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5日星期四

腾讯微信封杀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

  继微信封杀支付宝新春红包服务后,从昨日开始,微信的封杀行为进一步升级。不少用户发现,包括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也无法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腾讯回应:版权问题

  当用户在虾米或天天动听APP上进行分享至微信的操作时,页面显示“由于你当前分享的内容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分享到微信”。同样,与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分享失败的理由也一致。

  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方面均表示,未进行技术改动操作。网易云音乐则回应称,腾讯单方面禁止了网易云音乐等主流音乐App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欢迎大家继续与好友在网易云音乐平台分享交流好音乐。

  昨日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就事件表示:“临近春节,近期微信平台收到的用户举报显示,很大一部分涉及假货售卖、虚假红包、欺诈、版权侵犯等违规行为的源头都来自于少数第三方平台链接分享。为了保护用户的权益,从源头避免相关风险,微信公众平台近期将对违规的第三方平台行为逐步整治。”腾讯方面强调“限制第三方音乐分享是因为第三方涉及音乐版权问题。”

  不过有分析认为,“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的微信分享入口被封,原因就在于两款软件的阿里系背景。

  针对“网易云音乐被微信封杀”事件,网易云音乐回应称,微信是他们的,他们需要为自己做出抉择,“不怪微信,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以下为网易云音乐声明:

  如你们所知,微信屏蔽了网易云音乐的分享接口,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无法将音乐分享到微信中了。

  对网易云音乐的用户,说声抱歉。因为微信是他们的,他们需要为自己做出抉择。

  不过其实,也并没有多么糟。

  不怪微信

  我们没什么缘由好抱怨的,毕竟那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有自己的音乐应用,他们也不想失去市场份额,他们还要继续卖绿钻,他们还要靠微信来弥补遗失的社交基因,他们还需要让微信帮助自己更具想象力,他们还要顶着开放互联网精神的压力,他们有自己的无奈,他们有自己的理由。

  不怪微信,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无惧告别

  分享不是因为渠道优秀,而是因为音乐态度。每天有数千万的用户在网易云音乐内创建和分享歌单、评论和分享歌曲,他们发现附近的朋友在听什么歌,收到专属的个性化推荐,遇见新朋友,重逢老歌曲。相比之下,我们更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无惧告别,我在网易云音乐等你。

  不吝祝福

  相信绿钻音乐在没有天敌、没有对手的微信温室中可以快乐生长。他有路人点赞,我有“朋友”声援,他想成为音乐的帝国,我只给你音乐的快乐。祝福绿钻音乐可以再无忧愁,可以肆意生长,祝它枝繁叶茂,祝它说一不二。

  不吝祝福,因为目空一切的,未必不心存自卑。

  音乐因态度而共鸣,因共鸣而温暖。

  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分享方式,但锁不住的,是热爱音乐和自由的心。

  带上你的满腔热爱,带着你的音乐挚友,让我们回到尊重音乐的地方。

  网易云音乐,音乐有态度。

腾讯微信封杀支付宝

  昨日,刚刚上线的支付宝红包分享到微信的功能被微信方面封杀。支付宝商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店铺无法使用支付宝收付款,页面提示为“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浏览器请求”。对此,腾讯则回应称,是出于保护用户的目的,整治违规的第三方平台。

  去年,微信推出的红包功能一炮而红,作为支付方面的前辈以及腾讯的老对手,支付宝在一年后迎头赶上。1月末,正式上线了支付宝“亿万红包”,并在支付宝客户端的明显位置进行推广。

  最初,支付宝钱包的红包形式有四种,分别是个人红包、接龙红包、群红包和面对面红包。“接龙红包”可以通过来往和支付宝钱包分享给好友,“群红包”可以分享到来往群,“面对面红包”,必须要在现实中朋友们面对面一起玩,而“个人红包”则通过支付宝钱包的联系人列表,圈定自己的朋友发送红包。

  从2月2日下午开始,支付宝钱包内的红包功能,增加了微信、朋友圈、QQ和QQ空间的分享入口。换言之,用户用支付宝钱包也可以给自己的微信好友、QQ好友发红包了。除此之外,支付宝钱包的红包功能还支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然而,数小时后,支付宝钱包的微信入口即遭封杀。

  支付宝称,支付宝为包括微信店铺在内的网店商户提供的支付服务昨天没有任何变化。微信店铺使用支付宝接口收付款,与淘宝网无任何直接关系。

  支付宝方面表示,消费者如果希望继续通过支付宝完成付款,可以打开独立的手机浏览器,把链接复制到手机浏览器中打开,以继续完成支付。

  去年年初,支付宝也曾对微信商家关闭付款接口申请,微店店主无法申请新的支付宝付款接口,但已经开设支付宝付款功能的微店在当时并未受到影响。

  对于上述“封杀”支付宝红包一事,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事宜是为保护用户权益,整治违规第三方平台。

  腾讯方面称,临近春节,微信平台近期收到的用户举报显示,很大一部分涉及假货售卖、虚假红包、欺诈等违规行为的源头都来自于少数第三方平台链接分享。“为了保护用户的权益,从源头避免相关风险,微信公众平台近期将对违规的第三方平台行为逐步整治。”

  同时,腾讯方面还补充到,对于在此期间因为支付受限而被影响到的商家,欢迎接入微信支付。

  腾讯昨日早些时候曾给出一份回应,主旨为打击朋友圈恶意营销。

  腾讯在回应中称,“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关系链构建而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微信红包则是好友之间的一种趣味互动,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绝不容许有人打着红包的名义进行朋友圈恶意营销,破坏朋友圈体验。近期我们会对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违规行为进行逐步打击。等什么时候阿里系接入了微信支付,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

  稿源:凤凰资讯

阿里巴巴“假货风波”:执法随意甚于售假

  淘宝与工商总局的争执来得猛烈,去得也快,假货问题不管责任在谁,都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暂且不谈,但这一来去匆匆的口水战背后的行政执法随意性,却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如果说工商总局作为执法者是在执行规则,那么在此次阿里事件中,他们的表现难说专业,也在损害自己的权威。

  上周五,国家工商总局在发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其中淘宝网的正品率仅为37.25%.随后,27日,淘宝发布了一份名为《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指责工商总局网监司司长“黑哨”。淘宝的批评很具体,比如,抽查样本严重不足,不够科学,也看不出来避免偏差的原则。

  对于淘宝这封公开信,工商总局态度淡定,对外表示:“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也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但是,淘宝发出的不是一个抽象的批评,而是一个具体的指控。对于具体的指控,轻描淡写的说一句“不能过度解读”,实则是将原本属于技术上的讨论延伸为非技术讨论。对于抽查中是否有偏差,是工商总局作为监管部门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其政府部门执法权威的来源,但工商总局的回答,却显得有些随意。

  更随意的是这一事件随后的演变,28日工商总局态度突然变化,由之前的淡定变为严厉,将之前一直没有公开的《白皮书》赫然挂在官网上,从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等五个方面对阿里提出严厉的指责。

  用白皮书的话来说,就是监管部门发现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诸多违法经营行为,“长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致养痈成患”。这似乎委屈十足,为自己辩护。不过,不管是之前的替淘宝遮掩,还是之后的用抽查结果敲山震虎,其实质上反映的均是行政与执法的随意。

  只是在中国,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随意,一切似乎都会在这种随意中不了了之。但工商总局的翻云覆雨并没有就此结束。 后来白皮书从工商总局的官网上消失了。

  而工商总局看似随意的举动,外界对其作为一个国家机构的举措,却必然是严肃对待的,白皮书虽然消失了,但其中透露出之前替淘宝的遮掩与之后对淘宝的指责,却使事情持续发酵。美国律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根据白皮书的内容,宣布以涉嫌违犯证券法为由将阿里巴巴及其部分高管告上纽约联邦法院。在国内习以为常的执法游戏,到了外国人哪里,变得严重起来。

  面对这一情况,工商总局出面缓和事态,表示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而马云与工商总局局长的友好会谈,则让事情迅速降温。

  纵观整个过程,撇开浮在水面上沸腾着的假货问题,是水面之下的行政执法过程的随意,而导致这一切的,则是更深层次的不依法治国逻辑。

  淘宝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说假货源头不在淘宝,而在生产制造,但根据相关法律,淘宝在“明知应知”的范围内,对假货承担连带责任。作为工商总局,也有权力要求淘宝配合打假。更重要的是,淘宝本身是一个平台。淘宝上的商家,都是独立于阿里的法人,他们的行为与阿里并无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淘宝无法为其上面的所有活动担责。

  根据相关法律,淘宝在“明知应知”的情况下,应该停止为售假的商家提供服务,并告知执法部门。这里的明知应知,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应该知道、能够知道的事实,而不是指应该努力去知道的事实。所以,“明知应知”的边界,虽然是模糊的,但却不能任意扩大,变为行政部门对企业的道德诉求,进而把本该自己的责任转移给企业。

  如果说阿里经营平台赚了钱,应该负责,那么工商部门得到了国家财政,也该为此负责。当商家经过审批,得到了工商执照,工商就对其行为负有监管责任。工商局通过购买货物,发现了自己审批的商家在卖假货,这个时候,他们有执法权,本该直接去查处,就好像警察在车上发现小偷,就该直接亮证制止,这道理很简单。如果警察不制止,而是去指责售票员,说售票员没有承担责任,是不道德的,这无疑是荒谬的,但现实就是如此荒谬,工商发现假货了,不是自己去查,却把自己的责任变为了企业的责任与道德压力。

  当然,淘宝的出现,改变了商业业态,加大了工商执法的难度,但这是工商面对的新问题,只要法律关系本身并没有改变,查处假货的执法权,永远是直接存在于工商与独立的商家之间。

  行政机构,应该有自己的行政伦理,所谓依法治国,一切都要按程序来,每一步都得合理、合法。即使目的崇高,也不能用舞弊的灰色执法手段去达成。即便淘宝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即使淘宝没有全力配合工商总局网监司,但无论如何,用一个漏洞百出的抽查来形成压力,实则是在破坏执法者的公信力。在社会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平时相关部门不监管,需要监管的时候,却又标准不一。这种执法的随意性,一方面会造成寻租空间,导致贪腐,另一方面会使市场缺乏稳定预期,采取短期行为、助长市场不守规矩。

  在中国经济与国外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随意执法的恶果,甚至会在境外进一步放大。

  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刘远举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网民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网络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网络具有双面性,大家在体现网络时代的巨大优势和潜力的同时,也使人们的隐私和权力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非法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个人隐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的多。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野蛮发展,国内各个互联网公司往往急功近利,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网民隐私,而有些网站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往往无法保证收集来的数据的安全性,因此类似CSDN泄密门以及12306用户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不断上演,导致目前国内互联网几乎处于无隐私的现状。

  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络隐私权一旦被侵害其代价是巨大的,其侵害后果远远大于对传统隐私权的侵害后果。因此,隐私权变得更加重要,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困扰之一,加强网络环境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普通网民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泄漏,我这里列出了主要的几点:

网民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1、操作系统安全性:

  首先要保证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把重要和紧急的补丁都安装上,操作系统现在都有自动更新补丁的功能,系统常更新才能确保安全。如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都无法保证,黑客或木马病毒很容易通过系统漏洞来获取用户的各种隐私信息。对于Windows系统来说,日常登录使用系统,最好用Power User或User组的用户,避免使用Administrators组,这样即使电脑中了木马,造成的损害也不算大。

  2、手机的安全性:

  从安全性来说,常见手机里面,未越狱的iPhone安全性最好,使用iPhone需要将“指纹解锁”功能和“查找我的iPhone”功能打开,同时保证Apple ID密码的安全性,使用一个独特唯一的安全密码。如果手机丢失,则第一时间登录iCloud网站,在“查找我的iPhone”里对该设备启用“丢失模式”,这样别人使用任何方法都无法使用你的手机(即使刷机也不行),其次要打电话给运营商挂失SIM卡。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在iCloud网站远程将手机内信息抹除。

  3、软件的安全性:

  尽量避免使用那些疑似有隐私泄漏风险的软件,对于小公司开发的软件要慎用,不要在里面输入个人隐私信息。常用软件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我的一些选择建议如下:浏览器:Chrome,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必应输入法或小狼毫输入法,电子邮件:Gmail或Hotmail,邮件客户端:Mozilla Thunderbird,密码管理:Lastpass、1Password或KeePass,云同步网盘:Dropbox或OneDrive,即时通讯软件:Google环聊或Skype,尽量不要用QQ,如果使用QQ的话,决不可在上面讨论涉及隐私或敏感的话题。总而言之,远离国产软件。

  4、两步验证:

  如果使用的软件具有两步验证功能,理论上说,所有敏感的账户都要尽量打开两步验证,同时手机APP应用而不是短信来产生一次性随机密码。目前支持两步验证的主要软件包括:Google(Gmail)、Hotmail、Dropbox、Amazon、Lastpass、Apple、Facebook、Twitter、Evernote、Github、WordPress、Linode等,使用上述软件和服务,应该尽量全部开启两步验证功能,这样,即使黑客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了用户的密码,因为没有手机随机密码,因此依旧无法登录用户的账户。

  5、搜索引擎:

  使用谷歌和百度搜索之前,在浏览器上开隐身窗口,在隐身窗口内进行百度搜索。如无必要,不必登录帐号到搜索引擎里。

  6、安全类软件:

  使用国外的安全类软件。杀毒软件的可选项目有:小红伞、AVG、Avast、Comodo等。

  7、电子邮件

  从使用体验上说,Web版的Gmail体验最佳,但由于Web版Gmail被屏蔽的厉害,因此从稳定性上说,使用客户端邮件软件来收发Gmail更为稳定,推荐使用Mozilla Thunderbird,修改一下IMAP的Hosts,然后通过IMAP来访问Gmail,最好下载一个名为Keyconfig的扩展http://kb.mozillazine.org/Keyconfig_extension(下载地址:http://mozilla.dorando.at/keyconfig.xpi),即可自定义快捷键,将操作快捷键定义的和Gmail一样。

  8、浏览器

  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启用浏览器DNT(Do Not Track)功能。例如Chrome的设置在设置-高级设置-随浏览流量一起发送“请勿跟踪”请求,定时清空以前的浏览历史记录,敏感信息浏览一定以“隐身模式”浏览。如果用户有多个网络身份,建议安装多个浏览器,一个网络身份使用一种浏览器。

  9、上网

  在任何网站也不要输入关于个人的详细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会使用一些公用代理服务器或VPN服务,对于敏感网站访问或敏感信息发布,一定要使用代理服务器,切勿暴露自己的真实IP地址,理论上说,国内的IP地址都有可能追踪到人,除非时间间隔很久。

  10、VPN

  对于隐藏IP来使用网络服务来说,VPN(虚拟专用网络)是一个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案,VPN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通讯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数据在一条专用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安全传输,因此,通过拨号到国外的VPN,用户上网的隐私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

  11、虚拟机

  虚拟机针对于对隐私安全要求非常高的用户,平时上网使用虚拟机上网,每次都用一个空白新虚拟机,退出后删除。从虚拟机中再拨号VPN上网,则更加安全。

  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固然与技术的发展有关,可对隐私认识的态度偏差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调查显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但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和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或他人的隐私权利意识日益淡化,许多人认为网络上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会对他们的隐私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是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关键,只有树立起“防人之心”的意识,个人的网络隐私权才有较好的保障。

工商的错与淘宝的货

  1月28日,淘宝做了个大举动,决意要起诉工商总局刘红亮司长。民告官,也算是一创举,若不了解来龙去脉,这样的官司总透着一股正气。但是具体是事实怎样?我们来了解下。

  事件背景: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公告称,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了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活动。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中有四成非正品。淘宝网的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正品率最低,为37.25%;仅3个样本的聚美优品均为正品,正品率达到了100%;ZOL商城仅1个样本,正品率为0.

  随即27日下午,淘宝官方微博发布《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一文,回应工商总局的此次监测行动。

  28日下午14:50,淘宝发出声明“针对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及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正式宣战工商总局。

  淘宝指责、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程序违规、抽检逻辑错误、数据前后矛盾实际上也不无道理。这次工商局监测总共只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而电商中,就淘宝平台就有10亿总量的网购商品。就算92个批次的样品全部来自淘宝,这样的数据也并没有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聚美优品的抽检仅抽检3个样品,均为正品就得出其正品率为100%的结论也太过草率。ZOL商城仅一个样本,非正品,正品率故而被定义为0.这不就是ZOL全部都是卖假货吗?这次的抽样检查,引发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满也并非是平台们无理取闹。

  那么正确的抽样监测应该是如何?

  根据最简单的随机抽样原则,如果抽样误差5%,而置信度为90%的情况下,样本数量至少要270个,如果置信度要求越高,则样本数量要更多。本次抽检淘宝的量才51个样本,相对于淘宝上10亿的商品量,如此少的抽样量根本不足有代表性。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抽奖样本还必须属于具有可比性的同一类型的样本。淘宝拥有百万商家。天猫大多是各大品牌自营店铺,淘宝多是私人店主开的小店铺如同一个大集市,将其他自营电商平台和淘宝平台相比,并不具有科学性。

  工商总局错了 就等于淘宝有理吗?

  工商总局的抽检确实有不规范之处,有明显错误,这是毋庸置疑,但这能代表淘宝就占理了吗?

  据问卷网针对1084个网民网购情况随机调查显示,有72.14%的网友在淘宝上遇到过明明标榜正品买到后发现是假货的情况。在买到假货后,商家一口咬定是正品不予退货的情况也高达53.78%.

  马云曾说,“对电子商务来讲,假货的解决只能靠互联网,说淘宝上假货多的人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这一调查数据可以说打了马云的脸。实际上淘宝假货多,早已经不是秘密,我相信马云自己也很清楚。在这次“淘宝小二”的公开信也提到“仅2014年前九个月,淘宝就已经处理下架了9000多万件涉嫌假冒伪劣的商品,其中超过90%是淘宝主动发现处置。”从这一说辞可以看出淘宝上存在着大量的假货。只是淘宝自身已经认识到,假货的存在对于它的威胁,并且愿意落实整改。

  早在2014年上市前,阿里巴巴就向监管部门承认自己目前存在的最大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假货、知识产权和炒作信用问题。同时有资料显示,自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1月30日,阿里集团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权利人年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额6亿元。这些资料都显示淘宝有取缔假货的心,只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鉴于淘宝本身的属性,C店货品的监管难度大,要让淘宝无假货,绝非一日之事。

  目前淘宝和工商激战正酣,且不轮孰是孰非,这样的事件对于互联网商品监管都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工商总局可以借此改进工作,修正好自身的检测标准,让抽检结果更加科学,更加严谨,更加具有威信。而对于淘宝而言,也应该加大打假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准入关卡。让网络市场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壮大。不管最终结局谁输谁赢,对于大众而言,都是好事。

创业者自述:如何拿到来自用户的第一笔“融资”?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3个春秋。从开始的蹒跚起步,到今天,ProcessOn已经拥有近20万的用户,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走都离不开用户和媒体朋友们的支持,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也很难走到今天。

  对一个初创团队来说,我们没有资金去投放广告,没有太多的互联网大牛替我们背书,帮我们做宣传,这20万用户的积累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用户的口碑相传,而且对一个不足10人的团队来说,我们唯一能到做的,就是“用心”做好产品,而且我们坚信,“好产品就是我们最好的代言”。

  ProcessOn是我们团队开发的一款在线作图工具,正式上线是在2013年6月,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做这件事了,当时是使用Flash开发出一个版本,那时为了保证用户质量和精准,我们一直采用邀请机制,直到正式上线才开发注册。那时随着ProcessOn的不断完善,以及N+1次的和用户交流,我们感受到Flash版本的设计器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我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使用前必须安装Adobe插件不说,由于本身体积很大,每次做图前加载时间长,还有其他弊端问题等等,恰好在2012年我们接触到了HTML5,我们团队内部一致同意放弃之前做了一年多的Flash设计器,然后基于HTML5重新开发一版新的设计器,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就是我们希望能最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作图体验,因为我们知道“用户体验才是王道”,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个用户交流QQ群,时刻倾听用户的声音,把产品不断的打磨,不断完善……

  100美金的故事

  我们目前依然没有任何盈利模式,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我们也有思考长远的发展规划,但不忘初心的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高效率的作图体验和服务,我们的使命就是“让用户爽!”就在前几天,我们的价值得到了一些认可,有一个用户对我们的运营同学说:“你们这个太好用了,你们还免费提供,你们网站接受donate吗?”当时,我们的运营同学完全没反应过来,因为ProcessOn一直是免费的,始终没有赚到过一分钱。这位用户接下来就表示,希望给我们捐赠100美金。我们的运营同学也是很激动,后来跟他聊了很多。

  我们团队已经把这100美金定义成:我们拿到的第一笔“融资”,一笔来自用户的“融资”。这钱虽然不多,但是分量很重。对我们团队来说,这笔“融资”更是意义非凡,它绝不仅仅是一份单纯的“收益”(我们肯定会把这笔收入投入到用户身上)。这笔捐赠更大的意义是,它让我们ProcessOn团队看到了坚持的意义。我们相信,只有为用户不断提供优质的作图体验、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知道这一天的到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的内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了。

  其实,我们一直在默默前行,能让团队感到欣慰的除了用户的肯定和赞扬,还有那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从0到1,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因为我们已经踏上征程!从1到100,我们经历了大概两周的时间,从100到1000,我们整整煎熬了快两个月,从1000到10000,我们经过了半年的努力,从10,000到100,000用户,我们更是付出了一年半的辛苦。当我们的用户规模突破100,000的时候,我们内心才稍微有点安定。最近半年的时间ProcessOn的用户数又增长了50,000,现在我们的用户数已经距离200,000的阶段性目标非常接近了。而这一切的成绩,都是用户所赋予我们的,我们也由衷的感谢所有的用户。

  我们清楚的知道,现在的成绩属于昨天,今天,我们还在路上,依然在不断的努力前行!

  来源:李小林投稿

悲情营销难成大气候

  悲情,顾名思义,就是可怜兮兮,放低姿态,博取同情,这样一个看似消极的词眼,蔓延到了互联网,却演绎成了一出出悲情营销的好戏,引得互联网企业争相效仿,并乐此不疲。

  经济学上,有个专有名词“惊险的一跃”,指的就是消费者在最终决定购买的那个环节,于品牌而言,恰也是最敏感的营销节点,消费者往往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就放弃购买产品的想法。在这个节骨眼上,消费者的娇贵催生“悲情营销”,“老板疯了,老板娘跑了”,“马云所害,年货甩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以上这些, 打着悲情的幌子的促销,尚不足以成气候,到了互联网企业手上就演绎得炉火纯青。尤其是以加多宝,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在悲情营销上的变现也是可圈可点,至于舆论收效,一个深得人心,一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比死对头“王老吉”,加多宝在悲情营销上,显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2010年起,这两个师兄弟就争执不断,用尽公关手段想孤立对方。对比来看,除了难以撼动的营销渠道,和那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词外,王老吉比之加多宝在悲情营销上还是火候不够,只能望其项背。

  就在两大凉茶品牌间的广告语之争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加多宝又将营销战场搬到了微博上,“对不起体”的一经推出,便引发各路媒体、大腕及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微博热点。

  加多宝的悲情营销做得好,悲情洒得相当狗血,说到底不外乎是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自贬言论,一个是示弱态势,在舆论的关键节点,在第一时间发布“对不起体”文案,在满足消费者的居高心理之后,再进一步自贬来博取消费者的同情,总的来说,这一招悲情营销,运用得游刃有余。

  较之“对不起体”,腾讯的“腾讯体”并没有在3Q大战中为之赢得较多的好名声。无论是公开信还是发布会,腾讯都大秀悲情。从万余员工“一夜未眠”到公关部经理“泣不成声”,也许同处“最艰难的日子”的腾讯人会感同身受,但是笔者只感到一阵肉麻,你彻夜未眠关网民屁事?一家市值几百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却像一个打输了架的孩子。

  在这两场大佬争夺中,腾讯输了,加多宝的悲情营销虽然做得好,但最终还是输给了王老吉。由此可见,屡试不爽的悲情营销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拿自己“民企”、“弱势”说事,在这样一个公正有序的商业社会,讲理还好说,讲悲情就有点不靠谱了。

  只靠玩弄一些故弄玄虚的虚招式恐怕是站不住脚的,被蒙蔽的受众即使同情或支持也是一时的,等消费者恍然大悟,那品牌必然大打折扣。只有扎扎实实在产品质量,品牌文化上下工夫,才是企业的长久之路。

  来源:投稿,作者:自媒体人:孟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