一些看到我有点负面就黑上来的吃瓜群众,你们自己看着办。

  附文二:李天天:致丁香园员工的一封公开信

  各位 DXYer,

  公司前 CTO 冯大辉离职后和公司的一些纷争受到比较多的关注和讨论。

  公司一直认为这是内部的人事变动,属于「家事」,并不希望通过社交媒体隔空喊话来沟通。遗憾的是,在各种公开言论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实信息,公司有必要向大家公开说明:

  1. 大辉为何离职?

  大辉因个人原因,于 2016 年 5 月 11 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离职申请,董事会及管理层进行了多次挽留,但他表示去意已决,公司最终表示尊重他的决定。

  2. 网络上的一些匿名言论,公司怎么看?

  公司认可大辉过去在公司做出的成绩,网络流传的「冯大辉完全不能胜任 CTO 工作」的言论和观点,公司表示不认同。我本人对大辉在职期间工作的评价,也可以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可见。

  3. 大辉与公司之间的期权纠纷是怎么回事?

  大辉从 2014 年开始担任公司董事,公司管理层参考行业内未上市公司的普遍和常见做法制定了公司期权回购计划,并由公司董事会进行批准生效,大辉作为管理层和董事参与了该计划的制定并亲自签字批准认可。

  期权回购计划生效以来,所有离职员工均按照此制度执行,对于这些员工的处理情况大辉均知情,且从未提出任何异议。

  但在大辉提出要从公司离职之时,他本人表示希望对自己的期权做出不同于其他离职员工的特殊处理。基于解决事情的善意,董事会批准了对他的离职进行特殊处理,并给予了公司能够接受范围内的最好条件,但是对于一些额外的不合理要求,实在不能满足。

  在经过了多轮磋商之后,双方至今仍未对此达成共识,但我们依然秉承友好协商的态度与他沟通。

  4. 公司如何看待大辉在他的个人社交网络上的行为?

  大辉提出离职之后,其一部分言行严重违背事实真相,并且已经严重损害公司声誉。公司已经开始处理,并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公司名誉。

  公司在给予大辉的离职协议中,包含有「离职以后不能发表损害公司声誉的言论,不能做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这样的常规条款。对于该条款,大辉表示不接受。但如果大辉继续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将决不妥协,保留追诉的权利。

  最后

  在不涉及保密信息的前提下,公司绝大部分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并且有很多渠道可以进行了解沟通。有任何疑问,欢迎各位同事找你的 leader 甚至我本人进行直接沟通,也可以到企业号「来,咱俩唠唠」板块找 CEO 张进直接反馈。

  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业务和产品上,去赢得我们既定的目标,实现最大的价值,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2016年8月29日星期一

谈谈互联网推广:从了解用户开始

  2016年,也是互联网发展飞跃的一年,在互联网推广的盛世的现在,大到国际知名企业,小到面膜微商,都愿意投资在互联网营销,对于草根站长和小企业来说,更多的人会选择SEO营销推广,注意,这里说的SEO是营销,而非排名,下面岑辉宇就来发表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为何我会强调SEO营销推广甚至互联网推广第一步要从了解用户开始。

  在这里强调一下,很多人自认为很了解用户,尤其是一些企业老板自认为很了解用户,插手SEO运营者的工作,导致最后亏损,要是你真的了解用户,你估计都去赚大钱了,还会有时间在这里看岑辉宇的口水话吗?不了解用户,你就别去谈SEO排名,谈互联网推广。

  相信很多企业或者个人,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推广效果好的没几个,很多企业或者个人,被建站公司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或者花钱砸竞价,心里还做着能赚大钱的美梦,网站顶多算是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店铺,如果你不了解用户,就去考虑自己卖什么,怎么卖,那么大多都是石沉海底,一去不复返。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脑白金广告吗?好像是十几年前的广告了,但当人们提起这些这东西,人们都能记得,记得脑白金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在于哪里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却突出了“送礼”二字,为何人家不介绍脑白金的优点和功效呢?单单突出“送礼”二字,人家傻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消费人群是谁,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如果稍微动脑思考一下,谁会购买这些东西?老人肯定不会舍得花钱,小孩没那经济消费能力,大多都是中年人,中年人买这东西干嘛?肯定不会买给自己用,因此广告商才会选择“送礼”二字作为营销点,下面岑辉宇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去分析用户的一个流程。

  一、你的消费用户是谁?

  这一点得从几个点来分析,相信很多人都不能详细去分析,原因就是懒,不动脑,不结合数据分析,例如你问他,你做贷款公司,你的客户是谁?他会说缺钱的人;你问卖减肥产品的人客户是谁,他会回答是需要减肥的人;你问装修老板客户是谁?他肯定又会回答,当然是需要搞装修的人了。遇到这样的人我反手就是一掌,丫的你是在说废话吗?

  1.使用率分析用户群体:你的产品的使用是否能得到用户长期使用?换言之就是用户能不能长期并重复使用,如果不能,那么用户群体就不好定位,使用率多不多,例如卫生巾,只适合女性,使用率就限制于女性;例如减肥药,使用率也只是一些胖子使用,因此,在分析消费用户是谁的时候,最好先分析产品有哪些人使用,把这类人群总结起来。

  2.经济消费水平分析用户群体:了解用户是哪些人群所使用后,再来分析一下用户的经济消费水平,每个用户群体是否消费,很大原因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例如我是一个学生,需要一个鼠标,我绝对不会去追求名片,登录万能的某宝,要多便宜多便宜;而如果我是准新郎,我绝对不会去找廉价的酒店以及项链;而你的产品是否具备这些人群的消费标准呢?别问我,问自己。

  3.用户心理行为学分析:很多人都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倒背如流,但却往往忽视用户的心理和行为,我敢说,一百个用户里,不出十个会耐心听你讲解产品的,之前做了一家地暖公司的,和老板交流了一下,发现交流的内容都离不开他产品的品牌,什么菲斯曼,德国进口之类的,听得我想抡起板凳砸过去;当一个用户咨询你的时候,你要发现他有什么需要,而不是满腹经纶的介绍产品,会让用户心生反感,用户购买产品一定是有原因的,很多朋友做推广不给力就是没做好用户的思想工作。

  举个例子:夫妇逛商场,女的看中一套高档餐具,坚持要买,丈夫嫌贵,不肯掏钱。导购一看,悄悄对丈夫说了句话,他一听马上掏钱。是什么让他立马转变?导购员对丈夫说:“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碗的。”

  上面的小故事就是例如了丈夫懒惰的心理进行销售,当然,前提是有用户的前提下才实用咯。

  用户心理行为的分析旨在挖掘用户隐形需求,人们购买产品重点是用来做什么的,大家要有时间,不妨分析一下,用户购买这些产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都不能给用户一个购买的理由,那肯定是推广困难的,更别提什么互联网推广,SEO营销了。

  二、用户为什么要选择你?

  在了解用户是谁的前提下,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用户为什么会选择你?因为你的产品好?再好也只有自己知道;因为你是质量厂家保证?货比三家永远是用户惯用的真理;你的价格便宜?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下面来从几个点来分析用户为什么要选你?

  1.不是因为你产品好用户就选择:很多朋友自认为自己产品质量逆天,用户就一定会喜欢,殊不知现在已经从质量时代过度到了需求时代,不管是什么产品,用户都会产生顾虑,哪怕你说破了天,用户不放心就是不放心,因此,千万别认为产品好用户就一定会购买。

  2.不是你的价格低用户就选择:低价,也会让用户受到顾虑,对于理智购物的人来说,用户大多会货比三家,考虑多个因素,价格建议不要低,最好采取赠送服务来拉拢客户。

  3.想要用户选择你,首先得充当用户购买的参谋:想要用户选择,很简单,了解他的需求,解决他内心的顾虑,为其谋出路,在购买产品前的客户,心中都有选择犹豫症,不知道如何去选择等情况,这时候作为推销员,不应该一味的介绍产品,而是挖出用户内心的需求,具体的话只给大家说方向,操作就不做过多说明了,有兴趣单独联系岑辉宇。

  三、做好互联网营销推广的条件及流程

  1.网站推广必不可少:相信大家都意识到互联网推广的重要性,不管是微商还是企业,都很重视互联网推广的力量,但大多数都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肯投资和执行,之前很多人咨询岑辉宇,我看了看,大多数都没网站,整天靠污染朋友圈发广告其他都不会了,或者是做排名,做了一段时间没效果就开始陷入迷惘,甚至有的连个网站都没有,当我建议他去做个网站的时候,有的人的回答真的令人生气:没必要吧;做网站花钱很贵,没钱啊;我要的只是客户咨询我,我要网站做啥。听听这些气人的回答,真的会让你抓狂,没网站你还谈互联网推广?气的不是他们做不做,而是生气他们浪费了彼此的宝贵时间,直到现在,凡是给他们建议的,这么回答的朋友果断拉黑,不想浪费过多时间。

  2.SEO排名或者流量渠道拓展:现在很多低成本推广者都选择了SEO排名推广,这也是小成本的投资,做得好的话,投资小,回报高,若是没有排名,直接花点钱入驻一些诸如搜狐、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流量也非常可观的。

  3.强有力的执行力必不可少:说起执行力,可谓是重中之重,上面说的也仅仅是方法,就算得到武林秘籍,不付出执行力也终将失败,想要在互联网推广,你就得拿出坚定不移的执行力。

  4.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互联网推广不是盲目的,而是通过动脑分析的,正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就是用户空闲的时间,或者是特殊节假日,双十一等,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千万别让用户反感,广告也要打得低调一些,正确的事是引导用户,而非向用户推销。

  总结:心血来潮写了将近三千字的口水话,一是吐槽那些把互联网推广想得简单的人,而是发泄自己的想法,互联网其实和线下没什么区别,并不是在线下开一个店铺就能赚钱,本文重点是让大家正确认识互联网推广的作用,想要做好互联网推广,首先先了解用户,才能对症下药,一针见血,欢迎大家关注岑辉宇博客。

  来源:投稿,作者:岑辉宇,微信公众号:qq945748441,原文链接

iOS超级大漏洞的来龙去脉

  在 8 月 10 日的早晨,来自阿联酋的 46 岁人权活动家 Ahmed Mansoor 在自己的 iPhone 上,看到了一条来自陌生电话号码的奇怪短信。这条短信的内容很唬人,写着“阿联酋国家监狱里的虐囚新消息”,还配上了一条链接。在之前的斗争中,阿联酋政府就使用 FinFisher 和 Hacking Team 等公司的商业间谍软件对 Ahmed Mansoor 实施过黑客行动。

  因此,Ahmed Mansoor 对这条短信产生了怀疑,没有点击链接,而是把短信转发给了在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工作的 Bill Marczak.

  结果显示,这条短信的确有问题,其附带的链接指向的是一个成熟的恶意软件。这个恶意软件利用了苹果 iOS 操作系统三个不为人知的漏洞,从而可以让黑客完全控制 Ahmed Mansoor 的 iPhone.这就是公民实验室和移动安全公司 Lookout 于本周四发布的联合报告的结论。

  这是首次有人公开披露这类攻击。在这之前,还从未有人见过同时利用三个未知漏洞(又称零日漏洞)来试图控制 iPhone.用于此次攻击的工具和技术差不多算得上是给 iPhone 进行远程越狱,价值更是高达百万美元。在这些研究人员们警告苹果后,苹果很快在周四发布了更新来修复这些漏洞。

  问题是:谁策划了这次攻击,他们用了哪些技术来实现?

  研究人员们发现,提供此次攻击用到的间谍软件和零日漏洞的是一家不知名的以色列监控公司 NSO Group.在 Lookout 负责研究的副总裁 Mike Murray 看来,NSO Group “基本上就是网络攻击军火商”。

  公民实验室和 Lookout 的研究人员们对这一前所未见的恶意软件感到震惊。

  Mike Murray 表示:“之前从未有人发现过这种恶意软件,基本上只需在 iPhone 上点击一下链接就能越狱。它是我们从业以来见过的最成熟的网络间谍软件。”

  自 2010 年创办以来,NSO 就逐渐树立了为政府提供监控手机的成熟恶意软件的名声。但在此之前,对 NSO 工具的使用从未出现在任何政府文件上。NSO 宣称,其产品极其隐蔽,就像“幽灵”一样。NSO 本身也像“幽灵”一样,没有官网,也几乎不接受采访或对报道置评。但还是有一些 NSO 的信息泄露了出来,包括其在 2014 年获得了一家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1.2 亿美元的投资,以及估值达到了 10 亿美元。

  NSO 的恶意软件 Pegasus 旨在悄无声息地感染 iPhone,并能窃取、窃听被感染 iPhone 中的所有数据和通讯。

  Mike Murray 解释道:“Pegasus 会窃取 iPhone 中的所有信息,窃听所有通话,窃取所有短信、电子邮件、联系人。它还会给 iPhone 上的所有通讯机制添加后门。它能窃取 Gmail、Facebook、Skype、Whatsapp、Viber、微信、 Telegram 等应用中的所有信息。”

  在 Mike Murray 和 Lookout 员工的帮助下,公民实验室的 Bill Marczak 和 John Scott-Railton 先在一台测试 iPhone 上点击了链接,让它感染 Pegasus,以研究 Pegasus 的具体用途。

  此次针对 Ahmed Mansoor 的攻击,以及公民实验室追踪到的另一次攻击显示,著名的 Hacking Team 和 FinFisher 并不是个例,还有其他公司加入到了向政府提供黑客服务这一日益壮大的市场中来。

  NSO 是如何被抓住现形的

  在今年 5 月,公民实验室发现了一个代号 Stealth Falcon 的成熟黑客团体。虽然无法证实,但他们怀疑 Stealth Falcon 和阿联酋政府有关联,主要针对阿联酋国内外的异见人士。

  通过对 Stealth Falcon 的研究,公民实验室理出了这一团体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包括用来窃取数据的服务器和域名。但公民实验室无法找到这些黑客所使用的恶意软件样本。从 8 月 10 日 Ahmed Mansoor 给 Bill Marczak 转发短信的那一刻起,这一切都改变了。

  在 Bill Marczak 和 John Scott-Railton 研究了 Pegasus 后,他们追踪到了与 Pegasus 通讯的服务器及 IP 地址,并匹配到 Stealth Falcon 的基础设施中也包含这一服务器和 IP 地址。随后,他们发现一位 NSO 员工注册的域名也指向同一 IP 地址。

  更重要的是,Pegasus 的开发者在 Pegasus 中留下了一个暴露了很多信息的字符串“PegasusProtocol”(Pegasus 协议),这明显指出了这一 NSO 间谍软件的代号。研究人员们还发现了更多和 NSO 及其客户基础设施有关联的域名,其中一些显然是被设计用来作为钓鱼网站,对象是红十字会等人权组织和新闻媒体组织的工作人员。

  Pegasus 的发现让研究人员们第一次能够真正了解 NSO 出品的恶意软件的功能。自 2010 年创办以来,NSO 已然成为业内传奇,而公众对其基本一无所知。NSO 的高管们极少接受媒体采访,有关 NSO 的报道中也充斥着模糊的描述和未经证实的谣言。

  NSO 联合创始人 Omri Lavie 在 2013 年对《防务新闻》表示:“我们完全就是幽灵。”

  《华尔街日报》在 2014 年的一篇简短报道中称,墨西哥政府已经采购了 NSO 的产品,甚至连美国中央情报局都表达了购买意向。报道还称,NSO 的间谍软件行销全球。

  现在 NSO 的间谍软件遭到了曝光,使用的零日漏洞也得到了修补,它应该再也不能宣称自己是“幽灵”了吧,虽然 NSO 可能还有其他零日漏洞和工具在手上。这也是研究人员们不指望自己的报告和苹果的补丁能阻止 NSO 很长时间的原因。

  Mike Murray 表示道:“单是给这些漏洞打补丁不可能让 NSO 破产。”

  更严重的是,Pegasus 的设定可以一路往下感染到 iOS 7,也就是说 NSO 很可能在 iPhone 5 时就能入侵 iPhone 了。

  NSO 的发言人 Zamir Dahbash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NSO 的使命是为获得授权的政府提供帮助他们打击恐怖活动和犯罪的技术,以便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NSO 只对获得授权的政府机构销售,完全符合严格的出口管制法律和法规。另外,NSO 并不负责运营售出的系统。我们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公司。购买我们产品的客户必须保证合法地使用我们的工具。我们还在合同中专门列出,我们的产品只能用于预防和调查犯罪。”

  苹果的反应

  公民实验室和 Lookout 的研究人员们在发现这些零日漏洞(代号 Trident)后,立刻联系了苹果公司。苹果公司用了 10 天时间来开发和发布补丁。现在这一补丁已经加入到 iOS 9.3.5 的更新包中,所有 iPhone 用户都应该尽快下载和安装这一更新。

  苹果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在知道这些漏洞后立刻进行了修复,并在 iOS 9.3.5 更新中加入了这些补丁。”但这位发言人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网络安全公司 Trail Of Bits 首席执行官 Dan Guido 拥有丰富的 iOS 安全经验,他表示这些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攻击并不出人意料。不过他表示,尽管现在又发现了三个零日漏洞,但 iPhone 还是要比安卓手机安全得多。

  Guido 说道:“和其他厂商相比,苹果极大地提高了入侵苹果设备的成本。但这一事件也显示了需要有更好地针对 iOS 的入侵检测手段。iOS 仍然是市面上最安全的消费设备。问题是,只有当你拥有怀疑精神以及在公民实验室有朋友,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 iPhone 中是否安装了恶意软件。”

  其他受害者

  研究人员们还没能找到其他 Pegasus 间谍软件的样本。但通过搜索类似链接和与此次攻击以及 Stealth Falcon 有关的域名,他们发现了一条疑似针对肯尼亚不知名受害者的推文,还有一次针对墨西哥调查记者 Rafael Cabrera 的攻击。

  Rafael Cabrera 去年第一次受到了 NSO 恶意软件的针对性攻击,在今年 5 月又受到了第二次攻击。在第二次攻击中,黑客们试图引诱他点击一系列消息中的链接,如提供政府腐败线索、话费消费 500 美元的警告短信乃至号称是他妻子出轨的视频链接。Rafael Cabrera 表示,他没有点击上述任何链接。

  他表示道:“很明显,他们想要我点击链接,有点丧心病狂的感觉。”

  Rafael Cabrera 并不想猜测谁是幕后黑手,政府或其他人都有可能。墨西哥政府可能是 NSO 的客户,但不清楚是否真的有警察或情报部门使用 NSO 的恶意软件。墨西哥也是 Hacking Team 的最大客户,一些墨西哥政府部门被指控使用这些间谍软件来针对记者和异见人士,而非犯罪分子。

  最终,Rafael Cabrera 和 Ahmed Mansoor 的 iPhone 都没有被黑,因为他们识破了黑客们的伎俩。当然,也可以说他们幸运。因为此前有过被政府黑客入侵的经历,他们比一般人要更警觉。

  但公民实验室的 Bill Marczak 表示,他俩的遭遇可能预示着未来的风险。如果政府想要黑客工具而且愿意支付高价钱,那么 Hacking Team 和 NSO 这些公司仍然会继续提供它们。公民实验室在过去还记录了数起政府利用间谍软件对异见人士、记者和人权工作者发起的黑客攻击,工具和 NSO 制造的类似。尽管公民实验室公开了这些攻击并发出警告,但还是不断有类似的新攻击出现。有时候攻击是由同一政府发起的,甚至针对的是同一目标。

  他表示道:“根本没有什么激励,能让 NSO 这些公司不向阿联酋这种惯犯出售黑客工具。”

  这也预示着间谍软件行业一个新巨头的崛起,在 FinFisher 和 Hacking Team 遭到严重黑客攻击后,NSO 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

  而如果 Ahmed Mansoor 在 8 月 10 日点击了那个链接,这些事情可能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

电商代运营亦产品为王

  我们经常讲产品为王,不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电商,但“产品为王”是否就是王道?笔者认为,这似乎也还不够,如果要完整,就应该是产品为王,而品牌是王后。如果是电商行业,则平台也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电商项目的子宫。

  王与王后结合,通过子宫,然后才能产生销量。这就是产品为王得以实现的保证,否则,只是空话。

  这是一个电商代运营企业壤歌电商为我们做的经典诠释,最近他们获得了投资,在此之前,他们曾打造了数个品类全网至少TOP10的业绩,包括家居、婚庆、伞类、推车等多个类目全网TOP1、TOP2、TOP7、TOP10.

  从一个本跟“产品为王”无关的电商代运营企业说起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电商代运营的真实案例,讲讲产品、品牌、平台三者之间对打造一个全网TOP1品类的作用。

  通常来讲,电商代运营企业应该跟“产品为王”无关,因为他们运营的往往是别人的产品。但是,下面这个公司,却很好的掌控了这点。

  杭州电商代运营公司壤歌电商竟然创造了家居、婚庆、伞类、推车等多个类目全网TOP1、TOP2、TOP7、TOP10等骄人业绩,其中婚庆类目更是全网销量TOP1.近期,他们更是获得了来自浙商产业资本的战略投资。

  他们奉行的原则就是,产品为王,这是基础,而品牌是王后,它是产品的另一半,是产品的灵魂,是附着在产品之上的主宰。但是,它又源于产品,离不开产品,正如神话里说的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总之,他们相互依存。最后,平台是子宫,负责产生销量。而这,或许也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笔者也认为,在后电商时代,随着电商红利期的过去,必须三者紧密结合,然后才能做好包括天猫淘宝京东苏宁在内的所有电商平台运营。

  在以往,很多电商企业,也有很多电商代运营企业要不就忽略产品,要不就忽略做品牌提升,而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平台运营上。

  现在,是时候换换思路了。即便是一些已经有线下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也应该要考虑,怎么打造互联网品牌知名度,并充分利用好平台“子宫”了。

  如何“产品为王”

  产品为王肯定是颠扑不破的至理,但是,要真正实现产品为王真的不容易,电商代运营企业更是如此,因为他们运营的往往是别人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上没有太多话语权。

  但是,产品为王,绝对是一个电商项目成败的关键。不管是自己运营,还是代运营。很多时候,很多电商企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做不起来,可能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

  那么电商企业,特别是代运营企业,如何确保“产品为王”呢

  壤歌电商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有优质产品的企业合作,即便目前而言,它还没有品牌知名度,或者没有互联网品牌知名度。这是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只要对消费者负责了,才能赢得市场认可。而这对于壤歌电商来讲,其作用在于,也维护了他们自己的品牌,因为每次合作的企业都产品优质的企业,所以,他们每次代运营的项目都是相对比较成功的,这就为他们培养了好的行业声誉。

  对于一些产品质量不怎么样的企业,如果企业本身不愿意配合壤歌电商进行产品调整,壤歌电商宁愿放弃这样的生意,即便对方开出的服务费用相对较高,但壤歌电商认为,这种合作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合作很难见到效果,也就意味着合作企业赚不到钱,那就必然会在某一个阶段中止合作。这种合作的中止,这意味着前期双方的付出都付诸东流,合作企业如此,壤歌电商也是如此。既然这样,那还不如不合作。

  所以壤歌电商的第二个策略是,对于一些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的企业,可以合作,但是一定要由壤歌电商针对产品提出专业性的改进意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产品符合互联网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

  是的,产品质量只是产品为王的一个方面,是否符合互联网特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质量是产品的一个重要价值,互联网消费者需求是另一个重要价值。

  为此,壤歌电商首先会提供市场调研,然后形成完整的方案,用以指导传统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当中实现互联网+的转型,帮助传统企业实现其现有产品、业务与电商市场环境的“升级与调整”。

  壤歌电商认为,传统企业互联网+是应该渗透的企业的方方面面的,产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何“品牌为后”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过了电商风口时期,很多人甚至认为现在已经是传统电商时代。而壤歌电商认为,现在是电商升级时代,即2.0时代。在电商2.0时代,传统的流量思维、爆款思维难以支撑电商品牌持续成长,竞争逻辑将进一步回归到商业基本价值,即战略决策、品牌格局、产品价值。

  战略决策决定品牌格局,品牌格局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壤歌电商提出以市场为导向,提出决策先行、品牌先行、产品先行的观点,将深刻的消费者洞察与完整的品牌价值塑造相结合,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打造不一样的电商品牌。

  这也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传统线下品牌,进行互联网品牌调整,帮助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品牌决策、品牌梳理与呈现等进行全方位的互联网品牌升级。

  其次,针对那些暂未形成较好品牌效应的企业,帮助他们通过在电商平台的深入运营,实现互联网品牌形象的提升。

  前提都是,这些企业产品本身都非常优质。产品为王,始终是核心。

  具体而言,在品牌打造方面,壤歌电商实现的是对现有品牌形象、营销方式、客户体验与线上消费者需求的“重塑与变革”。

  首先是品牌形象的改观。最经典的案例是对推车品牌CHBABY的打造,在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后,壤歌电商在CHBABY品牌旗舰店形成了针对改品牌的一套新的视觉系统,外加个性化的文案体系,用时尚的画面和语言对品牌进行了体现,实现了该品牌“从婴宝到‘极致辣妈推车品牌’”的品牌形象重新塑造。

  其次是营销方式的改变。以前的电商运营公司很多都基本只有销售,没有营销,他们通常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平台内部流量的抓取,所以往往缺少基本的品牌打造意识。壤歌电商通过全媒体互动营销整合,以情景营销为主线,通过对故事、情感、场景的展现与描绘,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架设情感链接,以极强的带入感和体验感强化品牌价值,体现品牌差异。并充分运用到了事件(话题)营销、新媒体营销等各种新型的数字化营销方式。如他们打造的年品经典案例,一只盒子,就充分运用到了各种营销手段,包括事件营销、话题炒作等。

  最后,为实现品牌的二次传播,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口碑,壤歌电商以良好的客户服务,实现了客户体验与线上消费者的深度结合,确保消费者能对品牌提升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并针对客户反馈,以用户思维为导向,进一步来改进产品和品牌形象,使之趋于更大完美。

  怎样将平台打造成子宫?

  可以说,针对产品为王和品牌为后,壤歌电商的思路非常清晰,它包括五个方面的清晰流程:

  一、战略先行:从源头开始对项目定位、盈利模型、产品策略、营销方式、客户价值等多个维度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系统规划电商业务的开展模式,对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指引。

  二、策略规划:根据电商战略定位的需求确定项目的产品、营销、客户等各项策略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指标。

  三、重塑品牌: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理念和市场竞争环境对项目品牌形象、视觉表现、文案策略进行系统定位和建设。

  四、情景营销:通过对故事、情感、场景的展现与描绘,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架设情感链接,以极强的带入感和体验感强化品牌价值,体现品牌差异。

  五、分享体验:通过富有趣味的品牌互动和客户体验设计,引导消费者主动分享品牌理念,为品牌的二次传播和社会化营销奠定基础。

  做好了这些工作,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深耕平台。因为平台是子宫,它连接的是产道,任何电商企业,只有有销售,才能存活。壤歌电商在平台运营方面经过数年的积累,多个全网前十案例的打造,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运营经验,这个无需强调。

  与其他代运营企业和电商企业不同的是,在做好平台运营的同时,壤歌电商实现的是对产品为王和品牌为后的脉络梳理之后,顺理成章地销量提升。这就像一个小孩的孕育过程,夫妻两口,一个王,一个后,经过长期的备孕准备终于形成了受精胚胎,然后在十个月的怀胎过程中,经历产检、营养补充、心情调整等各种流程,最终走进了产房一样。

  所以壤歌电商认为,自己与一般电商企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前面两个部分。孩子怀上了,到了子宫里,只要生出来了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怀上孩子,并且让其安全度过十个月的周期,最终具备一切条件可以生,这个会相对较难。

  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电商企业会难产,甚至流产的主要原因。

  来源:投稿,文:杨子

2016年8月27日星期六

苹果iOS出现重大漏洞

  iOS出现惊人漏洞,用户只需要轻轻点击黑客发来的的链接,手机就会被远程越狱。黑客瞬间获得手机的最高权限,利用最高权限,黑客可以远程对用户的iPhone进行操作、控制,查看手机摄像头、窃听用户谈话和录音、查看用户的应用信息,可以说是为所欲为。

  为此,苹果为iPhone用户紧急推送了iOS 9.3.5更新,而这一次更新专门用于修复这个恐怖的漏洞。

  在更新详情中,只显示为安全更新。据悉,这次更新除了修复Bug提高性能以外,最重要的是修复了一项高危漏洞。黑客可根据此漏洞通过iPhone植入病毒窃取数据。其中涉及到不仅有社交软件还有大量的私人信息,甚至能够自动开启麦克风录制外部对话并自动发送给攻击者。

  据称,发现这此漏洞的是阿联酋持不同政见者艾哈迈德·曼苏尔(Ahmed Mansoor),他在iPhone 6手机上收到文本信息并要求他进行点击,再点击之后,这则消息就被转发给多伦多大学下属公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正式公布

  8月24日下午,银监会正式发布四部委联合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至此,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监管基本定调。据透露,银监会下一步将制定网贷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具体办法,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网络借贷资金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存管银行的条件等。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是,坐实了此前流传的关于网贷上限的说法。具体而言,同一自然人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此外,也明确规定了平台要对客户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资金存管机构与网贷机构应明确约定的各方界限。

  文件也再次重申了平台“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要求平台不得吸收公众存款、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担保。并列出了包括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或承诺保本保息、不得发售金融理财产品、不得开展类资产证券化等形式的债权转让等13类禁止性行为在内的负面清单。

  随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全文。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保护出借人、借款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监管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

  本办法所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是指各省级人民政府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的部门。

  第三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按照依法、诚信、自愿、公平的原则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出借人与借款人合法权益,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不得非法集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借款人与出借人遵循借贷自愿、诚实守信、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承担借贷风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承担客观、真实、全面、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

  第四条 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监管原则,落实各方管理责任。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并实施行为监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公安部牵头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互联网服务进行安全监管,依法查处违反网络安全监管的违法违规活动,打击网络借贷涉及的金融犯罪及相关犯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

  第二章 备案管理

  第五条 拟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于10个工作日以内携带有关材料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办理备案登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交的备案登记材料齐备时予以受理,并在各省(区、市)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备案登记手续。备案登记不构成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经营能力、合规程度、资信状况的认可和评价。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有权根据本办法和相关监管规则对备案登记后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分类,并及时将备案登记信息及分类结果在官方网站上公示。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完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后,应当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未按规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评估分类等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第六条 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的机构,应当在经营范围中实质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以内向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报告并进行备案信息变更。

  第八条 经备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拟终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的,应当在终止业务前提前至少10个工作日,书面告知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并办理备案注销。

  经备案登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依法解散或者依法宣告破产的,除依法进行清算外,由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注销其备案。

  第三章 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

  第九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为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直接借贷信息的采集整理、甄别筛选、网上发布,以及资信评估、借贷撮合、融资咨询、在线争议解决等相关服务;

  (二)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必要审核;

  (三)采取措施防范欺诈行为,发现欺诈行为或其他损害出借人利益的情形,及时公告并终止相关网络借贷活动;

  (四)持续开展网络借贷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活动,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引导出借人以小额分散的方式参与网络借贷,确保出借人充分知悉借贷风险;

  (五)按照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其中网络借贷有关债权债务信息要及时向有关数据统计部门报送并登记;

  (六)妥善保管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料和交易信息,不得删除、篡改,不得非法买卖、泄露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

  (七)依法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八)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范查处金融违法犯罪相关工作;

  (九)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十)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商登记注册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下列活动:

  (一)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

  (二)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三)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四)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五)发放贷款,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七)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八)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九)除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代理销售、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代理;

  (十)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的瑕疵及风险,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等,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

  (十一)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场外配资、期货合约、结构化产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风险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十二)从事股权众筹等业务;

  (十三)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十一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与借款人应当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核实的实名注册用户。

  第十二条 借款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用户信息及融资信息;

  (二)提供在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未偿还借款信息;

  (三)保证融资项目真实、合法,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贷资金,不得用于出借等其他目的;

  (四)按照约定向出借人如实报告影响或可能影响出借人权益的重大信息;

  (五)确保自身具有与借款金额相匹配的还款能力并按照合同约定还款;

  (六)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 借款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通过故意变换身份、虚构融资项目、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形式的欺诈借款;

  (二)同时通过多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或者通过变换项目名称、对项目内容进行非实质性变更等方式,就同一融资项目进行重复融资;

  (三)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以外的公开场所发布同一融资项目的信息;

  (四)已发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中含有本办法第十条所列内容,仍进行交易;

  (五)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活动。

  第十四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

  第十五条 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身份等信息;

  (二)出借资金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

  (三)了解融资项目信贷风险,确认具有相应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

  (四)自行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

  (五)借贷合同及有关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只能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

  第十七条 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及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

  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第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规定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开展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等级测试,具有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科技管理、科技风险管理和科技审计有关制度,配置充足的资源,采取完善的管理控制措施和技术手段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健运行,保护出借人与借款人的信息安全。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记录并留存借贷双方上网日志信息,信息交互内容等数据,留存期限为自借贷合同到期起5年;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评估,接受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安全检查和审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成立两年以内,应当建立或使用与其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应用级灾备系统设施。

  第十九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置募集期,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借款人支付的本金和利息应当归出借人所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与出借人、借款人另行约定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

  第二十一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加强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征信机构等的业务合作,依法提供、查询和使用有关金融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使用第三方数字认证系统,应当对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有关认证安全可靠并具有独立性。

  第二十三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记录并妥善保存网络借贷业务活动数据和资料,做好数据备份。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的要求。借贷合同到期后应当至少保存5年。

  第二十四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暂停、终止业务时应当至少提前10个工作日通过官方网站等有效渠道向出借人与借款人公告,并通过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渠道通知出借人与借款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暂停或者终止,不影响已经签订的借贷合同当事人有关权利义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因解散或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当在解散或破产前,妥善处理已撮合存续的借贷业务,清算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清算时,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分别属于出借人与借款人,不属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财产,不列入清算财产。

  第四章 出借人与借款人保护

  第二十五条 未经出借人授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

  第二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向出借人以醒目方式提示网络借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并经出借人确认。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出借人实行分级管理,设置可动态调整的出借限额和出借标的限制。

  第二十七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加强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管理,确保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采集、处理及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及其资金存管机构、其他各类外包服务机构等应当为业务开展过程中收集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保密,未经出借人与借款人同意,不得将出借人与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用于所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在中国境内收集的出借人与借款人信息的储存、处理和分析应当在中国境内进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向境外提供境内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

  第二十八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第二十九条 出借人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之间、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借款人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之间等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自行和解;

  (二)请求行业自律组织调解;

  (三)向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