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星期二

几种最常见的网站盈利模式分析

  盈利化似乎是网站必须要经历的一条路,很多网站的建设本身就是奔着盈利而去的,但是盈利的模式好不好很容易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而且也可能会影响网站运营者的收入,在思考自己网站应该怎么盈利时最起码要弄清楚,现在都有哪些网站盈利模式,然后再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改变。把市场上所有的网站盈利方法都历数一边来写文章无非就是骗点击率,实际对网站运营者的帮助并不大,文中例举了几种目前比较流行的盈利模式和要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最常见的广告投放

  网站上的广告投放可以细分为CPC/CPV/CPA等等多种,具体在各大广告联盟中都有细述,一般来说除非网站的黏性与众不同,否则这几种广告方式的具体收益都差不了太多,主要还是由网站的流量决定的。有的站长手握大量网站甚至是站群时,可以考虑批量投放广告来获得收益。

  首先可以在各大广告联盟申请,目前主流当然是百度GOOGLE几家,如果网站多可以几家都试试,实际上差异主要在广告的类型上,收益都很少。拿到广告一般是一段javascript代码,可以采用延迟加载技术来延时广告的加载,避免多个广告影响网站速度。

  在衡量回报时也要考虑广告联盟的正规性,有的相对较小的广告联盟看起来给的价钱高,但广告内容太杂,擦边球广告违法广告也有不少,如果你的网站用户群很大就要特别注意这点。像百度google这类广告也有精准投放的模式,是根据大数据计算用户浏览习惯后进行广告投放,所以可能用户与你实际浏览的广告并不同。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广告盈利方式,就是主动卖自己网站的广告位,这样不必在乎千次pv之类的衡量,但至少要网站有大流量或者有品牌之后才能考虑。

  内容收费制

  如果大家有混论坛的经验就不难发现,很多论坛都设立了VIP专区,有些功能和内容只对单独的VIP开放,也有一些下载站点,影视站点,资源站点都开始做内容收费模式。看起来好像内容收费比较合理,不管是单次还是按时间段收费都能比广告的收益大的多,但在网站本身没有什么吸引访客的地方,没有巨大的用户黏性之前这样做,只会让自己的网站死的更快。

  比如百度文库上的一些作品需要浏览可能要付费用,其他品牌的文库都有这类收费制度,但是并不是直接收人民币,而是网站运营商制定的虚拟货币,这些虚拟货币可以通过充值。看起来好像非常成功,但也只有大流量的文库敢这样做。起点小说这样做也许能赚到钱,但不代表每个小说站这样做都能赚到钱。

  如果你的网站拥有一定的用户数量,同时也具备一些吸引访客的内容,使用内容收费制不仅不会流失用户,反而会带来用户数量的增长。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用户心理,当用户都知道你的产品比较好时,他们就算付出一些钱也是在所不惜的,像是饥饿营销一样,大家反而会觉得这些收费内容物有所值。

  服务收费制

  这可能是目前网站盈利最多的方式。举几个例子,在豆瓣听音乐时你是没有办法选择192kbps码率;几个主流的视频网站看视频时也是不能直接选择超清画质;QQ空间不会自带所有的背景音乐等等,这些需求都是要付费之后才能使用。你付费,网站提供商给你更完美的解决方案更舒适的服务就是服务收费制的最好体现。

  如果要采用这种收费模型,最好还是给用户一些免费体验的空间,千万不要以为让用户免费使用就是自己亏本了,就像视频网站一样,如果我不让用户看部分超清电影他们怎么会知道超清的效果呢?阿里云免费送服务器给你用,等你用上手了再问你要钱也会显得有理有据,等到用户习惯了更好的待遇时,向用户收取一些费用是情有可原的,而且用户本身也能够进行对比,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多,这次付费是为了某种体验而付费,并不是先拿钱去试验一番。如果阿里云不给人免费用,我想至今还有很多人是不愿意尝试阿里云的。

  这好像和大多数个人站长的运营相距太远,那大家可以看看SEOWHY/A5之类的论坛,就拿seowhy来说,充值可以兑换成金钱然后开启签名锚链接,这就是一种服务制收费,而且seowhy的运营者很清楚的知道seoer都迫切的需要一个锚链接来增加外链,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nofollow掉锚链接我想论坛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急着回帖(当然也包括机器回帖)。对很多的站长来说也是这样,我的网站哪方面出众,我就可以把它转化为一种服务型的收费,当然具体是怎样做还是应该站长自己来思考,如果我能把每个网站都分析一遍找出最合理的服务收费制我早就去做服务收费制顾问了,哪里还会呆在博客写文章。

  站长的服务收费模式若是立意新颖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对于一个网站的发展来说也帮助不小。

  合作盈利模式

  假如我现在有一个饮料专题网站,聚集了大量的饮料爱好者(当然这有点不切实际),在讨论可乐的各种喝法和相关产品的时候,我就可以和红牛康师傅之类的实体商家进行合作,开设一个功能性饮料专题模块,甚至为他们写上一点软文也未尝不可。这个例子看起来不太友好,但大家看看目前的组装电脑网站,图书网站等等不都是在这样做吗,对线下的商家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盈利的方式。

  甚至一些行业软文,C2C经营模式都可以纳入其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商家对于网站自己的品牌来说也是很好的提升,而且一旦合作成功对自己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商业经验。就算是拉到一些投资,打上投资商的LOGO,也能算是一次合作,从站长的角度看,也是自己的努力有了认可。

  在这之外还有搜索引擎、导航站、游戏等等很多不同的盈利模式,我之所以主要介绍这几种还是因为它们比较适合个人站长,而且互联网的发展如此之快,说不定哪位网站运营者一拍脑袋就有更好的转化模式。其实对网站的建设者运营者来说,没人有比你更清楚网站的细节和方向,只有你才有权决定网站未来向哪里走,在遇到盈利方面的困惑时寻求别人的建议固然重要,更应该问问自己想怎样做,别人的盈利方法也许在他的站点上很有用,照搬过来却并不一定时科学的。

  总结这么多,实际上,互联网盈利的方向虽然非常广,想要走出一条自己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来源:维特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互联网+ 你们还在玩概念?

  什么是互联网+,百度百科上是这么定义的:“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这个词在2012年就被提出来了,在国外,这种商业模式甚至可以追寻到更早的时期。那为何它怎么就突然火了呢,而且还是火的一塌糊涂!

  这得说起今年的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互联网+”。于是,它火了,它走到了“风尖浪口”之上,甚至,它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了“国策”。

  那么,它到底有多火呢?我们通过百度的新闻检索,来稍微的看一下这近几天的新闻吧。于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互联网+CDN行业XXX;互联网+回收XXX;互联网+三农XXX;互联网+医疗XXX;互联网+保险XXX;互联网+汽车XXX;互联网+金融XXX;互联网+清明XXX;互联网+宝宝XXX…

  好吧,太多了,实在没有办法一一列举。看样子,这情况是只要是个名词、甚至不是个名词、能加的、不能加的,统统都加上去了。其实不止这些,就连各地政府都纷纷开始“互联网+”了,这风头风势可见一斑!

  互联网以前就没有“+”吗?

  往远一点说,我们追溯到2000年,阿里巴巴开启了电商之路,如今,它已经落户纽交所,曾一度坐拥世界市值第一的宝座。它不是“互联网+”?

  好吧,2000年太远,我们近一点说。2010年,拉手网、满座网、爱赴网、窝窝网等数百家团购网站上线,上演了一场百团大战,直到一两年,硝烟才慢慢的散去。团购网站的出现,服务业结合网上平台的模式开始流行。这不是“互联网+”?

  再近一点,“外卖大战”的硝烟甚至都还没有散去。就在前一段时间,笔者还从一个结婚摄影平台处下了一个订单,亲自了解到,他们的运营模式是:自由摄影师或者影楼摄影师以入驻的形式,入驻平台,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其实,无论是这个结婚摄影平台也好,外卖网站也好,说白了,这都是网络平台加线下服务业在某一垂直领域上的延伸。难道,这不是“互联网+”?

  这都是“互联网+”,结论就是:其实这玩意儿早就有了。

  但现在的情况是,网络报纸天天“互联网+”,各地政府纷纷推行“互联网+”,众多公司企业宣布转型“互联网+”,同样众多公司接着“互联网+”纷纷上市等等。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可以想象的、不可以想象的都加上去了。全方位,无差别式的覆盖,一种“大跃进”式快速发展。似乎大伙儿在玩概念呢!

  笔者不由的想:“互联网+”可以加“泡沫”吗?

  其实,本身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互联网+”,不是说让大伙儿什么都往互联网上加,而是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融合,促进产业的创新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激活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根据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可以看出,“互联网+”在信息技术领域上依赖的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及移动3G网络、4G网络的推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一种正常的趋势。并且,这不是创新,这只是正常的发展演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所有的东西都概念化了,进而进行概念炒作。

  我们得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并且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面临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就在前几日,东北某高校全面禁止送外卖人员进入校区,并且呼吁学生不要到外卖网站订餐。原因无他,据学校的说法就是,校区道路狭窄,而外卖哥们又“风驰电掣”,况且如果吃外卖出了问题找谁?

  好吧,这只是小事。那么前一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淘宝假货事件”,“京东假货事件”呢?买件假衣服尚且能够凑合着穿,那食品呢,药物呢?谁将为这些受害者负责?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本来就不长,在这个领域中,尚且缺乏比较完善、比较明朗的监管机制,法律法规,特别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这一块。

  因此,如果传统行业要与互联网进一步的结合,达到一种良性发展的状态,互联网市场的监管也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的。

  抛弃“互联网+”概念化的做法,我们以IT技术的角度讲,未来“互联网+”正真会加在哪里?

  (1)首先就是大数据。

  随着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传统行业的数据将会接入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历史与互联网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其长时间积累的数据量也必将很大。

  不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研究大批量数据的成本下降,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将会是重点。

  因此,随着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大数据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其次是移动互联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网络4G网络的推广,传统行业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这种模式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传统服务行业。

  这个或许我们都已经感觉出来了,各种层出不穷的应用APP.这也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在未来,这一领域将会更进一步发展。

  (3)最后是物联网。

  其实物联网这个概念,早在四五年前就被人提出来了,而且也一直有人说他会火,但却一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网络成本偏高,终端感应技术欠缺。

  而如今,互联网普及率大大提升,特别是随着3G网络、4G网络的推广,网络成本进一步降低。而且,终端感应、终端智能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就如小米、腾讯、百度、360等大企业,都纷纷开始布局物联网智能领域。所以,在未来,物联网将不再只是个概念。

  最后,不管怎么说,“互联网+”这个发展趋势肯定是对的,只是希望我们在理性中思考这件事,而不是仅仅的玩这个概念而已。

  来源:博客虫投稿,原文链接

2015年4月12日星期日

提高WEB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几点

  一个精通算法经验丰富的后端工程师,也不一定能够完成出色的前端页面,对逻辑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来说,html/css显得繁琐低效,即便是SASS、LESS这样的框架也难以让传统程序员理解前端工程师,多数人眼中前端是编程与设计各占一部分的新职业,特别是在众人把用户体验挂在口中时,更让人觉得前端应当对此有独特的理解。其实在我看来,用户体验这东西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可能前端可以更多的用经验来认识它,亦有可能在不同人眼中的web用户体验有所差别,只不过方向相同而已。

  笔者也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了一些WEB中用户体验的实际细节,当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限于篇幅笔者就只分享几个包含显著特征容易被认可的细节:

  AJAX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忍不住笑出声,的确这已经不算什么新技术,但要让我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评价网站技术上的变化中给访问者带来最大友好性的一项,我肯定会选AJAX.

  记得在我刚刚开始学会上网时候,不管是注册页面还是登录都是我最烦的,那时候网速又不快,打开一个注册页面就要几秒时间,然后从上往下有几十个选项要全部填满,比如其中有一项让我填写“密码保护问题”,这个设计简直让人想吃电脑,因为很多人一看这种问题应该都会和我一样随便写几个数字就提交,然后等几秒加载完网页提示“密码保护问题”不允许有数字,同时之前填写的十几项数据全部清空需要重新再来一遍,再花几分钟写完之后提交又提示不允许有字母,再来一遍,有时候还会提示字符太短太长有空格超时之类,总之如果你第一次注册这种页面,至少要花掉十几分钟,而且还是在重复做一件事。从网站运营者角度来看这也很烦,重复十几分钟填写表单很容易就失去很多潜在用户。

  在AJAX的异步请求出现之后,这种情况明显的改善,给用户的体验感最明显。用户并不知道何时已经提交请求,就拿刚才表单的例子来说,如果每填写一项都会在当前表单的最后提示具体错误类型(在用户未点击时已经异步提交了请求并且用返回数据更新部分页面),这就给用户很直观的提示,这种即时的互动让访问者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友好的网站。(当然用javascript也能做到部分表单验证,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在不重新加载整个页面,通过操作DOM来改写小部分数据这点上也能给访问者带来极大的交互感,现在流行的微博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发送微博/评论/转发之后用户会发现不用刷新等待整个页面加载,操作之后立刻会有小部分的页面发生变化,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一个访问者来说,这足以让他们欣喜。

  网页字体

  网站中所有的文字内容表达方式都是通过字体,合理的字体无疑会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感。在业内来说豆瓣可能是对字体研究最多的一个网站,拿豆瓣读书都来他们用Helvetica和Arial这两种差别非常小的字体,这种非衬线字体很容易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富有一些科技感,豆瓣本身就是以图片加上简短语句组成,让人能够从字体中快速找到重心是设计的目标所在。

  有人担心非衬线用作正文对阅读体验有影响,实际上不难发现国外很多网站都用非衬线字体来处理正文,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可能考虑的更多是英文。其实我还是非常喜欢非衬线体,它们看起来更富美感,而且如今大量的文字在互联网上比较少见,一些活泼具有现代感的非衬线字体也逐渐被更多的开发者认同而且使用。

  除去这些,字体还可以在选择上再细分一些,记得曾经看过一篇统计,不同的字体会影响用户对站点权威性的信赖程度。比方说在一个公司网站上大量使用类似于幼圆、Cursive一类字体,很容易让访问者不信任网站,当然如果是以娱乐为主的网站也不能过于严肃和简朴,在使用时既要考虑到大众用户的接受程度,也要知道自己的网站是什么定位,当然技术性的问题也不能忽略,像是火狐比IE区分sans-serif要更模糊一些,有的字体“O”和“0”、“L”和“1”容易让人难以区分(代码较多的站点需要考虑)等等,这样综合对比选择得到的字体无疑能让网站更有魅力,从而留下更多的用户。

  顺便一提,在使用字体时注意版权。

  加载速度

  很多用户在还未见到你出色的设计和内容之前就已经离开了页面,这是因为网站加载时间实在是太长,已使访问者失去耐心。其实很多的访客不关心脚本和图片的加载顺序,他们只要看到网站的整体结构能够迅速的加载出来就可以开始浏览,即便是其他元素逐渐加载也可以接受,基于这点,我们可以使用很多延时加载的方法来使用户更快的见到页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对加载速度造成影响,也有逐一优化的办法,之前我已经写了两篇相关文章来解决此问题(提高网站加载速度的解决方案有多少),不再细述。

  结构设计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近来很多网站都喜欢把菜单fixed在顶部(维特博客就是个例子),只要这个菜单选择项不是太多,访客对这样的固定菜单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这只是设计中的一个小例子,相类似的有很多,比如在表单中以深浅颜色区分每一行,以提高可阅读性;在激活窗口时为当前控件添加一个边框,使用户能够更建议的分辨自己在操作哪个窗口等等。很多的设计与排版方式都已经得到了大众认可,可以作为网站设计时的参考。

  网站结构设计的好看不好看对访客来说虽然有影响,但也不至于立刻离开,而且即便是非常精致的页面却对用户不怎么友好,想必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访问。

  举个例子,以前我用好搜(360搜索)的时候总感觉怪怪的,没有google和百度顺手,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好搜的的主页搜索框比百度和google要低一些,Google到顶部固定菜单的距离是286px,百度是192px(未登录238px),而好搜则是328px.相比之下,好搜的搜索框更趋向于屏幕中间,而百度与Google则是在屏幕中上方,对于已经常年习惯了百度和Google搜索的用户来说,想要改变这个习惯来适应好搜多少有些困难,除此之外搜索框还有结果页也有几个问题不一一细述,360这样做无外乎两点,一个是不在乎/不知道/不关心用户体验,一个就是故意有所不同,想要培养自己的用户习惯。(在我看来也不怎么成功)

  细节决定成败

  乔布斯的父亲是个木匠,曾经教给乔布斯一个理念,就是橱柜的背面里层也要细致处理甚至是打磨光滑,即便用户看不见。在理想主义的伟大试验品“麦金塔”出世之后,有人甚至感叹,就连电路板上的电路图都能当作艺术品,的确如此,乔布斯就曾经开除一个对电路图美学设计不满的员工。一个伟大产品的诞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经过了长期的沉淀积累与琢磨,但仅此依旧不能称之为伟大,只能算成功。一个产品细节上的最后润色可能才是决定它价值的关键。对于WEB开发者来说,更是如此。

  很多时候用户体验应遵循“less is more”,堆积如山的垃圾信息不仅无用还破坏了整体的用户感受,这也就是所谓的设计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把WEB用户体验展开来说,就算说个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太多的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留意,而且想要做好任何一处都并不是简单的事。对于开发者来说,对用户体验有更深更实际的理解就是把自己视为用户,在逐渐满足自己细枝末节体验感的同时,也丰满了站点的用户体验感受。

  来源:维特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报告称越穷的地方越爱用移动设备上网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那么欠发达地区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如何呢?

  近日,国内大数据机构集奥聚合GEO发布《欠发达地区人群移动洞察》 ,该报告调查了华中地区三四线城市100万用户,分析了其一个月内移动端的上网行为。

  数据显示,欠发达地区上网活跃度稍高于发达地区人群上网活跃度。早上7点、中午12点、晚上20点是3个阶段性高点。欠发达地区人群手机上网时长超过发达地区;使用的移动设备品牌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三星。

  欠发达地区手机上网时长超过发达地区,上网已成为欠发达地区人群主要娱乐活动。欠发达地区移动端平均每日上网时长为177分钟,而发达地区为165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在欠发达地区人群的移动设备中,三星品牌占有率最高,但优势不明显,但国产手机逐渐强势。

  欠发达地区人群比较喜欢社交、视频、电商类App,这三类App人群占比都在50%以上。

  在使用各类App方面,欠发达地区用户社交最爱用微信,看视频最爱用爱奇艺,购物最爱用淘宝;其余类别中,开心消消乐占据游戏类第一,酷狗音乐占据音乐类第一,支付宝占据理财类第一,去哪儿旅行是旅游类第一。

越穷的地方越爱用移动设备上网

越穷的地方越爱用移动设备上网

越穷的地方越爱用移动设备上网

越穷的地方越爱用移动设备上网

越穷的地方越爱用移动设备上网

  稿源:新浪科技

云计算时代的数据备份:从为什么做到怎么做

  如果你对“云”的可靠性依然存有疑虑,不知道如何确保公司能够在服务器宕机时依然可以正常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商业运用的话?那些这篇文章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几乎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看到数据泄露、黑客入侵、或是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因为服务器故障导致的服务崩溃。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了云计算时代,但对于很多公司尤其是一些初创型的公司来说,数据安全的意识依然非常单薄,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也基本是真空的状态。虽然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我们依然应该寻找最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且信赖最理想的策略就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云计算下,一个非常普遍的数据安全保护应用场景是:

  公司里的每台电脑或者是服务器都安装了数据备份应用,每天,员工在打开电脑之后,都会自动运行相关的程序,对电脑内的数据进行实时备份到云端,即使有一天,电脑丢失或者员工离职交接的时候,都只需要一个命令就是将数据恢复或下载。

  这就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备份。

  云计算发展到今天,最直接惠及的行业就是传统IT产业,随着国外的亚马逊、谷歌、微软以及国内的阿里云、金山云等互联网巨头在公有云方面部署的完成以及近几年云计算市场上SaaS(软件即服务)的兴起,原本依靠硬件的数据存储业务变得更加的互联网化、低成本化。用户不再需要关注底层硬件,而只要关注应用层面的实现便可以快速部署所需要的应用。未来,越来越多的数据将存储到云端,而云端依靠其“按需分配”的原则,将实现空间的快速扩容以及数据的快速调用,云端的大数据量备份成为可能。

  接下来就到了如何做的问题。在此,笔者整理了三个可以使你在云端备份的数据更加安全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越多越好

  请记住,数据存储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永远拥有一份以上的备份文件”,这是一条永远不会过时的真理。当我们无法保证存储环境的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那么,“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将是我们能够实行的最优策略了。

  云存储的兴起,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存储成本和维护成本,原本存储一份数据的成本,可以让你轻松拥有多个云存储方案,类似于Datto、多备份这种专注于数据备份的公司更是借助公有云的成本优势,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如果企业在云端所存储的资料十分重要,比如核心代码、设计图纸、以及财政数据等,你需要将这些信息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部署。这些工作虽然会消耗较多的精力,但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这却十分重要。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做法或许并不会真正有它的用武之地,但却足以防范于未然。

  2、本地依然重要

  在拥有了云端数据备份之后,绝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云端存储了十分重要的数据信息,那么最好能够在本地拥有另一份备份。传统的数据备份虽然在成本上和部署上存在劣势,但是如果你的预算充足,本地数据的备份系统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依赖的云端服务器什么时候会突然瘫痪,无论是业内知名的Bluehost还是诸如Instagram这些大公司所使用的亚马逊数据库都是如此。在别人的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时候,本地备份将让你更快的实现数据的恢复和迁移。

  3、检验你的备份工作

  数据备份只是前戏,数据恢复才是最终目的。没有什么比辛辛苦苦备份的数据却无法恢复更让IT人员沮丧了。所以,在数据完成备份之后,你还需要定期查看这些数据、随机进行恢复,以确保他们没有被损毁、破坏。

  你一定要知道你的数据是否能够恢复吗?恢复要花多长时间?恢复的数据是否可用?甚至可以说,企业规划数据备份架构时应该更关注数据恢复,以恢复为最终目的进行构架,当意外发生时、当用户端提出恢复需求时,备份数据要能快速、可靠的恢复,如此才是一个良好的数据保护系统。

  云计算时代下,云端将成为数据保护的主流方式,但所有的方法都只是客观条件,安全意识才是主观能动。如果你的企业数据已经在云端了,在获得安全保障、成本节省的同时,不要忘了在数据备份上再投入一些精力。

  来源:投稿,作者:程小微。

2015年4月9日星期四

常用在线支付方式对比:银行转账、西联汇款和支付宝

  本文是前文《常用在线支付方式对比:PayPal、信用卡和支票》的一个补充文章,主要探讨海外在线支付的几种方式的各自特点,同时分析各个工具的安全性和风险。

  一、银行转账

  银行转账是指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帐户直接划转到收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帐户的币资金结算方式。银行转账有好几种方式,有电汇、贷记、现金存入后支付等,电汇主要用于异地的支付。

  对于跨境支付来说,银行电汇是由汇款人以定额本国货币交于本国外汇银行换取定额外汇,并述明受款人之姓名与地址,再由承办银行(汇出行)折发加押电报式电传给另一国家的分行或代理行(汇入行)指示解付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方式。

  付款特点

  银行转账是一种很传统的交易模式,支持全球大多数国家,支持线上(互联网)办理和线下(银行营业厅)办理,是一种快捷而安全的付款收款方式。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网上银行支付(网银),其特点是银行卡需事先开通网银支付功能,且在支付时完全是在银行网银页面输入银行卡信息并验证支付密码,具有稳定易用,安全可靠的特点。

  不过,虽然网银支付对于国内付款非常方便,但是对于跨国付款并不太方便,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对于个人用户的资金出境,目前还处在严格管控之下。如果直接汇款给国外的企业,一般可能会有失败的风险,因此,办理一张国外的银行卡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从实用性、方便性、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招行香港一卡通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对于国外的出境付款过程就是,国内个人银行卡先转账到招行香港一卡通,然后再从招行香港一卡通转账到国外的企业或机构,这样付款的成功率就会高很多,因为香港银行卡的支付目前还没有收到管控。

  收款特点

  相比付款来说,银行卡在收款上的限制少了很多,目前国内的银行卡支持国内和国外来的汇款。

  对于国内汇款来说,接收方通常没有手续费,但对于国际汇款,往往都会存在一些手续费,电汇经过的银行都会收取中间行的费用,因此,降低电汇经过的中间行数量可以减少每次电汇的手续费,此外,个人国际汇款还有每年有5万元的额度限制。

  二、西联汇款

  西联汇款是国际汇款公司(Western Union)的简称,是世界上领先的特快汇款公司,迄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它拥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电子汇兑金融网络,代理网点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付款特点

  西联汇款支持全球大部分国家,可将汇款发至西联公司全球任何的代理机构,收款人可在十几分钟内取得汇。西联汇款没有中间行扣费,但付款手续费较高,汇款手续费按笔收取,不太适合小额支付,一般用于中额费用支付。先收钱后发货,对商家最有利。

  收款特点

  与普通国际汇款相比,西联汇款不需开立银行账户,收到款之后立马去银行提款,简便快捷。不过,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接收到的美元会被自动兑换为人民币,并且只能在指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收款,国内收款网点相对较少。

  三、支付宝

  支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于2004年12月创办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可以进行在线支付,官方应用支持信用卡免费还款,话费充值、水电燃气费缴款等功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付款特点

  对于国内人民币交易来说,使用支付宝非常方便快捷,但对于国际支付来说,支持的商家还非常少(例如域名服务商Godaddy支持支付宝付款),远远不如PayPal,用户的操作流程和PayPal类似,确认好订单号,选择“支付宝”进行购买,会跳转到支付宝的支付页面,实时进行购汇来支付美元等国际货币。

  此外,支付宝还支持“国际汇款”功能,支持国内支付宝用户直接向海外银行账户汇款。一般情况下,汇出款项3-5个工作日可到账。支付宝“国际汇款”目前支持美元、港元、欧元、澳元、英镑、加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等8种外币的国际汇款。在汇款时,汇款人只需要填写收款账户的“姓名、国家、地址、银行和账号”信息,相比传统的银行电汇,流程上简单便捷很多。

  在收费上,“国际汇款”每年最高可汇款5万美元,汇款时会通过指定的汇率进行货币兑换,购汇的金额及手续费直接从汇款人的支付宝账户余额、快捷支付、网银或余额宝中扣除。手续费=境内银行收费50.00元+境外银行收费,“国际汇款”目前只支持国内用户向海外银行账户进行单向汇款,而不支持海外用户向国内银行的人民币账户进行反向汇款。

  收款特点

  支付宝的收款功能很少,用户需要提供自己的支付宝帐号给对方来进行收款,不适合商家收款,只适合个人收款,其收款功能不如PayPal丰富,并且收款时会泄漏个人姓名等信息,支付宝收款只能收人民币,不能收美元等外币。

2015年4月8日星期三

百度空间正式关闭

  运营八年的百度空间终于被百度关闭了,百度空间的内容自动迁移到百度云的私有空间,外部无法访问,博文内容只对自己可见。从4月21日开始,百度空间停止发布功能,使用百度空间的用户可以考虑自建独立博客网站,或者使用新浪博客等第三方博客网站。

  百度空间诞生于2006年,那时候博客正在流行,百度也趁机试水一把。但是百度空间最终的发展并不理想,改版变来变去,缺少优质内容,在中低端市场比不上QQ空间,在高端市场比不上微信和新浪微博、新浪博客,连百度自己都不好意思往百度空间引流量,最终使得百度空间越来越被边缘化,于是百度推出百度百家来和微信微博竞争,这个百度空间也就改彻底关闭了。

  以下是百度空间的官方公告:

  百度空间迁入新家百度云

  断,如果说生命的旅程从头到尾都是一场决断,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决断是否美好。这次,百度空间忍痛做出决断,将空间内容迁入百度云。

  舍,八年的时间,超出了个人体内全部细胞焕然一新的过程,留下的脚印恐怕只能用大数据去记录,于是,我们决定把所有美好回忆迁入新家,用实际行动表达这场不舍。

  离,带着满心美好启程,尤其是在春天伊始的时候。现在开始,把记忆封存到云端,带着全新的希望,向拥有两亿小伙伴的新家出发!

  带着各种不舍,百度空间将于2015年5月7日正式迁移到百度云!此后,我们的记忆墙是这个样子的:

  博文内容(包括字体格式、原文、图片以及视频链接)不变;博文评论、标签、私信、浏览转载及原粉丝数擦除。4月21日起,百度空间将停止编撰更新博文,从此,我们的记忆只属于自己,博文内容迁移后只对自己可见,从前自定义的特殊样式有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导致没有迁移成功,但你会发现,留下的都是精华。

  新家地址:http://wenzhang.baidu.com/?tag=空间

  百度空间真诚携小伙伴的记忆一起踏上新的旅程,祝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