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星期一

为什么iPhone不可能杀死iPad

  从iPhone6 Plus 这部“平板手机”上市以来,ipad的销售表现并不乐观,遭遇了本季度以来首次的下跌,媒体报道称iPad的市场正在被iPhone 6蚕食,其在苹果产品线中的地位也正在被“边缘化”,有不少自媒体人都在担忧iPad今后的发展颓势,一时间“iPhone杀死iPad”的式微言辞不胫而走,着实给了苹果不少压力。

  就在刚过去的“黑色星期五”当天,iPad在旧金山湾区出乎意料地热销,多家零售商的网店和实体店几乎脱销,单就“黑五”的销售情况来看,iPad甚至于平板电脑今后的命运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惨。

  从内部产品的竞争角度来说,iPhone、iPad作为苹果旗下两个得意门生,互相之间的竞争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上升到品牌发展的战略层次,简单由两款产品间的此消彼长就直接推出“自相残杀”,或者“谁杀死谁”的论断,显然是有些言过其实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在反驳“iPhone杀死iPad”这个论题上,笔者的观点是,iPad的苹果产品线中心地位一直未曾边缘化,平板电脑市场的霸主地位也从未被真正撼动过。

  首先必须明白,苹果从来不是以一端打天下,也不会用产品多样化满足市场所有细分人群,它不可能像诺基亚一样,造出N款类型、属性、功能各具差异性的手机,尽可能覆盖到所有人群,对于每年产能尚且面临问题的苹果来说,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苹果的产品定位很清晰,就是满足电子产品重度用户的所有需求。

  iPad从四年前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和iPhone的命运有所不同。所以,在产品设计上,iPad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也不是iPhone能比得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优势:对比同期上市的两款产品,发现iPad采取的硬件要比iPhone高的多,如ipad 2采用的是双核的A5处理器,要比iPhone 4的A4处理器强劲的多,此外还有超大的屏幕定制,以及强化的内置显卡,大型游戏程序等,都是基于iPad的娱乐性采取的优质配置,而在iPhone内部,同样的功能硬件就大打折扣了。

  软件优势:iphone里的软件基本上可以在ipad上用,但ipad的软件不一定可以装到iphone里,苹果为了让iPad可以发挥硬件优势,在App Store里面规划了iPad区,而原本支援iPhone、iPod Touch的软件统称为iPhone区,iPad可以向下支援iPhone版本的软件,但是iPhone、iPod Touch不能使用iPad版本软件。

  毋庸置疑,苹果为iPad的今后发展制定了一条区别于iPhone,功能用途专一化的路线。苹果相信,用户在使用iPad上网的场景中,照相的几率应该是很小的。如果说照相、电话、Flash、多任务处理这些功能都能在iPhone、iMAC和PC实现,谁还会抱着ipad处理复杂的商务需求呢?自然也就不会有iPad强大的市场需求了。

  其实,iPhone和iPad的可比性并不高,即便同是搭载ios系统,主要功能应用也趋于相同,但两者产品线的交集并不多。说到底iPad就是一款在线多媒体娱乐终端,只要把产品关键功能特性做到极致,放弃那些在平板场景中多余、不实用的功能,还能在减少成本的、缩短上市时间上面占到优势,对于市场验证存在的不足之处,还可以通过升级版本来解决。相对于市场需求简单,应对也灵活自如的iPad,iPhone却没有这种产品优势。

  库克的iPad策略

  根据IDC的预测,今年全球PC的出货量将会持续下跌,平板手机的出货量将会增长1.18亿台,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只会增长1600万台。但是,iPhone 6 Plus的发布让这一切又充满了变数,今年第四季度iPhone的出货量为5640万台,而“平板手机”6 Plus达到了1510台。

  但客观地讲,我们可以将6 Plus的销量按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两个类别进行对半拆分,也就是说在1500万左右的销量中,其中大约有750万的消费者实际上是iPad的潜在用户。苹果在去年第四季度一共售出了2600万台iPad,所以即便IDC将今年iPad的销量调低了300万台,但是再加上750万台6 Plus的销量,苹果平板类设备的综合销量仍然是增长的。所以说iPad的单一销量可能会在今年出现下降的态势,但是这对于苹果的综合营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iPad未来市场前景是否依旧明朗,显然不是产品线出货量的有限下滑所能决定的,更何况这种下滑现象完全是在苹果可控的产品战略内,这款作为全球产能和销售量最高的平板电脑,能否再次达到产品上线初期,也就是2010年前后的iPad效应,关键还是取决于苹果将采取怎样的iPad策略,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间找到个平衡?还是二选一在iPhone上下刀子?

  来源:孟莽投稿。

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网站备份如何做才是一名合格的站长

  你要是一名站长的话,你一定知道网站对于站长来说意味着什么。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时,每个站长为了保证网站的正常运作,都需要加十二分的小心。但很多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掌控和预测的,如黑客入侵、硬件损坏、人为误操作等等,这些都可能对网站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让心血一夜之间化为泡影。所以,定期备份网站数据,才能保证网站的“满状态原地复活”。这样在遇到上述情况时,才能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本文将只针对网站备份分享一些具体经验。希望对站长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个习惯的重要性

  这算是题外话了。一个习惯甚至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句太鸡汤就不展开说了。对于站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这里的坚持就是习惯。网站备份也一样,所有的前提都是你需要养成网站备份的习惯。网站备份简单说来无非就是整站备份和数据库备份。在实际备份过程中,站长可以根据自己网站使用的程序和IDC的稳定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多种备份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保护网站。

  整站的备份

  对于网站文件的备份,或者说整站目录的备份,一般情况来说,除了一些定期备份和特殊事件的备份外。一般网站文件有变动的情况下,肯定是要备份一次的,比如网站模板的变更、网站功能的增删,这类备份的目的主要是担心网站文件的变动引起整站的不稳定或造成网站其他功能和文件的丢失。一般来说,由于文件的变动频率较小,备份的周期相对较长,可以在每次变动网站相关文件前(如功能的变动),进行网站文件的备份。对于网站文件或者说整张目录的备份,一般我们可以通过远程目录打包的方式,将整站目录打包并且下载到本地,这中方式是最简便的。而对于一些大型网站, 网站目录包含大量的静态页面、图片,和其他的一些应用程序,我们就可以通过FTP工具,将网站目录下的相关文件直接下载本地,根据备份时间在本地 实现定期打包和替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的备份

  数据库对于一个网站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站文件损坏,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还原手段可以实 现,比如模板文件丢失,我们换一套模板;网站文件丢失,我们可以再重新安装一次网站程序,但如果数据库丢失,相信技术再强的站长也是无力回天。相对于网站 数据库而言,变动的频率就很大了,相对来说备份的频率相对来说会更频繁一些。一般一些服务较好的IDC,通常是每周帮忙备份一次数据库。对于一些运用建站 CMS做网站的站长来说,如Discuz、PHPwind、DEDECMS等建站系统,在后台都有非常方便的数据库一键备份,通过自动备份到指定的网站文件夹当中,如果你还不放心,可以进入phpmyadmin,将数据库导出并下载到本地,真正实现数据库的本地、异地双备份。

  找一款靠得住的备份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网站备份这种需要大量重复操作的工作来说,一款靠的住的备份软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木浪科技的多备份就可以轻松实现网站文件和网站数据库的备份,并且在网站发生问题时可以轻松实现网站数据的迁移和恢复。在一些比如备份时间、备份方式上,多备份都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笔者之所以推荐多备份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免费,由于多备份主打的是企业用户,因此对于个人站长几乎走的是口碑+免费路线。这对于各位站长来说,才是真正解决痛点的地方。当然,网络世界肯定还有很多非常不错的备份工具,如果你用的不错,记得分享给我。

  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那个“习惯”的问题,无论是网站的整站备份还是网站数据库的定期备份,相信操作起来都不是难事,重要的还是建立起站长的忧患意识,建立起网站管理者的备份观念。这要比任何备份方式、备份软件都重要。

  来源:街哥投稿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如何在iPhone上安全使用Gmail

  Gmail对于很多中国用户来说是很难舍弃的服务,现在虽然Gmail服务被封,但对于电脑用户来说,只要设置一下Google Hosts文件即可重新在浏览器上打开Gmail,但是,对于iPhone手机来说,未越狱的iPhone是无法修改Hosts的,那么iPhone用户如何安全地使用Gmail呢?下面月光博客就介绍几种从iPhone上访问Gmail的方法。

  1、VPN + iOS Gmail客户端

  使用VPN的话,Gmail、Twitter、Facebook应该都可以打开了,这里访问Gmail体验最佳的还是iOS的Gmail客户端,其使用体验几乎和电脑端Gmail相同,邮件搜索也完全正常,如果哪天Gmail解封,建议用户也首选iOS Gmail客户端。

  iOS Gmail客户端的下载方法,在AppStore中搜索Gmail即可找到(下载链接地址),不过目前还不支持中国市场,要用美国市场的帐号下载才行。

Gmail:谷歌邮件应用

  2、iOS内置邮件

  没错,虽然Gmail被封,但iOS内置的邮件系统还是可以访问到Gmail,为什么iOS的Gmail客户端打不开,却能用iOS内置的邮件系统打开Gmail,原因很简单,iOS内置的邮件系统使用的是IMAP和SMTP来访问Gmail,其端口目前还没被封,而Gmail的iOS应用估计是使用https来访问Gmail,其端口443已经被封了。

  首先在Gmail设置里开启IMAP,然后在iPhone上设置帐号,设置方法,进入“设置”——“邮件、通讯录、日历”——“添加账户…”,然后选择“Google”,输入帐号信息和密码,填写完成之后点击下一步即可。

如何在iPhone上安全使用Gmail

  在这里,强烈建议用户启用Google的两步验证,然后生成一个iPhone“应用专用密码”,这样,我们在iPhone上只需要输入这个生成的密码即可,一旦iPhone丢失,我们在Google的两步验证界面上删除该“应用专用密码”即可阻止该iPhone继续访问Gmail邮件。

  通过IMAP访问Gmail的话,新邮件处理还算正常,但是对于老邮件搜索就不太正常了,如果经常使用Gmail的搜索功能,建议还是使用iOS Gmail客户端或电脑浏览器。

  3、第三方iOS邮件系统

  既然Gmail的IMAP端口没被封,那么理论上任何第三方iOS邮件客户端都可以通过IMAP访问Gmail,经过我的测试,国内主要的邮件APP(例如腾讯QQ邮箱网易邮箱大师)也是访问正常的,不过邮件搜索功能还是不太正常。从国内的第三方邮件系统上访问Gmail,普通网民玩玩可以,对于国内公共知识分子,还是建议使用iOS内置的邮件系统,原因你懂的。

  总的来说,如果用户Gmail邮件非常多,经常需要搜索功能,那么建议VPN+iOS Gmail客户端方式,如果只是处理新邮件,使用iOS内置系统通过IMAP访问Gmail也能凑合用用。

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豆瓣的商业救赎:“产品”联盟

  豆瓣,它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但也是一个不成功的产品。其成功在于:豆瓣将用户体验度、用户流量、使用人群做的非常优秀,网站粘性非常之高,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和平台。其不成功在于:豆瓣没有一个优质的商业模式和基因。

  根据了解,现在豆瓣的最大赢利点仍然在于广告投放的赢利。而且豆瓣对于广告投放也是属于劣质的。

  那么,豆瓣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商业价值呢?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伴随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豆瓣的商业价值也将放大。因为它有着大量的用户数据,即大数据。这就是豆瓣最大的商业化价值所在。

  依托大数据,实现流量价值增值。豆瓣现在的广告投放是较为劣质和粗糙的,也没有将广告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在笔者的观察来看,豆瓣虽然靠广告赢利,但是豆瓣为了维持本身清新、文艺化的定位,害怕太多的广告扰乱了本身产品的质量,所以在每个页面投放的广告甚少,这样无形之中影响了商业价值与赢利。

  2.豆瓣的广告投放直接是插入的硬广,即直接在页面中投放几个固定的广告,虽然对于广告投放的质量进行了筛选,去除了劣质的广告,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其广告的性质。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搞清楚2个观点:

  (1)广告并非都是用户讨厌的,适合用户的就是好的。很多人都认为广告就是用户讨厌的。的确,传统的广告是用户讨厌的,因为这些广告并非用户需要的,是广告商强行展现在用户面前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广告恰恰是用户需要的产品呢?这个时候的广告就不是用户讨厌的,相反,提供了用户需求的产品,正好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度。

  (2)不是广告越多,这个页面就会造成用户体验度不好,合适的地方出现合适的广告也许更有利于用户体验。豆瓣为了维持页面的干净,尽量减少一个页面广告的出现,只保持自己原有的内容,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是不是也“阻止”了用户需求产品——用户需求的广告产品的出现呢?从这一个角度看,你是损失了用户体验度。而且,一家之力毕竟单薄,集合众人之力也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豆瓣电影之中,豆瓣提供了电影的信息,电影的影评,这样是能够满足用户对于电影信息的了解的,但是相信有更多的用户需要电影的下载地址、在线观看的地址、当地电影影院地址、影院购票服务……,如果仅仅靠豆瓣一家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些功能,但是如何能够依靠本身的流量优势吸引这些产品投放广告,一方面增加了广告收入,另一方面也完成了豆瓣电影这个产品的完善、改进,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关于豆瓣电影的例子显然就是在增加广告投放的前提下增强了用户体验度的提升。

  所以豆瓣完全可以将广告价值发挥到更大,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1)大数据分析,分析用户的真正需求,然后向用户推广真正需要的内容,包括广告。根据现有豆瓣千万级的用户数据,对这些用户数据做一个深层次的分析,从不同的维度分析用户的真正需求,进而根据用户需求在合适的页面推送合适的广告产品。

  (2)产品联盟化。本身应该叫做广告联盟化,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将广告当成广告,而是当成产品。现在豆瓣的产品(广告)资源并不丰富,这也就意味着豆瓣没有丰富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毕竟面对豆瓣千万级的用户,每个人都可能产品不同的用户需求,只有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品链,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才能在用户需求任何一种产品的时候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俗点来说,产品联盟化就是依托豆瓣的用户大数据,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或者找联合其它产品供应商,将豆瓣的产品形成完整的商业产业链,实现商业化平台的打造。

  当然,豆瓣的商业价值远不止此,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价值仍然是依托在用户大数据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产品。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也许笔者的说法过于片面、简单,或者说比较宽泛,其实笔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产品,广告也将不再是广告,而是产品。

  来源:彭晋杰的博客,原文链接。QQ/微信公众号:QQ751269767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网易发声明炮轰陌陌CEO

  12月10日凌晨消息,在陌陌将要赴美上市之际,网易公司突然发布声明称,陌陌公司创始人、CEO唐岩在网易工作期间存在不法行为,丧失职业操守、利用职务之便为其妻子所在公司输送利益。并且还因个人作风问题于2007年被中国警方拘留10日。

  陌陌周一刚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增补文件,文件显示,该公司已入选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陌陌的上市时间为12月11日。该公司的股票交易代码为“MOMO”。

  以下为声明原文:

  网易公司对前员工唐岩(陌陌公司创始人、CEO)在网易工作期间不法行为做出正式声明:

  1、唐岩自2003年12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网易工作。2011年7月,唐岩擅自在外开设陌陌公司谋取私利。唐岩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网易提供的各种信息、技术资源,私创“陌陌”,从而窃取网易公司商业利益,丧失基本职业操守。其行为违反《劳动合同》及对公司做出的在职期间竞业限制的承诺,严重违背职业道德。

  2、唐岩作为网易前总编辑,利用公司对其信任,向其妻(张思川)做创始人的四度(北京)广告有限公司输送上百万元经济利益。此行为涉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腐败,严重损害网易公司权益。

  3、唐岩在网易工作期间,还因个人作风问题于2007年被中国警方拘留10日。作为网易高级员工,唐岩未就此事向公司如实通报。目前,网易公司正在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陌陌创始人唐岩丧失职业操守、利用职务之便实施利益输送行为,对其工作8年的网易公司造成了名誉损失与商业损失。网易公司保留对唐岩在网易工作期间全部不当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网易公司

  2014年12月10日

云计算与中小企业管理

  谁都知道云计算的大风已经来了。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多个云计算产品或业务像冰雹一下,噼里啪啦的往下掉。国外的亚马逊、谷歌、IBM、微软,国内的BAT等巨头们停止了跑马圈地,云计算的市场格局基本确定,不管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的基础性搭建也已经基本完成。

  云计算市场,远看,一片欣欣向荣的盛况。

  然而,在云计算迅速普及的当下,巨头们和大企业歌舞升平,推杯换盏,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却不得不面对云计算所代理的艰巨问题。

云计算与中小企业管理

  不知道什么是云计算

  虽然云计算的概念流行了多年,并已经有了很多的沉淀,但对于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这个概念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加之云计算的概念从才生到发展一直以来被视为科技界、IT界的“专有名词”的原因,使得“云计算”的概念有些过于“高大上”。正如笔者的一位做企业的朋友所言:我知道地下有宝藏,但是我还在找我的洛阳铲。

  不知道怎么用云计算

  “我们的产品在数据备份业务上比传统备份方式为企业减少的成本至少在60%以上,但前提是你得告诉用户怎么去用我们的产品”木浪科技CMO李硕半开玩笑的说。在云计算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小企业理论上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们更“轻”,更容易做出改变,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相关的计算基础和认知基础,在云计算的接受上面反而更慢。“云计算之前更多的是在技术层面进行用户教育,而忽略了最接近用户的具体应用”李硕再次强调了中小企业用户教育的重要性。

云计算与中小企业管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小企业该如何让云计算为己所用呢?

  明确企业希望达到的目的

  云计算不仅仅是三个字这么简单,而是分为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次的服务。每一层涵盖众多的内容,并且有很多的细分,比如多备份就是做企业数据备份管理、七牛就是做存储、阿里云等就是做底层的基础应用,而在多备份所在的SaaS层又包括数据归档、数据恢复、邮箱备份等更为具体的细分,所以在使用之前,企业决策人一定要明确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做好成本对比

  云计算为中小企业服务,看似是把最新的概念应用到比较薄弱、投入比较少的目标群体,似乎差距很大,但这种应用却是非常好的结合。因为所有的云计算存在的意义就是成本上的降低,这与中小企业的选择非常切合。但即使是这样,也需要做好成本的比对,新的东西不一定会战胜旧的东西,但是性价比高的一定会战胜低的。例如我们上面说的例子:既然多备份可以在数据备份业务上的性价比很高,那么为什么不去用呢?

  安全的问题

  谈到云计算的问题时,一定会谈到安全的问题,谈到完全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提起Ronald L. Rivest的那段话“也许我们起名叫云计算本身就是一个失误,因为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感觉有趣和安全。但事实上,网络中充满了威胁和险恶,如果我们当初把它叫做沼泽计算(Swamp Computing)或许更能够让人们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一点上,中小企业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是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性,第二则是服务器的安全问题。云计算的安全是一个需要重视,并且需要花大力气的重要领域。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在面对云计算所带来的机遇时,中小企业也同样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搭上云计算发展的这趟快车。Why not try it?

  来源:街哥投稿

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微信电话本”冲击有多大?

  摘要:11月11日,一款可能颠覆人们通信习惯的APP——微信电话本悄然上线。如今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用户消费习惯已发生大改变的时代,运营商该如何正视这些由“微信电话本”们带来的影响?

  11月11日,当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各种网购狂欢的时候,一款可能颠覆人们通信习惯的APP——微信电话本悄然上线。这是一款智能通信增强软件,能拨打免费网络电话,同时具有自动备份联系人、导入微信头像、群发短信、批量删除联系人等功能。虽然市面上主打网络免费电话的应用不少,但在各种客观因素制约下,发展均不成气候,对运营商的影响微乎其微。如今,拥有4.38亿活跃用户的微信也向互联网通信发起攻势,免不了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担忧可能更多的是来自OTT的冲击。一个“微信电话本”的出现并非偶然,即使今天没有“微信电话本”的上线,来自其他OTT的冲击也已经对运营商传统业务造成不小影响。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用户消费习惯已发生大改变的时代,运营商该如何正视这些由“微信电话本”们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通信趋势不可逆,将加速“语音免费”

  严格来说,“语音免费”的趋势并非近期才出现,更不是由“微信电话本”这样一个APP带动的。早在今年年初,受各种OTT冲击、3G/4G发展下业务结构改变、用户对于流量的粘性日益增加等的各种因素影响下,运营商的传统业务(短信、语音)量萎缩得厉害,其中短信量首当其冲。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通信业的短信量和短信收入同比增幅均为负数,且降幅要比去年扩大许多(如图1所示)。而用户语音量虽然仍为正增长,但已连续两个月增速下滑(如图2所示)。照此趋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出现。与此同时,移动用户流量正呈良好趋势增长,单月接入流量更是在今年10月创下了新高(如图3所示)。

 “微信电话本”冲击有多大?

图1 数据来源:工信部

 “微信电话本”冲击有多大?

图2 数据来源:工信部

 “微信电话本”冲击有多大?

图3 数据来源:工信部

  如此看来,即使没有“微信电话本”,互联网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替代效应也会逐步彰显出来,微信电话本的出现仅仅是作为一个加速器起到催化作用。互联网通信下,用户短信、语音等通信行为转移至依靠流量接入互联网的OTT产品,而且必须承认,这种互联网通信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逆的。表面上看,用户实现“免费”使用语音业务,实际上,该“免费”并不真正“免费”。免去通话费用,却花了流量费用。微信电话本官方介绍称:微信电话本在2G/3G/4G网络下通话一分钟消耗约300K流量。目前,运营商流量资费1K大致在0.0001到0.0005元之间,根据此价格进行换算,使用微信电话本在2G/3G/4G网络下通话一分钟花费约为0.03到0.15元。相比运营商的通话费用,实际是差不了多少。

  因此,对于运营商而言,用户的这种行为改变其实只是“将右手换成了左手”,消费依然在,只是结构改变了。有流量作为弥补短信/语音缺口的重要利器,运营商的担忧可以减少一些。此外,微信电话本所带来的通话功能,加上此前微信的群发信息、视频通话等功能,跟今年年初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移动世界大会期间的GTI峰会上说的“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思路正好相吻合。可以说,微信电话本和微信现在在做的这些,其实也是运营商在探索的新道路。在目前互联网通信趋势加快的情况下,运营商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乘势转型。

  数据消费将释放巨大红利,促使运营商积极转型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移动用户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190M,达到192M,同比增长50%(如图3所示)。增速虽快,但户均消费水平仍没有大突破。对比韩国同期水平,4G月均户均流量已经接近3GB,使用智能手机的3G用户的户均流量也已超过1GB(如图4所示)。相比之下,我们的户均192M实在少得可怜。

 “微信电话本”冲击有多大?

图4 数据来源:Mobile Subscribers Statistics in Korea (Q3 2014) By Netmanias

  即便如此,从乐观角度看,中国的4G发展刚起步,3G虽然已有几年发展经验,但就目前的覆盖程度上看,仍无法称之为充分发展。也就是说,依托3G/4G发展的数据流量业务将随着3G/4G的成熟度不断增加而迎来爆发性增长,这其中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诸多信息已经表明,流量经营将会成为今后运营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中国移动为例,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流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8.6%。另外有报告显示,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贡献中达7成,连续20多个月保持主要业务增长贡献第一位。

  而此时“微信电话本”的推出,无疑是加速推动运营商往数据消费方向转型发展。目前运营商在4G套餐上的设置也是体现了“流量为重”的特点,各种大流量产品层出不穷,以广东市场为例,9元包2GB、16元包4GB的产品屡见不鲜。加上以大手笔赠送流量的方式不断降低流量资费、鼓励用户消费,用户的大流量消费习惯正不断被培养起来,运营商向流量经营转型的基础正在奠定。与此同时,积极探索转型路线也是运营商拥抱数据消费时代的体现,据悉,中国移动计划在年底推出“融合通信”业务,最大卖点在于wifi下发图文、语音信息可能不再需要付费。这无疑是运营商的“自我革命”,也体现出移动的转型决心。

  政企“后向流量”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微信电话本”们的推出及崛起,将促使前端用户消费语音不再单独计费(计入流量费用,或WiFi下直接免费)。这对运营商来说是用户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也该看到的是消费对象的改变。聚集大量用户的OTT企业们,为了提高自身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愿意向运营商购买一定流量,用以补贴自身用户。于是,运营商卖流量的对象从前端用户转向OTT企业,这种模式被称之为“后向流量经营模式”。

   随着用户消费逐步被导向各种OTT,用户对于定向流量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后向流量将会是运营商流量经营的新增长点。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运营商在后向流量经营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积极转型的有电信和联通,但方式有所差别。例如广东电信,向企业用户推广“流量池”产品。由企业为大流量产品买单,再自由分配给员工。严格来说,这种不属于大众市场的分配模式,仅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共享方式。相比之下,联通在这方面的经营显得比较成熟,众所周知的“微信沃卡”,含微信定向流量,由微信先为定向流量买单,使用该卡的用户不需要为微信上网单独付费,这便是“后向流量”的典型。

  而在“微信电话本”时代,用户透过流量来使用语音业务,表面上看运营商收不到用户的语音费用,在WIFI情况下也收不到用户的流量费用。那么是否能考虑从后台企业入手收取一定费用呢?这就需要运营商与后台企业的利益博弈了。

  “微信电话本”们的推出对运营商来说会造成一定冲击,但并非洪水猛兽。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流量取代语音趋势已经不可逆的时代下,需要有这么一种强势的产品来推动运营商加速转型,其实是利大于弊。 

  来源:赛立信竞争情报网投稿,作者:赛立信通信研究部,邱欢欢,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