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揭秘微信竞价营销的本质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现在比较火的微信营销,很多人怀疑微信能卖货吗?前段时间我也比较怀疑,但是前几天我在网上遇到了一个朋友通过微信做竞价,每天几十单,那么她们跟我分享了他的经历之后,我立即明白了他说怎么操作的,这篇文章看完并且执行,至少能让你收入倍增。

  第一点:采用微信公共平台做营销还是采取个人微信做营销?

  貌似很多人以为公共平台的威力大,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微信公共平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广告,没有人味,所以很难与客户实现沟通,接下来我会分享微信沟通的技巧。个人账号则不通,个人账号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头像,像我们朋友一样的存在,客户本人没有抵触心理,微信公共平台虽然功能多,但是这些功能如果没有建立在沟通上,成交率就上不去。可能有朋友会说微信公共平台可以群发啊,个人每次只能发布200个,微信公共平台的群发实际上回复人数很少,相信自己都有感受,我自己订阅了上百个微信公共平台几乎自己是不看的。

  第二点:微信个人账号如何卖货呢?

  1.产品选择很关键

  事实上微信上现在卖的比较火的产品常常以大众消费品,以及服装,还有化妆品,奢侈品,包包,腰带,打火机,手表,直销类的等。

  为什么选择这类产品呢 ?

  1. 受众面比较广,微信里面常常是对客户分类并没有非常明确,并不像竞价一样分的非常明确,所以大众消费品更加适合,如果你在微信上卖挖掘机,那么就不太容易。

  2.这类产品往往都是高利润的产品,比如一个我看到一个手表是298元的,在微信里面销售,实际上在批发价只有9块钱左右,所以这类产品利润比较高,所以这类产品也是关键。

  2.受众群体很重要

  比如你卖的是奢侈品,那么你的客户群体往往不是学生,而是有点钱的白领,或者小老板等等,如果你卖的是培训,那么你的微信圈子里面可以加关于培训的人群,这些人哪里找,后面会详细讲解。

  3.客户数量最重要

  前几天我问我那个作微信的朋友,你有多少好友呢,他说出来吓我一跳,有1万多人。他没更新一次朋友圈,相当于覆盖了1万多人,相当于一个杂志的发行量,比博客大V强多倍。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自媒体啊。所以说要想微信卖货首先你的好友数不能低于1千人,怎么能让你的微信好友数量快速倍增啊

  其实简单的方法就是合作:跟别人换群,让别人拉你进去,你拉别人进群,这样效果才能最快的。我曾经尝试过用淘宝里面卖的微信加好友软件,但是效果非常差,还没有手工加的快,所以说大家也别费那功夫了。最好的群体往往是手工的。

  4.微信朋友圈的沟通

  大多数客户不是你第一次看到就成交了,往往是你看到多次才会重视,这在心理学上面叫做锚定效应,比如你如果没有怀孕的时候,到大街上逛街,可能半天也看不到孕妇,但是当你怀孕了,发现满大街的都是孕妇。国外的营销专家做过这样的调查,平均一个客户成交要沟通4到6次以上。当朋友圈不断更新文章或者产品图片的时候,客户会不断加深印象。

  5.微信朋友圈的社交营销

  其实微信本身是分享的,我们朋友发一个信息,我们可能不会把他当成广告,比如你今天买了一个新衣服,穿在身上很好看,你会拍个照片发在朋友圈里面,但是你的朋友圈都是你的朋友,这个时候朋友就会关注,或者点赞,这个时候你的朋友会说你这个在哪里买的,你说你可以帮忙代购,这笔交易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

  这一点有点像直销,都是先从自己的朋友先下手的,所以说我们在朋友圈里面的营销活动容易建立信赖感。但是如果你做的比较过头了就会产生反感。你可以专门建立一个微信账号,然后加人。毕竟自己的朋友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开发。所以核心是开发新客户。这一点需要你有坚持的力量。

  6.微信朋友圈招募代购营销

  这一点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就明白了,自己的朋友往往是最容易成交的,那么毕竟自己的朋友有限,很多微信上面的朋友就招募代理,招募之后让他复制自己朋友圈发布的内容,有购买的直接进货,或者代发货,这是朋友圈毕竟常见的营销。

  7.传统商铺的微信营销

  前几天去理发,这个理发店生意非常好,叫做依靠,在南京非常出名,是华仔旗下的品牌。他的微信营销做得非常好,如果你去理发,这个时候你如果有微信的话,在给你理发的时候,理发师会帮你拍一下你看不到的位置的发型,这个时候客户一般都愿意,有的理发师更直接,让客户之间加理发师的微信为好友,理发师把客户的发型照片在微信里面不断更新,会让加了他的顾客经常看到,他还在朋友圈里面分享如何打理头发的小技巧,所以很多人都会多次找理发师来理发。在你结账的时候理发师还会说,如果你把今天在理发店拍的照片以及这次理发的心得发布在朋友圈,那么会给你优惠5元,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会愿意,如果你发布在朋友圈,你的朋友会看到,他们也会看到,他们也会慕名而来。

  这样的营销即建立了信赖感,有给客户提供了价值,所以这家理发店的生意非常好,超过一半的同行,当然他们的管理模式以及理发的技术也是非常不错的原因。

  来源:投稿,作者:王宽,作者个人微信:wangkuan100 更多微信竞价营销的内容会在微信里面分享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科技改变生活,阵痛在所难免

  新闻报道:的哥A说一次在医院门口看到位老人,但自己已软件接单,下单者为老人旁边年轻人,不能毁约。一路他非常愧疚,随后卸载了软件。他说如果都用软件,老人就叫不到车了。科技改变了生活,但似乎又缺了点什么……

  以上为某新闻报道,配合体日近主流媒,痛批打车软件。大陆很多时候没有因果,只有一个对错,这些亦是看得淡然。但看到有部分网民群情激奋,我觉得还是要说两句。

  商业促进文明,竞争优化市场。

  某次我在张维迎教授的经济学课上,他请来了神州数码的董事局主席郭为。郭为发表演讲,他说张教授是反对垄断的,但企业家一定要追求垄断,只有垄断才有真正的暴利。台下蠢蠢欲动,表示赞同。

  张老师最后说,其反对垄断是反对政府垄断。市场是开放的,绝对不可能有垄断。你做的好,利润高,别的商家是会介入竞争的。竞争才能促进行业发展,消费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价格始终会回归理性。

  而如今打车软件马云和马化腾杀的火热,商家还没有从软件的账面上赚钱,却一直在不断持续投入抢占这个所谓的入口。而这些受益的必然是从业者和消费者。

  先是野蛮的厮杀,第二梯队的商家已经出局。其次,通过不断的服务探索,已形成稳定的机制和标准。

  服务专属人群,才能做到极致。

  商业行为一定是有专属的受众群体。打车软件的受众,亦是智能终端使用者的这波人。商家也定是围绕这个群体里的主流人群去制定服务。

  当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需要离开;当你做末班地铁出来后,面对一大堆红眼的黑车;当你第二天急着赶飞机,却因为不能和司机直接构成信用联系去约车而惶恐不安;打车软件实际起着两个作用。1)信任品牌。2)快速扩展你的需求。从而得到专属服务。

  那么你的脑海里的画面会是:大学生,白领,商务人士等等,但一定没有老奶奶这样的角色出现。如果商家并没有设定这样的服务对象,能服务到是好事,服务不到也是必然。

  我的职业开端是一枚销售。如不懂老板,不懂产品,不懂客户,不懂市场。你就会拿着感冒药去给人治骨折,大家都尴尬。

  定是找到匹配客户,产品才能买到最高价。专注目标人群,才能创造新品牌。

  透过需求看本质。

  两大打车软件背后都是巨型互联网公司,他们的需求并简单的买卖收益。而是希望聚集你这个人,形成资料价值。一方面对资本好谈价;另一方面,活跃在你生活的各个细节,总有服务能赚到钱。

  如是说来,两马并不需要看单次成本投入,而是关心用户群体的扩展。司机补贴,乘客补贴也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做事。

  北京举例,司机通过补贴以及抢单,勤快的一个月能多赚2000元以上。乘客方面,目前的补贴状态一方面降低打车账面成本,另一方面如果操作得当,也节约了时间。商家先亏钱放水养鱼,大家都高兴。

  当然,补贴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并不能一直持续。另外,如上下班高峰时段,在五道口,中关村,国贸等黄金地段用软件也不一定能叫到车。政府不增加出租车牌照以及减少出司机负担,打车软件也没辙。

  但话又说回来,如一位司机所说:也就高峰时段忙,平时大家也没太多活。那么按照个人视角去解决社会行为,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搞不定。

  所以商家解决的是司机的闲散时间,以及客户叫车的相对通畅便利。或许进步就是那么一点点,或许从关注移动终端使用者那么一个群体开始,它推动的进步远比一句“为人民服务”要来得真切。

  结语:

  的确,需求在改变,但生意从来没有变过,都是在钻研人性。而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没有哪一种意识形态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科技在满足服务新的需求同时,必然对旧的形态有阵痛,但浪潮不可逆。正是科技促进了商业文明,而商业的根本,是逐利,是各方互利!

  来源:投稿,文 @奥德赛发 (slaes/TMT专栏作者)

2014年2月25日星期二

LinkedIn正式推出中文版“领英”

  2月25日消息,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今天正式推出了简体中文测试版,且启用中文名称“领英”,宣布正式入华。LinkedIn中国区业务将由LinkedIn、红杉中国与宽带资本建立的合资公司运营。

  和其他国际入华网站不同的是,LinkedIn并没有对中外帐号进行分隔,使用国际版LinkedIn帐号也可进行登录使用,在国际版帐号中,用户可以在“设置”中将LinkedIn的网站语言改为简体中文。但是在简体中文版本中,部分英文版功能暂时不可使用,比如群组功能。

  LinkedIn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博阳在LinkedIn官方博客发表文章表示,中国有超过1.4亿职场人士,LinkedIn的使命是连接全球的职场人士,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推出中文版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一步。

LinkedIn正式推出中文版“领英”

  据业内人士观察,短期内,LinkedIn入华对国内招聘行业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因为智联、51招聘等已经建立了相当高的门槛,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猎聘网等猎头网站。

  目前LinkedIn在中国有400万用户,这些用户就职于近8万家不同的公司,并且有很多来自联想、腾讯、宝洁等国内外知名公司的高管。

Chrome 33降级的方法

  上周,谷歌Chrome 33正式版发布并开始自动更新,不过Chrome 33的新变化并未得到用户认可,反而引起了不少用户的不满。

  其中一项新变化是移除了Instant Extended API,这影响了新标签页,引发用户强烈抗议,许多用户认为改动后的新标签页无比丑陋,目前在新标签页中会加入了硕大的搜索框,并且在输入搜索内容的瞬间,光标居然会跳转到地址栏,非常奇葩。

  新版本的Chrome已经无法通过chrome://flags来恢复新建标签页的界面,对于那些怀念旧版界面的用户来说,只能通过降级的方法来恢复。

  Chrome具体降级的方法是,关闭Chrome进程,打开chrome.exe所在目录(Application),删除chrome.exe,将old_chrome.exe改名为chrome.exe,删除\User Data\Default\Web Data文件(不删除这个文件的话,会出现“您的个人资料来自新版Chrome,因此无法使用”提示),然后重启Chrome即可恢复Chrome 32版本。

  启动旧版Chrome之后,在地址栏输入chrome://flags,找到Instant Extended API,将其停用,即可恢复原有新建标签页的界面。

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

新版谷歌地图正式推出

  据谷歌官方博客报道,在接下来几周内,新版谷歌地图将逐步更新到全球网络上,在新版谷歌地图上,旧版左边白色的地图缩放控件消失了,用户首先看到的将是占据了整个浏览器窗口的大幅地图,只在左上角有一个简洁的白色搜索框。

  根据谷歌的介绍,相较于旧版,新版谷歌地图更强调个人化,会针对使用者的搜索显示最重要的部分,例如使用者输入某个地点的某项关键字,例如咖啡,Google Maps就会显示该地点附近的咖啡店,点击特定一家店,还会提供该店更详细的资讯,像是其他人的评论等。使用者与地图的互动愈多,像是标注住址或工作地点、喜爱的场所,撰写各地点的评论,或与朋友分享等,地图便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

新版谷歌地图正式推出

  访问谷歌地球、街景和照片变得更为容易

  在新版谷歌地图的右下角,用户会看到“街景小人”,这个小黄色图标代表街景。如果用户点击“街景小人”,每一条具有街景图片的街道会变成蓝色。将“街景小人”拖放到地图上某个位置,用户可以查看该位置周围的地面景观。

  如果用户点击“街景小人”旁边的照片,用户会看到附近标志性建筑的其他图片,包括Photo Spheres(谷歌全景图)、用户上传的照片,甚至“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的卫星照片。旧版谷歌地图和谷歌的其它服务也提供这些内容,但在新版谷歌地图上,这些内容集中在一个地方,更方便用户访问。

  即将举办的活动

  用户只要在新版谷歌地图上搜索某个球场、音乐厅、剧院或酒吧等地点,就会看到以卡片显示的搜索结果,并带有一个链接指向该地点即将举行的活动。点击该链接,就会出现该地点即将举办活动的清单。不幸的是,这个功能并不适用于电影院,所以用户不要在这里寻找放映时间。

  公交滑块

  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用户可能会喜欢这个功能。用户只要在新版谷歌地图的搜索栏中输入其出行的起点和终点,然后点击地图上公共交通图标(它看起来像一列火车),在地图下方搜索栏将跳出白色卡片,显示交通搜索结果。在卡片的底部,用户会看到一个链接,指向更多的交通选择和运行时间。用户甚至能查看全程乘坐列车或公交车所需的所有费用。

新版谷歌地图正式推出

  多个目的地

  在新版谷歌地图里,查找多个地点的路线也变得更加简单。只要在搜索栏中输入起点和目的地,然后点击下面的“+”图标,即可添加更多的停靠站。

  预订机票、酒店和餐厅

  新版谷歌地图另一个非常突出的功能是“预定”。当用户搜索已预定的航班、酒店或餐厅,谷歌地图搜索栏下方的卡片中会填充读取用户的飞行时间、入住时间或用餐时间。但用户只有登录谷歌账户才能使用这一功能,而且只能读取用户Gmail邮箱里的日程数据。

  据悉这次新版本的谷歌地图界面的变化是强制性的,所以那些倾向旧版的朋友只有多加适应了,谷歌打算在未来的几周里逐步在全球网络上更新最新版的谷歌地图。

嘀嘀打车、快的打车该醒醒了

  2月10日,嘀嘀打车官方宣布将原来10元的补贴减半成为5元,快的打车在2月11日宣布乘客端的奖励仍为每单10元,司机端的奖励则根据不同的地区由原来的15元降为10元或5元。2月17日嘀嘀打车重新宣布上调补贴为10元,不久,快的打车官方发布官方微博称“永远比同行多1块”,自2月18日零时起,乘客只要使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立减11元。随后2月18日嘀嘀打车重新推出应对政策,将补贴额度调高到12元到20元之间。当天下午快的打车随即做出官方回应,自18日下午15点开始,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

  5元,10元,11元,12元,13元……。打车软件行业的补贴政策到了2月中下旬开始变得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如果说5元以内的补贴是为了烧钱争夺市场的话,那么10元甚至更多的补贴政策就明显违背了商业的规律:难道嘀嘀和快的只是为了争一口气?

  嘀嘀和快的看似失去理智的竞争背后是腾讯和阿里的火并,这两个软件只是两个斗争的棋子,阿里和腾讯通过这些APP获取到了具备支付能力的用户,这是主要目的。而且一旦最终用户增长到了一定临界点,阿里和腾讯就会放弃对这类打车APP的继续增资,而快的和嘀嘀自身不可能持续给用户和司机维持高额的补贴,最终这样的APP未来能否存在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即使嘀嘀和快的倒闭了,阿里和腾讯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因为他们通过对打车APP的补贴获取来的用户,全部都是具备支持能力的“高端”用户,这些用户可以成为他们支付水电费、游戏道具购买、电子商务等其他环境的用户,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用户用微信支付打车就无所谓了,也不是阿里和腾讯所关心的。

  嘀嘀打车的CEO程维和快的打车的CEO吕传伟都是有着多年创业(包括内部创业)经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油条,自然明白现在自身的处境。 大家都认为二者是中国市面上最强大的两家打车软件,近期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4年打车软件分析报告》也显示,嘀嘀和快的分别位列市场第一和第二,并且把剩下的几名甩开了几条街。但程维和吕传伟不明白的是:嘀嘀和快的既是市面上最大的打车软件,但同时也是处境最危险的两款打车软件!

  一家企业如果在几个月内实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这种情况一定要值得警惕。哪怕这家企业的CEO是乔布斯,但不能保证下面的每个人都是鲍尔默这样的强将,企业可以在短期内数倍增长,但市场容量不可能短期翻数倍,程维和吕传伟的个人能力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增长数倍,脱节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出轨。

  表面上看,腾讯和阿里给嘀嘀和快的投钱了,并且支持他们通过烧钱的方式来抢夺市场。但实际上无形中,腾讯和阿里做了转移快的和嘀嘀用户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腾讯给嘀嘀10个亿,这10个亿可以获取到1000——3000万的用户,这1000——3000万用户既是嘀嘀的用户,又是腾讯微信的用户,但最终用户的留存会在哪家?或者说哪家留存下来的用户更多? 是嘀嘀还是腾讯? 答案不言而喻,腾讯微信的用户留存能力远远强于嘀嘀,因为嘀嘀只是一个打车软件,而腾讯微信是生活的一部分。

  或许,人生就是一场“赌博”,尤其在这样一个浮躁的遍地是机会的时代,但程维和吕传伟也应该醒一醒了。在打车软件这个行业,市场被培养起来后,前两名疯狂过度死亡了,所开拓的市场也会被后来者所占领。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dingdaoshi

2014年2月21日星期五

WhatsApp的190亿估值不高

  2月20日,大洋彼岸的一则并购案例在神州大地被主流媒体报道和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这条新闻是美国两家公司之间的并购,虽然这笔并购对互联网行业来说是大新闻,打破了该行业最高的并购记录(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实际并购不属于互联网行业并购)。

  但“facebook收购WhatsApp”毕竟这是国外的并购案例,为何会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流媒体的聚焦关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WhatsApp是一款通讯类软件,这款软件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沟通工具之一,全球用户使用该软件发送的消息单日超过420亿条!

  知名调研公司Analysys Mason近日发布报告称, 2013年全球短信发送量仅为6.5万亿条,相对于每日不到180亿条的规模,这个规模显然和WhatsApp一对比,已经大大的落了下风。一款全球消息发送量超过全球短信的软件,其命运和去向自然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WhatsApp的190亿估值不高

  根据速途研究院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10月份的时候,WhatsApp单日消息发送量仅为10亿条,到了2012年8月份就达到了惊人的100亿条。然而100亿不是瓶颈,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到了2014年2月,WhatsApp单日消息发送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20亿条,也就是说仅仅WhatsApp一个软件的消息发送量就已经两倍于全球短信的消息发送量。

WhatsApp的190亿估值不高

  众所周知,社交软件类的用户忠诚度和留存比例要远高于电子商务、游戏等产品的用户,让我们来看看WhatsApp月活跃用户的增长走势图。从上图来看,WhatsApp在2011年10月份只有5000万的注册用户,当时的5000万用户体量的产品在中国互联网都比比皆是。随后,在2012年8月,WhatsApp月活跃用户达1.4亿,又过来一年到了2013年8月,活跃用户突破了3亿大关(注:按照腾讯的历次财报,微信在2014年月活跃用户才会超过3亿)。3亿对于WhatsApp来说还不算最高值,在2013年下半年WhatsApp迎来了真正爆发的时间,仅仅过来半年,也就是在2014年2月,WhatsApp月活跃用户达到了4.5亿

  在Facebook宣布用现金和股票总计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之后,业内专家普遍认为190亿美元的价值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过高,WhatsApp难以匹配这样的高估值。不过,笔者认为,从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190亿美元对WhatsApp的估值反而过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仅仅通过信息发送量这一项来看,WhatsApp估值就远远不止190亿美元。短信在2013年创造的价值是1300亿美元(注:此项数据是英国市场调查公司Portio Research发布),而WhatsApp已经两倍于短信的消息发送量,相信到了2014年甚至2015年以后,本来就走下坡路的短信从量级来说更不是WhatsApp的对手,参照之下WhatsApp的估值会更高。

  第二:WhatsApp不仅仅是一个通信类产品。对于WhatsApp来说,发送消息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如同中国的微信一样,除了消息发送还可以借此布局游戏、支付、打车、电子商务、O2O等其他领域。

  第三:WhatsApp和Facebook可以相辅相成。WhatsApp如果独立发展,非常有可能成为Facebook的颠覆者,显然Facebook也已经看到这一点,要及早的把WhatsApp扼杀在摇篮里,但与其说是把WhatsApp扼杀,反倒可以说WhatsApp可以和Facebook相互配合,相辅相成。Facebook强于社交,WhatsApp强于移动信息沟通,这两个搭配就好比中国的人人网和微信的搭配一样,双方如果能找到好的平衡点,未必不能实现更高的突破。

  总结:也不排除WhatsApp被收购后,因为内部的一些原因造成左右互搏式的内耗,手机QQ和微信的案例历历在目啊!

  来源:投稿,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dingd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