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万圣节各大搜索引擎变身恐怖页面

  一年一度的万圣节来了,各大搜索引擎也纷纷换上了稀奇古怪的装扮,来配合鬼魅的节日氛围。谷歌的首页是女巫互动游戏,而微软必应的首页则是恐怖电影猜谜游戏。

  在谷歌的万圣节首页里,用户可以在页面上进行互动游戏,游戏的主题是女巫炼制魔法药水,首先玩家可以混合四种材料中两种进行调配,完成之后可以触发不同的小游戏。例如,骷髅头+骨头:棺材版的“找骰子”游戏;苹果+药水:切断蜘蛛丝的游戏;骨头+苹果:邪恶南瓜灯;骷髅头+药水:“幽灵奔月”;骷髅头+苹果:黑夜招鬼的游戏;骨头+药水:僵尸版的“打地鼠”游戏。

  点击访问谷歌首页地址

万圣节各大搜索引擎变身恐怖页面

  而微软必应的首页则显得比较恐怖,配有精美的壁纸和音效,微软必应的万圣节首页也是可以互动的,在一副恐怖的图片中隐藏了六部恐怖片的物件,用户需要点击并将其一一找到,这六部恐怖电影分别是:闪灵、黑色星期五、惊魂记、鬼哭神嚎、月光光心慌慌、鬼驱人。你被吓到了吗?

  点击访问必应首页地址

万圣节各大搜索引擎变身恐怖页面

  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1月1日,而10月31日则为万圣节前夕。万圣节总是与“鬼怪”紧密相联,传说是一年中鬼怪们活动最频繁的日子。万圣节的常见元素包括南瓜灯、化妆舞会、“不给糖就捣乱”、苹果等等。

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360发布穿戴设备“儿童卫士”手环

  10月29日下午消息,360今日召开发布会发布“儿童卫士”手环,可随时定位孩子位置,并具备安全区域预警、通话连接等功能。这款手环售价199元,将于12月开始销售。

  据360透露,儿童卫士具备三大功能:

  一、随时定位。手环内置了专业级GPS芯片,可随时定位孩子位置。只要家长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通过手机向手环发送命令,就能知道孩子的位置,并能查找孩子某段时间内的行动轨迹。

  二、安全区域预警功能。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孩子佩戴手环期间常去的位置,一旦孩子的位置超出这些安全区域,系统就会自动向家长的手机发出报警,以提示孩子可能面临危险,另外家长也能设置一些安全区域。

  三、建立通话连接功能。手环内置了GSM通话模块,能建立单向通话连接,家长可以随时拨通手环,通过听取孩子周围的声音了解孩子所处的位置,比如在幼儿园孩子是否和伙伴吵架,是不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等。另外家长也能通过发送命令,录制一段15秒的环境音,若孩子真遇到意外,录音功能可以辅助分析孩子的环境。

  360“儿童卫士”网址:http://kids.360.cn/

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谷歌推出企业版地图服务Google Maps Engine Pro

  据谷歌地理博客报道,Google推出企业版地图工具Google Maps Engine Pro,让企业可以在Google地图进行资料分析及视觉化。据悉,Google推出试用帐号服务让企业免费申请试用,它具备Google Maps Engine完整功能,但限制地图查询次数。

  这是一款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工具,专门帮助企业组织送货路径、仓库位置、销售区域等数据,以便弥补电子表格和庞大数据库的不足。

  该工具是为了解决众多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通过在地图上了解员工居住的地点来更好地设计班车路线,或是在地图上了解某位客户是否居住在高风险区域来帮助保险公司制定保费。

  这款产品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从已有的地理位置数据中挖掘更多价值。谷歌高管周一表示,倘若这类数据能在地图上绘制出来,便可以方便企业做出决策。

  谷歌地图副总裁布莱恩·麦克伦敦(Brian McClendon)称,这款工具提供的虽然仍是消费者所感受到的地图体验,但却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强大的地图工具。

  借助谷歌地图引擎专业版,企业可以将地址、名称、办公室地点以及销售机会等数据从多种文件格式导入地图,然后由公司的众多员工共同编辑和分享。这类地图还可以定制。例如,企业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来显示不同的兴趣点,或是增加相应的文本。

  企业还可以与他人分享这些地图,就像常规的谷歌Docs文件一样。但谷歌表示,地图所使用的数据都是安全的。这款工具可以直接使用谷歌现有的账户系统创建,所以用户可以利用两步认证等安全模式,避免数据遭他人窃取。

  谷歌称,全美已经有超过50%的企业使用了网页地图,但只有不到5%的员工使用过这些地图,谷歌希望将整个过程民主化。

  “我们希望将地图从‘现成可用’变成‘自己制作’。”谷歌地图企业版全球产品管理总监威奈·格尔(Vinay Goel)说。

  谷歌地图引擎专业版每月费用为5美元,每年为50美元。该产品周一面向桌面和Android两大平台推出,但并未发布iOS版。

  这款产品的目标用户是拥有中小规模定位数据的公司,它的开发基础是谷歌地图引擎平台。谷歌周一还宣布了地图引擎的多项新功能,包括更多的数据导入工具和免费账户选择等。

2013年10月28日星期一

百度首款理财产品上线即故障

  “百度理财”平台于今日(10月28日)上午10点28上线,推出百度理财产品“百发”。据介绍,“百发”由百度金融中心、华夏基金联合推出,采取限量发售的方式,由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全程担保。百发最低投资门槛为1元;售后支持快速赎回,即时提现,方便用户资金的流入流出。

  不过,今日上午10点28分网站发布后,却出现用户无法登录网站的情况,点击“开始发财”后,系统不停重复进入登录界面,无法正常工作,疑似百度理财网站宕机。

百度首款理财产品“百发”上线

  异常出现了半小时后,百度理财网站依然无法登录,百度理财官方微博随即发布消息称:“百度理财首款产品今日10时28分准时发售。由于页面访问瞬间并发数巨大,导致部分地区用户登录受到影响。我们将在最快时间内修复。请各位网友放心。感谢大家的耐心和支持!”

  截至目前发稿为止,百度理财网站依旧无法正常登录。

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为什么说Facebook是下一个Yahoo

  不错,Facebook貌似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数亿用户,这家社交网站不会犯错,对吧?

  你错了

  仔细想想就会觉得Facebook一直都没有对过,这家公司曾试着整合一些新服务来取悦用户,但大家对此并不感冒,Facebook现在的策略更像是在模仿Google+,走着瞧吧,Facebook很快就会成为下一个雅虎。

  Facebook之前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对于技术来说,“逢时”是非常重要的,成功不仅仅不要你有好的产品,还要产品生而逢时。

  硅谷的许多创业者有许多奇思妙想,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要么人家已经先你一步进行了,要么就是在你公司财政亏空后你的产品才为大家所喜爱。

  而Facebook的成功就在于它在正确的时间提供了正确的服务。Facebook建于2004年,最初是哈佛精英们的私人社交网络,后来波士顿大学,长春藤,纽约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的学生们也相继加入,出现之际,大学生们都欲寻求一种独有的俱乐部,不与吵闹不懂事的青少年混在一起,也不要去MySpace那种被摇滚青年主导的地方。后来,这个网站便对所有的大学生开了,接着就对高中生开放,到后来技术精英也可以加入了。

  Facebook拒绝低素质的人进入,这种排他性让它在社交网中独占鳌头并闻名于世,而那时候,别的社交网才刚刚停止攀附权贵或为原本存在的联系提供方便当世界需要大家利用社交网络的时候,Facebook出现了,他的想法并非有多奇妙,设计并不新奇,工程师也没多有优秀,但那又怎样,他出现在了正确的时间。

  那么Facebook为什么可能会失败?

  Facebook当然知道,他的用户们不会让今日的服务出现在明日。在过去Facebook是很独特,但是现在社交无处不在,Facebook就好像是要把雪卖给爱斯基摩人那样,多此一举。

  现在Facebook,或者其他提供类似服务的网站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自己,超越自己。Facebook正在努力这么做,一会儿试试这种方法,一会儿试试那种方法,它正拼命地让用户在现有交际圈的基础上扩大交友范围,努力地取悦客户,但是,它又失败了。

  Facebook看见FourSquare和Groupon 签到团购中获得点成功,于是Facebook也想跟着效仿但是没人在意,Facebook便放弃了此想法。

  Facebook会从平板电脑上获得巨大利益,平板电脑与社交网站都是为互相而生的,都是在闲暇时间用的,虽然iPad是在一年半以前才流行起来的,但是Facebook仍然研究不出一个平板电脑应用。Facebook现在所有歇斯底里的策略似乎都只是在模仿Google+。

  当得知谷歌打算细分实际社交网络(家庭,朋友,心里鄙视的人等等),Facebook也推出了组群与列表,之前几乎没人用过,许多人都习惯了以前的社交网络,没人愿意又回去重新分组。

  Facebook似乎很担心自己走向衰落,这也是情理之中的,虽然现在Facebook用户现在仍在增加,但是仔细关注一下这些率先进入Facebook的国家,会发现,他们已经开始抛弃Facebook。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Facebook会消失,只是认为他会成为下一个Yahoo,现在可能大家没印象了,Yahoo曾是硅谷最火的公司。

  成千上万的用户希望从网上找到一本可以找到任何资源的字典,Yahoo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但门户时代已经退去,搜索时代已到来,Google逐渐取代Yahoo,称为硅谷最火的公司,但是,Yahoo仍然受大家关注,仍然有大量的信息和收入。

  Yahoo还不至于对信息和新闻产生多大带动作用,Yahoo已经变成了没人说得清的服务,一种开启后又关闭了公司的机器。Yahoo没有远见,没有目的,可有可无,像行尸走肉一样,苟延残喘着。

  Facebook在步他的后尘,是的,他们仍然会有用户,仍然盈利,但越来越感觉他黔驴技穷,没法超越Facebook时代后的自己。

  Facebook就是下一个Yahoo。

  来源:雷锋网投稿

5步骤打造基于QR码的成功营销方案

  你正在思考如何通过使用QR码来增强你的营销力吗?看看下面的内容吧,通过5个基本步骤来帮你实现!

  为什么选择QR码?

  QR及其他的二维码可以轻松地与你的当前市场营销业务整合,将你的网上内容实时地带给移动用户。

  在北美,QR和其他二维码仍然是个新奇的东西。因此,很多人都渴望在第一时间将其投入市场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荒唐、愚蠢的错误接踵而至。

  这篇文章将帮助你从这些错误中汲取教训,进而创造最佳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制定QR码活动策略

  为了推出成功的QR码活动,很基础的一点是:充分理解目标群体,拥有清晰地目标并且寻找有效且有价值的动机来传递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想法和值得考虑的问题,它们能够帮助你着手制定自己的策略。

  了解你的目标用户:

  • 他/她需要QR码的使用指导或说明吗?
  • 他/她需要使用某种类型的读码器吗?
  • 这种二维码能够在室内或室外扫描吗?

  拥有明确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目标:

  • 增加你邮件联系人的数目
  • 增加你Facebook页面的Like量
  • 增加你的博客订阅数

  提供有效的、有价值的动机——以下是一些可供选择的:

  • 参加一项比赛并获胜
  • 分发优惠的消费券
  • 下载一份免费的电子书
  • 与一个在线代理交谈
  • 进行购物体验
  • 通过视频宣传一种产品或服务
  • 下载一个免费的mp3
  • 获取VIP权限

  由于越来越多的QR码活动都无法传递出应有的价值,总体来看顾客们变得越来越不情愿去扫描二维码。很显然,无论什么活动都要明确动机并通过QR码去传递它们,这是必须的!

  #2:制作高质量的二维码并不断测试

  尽管有很多的二维码格式,使用最多的是QR码和微软标签服务。两者都是免费的,所以你的选择取决于你的用户和其他市场因素。

  QR码技术的创造者选择让每个人都能够免费使用它。这让QR码成为了主流,而且这种认知正转化为其优势。

  而微软标签技术则是专属的,只能用于控制标签的产生、读取以及跟踪。微软标签也能够轻易地进行定制化。一个人可以通过使用微软的PPT将图片或是logo嵌入在二维码中。

  QR技术的广泛使用吸引了许多想在这一浪潮中分得一杯羹的开发者们。然而,当技术像如今这样公开的时候,往往会有不遵循通用标准的风险。QR码生成器和扫描器的状态和开发者创造他们时一样,所以你不得不花点时间做很多功课。

  如果你的QR码不工作怎么办?很显然,你的声誉和品牌都将蒙受损失——正如一个来你网站的访客在你的站点上发现了很多垃圾链接。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一个小公司在一份年报的广告中使用了QR码。在尝试了多次扫描后,我发现无法注册这些QR码。这项在未来一年内将会投资数千美元的纸质广告对于这个商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损失。其中的教训显而易见——测试你的二维码。

  以下这些做法将会使你使用二维码的效益最大化:

  • 用多个设备测试你的二维码。
  • 使用短网址来创造简洁的二维码。
  • 避免使用对比度不够的颜色——这是QR码和微软标签服务都面临的一个潜在问题
  • 二维码至少1×1大,当然,大一些会更好。
  • 在二维码附近留出一定的干净的空间
  • 避免在反光很大的表面上使用二维码
  • 考虑用户会在哪里扫描。位于纽约市地铁站的一项应用就很不幸,因为那里没有网络连接。
  • 使用高质量的QR码生成器。我最喜欢的就是Kerem Erkan。
  • 使用高质量的读码器或扫瞄器。Qrafter和i-nigma是两个很好的选择。Qrafter很独特的一点在于它这一个应用中集成了扫描器和生成器。

  #3:将QR码链接到移动友好型的网站

  市场营销人员应用QR码最普遍的错误就是将它们连接到一个对移动终端非常不友好的网页!更差的是将其链接到一个拥有Flash视频的站点——占据了近50%二维码用户的iOS设备(iPhones和iPads)不支持Flash。

  最基本的,你的二维码所链接的页面必须是对移动设备友好的。例如,我的一个二维码解析到了我的Wordpress博客首页。如图所示,我的屏幕中适配非常好。

  移动端优化的网站比移动友好型的效果更佳。NotixTech的Matthew Gallizzi表示:移动站点是专门针对智能机而进行了相关优化的。他建议,将这些移动站点放置在主站点的子域名或子目录下面,这样可以借助主站点的SEO效果获得更多的流量。

  以下是建立移动站点时的其他注意点:

  • 围绕用户期望的体验进行站点构建
  • 较小的图片和一致的色调会使加载更快
  • 合理设计链接和按钮的大小使之有友好的触碰性
  • 注重简洁——多句子少插图
  • 使用“流式”布局以适应水平和垂直方向
  • 测试,还是不断地测试——在iPhone、Android和Blackberry平台

  二维码主要的好处就是刺激用户行动起来——例如迅速连接到展示产品或服务的多媒体内容。当然也包括刺激用户拨打电话或进行社会化分享。

  以下是一些移动段优化了的站点必备的特色列表:

  • 轻敲就可以打开链接
  • 轻敲就可以发送邮件
  • 轻敲就可以发送短信息
  • 集成Google地图
  • 社会化分享链接
  • 链接至Yelp, Flickr和其他的移动站点.
  • 链接至YouTube和Vimeo

  建造一个优化了的移动站点的成本比得上设计和构建Wordpress站点的成本。如果你还没准备好作此投资,你可以选择在ShareSquare 和Qraffiticodes提供的平台上搭建自己的移动站点。

  #4:通过二维码管理系统来记录你的足迹

  QR码和微软的标签服务能够很好的记录基础数据,例如一系列的扫描,与bit.ly相结合的二维码恰好是一个例子。然而,如果你是用QR码管理系统,你能收集到更多的数据信息。

  为了这篇文章搜集资料而采访的一位专家认为:QR码管理系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根据2d-code.co.uk的Roger Smolski分析,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的QR码管理系统诞生,但是在相关指标上,这些系统都缺乏一致性的较好的用户体验。

  根据微软的Nick Martin所述,微软的标签服务能够准确的定位出扫描动作的位置且实时地传输数据。这无疑创造了一些二维码管理的机会,例如分发不同的内容取决于扫描的位置——商店的方向或一些附近商店的赠券。

  #5:传递价值和极佳的用户体验

  QR码会有广阔的使用前景吗?或许从技术或其他角度来看,前路充满荆棘!

  最关键的是作为市场营销人员的你是赋予你的二维码价值的最关键的人。它们仅仅是工具罢了,但是如何驾驭它们决定了他们做承载的价值!

  QR码主要是作为一种引导工具来为你提供具体的服务。你将如何去进行这种消费引导呢?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目前的资源并通过QR码使之更加吸引人且更加易用,相信你可能离成功不远了!

  相信一下的视频有些人会很熟悉,而且最近的一号店也在上海和北京的地铁和公交车站进行了相关试点——这段视频展示了QR码如何帮助韩国的一家大型超市拓展市场,掘去利润,所有这些都是来源于对于顾客的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围绕 他们的购买行为所构建的一些QR码的营销策略。

  来源:雷锋网投稿,via SocialExaminer

互联网如何走向云平台

  最近,Eben Moglen发表的题为“云自由”的演说让我很是困惑。诚然,这篇演说很好地总结了互联网走向云技术的步伐,概括了云计算的整个运行过程。但当他提到我们该如何掌控并收回云中数据时,我对Eben的乐观态度不敢苟同。首先,让我们简单看一下互联网革命的大致情况。

  从对等网络到CS架构

  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它就被设计成对等网络。随着90年代 Windows系统的兴起,对等网络逐渐销声匿迹,CS模式开始流行。在这种主从架构中,与客户端相比,服务器的性能相当强大,因此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无法建立服务器并维护其运行。大部分数据仍储存在客户端电脑中,但服务器可持续监控客户端的行为。

  从CS到平台

  云技术所做的,是通过网络将浩如烟海的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更多的子程序,再经由服务器组成的系统分析处理后将计算结果回传至用户。基础平台之上是存储和处理所有基本数据的服务器。平台上集中着所有信息,但用户对此一无所知,也不知道那儿正是储存、处理数据的地方。

  “网络中的全景监狱”

  没有哪个智能服务器或者公司比Facebook平台更了解全人类的文明现状了。在云时代,宪法第四修正案彻底失效,“任何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查封”这一条在网络世界不再适用。要知道,你所有的邮件都在Google眼皮底下躺着,你恋爱了或者生病了,Facebook的员工肯定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的。

  Richard Stallman的名言如此道来:开放软件并不等同于开放源代码。开放的重要前提即自由,自由始终是第一位的,剩下的只是源代码而已。一旦云被锁定,我们只得放弃所有数据,事实上我们早已越来越依赖平台。

  敢问路在何方?

  Moglin认为,我们应该按原路返回到对等网络,即拆分现有平台。尽管这个想法很好,但于事无补。集中式平台便于数据存储及处理,而云则是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向的关键体现,即以服务为导向的网络架构。

  到目前为止,依我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平台的存在。我们本来就不该向各大公司过多公开私人信息和私人生活,以防个人信息被滥用,甚至侵犯个人权益。赤裸裸的现实早已摆在眼前,互联网将会被各大公司垄断,事实就是如此,就像我们的个人数据早就躺在案板上任人宰割一样。

  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想承认,也得认呐!

  来源:雷锋网投稿,by  David Link