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0日星期四

只剩1美元用来做marketing,不要花在PR上

  前一段时间《只剩一美元用来做marketing,我会花在PR上》文章因为有了徐小平老师的背书,因此在朋友圈中迅速传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同样具备投资人背景的Mark Suster ,著名险投资机构GRP Partners的合伙人。一时间,被众多创业者奉为圭臬,也使得众PR们着实受用了一把。但,冷静之后,我们不仅要问,PR真的那么牛逼吗?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讲“传播”价值的内容,但因为缺乏具体有效的方法论而显得可草参考的价值并不高。文章所讲的是PR的“长尾效应”在招聘、筹集资金、企业销售等业务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但这些影响都只是好的一面,而忽略了传播的具体实现。

  没人不认同“对于早期公司而言,其实PR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工作”这个观点,因为这是一句没有任何漏洞的废话!在互联网越来越扁平化的现在,PR的确可能比客服更加深入,比广告的速度更快,但也只是“可能”。在这之前,我们应该需要把PR看得更清楚些。

  1、不要迷信PR

  互联网在不断的上演四两拨千斤的戏码,于是大家都在变着法的炒作,人人都是段子手。没有人不想一夜暴富、挥斥方遒、功成名就。尤其是在创业阶段的创始人们,这是人之常情。但现在的大众已经不是“审美疲劳”而是“审美呕吐”了,靠几个段子、几个女忧是建立不起品牌的,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事情,并不高明的炒作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创业公司的CEO才是社会化媒体的重度使用用户,他们更乐于分享鸡汤、分享好的成功经验,“别人家的”心理也更为强烈。但请相信,你不是雷军,微博的时代也已经过去,朋友圈也正在沦为“广告圈”、“逼格圈”,不要期望社会化媒体会让你一夜成名,即使成了名,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儿。这一段文字,送给图样图森破的85后CEO们。

  此外,如果你需要一名PR人员,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去大公司找一个品牌专员,而不是去科技媒体找一个商务。后者虽然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绝不是可以持久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品牌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一点,可以用“痛心疾首”来形容,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动摇了传统PR赖以生存的根基,传播的声音更加多元化,传播渠道更加扁平化,但随之而来的传播噪音,却掩盖了传播中最核心的东西——品牌。所有的传播都必须建立在统一的品牌调性之上,品牌的建立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令人伤心的是,很多创业型公司竟然没有基本的VI体系,公司名和品牌名傻傻分不清楚,甚至一个logo就有很多不同的展现形式,你确定这样的传播真的好吗?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因此请多花一些时间,了解你的品牌,了解你最希望让用户记得的内容,从第一天就开始构建你的品牌,然后用时间去积累它。

  3、每个人都要学会讲故事

  首先,相比于大公司,创业公司需要更加的扁平化,传统的“职位负责制”需要“岗位负责制”来取代,不是你的职位决定了你能力,而是你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来适应这个岗位。说的在绝对一点:文案、品宣等职位在创业公司是不需要存在的,如果你连讲故事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奢望你的产品、你的思想去感染到其他人。

  其次,传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分享好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你有权力做点广告。这就是为什么在创业公司的PR传播中,CEO的声音最为重要,也最便于传播。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传播绝不是CEO一个人的事,不管什么时候,好内容都是稀缺的,在你苦苦寻找媒体资源的同时,他们也在苦苦寻找好的内容。相比于新闻通稿,PR们还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你的产品、运营、技术甚至是招聘的同事聊一聊,他们身上一定有可以打动人的东西,即我们所说的“干货”。成为一个所谓的自媒体并不是一件难的事儿。

  相信我,如果你的市场预算只有一美元的话,能买点啥买点啥吧,别花在PR上。

  (本文由多备份PR负责人口述,本人整理完成)

  附录:徐小平谈创业:若只剩1美元做marketing,我会花在PR上

  对于早期公司而言,其实 PR 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工作,但极少有投资人会意识到这一点,更别说创业者们了。当公司处在初创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团队里所有人也都眼巴巴地盯着产品和技术,以至于他们常常错估了 PR 的重要性。我认为 PR 的价值难以明确衡量,这一点对于习惯以具体数字来衡量价值的人来说也许难以接受。

  实际上,PR 是无价的。它沉默而有力,它不会像是:看看,我仅用了7000刀就刊印了一万份报纸。不是这个概念。

  那什么要PR?

  1.招聘

  对于所有的创业公司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招聘一批世界级的人才。但是如果这些大牛们在世界上某个角落听说了你的公司,并为你的理念感到兴奋。那么,作为一家尚且默默无闻的初创公司,招聘到顶尖人才就会容易得多。我合作过的一家创业公司拥有极具才能和凝聚力的团队,可还是为了招聘绞尽脑汁。直到最近的PR活动之后,他们反馈给我说应聘者人数突发惊人地增长起来。就像我说的,PR会悄无声息地发生作用,你很难觉察到这一点,直到你新近招进的员工们开足马力全速工作。不过人们似乎总是遗忘,他们之所以找到如此棒的员工是通过媒体报道甚至是人们的口口相传。

  2.商务拓展

  商务拓展总是充满艰辛。你不过是一个创业公司,而每个你见过的公司都在挑剔地权量在你身上耗费时间谈交易是否真的值得。当他们在美国航空杂志、《连线》或者Recode(科技投资新闻资讯网)得知你的时候,他们会想:“也许我们可以试试和这个公司接触。”于是你接到了电话,你很高兴,业务也进展顺利,但是少有人想到这通电话的起因。当他们打电话时,或许他们自己也忘记了是从哪里第一次听说了你。但这就是PR给商务拓展带来的润物无声的作用。

  3.筹集资金

  没有一个从业多年的风投会承认(甚至是对自己)他们受到了媒体报道的影响。但从人的心理层面分析——我们总是会受到阅读的影响。有时,你读完之后马上就会想:“我应该和这个公司接触。」;有时,这来自于某种口碑,好比我认识的某个人读到了介绍你公司的报道。所以,就像我对许多创始人说过的,好的PR可以为你的公司增值1千万美元,或者是增加你完成二轮融资的机会以及类似的情况。而这些又都会反过来使你的媒体报道更具力量。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任何人听过的公司来说,筹集资金就显得举步维艰。

  4.团队士气

  人们常常忽视团队士气。我有一次问在Accenture(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工作的人为什么他们在飞机场刊满了广告。回复是:“我们的许多员工每周都会为工作飞来飞去,每次他们见到这些广告,他们就会为在这样一个公司工作而感到骄傲。”好吧,这招其实非常奏效,直到泰格伍兹的丑闻挤满了航空港上的所有版面。不过事实是,员工很乐意看到关于公司的正面报道。他们会从自己的同龄人、男朋友、家人、同学那里得到夸赞。想想看人们称呼他们为好小子时的感觉。你会明白,报道很重要。你无法估量这些潜藏的价值,但是我保证它确实存在。就像负面报道所带来的损害价值一样大。

  5.企业销售

  在你和客户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电话敲定一个会议之后,客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谷歌一下。而当他们决定交易时,他们的老板就会谷歌一下。而竞争者在和你争夺单子时,同样的事情会不断发生。所以,武装好你自己,捍卫地位吧。

  6.未来的PR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当你最终想让华尔街的杂志刊登你的报道或者正在尝试说服《早安美国》让你参加他们的节目——这些记者、执行制片人会毫不犹豫地地滑动鼠标搜索相关信息。如果他们从早前的报道中看到了不错的东西,他们会更愿意和你谈谈。当然你需要一个全新的角度让记者们可以报道,因为没人想重复和以前一样的内容。同样,也没人愿意轻易愿意成为第一个预测你在未来会如何改变世界的人。媒体爱企业就像他们爱独家报道权一样。很讽刺,当然。但我保证,这是真的。

  7.企业并购

  几年前,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的并购总监坐在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想知道我投资的公司里哪家让我最兴奋。当时我带着他浏览完了我所有已完成的投资中,或许有一天会和他的企业相关的那些。他告诉我:“Mark,我无法跟踪我从每一个投资者或者银行家那里看到的每一个交易。它们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我建立一个过滤机制:我只追12位风投的投资并让我的团队密切关注他们。我已经决定了我想跟踪你的投资。”这让我意识到PR的重要性——甚至是对于你可能被收购的那一天而言。原来我不经意间提到的投资早已被某人灵敏的雷达捕捉到。每个人都会阅读新闻——甚至是那些有一天通过决定是否购买你的企业而使你变得富有的人。(在原始的文章中我忘记了提到并购,感谢DavidCatalovsk在Twitter上指出了这一点。)

  8.新客户获取

  我故意将获取客户这一点放在了最后。为什么?因为我所交谈过的每一家公司都把这当作做PR的理由里最不重要的一条。那些鼠目寸光的人老是会想“我们已经出现在科技博客上了”或者“我们在应用商店里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下载量。许多人下载我们的应用,浏览我们的网站等等。但这些都无法转变为销售量。这不过是一种浪费,我们得停掉PR一段时间。

  现在请看1-7,洗刷一下思维,重复以上步骤。

  当第一次创业做CEO时,我的企业获得了当年的英国B2B PR企业奖。这个奖项不仅仅只是针对创业公司,它面向所有公司。在为成功书写感言的时候我引用了一句话:

  如果我只剩一美元可以用来做marketing,我就会花在PR上。

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

顺应个性去创业

  创业本是小众行为,如今大有成为全民运动之势。很多创业者,包括我,往往受到一些创业领袖的光芒辐射,抱着成为下一个XXX的心态,渴望创造下一个XXX,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比如笔者最初非常崇拜任正非,渴望成为下一个任正非,创办下一个华为(当年真的意淫过)。其实除了天时地利不可复制以外,人的个性同样也不可复制!

  笔者第一次做生意,是代理汽车遮阳挡,当时大学毕业第二年,尚未完全融入社会,全部家当不超过一万,本来都没打算成功,最后居然小成。事后客观分析,胜在市场洞察力,找对市场是主因,但推销能力一般。后来又做了一个平台型项目,靠自己的写作和宣传,毫无资源经验的情况下,硬是从0做到1,从一个点子做成一个模式,但受制于资源做不大于是放弃。

  那段时间我反复思考,人的个性中一定有优势和劣势,想创业成功只能扬个性所长避个性所短,将优势最大化。比如我,有市场洞察力,有营销思路,文笔尚可,适合做marketing,但做技术和销售,优势都不大,所以后来坚定只做marketing,再创业只选marketing主导的行业!最近做湿在人为,就把自己定位产品经理+Marketing,做好产品即可,非常符合自己的个性和偏好,做的顺风顺水!

  拿BAT三巨头为例,理论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人实力应该不相伯仲,但三人如果换业而创,恐怕都难有今日之地位。

  马云极能忽悠,外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做出阿里巴巴、支付宝这些无中生有的东西,同时,这些新生事物,正需要他极强的忽悠能力来对外推销,才能让淘宝成为国民习惯、双11成为国民狂欢,也顺带成就马云的首富地位。反之,以马云的英语老师背景去做百度,恐怕他也只能感慨“创业难,难于上青天”,让他去做腾讯,估计也耐不住性子打磨产品。但以马云个性去做阿里巴巴,既成就马云,也成就阿里巴巴,优势刚好发挥的淋漓尽致,劣势恰好被规避,个性和事业刚好相得益彰。

  三巨头当中,李彦宏技术最强,创业之前在搜索引擎方面已有几项发明专利,正适合做百度的掌舵人。虽然长相帅气,但要论推广能力,只能跟着马云屁股后面吃灰,做百度这样一个技术公司再合适不过。马化腾这个闷骚技术男也是,论技术功底不如李彦宏,论忽悠能力不如马云,但胜在能专心做产品,即便抄,往往抄的比原创还要好,你不得不服气,使得腾讯产品经常后发而先至,得以建立腾讯大业!

  条条大路能创业,但什么人只能创什么业,希望创业者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

  来源:投稿,作者:湿在人为创始人

2015年8月18日星期二

互联网创业不止,为何自媒体站长却一批批倒下

  互联网创业热潮推动着大批的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前赴后继,自媒体站长是其中的群体之一。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业内的常态是:某一批自媒体人志怀高远的进入自媒体行业,然后又在某一天悄无声息的离开。下一批自媒体站长们继续重复着前人的脚步,如此循环往复,自媒体的历史长河中由这些来去匆匆的小水滴汇聚而成。自媒体人的惆怅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说天时地利人和早就一个成功的自媒体人,那么一个失败者的原因则是各有不同的。自媒体,这三个看似高大上的词汇后面隐藏着的是众多自媒体站长的无奈和苦涩。

  本文说的自媒体主要指代自媒体博客加上众多自媒体平台的运营模式。据我观察,失败的自媒体站长多数是在这些方面有着致命缺陷。

  1,文字功底太差

  我曾经说过站长本身并不是写诗的,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杂志编辑,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文采。但是也不能一点码字功底没有,至少,你写的文章要让读者能够看懂。如果你确实有文采,那更好,在文章通顺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华丽色彩当然是更吸引人的。哪怕是写技术文章,能将站长的优雅文笔点缀进去,总能为我们的文章增光添彩。如果天生就不会写文章,从小写作文就没有及格过,这样的自媒体站长前途是堪忧的。对于大多数写文章不是太差但又称不上精彩的普通人来说,想要提高码字能力那只有多阅读了。可以阅读一些经典书籍,也可以多看看时事评论,多去其他行业大牛网站看看,潜移默化的增进。而那些只要一动笔就文思泉涌的站长,做自媒体站长是最适合不过了。现在自媒体做的比较好的几个站长,基本都是这种类型。

  2,建站技术不到位

  诚然,现在建站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个人网站已经cms建站模板的天下。任何一个稍微懂点计算机技术的人都能在几分钟内搭建一个网站。所以现在是一个人人建站的低技术门槛时代,很多人搜在说:做网站嘛,需要啥个技术,用模板就行了。不错,搭建一个网站是几分钟的事情。但是做好一个网站,绝非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会一点点网站建设技术,没有一点编码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是很难做好一个网站的。就我切身的经历来说,本人是做c语言技术出身,但是刚开始对于html和php并不是很熟悉。刚开始搭建一个网站的时候,也是随意的在wordpress主题市场弄了个主题就开始了。可是越到后面,主题越是用着不舒服。很多功能想都是普适的,并不适合每一个站长。于是我请人帮我做修改,现在愿意出手给别人做定制功能和维护的,单单一个问题就是百元以上。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使用的主题确实是免费的,但是为了完善这个主题就花了上千元,效果还仅仅是凑合而已。不过现在我终于开始自己做二次开发了,一旦掌握了优秀的建站技术,才会发现丝毫没有二次开发能力的站长是有多么吃亏。

  3,SEO优化技术不到位

  经常听站长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从来不做seo优化,我只原创“。很多自媒体站长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一脸无比自豪的表情。仿佛,只有不做seo才是真正的注重用户体验,才是真正价值的所在。我从来都反对过度SEO优化的,或者是为了优化而极大的损害了文章价值。这可以从现在很多网站的文章可以看出来,千篇一律的文章,写了一遍又一遍,你在他网站里面,可以看到相似度50%以上的文章存在着好几篇。更为令人不舒服的,去了别的网站,居然有发现了类似的文章。相似倒也不要紧,进去一看,内容空洞,毫无实质价值,读起来味同嚼蜡。很多时候我相信站长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吧,写个机器搜索引擎蜘蛛看到东西对于读者而言哪有什么价值。但是我也绝对不赞同那句“我从来不做seo优化,我只原创“。说这句话的站长多半根本不知道什么是seo,在他们眼中SEO就是在标题中堆积关键词,把无意义的文章写了一大堆,就是为了一个长尾关键词……这些都是最低级的seo,真正有些的seo是不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和贬损文章价值的。比如,每张图片都增加alt标签;一篇文章增加5-8个内链;将主要的关键词分配更多锚文本;集中权重到主域名;将次要链接和站外链接加nofollow;写好robots文件告诉蜘蛛哪里应该爬行;写好sitemap文件让蜘蛛更好的爬行;做好站内搜索让收录量迅速增加等等等。你觉得这样的seo会影响用户体验吗?这样的seo难道不该做吗?

  4,干货原创能力不足

  这个和文笔能力是两回事,文笔更多的是依靠天赋,好的文笔只能保证站长文章不会太枯燥,并不会对读者直接产生实际价值。而干货原创能力更多是来源后天的实际操作和探索。一篇干货文章能让读者学习到很多东西,现在的自媒体站长中,干货原创能力的人并不是很多,多数自媒体站长都是依赖犀利的文笔来获取用户眼球。写一些时下最热门话题来获取巨额流量。这样操作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的读者难免会有很大流失。将读者拉过来并不是难事,但是留住读者确实需要更多干货来支撑的。就我自己经验来说,干货原创能力除了实操就是实操,别无他法。

  5,不懂得顺应时势

  自媒体人为什么需要顺应时势,因为时势造英雄嘛。故步自封的自媒体人终究要被时代大潮淘汰的。就比如,就自媒体这个名词来说,最开始的自媒体就单单指代博客,后来微博的出现将博客推向了末路,或许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不算末路,请参考“移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博客的价值“。再后来微信的出现有夺走了微博的大部分光芒。到现在,融合所有自媒体平台的新型自媒体形态又有着单一自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响应时势的另外一方面表现在自媒体所关注的重点,多年前,自媒体人可以关注天涯营销,百度营销,随后淘宝创业,往后是聚来宝等淘宝客,再往后微博营销赚钱,到后来又需要关注微商,到现在需要关注公众号营销。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自媒体始终只单单坚守在博客,所关注的领域只单单坚持在天涯营销,现在会是个什么景象。从曾经博客100强只有20%存活下来就可以看到顺应时势是每个自媒体人所必须做到的。

  6,自我推销营销能力

  自媒体站长也需要自我推销能力。自媒体的核心就是打造个人品牌,不会自我推销如何打造个人能力呢。当然,不可否认,极少数的自媒体名人是没有做什么自我推销的,但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做自媒体不做自我推销就好比卖瓜的不会自卖自夸一样。自我推销的方式当然有很多,比如,参与知名互联网圈子;大量投稿到知名博客;开通众多自媒体平台账号;互联网圈子是有很多的,圈子的价值就是人脉,参与的圈子价值越高,我们自我推销的效用就越强。

  7,没有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

  上面写了这么多,其实真正早就自媒体站长一批批倒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既然自媒体这么火爆,当然不是毫无根据的。自媒体大神的成功激励着众多自媒体人勇往直前,可惜的是,任何行业成功者永远只是极少数。大多数自媒体站长,如果全职去做自媒体的话,可以预见的收入也不过是联盟广告收入和优质稿件带来的收入。在做出流量之前,依靠联盟广告收入来生存简直就是个笑话。而稿件收入,哪怕是对于知名自媒体人而言,依旧是不稳定的。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涌入,自媒体平台逐渐掌握了话语权,自媒体人依靠稿件来获取的收入已经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媒体平台的态度了。对于一众新入的自媒体新人来说,哪怕是广告联盟和稿件的微薄收入都没有,生存状态就更加堪忧了。毕竟谁都不能忍受一两两年甚至是几年都没有收入。所以,很多时候,看似风光的自媒体人,是盈利名气,输了收入。这方面,个人建议自媒体站长不要讲收入寄托在广告收入和稿件收入,可以自己操作一些网赚项目和适度构建付费圈子。往往实际操作项目的人都能活得比光靠笔杆子的自媒体站长活得更好。

  8,执行力和坚持

  作为最后的一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条。任何一个成功的自媒体名人都不是在一夜之间崛起的。坚持不能在所有条件下都创造奇迹,但是没有坚持创造奇迹的可能性就下降了90%。当然我在这里也不想再强调这个老掉牙的词汇了。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很多时候没有坚持,是因为坚持了许久却丝毫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自媒体,很多人在坚持了几年后仍然一无所获,再让让坚持就是在残害人。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你确实有了自媒体人必有的潜质,那么要坚持下去。如果你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确不是做自媒体的料,那么请尽快放弃吧。那么到底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 一个有潜力的自媒体人呢,我曾经在“万能的个人站长”中写过一些站长必杀技,这些必杀技加上前面所说的5条,就可以清晰的判断我们到底适合不适合做自媒体了。

互联网创业不止,为何自媒体站长却一批批倒下

  万能的个人站长的必杀技:

  1,动手操作技能,包括对软件的上手速度,对工具的使用熟练度

  2,技术,虽不说要有多精通,至少能熟悉html,读懂CSS,娴熟的二级开发能力

  3,美工,网站logo制作和整体编排

  4,推广和营销,能熟练使用QQ微信营销和其他各种营销能力

  5,SEO,网站关键词优化,懂得怎么和搜索引擎打交道

  6,内容创造和文案得能力,就网赚博客来说,至少需要很好的写教程能力

  7,沟通能力,这里说的结交站长并且尽可能的吸取精华能力

  8,专注的和坚持能力以及较好的执行力,网站做好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事情

  来源:朱海涛自媒体投稿,作者微信/QQ号:81433982,原文链接

2015年8月17日星期一

驳创业地缘论:创业最终还是人的问题

  先是香港、然后是上海,现在被边缘化的论调同样的发生在了广州身上。不过,这样的论调除了引发一场无谓的口水战然后让那些看别人创业羡慕嫉妒恨的人产生一种“不是我不努力,是环境太糟糕”的阿Q心理外,毫无卵用。90后创业者如何如何,美女VC如何如何、以及广州创业者如何如何,这种扣帽子的论调同样如此。

  决定一个环境的因素有很多,政策、人文、区域等等因素,对于创业环境也一样,但环境总归是一种必要条件,而不是一种充分条件,对于北京、深圳来说,高创业率同时也伴随着高创业死亡率,而出现在聚光灯下或者媒体头条的却更多的是那些成功者。然而,正如罗辑思维的罗胖所说:只要经济发展的良性基本面还在,人们渴望改变的意图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创业。因此,创业一定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所致。

  虽然广州也不乏VChello、创新谷等股权众筹平台及孵化器,但用后者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创业环境不仅有失偏颇而且荒唐的可笑,本来作为需求方的(一些)创新工场、创业沙龙凭借对创业者的挑挑拣拣,反倒转身成为了创业导师,成为和创业者一起“狼狈为奸”忽悠投资人。(这一点不继续说了,说多了怕伤人)。

  用PR推动融资,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投入产出比极高的事情。所以一些自媒体的费用会比一次硬广投入的成本来要高,但如果仅从PR和推广的层面并不能直接表明广州的创业氛围就不好,创业这事儿并不仅仅只有融资和宣传。而且,更加务实的广州创业者,也正在不断学着怎么能够做到更好的包装与传播。强悍的广州人用其更为强悍的民风固守着广州原有的本地文化。同样,当广州人明白好的PR可以为业务开展提供巨大帮助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的花重金去挖人。

  广州的创业环境真的很差吗?

  每个城市,都会有他自己的城市属性。相比于北京、上海、深圳来说,广州是一个人力成本较低的地方,发达的教育产业,每年为广州贡献了几百万的毕业生。而很多需要天使投资要做的事情,创业团队已经解决了,所以很多广州的创业团队会选择股权众筹的方式,而不是天使投资,比如opencom,这是一家做移动社区的企业,凭借在移动社区领域的耕耘,目前已经完成了A轮的千万级投资。

  从政策扶持和具体案例上来衡量,这种“被边缘”的说法也同样站不住脚。比如:

  “目前广州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首批推出的7幅商业地块,被国美、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四家企业在底价收入囊中,出让总价高达78.041亿元,这意味着未来更多互联网巨头未来或将入驻广州,这对广州的互联网创业也会产生较强的带动与辐射效应。”这样的内容一搜一大把,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具体公司举例的话,广州也不乏诸多的上市企业及后起之秀,在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等热门领域中,备受媒体和资本青睐的创业公司,比如上文提到的opencom、无人机企业亿航,以及知名度更响亮的YY、ZAKER、唯品会等公司。

  资本不会管你是广东人还是北京人

  有人创业,就有人投资。对于创业者来说,资本是不可或缺的,但资本又是最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资本才不管什么北京、上海还是深圳,是传统产业还是智能硬件、移动化联网,哪里有好的项目,资本必定登门拜访。

  创业本来就是一个“卖”的过程,卖的就是未来,如果“现在”就可以拿个好价钱的话,谁又会出卖未来呢?之前在一次校友会上,一个师兄在回答“如何知道我离拿到投资还有多久”这个问题时,总结的经验就是“前期你会觉得天使投资人说的都好有道理,慢慢的,当你已经不把天使投资人当事儿的时候,你的投资就快来了”,哎,谁不是百炼成钢啊。所以,创业不仅是事业的成功,更是心智的成熟。

  不管是《精益创业》还是《从0到1》,其所提倡的都是一种业务模式的由无到有的创新,然而这种创新正因为其无法进行有效的衡量和分析而成造成“创新者的窘境”,面对新的业务模式,不仅是投资者无法进行分析,创业者自己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所以,不要怪那些跟着感觉走的投资人对你的项目的点评,“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来源:投稿,作者:程小微(微信:ch18666297060),关注B2B、云计算等领域

再谈网络安全的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动化技术代表了INTERNET软件的一种发展趋势,一种能够改变因特网整体安全水平的趋势。未来的安全软件将走向在线销售、更新、甚至租赁,尤其是桌面级安全产品,因为面对的大部分用户属于对网络安全技术知之甚少的网络服务使用者,这样,只有简单易用的软硬件和服务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因特网的整体安全水平。

  当然,这种在线技术向计算机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同时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例如,网络在线扫描存在的合法性、以及技术的可靠性都有值得怀疑之处,而在线更新技术也在用户参与交互的程度方面难于取舍,自动加固技术在操作系统平台和生产运行环境适应性及智能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笔者在2000年撰写一篇短文“安全的自动化杂谈”中的议论,15年春秋如白驹过隙,互联网和网络安全已改天换地,对更高自动化水平的渴求更加迫切。

  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意味着成熟、高效、低成本,对安全而言,还意味着时间窗口、以至于最终的“成败”。记得有一篇严肃反思人工智能的文章,将人工智能分为三个阶段 – ANI(基本人工智能)、AGI(通用人工智能)、ASI(超级人工智能)。模仿这个分段法,笔者认为安全的自动化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   1 效率阶段(对应ANI),通过脚本和工具等将手工操作逐步自动化,例如服务器打补丁、安全设备巡检等;在该阶段,机器执行、人工反馈,基本上所有安全决策活动都由“专家”进行,真正的“人工“智能,?

  •   2 效果阶段(对应AGI),在较为普遍的工具和自动化基础上,可以针对安全措施的成效,针对性的调整,实现基于数据和安全情报的、及时的安全决策;该阶段实现了决策、反馈、行动等的部分自动化,但需要“专家”建立并训练模型、设置和校正参数、观察和评价效果等。

  •   3 智慧阶段(对应ASI), 安全“自动化”系统可以观察系统行为,学习并建立“安全”的目标和基线,根据“主人”设定的安全风险取向,主动判断和呈现风险,给出建设性的行动提议。

  从行业的实践来看,我们大致处于“效率阶段”,并在向“效果阶段”努力的过程中。因为安全实践同时受限于成本和风险取向,单个安全操作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就可以使在固定的成本下,实施更多的安全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量变的积累将带来质变,让我们共同为安全的“自动化”而战!

  以下转贴一下2000年的小文,怀怀旧.

  安全的自动化杂谈 赵粮

  前言

  网络安全技术是当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充满智慧和挑战,成千上万的INTERNET专家、学生都沉浸其中。当前的INTERNET已经从原来的学院研究、“美国人的高级玩具”彻底地转变为全球性的、有着亿万普通用户(包括家庭主妇、幼童、三教九流各种从业人员)的无所不包的“网上社会”。 今年年初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肆虐,给网络界、甚至全球经济带来一场大地震。这场地震给业界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绝对不可以将网络安全限制为某些关键网络、关键主机的特殊照顾,彻底消除DDOS攻击的根本还在于每个连入因特网的计算机的安全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以防止其被攻击者利用来攻击第三方受害网络或主机。因特网需要“整体安全”。

  网络安全可以划分为许多技术领域:系统主机安全、防火墙、风险评估、入侵探测、反病毒、加密等。它们往往都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以及资金、人力投入。网络安全和反病毒技术中的关键:攻击特征码、病毒特征库都需要及时的更新,才能有效。这些都妨碍了“整体安全”水平的提高。 为降低网络安全的成本、解决越来越快的安全技术更新带来的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当前的网络安全技术将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趋势,逐步减少对因特网用户的安全方面的专业要求和在产品更新方面花费的代价。

  本文下面尝试着从系统自动加固(hardening)技术和在线技术两个方面来阐述因特网安全技术发展的这种趋势。

  1 系统自动加固技术 一个称职的系统管理员一定应该同时是一位安全专家。安装一个操作系统,在将它连入网络之前,要安装最新的补丁,还要对它进行安全加固,包括不需要服务的关闭、不必需帐号的删除、内核的网络参数设置、访问控制设置(tcpwrapper等)、X系统安全、系统日志的安全设置、文件签名(完整性检测tripwire等)等等,这中间可能会碰到不少错误和失败,排除错误的过程是体现管理员水平的时候。 这样的过程对于全世界的系统管理员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道每天在世界各地会重复多少遍,高级的系统管理员也是在这样的一遍一遍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应该看到,这其中有许许多多重复的步骤。一方面,这些重复劳动浪费了许多优秀系统管理员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这些烦琐、复杂的配置过程也使一些系统管理员望而却步,阻碍了安全水平的普遍提高。 为此,许多网络安全专家开始开发自动加固软件,将上面提到的系统加固过程自动化,以此来解放管理员的劳动,推广系统安全技术。当前较为成熟的软件主要包括下面几种,它们是工作于SOLARIS之上的TITAN、YASSP,以及工作于LINUX之上的BASTILLE项目。注意,这里提到的系统加固并不是指一些操作系统的安全版本(例如Trusted Solaris),或者将C级操作系统加固以提升安全等级的商业软件(例如CA公司的SeOS),昂贵的价格以及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注定这些软件不可能对因特网的整体安全水平产生帮助。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自动加固软件。

  •   YASSP:http://yassp.parc.xerox.com,当前的版本是5.0beta#5,支持Solaris2.6、2.7平台,对Solaris8的支持正在开发中。其主要工作包括:关闭服务、改变所有者、访问权限等属性、打开日志、调节网络堆栈参数、改变系统参数等。在“主题”或“内容”中添入“subscribe”向下面地址发送电子邮件可以申请加入其邮件列表,以获得其最新的开发动态:secure-sol-request@parc.xerox.com.

  •   BASTILLE:工作于LINUX平台之上。可以从http://sourceforge.net/download.php/bastille-linux/Bastille-1.0.4.tar.gz。并且,在安全焦点网页http://focus.silversand.net/可以找到其简单的中文说明。

  •   TITAN:其主页位于http://www.fish.com/security/titan.html。当前的最新版本号为3.7。

  2 在线技术

  由于当前各种安全漏洞层出不穷,而反病毒软件、入侵探测、风险评估软件的根本是对病毒特征码、入侵攻击特征、漏洞的表现特征库等。所以,传统的更新手段,例如到专卖店更新软盘、邮寄更新库、甚至INTERNET下载更新的方式都已经不能很好的为客户服务。因为,从管理的角度讲,没有办法能够确保企业网用户都有足够的警觉来自觉地、及时地去相应的网址去下载。这种需求环境促使安全厂家纷纷推出了更为易于使用、更加快捷的在线更新方式,简单列举一下:

  λ X-Press(业界领先的入侵探测和风险评估厂商ISS) λ LiveUpdate(安全反病毒厂家Symentec) λ BackWeb(加密和反病毒厂家F-Secure安防讯基) λ 等 另外,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推出在线杀毒、在线安全扫描等服务。

  例如ATT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垃圾邮件和病毒防火墙服务、国内天网安全公司推出在线安全评估服务、263首都在线推出在线邮件杀毒服务等等。

  结束语

  有关自动和在线的安全技术不能一一列出,应该看到,这些技术代表了INTERNET软件的一种发展趋势,一种能够改变因特网“整体安全”水平的趋势。未来的安全软件将走向在线销售、更新、甚至租赁,尤其是桌面级安全产品,因为面对的大部分用户属于对网络安全技术知之甚少的网络服务使用者,这样,只有简单易用的软硬件和服务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因特网的“整体安全”水平。

  当然,这种在线技术向计算机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同时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例如,网络在线扫描存在的合法性、以及技术的可靠性都有值得怀疑之处,而在线更新技术也在用户参与交互的程度方面难于取舍,自动加固技术在操作系统平台和生产运行环境适应性及智能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网络安全技术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中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脆弱的网络安全水平是整个互联网走向商业化、社会化的制约瓶颈。

  互联网中不存在“安全孤岛”,只有聚集整个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在法律、教育、社会意识、安全技术等领域进行大量的艰苦的努力后,才有可能看到一个安全的、值得信赖的互联网。

  来源:投稿,作者系绿盟科技研究院赵粮

2015年8月15日星期六

使用Windows EFS进行文件加密

  和Windows BitLocker一样,Encrypting File System(EFS,加密文件系统)是Windows内置的一套基于公共密钥的加密机制,可以加密NTFS分区上的文件和文件夹,能够实时、透明地对磁盘上的数据进行加密。

  加密操作

  加密方法用户是透明的,文件加密之后,不必手动解密,使用者能自动打开加密文件,而其他用户则无法打开加密文件。

  加密的方法很简单,在任何一个NTFS分区的目录或文件下,右击要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然后单击“属性”,在“常规”选项卡上,单击“高级”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勾选“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复选框;点击“确定”即可,在关闭文件时文件即被加密。

使用Windows EFS进行文件加密

  在默认情况下,被EFS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在资源管理器中会显示为绿色,这表示该文件或文件夹已经被EFS加密了。

  如果不再希望对某个文件实施加密,清除该文件的属性中的复选框即可。

  备份密钥

  ESF加密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如果用户重装了系统,以后即使利用原来的用户名和密码,也无法打开EFS加密文件(夹),因此用户应该及时备份密钥,这样以后即使重装系统,也能打开加密文件。

  在进行加密操作后,Windows系统状态栏会自动提示用户进行备份加密密钥,点击后会出现“备份文件加密证书和密钥”的对话框,选择“现在备份”,会出现证书导出向导。

使用Windows EFS进行文件加密

  点下一步导出文件格式选项里,选择默认的“个人信息交换”。

使用Windows EFS进行文件加密

  再点下一步输入密码,这个密码是恢复证书要使用的密码,然后点下一步,选择保存地址,然后即可将证书文件成功导出。

使用Windows EFS进行文件加密

  如果用户没有点状态栏的图片即时进行备份密钥,也没有关系,还可以通过手动备份的方式进行密钥备份,方法是:点击菜单“开始”-“运行”,键入certmgr.msc打开证书管理器,点击“个人”-“证书”,只要以前做过加密操作,右边窗口就会有用户名同名的证书,假如有多份证书,选择“预期目的”为“加密文件系统”的;右击“证书”,在菜单中选择“所有任务”-“导出”。

使用Windows EFS进行文件加密

  之后会弹出一个“证书导出向导”窗口,在窗口中选取“导出私钥”,并按照向导的要求,输入密码保护导出的私钥,选择保存证书的目录,最后就完成了证书文件的导出工作。

使用Windows EFS进行文件加密

  加密的优点

  EFS加密基于公钥加密策略,使用了一种快速的对称加密算法用一个随机生成的文件加密密钥(file encryption key,FEK)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加密,加密不同的文件或文件夹时使用的密钥也不相同。

  EFS加密的用户验证过程是在登录Windows时进行的,只要登录到Windows,就可以打开任何一个被授权的加密文件。所以这就是为什么EFS加密后的文件夹或文件,用户几乎无法感觉到加密效果的原因。

  从操作的便利性来说,由于EFS的密码和用户登录Windows密码集成在一起,因此无需输入密码即可解密文件,操作甚为方便。

  加密的缺点

  不过,相比Bitlocker来说,EFS加密拥有几个重大的缺点。

  首先,如果在重装系统前没有备份加密证书,重装系统后EFS加密的文件夹里面的文件将无法打开,即使用户使用原先的密码登录,也不能解密文件。

  其次,对于多用户操作同一台电脑的情况,另一个用户虽然无法看到加密的文件内容,但是依旧可以看到加密的文件夹名称和文件名称,从而获得一些信息,此外,如果加密时候使用默认权限,其他用户还可以对EFS加密的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删除操作,因此,用户在使用EFS加密的时候,需要在“属性”-“安全”选项里设置一下文件或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以防止他人查看或删除。

  对于多用户使用同一台电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如果多用户都有管理员权限,那么修改另一个用户的密码,并用这个用户的身份登录系统后,并不能访问被EFS加密后的文件,因为用户密码被他人修改,但如果是用户自己对密码进行修改(需要输入旧密码的方式修改),那么用户依然可以打开被EFS加密的文件。

  对于未设置访问权限的EFS加密文件是进行解密的前提条件是:知道用户帐户的登录密码,该被删帐户的配置文件必须存在,因为加密后的私钥和主密钥(还包括证书和公钥),都保存在配置文件里,如果以上两个条件满足,那么先从旧的配置文件里面获得被删帐户的SID(在配置文件目录\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Crypto\RSA 下有一个以该帐户的SID为名的文件夹,然后新建一个用户,用newsid工具把SID改的和原来一样,然后用新用户登录,随便加密一个文件,再注销,把旧的配置文件覆盖新用户的配置文件,再用新用户登录进去就可以解密其它文件了。

  Bitlocker和EFS的对比

  Bitlocker主要用于加密整个驱动器、外部硬盘、U盘等,EFS主要用于加密单个文件或文件夹。

  Bitlocker不依赖用户账户,对于所有用户都是同样的状态(打开或关闭),EFS的加密依赖用户账户,如果电脑有多个用户,每个用户都可以独立加密自己的文件。

  Bitlocker必须是管理员用户才能使用,EFS不需要管理员权限即可使用。

2015年8月14日星期五

阿里入股苏宁后续猜想:天猫将合并苏宁易购

  8月10日这一天,发生了很多大事。老黄历显示8月10日适合“嫁娶、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出行”,可谓少有的良辰吉日。在这一天,谷歌宣布改名Alphabet的消息登上了全球各大媒体的头版,然而在中国真正的大新闻还是阿里巴巴283亿人民币入股苏宁。

  双方的消息显示,阿里将以约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苏宁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全面提升效率,为中国及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商业服务。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强强联合,认识两月还没互相了解就闪婚,实在让人诧异,其金额也创造了中国零售和互联网领域最高纪录。8月10日晚间到8月11日上午,我接到不少媒体的采访电话,询问对此事的看法,我总结了下大家的提问,在此就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统一做下分析。

  后续展望:天猫或合并苏宁易购

  8月10日双方宣布联姻后,马云和张近东没有足够详细地阐述合作的后续展望,只说明了“打通线上线下,全方位的融合”,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笔者看来,不久后苏宁易购或将并入到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平台,苏宁易购的团队划归到天猫业务单元,减少之前不必要的竞争,达到资源效率最大化。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第二季度B2C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天猫占据了中国B2C市场的55.6%,京东占了23.5%,仅此两家企业就已经占到中国B2C市场规模的79.1%,排在后面的唯品会和苏宁易购等在短期内无法追赶上。苏宁易购发展多年,成绩虽然尚可但远远没有达到张近东预期目标,与其拼命和京东、天猫厮杀,还不如双方合并,构建更高的竞争壁垒,通过规模优势彻底拉开和京东的差距。

  马云、张勇是聪明人,不会想不到这一点。而苏宁易购归入天猫,也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解决之前和苏宁线下店面左右互搏的历史问题。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双方的利益都可以满足,合并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京东不哭 站起来继续拼斗

  “阿里牵手苏宁,刘强东已经哭晕在洞房”这两天社交网络上到处充斥这样的段子,大部分人认为阿里和苏宁的联盟是对京东最大的打击,8月10日晚间,京东股票大跌6%以上,悲观的情绪笼罩着京东。

  但在笔者看来,阿里和苏宁结婚从士气上的确可以影响到京东,但从实际业务上对京东没有冲击,京东没必要在意这种资本层面的联姻。中国一年的GDP超过60万亿,整个电子商务以及O2O的潜在盘子也以及达到20万亿以上,中国市场完全可以同时容纳10个左右的万亿级别的巨头。未来不仅仅是阿里和苏宁,京东、百度、美团、去哪儿、腾讯以及几个大的B2B平台都可以构建一个万亿级别的第四方信息和交易平台。

  京东这几年通过发力物流、开放平台、信息系统等,已经建立起来了一套自己完善的打法。一句话:只要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增长,京东就可以高速发展。

  物流的新想象力:再造阿苏

  细心的朋友或许已经发现,8月10日双方合作的大会上,菜鸟物流的老总童文红也到场。相比支付宝、天猫、蚂蚁金服、阿里巴巴B2B等平台,菜鸟物流是阿里系中最低调的一块业务,但对中国经济了解的人知道阿里系最有价值的业务其实就是菜鸟物流

  前文讲过,中国GDP大概是1年60多万亿人民币,在中国所有的几百个产业里面,最大的版块不是房地产、不是教育、不是医疗,而是物流。中国去年60万亿GDP里面,物流占比超过10万亿人民币。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物流是一个第四方的平台,这个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等手段,整合第三方物流,提升第三方物流的运营效率,而苏宁的物流就是一个典型的第三方的物流。

  苏宁物流现在有452万平方仓储面积,覆盖40700个乡镇,90%以上区域实现次日达,260条干线运输路线,同时还有接近一万个未来服务站,这个物流体系可以成为阿里菜鸟物流的重要棋子。

  总结阿里和苏宁的合作虽然金额巨大,但其商业模式本身没有创新,对消费者层面的影响非常有限。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